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国大学评价模式的反思与前瞻

合集下载

我国高校智库评价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我国高校智库评价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我国高校智库评价的问题及对策研究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高校智库作为高校社会服务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国家科技创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升学术声誉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我国高校智库在评价体系建设上面临诸多问题,如何评价高校智库的质量和影响力,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本文旨在探讨我国高校智库评价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研究。

一、我国高校智库评价存在的问题1.评价标准不统一目前,我国高校智库评价标准存在着地区差异、学科差异等问题,导致评价结果不具有可比性。

有的地方或学科,重视学术成果的数量和质量,有的地方或学科则注重智库服务的社会效益,而且评价指标和权重设置也存在巨大差异,甚至有一些地方出现了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现象。

评价标准不统一导致了评价结果的公正性和客观性受到了质疑。

2.智库评价方法滞后当前我国智库评价方法主要还是以传统的学术评价方法为主,忽视了智库的社会服务与影响力。

智库的评价方法应该是多维度、多指标、多角度的,不仅要考虑学术水平和影响因素,更重要的是要考虑智库的社会价值和影响力,而这方面的评价方法和体系还比较滞后,无法满足当前社会的需求。

3.缺乏科学的评价体系目前,我国高校智库评价体系较为单一,主要以学术成果、影响因子、科研项目等为主要评价指标,对于智库的社会服务、经济效益、社会声誉等方面较为缺乏科学的评价体系。

虽然有相关的指标和指导文件,但是实际操作中存在较大的主观性和随意性,缺乏科学性和系统性。

二、对策研究1.建立统一的评价标准为了解决我国高校智库评价标准不统一的问题,可以建立统一的评价标准体系。

这一体系应该兼顾不同地区、不同学科的差异性,综合考虑智库的学术成果、社会服务、声誉影响力等多方面因素,建立起科学、客观、公正的评价标准。

3.构建科学的评价体系为了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需要构建起适应我国高校智库发展的科学评价体系。

这一体系应该包括学术水平评价、社会服务评价、经济效益评价、社会影响评价等多个方面的评价,并且要兼顾纵向和横向比较,确保评价的全面性和科学性。

对改进大学生综合测评体系的思考

对改进大学生综合测评体系的思考
1 测 评 结 果使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5
学生 综合测评结果作 为学生评奖 评优 、保送研究生和毕业生就 业 时向用人单 位推荐的重要依据。
2 现行综合测评存在 的问题
生 评奖 、评优 、保 送研究生 、评 定奖 、助学 金等工作 的重要参 考依 据 。因此 ,不管是学 校还是 学生 ,都 自然对综 合测评格 外关注 。然 而, 随着社会 的发展 ,国家对大学生 的要求更倾向于 “ 素质教育”和 “ 全面发展 ”。大学生个人也有 了更 为强 烈的自我意识 ,希望得到学 校 科学的 引导和合理 、全 面的评价 。因此 ,更好地 完善 综合测 评系 统, 充分发挥综合测评 的引领和激励作用 , 是我们需要深入研究的课 题。据 笔者了角 , 国高校现 行的综 合测 评体 系具有很大 的相似 性, 孚我 指标体 系雷 同 , 操作上也类似 。因此 , 本文 采用案例分析法 ,通过剖 析兰州大学学生综合测 评体 系 , 出 自己对 改进 大学生综合测评体 系 提
的建议。
1 现行综合测评体系
11 测 评 内容 .
以上综合测评体 系 , 应该说测评考量范 围比较全面 ,全部采用定 量考核 ,易于操作。但 仔细考察综合测浮本身的 目的和意义 .还存在
以下几个问题 。 () 1 测评 主体 设置过于简单 , 主任和学生本人被排 除在测评 班
实施者之外 , 合测评的导 向功 能不 强。目前 ,大学生综合测 泮主要 综 是对学生前一学年 “ 、智 、 ”等方面所取得的成绩进行评价 。但 德 体 是 ,综合测评如果仅关注过去 , 会缺乏对学生未来学 习和发展 的指 就 导意义 。在倡导 “ 素质教育”的今天 ,高校综合测 评应吸收绩效管理 和人才测评的理念 ,将评价系统 的功能定位 不仅在于对过 去成果 的考 核 ,更要关注对当事者未来发展的指引方面。即不仅应关注 大学生在 前一学年的学习成效 , 应该向学生提供—个全 面认 识和 了解 自身 的 还

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思考

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思考

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思考随着新时代的到来,我国教育改革也在不断深入,教育评价体系的改革备受关注。

长期以来,应试教育模式下的评价体系过于注重分数,忽视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导致了许多问题。

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旨在打破这一局面,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本文将从教育评价改革的必要性、现状及对策三个方面展开探讨。

一、教育评价改革的必要性1.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这一矛盾体现在教育领域,就是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与教育发展不均衡之间的矛盾。

教育评价改革正是为了解决这一矛盾,推动教育公平、优质发展。

2.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迫切需要新时代要求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然而,应试教育模式下的评价体系过于注重分数,导致学生课业负担沉重,难以培养出具备创新能力的人才。

教育评价改革旨在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培养适应新时代发展的人才。

3.促进教育内涵发展的必然选择教育评价改革有助于推动学校关注教育内涵发展,提高教育质量。

过去,学校过于追求分数,忽视了教育品质的提升。

教育评价改革将促使学校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教育服务水平,从而实现教育内涵发展。

二、教育评价改革的现状1.政策推进力度加大近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教育评价改革,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如《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新时代教育现代化2035》等,为教育评价改革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

2.综合素质评价体系逐步建立教育评价改革强调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不少地区和学校在实践中逐步建立了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尝试将学生的道德品质、学业成绩、体育锻炼、艺术素养等多方面纳入评价范畴。

