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长度和时间的测量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一)内容概述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长度和时间的测量”一课,在整个物理课程体系中,处于测量这一节的开篇位置,起着引领和奠定基础的作用。它是学生从直观的物理现象过渡到抽象的物理概念的重要桥梁,对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我的板书设计将注重清晰性、简洁性和知识结构的把握。布局上,我会将板书分为几个部分,包括课程标题、主要知识点、实验步骤和练习题等。主要内容将包括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方法、单位换算方法等核心知识点。风格上,我会尽量使用简洁明了的文字和图表,以及生动形象的符号和图示,以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板书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是提供直观的教学辅助,帮助学生梳理和巩固所学知识。为了确保板书清晰、简洁且有助于学生把握知识结构,我会事先进行精心的设计和准备,并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反应和理解情况进行调整。
(二)媒体资源
为了辅助教学,我将使用刻度尺、停表、秒表等实物教具,以及多媒体课件、实验视频等资源。刻度尺、停表和秒表等实物教具能够直观地展示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多媒体课件则能够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生动地展示物理概念和原理,增强学生的理解力。实验视频则能够将实验过程生动地展示给学生,增强他们的实验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物理实验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耐心和细致,使学生认识到物理实验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刻度尺和停表的使用方法,长度和时间的单位换算。
2.教学难点:停表和秒表的精准使用,长度和时间单位换算的灵活运用。
针对这些重难点,教师应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如示范、演练、讨论等,以帮助学生掌握。
(三)学习动机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我将采取以下策略或活动:首先,通过引入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实例,如比赛计时、制作物体长度测量等,让学生感受到物理知识的实用性和趣味性。其次,设计一系列具有挑战性的实验和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解决问题,体验成功的喜悦。同时,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鼓励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最后,通过设置合理的学习目标和评价体系,让学生明确学习方向,增强学习动力。
1.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1.1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20232024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1章第1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教材主要介绍了长度和时间的单位、测量工具以及测量方法。
具体内容包括:1. 长度的单位:米、厘米、毫米、千米等;2. 时间的单位:秒、分钟、小时、天等;3. 测量工具:尺子、卷尺、计时器等;4. 测量方法:直尺测量、卷尺测量、计时测量等;5. 长度和时间的换算:进制、换算公式等。
二、教学目标1. 了解长度和时间的单位、测量工具及测量方法,能正确进行长度和时间的测量;2. 掌握长度和时间的换算方法,能在实际情景中进行换算;3.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长度和时间的换算方法及应用;2. 教学重点: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方法及换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尺子、卷尺、计时器等;2. 学具:练习本、笔、计算器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教室内的长度和时间测量工具,如黑板的长度、课桌的高度等,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测量这些长度和时间。
2. 知识讲解:介绍长度和时间的单位、测量工具及测量方法,讲解长度和时间的换算方法。
3. 例题讲解:举例子说明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及换算方法,如:测量一张纸的长度、计算一支笔的使用时间等。
4.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组进行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练习,如:测量教室的长度、计算一节课的时间等。
6.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长度和时间的单位、测量工具、测量方法及换算方法。
设计简洁明了,方便学生理解和记忆。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列举三种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工具,并说明其使用方法;(2)进行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练习,如:测量课本的长度、计算步行上学的时间等;(3)完成长度和时间的换算练习,如:将1米换算为厘米、将30分钟换算为秒等。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第一节《时间和长度的测量》教案
第一章机械运动第1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国际单位制中长度和时间的单位;2.会选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和时间;3.知道测量有误差及减小误差的方法.过程与方法1.体验通过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计长度和时间的方法;2.通过实验,学习刻度尺和停表的正确使用方法.3. 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了解长度测量的特殊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简单的测量知识,体会测量在物理学中的重要性,养成细致、严谨的学习习惯;2.认识测量长度和时间的工具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养成对科学技术的热爱.【教学重点】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使用停表测量时间.【教学难点】测量长度时读取估计值.【教学准备】教师用:习题及图形(事先写或画在后黑板上)、刻度尺(量程0~1m,分度值1cm)、钢卷尺(量程0~2m,分度值1mm)、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石英钟、电子手表、J1202机械停表(精确度0.1s)、J1202电子停表(精确度0.01s)等.学生用:刻度尺(量程0~15cm或0~20cm,分度值1mm)、铅笔、金属块、J1202机械停表(精确度0.1s)、J1202电子停表(精确度0.01s)等.【教学过程】甲(1)它的零刻度线在哪里,是否磨损?(2)它的量程是多少?(3)它的分度值是多少?甲乙丙丁【加油站】实验室机械停表J1202的外形如上图所示.【使用方法】第一次按下B,第二次按下B,读数。
第三最后按下A简称:一启动;二按停;三读数;四归零。
【板书设计】§1.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一、长度的单位及换算1km=103m 1dm=10-1m 1cm=10-2m 1mm=10-3m 1μm=10-6m 1nm=10-9m二、长度的测量1、基本工具:刻度尺2、使用刻度尺的方法:选、放、读、记三、时间的测量1、单位及换算:1 h=60 min 1 min=60 s2、停表的使用:一启动;二按停;三读数;四归零。
四、误差: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别1、减小误差的方法:2、误差与错误的区别:是否可以避免【教学反思】一、案例的“亮点”1.新课引入简时高效,趣味十足.教材在引入新课时要对几个物体进行多次测量,不仅会比较费时,而且学生还没有掌握准确的测量方法,使得测量结果也未必准确.尤其是比较两个圆的面积大小时,有一定的困难.改进后的新课引入简洁省时,只是让学生感觉线段的曲直,对比线段的长短,不需要进行测量.同时,学生通过有无背景的两次对比,很直观的感受到感觉的不可靠,不仅感觉很有趣味,还体会了测量的必要,从而自然的引出课题.这是本节课的最大亮点之一.2.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不管是刻度尺的使用方法,还是停表的读数,都先以学生的尝试使用为前提,然后再归纳总结,细化方法.体现了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也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3. 充分采用了“小循环多反馈”的教学模式.这节课采用了“小循环多反馈”的教学模式,把讲练有机结合起来.对于每一循环的新授知识,趁热打铁,及时反馈,学生既能随时巩固,教师又能了解学生掌握情况,以便及时调整教学,从而使教学过程有时效性和韵律感.4.学习方式的多样化.本节课的重点是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使用停表测量时间,考虑学生有一定知识基础,教师只作适当的引导,尽量让学生独立完成知识点的学习,关注学生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如实验探究、交流讨论、自学、阅读、请教老师(同学)、分析原因等.本课难点是测量长度时读取估计值,通过例题讲解、交流讨论、习题训练逐渐得以突破.二、教学中易出现的问题1.由于学生刚接触物理,好奇心强,自制力较差,还没有良好的探究思维和习惯,物理语言表达能力不强,教师对学生的教学组织有一定的困难.2.少数学生对科学计数法表示物体长度和长度单位的换算感到困难,测量长度时读取估计值,特别是末端对着整刻度的估读不够理解,对读取机械停表的示数也需要进一步的练习来巩固.附件1:盘点收获长度的单位及换算长度的测量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的特殊方法时间的单位及换算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时间的测量正确使用停表测时间减小误差的方法误差误差与错误的区别附件2:课堂检测1、.下列有关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B.误差就是测量中产生的错误C.只要认真测量,就可以避免误差D.选用精密的测量仪器可以消除误差2、给下列各物体的长度填上合适的单位:(1)中学生的身高1700 ;(2) 物理课本的宽为1.85 ;(3)人眨一次眼经历的时间大约是0.43、完成单位换算:(1)一张纸的厚度是:70 um=______nm =________m(2)1.5h = ______ min=______s表所示的时间为______图甲图乙图丙5、有五名同学先后对一物体进行五次精确测量,记录结果如下:14.72cm,14.71cm,14.82cm,14.73cm,14.73cm.根据数据分析,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______,其中有一次记录结果是错误的,它是_________,本次测量的结果应记作_________。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1.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案
将新知识与学生原有的知识相结合,使学生感觉新知识并不那么生疏,有利于学生更快的承受新知识。
对长度单位系统的总结,便于学生记忆。
学完一个知识点马上练习,有利于学生
掌握知识点。
二、长度的测量
播放PPT,引导学生认识游标卡尺和螺旋测微器。
正确使用刻度尺
①认
PPT播放刻度尺的图片答复以下问题:
〔1〕它的单位是什么?
