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卫生法与心理咨询
精神卫生法框架下规范化心理治疗的开展(精)
精神卫生法框架下规范化心理治疗的开展精神卫生法的颁布与实施为精神卫生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法律依据,同时也对精神卫生临床工作的开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心理治疗作为精神科临床的一项重要工作, 如何在新形势下规范开展, 服务患者就成为广大精神科医务工作者共同探讨的话题。
国际上通行的精神卫生人力资源队伍模式, 主要由精神科医师、临床心理学家和社会工作者三大方面人员构成。
由于受到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水平的制约, 我国近几十年来的医学模式偏重生物医学模式, 有限的医疗卫生资源主要用于躯体疾病的防治。
作为医学分支的精神病学发展相对缓慢, 水平较低; 心理学作为一级学科曾经在很长时间里被取消, 成为大学中的弱势学科, 其重要分支临床心理学得不到发展,没有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专业。
社会工作专业基本缺如。
在 80、 90年代也只有很少大学设置。
近 20多年来,我国社会经历急剧变迁,社会对心理健康的需求日益增加, 精神卫生事业有了较大进步。
在心理治疗与心理咨询领域也发生了积极的变化。
当前,我国在心理治疗与心理咨询方面最大的问题有两个:1.从业人员相对较少,而且缺乏规范、系统、扎实的教育培训。
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是复杂的专业工作, 需要长期、正规的院校教育、继续教育及持续不断的临床督导, 否则也会像其它医疗技术一样对服务对象造成严重危害。
当前, 医学院校心理卫生教学内容仍然较少; 精神卫生专业学生的教学中, 心理治疗、测量的教学内容涉及较少,而且要求不高;心理学专业学生有限,学习临床心理学较少。
而且, 绝大多数医学和心理学毕业生都不愿去心理卫生机构工作, 因为除了若干个学术中心外, 一般精神病院的工作学习条件、薪酬远远不如综合医院和其他专科, 而综合医院极少设有精神科或心身医学、临床心理学专业科室。
但因为存在巨大的社会需求, 许多人出于对心理科学的热爱和对心理助人事业的献身精神, 以及少数人对潜在市场的兴趣, 纷纷从自己的各不相同的专业背景和基础出发, 向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领域发展, 形成了看似浩大的声势的心理治疗与咨询市场。
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的健康发展及规范化管理精神卫生法解读
第一章 总 则
适用范围 维护和增进公民心理健康
预防和治疗精神障碍 促进精神障碍患者康复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第一章 总 则
方针 预防为主
坚持预防、治疗和康复相结合的原则
第一章 总 则
精神障碍患者的合法权益人格尊严、 人身和财产安 全不受侵犯 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对精神障碍患者的姓名、肖像、 住址、工作单位、病历资料以及其他可能推断出其 身份的信息予以保密;
二、是切实保障精神障碍患者的合法权益 精神障碍患者属于弱势群体,社会上对其存 在不同程度的歧视,法律应当对其合法权益 予以特别关注和切实保障,通过完善的制度 设计,保障其人格尊严、人身和财产安全不 受侵犯,保障其充分享受教育、劳动、医疗 以及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等方面的合 法权益,同时保障其依法行使司法救济权利。
地方立法:农村包围城市
地方立法 2002年04月07日,《上海市精神卫生条例》 2006年04月01日,《宁波市精神卫生条例》 2007年03月01日,《北京市精神卫生条例》 2007年03月01日,《杭州市精神卫生条例》 2007年11月01日,《无锡市精神卫生条例》 2010年09月01日,《武汉市精神卫生条例》 2012年01月01日,《深圳经济特区心理卫生条例》
主管部门
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主管全国的精神卫生工 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主管本 行政区域的精神卫生工作 司法行政、民政、公安、教育、人力资源社 会保障等部门各司其职
第一章 总 则
精神障碍患者的监护人 应当履行监护职责, 禁止遗弃精神障碍患者。
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全国人大常委会•【公布日期】2012.10.26•【文号】主席令第62号•【施行日期】2013.05.01•【效力等级】法律•【时效性】已被修改•【主题分类】精神卫生正文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六十二号)《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于2012年10月26日通过,现予公布,自2013年5月1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胡锦涛2012年10月2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2012年10月26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心理健康促进和精神障碍预防第三章精神障碍的诊断和治疗第四章精神障碍的康复第五章保障措施第六章法律责任第七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发展精神卫生事业,规范精神卫生服务,维护精神障碍患者的合法权益,制定本法。