3.考试招生制度改革逐步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是教育评价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

目前,我国已在北京、上海等地开展综合素质评价招生试点,探索多元化录取机制,逐步打破“一考定终身”的格局。

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及思考

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及思考

二 学综素评体的状存 的 、 生合质价 系现及在 大
… 一
目前 大 多 数 高 校 大 学 生 综 合 素 质 评 价 模 式 为 ‘ 生 综 合 素 质 测 评 分 数 一 操 行 得 分 + 学 业 得 分 4 学 - 科 技 创 新 分 ” 随 着 社 会 的 发 展 和 教 育 改 革 的 不 断 。 深 入 , 的 人 才 观 和 教 育 观 出 现 , 生 了 “ 十 名 效 新 产 第 应 ”, 得 这 种 评 价 模 式 的 科 学 性 和 合 理 性 遭 到 质 使 疑 , 在 的 弊 端 也 逐 渐 暴 露 出来 。 存
有 关 方 面 的 重视 , 养 出综 合 素 质 高 、 新 能 力 强 的人 才 。 培 创 关 键 词 : 学 生 ; 合 素质 ; 价 体 系 ; 考 大 综 评 思 中 图 分 类 号 : 4 G67 文 献标 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6 1 79 2 l )8 0 4 3 17 —9 1 (O 20 —0 4 —0 作 者 简 介 : 敏 思 (9 3 , , 西 南 宁 人 , 甘 17 一) 男 广 学院 党 委 副 书记 , 副教 授 , 士 , 究 方 向 为 学 生 管理 和 思 想 政 些 学 习成 绩 突 出 、 合 测 评 排 在 前 几 名 的 学 一 综
生 , 作 后 却 成 绩 平 平 , 有 什 么 突 出表 现 。 这 种 现 工 没 象不是 学生 本身 原 因所 造成 , 是 综 合 素 质评 价 体 而 系重 智商 轻情商 造成 的 。
前 一 些 高 校 对 大 学 生 的 评 价 体 系 令 人 担 忧 , 不 合 其 理 地 引 导 已使 教 育 回归 传 统 教 育 或 趋 向 应 试 教 育 。

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现状研究

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现状研究

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现状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现状研究的研究背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和社会对人才培养质量的日益关注,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逐渐成为教育改革和人才培养的热点问题。

传统的以学术成绩为主要评价标准的教育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更加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培养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二、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的建立需要借鉴国内外教育界的经验和先进理念,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大学生评价体系模式。

当前国内对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的研究还存在诸多不足,需要更深入的探讨和完善。

三、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的建设涉及到多方面的因素,包括评价指标的确定、评价方法的选择以及评价体系的实践应用等问题。

对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现状进行研究,有利于完善教育评价制度,推动高等教育的质量提升和人才培养水平的提高。

1.2 研究意义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是评价大学生发展情况和综合素质的重要工具。

其研究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能够全面客观地评价大学生在各个方面的表现,包括学术成绩、实践能力、创新能力、领导能力等。

通过评价体系的建立,可以更好地了解和激励学生,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有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通过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可以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为学校改进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提供参考和依据。

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也对学生自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自身综合素质的评价,学生可以更清晰地认识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有针对性地进行自我提升和发展,为未来职业发展和个人成长打下基础。

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的研究意义在于促进学校教育教学的改进,提升学生自身综合素质,同时也为社会培养更优秀的人才做出贡献。

1.3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当前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的现状,深入分析评价指标的制定和评价方法的研究,探讨评价体系在实践中的应用情况,并发现存在的问题及提出改进建议。

本科教学合格评估心得

本科教学合格评估心得

本科教学合格评估心得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本科教学质量成为各大高校关注的焦点之一。

为了确保本科教学的质量,学校普遍实施了本科教学合格评估制度。

通过对本科教学的全面评估,学校可以了解教学质量的现状,找出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

在参与本科教学合格评估的过程中,我从中获得了很多的收获和体会。

本科教学合格评估使我对本科教学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作为高等教育的基础环节,本科教学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成果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通过参与评估,我深刻体会到优质的本科教育对于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同时,评估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一些本科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如教学内容的滞后、教学方法的单一等。

这些问题的存在进一步凸显了本科教学的重要性,也促使我深入思考如何改进本科教学质量。

本科教学合格评估使我认识到了教师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在评估中,我有幸参与了一些课堂观摩和听课活动,目睹了一些优秀教师的教学过程。

他们的教学风格独特,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通过观摩和听课,我深刻认识到了教师对学生学习的引导和激励作用,也意识到了自身在教学中的不足之处。

因此,我将更加重视教学方法的改进和教学理念的更新,力争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教学。

本科教学合格评估也让我体会到了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性。

评估过程中,学校对本科教学的各个环节进行了全面的梳理和评估,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资源等。

通过评估,学校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为本科教学的改革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评估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一些本科教学改革的方向,如开展课程思政、增加实践环节、推行创新创业教育等。

这些改革措施的实施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使本科教育更加贴近社会需求和学生发展。

本科教学合格评估也让我认识到了评估的重要性。

通过评估,学校可以全面了解本科教学的现状和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评估不仅可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还可以加强学校内部的教学管理和教学资源的合理配置。

我国高等教育评估十年的回顾与思考[J]

我国高等教育评估十年的回顾与思考[J]

我国高等教育评估十年的回顾与思考辛彦怀/张连盈摘要:我国高等教育评估十年来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并取得了不少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同时也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高等教育评估应着重考虑的问题是:(1)加强市场经济条件下高等教育评估制度的研究;(2)加强“211工程”评估的研究;(3)重视评估专业人才的培养。

关键词:高等教育评估高等教育评估研究和实践活动,是现代高等教育研究和实践活动的重要领域之一,它在加强教育的宏观管理、深化考试改革以及不断提高教育质量等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加强对高等教育的科学管理,对我国高等教育评估十年历程进行回顾,总结其经验教训,就显得十分必要了。

