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管理论文 浅谈我国公务员职业倦怠的成因及对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网络大学
CHINESE NETWORK UNIVERSITY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浅谈我国公务员职业倦怠的成因及对策
院系名称:网络学院
专业:行政管理
学生姓名:论文资源网
学号:123456789
指导老师:
中国网络大学教务处制
2016年03月01日
摘要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时代背景下, 广大人民对政府执政能力的要求不断提高。

公务员是我国政府工作人员的主体构成,他们的工作能力和工作态度直接决定着政府机关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关系到各级政府的执政水平和行政管理能力。

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关键,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主义事业繁荣昌盛、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

调查显示, 由于公务员职业的特殊性,其职业倦怠问题日益突出。

倦怠具有消极性,不仅不利于公务员的身心健康,还影响着政府行政效能的提高以及和谐社会的构建。

公务员职业倦怠的产生主要是社会环境、政府组织和公务员自身三方共同作用的结果。

只有公务员自身不断努力、组织不断优化管理、社会环境给予有力支持,才能有效预防公务员职业倦怠,提升公务员工作生活质量,促进和谐社会的成功构建。

关键词:公务员职业倦怠成因分析干预对策
ABSTRACT
In the circumstance or building well-to-do society in an all-round way and constructing the Socialist Harmonious Society, the broad masses of people’s demands towards the governing capacity increase dramatically. Civil servants are the main body of government workers .The efficiency and the capacity of administration is determined by the ability and attitude of the functionaries, and it also influences the governing capacity and executive power of all levels of government. To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civil servants is the key to improve the party's ruling ability, and is the socialism career prosperity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and an important guarantee of national security. A survey shows servant in our country faces different levels of job burn-out. Job burn-out is negative. Not only it is adverse to the health of servants, but also impact the work efficiency of government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Socialist Harmonious Society. Social environment, organization of government, and the servants themselves, the three factors together contribute to the emergence of job burn-out. Only servants spear no efforts,organization optimize their management and social society give strong support, then the job burn-out can be prevented, the quality of life and work can be improved, the socialist harmonious society can be constructed successfully.
Key words:Civil servants job burn-out Analysis of the causes Intervention strategies
目录
1 绪论 (1)
1.1 研究背景 (1)
1.2 研究意义 (2)
1.2.1 理论意义 (2)
1.2.2 现实意义 (2)
1.3 国内外文献综述 (3)
1.3.1 国外文献综述 (3)
1.3.2 国内文献综述 (3)
2 公务员职业倦怠的基本理论 (5)
2.1 公务员的概念及范围 (5)
2.1.1 公务员的概念 (5)
2.1.2 公务员的范围 (5)
2.2 职业倦怠的概念 (6)
2.3 公务员职业倦怠的危害 (6)
3 我国公务员职业倦怠的现状调查分析 (9)
3.1 调查问卷构成 (9)
3.2 调查问卷分析 (9)
3.2.1 情绪衰竭维度 (11)
3.2.1 工作态度维度 (13)
3.2.3 成就感低落维度 (14)
4 我国公务员职业倦怠的成因分析 (17)
4.1 个体因素 (17)
4.2 组织因素 (18)
4.3 社会因素 (20)
5 我国公务员职业倦怠的干预对策 (22)
5.1 个人干预对策 (22)
5.2 社会与组织的干预对策 (23)
结语与展望 (27)
致谢 (28)
参考文献 (29)
附录 (30)
1 绪论
1.1研究背景
职业倦怠也称“职业衰竭”、“职业枯竭”,指个体在职业环境中对长期的情绪紧张源或人际关系紧张源不能有效应对,而表现出的一系列心理、生理倦怠反映综合症状。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社会的剧烈变革、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使得工作的性质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组织内部的工作日益丰富化、复杂化,竞争日益加剧,员工的职业安全感严重下降。

在环境、组织等压力下,员工容易出现工作倦怠的现象。

大量研究表明,工作倦怠不仅会侵蚀个体的身心健康和人际关系,还会降低个体的工作效率,最终导致工作满意度下降、离职率上升,进而降低组织绩效、严重损害组织生产力。

职业倦怠已经成为各个学科研究的热点问题。

21世纪,知识与经济之间的相互渗透和作用越来越强劲,知识经济的浪潮正在冲击着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包括人们的思维模式、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企业的组织结构也同样面临着知识经济的严峻挑战。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时代的变迁,传统的组织结构已经不能适应当今时代的要求,变化迅捷的经营环境导致深层次的管理组织变革,已成为大势所趋。