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开展维护和增进公民心理健康、预防和治疗精神障碍、促进精神障碍患者康复的活动,适用本法。
第三条精神卫生工作实行预防为主的方针,坚持预防、治疗和康复相结合的原则。
第四条精神障碍患者的人格尊严、人身和财产安全不受侵犯。
精神障碍患者的教育、劳动、医疗以及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等方面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
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对精神障碍患者的姓名、肖像、住址、工作单位、病历资料以及其他可能推断出其身份的信息予以保密;但是,依法履行职责需要公开的除外。
第五条全社会应当尊重、理解、关爱精神障碍患者。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歧视、侮辱、虐待精神障碍患者,不得非法限制精神障碍患者的人身自由。
新闻报道和文学艺术作品等不得含有歧视、侮辱精神障碍患者的内容。
第六条精神卫生工作实行政府组织领导、部门各负其责、家庭和单位尽力尽责、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综合管理机制。
第七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领导精神卫生工作,将其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建设和完善精神障碍的预防、治疗和康复服务体系,建立健全精神卫生工作协调机制和工作责任制,对有关部门承担的精神卫生工作进行考核、监督。
精神卫生法与心理咨询
精神卫生法涉及心理咨询和治疗的一点看法最近心理学届尤其是从事心理咨询和治疗的同行们很关注最新通过的《精神卫生法》,该法于明年5月1日生效,涉及到心理咨询和治疗的条文如下:第二十三条心理咨询人员应当提高业务素质,遵守执业规范,为社会公众提供专业化的心理咨询服务。
心理咨询人员不得从事心理治疗或者精神障碍的诊断、治疗。
第五十一条心理治疗活动应当在医疗机构内开展。
专门从事心理治疗的人员不得从事精神障碍的诊断,不得为精神障碍患者开具处方或者提供外科治疗。
心理治疗的技术规范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制定。
第七十六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据各自职责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并处五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罚款,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造成严重后果的,责令暂停六个月以上一年以下执业活动,直至吊销执业证书或者营业执照:(一)心理咨询人员从事心理治疗或者精神障碍的诊断、治疗的;(二)从事心理治疗的人员在医疗机构以外开展心理治疗活动的;(三)专门从事心理治疗的人员从事精神障碍的诊断的;(四)专门从事心理治疗的人员为精神障碍患者开具处方或者提供外科治疗的。
心理咨询人员、专门从事心理治疗的人员在心理咨询、心理治疗活动中造成他人人身、财产或者其他损害的,依法承担民事责任。
心理咨询人员发现接受咨询的人员可能患有精神障碍的,应当建议其到符合本法规定的医疗机构就诊。
心理咨询人员应当尊重接受咨询人员的隐私,并为其保守秘密。
其实,也蛮奇怪的,本来这部法律公众关注的是主要如何保护精神病人的问题,但却涉及到了临床心理咨询和治疗。
这部法律对心理咨询和治疗的限制很多,在该法通过之前,就有心理学界全力表达诉求,甚至在中国青年报、新快报上发表文章直接批评医院内的心理治疗注重开药。
仔细看法律条文,有些限制确实让人感到难以理解,或许要等到最终司法解释吧。
有几个问题不知以后如何执行:1、心理咨询师不得诊断、治疗精神障碍心理咨询师本身就不可以诊断精神障碍,因为不是精神科医生,不过,“精神障碍”这个词,学过变态心理学的人都知道,它不是狭隘的1600万的重型精神障碍(俗称精神病),更多的是超过1亿的非重型精神障碍(扬子晚报在今年的10月11日精神卫生预防日当天报道称平均每五个人就有一个精神障碍),目前有相当一部分自知力完好的轻度精神障碍(如焦虑症、强迫症、恐惧症等神经症)患者,他们在社会、学校等非医疗机构获得了帮助,并且存在大量成功治疗好的案例,甚至有不少吃了多年药物治疗无效的来访者被咨询师给“咨询”好了的报道,像这样的情况,精神卫生法是否一律禁止咨询师接待,还是在精神科医生的配合下,有辅助咨询权利?(精神卫生法并没有说明心理咨询师不得咨询精神障碍,只是不能诊断和治疗)如是前者,恐怕存在不少不愿意到医院接受药物治疗,而无法求助的现象,个中原因很复杂。
新精神卫生法与心理咨询精品PPT课件
条款解读
关于“诊断问题”:
❖ 心理咨询师不得诊断、治疗精神障碍,因为不是精神科医生,对精神 障碍患者的辅助心理咨询(如经医院药物等治疗回到社区后寻求心理 咨询的精神障碍患者—神经症等)应谨慎。
❖ 心理咨询的范围只是一般心理问题和严重心理问题,针对的是正常人 中的心理不健康人,而非精神病患者和人格障碍患者.