一、我国高教评估十年的主要阶段回顾十年来我国高教评估工作的历程,其发展的轨迹和主要阶段可作如下描述:(一)高教评估的理论准备和试点准备阶段(1985年6月至1987年5月)。

1985年6月,原教育部在黑龙江省镜泊湖召开了“高等工程教育评估专题讨论会”,来自全国38所高校及7个部委、5个省市的代表近百人参加了会议。

会议讨论了高等教育评估的目的、作用、理论和方法;交流、论证和汇总了各种评估方案;交换了今后评估试点的意见。

会后出版了《高等教育评估的理论与方法初探文集》(华中工学院出版社1985年)1985年11月,国家教委发出了《关于开展高等工程教育评估研究和试点工作的通知》,全面地部署了对高等工程教育的评估研究工作与试点工作,之后,成立了全国性高等工程教育评估委员会和科学评估小组。

1985年12月,在广州召开的高校教学改革研讨会上确定,由华东师大、北京师大、复旦大学、南京大学、武汉大学等高校组成教育评估试点工作联络组,要求各校拟定三个项目的评估指标体系。

1986年5月,在合肥举行了全国性的“教育评估讲座与研讨会”。

6月,在北京召开了“评估高等学校工作状态理论与方法学术讨论会”,参加会议的有30所高校、6个部委、3个省市以及中央教科所的代表80人。

本科教学评估_心得体会

本科教学评估_心得体会

一、引言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本科教学评估作为推动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手段,受到了广泛关注。

本人有幸参与了本次本科教学评估,现将心得体会分享如下。

二、评估过程1. 评估准备在评估前,学校高度重视,成立了评估领导小组,制定了详细的评估方案。

我们部门也积极响应,认真组织,确保评估工作的顺利进行。

2. 自评工作在自评阶段,我们部门对本科教学工作进行了全面梳理,查找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进措施。

同时,我们积极向其他部门请教,借鉴先进经验,为评估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

3. 专家评审在专家评审阶段,我们部门迎接了专家组的考察。

专家组通过查阅资料、听课、访谈等方式,全面了解了我们的本科教学工作。

在评审过程中,专家们对我们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同时也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4. 评估反馈在评估反馈阶段,专家组对我们部门的教学工作进行了总结和评价,提出了改进意见。

我们部门认真听取了专家组的意见,对反馈问题进行了整改,确保评估成果的落实。

三、心得体会1. 评估工作的意义通过本次本科教学评估,我们深刻认识到评估工作的重要意义。

评估工作有助于发现和解决本科教学中的问题,促进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2. 评估过程中的收获(1)提高了认识。

通过评估,我们部门对本科教学工作有了更加全面、深入的了解,进一步明确了工作方向和目标。

(2)提升了能力。

在评估过程中,我们部门工作人员积极参与,学到了许多宝贵经验,提高了自身的业务能力。

(3)增强了团队凝聚力。

评估工作需要各部门的密切配合,通过这次评估,我们部门之间的沟通协作更加顺畅,团队凝聚力得到增强。

3. 评估成果的落实(1)加强教学管理。

针对评估中提出的问题,我们部门加强了教学管理,完善了教学规章制度,提高了教学质量。

(2)深化教学改革。

我们部门积极推进教学改革,优化课程设置,改革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3)强化师资队伍建设。

我们部门注重师资队伍建设,引进和培养了一批优秀人才,提高了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大学教育中的课程评价体系创新

大学教育中的课程评价体系创新

大学教育中的课程评价体系创新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大学教育中的课程评价体系逐渐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传统的课程评价体系存在着诸多问题,如评价标准单一、评价方式落后等,已经无法满足当前大学教育发展的需要。

因此,对大学教育中的课程评价体系进行创新势在必行。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探讨大学教育中的课程评价体系创新,以期为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一、当前大学课程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当前大学课程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评价标准单一:传统的课程评价体系往往只注重学生的考试成绩,而忽略了学生在课堂表现、团队协作、创新能力等方面的表现。

这种单一的评价标准导致评价结果不够全面,无法真实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

2.评价方式落后:传统的课程评价体系往往采用纸质试卷的方式进行考试,这种方式不仅费时费力,而且容易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导致评价结果不够客观公正。

3.缺乏有效的反馈机制:传统的课程评价体系往往只注重评价结果,而忽略了评价结果的有效反馈。

教师和学生缺乏有效的沟通渠道,导致评价结果无法真正发挥指导作用。

二、课程评价体系创新的必要性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传统的课程评价体系已经无法满足当前大学教育发展的需要。

因此,对大学教育中的课程评价体系进行创新是十分必要的。

具体来说,课程评价体系创新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促进教育教学改革:通过课程评价体系创新,可以推动教育教学改革,促进大学教育的整体发展。

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教学质量。

2.增强学生综合素质:通过创新课程评价体系,可以更加全面地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的优点和不足,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提高教师教学水平:通过创新课程评价体系,可以促使教师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水平。

同时,也有助于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特点,从而更好地指导学生。

三、课程评价体系创新的途径为了实现课程评价体系创新,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建立多元化的评价标准:在评价标准方面,应该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课堂表现、团队协作、创新能力等方面。

中国大学评价研究报告

中国大学评价研究报告

中国大学评价研究报告中国大学评价研究报告随着中国国内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大学评价也成为了重要的研究课题。