工作环境、业务流程、知识更新和组织结构的快速变革,使部分组织和个人不能适应这种变化,也不能满足工作的需要,从而在经营中面临着更大的压力。

现而今,组织还面临着许多新的形式,变革更加频繁、竞争更加激烈、环境更加复杂,劳动力的多元化、团队式的工作方式等多样化导致的情绪冲突,员工队伍承受越来越大的工作压力。

就中国而言,我国正处于社会变革转型期,组织变革速率不断加快,职业不稳定性逐渐加剧,使得各行各业都面对着越来越大的工作压力,职业倦怠也越来越成为人们日常工作中不可回避的问题。

与国外的研究相比,国内此领域的发展略显滞后,但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已有的研究工作主要是对国外相关领域的理论及实证研究结果进行全面综述。

在研究对象方面,国内的关注范围主要集中于对教师职业倦怠的探讨,其余小部分研究包涵了警察、医生及电讯工作人员等其他服务人员的职业倦怠状况。

而就我国而言,还有一个最值得被关注的服务职业——国家公务员。

公务员代表国家从事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行使国家行政权力,维持国家机器的正常、平稳运行。

无疑这是一个让很多人都羡慕的群体,也是很多人都梦寐以求的职业。

据2005年“智联招聘"进行的一项职业吸引力调查显示,表示“如果有机会,一定去做公务员”的公众达到32%。

据统计,2009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网络报名更是已突破105万人,各职位平均竞争比例为73:l,最热门职位的竞争率竟然超过4000:1,其火爆程度已经远远超过了前些年的“高考热”、“考研热”,成为中国竞争最激烈的考试。

还有不可思议的是,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的许多月薪5000元以上的白领阶层也加入了报
考公务员的行列。

公务员职位竞争之激烈让人瞠目结舌。

中国人力资源网经过对4000余人做过倦怠度调查,“政府、公共事业为工作倦怠出现比例最高的行业”。

2004年12月6日在中国“工作倦怠指数”调查报告中的数据显示:政府、公共事业为工作倦怠出现比例最高的行业,工作倦怠比例达到52.0%,专业服务、财会、法律为工作倦怠出现比例最低的行业,仅为27.2%。

而在2006年一份“中国政府与企业员工敬业指数报告”显示,在所有被调查的员工中,政府公务人员由于工作倦怠的影响,其敬业程度最低,影响了公务员和政府的工作绩效。

因此,解决公务员的工作倦怠问题,不仅能够解决公务员的工作业绩问题,而且将为政府部门提高整体的绩效水平大有裨益。

1.2研究意义
我国自从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得到了充分的发展,逐渐结束了几十年的计划经济体制,建立了自由、开放、竞争的市场经济体制。

特别是在信息化、全球化的背景下,每个国家都面临了机遇和挑战,国与国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白热化。

为了创造一个良好的竞争环境,不仅要求企事业单位不断的自我提升,而且也对政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公务员改革逐步采取择优录取、公平竞争的原则,公务员也开始面对激烈的竞争。

但是政府机构的改革和完善需要一个逐渐过渡的阶段。

面对政府机构的不完善和各种机遇、挑战,公务员很容易产生压力,身心健康也会受到影响,工作效率得不到提高,工作绩效也会随之下降。

因此,对公务员的职业倦怠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1.2.1理论意义
对于职业倦怠的研究成果,大多是由国外学者取得的。

国内有关职业倦怠的研究还处在起步阶段,还很不成熟。

并且大多集中在教师、警察以及医护人员这几个领域,而对公务员这一职业的研究还很少。

并且以往对我国公务员职业倦怠的研究大多是实证研究,理论研究还较少,而针对我国公务员制度这一角度进行的理论研究更是少之又少。

本研究是以我国公务员为主体,来研究我国公务员这一群体的职业倦怠问题。

1.2.2现实意义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时代背景下,公务员队伍的个人素质、工作能力、工作效率和服务态度直接关系到党的执政水平和国家的管理能力。

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关键,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繁荣兴旺、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