政府主导、齐抓共管,全 社会共同参与。
❖ 精神卫生法的出台是我国首部有关精神卫生方面的法律 ,所以从起草开始便引起社会各界关注,在心理行业界里更 是备受关注,也引起了很多疑问与争议。
精神卫生法成为最大的争论与关注的焦点是本法过分 集中于精神障碍方面的诊断与治疗的法律规定,心理疾病的 预防涉及较少,至于涵盖了更多人的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却 只是略微提到,完全无法体现出心理咨询与治疗的重要性.
❖ 第二十三条 心理咨询人员应当提高业务素质, 遵守执业规范,为社会公众提供专业化的心理咨 询服务。
总体来说,倡导性内容多、 缺乏硬性规定。
(符合条件的医疗机构)
精神卫生法最大的突破就在 于,明确了精神障碍患者住 院实行自愿原则 .
希望彻实解决被精 神病的问题。
SUCCESS
THANK YOU
精神卫生法与心理咨询行业发展
《精神卫生法》立法宗旨
❖ 发展精神卫生事业
目前我国精神卫生资源严重不足,机构和人员数量远远不能满足需求,精 神障碍所造成的负担增长.
❖ 规范精神卫生服务
建立健全精神卫生服务体系和网络; 服务质量的归口监督管理; 服务的标准化、规范化建设。
❖ 维护保障精神病患者权益
精神障碍患者属于社会弱势群体,合法利益尚未得到全面、有效保障;
❖ 发生自然灾害、意外伤害、公共安全事件等可能影响学生 心理健康的事件,学校应当及时组织专业人员对学生进行 心理援助。
浅谈《精神卫生法》对高校心理咨询中心工作影响
浅谈《精神卫生法》对高校心理咨询中心工作影响为探讨《精神卫生法》的实施对高校心理咨询中心工作开展带来的影响,通过文献研究并根据高校心理咨询中心工作的实际情况,从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进行相应的讨论并提出对策,旨在为未来高校心理健康工作改革提供参考意见。
同时,高校心理咨询中心应根据《精神卫生法》调整工作重心。
标签:精神卫生法;高校;心理咨询中心2013年5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下文简称《精神卫生法》)正式施行,目前已引起医疗、法律、教育等社会各界人士关注。
其中,在“被精神病”问题、心理咨询工作等方面存在争议。
本文旨在探讨该法对高校心理咨询中心工作产生的影响,以期为未来的高校心理健康工作改革提供参考意见。
一、《精神卫生法》对高校心理咨询中心工作开展的积极影响相对于国外高校心理咨询工作,我国心理咨询中心工作开展较晚,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指导思想、心理咨询模式、朋辈咨询等尚处于初级阶段,部分制度尚不完善,《精神卫生法》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完善高校心理咨询中心制度和软、硬件建设,并能够促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
1.促进高校心理咨询中心教师专业化建设。
《精神卫生法》第23条第1款“心理咨询人员应当提高业务素质,遵守执业规范,为社会公众提供专业化的心理咨询服务”、第67条第2款“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对教师进行上岗前和在岗培训,应当有精神卫生的内容,并定期组织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辅导人员进行专业培训”,从法律层面明确心理咨询人员需提高专业素质,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高校对心理健康工作的重视和心理咨询教师提高个人素质的积极性。
同时,《精神卫生法》第11条第2款“国家鼓励和支持开展精神卫生科学技术研究,发展现代医学、我国传统医学、心理学,提高精神障碍预防、诊断、治疗、康复的科学技术水平”,间接要求高校心理健康工作从业人员为医学、心理学背景[1],为避免外行管理心理咨询中心或从事高校心理咨询工作提供相应的法律依据。
浅谈《精神卫生法》对高校心理咨询中心工作影响
浅谈《精神卫生法》对高校心理咨询中心工作影响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心理健康问题日益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焦点。
尤其在高校中,由于学业和生活上的压力,心理问题愈发突显。
而《精神卫生法》的出台,则为高校心理咨询中心的建设和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保障,因此其对高校心理咨询中心工作的影响是深远的。
首先,校内的心理咨询中心在法律上得到明确的支持和认可,方便其在校内开展更加全面和专业的工作。
《精神卫生法》规定了心理健康服务的范围和内容,明确了心理咨询医生的职责和权利,为心理咨询中心自身设置和管理提供了合法性和权威性的保障。
在此基础上,高校心理咨询中心可以更好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援助等工作,为校内师生提供更全面、更专业的服务。