本报告将对中国大学评价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探讨其中的问题和挑战。

一、中国大学评价的现状目前,中国大学评价主要以两种形式存在:一是由政府机构主导的定性评价,二是由社会评价机构或媒体发布的定量排名。

政府主导的定性评价主要以教育部门或学位委员会为主导,通过对学校的师资、办学条件等方面的评估,给予相应等级或评价。

这种评价方式存在的问题是主观性较高,评价标准不一致且不透明。

社会评价机构或媒体发布的定量排名则主要依据学校的科研成果、师资力量、校园环境等方面的数据进行排名。

这种评价方式具有客观性,但也存在数据收集不全面、标准单一等问题。

二、中国大学评价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中国大学评价面临以下问题和挑战:1.评价标准不合理、不科学。

目前的评价标准过于侧重于科研成果和师资力量等硬指标,而忽视了教育质量、学科建设和学生发展等方面的评价。

2.评价结果影响学校的发展。

由于评价结果会影响学校的拨款、招生和政府支持等方面,一些学校会过度追求排名而忽视了教育本身的目标。

3.评价方式缺乏多元性。

目前的评价方式主要以定量排名为主,忽视了学校特色和差异性的评价。

4.数据收集和质量控制不完善。

评价所依据的数据往往不够全面和准确,且存在操纵和造假的风险。

5.评价结果的公开和透明度不足。

许多评价结果没有向公众公开,无法进行有效的监督和追责。

三、解决中国大学评价问题的建议为了解决中国大学评价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以下是一些建议:1.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

评价标准应综合考虑学术研究、教学质量、学生发展等多个方面,并根据学科特点和学校定位进行评价。

2.加强数据收集和质量控制。

评价所依据的数据应真实、准确,建立完善的数据收集和监管机制,避免数据操纵和造假的现象。

3.促进评价结果的公开和透明。

评价结果应向公众公开,并建立有效的监督和追责机制,以提高评价的公信力和可信度。

大学教育评价改革实施方案

大学教育评价改革实施方案

大学教育评价改革实施方案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教育理念的更新,大学教育评价改革已成为当前教育领域的热点话题。

针对当前大学教育评价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制定和实施一套科学合理的改革方案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提出大学教育评价改革的实施方案,以期为大学教育评价改革提供一些可行性建议。

首先,大学教育评价改革应当注重突出学生发展为主线。

评价的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评价的过程和方式应当围绕学生的发展展开,而不是简单地以成绩和分数来衡量。

评价应当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包括学科知识、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方面的综合评价,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潜能。

其次,大学教育评价改革应当充分发挥教师的主体作用。

教师是教育教学的主体,他们对学生的教育和评价具有重要的影响力。

因此,在评价改革实施方案中,应当充分重视教师的专业发展和评价能力的提升。

同时,也要加强对教师的评价制度,确保教师评价的公正性和客观性,激励教师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此外,大学教育评价改革还应当注重对学校教育质量的评价。

学校是教育的重要载体,学校的教育质量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发展和未来。

因此,评价改革应当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学校教育质量评价体系,以此来促进学校教育质量的提升和改进。

最后,大学教育评价改革实施方案还需要注重社会的参与和监督。

教育是全社会的事业,社会应当对大学教育评价改革给予充分的关注和支持。

同时,社会也应当对评价的公正性和客观性进行监督,确保评价的结果真实可信。

综上所述,大学教育评价改革实施方案应当注重学生发展为主线,充分发挥教师的主体作用,注重对学校教育质量的评价,以及社会的参与和监督。

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实现大学教育评价的科学性、公正性和客观性,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学校的教育质量提供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高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构建与改进

高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构建与改进

高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构建与改进随着教育的快速发展和人才培养的需求不断增加,高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成为了关注的焦点。

综合素质评价是以学生成绩为核心,全面评价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发展情况的一套评价体系。

本文将对高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的构建与改进进行探讨。

首先,高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的构建必须依据学生的培养目标和社会需求。

在建立评价体系前,高校应当明确学生应具备的核心素质和能力,例如创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实践能力等。

这些素质和能力应基于社会发展的需求以及高校的办学定位,确保学生能够适应未来职业发展和社会要求。

其次,高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应包含多个评价指标,以全面评价学生的素质发展。

常用的评价指标包括学业成绩、科研能力、社会实践、创新创业以及人文素养等。

这些指标能够全面反映学生的学术能力、实践能力和人文素养等多个方面,有助于全面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

第三,高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的评价方式应多样化。

传统的考试方式只能评价学生的书本知识,而无法全面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

因此,高校应在评价体系中加入多种评价方式,如项目报告、实践报告、社会实践报告等,借此评价学生在实践环境中的能力发展和表现。

另外,高校还可以开展小组讨论、实践性实验等基于学生活动的评价方式,既能够检验学生的综合能力,又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第四,高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的改进应不断引入新的评价技术和方法。

随着科技的发展,高校可以利用人工智能的技术手段对学生进行评价和分析。

例如,可以使用智能评价系统对学生的写作能力、创新潜力等进行评价和分析。

此外,高校还可以开展学生自我评价和互评,培养学生的自我认知和交流能力。

第五,高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的改进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评价体系旨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不仅仅是追求分数和排名。

因此,高校在构建和改进评价体系时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批判思维和社会责任感等。

这不仅需要高校提供相关的课程和培训,还需要教师对学生的发展进行引导和指导。

高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的现状分析与创新探索-2019年教育文档

高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的现状分析与创新探索-2019年教育文档

高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的现状分析与创新探索学生评价是对学生发展情况的反馈,是教育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生评价是评价主体依据一定的评价标准,运用多种评价方法,对学生的发展过程和变化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系统分析和价值判断,以期达到教育价值增值的过程。

”目前,我国各高校为了鼓励学生全面发展,在学业成绩评价之外,引入了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以衡量学生在校的全面发展情况,并以此为依据开展评奖评优工作。

