牛奶可乐经济学读书笔记
牛奶可乐经济学读后感

牛奶可乐经济学读后感牛奶可乐经济学读后感范文(精选5篇)牛奶可乐经济学读后感篇1看到书名就直觉是一本“投我所好”的书,因为“牛奶”与“可乐”皆是我生命不可缺少的好东东。
看完之后,确实大感过瘾,上瘾之处如下,愿与各位共享:1、生活中司空见惯的事多问一个为什么,也许期间就有大文章。
比如“为什么牛奶装在方盒子里,而可乐却装在圆瓶子里”,“为什么女士衣服口子在左边而男士的在右边”,“为什么酒吧里白开水比花生卖得更贵?”这些都是我们司空见惯的现象,可是却少有人再深一层去追根溯源,作者引用这些例子来印证他的诸多“折扣经济学”、“机会成本”等概念,那么我们其实从同样的现象中可以找到其他学科领域的根源。
例如,作者提到女士服装的扣子设计时,究其原因是历史上英国宫廷的服装都很繁杂,而女士的衣服多由仆人动手穿戴,而男士需要自己解决,所以如此设计。
久而久之,约定俗成。
那么,在如今追求混搭、崇拜中性的时代,是不是把女装设计成右排扣子,也会非常流行呢?消费者的心理发生了变化,历史的东西在一定时期内也就可以颠覆了;2、激发人的思考兴趣:除了非常严肃的学科根源探究之外,其实这本书一个很有意义的作用就是激发你碰到什么现象都会反问一句:为什么会这样呢?也许能找到答案,也许不能,也许找到的就是你自己的“公式答案”,这种思考的习惯与兴趣是难能可贵的;3、从B2C到C2B:书中多数是从企业如何追逐利润、如何控制成本的角度来探讨各种经济及生活现象;不过从消费者研究的角度来说,我们更需要从消费者的心理变化――企业顺应这个变化――相应的营销策略这样的思路来考虑,因为通常情况下,我们服务的客户在营销战术上的经验比我们更丰富,但他们缺乏的是对消费者的洞察、以及由此可能导致的前瞻性的趋势变革,所以,作为市场研究人员,我们可以从书中的例子用“倒推”的思路想一想,企业为什么会推出这样的折扣方式或定价方式,迎合的是消费者的哪种心理需求,当我们找到根源后,对应到某种心理需求,我们可以为客户提供“有建设性”的策略建议;4、举例的方式,生动且形象,报告的表现形式也应如此:整本书读下来,不会觉得晦涩,彻底打消了“经济学”这座大山造成的心理障碍,这也是作者挥舞的大旗誓“将通俗进行到底”的决心。
牛奶可乐经济学的读后感范文(精选6篇)

牛奶可乐经济学的读后感范文(精选6篇)牛奶可乐经济学的读后感范文(精选6篇)牛奶可乐经济学的读后感1在解释这些各色各样的问题时,作者罗伯特·弗兰克教授的观点显然不同于传统的经济学书籍,他曾说道“请不要急于去书中找寻答案。
这些生活中的问题不是公式和概念,它们并没有标准确切的答案,每个人都有可能给出更多更合理的解释。
虽说,不是每一个人都是经济学家,但至少,我们可以更积极地去思考,并把思考用于生活。
这样,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一名博物经济学家。
”当我第一次看到这些问题,也许就如作者所说急于去书中寻求答案,可当看完以后用经济学的角度去思考其它的问题时,却会发现经济学已经渗透在生活的方方面面。
从前我认为经济学是一个高深莫测的学问,可当我欣然接受它后,他便会成为我的一把利剑,从此思考问题又多了一种角度,这就是这本书带给我的一种体会。
牛奶可乐经济学的读后感2看到这些,你是否犹豫了呢?虽然经济对我们很重要,可碍于经济学对于我们来说无非就是一些复杂的公式图表和概念,所以我们都不约而同的略过了经济学。
当然,我也是这样认知的。
可是却有一本书彻底颠覆了我对经济学的认知。
它就是《牛奶可乐经济学》。
为什么牛奶装在方盒子里可乐却装在圆盒子里?为什么女士衣服的扣子在左边而男士的在右边?为什么餐厅都为饮料提供免费续杯?为什么大学教授说话语焉不详?为什么……这就是那本书的导语,也就是这本书带我走进了经济学的另一个世界。
这本书分析的简明扼要,读完之后我也就顺理成章的知道了这一系列的设计方式问题,其实这些看似简单的问题都是蕴含着经济学的道理。
产品的设计既要包含最符合消费者心意的功能,又要满足卖方保持低价、便于竞争的需求,这也就是说,产品设计必须在两者之间保持平衡。
看完之后,同学们是否都有了跃跃一试的打算呢?那么就行动起来吧!因为这本书是不会让你失望的!这就是我对这本书的一点小见解。
牛奶可乐经济学的读后感3第一部分:解释一个基本原理—成本效益原则,这是经济学的基础。
牛奶可乐经济学读后感