其次,精神卫生法强调了心理医生保护师生个人隐私的重要性,有利于保护师生的权益和尊严。
在心理咨询中心的工作中,心理医生会接触到很多个人隐私这一比较敏感的信息。
因此,心理医生对师生的隐私应该予以严格的保护,确保这些信息不会被外泄或滥用,保护咨询者的权益和尊严。
而精神卫生法作为国家最高法律文件,其明确的隐私保护条款,尤其有利于心理医生合法、安全地开展工作,给咨询者带来更加安心和放心的服务体验。
此外,精神卫生法还强调了高校心理咨询中心对于校园群体性心理事件的应对态度和处理方式。
校园群体性心理事件,如集体自杀、恶意攻击、言语霸凌等,常常对校园稳定和师生心理健康造成极大影响,严重时还可能危及校园安全。
高校心理咨询中心应当负责组织相关人员开展心理危机干预和后续辅导等相关工作,这些工作的开展需要依靠较为权威和专业的心理医生,而《精神卫生法》的出台则为这些工作提供了法律保障。
需要注意的是,精神卫生法不仅强调了心理医生的职责和权利,也提出了收集、使用或者其他操作心理健康资料的规范化要求,特别是要求所有有关方面在收集、使用敏感信息时严格遵照法律规定和保护方案的有关要求。
综上所述,作为一项基本法律文件,精神卫生法影响了高校心理咨询中心的很多方面。
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
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精神健康问题日益受到关注。
为了保障公民的精神健康权益,规范精神卫生服务,我国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
这部法律对于促进精神卫生事业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这部法律出台的背景。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面临的压力不断增大,精神障碍患者的数量也在逐渐增加。
在过去,精神卫生领域存在着诸多问题,如患者的权益得不到有效保障、精神卫生服务体系不健全、对精神障碍的歧视和误解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应运而生。
这部法律明确了精神障碍患者的权利。
患者享有人格尊严、人身和财产安全不受侵犯的权利,享有接受治疗、康复服务和教育、劳动等方面的合法权益。
法律禁止歧视、侮辱、虐待精神障碍患者,保障他们在医疗、就业、教育等方面能够享有平等的机会和待遇。
在诊断和治疗方面,《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有着严格的规定。
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必须严格按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和标准进行诊断和治疗。
诊断精神障碍应当以精神健康状况为依据,由精神科执业医师作出。
对于非自愿住院治疗,法律也设定了严格的条件和程序,必须经过医疗机构的诊断,并在患者存在伤害自身或危害他人安全的情况下,经过法定程序才能实施。
同时,法律还强调了患者的知情同意权。
在实施治疗措施前,医疗机构应当向患者或者其监护人告知治疗方案、治疗方法、目的以及可能产生的后果等信息,并取得其书面同意。
对于无法表达意愿的患者,应当取得其监护人的书面同意。
在精神障碍的预防方面,法律也作出了明确规定。
政府、社会组织、家庭等都应当承担起相应的责任,共同做好精神障碍的预防工作。
通过普及精神卫生知识、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服务等方式,提高公众的心理健康水平,减少精神障碍的发生。
《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还对精神卫生服务体系的建设提出了要求。
政府应当加大对精神卫生工作的投入,建立健全精神卫生服务网络,提高精神卫生服务的可及性和质量。
精神卫生法的主要内容
精神卫生法是一项用于维护和保障公民精神健康的法律,其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精神卫生服务的提供精神卫生法规定了精神卫生服务的提供者,包括精神卫生机构、医疗机构、社区服务机构等。
精神卫生服务的提供者应当向公民提供精神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和康复,提供心理咨询和心理疏导等服务,同时采取措施促进公民的心理健康。
二、精神卫生服务的组织和管理精神卫生法规定了精神卫生服务的组织和管理机制。
它要求建立精神卫生服务网络,提供连续的精神卫生服务。
精神卫生服务的组织和管理应当遵循科学规范,对服务质量进行监督和评估。
同时,法律规定了精神卫生服务质量的标准和要求。
三、精神疾病的诊断与治疗精神卫生法对精神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提出了明确要求。
它规定了精神疾病的诊断标准和程序,并要求医务人员在诊断精神疾病时应当遵循医学伦理和专业规范。
精神卫生法还规定了精神疾病的治疗原则和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康复治疗等。
