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经济核算-3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公共消费支出核算
第五章 资本形成与金融交易核算
主要内容:
一、积累核算理论 二、资本形成核算的概念与方法 三、金融交易核算的概念与方法 四、资本形成与金融交易核算应用分析
教材:主辅文字教材
VCD 网络资源:hppt://
hppt://
要求(1)计算资金余缺
(2)编制资本帐户
解(1)资金余缺= (总储蓄-固定资本消耗+资本转移净额)-(资本形
成总额-固定资本消耗-非生产资产净获得)
=(960-0+45-9)-(980+370+0-0-0)=-354亿元
(2)已知:固定资本形成总额980亿元,存货增加370亿元,总储蓄
960亿元,资本转移收入45亿元,资本转移支出9亿元,其他非生产
国民可支配总收入=国民总收入+自国外经常转移收入 -对国外经常转移支出
4、收入再分配帐户(见教材113页表4—4) 四、收入使用核算
1、定义:反映可支配收入使用于最终消费和储蓄的核 算。中心是消费核算。
2、消费:中间消耗、非金融投资、最终消费(居民消 费、公共消费) 3、可支配收入使用帐户(风教材116页表4—6) 4、居民消费支出核算 直接法、间接法
资产获得减处置为0。 资本帐户
单位:亿元
资产变化
负债和净值变化
资本形成总额
1350 总储蓄
960
固定资本形成总额
980 固定资本消耗(-)
库存变化
370 净储蓄Leabharlann 960贵重物品净获得
应收资本转移
45
固定资本消耗(-) 土地及其他非生产资产
应付资本转移(-)
9
净获得
净贷出(+)/净借入(-) -354
总计
2、完全消耗系数:某产品产出与为之而进行的完全消 耗(直接消耗、间接消耗)
第四章 收入分配与使用核算
一、概念
1、收入分配:当期生产的价值分配给社会各方面形成 的所有收支活动
(1)初次分配:劳动者、资本所有者、政府
原始收入
(2)再分配:经常性转移
可支配收入
2、收入使用
可支配收入-消费=储蓄
二、收入初次分配核算
A财产收入
B原始收入是该部门营业盈余(混合收入)+各种初次 分配收入-财产收入支付的余额
C国民收入:国内各机构部门通过收入初次分配所得到 的原始收入余额之和
国民总收入=国内生产总值+国外净要素收入
=国内生产总值+来自国外的原始收入-付 给国外的原始收入
三、收入再分配核算
1、理论:收支流量是转移性收支且仅指经常性转移 2、经常性转移 (1)收入税收支 (2)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 (3)其他经常转移 3、可支配收入:各部门原始收入余额加减该部门应收 和应付经常转移收支后的余额
机构单位增加值是指一个机构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 创造的新增价值和固定资产使用的转移价值。
核算方法:生产法和分配法。
1、生产法:机构单位增加值=机构单位总产出-机构单位 中间投入
2、分配法:机构单位增加值=机构单位(劳动报酬+固定 资产折旧+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
六、产业部门增加值核算
同上
七、生产帐户
资产负债变化表(资本帐户、金融帐户、资产 数量其他变化帐户、重估价帐户)
2、资产负债变动核算:
(1)交易引起
(2)意外事件引起数量变化和价值变化
(3)数量其他变化
3、重估价核算
(1)名义持有资产收益:由价值变动引起的全部价值 收益,可分解为中性持有资产收益和实际持有资产收益
(2)中性持有资产收益:资产价格与一般物价水平的 变动幅度相同而形成的持有资产收益,意味着资产的实 际价值没有变化
二、资本形成核算
1、非金融资产:非金融性的经济资产,包括各种具有 实物形态的有形资产和各种不具有实物形态或依附于某 种实物形态的非金融性无形资产
2、非金融资产的分类:
固定资产
(1)生产资产(可再生资产) 存货
贵重物品
(2)非生产资产(不可再生资产):自然资产 专利等无形资产
例:下列资产中属于生产资产的有( ABD) A、珠宝 B、汽车库 C、原始森林 D、人工经济林
固定资本形成总额 库存变化 贵重物品净获得
固定资本消耗(-) 土地及其他非生产资产 净获得 净贷出(+)/净借入(-)