情景导入
导入新课
Ppt播放教科书第十页的两个图片。
PPT演示:AB=CD,两个圆大小相等
在生活、消费和科学研究中,经常要比拟间隔的远近、时间的长短、温度的上下…人们常常用自己的眼睛、耳朵、鼻子等感觉器官去感知外界的情况。但是,仅凭感觉去判断,不一定正确,更谈不上准确。为了正确地认识周围的世界,准确地把握事物的特点,人们创造了许多仪器和工具。这些仪器和工具帮助我们进展准确的测量。尺、钟表、温度计等,都是我们熟悉的测量仪器或工具。
记录
板书设计
利用PPT,演示秒表的使用、读数。
PPT播放刘翔110米栏的视频。
学生根据生活经历说出时间的单位:时〔h〕、分〔min〕、秒〔s〕,1h=60min,1min=60s
观察
学生使用停表测量时间。
培养学生观察总结的才能。通过分组实验,纯熟地掌握停表的使用
四、误差
引出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只能减小,不能消除。
学生观察比拟AB与CD的长短,两个圆的大小,学生根据直观的观察判断AB比CD短,上面的圆小于下面的圆。
观察
通过直观视觉和ppt的比拟,使学生得出结论:仅凭感觉判断不准确。
新课教学
一、长度的单位
凭感觉不准,那么我们需要借助工具进展测量,测量要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测量任何物理量都必须首先规定他的单位。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学期1.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本案例背景以“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学期1.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为学科和课程主要内容,旨在通过实际教学情境,帮助学生掌握长度的测量单位、工具以及时间的测量单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对物理学科的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在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主要表现在对测量工具的使用不熟练,对测量单位的概念理解不深刻,以及对测量原理的不理解。针对这些问题,我设计了以下教学方案,以期提高学生的物理素养和实际操作能力。
(二)问题导向
1.设计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长度和时间测量的重要性,如“为什么我们需要测量长度和时间?”“长度和时间测量在现实生活中有哪些应用?”等。
2.鼓励学生提出自己在长度和时间测量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共同讨论解决方法。
3.通过问题驱动,让学生探究长度和时间测量的原理,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小组合作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利用多媒体展示实际生活中的长度和时间测量场景,如建筑工人使用尺子测量楼层高度,运动员使用秒表计时等,让学生感受到物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2.创设实验情境,如测量教室的长度和宽度,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体会长度测量的意义。
3.通过讲述科学家们对长度和时间测量的探索历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科学精神。
(三)学生小组讨论
在学生掌握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知识后,我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讨论内容包括:长度和时间测量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在测量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等。通过小组合作,学生相互交流、分享心得,提高了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总结归纳
在总结归纳环节,我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方法、测量工具及测量原理。同时,让学生反思自己在测量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鼓励他们不断进步。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案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第一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一、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1)初步了解长度时间单位形成的过程;
(2)知道国际单位制中长度和时间的单位及单位之间的简单换算;
(3)能根据日常经验估测长度,会正确使用刻度尺测物体的长度并记录读数;
(4)会正确使用秒表,并能记录读数。
2.过程和方法
(1)体验通过日常经验估计长度和时间的方法;
(2)通过动手,练习正确使用刻度尺和秒表;
(3)通过比较,讨论知道误差不可避免,但可以减小。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学生活动,感受物理就在我们的身边,就在我们的身上,发展学生对自己周围生活的关注,提高对物理的兴趣,培养学生认真、细致、严谨、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点:单位的引入及换算、刻度尺的使用和估计测量;
三、教学难点:刻度尺的估读;
四、教学方法:观察法,实验法,讨论法
五、教学过程:。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案五篇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案五篇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时间和长度。
2.知道测量有误差,误差和错误有区别。
二、能力目标1.体验通过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计时间和长度的方法,具有初步解决简单生活问题的能力。
2.通过进行简单的测量,具有使用简单测量工具的能力。
三、德育目标1.认识计量时间和长度的工具及其开展变化的过程,培养对科学技术的热爱。
2.通过学习简单的测量知识。
体会测量在物理学中的重要性,养成细致、严谨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正确使用测量工具测量时间和长度。
教学难点正确记录测量结果。
教学工具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师]同学们闭上眼睛,估计十秒钟以后举手睁开眼睛,我来计时,看谁估计的最准确。
开始![生]按照指令操作[师]谁能估计一下课桌的长和宽各是多少?[生]学生答复。
[师]指出正确得数,要想得出准确的数据,我们要学会使用仪器来测量长度和时间,这节课我们在小学和日常生活中对时钟、表、刻度尺使用和对一些时间、长度单位的初步认识的根底上继续学习。
二、新课教学1.长度的测量[师]大家都知道长度可以用尺子来测量。
同学们能说说都有些什么样的尺子吗?[生]直尺、三角板、卷尺。
[生]裁缝用的皮尺、木匠用的折尺……[师]还有在精确测量或特殊测量时常用的游标卡尺、千分尺(也叫螺旋测微器)。
(教师可以在列举尺子的过程中。
将这些尺子一一展示给学生,增强他们的感性认识)[师]同学们谁还知道人体的哪些部位可以作为尺,用来估测长度?人体哪些部位的长度具有特殊的关系?[生]人伸开两臂的长度大约等于身高;伸开手掌,从大拇指到中指尖的距离叫“一大柞〞,大拇指到食指尖的距离叫“一小柞〞。
如能知道自己“一柞〞的长度、身高,就能利用双臂及手掌估测物体的长度。
[生]人的头长和脚长相同;身高等于9.5倍头长;人握住拳头的大小和心脏一样大。
[生]人身体上许多部位是按“黄金分割〞分配的,比方眼睛是头部的黄金分割点,肚脐是人体的黄金分割点等。
八年级物理上册《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长度和时间的基本概念、测量方法、测量工具的使用及误差分析。
2.难点:
(1)测量工具的正确使用和操作规范,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2)对测量误差的理解和分析,学会合理处理误差,提高测量的精确度;
(3)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测量工具的选择和使用方法;
-测量过程和结果;
-误差分析及改进措施;
-研究心得与感悟。
5.课后反思:请学生结合课堂所学,反思自己在测量长度和时间时的操作方法和技巧,总结经验教训,为今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4.能够运用科学的方法,分析长度和时间测量中可能出现的误差,提高测量的准确性。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实践、讨论等教学活动,让学生掌握长度和时间测量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2.引导学生运用比较、分类、归纳等思维方法,对长度和时间测量工具进行认识和分析,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组织: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测量工具,讨论其使用方法、注意事项及误差分析。
2.学生讨论:各小组针对所负责的测量工具,展开讨论,总结使用方法和技巧。
3.交流分享:各小组向全班同学分享讨论成果,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四)课堂练习
1.设计练习题:教师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题,涵盖长度和时间测量的知识点。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学活动设计:教师展示一段关于奥运会百米赛跑的视频,引发学生对时间和长度测量的关注。
2.提出问题:在百米赛跑中,如何保证比赛的公平性?如何准确测量运动员的用时和距离?