四、强制隔离治疗和强制医疗观察精神卫生法对精神疾病患者的强制隔离治疗和强制医疗观察做出了规定。
在一些情况下,当患者危及自身或他人的生命安全时,可以采取强制隔离措施或强制医疗观察措施。
但是,法律同时强调,采取这些措施应当符合法定条件,并且需要经过有关方面的审核和批准。
五、精神卫生服务的保障和保护精神卫生法规定了保障和保护患者的权利。
它明确规定了患者的知情权、隐私权、自主决策权等,要求在提供精神卫生服务过程中,必须尊重患者的人格尊严和个人权益。
同时,精神卫生法也规定了侵犯患者权益的行为应当受到法律制裁和赔偿。
通过以上的内容,我们可以看到,精神卫生法是一项为了保障公民精神健康权益的重要法律。
它强调了精神卫生服务的提供和组织管理,明确了精神疾病的诊断与治疗,规定了强制隔离治疗和强制医疗观察的条件和程序,并保障和保护了患者的权益。
精神卫生法的出台对于改善我国的精神卫生服务质量,保护患者的合法权益具有重要意义。
对《精神卫生法》涉及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的困惑
疗算不算违法?心理咨询对象原来是有规定的, 主要
疑惑之一 , 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如何界定 。陈仲 庚教授认为 ,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两者没有本质的 区别 。行为主义心理咨询认为以学 习理论 和行为疗
法 来 改 变来 访 者 的不 适应 行 为 ;认 知 行 为疗 法 心 理
f 1 7 1 袁新春. 建立健全医院 内部控制制度 的探讨
对《 精神 卫生法》 涉及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的困惑 \ 杨伯尧
卫生经济研 究 2 01 3年 1 1 期 总第 3 1 9期
行 干 预 时难 免 要 用 到心 理 治疗 的技 术 和 方 法 ,如 对 焦 虑 情绪 采 用 放 松疗 法 、 对 抑 郁 情绪 采 用 认 知疗 法 、
中 图分类号 : R1 9 文献标 识码 : A 文章 编 号 : 1 0 0 4 — 7 7 7 8 ( 2 0 1 3 ) 1 1 - 0 0 3 4 — 0 2
《 精神卫生法》 的颁布实施填补了我国精神卫生 领域的法律空 白,将对我 国精神卫生工作产生广泛
而 深远 的影 响 。但 在实 施 中存在 和行 为 的方 法来 改 变 不 良认
知, 从而达到消除不 良情绪和行为的 目的 ; 精神分析 心理咨询是 以通过 自由联想 、 移情 、 释梦等方法来治 疗和克 服婴儿期 的动机 冲突带来 的影 响的一 种方 法。无论哪种学派 , 都没有明确 区分心理咨询和心理 治疗 的方法 和 技术 。那 么在 给来 访 者 进 行 心理 干 预
时, 怎样算 是 心理治 疗 ? 疑 惑之 二 ,给 规定 的心 理 咨询 对 象 进 行心 理 治
特别是涉及心理治疗的一些条款 ,如心理咨询人 员 不得从事心理治疗或者精神障碍 的诊断治疗 ;心理 治 疗 活 动应 当在 医疗 机构 内开展 ;专 门从 事 心 理 治 疗 的人员不得从事精神障碍的诊断 ,不得为精神障 碍 患者 开具 处 方等 。这 样 一来 , 在实 际工 作 中就产 生
精神卫生法对心理咨询的影响
精神卫生法对心理咨询的影响Company Document number:WUUT-WUUY-WBBGB-BWYTT-1982GT精神卫生法对心理咨询的影响院系:班级:《精神卫生法》对心理咨询的影响摘要:精神卫生法对心理咨询师的服务权限未来发展和服务领域的影响。
关键字:精神卫生法、心理咨询、服务权限、未来发展、服务领域经过27年的酝酿和漫长等待,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终于在2012年10月26日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
该法于2013年5月1日起施行。
一、关于心理咨询师的服务权限和未来发展《精神卫生法》的颁布,在中国心理咨询界引起了关于不少担忧。
它首次以法律的形式明确规定心理咨询师(包含临床社工)只能够提供心理咨询服务,不得从事心理治疗和精神障碍的诊断和治疗。
这让不少咨询师觉得是要砸他们的饭碗。
事实上,这是该法的一大亮点。
这一规定虽然强烈限制了心理咨询人员的工作权限和服务范围,但是,在目前中国心理咨询师入行门槛低、质量良莠不齐的现状下,确是一个不得已的必要举措,势必结束很多心理咨询师“误诊误治”的黑暗时期,推动心理咨询师整体水平的提高。
在贯彻执行《精神卫生法》的新时期,心理咨询师必须身怀两件“武器”:其一,心理咨询师必须熟练掌握精神障碍的评估和诊断标准,必须具备识别、鉴别精神障碍的知识和技能,并且适时将疑似达到精神障碍诊断标准或超出心理咨询服务范围的咨客转介给相应的医疗机构。
DSM-IV(美国精神疾病诊断标准第四版)是现行精神疾病诊断的国际标准。
DSM-V(美国精神疾病诊断标准第五版)将于2013年5月由美国精神医学会(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简称为APA)出版,恰好与中国《精神卫生法》的实施时间基本同步,不能不说是一个“美丽”的巧合。
