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默写自测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文默写自测题
(考前预测版)
姓名:得分:
1、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
2、春蚕到死丝方尽,。
3、鸡声茅店月,。
4、霜落熊升树,。
5、人家在何许,。
6、天不兼覆,。
7、虽我之死,
何苦而不平?
8、忽逢桃花林,。渔人甚异之。
9、土地平旷,
,并怡然自乐。
八上期中五校联考复习资料(二)
22-25课文言文翻译及简析
《夸父逐日》
夸父与太阳竞跑,一直追到太阳落下的地方;他感到口渴,想要喝水,就到黄河、渭水喝水;黄河、渭水的水不够,又去北方的大湖喝水。还没赶到大湖,就半路渴死了。他遗弃的手杖,化成桃林。
简析:夸父追赶太阳的故事,反映了原始人类了解自然、征服自然的强烈愿望。夸父逐日表现了先民的英雄气概,而他渴死后拐杖化作一片桃林,给人们乘凉解渴,又表达了造福于人类和后人将继续完成其未竟事业的决心。这则神话还体现了原始人了解太阳奥秘的强烈愿望。它所表达的精神令人鼓舞和振奋。
《精卫填海》
有座叫发鸠的山,山上长了很多柘树。有一种鸟,它的形状像乌鸦,头部有花纹,白色的嘴,红色的脚,名叫精卫,它的叫声像在呼唤自己的名字。传说这种鸟是炎帝小女儿的化身,名叫女娃。有一次,女娃去东海游泳,被溺死了,再也没有回来,所以化为精卫鸟。经常口衔西山上的树枝和石块,用来填塞东海。
简析:精卫的故事悲切而壮丽,这只小鸟锲而不舍,一点一滴地从事征服海洋的工作,这正是中华民族锐意进取精神的象征。
《女娲补天》
久远的过去,支撑天地四方的柱子倒了,大地裂开,天不能普遍地覆盖万物,地不能全面地容载万物。火势凶猛,扑不灭,水势浩大,流不尽,凶猛的野兽吃善良的百姓,凶猛的鸟用爪抓取老人和小孩。于是,女娲冶炼五色石来修补苍天的漏洞,砍断巨龟的脚来做撑起四方的擎天柱,杀死黑龙用(这种
方法)来帮助冀州人民,用芦灰来堵塞洪水。天空被修补了,天地四方的柱子重新竖立了起来,洪水退了,冀州太平了,凶猛的害虫都死了,善良的百姓生存下来。
简析:女娲为了拯救处于水深火热中的人类,冒着生命危险补天的故事,表现了中华民族勇敢、善良、不怕危险、甘于奉献的精神。
《愚公移山》
太行、王屋两座山,方圆七百里,高七八千丈,本来在冀州南边,黄河北岸的北边。
北山下面有个名叫愚公的人,年纪快到90岁了,在山的正对面居住。他苦于山区北部的阻塞,出来进去都要绕道,就召集全家人商量说:“我跟你们尽力挖平险峻的大山,(使道路)一直通到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岸,好吗?”大家纷纷表示赞同。他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你的力气,连魁父这座小山都不能削平,能把太行、王屋怎么样呢?再说,往哪儿搁挖下来的土和石头?”众人说:“把它扔到渤海的边上,隐土的北边。”于是愚公率领儿孙中能挑担子的三个人(上了山),凿石头,挖土,用箕畚运到渤海边上。邻居京城氏的寡妇有个孤儿,刚七八岁,蹦蹦跳跳地去帮助他。冬夏换季,才能往返一次。
河湾上的智叟讥笑愚公,阻止他干这件事,说:“你简直太愚蠢了!就凭你残余的岁月、剩下的力气连山上的一棵草都动不了,又能把泥土石头怎么样呢?”北山愚公长叹说:“你的心真顽固,顽固得没法开窍,连孤儿寡妇都比不上。即使我死了,还有儿子在啊;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儿子又有儿子,儿子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无穷无尽,可是山却不会增高加大,还怕挖不平吗?”河曲智叟无话可答。
握着蛇的山神听说了这件事,怕他没完没了地挖下去,向天帝报告了。天帝被愚公的诚心感动,命令大力神夸娥氏的两个儿子背走了那两座山,一座放在朔方的东部,一座放在雍州的南部。从这时开始,冀州的南部直到汉水南岸,再也没有高山阻隔了。