牛奶可乐经济学读后感
《牛奶可乐经济学》这本书主要从生活中常见的牛奶和可乐这两种不同的产品入手,通过对它们的生产、销售、定价等方面的比较分析,引出了许多经济学中的概念和原理。
读完这本书我深有感触,以下是我的一些读后感:
1. 意识到产品不仅仅是商品,背后更有一门深奥的经济学知识在支撑。
通过牛奶和可乐的比较,作者生动地阐述了供需关系、市场竞争、垄断和垄断竞争、定价策略等经济学具体应用。
2. 意识到企业经营决策的复杂性。
在书中,作者讲到了很多企业在制定售价时所需要考虑的因素,比如成本、市场需求、竞争对手的行为等,让我对企业战略制定过程有了更深的理解。
3. 意识到消费者在市场经济中的地位。
作为消费者,我们的购买行为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市场的供给和需求关系,而企业也会根据消费者的需求做出相应的调整和决策。
总的来说,这本书以简洁易懂的方式介绍了经济学的基本理念,使我对经济学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也让我对日常生活中的许多经济现象有了更深的思考。
《牛奶可乐经济学》读后感范文(精选9篇)

《牛奶可乐经济学》读后感范文(精选9篇)《牛奶可乐经济学》读后感范文(精选9篇)《牛奶可乐经济学》读后感1看完这本书,虽然不理解为什么要取这个名字,但是有收获就好。
走在大街上我也会下意识挑出一些东西侃侃而谈。
书中有几个事例我觉得十分有趣。
比如“为什么硬币上的人像是侧面像,但是纸币上的人像是正面像?”(当然是美元,人民币的硬币刻的是花)因为硬币上刻画出辨认度高的正面像是十分困难且成本高,而且在流通中容易磨损,所以没有这个必要。
但是在纸币上画正面像,精致而复杂,成本低还可以辨别真假。
另一个有意思的例子是“为什么鲸鱼濒临灭绝,而鸡却没有繁衍之忧?”我刚看到这个问题时就蒙了,等看完觉得是可爱的推理。
书中说因为鲸鱼不被人拥有。
捕鲸人知道,如果自己不捕鲸它们就会被其他捕鲸人捕走。
但鸡大多是被人拥有的。
如果鸡被人杀了一只,主人肯定会要求赔偿,然后再买进鸡维持平衡。
虽然鲸鱼和鸡都有价值,但由于没有所有权,导致鲸鱼濒临灭绝。
看完这本书,我深刻了解对生活中的每个细节多问几个为什么的重要性,或许就在思考为什么的答案中找到许多乐趣。
《牛奶可乐经济学》读后感2一、生活处处是经济。
《牛奶可乐经济学》,书中提出了100多个问题,全部来自于日常生活经验,涉及产品设计、供求分析、人际关系、职场风云等等各个方面,比如:“为什么牛奶装在方盒子里卖,可乐却装在圆瓶子里卖?”“为什么硬币上的人像是侧面像,而纸币上的人像却是正面像?”“为什么很多酒吧喝水要钱,却又提供免费花生米?”“为什么女装的扣子在左边,男装的扣子却总是在右边?”“为什么女模特比男模特收入高?”“为什么很多餐厅都为饮料提供免费续杯?”“为什么许多超市24小时营业?”“为什么几乎全新的二手车比真正的新车便宜得多?”“为什么在单行道上,谦让有时反而会导致效率降低?”类似的问题有很多,这些都来源于生活,而且从经济学的角度进行了阐释,这些可爱的问题正是美国康奈尔大学经济学教授“罗伯特·弗兰克”讲授经济学时,顺手收集的学生课堂问题和作业。
牛奶可乐经济学读后感

牛奶可乐经济学读后感牛奶可乐经济学读后感(通用6篇)牛奶可乐经济学读后感1读了这本《牛奶可乐经济学》以后,发现了很多浅显易懂的生活中的经济学示例,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打折经济学的这一章。
大家都爱打折,打折可以购买到自己心仪的东西,有的时候甚至会购买一些平时用不到的东西,这一点在我母亲身上尤其明显。
理性的分析来说,打折对商家和消费者都是是一件好的事情。
巴菲特就说不管是买袜子还是买股票,我都喜欢在打折的时候买高档货。
而对商家来说,客户分为对价格敏感性和对价格不敏感的类型。
价格敏感型的人,当他看到打折信息,就会对他有促进消费的作用。
好多商家对打折采用了一个门槛式运营。
比如淘宝里面的优惠券,如果价格敏感型的人,比如说我自己,当我买一个东西,我会先进首页去看一看,有没有这个店铺的优惠券可以领取,或是将链接发给专做返利的查询下,有没有隐藏优惠券。
但是有的人买东西,是对价格不敏感的,他可能觉得做这些事情很浪费时间,他可能就不会做到这一步,就会直接直接购买。
对于商家来说,两种顾客他都可以挣到钱,所以都需要。
通过打折,商家可以一方面是可以消耗掉自己的库存,如果没有库存,也可以采用打折来作为一种营销的方式,卖出更多的产品。
打折现象在我们的生活中非常普遍,比如伊藤,晚上八点钟以后他的食材区:熟食、面包、蔬菜等,好多东西都是打五折的。
比如我们买衣服,换季的时候都是要打折的。
比如好多服装或者是品牌店铺的VIP是有VIP折扣的,有很多人甚至会为了这个折扣,越过一些门槛成为商家的VIP的会员。
那么我们以伊藤的这个打折的策略,来分析一下里面蕴含的经济学。
伊藤对打折设置了门槛,就是晚上八点钟以后。
如果价格不敏感的顾客,他可能就不愿意等到八点钟以后再来逛商场,他可能在白天的时候就来了,而价格敏感的人呢,他有可能会特意等到八点以后才,或者是他本来没有这样一个购物的需求,那么他也会在八点以后,逛上一逛,说不定就会购买一些的东西。
伊藤采用这个打折的策略,如果他能够获得的总的利润额比不采取打折策略获得的利润总额有所增加,那么他这个策略就是成功的。
《牛奶可乐经济学》读书笔记范文(通用5篇)

