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高中政治 7月时事评论 如何看待“公款消费”问题?-最新学习文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看待“公款消费”问题?
时事评论背景:
新一轮中央部门决算公开全面启动,一并亮相的还有去年的中央部门“三公经费”决算。
著名反腐研究专家、中央党校教授林喆在接受采访时称,“三公经费”仅公开还不够,应在预算时就形成由班子集体讨论的“会审”制,以及事后责任追究制;在审计中,公款使用者的姓名、消费理由、消费内容(食谱)到消费地点、消费时间,都要公示,让民众监督。
时事评论观点:如何看待“公款消费”问题?
“三公经费”年年晒,公众却年年都觉得不过瘾,原因何在?
一是有关部委晒出的账单及项目过于粗疏,只报总数而无明细,公众犹如雾里看花,看不明白;二是“三公经费”界定模糊,导致统计口径和统计标准难以统一,影响了各部门公布数据的真实性和可对比性;三是公款消费基本上是“见物不见人”“见钱不见人”,事中监督及事后追责很难落实到具体责任人头上。
阳光才是最好的防腐剂,阳光照不到的地方才有阴影。
纵观全球廉洁度排名靠前的国家或地区,他们对公款消费的精细化管理,筑起了一道强大的清廉防线。
有的国家高官因公务接待时点了一盘价格昂贵的鹅肝而被迫辞职,有的国家政要因擅自搭车报销家人的一张飞机票而受到反腐调查,正是因为他们的每一笔公务支出都有详细记录——从购买大宗办公物品到接待宴会上的菜单食谱,“实名制”和“公示制”交替发力,筑密筑牢了制度篱笆墙。
模糊管理学最易产生腐败。
不少单位的“三公经费”清单上,总是笼而统之写着会议费、办公费之类名目,而很多巨额会议费背后却埋着惊人的奢华挥霍权钱腐败。
最为典型的是,在中央反对吃喝浪费之风的强大压力下,很多单位支出账单上并无“招待费”一项,这并不等于就没有了公款吃喝现象。
“零吃喝费”“零招待费”的奥秘在于,这些费用全被会议费冲洗。
仅有粗线条、概念化的公开是远远不够的,只有配套以公款消费“实名制”,把每一分钱的支出都说明白,将每笔公款的使用人、消费的理由及内容、消费的地点及时间等具体信息都予以公开,公众轻而易举地就能透过“玻璃箱”看到公款流向,公款才不会被通过暗渠暗道引入暧昧角落,官员们才会在制度和监督重压下,老老实实地花明白钱、做明白人、办明白事,使权力运行及自身作为干干净净清清白白
第 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