中国现行标准CCMD-3(中国精神疾病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完成于2001年,与即将出台的最新标准DSM-V相比,相对滞后。
2024版《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解读
1 2
个体化治疗方案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提高治疗效果。
药物治疗与非药物治疗相结合 注重药物治疗与非药物治疗的有机结合,如心理 治疗、物理治疗等。
3
严格监管治疗过程
加强对治疗过程的监管,确保治疗的安全性和有 效性。同时,建立治疗质量评估和反馈机制,不 断提高治疗水平。
PART 05
《中华人民共和国精 神卫生法》解读
REPORTING
目录
• 精神卫生法概述 • 精神卫生服务体系建设 • 心理健康促进与教育普及工作部署 • 精神障碍预防、诊断和治疗规范制定 • 患者权益保障及救助政策落实 • 法律责任追究机制完善
PART 01
精神卫生法概述
REPORTING
立法背景与意义
立法背景
随着社会发展,精神卫生问题日益凸 显,制定《精神卫生法》是保障精神 障碍患者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和谐稳 定的需要。
立法意义
通过立法,明确政府、社会和家庭在精 神卫生工作中的责任和义务,规范精神 卫生服务行为,保障精神障碍患者得到 及时、有效的治疗和康复。
法律适用范围及对象
适用范围
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开展精 神卫生工作,包括精神障碍的预防、 诊断、治疗、康复以及相关管理活 动。
适用对象
包括各类精神障碍患者,如精神分 裂症、抑郁症、焦虑症等,以及从 事精神卫生工作的医疗机构、医务 人员、社会工作者等。
基本原则与制度设计
基本原则
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重点干预、广泛覆盖、依法管理的原则,保障精神障碍 患者的合法权益。
制度设计
包括精神卫生工作领导协调机制、精神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精神障碍分类管理、心 理援助与危机干预制度、精神障碍患者康复制度等。同时,强调家庭在精神卫生工 作中的重要作用,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精神卫生工作。
心理咨询师不能做心理治疗
心理咨询师不能做心理治疗今年10月26日,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简称《精神卫生法》),将于明年5月1日正式施行。
据了解,这是我国首部保障精神障碍患者权益的法律,自1985年启动立法,已历时27年。
中国心理评估专业委员会委员、卫生部中国精神疾病治疗指南专家委员会委员、市广济医院主任医师梅其一教授介绍说,《精神卫生法》的最大贡献是保护患者权利,明确“精神障碍的住院治疗实行自愿原则”。
据此原则,除非达到危险性程度,精神障碍患者有权拒绝住院。
这就要求医生对疑似患者作出判定,看是否有收治的必要,这也对社区、家庭、公安等有关部门提出了更高要求。
专家表示,《精神卫生法》实施过程中,还会遇到一些问题,这就需要公安、社区等承担相应责任,进一步探索和实践。
两者适用对象不同《精神卫生法》第二十三条明确指出:“心理咨询人员不得从事心理治疗或者精神障碍的诊断、治疗。
”心理咨询是心理咨询师运用有关心理科学的理论和方法,通过解决咨询对象的心理问题,来维护和增进身心健康,促进个性发展和潜能开发的过程。
梅其一说,心理咨询师的服务对象是正常人,主要对正常人在学习、工作、家庭等方面存在的不健康心理,进行调适。
梅其一认为,心理咨询不适合对精神障碍进行诊断和治疗,主要有三方面原因。
一是,心理障碍是一种疾病,它的发病因素包括生物学、心理学、社会学三方面,因此,不能简单看成心理刺激问题;二是,心理咨询师是以心理学为学习背景,其培训内容为正常人的不健康心理,在临床精神医学方面,了解并不充分;三是,心理咨询师往往会对咨询者提出要求,但如果精神病人处发病期间,不能完成所有要求,这将给患者心理带来负面影响,影响严重的,甚至会发生自杀等过激行为。
《精神卫生法》对心理咨询师的工作也作出明确定义,即对正常人心理作调适。
心理治疗又称精神治疗,是指以临床心理学理论系统为指导,以良好的医患关系为桥梁,运用临床心理学的技术与理论治疗病人心理疾病的过程。
精神卫生法心理咨询师工作对象
精神卫生法心理咨询师工作对象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内容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展开:首先,精神卫生法对心理咨询师工作对象具有重要意义。
精神卫生法是指在保障人民精神健康的基础上,规范精神卫生服务与管理的法律法规。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面临的压力和心理困扰日益增加,因此精神卫生法的出台对于保护人们的心理健康至关重要。
