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考题】中考七年级历史上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一模试卷及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必考题】中考七年级历史上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一模
试卷及答案
一、选择题
1.七年级开学后不久,某班转进一位新同学在向同学们作自我介绍时,他说:“我的姓和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的名称是一样的”,他姓
A.商B.秦C.夏D.周
2.小鹿同学查阅相关史料后,列出了大事年表如下。
表格中?处应填的是
A.汉高祖年纪
B.汉武帝年纪
C.汉光武帝年纪
D.汉献帝年纪
3.改革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是社会进步的永恒主题。
战国时期,影响最大的改革是A.秦国的商鞅变法B.魏国的李悝变法
C.楚国的吴起变法D.齐国的邹忌改革
4.郭沫若说“由秦到现在两千多年了,我们依然感觉着春秋战国在学术思想史上是中国的黄金时代。
”是因为春秋战国出现
A.竞相改革的局面B.诸侯争霸局面
C.百家争鸣的局面D.商业繁荣局面
5.根据史书统计,春秋战国时期耕地面积为2.3亿亩,此后随着农田面积的拓展,耕地面积也不断扩大。
春秋战国时期耕地面积不断扩大的主要原因是
A.都江堰的修建B.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C.战争的纷繁
D.诸侯争霸
6.“齐国君王齐桓公,任用丞相叫管仲,‘尊王攘夷’为口号,第一霸主逞威风”。
该歌谣所反映的历史时期是
A.春秋
B.战国
C.西周
D.商朝
7.有人说:“‘封邦建国’加强了周王室与各诸侯国的经济、文化联系”这主要是评价( )
A.世袭制B.禅让制C.郡县制D.分封制
8.在分封制的作用下,新封的诸侯带领人们迁徙到未开垦的地区,这使得人口由文明中心地区扩展到各地,使蛮荒地区得到开发。
材料反映了分封制
A.提供官职,笼络人心
B.分割土地,提高产量
C.传播文化,扩大领土
D.产生贵族,形成等级
9.小明同学在课本剧《百家争鸣》中扮演法家代表人物韩非,下列属于他的台词的是A.为政以德,有教无类B.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C.顺其自然,以柔克刚D.严刑酷法,中央集权
10.小华同学在参观山西博物院举办的商周文物展览时,拍摄了一组青铜器的图片,从中不能得到的历史信息是
A.青铜铸造业规模宏大组织严密B.青铜器种类繁多,用途广泛
C.青铜器物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D.青铜铸造业的工艺水平高超
11.今年暑假,学校将组织同学们到历史古迹“曲阜三孔”(孔庙、孔林、孔府)去进行游学,孩子们去游学主要是为了
A.探寻“无为而治”的道家思想对我国的影响
B.了解倡导改革和法治的法家思想的影响
C.认识墨子因为提倡“兼爱”“非攻”而被世人所敬仰
D.去探究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儒家思想的内涵
12.春秋战国时期,造就出以诸子百家为代表的文化巨匠。
以下对诸子百家思想表述正确的是()
A.韩非子主张“法治",强调“法与时移”B.孔子主张“仁政”,认为“苛政猛于虎”C.墨子主张“无为”,反对统治者侵扰百姓 D.老子主张“兼爱”,提倡视人如己,互助友爱
13.甲骨文使用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假借等多种造字方法。
其中,最原始的造字法、约占40%甲骨文数量的是字;现代汉字很多都是字
A.象形、形声
B.指事、会意
C.假借、形声
D.象形、假借
14.孔子曾经编了一部记载当时鲁国历史的史书,名叫《春秋》,而这部史书中记载的时间跨度与东周的前期大体相当,所以后人就将东周的前期称为春秋时期,该时期始于
()
A.国人暴动B.周平王东迁洛邑
C.齐桓公成为霸主D.韩赵魏三家分晋
15.电视剧《封神榜》里有这样一个镜头:周武王联合800多个部落击败商朝军队,纣王自焚,商朝灭亡。
你由此回忆起的历史事件是
A.炎黄部落打败蚩尤部落B.商汤灭夏C.牧野之战
D.国人暴动
16.下面是我国1982年发行的第二套《殷代铜器》中的4枚邮票。
据此判断,邮票中的器物属于
A.陶器
B.瓷器
C.青铜器
D.铁器
17.公元前340年,生活在咸阳郊外的年轻富商李有为,想提高自己社会地位的途径是
①奋发读书,考取功名②弃商务农,努力耕织
③上战场杀敌立军功④利用经商获利,大量购置田产
A.①②B.②③C.②③④D.③④
18.百家争鸣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成为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
下列选项中符合道家学派代表人物庄子思想主张的是
A.认为人们与世无争,天下就能太平
B.人生应追求精神自由,保持独立的人格
