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现状及运作对策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现状及运作对策分析
作者:王克勤
来源:《中国市场》2021年第24期
[摘要]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背景下,商业银行的规模也不断扩大,在推动社会发展的同时其不良贷款率也不断上升,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商业银行的发展。

以往,对于不良资产,多采用债务重组、清收、核销、打包处理等方式,这些方式效率低、耗时长、不彻底。

资产证券化是金融领域处置方法的创新,是以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为基础发行的资产证券,是快速、批量处理不良资产的重要方法。

文章主要阐述了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现状、原因及资产证券化运作对策。

[关键词]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
[DOI]10.13939/ki.zgsc.2021.24.043
作为资金融通主要渠道的商业银行,肩负推动社会发展及资金配置的双重责任。

因此,确保商业银行良性、稳定的发展十分重要。

[1]不良资产是商业银行长期存在的问题,也是影响其运行的根本。

如何控制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率,稳定其发展是金融业的重要任务。

资产证券化是处理不良资产的新方法,在我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因起步较晚,仍存在一定的问题,其运作还有待完善。

1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现状
有统计资料显示,2018年我国社会融资达192584亿元人民币,其中156712亿元人民币为社会贷款融资,占81%。

[2]银行将贷款按质量分为正常、关注、可疑和损失,后三者被视为不良贷款。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现状如下所述。

1.1 不良贷款率仍处于上升趋势
商业银行在快速发展过程中,不良贷款也处于高居不下的状态。

资料显示,我国商业银行2014年及2015年不良贷款余额增速高达42.3%及51.2%。

2016年出现下降,但2017年同比增长12.8%,2018年相比2017年同期增长21.66%。

[2]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我国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仍处于上升趋势。

1.2 三无贷款占比大
从我国商业银行报表中可以看出,贷款抵押率、保证率上升,信用贷款减少,但真正具备较强变现能力的如商品房、商铺、存单等质押的比较少。

而在贷款中不少担保企业已无偿还能力或贷款户互为担保。

正常情况下,商业银行贷款需要完整的资料,但很多时候,因企业个体差异或地方政府干预,导致一部分贷款无完整的担保文件也放款,便成了三无贷款。

1.3 欠息现象多
在企业发展中,难免会出现资金回笼慢、资金链断裂的现象,因此在还贷中无法保证全额还贷。

加上商业银行多为地方性银行,为稳定当地的经济,政府通常会加以干预、协调,要求商业银行对利息进行挂息处理。

如此虽保障了企业的发展,但商业银行却无利可获或获利甚微,长此以往,容易影响商业银行的发展。

1.4 地域、行业差异大
相关统计资料显示,2013年我国不良贷款主要集中在长三角地区;2014年受经济下行的影响,山西、内蒙古、陕西等地的不良贷款率反超长三角地区;2015年不良贷款向全国蔓延,多个省份不良贷款率超2%。

根据16家上市银行相关贷款数据显示,农业相关行业不良贷款率高达47%,批发、餐饮、娱乐、文化等不良贷款率在13%~16%,房产、金融、建筑、运输等不良贷款率低于4%。

[3]由此可以看出,不良贷款有明显的地域及行业差异,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具有显著的相关性。

2 商业银行不良资产产生的原因
2.1 商业银行内部管理不当
商业银行经營的根本是盈利,存贷差是银行盈利的主体途径。

但在经济下行下,吸收存款难度大。

而在收益导向及经营考核的双重压力下,使得商业银行更多地倾向于贷款,这样容易导致贷款安全性降低,从而出现“重贷轻收”“重放轻管”的现象。

很长时间里,银行的信贷资金管理处于粗放经营状态,这给不良资产产生提供了“温床”。

2.2 体制不健全
受传统计划经济的影响,商业银行的不少资金注入了发展滞后的国有企业中。

此种企业多依靠贷款勉强维持,且产品竞争力低、售后服务体系差、观念陈旧。

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市场经济的转变,国有企业出现大面积亏损,而70%的负债都出自银行贷款,从而导致银行不良资产持续上升。

很长时间以来,商业银行承担了大量的政策性贷款任务,虽然我国建设了不少政策性银行,表面看商业银行似乎脱离了政策性业务,但实际上仍存在业务交叉,迫使商业银行仍要履行“无偿献血”的任务,从而导致不良贷款的产生。

另外,银行约束机制的缺乏导致部
分工作人员违规经营,比如擅自调整数据、压缩指标、为完成指标放松贷款条件等,如此使得问题贷款越来越多。

2.3 监管不到位
目前,我国金融监管侧重点为合规性,比较少见风险性监管。

而对商业银行的监管也多是外部监管,对相关岗位的职责履行情况缺乏有效的监督、问责。

在监管方法上主要依靠现场检查,检查人员仅简单地按照上级指示完成各项任务以及汇总报表等。

这样的检查很难发现问题,即使发现问题也是少数,局限性大,无法对整个银行进行全面、系统的评估及监管。

甚至会出现提前“通风报信”的情况,“有备而来”让监管人员更无法发现问题,如此导致问题越来越严重。

3 对策
3.1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现状
2016年是我国重启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的关键之年,虽然在此之前也发行过,如2004年中国工商银行宁波分行发行的我国第一批不良资产支持证券、2008年中国建设银行发行的“建元200-1”不良资产支持证券。