(1)通过研究使人们认识到公务员职业倦怠的现状,以及倦怠问题的普遍性和危害的严重性。

政府部门的公务员由于其致力于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工作任务繁重,内
容繁琐,压力较大,相对于其他职业,公务员更容易出现职业倦怠,这也是公务员在职业倦怠方面的典型的特点。

通过本文的分析,向社会展现职业倦怠的危害,一旦出现大范围的职业倦怠必定会带来诸多负面影响,如:从业人员为社会提供服务的质量明显降低,因个体因素从而影响组织的稳定性和工作效能。

而公务员出现职业倦怠势必会影响到公务员的工作态度、工作质量、工作效率等。

现阶段,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时期,对公务员的服务能力和管理能力的要求不断提高,公务员的职业倦怠问题必然会影响和谐社会的构建。

(2)多角度的分析方式可以帮助我们深入认识公务员职业倦怠问题,探索的有效对策,对解决职业倦怠有重要的意义。

公务员的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直接决定机关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关系到能否卓有成效地管理各项社会事务,关系到我国的发展和社会主义建设。

提高公务员工作效率、提高公众对公务员的满意度、提高政府组织效能、改进现有的激励措施,因此,分析公务员职业倦怠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为当今正在进行的行政体制改革提供理论基础,对于我国行政机关建立廉洁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行政体系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1.3国内外文献综述
1.3.1国外文献综述
国外学者对职业倦怠(Job Burnout)的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研究对象主要集中于服务行业,针对服务者和被服务者间的关系,采用观察法、面谈法及个案研究等方法探究工作倦怠引起的症状和心理健康问题。

20世纪80年代,系统的实证研究逐渐增多,研究对象主要集中于以人为主要服务对象的职业领域,研究者采用了问卷等工具进行调查和测量,用于测量职业倦怠的标准化量表被开发使用,尤其是组织行为学家对职业倦怠与工作满意度和员工流失等的相关研究,极大促迸了职业倦怠的系统研究和测量工具的开发。

20世纪90年代后,职业倦怠研究在概念、理论、范围、研究视角和研究区域上都得到了扩展,研究对象延伸到牧师、军队、银行职员、制造型企业职员、高科技企业女性职员和管理人员等,研究者也开始采用了纵向研究、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等新的研究方法与统计技术。

1.3.2国内文献综述
国内对职业倦怠的研究由于起步较晚,关于职业倦怠的专著也较少。

对职业倦怠的研究主要是基于对国外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理论综述和整理。

近几年,一些学者结合国内的具体情况,对各个行业的职业倦怠状况进行实证研究。

主要的成就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对国外职业倦怠的理论和相关研究的综述和介绍。

一方面,国内的钟建、李永鑫、龙立荣、郭思、甘怡群等分别对国外职业倦怠的理论和实证研究进行了介绍,并结
合我国具体国情和行业实际情况,对职业倦怠的产生原因进行了具体的阐述。

另一个方面,在中国文化背景下,一些学者在继承和研究国外一些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职业倦怠的量表进行了修订,以适合在中国进行实证研究。

二是对职业倦怠的实证研究。

在对职业倦怠的实证研究中,研究的职业领域主要集中在对教师、医护人员、银行员工的倦怠研究上,分别从职业倦怠与工作应激、工作要求、角色冲突、责任模糊、工作自主性等方面进行一些实证关系的研究。

研究表明从事这些职业的员工整体上存在很大程度的职业倦怠感,并且研究表明导致职业倦怠的原因除了所从事工作的内容和工作时间的长短外,还存在其他方面的原因。

.国内学者对职业倦怠的研究起步还较晚,相关的专著也很少,特别是针对公务员职业倦怠的研究更是少之又少。

但是,尽管如此,国内对公务员职业倦怠的研究近年来还是出现了一些论文。

对以公务员为对象的研究,目前主要还是通过修订后的职业倦怠量表来对公务员进行实证研究和调查,以了解公务员职业倦怠的现状,以求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比如,国内朱燕、李智、丁雷、刘宏艳、高冬东就曾先后对我国公务员职业倦怠问题作过相应的研究,通过修订后的职业倦怠量表,对公务员职业倦怠问题进行问卷调查,进一步了解公务员职业倦怠的现状,结果发现我国公务员职业倦怠问题不容小逊,公务员普遍存在职业倦怠现象,公务员在情绪衰竭维度、人格解体和成就感维度的得分均不高,职业倦怠已经影响到公务员的身心健康和工作效率。