《牛奶可乐经济学》读书笔记范文(通用5篇)《牛奶可乐经济学》读书笔记范文(通用5篇)读完一本经典名著后,你有什么领悟呢?是时候写一篇读书笔记好好记录一下了。
那么你真的会写读书笔记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牛奶可乐经济学》读书笔记范文(通用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牛奶可乐经济学》读书笔记1当我听到这本书的名字时,还再三和同学确认,怀疑是不是自己听错了,“牛奶可乐”怎么会和“经济学”有关系?接触、阅读之后才发现,《牛奶可乐经济学》其实讲的就是生活中一些常见的事物,围绕这些事物所提出有趣的、常见而没有人思考过的问题,作者则用经济学原理告诉我们其中潜藏的利益关系。
就举个例子:你有一张大歌星埃里克·克莱普顿的演唱会门票,但你不能转售。
而今晚另一大歌星鲍勃·迪伦也在开演唱会,门票是40美元,当然你可以别的时间去看,可你的心理承受价格是50美元。
换言之,如果迪伦的票价高过50美元,你就不想看了。
除此之外,看两人的演出并无其他成本。
试问:你去看克莱普顿的机会成本是多少?作者是这样解释的:去看克莱普顿的演唱会,你就不能去看迪伦的;不去看迪伦的演唱会,你就会错失对你来说价值50美元的表演。
但同时,你也省下了买迪伦演唱会门票所需支付的40美元。
所以,你不去看迪伦的演唱会,你放弃的价值是50-40=10(美元)。
如果你觉得看克莱普顿的演唱会至少值10美元,那你就应该去看;要不然,就去看迪伦的演唱会。
这就是机会成本。
这个问题看似十分简单,可还是有很多人认为是40或50美元。
倘若学生没花足够的时间在上面,没在不同的例子里反复演练,也就无法真正理解它。
通过这本妙趣横生的书,我很惊喜、很意外的看到了生活更深的层面,像我这样一个不爱思考的人,竟然能耐心看完一本关于经济学的书。
没错,经济学并不一定是枯燥的,它也可以是耐人寻味的。
相信越来越多人会认识到这一点,重视这一点。
也会有更多人会因此喜欢上经济学!《牛奶可乐经济学》读书笔记2这本书我是用两遍文字阅读模式,三遍语音解析模式,一遍手写笔记模式完成的,不得不说好久不看书的坏处就是:理解能力,总结分析能力都下降了。
《牛奶可乐经济学》读书笔记

《牛奶可乐经济学》读书笔记牛奶可乐经济学的作者罗伯特·弗兰克教授是美国康奈尔大学管理学院的教授。
以下是“《牛奶可乐经济学》读书笔记”,希望给大家带来帮助!为什么牛奶装在方盒子里卖,可乐却装在圈瓶子里卖?为什么很多酒吧喝水要钱,却又提供免费花生米?为什么女模特比男模特收入高?为什么很多餐厅都为饮料提供免费续杯?为什么许多超市 24 小时营业?为什么鲸鱼濒临灭绝,鸡却没有繁衍之忧?为什么几乎全新的二手车比真正的新车便宜得多?等等上述这些可爱的问题你可知道其答案,这些问题与答案均来源于生活,而往往就是这些时常被忽略的小常识,其背后隐藏着大智慧、大道理。
当我无意间看到《牛奶可乐经济学》如此可爱的名字时,不禁想一探“芳容”,牛奶+可乐+经济学=好奇,这三个风马牛不相及的东西混合绝对让人不解,将同是饮料的牛奶和可乐放一起或许还尚可理解,但与经济学如此高深的学问组合,似乎有些难为前两者了。
正是作者如此独树一帜的“混搭风”引起了我的好奇心。
《牛奶可乐经济学》,原名叫做《经济博物学家:破解日常生活的密码》。
一部“博物经济学”著作,它非学术大部头,而只是生活小智慧。
其实经济学正生动地编织着生活的方方面面,人身边的大事小事都可以用经济学原理来一一破解,这就是博物经济学。
作者罗伯特·弗兰克教授是美国康奈尔大学管理学院的教授。
他喜欢在自己的课堂上给学生布置“博物经济学作业”,让学生写小短文,提生活中的问题,并以经济学的视角做出回答。
经过几年的积累,这些问题被收集成册,就成了此书的蓝本。
就是这样的一本故事合集,问题千奇百怪,分析工具却相当简单——成本效益原则。
罗伯特·弗兰克,博物经济学家,康奈尔大学约翰逊管理学院经济学和管理学教授,《纽约时报》经济专栏特约评论员。
弗兰克不是一位学术型经济学家。
他主张经济学应该是一门根植于经验和观察的社会科学,而不是以数学为核心的硬科学。
在接受《商业周刊》采访时,弗兰克教授被问及,为什么对“博物经济学”情有独钟时,他回答道,“你只需掌握五六个基本的经济学概念,生活中的所有相关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牛奶可乐经济学》读书笔记精彩5篇