3.学生思考: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思考测量时间和长度的重要性。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1.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案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学设计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第一节一、教材分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长度与时间的测量》是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一章第1节的内容。
本节的主要内容为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让学生通过对长度和时间这两个物理量的了解,了解国际单位制并学会基本的测量方法,第一次科学正确的对物体进行测量并且正确读数,而且在中考中也是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为后面运动的快慢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刚接触物理,对于物理读数和记录数据的规范性还不能成为习惯,教师应对学生进行多次严格的训练,让学生逐步形成严谨的认识。
学生正处于发育、成长阶段,他们思维活跃,求知欲旺盛,具有强烈的操作兴趣,处于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时期。
但是刚接触物理,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掌握欠缺,且在他们的逻辑思维还需要经验支持。
因此本节课我以学生身边现象引入知识,逐步让学生理解和应用科学知识。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知道长度和时间的国际单位及单位换算;2、会正确使用刻度尺和表测量长度3、知道测量的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4、知道测量有误差。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明确测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2、通过实际测量,让学生体会正确使用刻度尺,正确记录测量结果;(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探究活动,体验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
2、培养动手、动脑的好习惯,体验成功的快乐。
目标制定依据:新课程标准要求课堂应注重让学生经历从生活到物理,从自然到物理的认识过程,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实验和活动,从被动到主动,在锻炼能力的过程中掌握知识、技能,了解科}技发展,从而融入到现代社会中。
所以本课在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注重全员参与、让学生主动探究等方面作了一些努力。
三、教学的重难点:(一)刻度尺的正确使用和长度的测量(二)误差和错误的区别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学策略:(一)设计理念:根据物理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本节课的实际情况,改变过分强调知识传承的倾向,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在探究过程中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探索精神、实践能力及创新意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力求贴近学生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探索物理现象,揭示其中的物理规律。
人教版(2024)-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学设计八年级上册物理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学设计一、核心素养目标1.物理观念:通过学习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建立正确的物理量概念,理解测量的重要性。
2.科学思维: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学会运用科学方法进行测量和数据分析。
3.科学探究:引导学生经历长度和时间测量的探究过程,掌握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
4.科学态度与责任: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精神,认识到测量在科学研究和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二、课前解析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是物理学中的基本测量,也是学习其他物理知识的基础。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长度和时间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对于准确的测量方法和单位的理解还需要进一步学习。
三、教学目标1.知道长度和时间的单位及其换算关系。
2.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和时间。
3.了解测量误差,学会减小误差的方法。
四、教学重点1.长度和时间单位的换算。
2.正确使用测量工具进行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五、课前准备1.多媒体课件。
2.刻度尺、停表等测量工具。
六、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长度的单位,掌握长度单位的换算关系。
2.学会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5分钟)1.教师播放一段视频,展示生活中各种需要测量长度的场景,如建筑施工、服装设计、体育比赛等。
教师提问:“同学们,在这些场景中,为什么都需要测量长度呢?测量长度有什么重要意义呢?”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
2.引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长度和时间的测量,首先我们来认识长度的测量。
”设计意图:通过视频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认识到长度测量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二、知识讲解(20分钟)1.认识长度的单位。
教师通过课件展示长度的国际单位制单位——米(m),以及常用的长度单位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讲解各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1km=1000m,1m=10dm=100cm=1000mm,1mm=1000μm,1μm=1000nm。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教案 八年级物理人教版上册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一、教学目标1.物理观念(1)了解长度的单位,掌握单位间的换算;(2)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3)通过实验,学习刻度尺使用方法。
2.科学思维学会观察和分析生活中有关物理知识的实例与实验现象,具有初步的观察能力、分析概括能力。
3.科学探究通过实践和探究,让学生感觉科学就在身边。
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的精神,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唯物主义观。
4.科学态度与责任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勇于发现乐于探究的学习习惯,以及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长度教学难点:单位换算和刻度尺测长度时的正确读数三、教学分析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长度和时间,每天都在各种时间的标准下度过。
见到标注长度的各种尺寸,在潜意识中埋下了长度和时间测量的种子。
但是由于没有进行系统的测量学习,在进行测量的过程中容易出错。
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分析问题、实际操作能力,为本课的学习做好了能力方面的准备。
学生具有一定的研究性学习和协作学习的能力和意识,具有一定的科学探究的思想,为本课的学习做好了思想意识上的准备。
八年级学生正处与身心快速发展的阶段,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都尚未完全形成,但是学习精力充沛,感性认识丰富,求知欲望强烈,记忆能力良好。
因此,初中阶段正是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最佳时期。
四、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让学生观察书本中的两张图片,并让学生作出判断。
到底学生的判断对不对呢?引入本节课的测量。
(二)新课讲解一、测量和长度的单位请同学们目测一下课桌的长、宽、高,比较它们的长短。
要进行测量,就要有一个人们公认的测量标准,也就是测量单位。