一、国内外高校的学生评价体系现状分析为了了解当前国内高校的学生评价现状,我们对国内30所高校的综合素质测评方案进行了收集,并从计分方式、评价主体、测评结果的应用、测评内容等方面对其综合素质测评方案进行整理,抽取共性因素,呈现国内学生评价工作的开展情况。

@(一)计分方式30所高校的综合素质测评方案的计分方式可以分为三种:百分制,等级制,等级制和百分制相结合。

所谓百分制,就是将学生的综合素质表现加权换算成分数,并以分数高低作为评价依据。

等级制是将学生的综合素质加权打分后划分成若干等级,相较于百分制而言学生间差异缩小。

百分制与等级制结合,即学生的基本素质以等级记,减小差异,发展型素质以分数记,鼓励学生个性发展。

(二)评价主体高校综合素质测评的评价主体主要分为自己(自评)、学生(学生民主评测)、教师或辅导员、学院评测小组等。

其中运用最多的是学生民主评测(22所),一般以班级为单位,学生互相评价打分。

有4所高校将学生民主评测与教师或辅导员评测两种方式相结合。

还有4所高校将三种方式综合采用。

学生民主评测又分为全班学生民主评测和选举产生的民主评测小组。

在22所运用学生民主评测的高校中,有7所高校采取的是民主评测小组的方式,小组成员不局限于班委成员和班级其他学生,还可能包含班主任和辅导员。

(三)测评结果的应用绝大多数高校都明确提出将测评结果与学生的评奖评优等工作进行挂钩。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的应用方面主要有:评奖评优、免试推荐研究生工作、推荐就业等。

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感悟范文

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感悟范文

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感悟范文一、引言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是我国教育事业迈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一步。

为了更好地适应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推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我国教育评价正面临着重大的变革。

本文将围绕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展开分析,并结合自身的感悟,对该方案进行评价和思考。

二、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的主要内容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提出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优化评价指标体系。

改革方案提出,要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构建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

除了传统的知识层面的评价外,还应注重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等综合素质的评价。

2.建立多元评价机制。

改革方案要求建立多元化的评价机制,摒弃单一的笔试评价模式。

通过考察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际能力,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推动学生全面发展。

3.细化评价方式。

改革方案指出要细化评价方式,不仅包括定性评价,还包括定量评价。

要通过多样化的评价方式,更准确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水平和成果。

4.注重过程评价。

改革方案强调要注重过程评价,不仅关注学生的成果,还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创新性和进步情况。

这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5.推进教育公平。

改革方案强调要推进教育公平,降低评价的题海战术对学生的影响。

通过多元评价机制和细化评价方式,可以更公平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为每个学生提供更公平的发展机会。

三、对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的评价和思考1.评价指标体系的调整新的评价指标体系更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发展,对学生的发展提出更多要求。

这是一个积极的改革。

然而,评价指标体系的调整需要与教育教学的内容和形式相适应,否则会陷入评价指标过于理想化或过于功利化的困境。

评价指标体系应该能够真正反映学生的学习水平和成果,具有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2.多元评价机制的建立多元评价机制的建立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推动学生全面发展。

大学评估心得(精选5篇)

大学评估心得(精选5篇)

大学评估心得(精选5篇)大学评估心得篇1在过去的几个月里,我有幸参与了我们大学的教学评估工作。

这次评估的对象是我们大学的所有课程,目的是为了找出哪些教学方法和策略最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以便我们改进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

评估过程包括对每个课程的详细观察、教师和学生的访谈以及教学记录的分析。

我们特别关注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成果以及课程内容的实用性。

在评估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们对互动式教学的反应特别积极,这种教学方式能够让他们更积极地参与课堂,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在反思这次评估过程和结果后,我认为我们大学的教学质量很高,但也有一些可以改进的地方。

首先,我们需要进一步推广互动式教学方式,让更多的学生受益。

其次,我们需要确保课程内容更加实用,能够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

最后,我们需要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以便为他们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教学。

总的来说,这次评估让我更深入地了解了我们的大学教育,并让我看到了可以改进的地方。

我相信,只要我们继续努力,我们的大学教育一定会越来越好。

大学评估心得篇2评估心得:探索大学价值的深度之旅在我参与这次大学评估的过程中,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大学教育对于社会、学生以及教师的重要性。

这次评估不仅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来审视大学的运行模式,也为我提供了深入理解大学价值的宝贵机会。

评估过程中,我们通过听课、查阅资料、与教师和学生的交流,逐渐揭示了这所大学的魅力。

我发现,这所大学的教育理念是如此的前沿和务实,能够让学生在学校中获得丰富的知识和技能,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们以其扎实的学术基础、丰富的实践经验和亲切的教学风格,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们的专业精神和敬业态度,让我深感敬仰。

与此同时,学生们积极的学习态度和勇于探索的精神也让我大为赞赏。

他们的成长和进步,使我看到了大学教育的成果。

此外,我也注意到大学的一些管理问题,比如资源分配不均、学生服务体系不完善等。

大学教育中的课程评价与持续改进

大学教育中的课程评价与持续改进

大学教育中的课程评价与持续改进一、引言大学教育中的课程评价与持续改进是教育体系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它不仅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还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程内容。

本文旨在探讨大学教育中的课程评价与持续改进的重要性、现状及改进策略,以期为大学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课程评价的重要性课程评价是大学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有助于教师了解学生对课程的掌握程度,发现教学中的问题,进而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通过课程评价,教师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发现教学中的不足,并及时采取措施加以改进。

此外,课程评价还有助于学校管理层了解教学情况,为学校的决策提供依据。

三、当前课程评价的问题尽管课程评价在大学教育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但当前课程评价仍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评价方式单一,缺乏多元化。

许多课程的评价仅仅依赖于期末考试或作业完成情况,这可能导致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不够深入。

