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安全危机管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危机:是指个人、群体或者组织由于突发事件的出现,受到破坏而严重地威胁到其正常的生存与发展的状态。

2、危机管理:是一种有组织、有计划、持续动态的管理过程,政府或者其他社会公共组织通过监测、预警、预控、预防、应急处理、评估、恢复等措施,防止可能发生的危机,处理已经发生的危机,以减少损失,甚至将危险转化为机会,保护公民的人身和财产安全,维护社会和国际安全。

3、公共安全:是指不特定的、多数人的健康、生命及公共财产的安全。

公共安全是一种社会状态,是社会状态的有序。

4、公共安全危机:是指危及国家安全,危害公共安全和社会秩序,威胁公民生命财产安全,需要各级应急管理机构立即联合反应的事件或情境。

5、公共安全危机与突发事件的区别:1、突发事件的影响是显性的、现实的,人们可以感觉到;而公共安全危机的负面影响既可以是显性的、现实的,也可以是隐性的,潜在的;2公共安全危机必定是突发事件;突发事件未必会发展成为公共安全危机
6、公共安全危机的分类:按公共安全危机产生的诱因分:外生型公共安全危机内生型公共安全危机、内外双生型公共安全危机;按公共安全危机中的主体态度分类:一致型公共安全危机、冲突型公共安全危机;按公共安全危机发展的速度来分类:龙卷风型公共安全危机、腹泻型公共安全危机、长投影型公共安全危机、文火型公共安全危机;我国政府对公共安全危机的分类: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
7、公共安全危机的特征:突发性公共性灾难性不确定性信息不充分资源缺乏
8、公共安全危机管理的社会背景分析:一、全球性风险社会的出现二、非传统安全威胁因素的增加(经济安全、金融安全、信息安全、恐怖主义、资源安全、环境安全违法犯罪甚至自然灾害等)三、社会安全需求的扩展与政府社会管理职能的体现四、应急管理工作日趋复杂化,需要更加科学的应急管理五、法制社会的需求
9、政治主义之所以被认为给研究公共安全危机的学者提供了一个崭新视角,其本质原因是政治主义理论不是将公共安全危机看作是单纯的消极事件或有害威胁,而是将其看作是某种意义上的良性危机,看成政治可以切入进行活动的好机会。

10、政治主义理论对公共安全危机的认识:一、公共安全危机属于认知范畴二、无论公共安全危机起因如何,它总是包含很多不同层面上的冲突。

三、公共安全危机属于情感范畴四、公共安全危机包含去合法化因素五、在基本情况模糊。

认知冲突、集体紧张、存在潜在或外显的去合法化背景中,公共安全危机的出现为修改相应的规章制度提供了机会。

11、政治主义理论的公共安全危机的管理模式:五个相关维度:一控制认识二减少冲突三控制情感四去合法化并再合法化五识别和开发机会
(1)公共安全危机的框定:1公共安全危机的话语权话语权是指什么人、什么组织拥有对危机事件进行全面系统定位认识的权力2话语权的控制3危机事件的定义
(2)公共安全危机的掩饰一些具体的掩饰策略:1传播一种“一切正常”的假象2将危机感置换成其他目标或转移到其他领域3掩蔽公共安全危机处理的细节12、正常事件理论:主要是针对在社会高速发展中日益增多的高技术系统而提
出的危机分析理论。

这一理论的核心是揭示了复杂系统构件的两个特性;相互作用的复杂性,紧密的关联性
13、安全阀理论的主张:合理控制释放敌意转移矛盾
14、工具主义理论认为。

公共安全危机本身就是个动态的管理过程,是一次非程序化的决策和执行过程。

这一理论的逻辑出发点是,对事件系统管理过程的分析研究。

15、公共安全危机预防的指导思想:一、可以预防与缩减(1预防是针对人的事件2公共安全危机发生原因分为两类: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二、防患于未然,也称偶然损失原则三、可能原因必须根除,也称隐患及其隐蔽性原则16、风险的类型:按照风险的分布区域:政治风险、经济风险、社会风险、道德风险等按照风险的来源分:自然风险、技术风险、制度风险、决策风险等按照损失承担者分类:个人风险、家庭风险、企业风险、政府风险、社会风险等按照损时标的物分:人身风险、财产风险、环境风险等按照风险的历史形态:前现代的灾难、工业时代的风险、后工业时代在大规模灾难中不可计算的不安全。