总计
负债和净值变化 总储蓄 固定资本消耗(-) 净储蓄 应收资本转移 应付资本转移(-)
总计
例:某部门相关资料如下:
可支配收入为960亿元,固定资本形成总额980亿元,存 货增加370亿元,总储蓄960亿元,资本转移收入45亿 元,资本转移支出9亿元,其他非生产资产获得减处置为 0。
(3)实际持有资产收益:资产价格相对于经济体中一 般物价水平的变化,反映了资产持有人在期末可获得一 笔额外的实际资源价值
注意:货币形式确定的资产,在通货膨胀下,中性持有资 产收益为正值而实际为等量负值,名义持有资产收益为零
四、国民资产负债核算应用分析
1、单位国民财产创造的国内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 值/全部国民财产 2、人均国民财产=全部国民财产/年平均人口数 3、贷款利税率=利税总额/贷款总额
3、国民经济综合帐户。
第二章 生产总量核算
一、生产活动的主体 生产活动的基本单位是基层单位,在此基础上根据生产货
或服务的同一性划分成各个产业部门。 产业部门分类的最综合层次是三次产业分类。
二、生产的产出:货物和服务 三、生产核算范围:市场产出和非市场产出 四、生产理论
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 五、机构单位增加值核算
注意:在对外资金流动量不大或流入量与流出量大体相等 情况下投资率与储蓄率差别不大 2、部门投资率
注意:一般在居民部门储蓄率要大于投资率,企业部门正 好相反
学习要求: 1、掌握资本形成、金融资产各自包括的内容 2、熟练资本帐户的编制并学会对其进行简单的分析 作业:《国民经济核算学习指南》104页1、2题 答疑: 1、——学生论坛——BBS 2、DPAA000@ 3、0471—2241239
(四)、经济流量和存量
经济流量反映一定时期内所有经济活动的变化的价 值数量。
经济存量反映某一时点的资产和负债的状况。
(五)、市场价格与要素价格
1、市场价格:基本价格、生产者价格·和购买者价格。 2、 要素价格是根据劳动报酬、固定资本消耗和营业盈余 确定的价格形式。
五、国民经济运行过程
国民经济运行过程,表现为生产、收入初次分配和再 分配、消费和积累的不断循环过程,以及国民财产和财富 的不断增加的过程。
3、支出法: 国内生产总值=总消费+总投资+净出口
第三章 投入产出核算
一、基本原理 1、投入: 最初投入: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 营业盈余 中间投入:生产过程中消耗的服务、货物 2、产出:中间产出
最终产出:消费品、投资品、净出口 3、投入产出表
(1)结构 I象限—— 横向:每个产业部门的产品提供给各个产业部门作为 生产消耗使用的数量(中间产品、中间使用)
第六章 国民资产负债核算
一、理论
1、国民资产负债核算包括资产负债的存量核算和资产 负债变动的流量核算
2、
资产
非金融资产 金融资产
有形资产 生产资产
无形资产 非生产资产 有形资产
无形资产
二、国民资产负债核算原则和方法
1、估价原则:现行市场价格估价 交易双方同一估价
估价真实性
资产负债存量的重估价 2、资产负债估价方法: (1)现行市价法 (2)重置成本法:适用于少数自制价值量较大的特殊 设备或经过多次技术改造的设备及翻修的房屋等
996 总计
996
三、金融交易核算 1、金融资产:指以金融债权、货币黄金、国际货币 黄金组织分配的特别提款权、公司股票等形式存在的 资产。 2、分类: 货币黄金和特别提款权
货币和存款 股票以外的证券 贷款 股票和其他产权 保险专门准备金 其他应收应付款项
注意:同一金融项目下,一方的金融资产必然对应另一方 的负债(货币黄金和特别提款权除外)
一、积累核算理论
1、定义:是对一国或机构部门资产负债变化过程的核 算,是使当期经济交易得以终结的核算
2、积累的性质:形成资本
表现为产权的增加 3、积累的来源:
(1)经济交易的发生: 资本帐户(非金融资产交易)
金融帐户(金融资产交易)
(2)资产的发现和毁损
资产数量其他变化帐户
(3)资产价格的变动
重估价帐户
3、资本筹集项目核算
(1)储蓄
(2)资本转移收支 :资本税缴纳
政府拔付的用于获取固定资产的款项和 实物 其他资本转移
4、资本形成
资本形成:各机构单位通过经济交易获得或处理生产资 产的行为(获得-处理)