虽然在世界的范围内,职业倦怠都还只是一个比较年轻的课题,但是经过国内外学者30多年的研究和探索,职业倦怠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职业倦怠的概念得到界定,职业倦怠结构模型得以初步建立,职业倦怠量表得以完善,职业倦怠的相关理论得到不断地充实。

职业倦怠的相关理论和研究成果,除了应用于医护人员、教师、警察等社会工作者外,已经得到了更为广泛的应用。

在今后的研究中,我们要不断的完善职业倦怠的理论框架,测量工具、理论框架的本土化要得到加强。

2 公务员职业倦怠的基本理论
2.1公务员的概念及范围
2.1.1公务员的概念
公务员有广义和狭义的区别。

广义上公务员泛指所有执行公务的公职人员,不论其在立法机关、司法机关还是行政机关,而狭义上的公务员则指在行政机关行使行政权的公职人员。

具体而言,各国公务员的含义、范围又有所不同。

1993年8月国务院颁布《公务员暂行条例》规定,公务员限于国家行政机关工作人员。

《现行公务员法的定义》我国国家公务员,是指依法履行公职、纳入国家行政编制、由国家财政负担福利的工作人员。

2.1.2公务员的范围
根据《公务员法》的规定,公务员是指依法履行公职、纳入国家行政编制、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的工作人员(第二条)。

从这个概念中,我们应当把握是否属于公务员范围,必须同时符合以下三个条件:
(1)依法履行公职。

这里的“依法”,是广义的“法”,包括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和规章。

履行公职是指依据职责从事公务活动。

在我国,依法履行公职的人员不仅包括各国家机构的工作人员,也包括政党机关、人民政协机关的工作人员等。

宪法确定了中国共产党在国家中的领导地位。

中国共产竟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

人民政协是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政治组织。

因此,政党机关、政协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参与国家经济和社会事务的决策、实施和监督的活动也是一种公务活动和公职行为。

(2)纳入国家行政编制。

按照我国现行的编制管理制度,我国人员编制可分为行政编制、事业编制、企业编制、军事编制等等。

行政编制不仅仅是行政机关使用的编制,而且是各类机关工作人员使用的编制。

但在一个机关中,并不是所有的人员都使用该机关的行政编制。

如人大、政协和民主党派机关中不驻会的人员,他们不使用该机关的行政编制,行政关系不属于该机关。

在这里,只有纳入和使用国家行政编制的人员才划入公务员范围。

(3)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

也就是由国家为他们提供工资和福利等保障。

公务员属于国家财政供养的人员,但并不是财政供养的人员都是公务员。

财政供养人员的很大一部分,如公立学校的教师、科研院所的科研人员等,虽然由国家负担其工资福利,
但不属于公务员,因为其不具备另外两个条件。

只有同时具备上述三个条件,才划人公务员范围。

根据法律规定,我国公务员的范同主要是以下七类机关的工作人员:①中国共产党机关的工作人员;②人大机关的工作人员;③行政机关的工作人员;④政协机关的工作人员;⑤审判机关的工作人员;⑥检察机关的工作人员;⑦民主党派机关的工作人员。

2.2职业倦怠的概念
职业倦怠作为专业术语最初是由美国临床心理学Freuden Berger提出来的。

1974年,他在”Journal of Social Issues”发表的一篇名为“人事倦怠”的文章里面用来描述在服务业及医疗领域中的个体所反应出的不良症状。

并将其定义为“由于工作对工作者过渡需求能量、力量或者资源而导致工作者的工作失败、精力耗竭或者身心枯竭”。

他将职业倦怠归因于工作者因工作需求而产生的持久压力所致。

Freuden Berger从实证角度进行的研究主要包括工作应激源的分析、症状指标的描述、工作的压力等方面,这些不良反应往往会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到从业人员的工作质量及个人的身心健康。

在Freuden Berger之后,职业倦怠现象开始受到众多学者的重视,相关的文献也不断增多,但是到目前为止,学者们仍未就职业倦怠的概念达成一致性意见。

1981年,在美国费城召开的第一届国际职业倦怠研究会上,Christina Malasch引用了15种不同定义;而Pelman & Hartmall提出当时至少有48种不同的定义。