从认识论的角度可将风险分为真实风险、统计风险、预测风险与感知风险
17、风险评估一般包括资产评估、威胁评估、脆弱性评估、危险等级划分、风险控制措施评估等内容。

18、资产评估是对风险可能影响的各种资产进行分析和评估
19、威胁评估是指在综合分析多种因素的基础上,识别和评价各种威胁,包括威胁主体攻击目标、攻击能力、危害的程度及可能性的过程
20、脆弱性分析:脆弱性亦称易损性或者薄弱性,系统中的易损性决定了风险能够对系统破坏的程度,即系统可能招致损失的倾向性的尺度,或对风险的易感
性。

21、常见的风险等级划分方法分为风险矩阵法和风险指数法
22、风险评估的基本方法:专家会议法德尔菲法头脑风暴法电子会议法
23、公共安全危机预警是很据已有的资料数据,运用逻辑推理和科学预测的方法和技术,对某些危机现象出现的约束条件、未来发展趋势和言表规律等作出评估与推断,并发出确切的警示信号或信息,使政府和民众提前了解危机的发展状态,以便及时采取应对策略,防止或者消除危机造成的损失。

24、公共安全危机预警包括信息收集子系统、信息加工子系统、决策子系统、警报子系统和咨询子系统等
25、公共安全危机预警系统的构成:信息收集信息加工决策警报咨询
26、公共安全危机预防的基本措施:一、建立完善的公共安全危机管理体制二、开展对社会公众的危机教育,普及安全文化(1危机意识教育 2 危机知识教育3危机道德教育4危机心理承受能力教育5危机生存教育)三、加强对危险源的管理(危险源又分为一般危险源和重大危险源两类控制的重点是重大危险源对重大危险源的辨识:一类是可燃性物质的泄露;另一类是大量有毒物质泄露)四、与保险机构合作以转移风险
27、应急预案的作用:应急预案是公共安全危机管理的文本体现,是公共安全危机管理工作的指导性文件,其总体目标是控制公共安全危机的发展并尽可能消除事件对人财物及环境的损害或者将这种损害降到最低限度。

(一)提高公共安全危机决策的科学性(二)增强公共安全危机决策的时效性(三)加强公共安全危机指挥的规范性(四)强化公共安全危机指挥的权威性
28、制定应急预案的原则:完整性原则预见性原则主动性原则可操作性原则
层次性原则
29、应急预案的编制策略:一灵活性和周密性相结合二、制定多种备选方案
三、信息掌握要全面四、权变性与部分性相结合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动态调整
30、应急预案演练的目的:验证应急预案的整体性或关键性局部是否可能有效地付诸实施;验证应急预案在应对可能出现的各种公共安全危机方面所具有的适应性;找出预案可能需要进一步完善和修正的地方;确保建立和保持可靠的信息联络渠道;检查所有有关组织是否已经熟悉并履行了他们的职责;检查并提高应急救援的启动能力
31、人员的训练:(一)专职人员的训练1一般训练与特殊训练2基础训练与应用训练
(二)兼职人员与志愿人员的训练(三)对社会公众的训练
32、演练的方式:桌面演练功能演练全面演练
33、演练设计的注意事项:第一,编写演练计划或设计演练情景时,应将演练参与人员、公众的安全放在首位;第二,负责编写演练方案或设计演练情景的人员,必须熟悉演练地点及周围各种有关情况,第三,设计演练情景时应尽可能的结合实际情况,要具有一定的真实性;第四,演练情景时应详细说明气象条件,如果可能,应使用当时当地的气象条件,必要时可根据演练需要假设气象条件;第五设计演练情景时应慎重考虑公众卷入的问题,避免引起公众的恐慌;第六,设计演练情景时应考虑通信故障问题,以检测备用通信系统;第七,演练情景设计的标准应高于实际公共安全危机发生时现场的恶劣程度。

34、应急处置保障系统:法律保障组织和人员保障后勤保障信息保障治安
保障(1现场秩序维护2交通秩序维护3重要场所保护)
35、不同组织机构的决策者往往表现出不协调的特点:第一被卷入灾难的人往往缺乏与其他人进行合作与协调的技能与能力第二他们的行为倾向于维护他们心目中的组织的利益第三,这些组织往往倾向于指挥更多的人,作出更多的决策。