C.批判贵族的奢侈生活,提倡节俭
D.树立君主的权威,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
19.史书记载:周平王去世时,丧葬费筹集不出来。
继位的周桓王只好派人去鲁国,乞求鲁国出些财务好办丧事。
此事说明东周初年
A.周天子己不能对各诸侯国发号施令
B.诸侯成为霸主,开始左右周天子
C.诸侯国对周天子已不存在纳贡的义务
D.周天子在经济上依附于强大的诸侯国
20.《史记•周本纪》中记载:“平王之时……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
”这种现象说明( )
A.分封制瓦解B.华夏诸族和周边各族的交往和斗争中,出现了大规模的民族交融
C.周王室衰微,无力控制诸侯D.各诸侯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民族矛盾加剧
21.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的发展促使社会不断变革。
最能代表当时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是( )
A.青铜器的广泛使用B.水利事业的发展
C.铁农具、牛耕的使用和推广D.耕作技术的提高
22.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是这样描述中国“第一个王朝”的:兴起于黄河流域北部,那时,中国人已经学会织造丝帛,发明了他们独特的文字系统,掌握了制造美观的陶器和青铜器的技术…依材料推断,作者认为的中国“第一个王朝”应是()
A.夏朝B.商朝C.西周D.东周
23.春秋时期最显著的政治特点是
A.周王室中兴,王权加强
B.诸侯国日益减少,七雄纷争
C.周王号令天下,诸侯臣服
D.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24.坚定文化自信,离不开对中华民族历史的认知和运用,在典故中品味文化自信。
下列成语典故对应正确的是
A.投鞭断流——官渡之战B.围魏救赵——巨鹿之战
C.破釜沉舟——淝水之战D.纸上谈兵——长平之战
25.从下面两幅图片中,你能得出关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信息是
A.铁农具和牛耕开始使用B.诸侯争霸战争十分频繁
C.思想家纷纷著书立说D.各诸侯国变法图强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
1.C
解析:C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这是我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
2.B
解析:B
【解析】
【分析】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138,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
公元前140,汉武帝诏举贤良方正直言极谏之士,董仲舒献“天人三策”。
由此可见,表格中?处应填的是汉武帝年纪。
ACD与大事年表信息无关,故选B。
3.A
解析:A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秦国的商鞅变法使秦国成为诸侯车中最强大的国家,为以后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是变法中最成功的,故A符合题意;魏国的李悝变法、楚国的吴起变法、齐国的邹忌改革均曾经使魏、楚、齐强盛一时,但最终衰落并为秦国所灭亡,变法效果不如秦国的变法,故BCD均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睛】
本是以变法为切入点,考查商鞅变法的意义。
掌握,秦国的商鞅变法是战国时变法中最成功的。
4.C
解析:C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局限,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符合材料“春秋战国在学术思想史上是中国的黄金时代”的说法,C 符合题意;AB属于政治领域,与学术思想无关,排除;D属于经济领域,排除。
故选择C。
5.B
解析:B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春秋时期,我国开始出现铁农具,到战国时,铁农具使用范围扩大,我国至迟在春秋末年已使用牛耕,战国时期牛耕进一步推广。
牛耕是我国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
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促进了农业上的深耕细作,使土地利用率和农作物的产量显著提高,耕地面积不断扩大,所以B项符合题意;A项都江堰的修建不是耕地面积不断扩大的主要原因,排除;CD项战争的纷繁和诸侯争霸给人民带来灾难,与题干无关,排除。
故选B。
6.A