心理咨询师作为提供心理援助的专业人士,他们的工作对象也进一步得到了法律保障和规范的指导。
其次,心理咨询师工作对象的范围广泛而多样化。
心理咨询师的工作对象主要包括个人、家庭、团体以及组织等不同层面的需求群体。
个人心理咨询主要是针对个体的心理问题、困扰和成长需求进行专业的援助。
家庭心理咨询则关注家庭系统的问题、冲突和沟通困难等,旨在改善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以及促进家庭和谐。
团体心理咨询针对一组人的心理需求,比如工作团队中的沟通问题、合作困难等。
而组织心理咨询则关注组织内部的人力资源、人际关系等方面的问题,以提升组织的整体效能。
此外,心理咨询师工作对象的特点也是多样化的。
不同的工作对象涉及到不同的心理问题和需求,因此心理咨询师在面对不同工作对象时需要灵活运用不同的咨询技术和方法。
个体心理咨询需要与个体建立信任和良好的关系,通过个别咨询、心理测试等方法帮助个体解决问题。
在家庭心理咨询中,心理咨询师需要处理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动态、解决冲突等。
而在团体和组织心理咨询中,心理咨询师需要善于辅导和促进团队之间的合作和发展,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
总之,精神卫生法对心理咨询师工作对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心理咨询师的工作对象范围广泛,包括个体、家庭、团体和组织等不同层面的需求群体。
心理咨询师需要根据不同的工作对象特点,运用相应的咨询技术和方法,为他们提供专业的援助和支持。
通过精神卫生法的保障和规范,心理咨询师的工作对象能够更加有力地得到支持和帮助,从而促进人们的心理健康和社会发展。
1.2文章结构1.2 文章结构本文分为三个主要部分,引言、正文和结论。
精神卫生保障措施与心理咨询服务
精神卫生保障措施与心理咨询服务1. 强化公众意识与教育在精神卫生领域,强化公众意识与教育是重要的安全措施。
通过举办宣传活动、制作宣传资料等方式,向公众普及有关精神卫生的基本知识,包括常见的精神疾病、预防方法和寻求帮助的途径等。
只有提高社会对精神卫生的认知度,才能更好地保护人们的心理健康。
2. 政府投资精神卫生服务政府在精神卫生领域的投资是确保心理健康服务的重要保障措施。
通过增加预算、建设精神卫生机构、培训专业人员以及提供治疗设备等方式,进一步提升精神卫生服务的质量和可及性。
政府还应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并加强监管,以确保精神卫生服务的规范运作。
3. 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心理咨询服务是精神卫生保障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人们提供专业的心理咨询帮助,可以帮助他们解决心理问题,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可以建立心理咨询中心,并配备专业的心理咨询师,提供个体咨询、家庭咨询和团体咨询等服务。
同时,社区、企事业单位等也可以开展心理咨询活动,为需要帮助的人们提供更便利的服务。
4.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可以提高人们的心理健康素质和自我保护能力。
可以在学校、企事业单位、社区等场所组织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引导人们正确认识心理健康和心理问题,掌握基本的心理调适方法,从而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
此外,还可以培训心理教育师,加强对青少年和弱势群体的心理健康教育。
5. 积极倡导心理健康生活方式积极倡导心理健康生活方式是预防和保障精神卫生的重要措施。
人们应该保持规律的作息,适度运动和休息,合理安排社交和娱乐活动,保持积极的心态。
此外,还应加强饮食营养的科学搭配,避免过度饮酒和吸烟等有害习惯,以促进身心健康。
6. 加强社会支持体系建设加强社会支持体系建设是保障精神卫生的关键举措。
可以倡导志愿者参与社区服务,提供心理支持和帮助,组织困难群体的互助活动,为他们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和安全感。
此外,还可以加强社会福利机构的建设,为有需要的人们提供更全面的精神卫生服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神卫生法涉及心理咨询和治疗的一点看法
最近心理学届尤其是从事心理咨询和治疗的同行们很关注最新通过的《精神卫生法》,该法于明年5月1日生效,涉及到心理咨询和治疗的条文如下:
第二十三条心理咨询人员应当提高业务素质,遵守执业规范,为社会公众提供专业化的心理咨询服务。
心理咨询人员不得从事心理治疗或者精神障碍的诊断、治疗.第五十一条心理治疗活动应当在医疗机构内开展.专门从事心理治疗的人员不得从事精神障碍的诊断,不得为精神障碍患者开具处方或者提供外科治疗。