《牛奶可乐经济学》读书笔记精彩5篇牛奶可乐经济学读后感篇一看到书名就直觉是一本“投我所好”的书,因为“牛奶”与“可乐”皆是我生命不可缺少的好东东。
看完之后,确实大感过瘾,上瘾之处如下,愿与各位共享:1、生活中司空见惯的事多问一个为什么,也许期间就有大文章。
比如“为什么牛奶装在方盒子里,而可乐却装在圆瓶子里”,“为什么女士衣服口子在左边而男士的在右边”,“为什么酒吧里白开水比花生卖得更贵?”这些都是我们司空见惯的现象,可是却少有人再深一层去追根溯源,作者引用这些例子来印证他的诸多“折扣经济学”、“机会成本”等概念,那么我们其实从同样的现象中可以找到其他学科领域的根源。
例如,作者提到女士服装的扣子设计时,究其原因是历史上英国宫廷的服装都很繁杂,而女士的衣服多由仆人动手穿戴,而男士需要自己解决,所以如此设计。
久而久之,约定俗成。
那么,在如今追求混搭、崇拜中性的时代,是不是把女装设计成右排扣子,也会非常流行呢?消费者的心理发生了变化,历史的东西在一定时期内也就可以颠覆了;2、激发人的思考兴趣:除了非常严肃的学科根源探究之外,其实这本书一个很有意义的作用就是激发你碰到什么现象都会反问一句:为什么会这样呢?也许能找到答案,也许不能,也许找到的就是你自己的“某式答案”,这种思考的习惯与兴趣是难能可贵的;3、从B2C到C2B:书中多数是从企业如何追逐利润、如何控制成本的角度来探讨各种经济及生活现象;不过从消费者研究的角度来说,我们更需要从消费者的心理变化——企业顺应这个变化——相应的营销策略这样的思路来考虑,因为通常情况下,我们服务的客户在营销战术上的经验比我们更丰富,但他们缺乏的是对消费者的洞察、以及由此可能导致的前瞻性的趋势变革,所以,作为市场研究人员,我们可以从书中的例子用“倒推”的思路想一想,企业为什么会推出这样的折扣方式或定价方式,迎合的是消费者的哪种心理需求,当我们找到根源后,对应到某种心理需求,我们可以为客户提供“有建设性”的策略建议;4、举例的方式,生动且形象,报告的表现形式也应如此:整本书读下来,不会觉得晦涩,彻底打消了“经济学”这座大山造成的心理障碍,这也是作者挥舞的大旗誓“将通俗进行到底”的决心。
《牛奶可乐经济学》读书笔记及心得感悟1000字

《牛奶可乐经济学》读书笔记及心得感悟1000字作者罗伯特·弗兰克,收集了企业各种国际社会上的经济社会现象,通俗简单易懂,经济学的入门读物。
书名来自书中一个有趣的问题: 为什么牛奶盒是方形的,可乐瓶是圆柱形的。
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应用经济学的成本效益原理: 相同大小和容量的圆柱形容器在储存成本方面比方形容器浪费更多的空间,但是焦炭通常放在开放式货架上,牛奶放在冰箱里。
冰箱比货架贵,耗电多,运行成本高。
所以牛奶是方形容器,可以节约冷冻成本,有效地减少空间,提高牛奶收入。
第一部分:解释一个基本原则——成本效益原则,这是经济学的基础。
这是孩子们都知道的,只有行动后的利润不低于成本,他们才会去做。
这时,我们引入一个获取成本信息的原则。
事实上,在大多数情况下,用户不会知道业务的真实成本是多少。
比如我买手机的时候,不知道手机的具体成本,连商家本身都不知道。
这时,企业会利用信息的不确定性来做出决策。
是饥饿营销的那种手机推广吗?就像999元买一部手机。
我们的买家不知道这款手机是否真的值999元,我们只会被他标注的“便宜价格”迷惑。
最明显的方法就是通过广告,在其生命的黄金时期,广告的成本高达一千万信息不对称。
就最直接的成本效益而言,企业只有在能够收回成本的情况下才会接受传单。
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广告会有一个小字体提示,根据实际效果,这意味着广告的效果和实际效果会有所不同。
让我们在这里放松一下,看看作者给出的一些例子。
女性穿高跟鞋会不方便,但另一方面会迫使女性抬头挺胸,臀部向后仰,引起异性的注意。
这个时候,女性美的成本高于不适感的成本,让女性可以选择穿高跟鞋。
不戴头盔打球的冰球运动员可以更有效地听到临场指挥,但受伤的几率也增加了。
这时候受伤的成本大于临场发挥的成本,所以大家都同意带头盔打球。
目前有很多高科技可以满足人们的科幻需求,比如无人驾驶、无线充电等。
然而,由于民用成本大于用户购买意愿,制造商并没有将该技术用于商业用途。
《牛奶可乐经济学 完整版 》读书笔记思维导图

