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时代读后感(通用24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金时代读后感
黄金时代读后感(通用24篇)
当仔细品读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都增长了不少见闻,这时最关键的读后感不能忘了哦。

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黄金时代读后感(通用24篇),欢迎大家分享。

黄金时代读后感篇1
第一次看王小波的小说—黄金时代。

给人感觉至少得再看两遍才能有更深刻的理解,挖掘到更多作者的思想。

能让我产生研究心态的书十分少,一则我比较懒,二呢,之前看过的书表达比较直白。

以下是我第一遍阅读的一些感悟。

王二和陈清扬两人无论外形还内在,都十分不同。

但是他们有一个最重要的共同点,建立伟大友谊的重要原因—他们都是独特的人,与外界有些格格不入,不随波逐流。

从一开始陈清扬找王二去证明她不是破鞋,王二语不惊人的回答,看似荒唐,实际却包含哲学道理—你永远不能证明别人心里的既定偏见,与其想方设法证明,不如自动过滤掉这些恶意眼光,别给自己添堵。

王二并不是一个绅士,甚至有些混蛋臭流氓的形象。

但是他真干了混蛋事吗?跟清扬的关系都是你情我愿,他从来没有欺骗,没有强迫。

就像他第一次跟陈清扬说伟大友谊,这是“半真不假”的。

别人想伤害陈清扬,他会挺身而出。

王二爱陈清扬吗?我觉得不爱,他是一个21岁的青年,处于不大要脸的黄金时代,陈清扬对他来说,更像是一个伴侣,和他一起度过孤独的日子。

陈清扬身上有股文艺女青年的劲儿,有自己的世界。

她不想爱任何人,因为她觉得没有人值得她爱,没有人能真正理解她,她十分的孤独。

当王二跟他说伟大友谊的时候,她有一丝感动的,在以为王二要瘫痪的时候,她哭着说要照顾他一辈子。

她说王二是混蛋,因为王二不懂她的感性。

她说为王二生孩子时,是想跟他在山上过一辈子吧,可是王二当时拒绝了这个提议,也就是把陈清扬难得产生的情感依赖推开了。

所以以后王二提出生小孩的想法,都被陈清扬拒绝了。

陈清
扬爱王二吗?爱过。

二十年后老朋友相见,没有浪漫,又敦了一场伟大友谊。

之后再无音讯,但是两人心里的黄金时代永不会忘。

黄金时代读后感篇2
今天看完了王小波老师的《黄金时代》,觉得他真是个有趣的人。

他的小说有他特有的轻松幽默,却又引人思考,是我在其他小说中没有感受过的。

他大概在思考人的存在的问题,我至少在三个地方感受到了他的思考。

王二是否存在,王二怎样才算存在,王二最后决定,在衰老之前,要做一件值得做的事情,证明自己是好样的,就是写下他生命里的似水流年!
思考人之存在的问题太过于哲学了,我的思想深度还不够,但是对于值得做的事情,我还是能想清楚的。

我的工作,我的生活,我的家庭,都有很多我觉得值得做的事,能证明自己是个好样的!包括这次的三咪的事,我觉得值得我花时间和精力来为他发声,因为这不止是为他发声,也是为未来可能遇到他同样困境的人以及我的三观发声,希望通过我的努力,我的一点微光,能让我们生活的世界更好那么一点点,更光明那么一点点……
黄金时代读后感篇3
前几天重看王小波的《黄金时代》,今早看完。

我初次看这篇小说时,不到20岁,在淮南师范同学宿舍,早上起来,坐在桌前,看见架上有一本书,取下来看,就在那个上午,看完了《黄金时代》。

“那一天我二十一岁,在我一生的黄金时代,我有好多奢望。

”我二十一岁生日那天,是圣诞节前两日,身在同越南接壤的广西百色。

有一个同学在那边念书,若无同学,我不会去那样的地方。

不是说我不喜欢那样的地方,山清水秀云白风轻,我很喜欢那里,而是我去某个地方,总要找个因由。

白天我沿着右江乱走,又去了澄碧湖,回来时经过百色学院,进去看看,正在建设。

夜里朋友过来,一块喝啤酒,谈谈朋友往事,那是我最后一两次喝啤酒。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本质,放到合适的地方就大放光彩。