学生阅读教材,知道长度和时间的国际单位及它们的一些常用单位,并了解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学生讨论交流后,会注意到大家选取的标准五花八门,比较起来很不方便,使他们体会到制定公认标准的必要性——引出单位1、从古到今测量长度的工具和单位2、长度的单位(1)长度的国际单位是米,符号m.(2)其它常见的长度单位及符号。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第一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第一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案)第一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学习目标】1.认识时间和长度的测量工具及国际单位;2. 会正确使用相关测量工具进行测量,并正确记录测量结果;3.知道测量长度的几种特殊方法;4. 知道误差与错误的区别。
【要点梳理】要点一、长度的测量人的直觉并不可靠,要得到准确的长度需要用工具进行测量。
要点诠释:1.长度的单位及其换算关系①国际单位:米常用单位:千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纳米②单位符号及换算千米(km) 米(m) 分米(dm) 厘米(cm) 毫米(mm) 微米(μm) 纳米(nm)1km=1000m=103m 1m=10dm=100cm=1000mm=103mm1mm=103μm 1μm ==103nm2.测量工具:①刻度尺(最常用);②精密仪器: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激光测距仪。
3.刻度尺的正确使用①看:看清刻度尺零刻度线是否磨损;看清测量范围(量程);看清分度关系,从而算出物体的总长度。
5.替代法:当一个物体的长度无法直接测量时,可用与它长度相等的物体来代替。
要点三、时间的单位和测量工具在古代人们就学会了利用自然界的某些有规律的变化作为测量时间的单位,比如昼夜的交替、季节的变化、月圆月缺等等。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确定了更加稳定并让世界各国人民都能够接受的标准,并有了更加先进的测量工具。
要点诠释:1.时间的单位:国际单位是秒(s),常用的时间单位还有时(h) 分(min) 毫秒(ms),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1h=60min,1min=60s,1h=3600s,1s=1000ms。
2.时间的测量工具(1)在物理实验中常用停表来计时,停表与普通表不同之处:普通表的时针、分针和秒针是在不停地走动,而停表指针可走可停,在使用停表之前要观察一下秒针的走动情况,使用停表先按动启动按钮,停表开始计时,再按停止按钮停表即停止,显示时间间隔。
(2)古代有日晷、沙漏、水钟等。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第一章第一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1.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学设计第1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学目标1.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和时间.2.知道测量有误差、减小误差的方法有哪些.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学习刻度尺和停表的使用方法.2.体验通过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计长度和时间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简单的测量知识,体会测量在物理学中的重要性,养成细致、严谨的学习习惯.2.认识测量长度和时间的工具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培养学生对科学技术的热爱.教学重点【重点】正确使用测量工具测量长度和时间.【难点】1.正确记录测量结果.2.误差和错误的区别.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测长度工具:刻度尺、皮卷尺、三角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各1个.计时工具:石英钟、电子手表、机械停表、电子停表、单摆各1个.【学生准备】刻度尺和电子手表每人各准备1个.教学过程:学校每年都举行田径运动会,田径赛分为田赛和径赛两类,在田赛中通常以距离的长短来论成绩,这就要进行长度的测量,如图甲所示;在径赛中通常以时间的长短来论成绩,这又要进行时间的测量,如图乙所示.请大家思考,时间和长度的测量用到哪些工具?这些工具如何使用呢?用眼观察甲、乙、丙三幅图,在图甲中帽檐直径AB、帽子高CD哪个较长?在图乙中上下两根线段一样长吗?在图丙中中心的两个圆面积一样大吗?问题:(1)目测的结果是怎样的?(2)用尺子量一量再比较,看看有何发现?多媒体播放配画诗《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分析诗句中哪些词句分别对应于描述长度(距离)、时间.一、长度的单位思路一提出问题:想一想在小学学过的长度单位有哪些?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怎样的?自学课本知道还有哪些新的单位?讨论交流:复习小学学过的长度单位及单位间换算.了解长度单位还有微米、纳米.归纳总结: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是米,符号为m,常用长度单位还有千米(符号为km)、分米(符号为dm)、厘米(符号为cm)、毫米(符号为mm)、微米(符号为μm)、纳米(符号为nm).它们同米的换算关系为:1 km=1000 m=103m;1 dm=0.1 m=10-1m;1 cm=0.01 m=10-2m;1 mm=0.001 m=10-3m;1 μm=0.000001 m=10-6 m;1 nm=0.000000001 m=10-9 m.[知识拓展]巧用“台阶法”理清单位换算何谓“台阶法”呢?简单地说就是做“爬楼梯”游戏,俗话说得好“脚踏楼梯步步高”,每上一个台阶即单位扩大,每下一个台阶即单位缩小,下面我们就先来看看这一台阶.在长度的国际单位制中即有十进率,又有千进率,所以我们可将它们分成两个台阶,如图甲、乙所示.单位换算的时候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由大的单位向小的单位换算,另一种是由小的单位向大的单位换算.基本的换算方法就是当由大的单位向小的单位换算的时候,用已知数据乘以由大到小的进率关系,下面我们来看一个例题.36 cm=km.本题属小的单位向大的单位换算,应当除以相应的进率,但本题的两个单位cm和km之间既涉及十进制换算,又涉及千进制换算,这时头脑中只要有上面两个台阶借助国际单位“米(m)”作跳板,换算就简单了,由第一个台阶,从cm到m要向上爬两层楼梯即要×10-2,再由第二个台阶从m到km只要向上爬一层楼梯即要×10-3.所以换算关系如下:36 cm=36×10-2 m=36×10-2×10-3 km=3.6×10-4 km或根据⇒1 cm=10-5 km,即36 cm=36×10-5 km=3.6×10-4 km.由上例可看到单位换算的一般步骤是:①原数字不变;②乘上换算的进率;③加上换用的单位;④整理结果.[过渡语]我们知道了长度的很多单位,并且学会了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接下来我们学习如何用刻度尺准确测量物体的长度?师:要进行测量,就要有一个人们公认的测量标准——测量单位.在古代,人们就学会了利用身边的物品、自然界某些规律的变化作为测量的单位.比如利用身高、足长等作为长度单位,利用昼夜的交替、季节的变化等作为时间的单位.1960年,国际上通过一套统一的测量标准,叫国际单位制.课件展示: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为米(m).师:同学们,除了“米”这个单位,你们知道长度还有哪些单位?学生回答:课件展示长度的单位:千米(km)、米(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师: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你们知道吗?学生回答.课件展示长度单位的换算关系:1 km=103 m 1 dm=10-1 m1 cm=10-2 m 1 mm=10-3 m1 μm=10-6 m 1 nm=10-9 m课件展示反馈练习:1 μm=mm 18 km=m130 nm=m 10 dm=mm2×102 cm=m 78 mm=m二、长度的测量一、常用的长度测量工具活动一让学生说出所知道的长度测量工具如刻度尺等,然后教师出示一些常用的测量工具(刻度尺、卷尺、三角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让学生观察.活动二观察下图刻度尺的外形回答下列问题:(1)它的零刻度线在哪里,是否磨损?(2)它的量程是多少?(3)它的分度值是多少?在上图所示的刻度尺中,其零刻度线在左端(离最左端边缘有一小段距离),没有磨损,它的量程为0~8 cm,也就是说它最多能测8 cm的长度,它的分度值是0.1 cm.教师强调:刻度尺的零刻度线如果磨损,要从一个清晰的整数刻度线量起.二、使用刻度尺测长度的方法活动学生分组实验,测量铅笔的长度、圆柱体的高、木块的长度、物理课本的长和宽等,教师及时纠正出现的问题,要求学会正确使用刻度尺.归纳总结:正确使用刻度尺的方法可用四个字加以概括,即“选、放、读、记”.(1)选,在实际的测量中,并不是分度值越小越好,测量时应先根据实际情况确定需要达到的程度,再选择满足测量要求的刻度尺.(2)放,即刻度尺的位置应放正,零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有刻度线的一边要紧靠被测物体且与被测物体保持平行(如图甲所示),不能歪斜(如图乙所示).对于较厚的刻度尺,应使刻度线贴近被测物体(如图丙所示).零刻度线磨损时,要从其他清晰整数刻度线作为起始刻度测起,测量结果应该等于读出的刻度值减去作为起始的刻度值(如图丁所示).(3)读,即读数,视线要正对刻度线(如图所示).除读出分度值以上的准确值外,还要估读出分度值的下一位数值(估读值).图中铅笔长度为69.5 mm,其中69 mm是准确值,0.5 mm是估读值.(4)记,指记录.记录测量结果应包括数值和单位.图中木块长度为2.80 cm.[知识拓展]用刻度尺测物体长度时,被测物体末端正好落在刻度线上时,我们读的估读值为零,记录时也不能省略,如图甲所示,其读数应为2.50 cm,不能读作2.5 cm,若长度在两刻度线之间,我们读数时的估读值就不为零,记录时要把估读值记上,如图乙所示,物体的长度为2.44 cm.