解析:A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时期,齐国君王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注重发展经济,改革内政,齐国很快富强起来。
后齐桓公提出“尊王攘夷”口号,最早成就霸业。
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史实,故选A。
7.D
解析:D
【解析】
【详解】
题干中的关键信息“封邦建国”,结合所学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分封制,为了巩固统治,西周实行分封制,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D符合题意;ABC三项与“封邦建国”无关,排除,故选择D。
【点睛】
本题注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本题的关键点是分析题干,注意准确识记分封制的相关知识点。
8.C
解析:C
【解析】
【详解】
依据题干信息“新封的诸侯带领人们迁徙到未开垦的地区,这使得人口由文明中心地区扩展到各地,使蛮荒地区得到开发”可知,此内容反映了分封制传播文化,扩大领土,故C符合题意;题干没有涉及提供官职,笼络人心、分割土地,提高产量、产生贵族,形成等级,故ABD不合题意。
故此题选C。
9.D
解析:D
【解析】
【详解】
战国时期法家的代表人物是韩非,他主张改革,提倡严刑酷法,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D符合题意;为政以德,有教无类是儒家学派的主张,A不符合题意;知彼知己,百战不殆是兵家学派的主张,B不符合题意;顺其自然,以柔克刚是道家学派的
主张,C不符合题意。
综上可排除ABC,故选择D。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
注意掌握百家争鸣时期的各个思想家的思想主张。
10.A
解析:A
【解析】
【详解】
依据题干图片的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商周时期,青铜制造技术发展迅速,题干图片描述了青铜铸造业规模宏大组织严密,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A。
11.D
解析:D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孔庙、孔林、孔府)与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有关,山东济宁曲阜是孔子的故乡,汉武帝时期把儒家思想立为正统思想,因此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D正确;A对应的是道家思想,B对应的是法家思想,C对应的是墨家思想,排除。
故选D。
12.A
解析:A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B.孔子主张“仁政”,认为“苛政猛于虎”不正确的,“苛政猛于虎”是《礼记》的文章选集,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
C.墨子主张“无为”,反对统治者侵扰百姓,这个是不正确的,应该是老子的主张,D、老子主张“兼爱”,提倡视人如己,互助友爱,是不正确的,这是孟子的主张,只有A是正确的,韩非子主张“法治",强调“法与时移”,是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所以答案选A
13.A
解析:A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象形是最原始的造字方法,用图形、线条把物体的外形特征勾画出来;甲骨文中约40%是象形字。
形声最为进步,用声符来注音,用一个字表示类别,组成新字,能造出大量文字,现代汉字很多都是形声字,故A符合题意;BCD表述错误,不合题意。
故此题选A。
14.B
解析: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平王东迁是历史学家划分时段的重要事件,亦是周朝国势的转折点。
平王迁都之后的周朝被称为东周,而由周武王立国至周幽王被杀的时期则称为西周。
平王东迁后,周天子王权开始衰落,不能担当共主的责任,诸侯势力不断坐大。
因为平王是由申侯拥立的,间接犯了弑父罪名,开始得不到诸侯的尊重。
而且,周天子无力自保和抗拒外族入侵,须依赖诸侯国保护,致周天子地位不断衰落,最终形成春秋时期群雄争霸的局面。
其他三项都是春秋时期的事件。
所以答案选B
考点:人教版新课标七年级历史上册•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夏、商、西周的兴亡。
15.C
解析:C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周文王死后,继位的儿子武王,决心乘商朝政治混乱,伐纣灭商。
他联合西方和南方的小国、部落,向商纣进攻。
公元前1046年,双方在牧野大战。
商军在阵前纷纷倒戈,引导周军攻入商都。