”有人在此处如槁木死灰,到别处又生龙活虎。

人生多有不得已,到放开束缚随心所欲时,自然山高海阔,鱼跃鸢飞。

黄金时代读后感篇4
起初不懂王小波,亦不懂他的作品为何如此受推崇,近来整理图书馆发现一本上海锦绣文章出版社于08年出版的《黄金时代》,装帧简单素朴,开本也舒服,就不舍得放下。

封面上是一个小小的王小波剪影,那样的站姿一望而知是他了。

王小波是异常难得的存在,他的作品明亮、幽默、自由,尤其是文章洋溢的自由意识,太少见了。

一个作家,经历过政治洗礼之后,思想未被压制、驯服,即不苦大仇深、也不无病呻吟。

他笔下的王二和陈清扬都坦荡自在,在他们身上没有变形挤压出的人性,而是自然生发出来的健康的积极和自然的活力。

他们的自在成了镜子,映照出周围人别扭的时代适应,小丑一样捉襟见肘的遮掩。

《黄金时代》让我联想到安徒生的童话《皇帝的新装》,皇帝裸着身子大行其道,众人假装托举其不存在的华服,这巨大的谎言被一个孩子戳破:他根本什么都没穿啊。

《黄金时代》有点像那个孩子。

是可以被珍惜的存在。

黄金时代读后感篇5
书里有一句话:一本书,你看它写得好不好,译得好不好就行了,害臊干什么。

开始的时候被这样的写作风格震撼到了,后来读多了渐渐能透过现象看本质。

借用一个词来评价这本书,厚重。

表面上看起来是用了无数粗俗的故事,恶心的描述,然而论其中的道理,能看明白的可能不过百分之一,乃至更少,佩服作者的写作功底以及对问题的思考。

这本书的时候想到了红楼梦,故事是甄士隐讲的,顾名,真事隐。

同样,本书是王二讲的,你觉得王二存在他就是存在的,你觉得这只是瞎编的故事,这也可以是瞎编的故事,所以里面的内容真真假假,反派不反派也是由你定。

书中的女性角色都不受现实社会压迫,敢爱敢恨,有着大胆,张
扬的个性,并且勇于追求自己所认定的真理,哪怕这个社会并不认可这样的真理。

而王二也同样放浪不羁,敢于质疑。

最后一部分说,只要你被大众认可了,你就是对的,如果不被认可你就是错的,不管你本身对与错。

社会本来也就是这样的,只是我们习惯于把它美化了来看。

部分词句属剽窃他人,且才浅学疏,言不达意,见谅!
黄金时代读后感篇6
反反复复,断断续续,总算是把这本书给囫囵吞枣的看完了,我要把这本书评为荒诞现实派,这本书有点儿像刚看过的那个电影《大鱼》,王小波是讲故事的人,他总是把现实讲的很荒诞不经,每当你想嗤之以鼻的时候,却又发现些许现实。

总体而言这本委实具有冲击力,书里的描写尤其是关于“性”观点的描写,对于王二,王小波或者某些人来说或许很赤裸裸,很真实,但是却不是放之皆准的现实,对于思想还未定型的人来说,很容易误入歧途,为了追求所谓的“自由”和“真实”而把自己变得丑陋。

毕竟“边界”是个很难把控的东西,而敏感话题的边界更加难以分辨。

这本书给我带来了很大的不适感,但还是勉强读完了,原因在于对王小波这个人产生了好奇,不是对他的书,而是对他的人,好奇他生活中是温顺沉默的人,还是如同王二一般,思维跳跃,天生反骨且带着不着四六的痞气,好奇现实中的他是否也如此赤裸裸的表达自己,又或者,真实的他是否如真的如同书中写的这般。