但目的不是出于应急处置工作的真正需要,而仅仅是要表明他们在现场。

36、西方学者将应急组织与力量分为四种类型的组织文化:1阿婆罗型2宙斯型3雅典娜型4狄俄尼索斯型
37、公共安全危机应急组织的类型与结构:应急管理组织力量的组成:政府部门企业事业单位与社会组织非政府组织或第三部门武装力量国际援助
38、人民警察参与公共安全危机应急的必要性:
(一)人民警察参与应急管理是由公共安全危机所产生的后果决定
(二)人民警察参与应急管理是由公共安全危机的特征所决定的
(三)人民警察参与公共安全危机的应急管理是由其法定的职责和义务决定的39、人民警察在应急管理工作中的职责分析:(一)维护公共安全危机现场以及相关场所的秩序现场秩序混乱不堪的原因可能有:1有较多的人被卷入公共安全危机,或有些人可能成为潜在的受害人,这些人在恐惧心理以及逃避灾难心理的作用下盲目逃生,甚至做出不理智的选择2、有些公共安全危机现场范围较大,而且情况复杂。

在现场遗留有大量的贵重物品,有些人可能趁乱打劫3、直接受害人的家属、亲友、同事等由于焦虑、悲痛、着急而在现场与处置人员产生冲突4、大量新闻机构与媒体的记者在现场获取新闻与进行采访5、参与应急处置的各个部门与机构的人员由于组织指挥问题,或由于缺乏明确的分工而出现工作无序6、错误的信息在群众中传播而引起周围群众的心理恐慌等
(二)组织保护现场(三)组织疏散群众(四)对新闻媒体进行管理(五)对直接受害人作出处理(六)对危机事件引起的社会反应与社会心理影响进行调查、评价与控制(七)保护重要设施、目标与贵重财产、物品的安全(八)适时介入调查(九)采取法律规定的额其他措施
40、非政府组织一般是指除政府组织以外的所有社会组织。

其相近的名称有第三部门、非营利组织等在各个安全危机应急组织的非政府组织中,只要是只各种志愿者组织
41、志愿者组织按照在应急过程中所能发挥的专业特长,可分为四种类型:1类似于红十字会、救护车队的组织2、能够提供专家技术的组织,如海上或高山救援组织3、能够对受害者本人以及家属提供感情、心理、精神方面的安慰。

援助的组织,如英国的妇女皇家志愿服务组织4、有特殊技术的个人
42、对志愿者的管理措施:1对每一个地区可用的志愿者组织和个人进行注册登记2、对志愿者提供合法服务的能力进行资格审查,并出具相应的证明3、地方政府或应急处置机构与志愿者之间达成相互协议4、按照志愿者的服务范围,确定相应的法定部门和机构与制原则在平时保持正常的联系和接触,并定期对志愿者进行必要的专业培训,以保证他们的应急救援能力
43、志愿者组织参与公共安全危机应急管理的理论背景:第一治理是一种由共同的目标支持的管理活动第二,治理意味着政府不是唯一的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者第三,治理意味着社会事务管理的参与者会形成一个自主的网络第四,治理意味着办好事情的能力并不仅限于政府的权力。

44、志愿者参与公共安全危机应急管理的意义:
(一)可以提供特殊的专业与技术支持
(二)可以提供辅助性的工作服务,弥补人力资源的不足
(三)可以体现社会的自治能力与水平
(四)可以增强社会工中部高之间的亲和力,促进社会和谐
(五)可以增强公众的社会责任感
45、组织志愿者参与公共安全危机应急管理的基本途径:
(一)充分认识组织发动志愿者的积极意义
(二)通过法律与政策的制定,保障志愿者参与公共安全危机的应急管理(三)制定相应的职业标准与管理措施
46、协作是指参与应急处置的部门、组织、单位与个人相互配合来完成任务,有合作的含义。