心理治疗的技术规范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制定。
ﻫ第七十六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据各自职责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并处五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罚款,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造成严重后果的,责令暂停六个月以上一年以下执业活动,直至吊销执业证书或者营业执照:ﻫﻫ(一)心理咨询人员从事心理治疗或者精神障碍的诊断、治疗的;ﻫ
(二)从事心理治疗的人员在医疗机构以外开展心理治疗活动的;
ﻫ(三)专门从事心理治疗的人员从事精神障碍的诊断的;ﻫﻫ(四)专门从事心理治疗的人员为精神障碍患者开具处方或者提供外科治疗的。
ﻫ
心理咨询人员、专门从事心理治疗的人员在心理咨询、心理治疗活动中造成他人人身、财产或者其他损害的,依法承担民事责任。
ﻫ
心理咨询人员发现接受咨询的人员可能患有精神障碍的,应当建议其到符合本法规定的医疗机构就诊。
ﻫﻫ心理咨询人员应当尊重接受咨询人员的隐私,并为其保守秘密。
其实,也蛮奇怪的,本来这部法律公众关注的是主要如何保护精神病人的问题,但却涉及到了临床心理咨询和治疗。
这部法律对心理咨询和治疗的限制很多,在该法通过之前,就有心理学界全力表达诉求,甚至在中国青年报、新快报上发表文章直接批评医院内的心理治疗注重开药。
仔细看法律条文,有些限制确实让人感到难以理解,或许要等到最终司法解释吧。
有几个问题不知以后如何执行:
1、心理咨询师不得诊断、治疗精神障碍
心理咨询师本身就不可以诊断精神障碍,因为不是精神科医生,不过,“精神障碍"这个词,学过变态心理学的人都知道,它不是狭隘的1600万的重型精神障碍(俗称精神病),更多的是超过1亿的非重型精神障碍(扬子晚报在今年的10月11日精神卫生预防日当天报道称平均每五个人就有一个精神障碍),目前有相当一部分自知力完好的轻度精神障碍(如焦虑症、强迫症、恐惧症等神经症)患者,他们在社会、学校等非医疗机构获得了帮助,并且存在大量成功治疗好的案例,甚至有不少吃了多年药物治疗无效的来访者被咨询师给“咨询”好了的报道,像这样的情况,精神卫生法是否一律禁止咨询师接待,还是在精神科医生的配合下,有辅助咨询权利?(精神卫生法并没有说明心理咨询师不得咨询精神障碍,只是不能诊断和治疗)如是前者,恐怕存在不少不愿意到医院接受药物治疗,而无法求助的现象,个中原因很复杂。
2、心理咨询师不得从事心理治疗
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心理学家能够给出具有操作性的定义明确区分这两者的不同,即使有,也倾向于接待对象的不同,像大多数精神科医生所说的那样,心理治疗接待的主要为心理疾病(即精神障碍),甚至有医生认为他们之间的区别主要在于能否开药,这当然不具有说服力,因为精神卫生法本身就有条款专门指出心理咨询师、心理治疗师不能开处方。
现在问题来了,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到底如何区分?如果没有一个易操作的界限,必然会导致法律的不严肃和大量的争议产生以及执法的随意性和主观性。
如果能明确区分,必须是非心理学或精神医学人士也能容易区分而没有争议,因为法律的威慑力要靠执法者来执行,而执法者未必都是专业人士.但据心理学家江光荣教授称“心理咨询和治疗的理论共用度占80%以上",已经相当融合,比如精神分析疗法、认知行为疗法、求助者中心疗法、沙盘治疗、催眠治疗、暗示治疗等心理咨询师和治疗师采用的理论基本一致.一旦区分不合理,心理咨询师必将很容易违法或者说这个法律条款失去了它本来的意义。
3、心理治疗应在医疗机构开展
这个条款很具有中国特色,曾经受到心理学界一边倒地反对,因为全世界还真没有一个国家要求心理治疗必须在医院开展,欧美国家以及我国的台湾心理治疗主要在私人诊所.这样的规定无意于把心理治疗医疗化。
真正的心理治疗跟医学没有任何关系,连著名精神科医生曾奇峰教授都说:“心理治疗是非药物治疗、是谈话治疗,这完全不需要具备医学背景。
一百年前,精神分析运动开始之初,一些有医学背景的先驱,就为非医学背景人士进入精神分析领域扫清了障碍。
遥想先辈胸襟,再看当下,无语”.或许中国的心理治疗可能有另一种含义。
但真正从事心理咨询和治疗的一线人员,咨询师不可能不用到治疗(主要为谈话治疗),同样治疗师也必须用到咨询,按照我们对心理治疗的理解,那么咨询师在用到治疗时是否要停下来先放到医院治疗好了再做咨询?这显然是不可取的。
以上三个问题还要等待具体司法解释,但我看,还是很难与现实接轨的.
有人说这是精神病学对心理学的垄断,有人说是部门集团利益博弈的结果,有人说是心理咨询行业本身的混乱导致精神病学界乘机占领心理治疗行业,也有人说是为了更好的保护精神病人,我看,最终情况怎么样,还要看法律的实施情况,毕竟法律还是常会跟着现实情况变动的,但无论什么情况,咨询师该做什么还是做什么,该转介精神障碍至医院的还是要转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