不过,看完以后,暂时没有继续阅读其著作的欲望,因为整本书还算喜欢的是最后一篇带有浪漫气息的“我的阴阳世界”以及其它部分不涉及性的自言自语与奇葩脑洞。

黄金时代读后感篇7
我阅读这本书的时间跨度太大了,从一个夏天无法入睡的夜晚开始,一直到秋风扫落叶的一个中午,以至于我一边看也在一边忘记,本来也是零零碎碎到现在所剩无几了。

王小波真不愧是李银河说的最有趣的一本书,“幸运的是我选了小波这本书来读”。

人生呀就是一本书一本自己作自己读自己收获与失去的大书,我们从书写的过程中
一点点懂得什么该珍重,什么该放手,领悟人生参透人生同时也生活在这痛苦的人世。

不止王小波的语言,包括他的思维都是天马行空无拘无束的,我看到了他荡漾的内心。

诙谐有趣的叙述,让我那个无法入睡的夜晚竟嗤嗤的笑起来。

这部作品让人对革命时代有了更具象的了解,人性受到前所未有的压抑,关于爱关于性,但小波的文字仍然是活泼的,那个放荡不羁爱自由的王二真是个有趣的灵魂,他心里有一匹自由的马在奔驰,看不见悲戚看不见落寞,总是那么生机勃勃。

而那些爱过王二睡过王二的女孩子们也是各有各的风姿,但他们有一点是一样都与众不同独领风骚,性格与行为在那个年代应该都算得上怪诞了吧,但是在我看来这些女孩子真实的可爱。

黄金时代读后感篇8
王二像一个孩子一样直抒胸臆,喜欢望着天空沉思,有无数奇思妙想。

用理工男的思维分析一切事情,包括一些微不足道的事情。

在黑白颠倒的年代里,一个人笑看疯癫,不理解也不去迎合,这样的人,在每个年代应该都能活出自己的黄金时代。

大约在一年之前翻开这本书,没啃下去。

当时是这种感觉:不想看到这么丑陋的真实,消化不了。

受八股文熏陶长大,有一种喜欢华丽词藻的惯性,看世界也总喜欢加上一层滤镜。

后来重新打开,才理解了它的魅力,特别痴迷王二,迷恋真实,真实才是艺术,只有现实才会像掷骰子一样,出人意料、荒诞不经。

经常回忆起《阳光灿烂的日子》的画面,感觉有时候连空气中的味道都一样。

王二跟陈清扬告别之后,一个人背着锅碗瓢盆走向后山的背影,让我想起电影里的夏雨在胡同里的屋顶上走来走去,脸上总是汗津津的。

都是吊儿郎当的样子,都会沉默着发呆,都有触摸得到的躁动。

嬉笑怒骂成文章,这样的书,不需要去获得什么,享受和作者唠嗑儿的感觉。

原来书可以这样写,原来人可以这样活。

黄金时代读后感篇9
今天,我观看了一部电影,名叫《黄金时代》。

这部电影主要讲
述的是萧红的一生。

萧红的一生是悲惨的,她出生在一个封建思想浓厚的家庭里,她的父亲对她很不好,还逼着她成婚,而她受不了就逃了出来,过上了四处漂泊的日子。

在萧红漂泊的日子里遇到了很多朋友,在朋友们的帮助下萧红进入了写作的“黄金时代”,在那战火纷飞时代里,影响萧红创作重要的人就是萧军。

两人因文学走到了一起,一起度过了艰难的日子,和萧军在一起的时光对于萧红来说是非常美好的,在那样的一段时间里,萧红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文学天赋并获得了鲁迅先生的赞赏。

最后,两个人因为感情出现了问题而分离。

与萧军的分离就代表了萧红的人生由幸福到悲惨。

萧红非常爱萧军,在萧红的人生处于低谷时,萧军给予了萧红温暖,陪她一起度过了难关,两个人开开心心的。

萧红的一生是跌宕的,但萧红并没有放弃对生活的渴望,仍然坚持创作,写出了好多有名的作品。

例如《生死场》、《呼兰河传》等。

她是一位伟大的文学作家,值得人们尊敬。

黄金时代读后感篇10
一个幸福的教师,他的人际关系是最简单的,他只认真理,不迷权威,他的理想就是实现孩子们的理想,他的苦与乐和学生们一致。

在同事面前,他的心态是:我有最好的方法,我渴望与你分享。

教师之间,有一个共同的理想支撑――为了孩子们成功,只有我们携起手来,才能实现我们共同的理想。

只有学生、自我、同事、领导之间有着最纯粹的关系时,我们的工作才是自由、宽松的、和谐幸福的!
幸福不是结果,而是我们回望成功之路时,那每一个细小、平凡、普通的细节,都是一朵让人心醉的幸福之花。