简析:“愚公”其实并不“愚”,“智叟”其实并不“智”。作者这样给他们命名的用意是构成鲜明的对比。智叟之“智”在于认为愚公“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这是用静止的眼光看问题,目光短浅,其实是愚。愚公之“愚”在于他决定毕生平险、挖山不止。这是造福子孙的大事,愚公目光短长远,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实为明智之举。智者实愚,愚者实智。
人物形象:愚公是一个有远大理想,不惧怕任何困难,有坚强的意志和顽强的毅力,不怕吃苦,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令人尊敬的老人形象。作者通过这一形象,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不畏困难,坚持不懈地奋斗的精神。
智叟:智叟是一个自作聪明,鼠目寸光,胸无大志的人。
《人有其宝》
宋国有人得到一块玉,把它献给子罕。子罕不接受。献玉的人说:“已经把它给玉工看过,玉工认为它是一块宝玉,所以才敢把它献给您。”子罕说:“我把不贪作为宝物,您把玉作为宝物,如果把玉给了我,我们就都丧失了宝物,不如各自拥有自己的宝物。”
《嗟来之食》
齐国发生了大饥荒,黔敖在路上放了食物,等待饥民来,给他们吃。有个人饿得很厉害,用衣袖蒙着脸面,拖着鞋子,踉踉跄跄地走来。黔敖见了,左手拿着饭菜,右手端着汤,吆喝道:“喂!快来吃吧!”那饥民抬眼望着黔敖说:“我就是因为不吃吆喝来的饭菜才饿到这个地步的。”于是断然拒绝了黔敖的施舍,始终不肯吃,便活活饿死了。
《许仲平义不苟取》
许衡,字仲平,是怀州河内人。曾经在盛夏之时到河阳去(谋生),(因长途跋涉)口渴难忍。途经之地,路旁有梨树,众人都争先恐后地去摘梨子吃。只有许衡一个人正襟危坐于树下,安然如常,毫不动心。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吃梨,
他说:“不是自己的东西而吃它,是不能这样做的。”那人说:“现在世道很乱,这些梨是没有主人的。”许衡说:“梨可以没有主人,难道我心里也没有主人吗?”
简析:三则故事均描写了古人的“不取”,表达了古人高尚的品质和人格尊严。子罕“以不贪为宝”是“不取”非分之物,饥者“不食嗟来之食”是“不取”施舍之食,“许仲平义不苟取”是“不取”不义之财。
以“不贪”为宝,那是在追求一种为人的操守,追求道德的完善。
《嗟来之食》表现的是传统精神:看重做人要有骨气。
《许仲平义不苟取》中的许衡无疑是具有高度自律意识和崇高道德感的代表!
《桃花源记》
东晋太元年间,武陵郡有个人以打渔为生。(一天)他顺着溪水划船,忘记了路程的远近。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生长在溪的两岸,长达几百步,中间没有别的树,花草遍地,鲜嫩而美丽,落花纷纷。他非常诧异,继续往前走,想走到林子的尽头。
桃林的尽头正是溪水的发源地,便出现一座山,山上有个小洞口,洞里仿佛有点光亮。渔人于是下了船,从洞口进去。起初,洞口很狭窄,只容一个人通过。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敞亮了。(呈现在他眼前的是)一片平坦宽广的土地,一排排整齐的房舍,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沼、桑树、竹林之类。田间小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村落间)鸡鸣狗叫之声都处处可以听到。人们在田野里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男女的穿戴跟桃源外面的人完全一样。老人和孩子们个个都安闲快乐。
(那里的人)看见了渔人,感到非常惊讶,问他是从哪儿来的。渔人详细地作了回答,(有人)就邀请他到自己家里去,摆了酒,又杀鸡做饭(来款待他)。村里的人听说来了这么一个人,(就)都来打听消息。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们来到这个跟人世隔绝的地方,不再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