读估读值时,要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不能再向下读了,因为估读值本身已经不准确了,因此再读出的值是没有意义的,不应读取.如图所示,用A,B两刻度尺测同一木块的边长,就分度值而言,尺精确些,就使用方法而言,不正确.用A刻度尺测量出的木块长度是.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能否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刻度尺A的分度值是1 mm,刻度尺B的分度值是2 mm,分度值越小测量越精确,因此刻度尺A精确些.刻度尺B有刻度的一侧没有靠近被测木块,使用方法错误.被测木块的末端恰好落在短刻度线上,此时长度准确值为2.2 cm,估读值为0.00 cm,所以木块长为2.20 cm.【答案】A B2.20 cm(或22.0 mm)[过渡语]我们知道了测量物体的一般方法,对于特殊形状的物体,它的长度(或直径)又如何能准确测量出来呢?一、计时工具教师概括介绍计时工具的发展变化过程.在古代,人们用日晷、沙漏等器具来计时.16世纪后,欧洲出现了有重锤的摆钟,近代机械式钟表就是在它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现代利用石英晶体制成了稳定、轻巧、方便的电子钟表,它一天的偏差不超过0.5秒.目前最准确的计时装置是天文台使用的铯原子钟,30万年的偏差只有1秒.让学生看课文了解古代和现代的几种计时工具.学生交流课外收集的有关古代人和现代人测量时间的工具、测量方法.简要介绍日晷、沙漏计时原理:日晷:在太阳照射下垂直于日晷圆盘上的杆在圆盘上形成影,随太阳升降运动,不同时刻在日晷上影子的位置不同,在日晷上对应位置标上对应的时刻,就可以用来计时了;沙漏:沙漏上方容器的沙子以相同的时间间隔向下方的容器漏下相同数量的沙子,根据漏下的沙量计时.二、时间单位复习学过的时间单位及单位间的换算关系.了解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单位是秒,了解“秒”的准确定义:铯133原子振动9192631770次所需的时间定义为1 s.认识时间单位的符号:小时(h)、分(min)、秒(s).三、停表的使用练习使用停表的方法;利用停表测量自己一分钟内脉搏跳动的次数,然后用脉搏估算一段时间;用绳子绑住一支笔做成一个摆,测量摆摆动一个来回所用的时间.[知识拓展]停表读数小盘:通常有30刻度型和60刻度型.30刻度型每格代表0.5分钟,60刻度型每格代表0.25分钟.大盘:大盘每圈代表30 s,共60个大刻度,每两个大刻度之间有5个小刻度,所以每个大刻度代表0.5 s,每个小刻度代表0.1 s,这也是停表精确度为0.1 s的原因.读数为小盘的分钟数+大盘的秒读数.先读小盘的读数,它的单位是分钟,看上面的示数可知每分钟分为前半分钟和后半分钟,要注意看它是指向哪半分钟.接着读大盘的读数,它的单位是秒,如果是前半分钟就读0~30 s,若为后半分钟就读31~60 s.[过渡语]我们无论使用多么精密的刻度尺和钟表都不能准确测量出长度和时间,这是为什么呢?下面我们来学习误差?提出问题:为什么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总会有差别?教师讲解:由于受所用的仪器、测量方法的限制和测量者的不同,所以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必然存在差别,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别叫做误差,误差是不可避免的.交流讨论:减小误差有哪些方法?错误与误差有什么不同?归纳总结:减小误差的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更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错误与误差不同:错误是指不按实验操作的有关规定的做法,是不正确的测量方法产生的,所以只要严格按要求去做,错误是可以避免的,而误差是不可避免的.长度和时间的测量随堂检测:1.使用刻度尺前先认清刻度尺的、、、;刻度尺要放正,有刻度的一边要被测物体,与被测物体平行,不能倾斜;读数时,视线与刻度尺尺面,要估读到的下一位;记录的测量结果应由、和组成.解析:使用刻度尺前先认清刻度尺的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单位;刻度尺要放正,有刻度的一边要紧靠被测物体,与被测物体平行,不能倾斜;读数时,视线与刻度尺尺面垂直,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记录的测量结果应由准确值、估读值和单位组成.【答案】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单位紧靠垂直分度值准确值估读值单位2.如图所示的是停表,其大表盘的分度值是,小表盘的分度值是;图中显示的示数是.解析:停表的大表盘代表的是秒,把1 s分成两份,每一份是0.5 s,所以大表盘的分度值是0.5 s;小表盘代表的是分,把1 min分成两份,每一份是0.5 min,所以小表盘的分度值是0.5 min;图中停表的示数为3 min+37.5 s=3 min37.5 s.【答案】0.5 s0.5 min 3 min37.5 s3.下列长度的单位换算正确的是()A.2.5 m=2.5 m×100 cm=250 cmB.75 mm=75×10-3 m=7.5×10-2 mC.42 cm=42÷100 m=0.42 mD.24 m=24 m÷1000=0.024 km解析:A.2.5 m=2.5×100 cm=250 cm,不符合题意;B.75 mm=75×10-3 m=7.5×10-2 m,过程符合要求,故B符合题意;C.42 cm=42×10-2 m=0.42 m,不符合题意;D.24 m=24×10-3 km=0.024 km,不符合题意.故选B.4.为了检验人躺着和站立时身体长度是否有差异,选用下列哪种尺最合适()A.量程0~3 m,分度值1 mmB.量程0~10 m,分度值1 dmC.量程0~30 cm,分度值1 mmD.量程0~15 cm,分度值0.5 mm解析:人的高度大约在2 m左右,躺着和站着的长度相差不大,准确到毫米就可以了,所以根据题中的选项,要用量程是3 m,分度值是1 mm的刻度尺,即选项A最合适.故选A.5.下列关于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认真细致的测量可以避免误差B.测量时未遵守操作规则会引起误差C.测量时的错误就是误差太大D.测量中错误是可以避免的,而误差是不可避免的解析:误差与测量的人、测量工具、测量环境有关,因此,任何测量中的误差都是不可避免的,只能努力减小误差,不可能消除误差;选用更精密的测量仪器,改进实验方法,熟练实验技能等都可以减小误差,但不能消除误差.所以选项A,B,C错误,选项D正确.故选D.板书设计时间和长度的测量布置作业一、教材作业【必做题】教材动手动脑学物理的2,3题.【选做题】教材动手动脑学物理的1,4题.二、课后作业【基础巩固】1.把下面单位进行换算:1 km=m;1 dm=m;1 cm=m;1 mm=m;1 μm=m;1 nm=m.2.用分度值为1毫米的刻度尺测量一物体的直径,下列数据中正确的是()A.21.4 cmB.21.420 cmC.21 cmD.21.42 cm3.若四次测量一本书的宽度记录为:12.38 cm,12.36 cm,12.38 cm,12.34 cm,则这本书宽度平均值是()A.12.38 cmB.12.365 cmC.12.36 cmD.12.37 cm4.在下列长度、时间测量中,选用的测量工具正确的是()A.测量书桌的长度可以选用量程为10 m,分度值是1 dm的刻度尺B.测量铅笔的长度可以选用量程为20 cm,分度值为1 mm的刻度尺C.测量运动员百米赛跑的时间,可以选用家庭常用的石英钟D.测量上完一节课所用的时间可以选用秒表【能力提升】5.用分度值为1毫米的刻度尺直接测量一张纸的厚度测不出来,这时可将许多相同的纸叠起来,使之有足够的厚度,用刻度尺测出总厚度除以张数,就可间接测出一张纸的厚度了,在下列长度的测量中,与这一方法相同的是()A.测一曲线的长度B.测一枚硬币的直径C.测圆锥的高D.测细铜丝的直径6.现在通用的鞋的号码数是指人的脚跟到脚尖的距离的厘米数,一位同学想请人在外地给他买一双合适的球鞋,他利用手头仅有的一把受潮膨胀的木尺测出自己的脚长是24 cm,则他应该买下面列出的哪个号的鞋最合适()A.23号的B.24号的C.24号半的D.23号半的7.要画百米跑道,在下列如何选用工具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选用分度值是1 mm,量程是30 cm的钢尺B.选用分度值是1 mm,量程是1 m的木尺C.选用分度值是1 cm,量程是50 m的皮卷尺D.上述工具都不行,一定要选用量程超过100 m的刻度尺【拓展探究】8.甲、乙两卷粗细不同的细铜线,甲铜线标签上注明直径是D1=0.8 mm,乙铜线的标签已经模糊不清了.不用刻度尺,可以再另选一种物品,你用什么简易办法可以求出乙铜线的直径?(写出主要的实验步骤和乙铜线直径D2与D1的关系式)【答案与解析】1.1030.10.0110-310-610-9[解析:长度单位间的换算关系是:1 km=103m=104dm=105cm=106 mm=109μm=1012 nm.]2.D[解析:A.对于“21.4 cm”,“1”对应的单位是cm,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 cm,不符合题意;B.对于“21.420 cm”,小数点后“2”对应的单位是0.1 mm,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0.1 mm,不符合题意;C.对于“21 cm”,“2”对应的单位是dm,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 dm,不符合题意;D.对于“21.42 cm”,“4”对应的单位是mm,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 mm,符合题意.故选D.]3.D[解析:将数据12.38 cm,12.36 cm,12.38 cm,12.34 cm相加后求平均值得12.365 cm,因为测量时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所以最接近真实的测量记录应为12.37 cm(四舍五入法).由此可见选项A,B,C都不正确.故选D.]4.B[解析:A.测量书桌的长度应该选用量程为10 m,分度值是1 cm的刻度尺,分度值为1 dm的刻度尺准确程度不够,此选项错误;B.测量铅笔的长度可以选用量程为20 cm,分度值为1 mm的刻度尺,准确程度合适,此选项正确;C.测量运动员百米赛跑的时间,应该选用准确程度更高的停表,此选项错误;D.