要想成为一个幸福的人,你就必须做好属于你的每一件细小的事,认真备好每一节课,激情满怀地上好每一节课,循循善诱地讲懂每一道题,精心地批改好每一次作业,全面地分析好每一张试卷,安抚每一颗伤感的心,帮助每一个困境中的人,做好每一次规划,反思每一次得失……
人生的幸福来自于你对三种关系的认识,人与物、人与人、人与
心,前两者都来自于外部,最后来自于自我,所以幸福更多地是一种感觉,你为你做过的事感到满足、快乐,你感受到这些,你就是幸福的人啦。

教育的最高准则是培养幸福的人。

所以,我们自己必须是一个幸福的人!
黄金时代读后感篇11
关于文革时代的故事,大部分分为两种:第一个,是所谓的伤痕文学。

应该是反思文革对社会的摧残和对那代人的伤害。

不过讲道理,这种没看过,电视上也没放过。

应该是哭哭啼啼式的。

第二种是讲那个青春,激情的时代。

比如都梁的《血色浪漫》,就感受不到任何的悲伤,只有那个激情的岁月。

还有《阳光灿烂的日子》,不过,感觉《阳光灿烂的日子》更好像是少年的成长,里面有些情节和《西西里的美丽传说》有点像,不过,一个是在火热的年代,一群人的青春故事。

另一个是战争年代,一个少年的内心。

这中类型的应该是人生是豪迈的。

电视上放的也是这种。

黄金时代应该不属于这两种吧?
书里面描写了大量的陈清扬和王二同志在各种场合、各种机会、各种时节的巫山云雨。

不得不说,在那个时代,能这么大胆的写作的人,应该没有几个吧?
这种描写和《白鹿原》中的明显不一样,其中细节描写确实很有意思,不是很露骨也不是很晦涩,绝对不是小黄书。

里面有一段很有名的话,具体记不清了。

在我的黄金时代里,我觉得我会永远生猛下去,什么也锤不了我。

但是生活就是一个慢慢受锤的过程。

毋庸置疑,生活可能就是这样。

所以希望大家至少是慢慢受锤,不能一下被锤废了,这就不好了,哈哈哈。

这让我想起微博上的那句话,尚未配妥剑,出门便已是江湖。

最后一句是:愿千帆过尽,内心仍是少年。

黄金时代读后感篇12
看黄金时代,一开始,我觉得作者在写王二和陈清扬破鞋的故事,感叹于做爱这件事被他写的日常又洒脱,感叹于作者一尺长的小和尚傲娇又淡然的,感叹于陈清扬爱上王二的心理世界。