其次,评价标准过于严格,忽视了学生个体的差异。

有些学生可能在某些方面表现不佳,但只要他们努力了,就应该得到相应的评价。

最后,评价反馈机制不完善,教师未能及时向学生提供反馈,导致学生无法及时调整学习策略。

四、持续改进的策略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大学教育中的课程评价应采取持续改进的策略。

首先,应建立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小组讨论、期末考试等多个方面。

其次,制定差异化的评价标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为每个学生提供公平公正的评价。

最后,完善评价反馈机制,确保教师及时向学生提供反馈,帮助学生调整学习策略。

此外,大学教育中的课程持续改进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加强师资培训:教师是课程评价与持续改进的关键因素,学校应定期组织教师参加培训,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使他们能够更好地把握教学重点和难点,制定更为合理的教学计划和评估标准。

2.引入现代教学技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现代教学技术为课程评价与持续改进提供了新的途径。

大学综合评价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大学综合评价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大学综合评价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大学教育的目标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为了评估学生在大学期间的学习成果和综合能力,许多高校采取了综合评价的方式。

本文将探讨大学综合评价对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作用。

一、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大学综合评价的一大特点是鼓励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传统的考试模式往往只注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而综合评价则更加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

通过课程作业、学术研究、社会实践等多种形式的评价,学生需要积极主动地学习和探索。

这样的评价方式鼓励学生自己去寻找学习资源、解决问题,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大学综合评价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在评价过程中,学生需要与同学合作完成某些任务或项目,这要求学生具备良好的沟通和合作能力。

通过与他人的合作,学生可以学会倾听、尊重他人的意见,学会在团队中发挥自己的专长,并学会解决人际关系问题。

这样的评价方式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三、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大学综合评价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

在评价过程中,学生有机会展示自己的创新能力,通过课程设计、科研项目等形式,学生可以提出创新的想法,并将其付诸实践。

这种评价方式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并给予他们展示和实践的机会。

通过这样的评价方式,学生能够锻炼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培养成为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

四、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大学综合评价关注学生的综合发展。

在评价过程中,学生的学术成绩只是其中的一项指标,还将学生的实践能力、自律能力、人文素养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

这种评价方式鼓励学生全面发展,不仅要在学术方面有所成就,还要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

通过这样的评价方式,学生能够全面发展,提高综合素质。

综上所述,大学综合评价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通过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团队合作能力、创新潜能和综合发展,大学教育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合作意识、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

大学学校评估心得体会

大学学校评估心得体会

大学学校评估心得体会作为一名大学生,我有幸经历了学校的评估过程。

这是一段充满挑战与机遇的时光,不仅让我对学校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让我对自己的学习和成长有了更多的思考。

学校评估是一个全面、系统的过程,旨在对学校的教育质量、教学水平、师资力量、硬件设施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

在评估准备阶段,学校上下齐心协力,各部门紧密合作,从教学管理的优化到校园环境的整治,每一个细节都力求做到尽善尽美。

在这个过程中,我深切感受到了学校对教学质量的重视。

老师们更加精心地备课,教学方法也更加多样化,注重培养我们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课堂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而是充满了互动和讨论,激发了我们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例如,在一门专业课上,老师采用了案例分析的教学方法,让我们通过实际案例来理解和应用理论知识。

这种方式不仅让我们更容易掌握知识点,还提高了我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同时,学校加大了对教学设施的投入。

实验室的设备得到了更新和完善,图书馆的藏书更加丰富,为我们的学习和研究提供了更好的条件。

我记得有一次在做实验时,新的实验设备让实验数据更加准确,实验过程也更加顺利,这让我深刻体会到了良好的硬件设施对学习的重要性。

学校还积极组织各种学术活动和讲座,邀请了国内外知名学者和专家来校交流。

这些活动拓宽了我们的视野,让我们能够接触到前沿的学术思想和研究成果。

有一次,一位著名学者的讲座让我对自己的专业领域有了全新的认识,也为我未来的研究方向提供了灵感。

评估期间,专家们深入课堂、实验室、宿舍等地,与师生进行交流和访谈。

这让我感受到了评估的严谨和公正。

在与专家的交流中,我能够清晰地表达自己对学校的看法和感受,也从专家的提问和建议中获得了很多启示。

通过这次评估,我也更加明确了自己的学习目标和努力方向。

我认识到,大学不仅仅是为了获取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在今后的学习中,我要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各种教学活动,提高自己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对我国高校学科评估的思考

对我国高校学科评估的思考

对我国高校学科评估的思考近年来,中国开展了各种形式的高等教育评估的方法与结果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笔者认为,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的高校学科评估还有很多不足,本文在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完善我国高校学科评估的若干建议。

标签:学科评估;高校评估;指标体系;对策1 学科评估的目的与主要类型对国家(省市)而言,进行学科评估的主要目的是弄清国内(省市)高校学科资源的不同特色和优势;检查已取得的研究成果和人才培养与预想目标之间的差距,并以此为依据去修订政策,改进决策,将政府有限资金尽可能集中于重点学科;改善管理,提高经费使用效率;建立能充分发挥科研人员创造能力的环境,培养创新性人才;及时宣传好的成果,增进公众对学科的了解,引入竞争机制,激发大学的办学活力、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积极性。

对学科而言,进行学科评估的目的在于通过系统、有效的科学评估,可以清楚地知道自己的专长及劣势所在,获得有关未来学科的发展途径、研究方向、资源分配方案等一系列有助于实现科学管理的重要依据,从而指导学科的战略发展方向,在建设发展过程中可以有目的地调整学科资源配置和管理,以达到或保持自己在国内甚至国外同类学科的领先优势;另一方面,评估结果对学科点吸引生源和师资,获取社会赞助及学生就业等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根据评估目的的不同,学科评估可分为“鉴定评估”、“水平评估”、“选优评估”。