1
机一侧,有些
车却...
什为什么曼哈 顿所有的出租
2
车都是黄色轿
车,...
3
为什么硬币上 的人像都是侧
面像,纸币上
的人...
4 为什么DVD和
CD的尺寸一样 大 , 但 D V D. . .
5
为什么女装的 扣子在左边,
男装的扣子却
总在...
第2章 供求关系实践
0
为1 什 么 很 多 酒吧喝水要 钱,却又提 供免费花 生...
0 1
为什么彩色 胶卷卖得比 黑白胶卷便 宜?
0 2
为什么一辆 售价2万美 元的新车租 金为40美...
0 3
为什么在很 多洗衣店, 清洗女士衬 衣比男士 衬...
0 4
为什么近年 来印度语电 影吸引了越 来越多的 观...
0 6
为什么红壳 蛋比白壳蛋 要贵?
0
为5 什 么 2 0 世纪90年 代初,高尔 夫练习场 在...
为什么有不 少快餐厅承 诺,要是你 付钱时没 拿...
0 3
为什么员工 的工资一般 是随着工作 年限增 长,...
0 4
为了吸引到 想要的高素 质员工,或 为了吸引 到...
0 6
为什么独立 音乐人,尤 其是最有天 赋的那 些,...
0
为5 什 么 大 多 数公司必须 要在正式下 聘前对员 工...
为什么欧洲人 比美国人更喜
1
欢购买排量小
的车...
为什么在新加 坡售出的汽车
2
当中,豪华车
所占...
3
为什么行人不 遵守交通规则,
在罗马要被处
以...
4
为什么美国采 用的DVD格式,
读书笔记之《牛奶可乐经济学》

读书笔记之《牛奶可乐经济学》在繁忙的生活中,我们常常对身边的经济现象习以为常,很少去深入思考其背后的经济逻辑。
而《牛奶可乐经济学》这本书,就像一把钥匙,为我们打开了一扇观察日常生活中经济现象的新大门。
作者罗伯特·弗兰克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和生动有趣的案例,让原本看似枯燥的经济学原理变得亲近而实用。
书中的案例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比如为什么牛奶装在方盒子里卖,可乐却装在圆瓶子里卖?为什么女装的扣子在左边,男装的扣子却在右边?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问题,在作者的引导下,都能通过经济学的原理得到合理的解释。
让我们先来说说牛奶和可乐包装的差异。
牛奶通常装在方盒子里,而可乐却装在圆瓶子里。
这背后的原因其实和成本有关。
牛奶需要放在冰柜里冷藏保存,方形的盒子能更有效地利用空间,减少存储成本。
而可乐一般是在常温下售卖,圆形的瓶子在抗压能力上更有优势,并且对于手持和饮用来说更加方便。
再看男女装扣子位置的不同。
女装扣子在左边,是因为在过去,贵妇人大多有女仆帮忙穿衣,扣子在左边方便女仆操作。
而男装扣子在右边,则是因为男性自己穿衣时,右手扣扣子更方便。
书中还有许多类似这样贴近生活的案例,让我深刻地认识到,经济学并非只存在于高深的学术著作和复杂的经济数据中,它就在我们的身边,影响着我们的每一个选择。
比如在超市购物时,我们常常会被各种促销活动所吸引。
“买一送一”和“打五折”看起来似乎是同样的优惠力度,但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却可能有着不同的影响。
如果我们对某个商品的需求量是固定的,那么“打五折”可能更划算,因为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购买,而不会因为“买一送一”而多买了不需要的商品。
还有,我们在购买手机时,往往会发现同一款手机会有不同的内存版本,价格也有所差异。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这是商家通过价格歧视来实现利润最大化的一种手段。
对于那些对内存需求较大、愿意支付更高价格的消费者,他们会选择高内存版本;而对于那些对内存需求不高、对价格比较敏感的消费者,他们会选择低内存版本。
读书笔记之《牛奶可乐经济学》