但究其根源,这些研究者只是关注的角度不同。

首先,从产生来看,职业倦怠是由于工作过度负荷所致。

Freuden Berger认为“职业倦怠是指工作者在工作上遭受过度的压力,或是个人对工作不满意,因而产生一种心理上对工作退缩,缺乏热情和使命感的现象,使工作者不再为工作而活,二是为了生活而活。

”与Freuden Berger的观点相似,Lee和Ashforth提出,“职业倦怠是对工作压力的一种反应方式,大都发生在服务专业的工作者身上,因为在能力、知力与资源方面过度要求,他们无法处理所产生。


其次,从过程来看,职业倦怠是从业者在工作过程中逐渐产生的疏离和改变。

如:Blase认为,“在职业倦怠的形成是由于在长期的压力下,个人在工作中可能开始产生退缩或不愿意投身于工作,最后发展到身体、情绪以及态度方面的耗竭。

”Pines和Ar011son认为,职业倦怠是这样一种状态,由于个体长期处在对其情绪资源过度要求的情境之下所产生的一种生理、情绪和精神衰竭。

最后,从症状来看,职业倦怠是从业者持续表现出的身心疲惫、憔悴的一系列症状。

Maslauch和Jacksoh认为职业倦怠是人们在长期的工作中产生的与个人压力有关的情绪耗竭、人格解体以及个人成就感丧失的一种心理上的综合病症剧。

Kalker提出,职业倦怠是表现为消极的情绪、负向的工作态度,以及对工作对象的冷漠等状况的生理上和情绪上憔悴而呈现精疲力竭的并发症候。

纵观各个学者对职业倦怠所下的定义,存在着一些共同的特征:一方面,均指身体、精神和情绪的耗尽,表现在对他人的消极态度及对工作缺乏热情,认为工作单调乏味;另一方面,职业倦怠的症状源于工作者应对持续压力源而产生的长期反应,而不是对重大压力源的应激反应。

综上所述,职业倦怠是指个体在长期工作压力下,由于个人感知到的资源和现实要求之间不平衡而导致个人资源持续消耗,从而引发的身心疲惫精方耗竭为特征的心理与行为症状。

2.3公务员职业倦怠的危害
处于职业倦怠时期的公务员, 不仅不利于个人身心健康的发展, 还会由于所担负角色的特殊性影响到政府行政能力的提高, 长期以来还可能影响到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具体的危害主要表现在:
(1)影响公务员的身心健康
公务员长期不断地面对来自工作上的压力,容易使得他们产生职业倦怠,出现情绪波动、烦躁、易怒、焦虑等现象。

而对于一些心理素质较差的公务员来说,由于不能及时调整情绪应对工作环境的变化,就会导致公务员情绪上低落,行为上消沉,对工作态度冷漠,逃避应有责任,出现抑郁、自杀等现象。

公务员职业倦怠还会威胁到他们的生活和家庭。

很多公务员由于在工作上得不到成就感,人际关系差,情绪低落。

他们的这种消极态度和情绪会带到平时的家庭生活中,导致公务员偏头痛、失眠、容易焦虑、恐惧、抽烟、酗酒、抑郁甚至自杀,严重影响到公务员的生活和家庭婚姻幸福。

(2)影响组织的工作绩效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各个行业的竞争日益激烈,对公务员的服务要求也越来越高,行政组织的各个级别和岗位的公务员之间的竞争和压力也逐渐增大。

据调查,公务员职业倦怠指数也是所有行业中最高的,职业倦怠对公务员的影响不仅仅是个人的,也对公务员的整体素质和工作绩效都产生负面影响。

如果我们不对公务员这种情况有很好的了解,并使职业倦怠状态得到调适,很容易威胁公务员队伍的整体建设和行政组织的工作绩效。

职业倦怠不仅会使公务员情绪低落、意志消沉、毫无抱负,不再追求更高的理想和目标,而且还会影响到公务员整个队伍的素质和士气,无心工作。

公务员对工作欠缺热情和积极性,责任感降低,对上级交代的任务也不再及时完成,能拖就拖,工作效率受到了极大的影响。

另一方面,公务员和同事之间关系紧张,交流沟通减少,同事之间的误会增多,破坏了团结愉悦的工作氛围,内耗增加,使公务员处在一种无形的压力之中。

还有一些人更是利用人与人之间复杂的人际关系,无视组织的规定,拉帮结派,谋求个人利益,严重破坏政府部门的团结和利益。

(3)影响到政府的形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