鉴定评估也称合格评估、验收评估,是指由专家系统和行政主管部门相结合,依据一定的审核标准,审定学科在一定时间和条件下是否按建设要求开展工作以及所取得的建设成绩和效的价值判断。

国家、省市和高校重点学科的中期或总结验收评估即属此类评估。

2 科学评估指标体系学科评估是通过判断一级学科整体情况达到所设置标准的程度和能力,来量度被评学科水平的高低,因此,学科评估是一种水平评估或称选优评估。

此外,参考国外学科评估的标准,结合我国学科建设的实际情况,采用学科的“学术声誉”指标,组成学科评估指标体系的基本内容。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我国大学评价模式的反思与前瞻摘要:大学评价作为高等教育教学管理的重要手段,对于保证人才培养质量,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具有重要意义,也是高等教育现代化进程中价值引导、反思和发展的重要路径。

从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阶段性考察,一元化为主导的大学评价模式一度体现了其合理性,然而,由于大众化阶段教育规模日益扩大,优质资源相对紧张,原有的制度安排难以适应新形势的需要。

因此,要继续保持高等教育的良好发展态势,惟有突破制度瓶颈,构建多元化的大学评价模式,探索大学价值的实现路径。

关键词:大学评价;多元主体;分类标准一、我国大学评价制度发展的基本状况我国真正意义上的大学评价理论与实践起步于80年代中期,1985年国家颁布《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标志着大学评价活动正式全面地开展起来。

经过20余年的探索,已初步形成了我国大学评价制度的框架。

一是政策法规逐渐完善,1995年将大学评价写入《高等教育法》,奠定了大学评价的法律基础;《普通高等学校教育评估暂行规定》作为专门性行政法规则对普通高校教育评估的主要目的、基本任务、基本准则、评估形式、评估主体等做了明确规定;一系列政策文件对大学评价进行了规范,保障了大学评价活动的健康发展。

二是组织机构日趋完备,从政府职能部门、准官方事业性中介组织到民间机构,不同背景、不同形式的评价专门机构应运而生,从机构属性、隶属关系、业务范围、服务区域到经费来源等诸多方面开始呈现出多元化特点。

三是各种评价活动日益活跃,单项评估与综合评估、政府评估与社会评估、公共服务性评估与服务赢利性评估各领风骚。

其中影响较大的一是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从1995年起分期分批进行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评价,2002年建立了五年一轮的定期评估制度,对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导向与推动作用。

三是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评估,主要有研究生院评估、学位授权点基本条件合格评估、高校重点学科评估、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评选与质量抽查等项目,2005年建立了对博士、硕士授权点六年一次的定期评估制度,在我国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是大学排行榜,自1987年广东管理科学研究院发表中国第一个民间大学排名以来,先后已有10多个单位或课题组公开发表了30多个《中国大学排行榜》,逐渐从整体的综合排名向学科门类等单项排名拓展。

以行政主管部门为评价主体的高等教育评估,反映了大学评价的政府集权模式,主要包含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评估、普通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以及独立学院教学工作合格评估,从2003年至2009年共评估了各类高校1200余所,是规模最大、时间最长、影响最为深刻的周期性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活动。

与政府高等教育评估相伴随的是以研究机构或民间团体为评价主体的大学排名,最为典型的是广东管理科学研究院的武书连及其课题组(以下简称广研院)自1993年就开始进行的“中国大学评价”及网大(中国)有限公司(简称网大)从1999年开始推出每年一度的中国大学排行榜,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

这既反映了高等教育规模迅速扩张,社会参与意识日益增强的良好态势,又代表了一种国际化的高等教育管理潮流,促进大学自身的反思,为公众了解大学提供信息渠道,成为监督大学发展的第三种力量。

二、我国大学评价存在的问题反思(一)评价的管理主义倾向与教育功能实现之间的矛盾我国大学评价的价值取向主要强调教育为国家、社会服务,这在很大程度上与其发生之初所处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下教育行政管理模式和教育评价水平相对落后的背景密切相关。

但这种依据社会需要的价值取向,忽略了本来意义上的社会和个体在教育评价中的地位,忽视了社会和个体作为评价主体的存在。

叶澜教授曾认为“当代中国教育价值取向存在着偏差。

”在政府决策中历来只强调为社会服务,注重工具性,导致我国的教育评价行政化色彩强烈。

评价的这种管理主义倾向给大学的发展及大学教育活动带来了深刻影响,体现得更多的是“教育问责”的目的,而极大地忽视了其作为教育活动组成部分的“支持教学”的教育功能。

从实施效果上来说,评价只是一种外部的行政规划工具,而对大学自身内部的激发和鞭策作用不足,不能形成大学自身提高教学质量的动力机制。

并未成为促进大学教育功能实现的有效手段。

(二)政府与社会外部评价泛滥与高校办学自主权之间的矛盾我国大学评价是以政府的利益目标为依归的政府主导性评价,主要由教育行政部门及其下属机构来承担,社会中介评价占很小的比例。

由于各个部门间工作性质不同,各自强调的重点不一样,在评价实践中出现了评估工作的“多”与“乱”的现象。

每年高校从重大科研项目,国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到理科、人文社会科学教学、科研基地,本科教学工作等都要接受评估,有的一年就接受各种评估数十次。

随着政府职能的转变,行政审批在逐步减少的同时,各种评价活动却越来越多,大学评价更多地成为政府规制的手段和民间非法组织寻租的途径。

由此造成高校在价值选择上的无所适从,从而削弱了高校的办学自主权。

(三)评价标准的共性制约与高等教育多样化之间的矛盾我国是依靠行政力量开启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在此之后,行政力量仍主宰着高等教育的发展,政府控制着高等教育资源分配权和高等教育质量标准。