测量上完一节课所用的时间可以选用石英钟,此选项错误.故选B.]5.D[解析:由于一张纸的厚度和细铜丝的直径都非常小,不能直接测量(小于测量工具的分度值),所以要测多个相同物理量的总和,求平均值,从而达到减小误差的目的.故选D.]6.C[解析:用受潮膨胀的木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木尺的分度值变大,所以其读数比真实值小,因此脚的真实长度比24 cm稍长.故选C.]7.C[解析:要画百米跑道,要求精确到厘米就可以了,而且画百米跑道对精确度要求不是很高,所以可选用分度值为1 cm,量程是50 m的皮卷尺进行测量.故选C.]8.将两卷细铜线分别紧密地缠绕在两支圆铅笔上.缠绕相同的长度L后,数出甲铜线缠绕的圈数n1和乙铜线缠绕的圈数n2,因为L=D1n1,L=D2n2,所以没有标签的乙铜线的直径约为D2.反思《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是第一章的第一节课,学生缺乏定量研究自然现象的经验,对测量及其重要性缺乏认识.本课首先给出两张图,让学生先观察后测量,认识到人的直觉有时不可靠,要对物体的某些情况进行定量的描述,必须用仪器来测量;然后讲授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方法,并加以练习和实测的训练.经过精心的设计和准备本节课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对这节课的教学有如下的心得体会:这节课是本章的教学基础.通过本节教学要让学生了解长度和时间这两个物理量,进而了解国际单位制并学会基本的测量方法.成功之处:本节课主要采取师生共同合作探讨交流和精讲精练的方法进行教学,通过实际教学收到了很好的成效.对于长度、时间的基本单位,严谨讲授,并结合身边物体的长度练习加以了解掌握长度和时间单位的基本概念.对于长度和时间测量的方法及工具的使用,采取学生参与活动,教学内容融入到活动中,让学生利用刻度尺和停表对身边物体如1元硬币直径等的实际测量,引导学生动手,鼓励学生积极动脑,大胆尝试,进而掌握刻度尺和停表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效果明显.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有关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的内容已有一些感性认识,但实际操作少,且生活中的测量常常比较粗略,不够规范.教材就从训练学生规范地进行实验操作开始,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教材尽量从学生已有的基础出发,学习有关测量长度和时间的知识,达到能够规范地使用测量仪器和进行正确测量的目的.首先,教材让学生观察所使用的刻度尺,希望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使用任何测量工具之前都要先把它观察清楚,确定刻度尺的零刻度线、分度值、量程和单位,然后让学生边操作、边思考,练习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的方法,掌握测量的基本技能.有待改善之处:上完整节课后感觉测单摆的周期的实验成功率不高,应在课前反复练习提高效率.内容安排上,尽可能把测量的误差和错误在本节内完成.动手动脑学物理(教材第15页)1.提示:测硬币周长的方法很多,这里仅提供三种方法:(1)用软线绕硬币一周,用刻度尺测出软线的长度,即测得硬币的周长.(2)给硬币一周涂上墨水,让它在纸上滚动一周,测得墨迹长度,即可得硬币的周长.(3)用特殊方法测出硬币直径,根据L=πd可求得周长.2.提示:用直尺测出一只脚的长度,再根据身高与脚长的关系可得出身高.3.解:t=3600 s×24=86400 s.4.测出小铁块摆动若干次所用的时间,然后除以摆动次数,这样测量的结果更准确;小铁块的摆动周期只与绳的长度有关,与其他因素均无关,可调整绳的长度,做出周期为1 s的摆.1.日晷——古代的计时工具日晷是一种古老的计时仪器,它是一个石制圆盘,圆盘中心垂直贯穿着一根金属棒称为晷针.使晷针南北放置,并把它对准北极星,这样,晷针就必定和地轴平行,石盘则呈现南高北低的姿态,其盘平面也就必定和赤道面相平行.因此这种日晷称为“赤道日晷”.在热天太阳就在头顶,我们住在北半球的人觉得很热,这是因为太阳在赤道以北运行,离我们近.这时太阳把日晷的北平面照得通亮,晷针就在北边留下了投影.在冷天情况与此相反,太阳在赤道以南,北半球的冬天就来临.日晷的南平面就被照亮,晷针就在南平面有了影子.夏至,太阳位置离赤道最北,达到极限,然后又往南移,所以这条界线称为北回归线.当太阳向南移,转到冬至时也有一条无形的线,称为南回归线.所以太阳总是半年照在日晷北平面上,半年照在日晷南平面上.周而复始,一年来回一次称为一个“乾坤”.春分和秋分那天太阳正好在赤道上运行,白天和黑夜一样长.2.使用刻度尺测长度的特殊方法探究活动一测出一枚硬币的直径和一个球的直径实验器材刻度尺、两个直角三角板、桌面、硬币、小球等.实验方案如图甲所示,分别用直角三角板的一条直角边贴在刻度尺上,另一条直角边贴在硬币上,这样,两直角三角板直角顶点在刻度尺上所对应的读数值之差,就是硬币的直径.如图乙所示,将球放在水平桌面上,刻度尺与桌面垂直,放在桌边上,用一个直角三角板的一条直角边贴在球体上,另一直角边贴在刻度尺上,可以在相应的位置上读出数值,得出球的直径.探究活动二给你如图所示的一段曲线,你能想办法测出这段曲线的长度吗?实验器材无弹性的棉线、刻度尺.实验方案先找一段柔软的棉线,在一端做一个记号,然后将它放在图中曲线的一端,让棉线的形状沿着曲线的形状附着在曲线上,在曲线另一端处的棉线上做记号.最后将棉线取下,伸直,用刻度尺测出棉线上两个记号间的长度,就是曲线的长度.探究活动三测硬币的周长实验器材白纸、铅笔、刻度尺.实验方案在硬币边上找一点做出记号,作为起点,找一张白纸,画上一条射线,将硬币边的记号与射线的端点重合,再将硬币沿着射线滚动一周,记下终点.用刻度尺量出射线端点到终点的长度,就是硬币的周长.探究活动四测细铜丝的直径实验器材圆铅笔、刻度尺.实验方案找一支圆铅笔,把细铜丝捋直,将细铜丝在铅笔上依次密绕适当的圈数n,用有毫米刻度的刻度尺量出这些线圈的长度L,再用线圈长度除以圈数所得的就是金属丝的直径d.交流总结:以上四种测长度的特殊方法分别称为等量替代法、化曲为直法、滚动法、累积法.测量长度的方法还有很多,同学们可以在实践中多探究,希望你能归纳出更多的方法.11 / 11。
1.1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学设计)八年级物理上册(人教版2024)
第1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学设计)【教师总结】我们的视觉并不可靠,为了正确的认识周围的世界,准确的把握事物的特点,人们发明了许多仪器和工具。
这些仪器和工具帮助我们进行准确的测量。
在众多的测量中,最基本的测量,就是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学习新课一、长度的单位1. 长度测量的历史【结合图片进行讲解】①“腕尺”:古埃及人用“腕尺”作为长度单位,但腕尺的标准常常是不一样的。
②“步”:中国的唐太宗李世民以他的左右脚各走一步来订为长度单位,称为“步”。
③“呎”:英国人把麦穗中较大的36粒麦粒,头尾相接地排列起来,定为1呎的长度。
2. 国际单位制(1)物理量:长度、时间等可定性或定量描述的属性称为物理量。
(2)单位:测量物理量的过程实际上是比较的过程,就是将一个待测的物理量与一个公认的标准量进行比较,这个标准量就是单位。
(3)国际单位制长期以来,世界上不同地区(不同年代)选定的测量标准各不相同。
同一个长度用不同的标准来表示,结果不同,国际间交流很不方便。
人们逐渐认识到,确定测量标准时,应当选取自然界中比较稳定的世界各国人民都能接受的事物为标准。
国际单位制:鉴于这种认识,国际计量组织制定了一套国际统一的单位,叫国际单位制(简称SI)。
我国法定单位用国际单位制。
3. 长度的单位【提问】长度的单位有哪些?单位间的换算关系是怎样的?【总结】小学学过的长度单位及单位间进率;指出长度单位还有微米、纳米等,使学生知道这两个单位很小。
【归纳讲解】(1)国际单位:米,符号是m。
(2)常用单位:km、dm、cm、mm、μm、nm。
(3)单位换算:1 km=103m 1dm=10-1 m 1cm=10-2 m1 mm=10-3m 1μm=10-6 m 1nm=10-9 m(4)长度单位进率记忆方法记住:km、m、mm、μm、nm之间的进率为103,m、dm、cm、mm之间的进率为10。
长度单位换算示意图:(5)长度单位换算的技巧数值不变,乘原单位与目标单位之间的进率,将原单位改写为目标单位。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第1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课题:
科目:
班级:
课时:计划1课时
教师:
单位: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的起始节,主要介绍长度和时间的测量。这一节是学生进入初中物理学习的基础,对于培养学生的兴趣和后续知识的学习具有重要意义。教材通过简单的实验和日常生活实例,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方法,以及基本的测量工具的使用。内容主要包括长度的测量、时间的测量和测量误差的认知。通过本节的学习,学生应能理解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原理,掌握刻度尺和秒表的使用方法,了解测量误差的概念。
-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真实的测量案例,让学生了解测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加深对测量知识的理解。
2. 教学活动设计
- 实验活动:安排一次测量物体长度的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测量,培养实践操作能力。
-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测量误差的原因和减小误差的方法,促进学生对测量误差的认知和理解。
- 角色扮演:设计一个场景,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如测量员和观察员,进行测量操作和误差分析,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和互动性。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长度和时间的基本概念。长度是用来描述物体的大小或距离的量,而时间是用来衡量事件发生的持续时间的量。它们在科学研究和日常生活中都具有重要意义。