(1)固定资本形成 (2)库存变化 (3)贵重物品净获得
5、资本帐户
资本帐户
单位:亿元
资产变化 资本形成总额
2、金融帐户
资产变化
黄金和特别提款权 通货和存款 股票以外的证券 贷款 股票与其他产权 保险专门准备金 其他应收款项
合计
金融帐户
单位:亿元
负债变化
净贷出(+)/净借入(-) 黄金和特别提款权 通货和存款 股票以外的证券 贷款 股票与其他产权 保险专门准备金 其他应收款项
合计
四、应用
1、投资率=非金融投资总额(或净额)/国民可支配收入 总额(或净额)
(3)物价指数法:适宜对机器设备价值的估算 (4)未来收益现值法:适用对无形固定资产和非生产 资产的估价
(5)外币资产汇率调整法:受汇率影响较大的少数外汇 进口技术设备
(6)永续盘存法:在SNA中用来对固定资产存量、固定 资产消耗及库存的存量进行估价推算的方法
三、国民资产负债核算
1、存量 流量
期初、期末资产负债表
纵向:每个产业部门在生产过程中消耗各个产业部门 的产品数量(中间投入、中间消耗)
第二、三四象限
(2)平衡关系 中间投入+最初投入=总投入 中间使用+最终使用=总产出
每个部门的总投入=该部门的总产出
全国最初投入=全国最终产品总计
二、直接消耗系数和完全消耗系数
1、直接消耗系数:某部门为生产单位产品所消耗的各 种中间投入的数量
三、我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发展
1998年国家统计局制定了新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并于《中国统计年鉴》中正式定期公布国民经济核算体 系统计数据。
四、国民经济核算对象 (一)机构单位 (形成机构部门)
概念:指有权拥有资产和承担负债,能够独立从事经济 活动和与其他实体进行交易的经济实体。
分类:营利性机构单位和非营利性机构单位 常住机构单位和非常住机构单位
六、国民经济核算原则
1、市场原则
2、所有权原则 3、三等价原则
国民生产、国民(原始或可支配)收入、国民(最终)支出之 间的总量平衡 4、核算统计原则 七、国民经济核算方法
帐户方法是根本的方法,也有其他方法,主要是矩阵方法、 方程式方法和图解法。 八、国民经济帐户体系
1、机构部门帐户。 2、产业部门帐户。
1、收入初次分配:按各生产要素所有者和政府对生产 的参与状况和贡献,对增加值的分配
2、分配流量:劳动报酬流量 财产收入流量
居民部门 收入 资产出让者的财 产收入
生产税 政府部门的初次分配收入
3、核算 (1)收入形成核算 收入形成账户(见教材103页表4—1)
(2)原始收入分配核算
原始收入分配帐户(见教材105页表4—3)
(二)、基层单位的(形成产业部门) 特征是:(1)具有一定生产场所;
(2)能够获取有关生产活动的投入与产出资料 (3)具有自己的管理部门,并能编制反映生产过程 的生产帐户。
注:一个机构单位可以包含一个或多个完整的基层单位, 而一个基层单位只从属于一个机构单位。
(三)、国民经济活动中的交易
分类:1、货物和服务交易。 2、分配交易。 3、金融交易。 4、内部交易。 5、货币交易与非货币交易
国民经济核算
第一章 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理论
一、国民经济核算的产生与发展
国民经济核算,简称国民核算(national accounting), 是指对国民经济运行过程的系统描述。
联合国1968年公布了《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简称 新SNA.
二、国民经济核算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发展与经济学、会计学、计量 经济学等学科有重要的关系。
八、国内生产总值核算
1、生产法:
国内生产总值=各产业部门的总产出-各产业部门的中间消 耗
或:国内生产总值=各机构部门的总产出-各机构部门的中 间消耗
2、收入(分配)法:
国内生产总值=各产业部门劳动者报酬+各产业部门固定资产折 旧+各产业部门生产税净额+各产业部门营业盈余
或:国内生产总值=各机构部门劳动者报酬+各机构部门固 定资产折旧+各机构部门生产税净额+各机构部门营业盈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