就本科教学工作评估而言,虽然教育部从1997年起陆续出台了一批综合大学、工业、农林、医药、政法、财经、外语、师范等不同类型高校的本科教学工作评价方案,但总体上看,教育行政部门颁布的各类评估指标体系,多以统一的指标标准应用于诸多学校、诸多学科,缺乏多样性和层次性;即便是民间组织的大学排行,也是对所有大学采取的同一指标。

评估标准的僵化和缺乏弹性使得不同层次、类别的高校一味“求上”,专科院校追求升本科,本科院校追求成为重点,重点院校则致力于跻身世界一流,这就大大制约了高等教育发展的个性化、多样化。

(四)评价范式的人文化缺失与科学性不足之间的矛盾我国大学评价实践中,一方面评价体系的实证化倾向明显而人文化特征不足,“任何精神形态的目标和内容都试图用看得见的物化指标来体现,造成评价准则重指标体系,言必谈指标,以为评估指标体系是教育评估的唯一方式。

这就使得非直观的精神层面的个性和内涵,要么遭到放逐,要么被肆意解析为物化形态而流于粗浅。

”而且对评价指标的解析方法,也倾向于用完全理性化定量化的工具去分解,一些内在的、本质的东西无法纳入,指标体系事实上成了一个封闭、凝固、单一的刚性评价标准。

另一方面,由于信息渠道狭窄和单一,分类分层程度不够,不能全面、真实地反映评价对象的面貌,评价体系又在很大程度上呈现出了实证分析中的科学性不足问题。

因此,大学评价要取得进步和发展,亟待寻求多样化的形式,融入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实现实证范式与人文范式的整合,以取得对教育发展和管理规范的双向辅助作用。

三、一元到多元的选择:大学分类评价模式的构建首先,高等教育大众化并不是一个简单的数比关系,它更强调发展理念的调整以及管理体制、评价机制的变革。

高等教育质量评价观随不同时期的不同发展主题而变化,以科学的发展观指导和建立多元化分层次高等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和保障机制,是实现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其次,大众化的主要特征是多样化,在高等教育这样一个包括了国家重点大学、省级高等院校、高职高专、独立学院等多层次、多类型学校的复杂体系中,其办学定位、学科门类、人才培养、学生个性和办学特色都是多样的,从而决定了应当有多样化的教育质量标准,以利于分类指导和评价。

由此可见,大学评价的多元化已成为一种历史必然,在中国大学评价由单一主体向多元主体转化的过程中,政府应当支持各类教育评估机构和各种大学评价形式的存在,并促进各类教育评估机构之间的竞争与合作,逐步提高中国大学评价的整体水平与质量。

这里结合我国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实际需要,提出我国大学评价模式的改进策略。

(一)总体思路一是内为基础、以外促内。

大学评价系统通常由高校外部评价和内部评价构成,外部评价更多地与办学效能核定、质量证明、鉴定等总结性评价联系在一起;而内部评价则更多地与改进、激励组织成员相联系。

内外评价系统的功能既相对独立,又互为补充,作为整体发挥作用。

在学校办学自主权进一步扩大之后,迫切需要建立一种自我约束机制。

二是各司其职、全程保障。

政府、学校、社会中介组织作为评价的利益相关者都可作为评价主体,应根据自身的优势合理分工、各有侧重,更好地体现大学评价的公正性,从而实现对高等教育质量的全程保障。

三是分类标准、多元评价。

面对不同的服务对象和不同的学生群体,不同的评价主体采用数据信息发布、质量审核、专业认证、大学排行等多种评价方式和手段,并将其有机结合起来贯穿于大学办学过程的始终。

(二)基本模式1、政府引导:发挥指挥棒的作用政府的责任应负责制定有关大学评价的法规与政策,使评价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政府负责组织和管理大学评价工作,负责建立各类评价机构的认证制度,对各类评价主体的资格进行鉴定,把好大学的“入门关”,对评价活动范围、责任与权限作出明确规定,规范评价的过程行为,从制度上维护评价行为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2、中介实施:发挥公证服务作用社会中介机构能保持一种“超然”的态度和使用“公允”的价值标准对大学进行“公正”的评价,其责任是代表社会的心声,负责将社会对人才质量的要求反馈给政府和高校,以求改进工作;负责政府委托的各种单项评估,建立开放的、为社会广泛关注的评价结果公示制度,将评价结果定期地向社会发布;对政府的评价进行一定监督和补充,在一定程度上激励各大学的质量危机感和忧患意识3、社会监督:发挥舆论监控作用中国大学并不是一个封闭的系统,它与社会劳动力市场、工商界以及各种各样的捐助者、资金会和非政府组织有联系。

作为大学的权益相关者,他们有资格来监督大学的教育质量,向社会公证大学的办学水平。

因此,社会评价的主要任务是为大学提供办学资源;反馈社会需求和人才信息;参与大学评价或、专业认证或通过大学排行向社会公证等。

4、学校配合:发挥自我质量保障作用大学的责任是主动开展自我评价,实行自我质量保证,组织经常性的教育教学评价,包括对教师和学生的评价,同时建立有效的激励和改进机制,切实根据评价工作的要求对本校工作进行反省、反思和改进。

还要积极配合政府和社会的评估工作,变“要我评估”为“我要评估”。

事实上,一个真正持久的教育评估机制是高校师生员工共同努力的结果,单靠外界的评估和监控难以保证其效果。

(三)制度保障1、建立统筹协调、相互协作的我国评价组织网络保障体系,保证大学评价运转自如、规范有序。

近10年来,我国各级教育评估机构网络逐步形成,这些机构在教育部的支持和指导下,应将地方教育评估中介机构联合起来,组建全国高等教育评估机构网络,形成合力,增强中国大学评价的服务能力和工作质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