一个人得爱的多深沉,才能钻进心窝里,又憋住全部的自己生怕破坏了伟大的友谊。

而后,我觉得这不过是他们彼此的黄金时代,他们彼此互不亏欠,他们度过自己人生中最值得谈资的岁月。

三十而立,看夜空的时候,总会有一种油然而生的渺小感,无论做什么,都不能改变我渺小的事实。

似乎我活着,走动在这个世界上,就超越了死亡。

以人的姿态活着,又来嫌弃人性。

本该四十而不惑的年纪,被写成了似水流年。

如果用第三人称来讲述,是不是没有那么多的伤感,假装站到了上帝视角。

一度想成为一名战士,可是看到了生死之后,又想做就算是无处安放的欲望也罢了,给自己一点时间,扔进似水流年里。

看革命时期的爱情有一部分写到,王二写到恨自己老爸,可是后来又不恨了。

可能很多事情爱也好,恨也好,快乐也好,痛苦也好,是拎不清的。

最后,只求真实却是境界的巧妙。

爱情就是爱情,加了革命时期的修饰,就好像说的不是爱情了。

妙的是,革命时期之后,故事里的人又重逢,那奶糖味道也不在,美人儿也失落倍增,而当初的浑小子变成浑老子。

当真不当真的都过去了,那个年代除了些无聊的事,也怕无事可做。

在硬的时期我生活在灯光中,软了以后生活在阴影里。

很有意思的书。

无论这日子过成悲剧还是喜剧,至少活的真实。

黄金时代读后感篇13
前几个月,如何拥有有趣的灵魂,好像成为了一个热点话题。

马斯洛曾经在其需求层次理论里论证过:人们解决了有房住、穿得暖、吃得饱这些生存问题以后,就要开始追求精神层次的东西了。

王小波先生自称是活得有趣的人,所以最近看了他的《沉默的大多数》、《我的精神家园》、《黄金时代》、《红拂夜奔》和几部小说,不得不佩服,王先生确实是让人开心的一把好手。

天马行空的文字,荒诞不经的情节,敢说他人不敢说的作风,以尊严至上的价值观,时刻吸引着涉世未深的一颗颗人心。

装傻,是一门无比高深的学问。

马克思主义原理这门课上,老师告诉我们,意识决定行为。

但很多时候我们却忽略了,行为也会反过
来影响意识。

我们内心高兴,脸上就会出现灿烂的笑容;反过来,我们脸上挂着微笑的时候,意识也会让我们觉得内心是灿烂的。

假装高兴,会变成真高兴,所以装傻装多了,也有着变成真傻的高危风险。

正所谓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难得糊涂,没有一颗金刚钻一样坚硬无比的心,就别轻易走上装傻这条道,因为说不定哪天,就变成了自己原本最瞧不起的那种人。

所以,傻不傻,有不有趣,都只是自己的事情,各人有各的有趣的标准,有些人觉得憨人有憨福,于是或真傻,或装傻,乐在其中。

待城头变幻大王旗,真傻的人,总活在旧时代里,不可自拔。

装傻的人,摇身一变,撕下伪装的面孔,继续尝着新时代的甜头。

待我有了一颗金刚心,我也宁愿装装傻,但我很怕变成真傻。

有趣的另一含义是,不能把自己的有趣建立在别人的牺牲之上。

这关乎每个人的尊严,这是人之所以为人,不所以为兽的标准。

如果用别人的牺牲获取自己的有趣,甚至弱肉强食,那这种生活不可称之为有趣,应称之为残忍。

黄金时代读后感篇14
这本书我看了两遍,第一遍没看懂,故事线都是乱的,一直懵的状态,第二遍稍微清晰了些。

王小波的写作风格是自我对话式的,他在追问自己的存在,在所有的细节上都在追问自己,感觉他写东西主观意识特别强。

这本书的写作特征是碎片化描写,跳跃性思维,总是在说一件事的时候不动声色地描述着看起来不相干的事物或者联想到很久以前一件别的事,貌似很乱,实则形散意不散。

(全书讲了3个王二的故事,共同的主题是我们的生活,当然都不乏性爱主题,它是灵与肉的深层契合)
卢梭说: “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