但此后受金融危机的影响,不良资产证券业务被暂停,直至2016年重启,并开设了6家试点银行,对14家商业银行进行不良资产证券化项目,共处置信贷不良资产510.22亿元。

[4]但由于我国不良资产证券化起步比较晚,在其推广中仍存在不少问题,包括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健全、流程不完善、评级困难、不良资产证券化流动性差等。

因此,如何充分利用不良资产证券化的优势,积极有效地处理“表内”不良资产,提高信贷质量大有必要。

3.2 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运行对策
不良资产证券化主要包括确定证券化资产、组建资产池、设立SPV、资产出售、信用增级、信用评级、发售等环节,每个环节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要想促使其良性发展,必须从每个环节着手,不留空隙,不让“毒瘤”乘虚而入。

3.2.1 建立完整的信用评级体系
资产定价是证券化的基础,而信用评级是定价的主要依据。

纵观以往的次贷危机,信用评级是重要诱因。

当前,我国信用评级机构种类比较少、专业化程度偏低,且地位不够中立和独立。

同时,不同的机构衡量、评定标准、方法、程序存在差异,导致评定结果不够客观、公正。

[5]所以,应建立一套完整的、严格的、科学的、客观的评级体系,提高评级的严谨性及专业性。

评级机构应脱离企业、银行成为独立个体,可由政府干预,减少与企业、银行的“瓜
葛”,以免出现“举贤不避亲”的情况。

在评级时,应至少由两家专业评级机构进行评定,使其相互制衡,保证中立性及独立性,最大限度确保投资者的利益。

3.2.2 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资产证券化是一项专业性强、程序复杂、技术性强的融资工具,涉及面广。

不良资产证券化只有在规范、健全的市场环境中才能顺利推行。

(1)要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

法律法规是资产证券化的基础,也是其“保护伞”。

虽然我国金融立法发展较快,为资产证券化创造了一定的条件,但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多为信用贷款,属于新的金融品种,有别于债券、股票,并未在《证券法》的管辖范围。

这样使得资产证券化犹如孤身置入大海中,在自身安全无法得到保障的情况下,其效果可想而知。

因此,有必要建立健全资产证券化专门的法律法规,以规范从业机构的组织形式、资产组合、收益来源、分配等。

同时还要对与资产证券化相冲突的法律法规进行修改,为资产证券化提供良性环境。

(2)加强风险管控。

资产证券化简而言之就是将简单的双方借贷关系转变为复杂的多方委托关系及投资关系,如此难免出现逆向选择及道德风险。

其一,信息披露。

信息披露的真实性及准确性是资产证券发行及交易的关键及基础。

[6]一旦失真,不仅影响投资者利益,而且影响资产证券化的正常运行。

因此,可建立高效、全面的信息收集及处理网络。

所收集的不良资产信息应全面、客观,为管理者分析及判断提供可靠依据。

其二,税收。

资产证券化过程中税务费用比较高,这将无形增加运行成本。

在国外,发行方会设立特定的SPV及担保券以使购买者享受一定的税收优惠,降低成本。

但我国税收制度尚不完善,特别是资产证券化会计处理制度缺失,很難对其进行监管。

因此,有必要建立一套完善的税收及会计制度,降低成本,提高安全性。

3.2.3 提高ABS可接受性
供需平衡是不良资产证券化良性循环的关键,作为不良资产证券化媒介的ABS,应从多方面提高其可接受性,增强投资者的信心及消除其风险担忧。

首先,科学设置组织框架。

这方面可以学习美国的做法,设立监督、管理、证券发行等部门,明确每个部门的职责,提高安全性。

其次,增加信用级别。

一般情况下,不良资产证券化缺乏稳定的现金流,这就需要改善发行条件,提高信用级别以吸收投资者。

可以将证券设计分为次级、优先级,资产公司持有次级,投资者持有优先级,优先级获得优先现金赔偿。

通过信用增级弥补净现金流量、变现价值缺乏预期的缺陷。

最后,吸纳多方投资者。

投资者是不良资产证券化的重点,也是顺利运行的根本。

就目前而言,我国自行消化能力有限,可以向国外投资者开放,并允许如保险、退休基金行业进入不良资产证券化市场,如此能够扩大资产结构及市场规模。

此外,还可以设计不良资产证券化投资基金,这样既能满足因诸多风险影响不选择ABS的投资者,也能吸收因政策局限而无法入市的国外投资者。

4 结论
总之,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仍处于摸索阶段,或多或少会存在一定的问题及阻碍其发展的障碍,也会因经济的变动而不稳定。

但只要多方面为其打造肥沃的“土壤”,及时“除草”“施肥”,加强监管,定能让其绚丽绽放。

参考文献:
[1]易萍.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现状及对策研究[J].现代商业,2020(25):144-146.
[2]尹越.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的发展研究[J].特点透视,2019(7):164-165.
[3]卢泽伟.新形势下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的发展现状与展望[J].山西科技报,2020.
[4]关芷薇.论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证券化的难点及对策[J].现代经济信息,2019(15):338.
[5]李晓玺,袁天昂.当前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时代金融,2016(26):72-73.
[6]任喜斌.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山西科技,2019(4):14-1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