47、协调是指使参与应急处置的各部门、组织和单位产生的协作行为的管理工作,协作的效果取决于协调功能的发挥
48、协调的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应急处置工作是一项多部门联合反应的工作2保证各个应急组织之间保持良好的互动关系3建立不同层级应急机构之间的合作机制
49、公共安全危机应急处置的特点:1参与部门和单位多2、工作要求多,其中有政府的要求,有受害人的要求,也有新闻媒体的要求,以及参与各部门、单位自身的要求等,而且要求目标常常不一致,互相产生冲突3需要立即安排的共走头绪也很多
50、各个应急组织之间常因为某些问题而造成彼此之间的障碍,这些问题包括:1、整体就在目标不一致,使得各机构组织各行其是2、各个组织之间角色模糊,不知道该做什么3、沟通协调不良,使得各组织机构之间不能相互配合4、资
源分配不均,优先顺序安排不合理5、彼此之间的理念目标有差异,常发生冲突6、各个组织之间由于有的专业领域而造成浓厚的本位主义7、绩效表现竞争激烈
51、协调机构在履行职责应坚持以下理念:1、机构自治。

保证协调机构的工作不损害或干扰单个机构的应急管理责任2、通过目标管理保证有一套清晰、现实的可操作性目标,而且所有的工作机构都应该知道3.保证应急系统的机构、单位和个人保持一致,以便有效地保证工作时间和有效的传递信息。

4、职责清楚52、协调机构的职权:及时获取信息的权力;请求协助的权力;请求支援的权力。

53、指挥的含义:是指社会组织和有组织的群体为了协调一致的达到某个目标,由领导者所实施的一种发令调度的活动。

属于一种特殊的领导管理活动。

54、指挥活动的发生必须具备四个要件:1、存在于群体行动之中;2、指挥活动是有目的的支配被指挥对象的行为;3、指挥活动是一个指令化的过程;4、建立等级有序的指挥关系
55、主要的指挥关系包括:隶属关系;配属关系;支援关系。

56、指挥与协调之间的区别:1、指挥功能一般发生在应急处置现场较多2、在各个参与部门职责任务清楚的情况下,各部门、系统保持相对的独立性,因而指挥职能主要发生在各应急组织与系统内部;3、指挥带有一定的强制性
57、指挥的职责与权力:指挥的职责:1、识别紧急情况与潜在的危险,并进行初期处置;2、启动与指挥、协调现场的应急力量;3、如果必要,下达人员疏散的命令;4、向上级领导报告情况;5、请求支援或其他帮助;6、作出紧急通告。

权力:1、紧急征调使用的权力;2、紧急排险权;3、紧急管制权;4、即
时强制权
58、应急预案启动机制:1、按需分级启动,重视发挥第一反应者的作用2、地方政府的应急资源有限时,即时请求帮助;3、按照程序启动
59、现场管理的目标:1、进行先期处置,控制事态蔓延扩大;2、维护现场秩序,控制违法犯罪;3、为恢复秩序创造条件;4、保护现场和证据不被破坏、60、保护现场秩序的方法:区域控制法;遮盖控制法;以物围圈法;定位控制法等
61、区域控制法应遵循以下原则:先重点区域后一般区域;先危险区域后安全区域;先中心区域后外围区域。

62、现场管理的基本原则:快速反应原则;协调联动原则;安全第一原则;适度反应原则;合法性原则;无歧视原则;程序性原则;资源共享原则。

63、公共安全危机现场评估:公共安全危机的性质;潜在危害与范围估计;现场情景所需的应急资源;人员伤亡的情况评估;财产和经济损失的评估;可能造成的社会影响;周围环境与条件的评估
64、应急处置的现场安排:
一、、设置警戒线(设置警戒线一方面是为了保证处置工作的顺利进行,使应急人员在心理上有一种安全感,同时避免外来的未知因素对现场的安全带来威胁;另一方面也可以避免现场可能存在的各种危险源危及周围无关人员的安全。

在警戒线的设置范围上,应坚持宜大不宜小。

各国普遍的做法是设置两层以上的警戒线,由内向外,由高密度向低密度布置警戒人员。

内围警戒线要圈定危机事件的核心区域。

外围警戒线的划定应以满足救援处置工作的需求为主要考虑因素)二、、应急反应人力资源的组织与协调;
三、应急物资设备的调集;
四、人员安全疏散(在决定是否组织疏散人员的过程中需要考虑的因素一般有(1)是否可能对群众的生命和健康造成危害,特别是考虑到是否存在潜在危险性;(2)危机的危害范围是否会扩大或者蔓延(3)是否对环境造成破坏性的影响。