2中的应用,以及它们如何帮助我们解决问题。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长度和时间测量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长度和时间测量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第一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第一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第一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是学生在初中阶段首次接触物理实验的章节,本节课通过长度和时间的测量介绍了测量工具的使用和测量方法,为学生以后学习各种物理量的测量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长度和时间单位的认识,对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长度和时间测量有初步的了解,但精确度不高,缺乏系统性的测量方法和技巧。
此外,学生对于物理实验的接触较少,实验操作能力和实验意识有待提高。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方法,学会使用刻度尺和秒表等测量工具。
2.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提高实验意识。
3.通过对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方法。
2.刻度尺和秒表的使用。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方法。
2.采用示范法,教师演示刻度尺和秒表的使用方法,学生跟随操作。
3.采用小组合作法,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和实践,共同完成测量任务。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刻度尺、秒表、测量物体等实验器材。
2.制作课件,展示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方法。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测量场景,如测量身高、测量跑步时间等,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你们平时是如何测量身高和时间的?从而引出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方法。
2.呈现(10分钟)教师讲解和演示刻度尺和秒表的使用方法,让学生跟随操作,掌握测量工具的使用技巧。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使用刻度尺和秒表测量教师提供的测量物体,记录测量数据。
4.巩固(10分钟)教师提问:你们在测量过程中遇到了哪些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引导学生回顾和总结测量方法,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还有哪些物理量需要测量?如何测量这些物理量?鼓励学生发挥想象,提出创新的测量方法。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章 机械运动1.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案
1.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和时间。
(2)知道测量有误差,了解误差和错误有区别。
2、过程与方法体验通过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计长度和时间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计量时间和长度的工具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培养对科学技术的热爱。
教学重点1、认识常用的长度测量工具和计时工具。
2、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
教学难点1、误差和错误的区别。
2、长度的间接测量方法。
教材分析按照《课标》的要求,本节应让学生通过对长度和时间这两个物理量的了解,了解国际单位并学会基本的测量方法。
使学生懂得人的直觉有时不可靠,要对物体的某些情况进行定量的描述,必须用仪器来测量。
本节的重点是长度的测量。
测量时,应引导学生先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然后正确使用工具进行测量。
通过对1cm、1mm的认识,使学生了解国际单位制,并会估测长度。
教学过程一、课题引入我们的感觉可靠吗?通过课件向学生展示一些图片,让他们思考回答,从而引入课题,明确学习目标。
二、长度的测量1、长度的单位(1)阅读课文第10页倒数第一自然段,知道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是米。
了解“米”的准确定义:光在真空中1/299792458s内所经路径的长度定义为1米。
(2)认识长度单位的符号及单位间进率。
米(m)、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1km=1000m=103m; 1dm=0.1m=10-1m; 1cm=0.01m=10-2m;1mm=0.001m=10-3m 1μm=0.000001m=10-6m; 1nm=0.000000001m=10-9m(3)尝试让学生进行一些有效的针对训练(见课件)。
2、长度的测量(1) 让学生说出所知道的长度测量工具如刻度尺等,然后教师出示一些常用的测量工具(刻度尺、卷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让学生观察。
(2) 让学生找出身体的哪些部位可以做为“尺”。
八年级物理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案
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长度的概念,掌握物理长度的测量方法;学生能够理解时间的概念,掌握时间的测量方法。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实验、推理和归纳的能力;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兴趣和探索精神;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态度和合作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物理长度的测量方法、时间的测量方法。
2.教学难点:时间的测量方法。
三、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老师拿出一根铁尺和一个手表,询问学生如何测量铁尺的长度和时间。
引导学生认识到长度和时间都是物理量,需要用工具进行测量。
2.导入新知(1)物理长度的测量方法老师要求学生观察并尝试测量不同物体的长度,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测量长度。
然后,引导学生认识到直尺和卷尺等工具可以用来测量物体的长度。
通过示范和讲解,让学生理解用测量工具量取物体两端的位置,再看刻度上的数值,就能得出物体的长度。
(2)时间的测量方法教师要求学生观察并尝试测量不同动作所需的时间,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测量时间。
然后,引导学生认识到手表和计时器等工具可以用来测量时间。
通过示范和讲解,让学生理解用测量工具记录起始时间和结束时间,再计算时间差,就能得出动作所需的时间。
3.知识讲解讲解物理长度和时间的基本概念、测量方法和常用的测量工具,加深学生的理解。
4.案例分析提供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加深学生对物理长度和时间测量方法的理解和掌握。
5.实验操作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让学生亲自进行操作。
如:测量自己的身高或教室的长度,测量一个动作的时间等。
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进一步掌握和巩固物理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方法。
6.归纳总结总结物理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方法及其应用,并与学生一起归纳相关的知识点和问题,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7.拓展延伸提供一些拓展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如:运动员跑100米约需要多少时间?如果用直显式计算机写一个计时程序,应该如何操作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机械运动第1 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学目标学问与技能:1、知道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2、知道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根本单位,并知道它与其它单位的关系;3、知道测量存在误差。
教学重点:1、刻度尺的使用和测量时间;2、单位的换算和特别测量。
教学难点:1、单位的换算;2、刻度尺的使用方法。
教具预备测长度工具:刻度尺、皮卷尺、三角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等。
计时工具:石英钟、电子手表、机械停表、电子停表等。
教学过程一、情景引入学校每年都进展田径运动会,田径赛分为田赛和径赛两类,在田赛中通常以距离的长短来论成绩,这就要进展长度的测量,如图甲所示;在径赛中通常以时间的长短来论成绩,这又要进展时间的测量,如图乙所示。