读书笔记之《牛奶可乐经济学》《读书笔记之〈牛奶可乐经济学〉》最近读了一本挺有意思的书,叫《牛奶可乐经济学》。
这本书可不像那些板着面孔讲道理的经济学读物,它有趣得很,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小例子,让经济学变得通俗易懂。
书里提到的好多观点都让我有种恍然大悟的感觉。
比如说,为什么牛奶装在方盒子里卖,可乐却装在圆瓶子里卖?这看似简单的问题,背后还真藏着经济学的门道。
就拿我自己逛超市的经历来说吧。
每次走进超市的饮品区,那一排排的牛奶和可乐总是特别显眼。
牛奶大多规规矩矩地躺在方方正正的纸盒里,而可乐呢,则是在圆滚滚的瓶子中。
以前我从来没仔细想过这有啥特别的,读了这本书才明白,这里面的讲究可多了去了。
咱先来说说牛奶。
牛奶这东西,一般都得放在冰箱里保存,对吧?那冰箱的空间是有限的,方盒子能更有效地利用空间,比起圆瓶子,方盒子之间几乎没有什么空隙,这样就能在同样大小的冰箱里放下更多的牛奶。
而且,牛奶一般不会一次就喝完一瓶,大多是倒在杯子里喝,所以也不需要设计成拿着特别顺手的形状。
再看看可乐。
可乐这玩意儿,咱很多时候都是直接拿在手里喝,所以瓶子得设计得让人握着舒服,圆瓶子就比方盒子握着更得劲儿。
而且可乐一般都是在常温下卖的,不需要考虑在冰箱里节省空间的问题。
这只是书里众多有趣例子中的一个,却让我开始用全新的视角去看待身边的事物。
还有一个例子也让我印象深刻。
为什么酒吧里清水卖得很贵,而花生米却免费?这要是以前,我可能会觉得酒吧老板太黑了,清水都要卖那么贵。
但读了这本书,我才知道这里面的玄机。
想象一下你在酒吧里。
喝了酒,自然就会口渴。
如果清水价格便宜或者免费,那大家可能就光喝水不买酒了。
但清水价格很贵,而花生米免费,情况就不一样了。
花生米是咸的,越吃越口渴,这样你就会想要喝更多的酒。
酒吧靠卖酒赚钱,而不是清水,所以通过这种方式,酒吧就能提高酒的销量,赚更多的钱。
这让我想起有一次和朋友去酒吧玩儿。
朋友觉得口渴,想要点一杯清水,一看价格,吓了一跳,最后还是选择买酒来解渴。
《牛奶可乐经济学》读书笔记(精选12篇)

《牛奶可乐经济学》读书笔记《牛奶可乐经济学》读书笔记(精选12篇)《牛奶可乐经济学》读书笔记1书名来源于书中一个有趣的问题:为什么牛奶盒子是方的,而可乐的瓶子是圆柱形的。
回答这个问题的时候,需要用到经济学的成本效益原则:就存储成本来说,同样大小,同样容量的圆柱形容器要比方形容器更浪费空间,不过可乐一般放在开放式货架上,牛奶则放在冰柜里。
冰柜的成本比货架可贵多了,耗电,运营成本也高。
所以牛奶是方形容器节约冰柜的成本,有效的减小了空间,提升了牛奶的收益。
第一部分:解释一个基本原理—成本效益原则,这是经济学的基础。
这是小孩都知道的行动后的收益不低于成本,才会去做。
这时候我们再引出一个获取成本信息的原则,事实上绝大部分场景下,用户是不会知道商家真正的成本是多少,比如我买手机的时候,是不知道手机的具体成本,甚至商家自己都不知道,这时候商家就会利用信息不确定来做决策。
是不是那种饥饿营销的手机推广,999元购买手机就如此,我们买家是不知道这手机是不是真的值999元,我们只会被他打上的“便宜价格”迷惑。
最能提现这种信息不对称的手段的肯定就是广告,为啥黄金时期的广告费用能高达上千万,从最直接的成本收益上来说,商家是能收回成本才会去接广告单的。
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广告都会有小字提示,以实际结果为准,这就表示广告的效果会与实际效果有出入。
这里我们轻松下,看几个作者举的例子。
女士穿高跟鞋会有很多不方便,但另一方面会迫使女士抬头挺胸,屁股后翘,吸引异性的目光,这时候让女性美的成本高于了不舒适的成本,就能让女性愿意选择穿高跟鞋。
冰球比赛选手,不带头盔打比赛能更有效的听到临场指挥,但是受伤的几率也上升了,这时候受伤的成本大于了临场发挥的成本,所以大家一致约定都带头盔比赛。
还有就是目前很多高科技能实现人们科幻的需求,比如无人驾驶,无线充电,但都由于民用成本大于用户购买意愿,所以厂家没有将技术带来商用。
第二部分:供求关系原理—商品的供求关系和价格是互相影响和制约的,这个也很好理解,当供给大于需求,那么商品就量产,价格就下降,这里还会影响到劳动市场。
牛奶可乐经济学读书笔记