人员疏散可分为两种:一种是临时紧急疏散,另一种是远距离或相对允许时间较长的疏散
五、现场为危险源控制(在进行现场管理时,首先要根据现场的具体情况对这些危险源进行辨识,确认其具体位置和危害大小,然后对其进行分类处理,标明危险区域,封锁危险场所,划定警戒区,采取搬离危险区域、封堵泄漏点、冷却降温、切断电源、使用防毒面具及防护装置等方式进行控制。

六、受害人救助与处理(1、现场搜救;2、死亡人员的法医学处理;3、对受伤人员的现场救护:对应急救援人员进行救助的基本内容包括:(1)安排正式的、有时间进度表的、有计划的任务;(2)让应急救援人员说出他们的感受,并认证倾听;(3)就应急救援人员彼此的认知、亲那个徐、生理反应进行相互的交流;(4)解释、承认、理解救援人员所作出的各种反应(5)用认知和教育的方法甄别出应对反应的各种方法(6)必要时让有关人员停止工作,并对其进行进一步的心理干预
七、重要目标与设施的保护
八、对新闻媒体和信息的管理
九、现场交通管制
十、维护现场治安秩序
65、紧急情况下的心理反应:逃避或战斗;过渡恐慌;从众心理;趋熟;奔光;回救反应
66、常见的群集现象有:成拱现象;异向群集;异质群集
67、临时紧急疏散的组织指挥:1、改进场所硬件设计,避免群集现象的出现。

(一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通过增加出口的而数量达到分流人群的目的,避免人员的拥挤
(2)增加出口的宽度,以便增加单位时间内人群在出口处的通过量
(3)清理安全出口处的额杂物,保证安全出口的畅通
(4)利用栅栏、路障等固定物对大面积的开阔地进行分割
(5)事先设计人群的进出场路线和行进路线,控制人群的行进方向,进来保证单向行进,避免路线交叉
(6)增设照明设备,保证场所的亮度
2、远距离疏散
3、人员疏散与返回的优先顺序(一)疏散顺序:禁止无关人员进入即将疏散撤离的地域与场所;居民与群众;工作人员中的非关键人员(包括媒体人员);断后人员之外的所有人员;全部撤离(二)返回顺序:应急处置的工作人员;损失评估人员与应急人员陪伴的媒体人员;公共设施的维修人员;居民、财产的主人以及其他有关人员;无限制出入
68、公共安全危机的新闻信息管理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应当尽可能地获取危机事件的有效信息,以便于作出正确的决策;另一方面应当把有关的新闻信息及时、准确的提供给社会公众。

新闻媒体与公共安全危机的管理者
69、所谓负面新闻信息,是指具有新闻价值,但有悖于社会发展方向,或有悖
于公众所追求的目标的事实
70、公共安全危机对社会的双重影响:1、公共安全危机对社会的消极影响(公共安全危机的消极属性主要体现在{对公共安全危机的后果缺乏人为的控制;灾难发生的概率与后果的不确定性;人们对公共安全危机缺乏经验;推测灾难发生之后的困难;灾难披露后产生的遗传效应;人们的隐形利益受损;灾难是由人的差错而不是自然原因引起的;利益趋向他人
2、公共安全危机对社会的积极影响
71、新闻信息管理的主要作用:舆论监督;警示教育;社会沟通;引导激励;信息传播。

72、新闻信息管理存在的问题:
1、可以隐瞒公共安全危机的真相(深层次的原因:逃避管理与领导责任;为了隐瞒公共安全危机背后掩盖的更严重的腐败问题;利益之间的冲突;价值观念方面的冲突。


2、口径不一致,使公众对发布的信息与报道的情况产生质疑
3、媒体与公共安全危机管理者的冲突(原因:以公安机关为例:(1)公安机关作为政府的公共管理部门,追求的是社会效益,而媒体除了追求社会效益以外还要追求经济效益。

(2)公安机关总是希望媒体多报道正面消息,以减少有损警察形象甚至政府形象的信息,而媒体作为社会监督的力量,对负面的信息有极大的兴趣。

(3)公安机关处于国际与社会整体安全与利益的考虑,认为一些信息需要保密,或一些信息需要进行管制,而媒体却认为对需要保密的信息也许是最感兴趣或最希望报道的信息,因而会不择手段的获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