商纣自焚而死,商朝灭亡,C符合题意;炎黄部落打败蚩尤部落发生在炎帝黄帝时期,与题干内容无关,A排除;商汤灭夏与周武王无关,B排除;国人暴动发生在西周末,D排除。
故选择C。
【点睛】
本题考查周武王伐纣和牧野之战,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牧野之战的背景、时间、结果及其影响。
16.C
解析:C
【解析】
【详解】
依据题干图片信息可知,题中邮票有四羊方尊和司母戊鼎等,四羊方尊是商代青铜器的精品,司母戊鼎是商代最大青铜器。
据此可判断出,这套邮票中的器物属于青铜器,故C符合题意;ABD表述错误,不合题意。
故此题选C。
【点睛】
抓住题干关键词“四羊方尊、司母戊鼎”是解题的关键,四羊方尊是商代青铜器的精品,司母戊鼎是商代最大青铜器。
17.C
解析:C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内容涉及土地私有、重视农业和军功,富商提高地位可以通过买地、耕织、建立军功,故C项符合题意,ABD项都不完全正确不符合题意,故本题应选C。
解析:B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庄子主张人生应追求精神自由,保持独立的人格,故B正确;老子认为人们与世无争,天下就能太平,故排除A项;墨子提倡节俭,批判贵族的奢侈生活,故排除C项;韩非子主张树立君主的权威,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故排除D项。
故选B。
【点睛】
解答本题的限定词语是“庄子”,抓住这一限定词语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即可得出正确答案。
19.D
解析:D
【解析】
【详解】
题干的“周平王去世时,丧葬费筹集不出来。
继位的周桓王只好派人去鲁国,乞求鲁国出些财务好办丧事。
”说明东周初年,王室衰微,周天子在经济上依附于强大的诸侯国,故D符合题意;周天子己不能对各诸侯国发号施令在题干材料中不能体现,故A不符合题意;诸侯成为霸主,开始左右周天子与题干信息不符,故B不符合题意;诸侯国对周天子已不存在纳贡的义务与题干信息不符,故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20.C
解析:C
【解析】
【分析】
【详解】
材料“平王之时……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
”大意是说随着平王东迁,进入东周以后,周王室逐渐衰弱,宗法制、分封制被破坏,诸侯称霸,势力强的诸侯国兼并势力弱的诸侯国,故C正确;分封制瓦解只是题干的部分现象,A排除;BD在题干中没有得到体现,排除。
故选C。
21.C
解析:C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牛耕的使用和推广,反映了当时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的进步,有利于农业的发展,最能代表当时生产力发展水平,C正确;青铜器的广泛使用是在夏、商和西周时期,而且主要是在手工业方面,A排除;水利事业的发展与耕作技术的提高有利于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的发展,但不是最能代表当时生产力发展水平,BD排除。
故选C。
解析:B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发明了他们独特的文字系统”可知这是商朝,商朝出现了甲骨文,这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B符合题意;夏朝时期还没有文字记载,A排除;西周、东周建立在商朝之后,CD排除。
故选择B。
【点睛】
本题注重考查学生的辨析能力,注意准确识记商朝的社会状况。
23.D
解析:D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时期,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诸侯相对强大起来,开始争霸,周王室衰微,这是春秋时期最显著的政治特点,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D。
24.D
解析:D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题干和结合所学知识,纸上谈兵,这一成语的起源是战国时期秦赵之间发生的“长平之战”。
D符合题意;成语投鞭断流出自淝水之战,A不符合题意;成语围魏救赵出自桂陵之战,B不符合题意;成语破釜沉舟出自巨鹿之战,C不符合题意;故选D。
25.B
解析:B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图片中的文物可以看到,题干这些文物都与战争有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战国时期,中国正处于诸侯争霸时期,ACD项图片没有反映出来,故选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