牛奶可乐经济学读书笔记罗伯特·弗兰克,博物经济学家,康奈尔大学约翰逊管理学院经济学和管理学教授,《纽约时报》经济专栏特约评论员。
弗兰克不是一位学术型经济学家。
他建议经济学应该是一门根植于阅历和调查的社会科学,而不是以数学为中心的硬科学。
在接受《商业周刊》采访时,弗兰克教授被问及,为什么对“博物经济学”情有独钟时,他答复道,“你只需把握五六个根本的经济学概念,日子中的全部相关问题都会便利的解决。
就好像生物进化论,只需你了解了它,什么物种、组织、结构,都会变得简略起来。
这也会使你对这门学科发生更稠密的爱好。
”在谈到这些博物经济学识题的答案时,弗兰克教授的观念明显不同于传统经济学讲堂的要求。
“请不要急于去书中找寻答。
”他曾在他的经济学概论课上安置过这样的书面作业:“运用经济学原理,讨论你亲自调查到的作业或行为方式中的风趣问题。
文章字数500字以内,文章里边不要掺杂杂乱的技能,要假定你是在给一个从没上过经济学课的亲属讲故事。
”拜读了弗兰克教授的这本《牛奶可乐经济学》,我感触很深:改动习气思想,长于调查身边的事物并学会总结。
经济学以为,人是有理性的,一般会以本身利益来权衡行为。
在日常日子中,由于对咱们周围事物的习气,就不会对事物的存在性和合理性进行考虑,不会对事物的表象进行更深层次的研讨。
其实日子有其本身的魅力,日子中的各种事物背面都蕴含着经济学道理,许多时分,咱们都以为天经地义,仅仅习气算了。
以往的学习过程中便是这种思想办法影响着我,天经地义的主意是我疏忽了探求的含义,看过此书后使我知道到了从前的知道水平有多槽糕,理论与实践脱离的程度有多大,答案不或许是仅有的,换个视点考虑就会有新见地。
用最简略直接的办法了解经济学根底里边的概念。
尽管我学管帐,对经济学也触及颇多,之前上《西方经济学》课程时,就学的云里雾里的,连公式、专业名词都记不住,又谈何持续探求,当考完就觉得一身轻,暗暗立誓再也不碰了。
经济学家的书都是“贵族经济学”,一大堆表格、公式、怪名词、英文缩写。
牛奶可乐经济学笔记

《牛奶可乐经济学》读书笔记长久以来,以大量高等数学知识为基础的经济学让大多数人望而却步。
一次偶然识得此书,遂作为一本科普类读物,探秘经济学万象。
同时,本书作者美国经济学家罗伯特·弗兰克(Robert H Frank)抛去以往繁复的计算与数学建模方法,另辟蹊径:他在自己的经济学概论课上,布置了一篇书面作业:“利用经济学原理,探讨你亲身观察到的事件或行为模式中的有趣问题。
”他要求,“文章在500字以内,里面不要掺杂复杂的术语。
要假设你是在给一个从没上过经济学课的亲戚讲故事。
普通人一看就明了,而且一般不用公式和图表。
”书中收录的有趣例子,让很多人觉得难以理解的经济学变得简单明了。
前文提到了,全书皆是一些作者或作者学生的解释日常经济学现象小短文,并没有特定的主题和方向。
全书共十一章有关于折扣的,职场的,所有权等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经济现象。
每篇小短文都以朴实无华的字句解释以往看似高深莫测的经济学,阐释我们平时未曾在意的行为中包含着的经济学理论。
我才幡然顿悟:经济学早已融入我们的生活,稀松平常、触手可及。
比如该书书名:为什么牛奶装在方盒子里卖而可乐却在圆瓶子里买?一个众人习以为常的现象,却蕴含着经济学中关于成本效益原则的重要经济学定律。
可乐类的软饮料通常是即饮的,圆形的容器更便于握持,这便抵消了额外的储存成本——放置在开放的普通货架上的运营成本低廉。
牛奶则恰恰相反,基本上都需要放置在运营成本高昂的冰柜里,方形才是节省空间降低成本的最佳选择。
又比如第二章生活中的供求关系中为什么在酒吧喝水要收费而花生米却是无限量自取的?其背后同样是重要的供求法则的体现,酒吧的盈利重点是酒精饮料。
水和酒精饮料是互为替代品的关系,水喝多了,酒精饮料的需求量自然就减少了。
而水是相对廉价的,酒吧盈利自然也减少了;而花生米等与酒精饮料是互补的,花生米取得越多,酒精饮料也点的多了。
感想:一、学识与生活不能脱节大多数知识,无论是经济学也好,语数外语也罢,都是来源于生活实践的。
《牛奶可乐经济学》读后感

《牛奶可乐经济学》读后感《牛奶可乐经济学》读后感8篇读完一本名著以后,相信你心中会有不少感想,何不写一篇读后感记录下呢?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读后感而烦恼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牛奶可乐经济学》读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牛奶可乐经济学》读后感1花了三天的时间把这本书通读了一遍,这本书主要讲述了一些日常生活中通俗的经济学问题。
个人觉得,越是能把深刻的知识讲得越通俗易懂,这个作者的水平一定很高,罗伯特弗兰克教授绝对是一个很牛逼的大学教授。
其实,生活中的很多现象和问题都可以用经济学来解释,只要能思考就并运用到生活中,你会发现很多有意思的事。
写读后感,我不想再像嗄以前一样简单的把书中感觉比较重要的段落语句抄录下来,为什么呢?原因很简单,没用处。
我虽记录下来,却从来不去背去理解,也从来都不去看,所以这次我一改往日的风格,仅写下一些随时能想到的内容。
就像是买了很多书,买不来不看就是一种浪费;又如微信中收藏了许多文章,后来又没去看,一样是浪费。
对于我这个懒人来说,到手中的就得有用处,否则等于没有。
最后,用作者罗伯特弗兰克教授的'一句话来结个尾:请不要急于去书中找寻答案。
这些生活中的问题不是公式和概念,他们并没有标准确切的答案,每个人都有可能给出更多更合理的解释。
虽说,不是每一个人都是经济学家,但至少,我们可以更积极地去思考,并把思考用于生活。
这样,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一名博物经济学家。
这句一点都没错!《牛奶可乐经济学》读后感2这本书是比较好理解的,它其实是从宏观经济学的角度,把复杂的经济学道理,用简单的语言和生活当中的现象讲出来。
全书共有11章,讲的都很朴素。
其实学习这件事就是比较简单的,你只要能摸到某一新鲜事物的内核,其他用无数实践去论证它就好了。
正如这本书的写作方式,一个道理后面配无数个小案例。
让经济学围绕在你的生活当中。
自己看着比较有想法的是第3章,自己比较想做编剧,所以看到这里就明白了为什么助理编剧挣得那么少了,原来是想做编剧的人都不会在意刚开始能给多少钱,都想的'是做成了这件事背后的价值。
牛奶可乐经济学读后感