请大家思考,时间和长度的测量用到哪些工具?这些工具如何使用呢?二、课教学探究点一长度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根本单位是米〔m〕。
在日常生活中,还常用到其它的长度单位: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1km=103m; 1dm=10-1m;1cm=10-2m;1mm=10-3m;1μm=10-6m;1nm=10-9m。
长度的估测问题 1:请目测一下黑板的长度。
〔请几 5 个同学目测,再用米尺实际测量,比较谁目测的结果更准。
〕问题 2:人们正常走路一步的距离大约为 0.5m,以此为长度标准,估测教室的长度。
〔请两同学同时在教室中走路进展估测〕学问拓展1 阅读课本第11 页“小资料”,了解“米”的准确定义:光在真空中s299 792 458 内所经路径的长度定义为 1 米。
阅读课本第 13 页“小资料”,了解一些物体的长度或物体间的距离,形成感性生疏。
探究点二长度的测量1.常用的长度测量工具活动一让学生说出所知道的长度测量工具如刻度尺等,然后教师出示一些常用的测量工具(刻度尺、卷尺、三角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让学生观看。
活动二观看以以下图刻度尺的外形答复以下问题:(1)它的零刻度线在哪里,是否磨损?(2)它的量程是多少?(3)它的分度值是多少?在上图所示的刻度尺中,其零刻度线在左端(离最左端边缘有一小段距离),没有磨损,它的量程为0~8 cm,也就是说它最多能测8 cm 的长度,它的分度值是0.1 cm。
教师强调:刻度尺的零刻度线假设磨损,要从一个清楚的整数刻度线量起。
2.使用刻度尺测长度的方法活动学生分组试验,测量铅笔的长度、圆柱体的高、木块的长度、物理课本的长和宽等,教师准时订正消灭的问题,要求学会正确使用刻度尺。
归纳总结:正确使用刻度尺的方法可用四个字加以概括,即“选、放、读、记”。
(1)选:在实际的测量中,并不是分度值越小越好,测量时应先依据实际状况确定需要到达的程度,再选择满足测量要求的刻度尺。
(2)放:即刻度尺的位置应放正,零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有刻度线的一边要紧靠被测物体且与被测物体保持平行(如图甲所示),不能歪斜(如图乙所示)。
甲乙对于较厚的刻度尺,应使刻度线贴近被测物体(如图丙所示)。
零刻度线磨损时,要从其他清楚整数刻度线作为起始刻度测起,测量结果应当等于读出的刻度值减去作为起始的刻度值(如图丁所示)。
丙丁(3)读:即读数,视线要正对刻度线(如以下图);除读出分度值以上的准确值外,还要估读出分度值的下一位数值(估读值)。
图中铅笔长度为69.5 mm,其中69 mm 是准确值,0.5 mm 是估读值。
(4)记:指记录。
记录测量结果应包括数值和单位。
图中木块长度为2.77 cm。
3.特别长度的测量(1)测量硬币的直径、硬币的周长。
探究:不能直接用刻度尺放在硬币下进展测量,直径的位置难以推断,会使测量不准确。
只能用间接的方法进展测量。
方法1(卡尺法):如左图所示,用直尺和三角板把硬币紧压在桌面边缘;借助两把三角板和一把刻度尺来进展测量。
或用一只三角板和一把刻度尺,如右图,用两把三角板紧夹住硬币,均可从刻度尺上读出硬币的直径d。
依据公式L=лd 求出硬币的周长。
方法2(滚轮法):在纸面上画一条直线,让硬币从某个记号开头,在纸面上沿直线滚动n 周登记终点。
测出线段长度s,先求出每周的周长L=s/n,再利用L=лd 求出硬币的直径d=s/nл。
方法3〔替换法):把硬币放在纸上,贴着边缘用笔画上一圈,再剪下对折,然后用刻度尺直接测量圆的d,即为硬币的直径。
依据公式L=лd 求出硬币的周长。
方法4(化曲为直法):拿一纸条紧贴着硬币边包几圈,用一大头针在纸条上扎穿一个孔,然后将纸条开放平放,用刻度尺测出相邻孔间的距离L,就是硬币的周长。
依据公式d=L/ л求出硬币的直径。
(3)测量一页纸的厚度,探究:纸的厚度为10 -4m,用毫米刻度尺测不出一页纸的厚度,也测不出二页纸厚度,但是能测出上百页纸的厚度,而一页纸的厚度只要把测出的厚度除以总张数就可以求出了。
(以多测少法)测量时取假设干页纸(纸的页数要足够多),压紧后,用最小刻度为毫米的刻度尺量出其总厚度L,然后将总厚度除以纸的页数n,求出每页纸的厚度l=L/n。
(4)测量细铜丝的直径,测量道理与测量一页纸的厚度一样(以多测少法)。
测量方法:找一支圆铅笔,把细铜丝捋直,将金属丝在铅笔上依次密绕适当的圈数n,用有毫米刻度的刻度尺量出这个线圈的长度l,再将线圈长除以圈数所得的商就是金属丝的直径d=l/n 。
总结得出刻度尺的正确使用方法:刻度尺要贴近被测物体;刻度尺要跟所测物体的长度平行;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测量结果=数字+单位问题 1:如何测量一个碗口的周长?思路:被测长度的特点:①曲线;②规章〔圆〕。
测量方法:①直接用卷尺测量;②化曲为直:用细线绕碗口一周再拉直测量;③利用圆周公式C=2πr=πd:两把三角板一把尺子夹紧碗口即可量出直径或用纸将碗口的圆描下,再将纸上的圆对折即可测出直径或利用几何方法〔有多种方法〕找到直径来测量。
问题 2:我国第一条高铁线——武广高铁,如何知道这条铁路的总长度呢?思路:被测长度的特点:距离太大,难以直接用刻度尺测量。
测量方法:①上网查找;②借助地图间接测量。
说明:上述两个问题先分析特点,方法让学生争论后再一一评价。
鼓舞学生多找方法,并尽量找到简洁有用的方法。
探究点三时间的单位及测量1、时间的单位在日常生活中,除了常常进展长度的测量外,也常常需要对时间进展测量。
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根本单位是秒〔s〕。
在日常生活中,还常用到其他的时间单位:年〔y〕、天〔d〕、时〔h〕、分〔min〕、毫秒〔ms〕、微秒〔μs〕。
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1h=60min;1min=60s;1s=103ms;1ms=103μs。
2、时间的估测活动:〔集体活动〕:估测 1 分钟的时间长度。
〔请三个同学上台面对黑板,其余同学当裁判,讲台桌上的大时钟面对“裁判”,教师喊计时开头,三名假设认为1min 时间到则举手,比比看谁对 1min 的时间估测更准一些。
〕3、时间的测量讲解:时间估测的结果准确度是不高的,当准确度要求高时,可以选择适宜的时间测量工具进展测量。
活动4:〔2 人一组〕:停表的使用。
〔教师先利用多媒体对停表的使用方法进展简洁讲解,然后教师喊口令,学生按停表计时,请同学相互帮助,共同搞清楚停表的使用方法。
〕探究点四测量误差提出问题:为什么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总会有差异?教师讲解:由于受所用的仪器、测量方法的限制和测量者的不同,所以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必定存在差异,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误差是不行避开的。
沟通争论:减小误差有哪些方法?错误与误差有什么不同?归纳总结:减小误差的方法:屡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周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
错误与误差不同:错误是指不按试验操作的有关规定的做法,是不正确的测量方法产生的,所以只要严格按要求去做,错误是可以避开的,而误差是不行避开的。
三、板书设计第1 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一、长度的测量1.常用测量工具;2.长度单位。
二、时间的测量1.常用测量工具;2.时间单位。
三、误差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总会有差异,这种差异就是误差。
错误:由于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章,或读取、记录测量结果时马虎等缘由造成的。
两者区分:误差不能消退,但可以减小,例如多测量几次。
错误可以消退。
四、教学反思首先是导入课,由学校每年都进展田径运动会,引出想方法测出长度和时间,那么长度和时间怎样测量呢,很自然的引出今日的课题,学生也会觉得很自然,不会感到唐突。
在处理长度的测量时,我不按常规的方法,教师先讲如何操作,学生再动手操作。
我觉得这样不利于进展学生的独特思维和创思维,什么都是教师怎样讲,学生怎样做,根本不是探究试验,而是验证性试验。
我先让“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学生依据自己多年来的阅历动手用自己的刻度尺测出一个身边生疏的物品的长度,然后报出数据,教师写在黑板上,在学生得意时,告知他们在物理上大家的读数都是不准确的,一下子就激起了学生的奇异心,“为什么”之声则会不绝于耳,明显看出学生的不服气,这样学生就会把全部的心思都放在教师的释疑上,有利于重难点的突破。
第 1 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知能演练提升力气提升1.使用刻度尺测长度时,以下说法不正确的选项是( )A.放置刻度尺时,刻度尺应沿所测长度放置,并且必需从零刻度线量起B.刻度尺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并要正对刻度线C.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D.记录时,要登记测量的数字和单位2.为了检验人躺着和站立时身体长度是否有差异,选用以下哪种刻度尺最适宜( )A.量程 3 m,分度值 1 mmB.量程 10 m,分度值 1 dmC.量程 30 cm,分度值 1 mmD.量程 15 cm,分度值 0.5 mm3.如以下图,以下关于刻度尺的使用或读数正确的选项是( )4.以下数值中,单位应当是厘米的是( )A.课桌的高度约为 0.8B.一支铅笔的长度约为 18C.一张试卷的厚度约为 70D.小明身高约为 1.685.要测量一元硬币的厚度,为使测量结果的误差较小,以下方法中最佳的是( )A.用刻度尺认真地测量硬币的厚度B.用刻度尺屡次测量硬币的厚度,求平均值C.用刻度尺分别测出 10 个一元硬币的厚度,求平均值D.用刻度尺测出 10 个一元硬币叠加起来的总厚度,再除以 10,求得一元硬币的厚度6.如以下图,用刻度尺和三角板测量一个圆柱体的直径 ,其中最正确的测量方法是( )7.使用被拉长了的软塑料尺测物体的长度,测量的结果将( ) A.比真实值偏小 B.比真实值偏大C.不受影响D.和真实值完全一样8.小刚是一位八年级的学生,他寻常走路的步幅约为 50 。
上体育课时他跑 100 m 所需时间约为 16 。
(填上适宜的物理量单位)9.如以下图,用两种不同规格的刻度尺测量同一支铅笔的长度 ,图甲中铅笔的长度是cm,图乙中铅笔的长度是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