我们生来想要做自己,却又无时无刻不被裹挟在某种他人塑造的“自我”中。

羡慕王小波直面内心的勇气和不随波逐流的自我认知。

一股认认真真揣着明白装糊涂的劲儿,知道话说多了矫情挑明了没劲,那么不问不说糊涂着挺好。

默默的不同着,特立独行着。

这个世界是混沌的,没有绝对的对错,绝对的自由。

爱恨交集,痛并快乐着,混沌存在的这些情感。

本就分不清,所以我只求它货真价实,认真感受它,欣赏它的存在。

就像书里的王二,是个纯粹而又聪明的人,他将生命的苦难与幸福都化成嘻笑不羁随风而去,释放着形骸去经历生命的每一刻,这是他早就作出的选择。

我写诗而从不发表,我的诗之为我而歌,不是为了取悦或遗留史海,我不为那份不属于生命的名利去追逐,只是为了纯粹的存在。

所以无论我们是什么样的人,无论别人是否认可我们的价值,我们自己都不能贬低了自己的存在,至少在灵魂深处做个不让自己讨厌的人吧。

黄金时代读后感篇15
这是我最喜欢的一本书之一,也是我看了已经忘了几十遍的书。

在整个故事里,心如明镜的是陈清扬,而王二始终是一个浑浑噩噩的家伙。

陈清扬因为他那无心中的两巴掌而爱上他,却也因为这两巴掌的无心而离开了他,这就是为什么陈清扬为什么老说王二是“混蛋”的缘故。

浑有浑的可爱之处,所以多年后还要来找王二,告诉他自己爱他。

浑有浑的遗憾之处,所以陈情扬至爱王二,却不愿意和他在一起。

因为本质上来说,他和她前夫一样,根本不了解她,“她和任何人都格格不入”。

在《黄金时代》里,最完整的人物是陈清扬而非王二,陈清扬有勇气、有担当,引领王二走过了那最艰难的一段,使他终于从一个男孩变成为一个男人。

这也可以看出王小波对女性的态度,她们是灵魂之火,生命之光。

没有哪个现代中国作家如王小波一样如此尊重女性,哪怕他的小说里有很多粗口和脏话。

网络上评论黄金时代的真正寓意在于:有两个人终于找到并确立了终身的伟大友谊,无论人世如何摧残也无法改变,而世界上无数的人一生却都活在寂寞或虚伪之中。

而我个人很认同,比如书中那些要详细过程的军政人员,显然就是活在寂寞和虚伪中。

当今社会,早已成为败絮其中的快餐时代,到处充斥着快餐文化,而王小波,波哥的《黄金时代》给了我一片净土,那种纯洁的性所显
露的伟大革命友谊是世间千万物无法比拟的,正如王二和陈清扬俩人与世间的格格不入,那是一种超脱,超脱于肮脏的灵魂世界。

这样的王小波,这样的黄金时代,我想拥有,我想你也是!
黄金时代读后感篇16
黄金时代之所以黄金是因为回忆里的记忆闪着金光,是黄金的自己在黄金阶段创造的人生黄金事迹。

之于陈清扬,之于王二,两个完全相悖的人因为他的“肉”和她的“灵”而结合。

王二是确凿的流氓,也是实在的汉子;而清扬无所谓,为了那贫瘠年代里的贫瘠的“伟大友谊”特立独行,不管不顾,她是自然之子,赤子的肉和灵付诸于这肮脏的世界。

王二是幸运的,因为他如啊Q之龌龊,却比啊Q幸运,她遇到的不是假正经的吴妈,是纯粹的具有野性美自然美的“梅蕾苔丝”。

也许造化弄人,命运之神见不得过于纯粹的美,就派一个纯粹的丑去“中和”。

这里面多少是有点美丑对照的感觉,至于清扬因为王二的两巴掌产生的是爱?还是染苍染黄的异化感?说是什么都为这个赤子感到惋惜―——若爱,是错付的圣洁;若染,岂不是将美生生撕碎了给懂的人看?
当然王二也是值得同情的,异化的大背景让此人索性去证明自己的“不清白”,和所有丑陋的人性正面交锋,的确也是个汉子。

他做不成君子似的英雄,只能扮演流氓似的野匪。

这真是让人无所适从的一种角色分配,然而王二却也演绎着独有的人性本色。

他向每一个遮遮掩掩的丑陋灵魂张牙舞爪地彰显自己“光明磊落”的龌龊和猥亵,倒叫一切都那么欲盖弥彰,反而让人产生一种对“真小人”莫名的敬畏感。

王二深知自己的份量,但也懂得敢做敢当的草莽英雄观,他试图不去辜负清扬;可是这赤子不需要也不明白,因为自始至终这自然之子―——“梅蕾苔丝”演的都是个人的内心戏。

这就是阴差阳错,这就是情近缘远,强求不得。

爱或不爱,哪里由得了自己!
黄金时代读后感篇17
在釜山,用A4纸读王小波的《黄金时代》,两个晚上,用瑜伽后的休息时间finish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