《牛奶可乐经济学》读后感一直以为经济学都是披着恐怖外衣的铺天盖地的令人费解的公式和概念,直到读了《牛奶可乐经济学》这本书。
读完后真有种牛奶可乐的感觉,似乎书中充溢了一种淡淡的轻快的味道,有一种特别的轻松愉悦。
在这本书中,罗伯特·弗兰克教授用生活中的小例子让我们了解了一个不一样的经济学。
阅读了这本书,我发现,其实经济学正生动地编织着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们身边的大事小事都可以用经济学原理来一一破解。
书中,弗兰克教授从现实中司空见惯而又易被忽视的生活现象着手,先提出一连串看似简单却又一时之间竟让我们难以回答的问题,充分调动起读者的好奇与求知心理。
然后,才用经济学原理和方法娓娓道来。
这样做,既让我们看到了生活小现象背后蕴藏的巨大智慧,也借生活中无处不在的现象加深了我们对经济学的理解。
全书阐述了作者认为最基础最重要的两个经济学概念:机会成本和成本效益原则。
机会成本是指为从事某活动而放弃其他事情的价值;成本效益原则意为唯有当行动所带来的额外收益大于额外成本时,才值得这么做,它是所有经济学概念的源头。
例如为什么牛奶要装在盒子里,可乐要装在圆的瓶子里?这个问题其实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不会去留意它。
《牛奶可乐经济学》回答:一是产品的差异导致,牛奶大多需要放入冰柜保鲜,如果是圆的,会降低冰柜的利用率;可乐不需保鲜,不存在这个问题。
二是圆形可乐适合拿在手上喝,而很少有人拿着牛奶盒子喝。
还有“路边躺着一张貌似百元钞票的东西,要不要捡”、“罚款能不能制止迟到”等问题。
没有公布答案时,估计许多人会心里没底不敢回答,但见到答案后,就会觉得原因竟这么简单。
所以弗兰克教授写这本书的一个出发点就是让读者感受到经济学离我们很近,贯穿到生活的每个角落。
整本书以新奇的方式勾起读者的好奇心。
然后逐渐深入,将经济学的原理以浅显易懂的方式融入叙述中。
为什么牛奶的盒子是方的,可乐的瓶子是圆的;为什么酒吧中不值钱的水要收费而花生米却免费;为什么女模特的收人高于男模特;为什么几乎全新的二手车比新车便宜的多;为什么外表富有吸引力的人也更为聪明等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牛奶可乐经济学读书笔记
牛奶可乐经济学是一门重要的经济学理论,由海德兰梅耶(HedleyMayne)教授和大学老师在上世纪九十年代由创立。
该理论认为,有些产品可以分为牛奶和可乐类型,即那些基本上是生活必需品和消费者产品。
牛奶类型的产品是基本的、无偿的和不可替代的产品,而可乐类型的产品则更多地被认为是可以替代,也就是说,消费者可以用另一种品牌替换以前的产品。
牛奶可乐经济认为,消费者以不同的方式消费牛奶和可乐类型的产品。
牛奶类的产品更倾向于具有传统的和高度忠诚的价值观,特别是当物品是日常必需品时。
例如,在购买汽车时,消费者可能会更加倾向于购买固定的品牌,即更倾向于牛奶类型的购买,而不是可乐类型的购买。
相反,可乐类型的产品更倾向于通过价格或新产品来推动销售,因为这类产品更容易以新的、更具吸引力的方式让消费者产生兴趣。
在实践中,牛奶可乐经济学的概念已经被广泛应用于不同行业的市场营销策略。
例如,许多公司可以通过建立忠诚度计划来推动牛奶类型的产品和服务。
在这种情况下,公司可以让消费者定期购买牛奶类产品,以获取附加折扣优惠,以及特殊服务等优先权。
同样,许多公司也在不断尝试推出新产品,以促进可乐类产品的销售。
这样,这类产品可以在满足消费者的基本需求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同时又能以较低的价格让消费者购买到更多的可乐类产品。
总的来说,牛奶可乐经济学对于经济学家和企业家来说是一种有
价值的见解。
牛奶可乐经济学不仅有助于消费者理解他们的购买行为,而且可以帮助企业家更好地设计营销策略和消费者回报措施。
这种理论有效地揭示了消费者对不同类型产品的不同消费模式,有助于市场营销人员开发有效的产品和服务,以促进商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