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教材语文(基础模块)(修订版)上册教学设计-当代短诗二首3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帮助学生树立问题意识,教给学生能提出有广度、有深度的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充分调动学生的联想、想象和创造能力,启发学生的悟性和灵性,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3.感受本诗所表达的壮阔美、神秘美和朦胧美;感受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炽热感情。
教学重点
品味拟人的修辞手法,把握诗人组合景物的方式。
教学难点
了解作者对景和情的处理方法,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
教学方法
启发提问、诵读法、讨论法
学习方法
诵读法、讨论法
教具准备
PowerPoint软件、MediaPlayer媒体播放器
教学过程
环节时长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简洁导入
(2分钟)
“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 黄山到底是什么样子,我们先一起来看看。(播放黄山风景视频。)
教材分析
《黄山印象》是一首赞美黄山的抒情诗,写出了黄山的壮阔美、神秘美和朦胧美,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本诗大量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既写实又写意,语言洗练流畅。本诗篇幅短小,可设置适当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
教学目标
1.在反复诵读中品味本诗洗炼、流畅的语言;品味诗中大量运用的拟人修辞手法,体会语言的精妙之处。
山、峰、松、瀑、泉、花、蜜蜂、彩蝶、风、雨、海、云;神奇的世界,童话里的梦想。
本是无生命的山在腾飞,松在遐思,瀑在狂想,风在寻觅太阳……这一切原是童话里的梦想,但在黄山都一一变为现实。
诗人为黄山的神奇所陶醉、倾倒,所以他调动一切想象,浓墨重彩地赞美黄山,从而抒发对黄山的热爱之情。
在诵读过程中体味诗歌语言之美,感受美的意境。
泉的和弦/花的意象;
不能调换。泉水流动,发出声音,像优美的和弦;而花是相对静止的,常作为诗歌中的意象。
海在诉说/云正远航;
不能调换。海是浩大的,承载着海上的云、帆远航。
风…寻觅:表现出急躁的脾气。
雨…追逐、冲撞:表现出雨莽撞的性格。
在花海中,蜜蜂不停地辛勤劳作,它在憧憬甜美的日子。诗人借蜜蜂表达自己的向往。
三、品读语言
(15分钟)
分组朗诵。
问题:
1.诗人在两种天气条件下观赏了黄山,请找出天气依据。
2.“山的腾飞/峰的飘荡”,“山”和“峰”都是静止的,诗人的感觉为什么是动态的?
3.“松的遐思/瀑的狂想”,能改为“松的狂想/瀑的遐思”吗?
4.类似可以尝试调换、推敲的词语还在哪节出现了?
5.作者用一些动词赋予了黄山美景以独特的性格,使这些景致格外生动。诗中这样的词有哪些?有何妙处?
五、积累
(3分钟)
背诵本诗。
教学反思
板书设计
黄山印象
画面 特征 印象
山峰 腾飞、飘荡
松树 遐思
瀑布 狂想
泉水 和弦
花朵 意象
蜜蜂 憧憬 神奇的世界,童话里的梦想
彩蝶 翅膀
太阳 失踪
风 寻觅
雨 追逐
海 诉说
云 远航
今天我们来读一首赞美黄山的诗歌:晏明的《黄山印象》。
观看视频。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整体感悟
(15分钟)
指导学生疏通诗歌大意。
问题:
1.本诗具体描绘了黄山的哪些景物?作者是怎样赞美黄山的?
2.黄山的“神奇”表现在什么地方?为什么说是“童话里的梦想”?
3.全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自由诵读诗歌。
小组讨论:
1.黄山宏伟、雄奇,是大自然的杰作。黄山美景不可胜数,作者用什么方法把这些美景尽收眼底?
2.作者怎样使镜头里的景物动起来?
3.作者并没有点出黄山具体的名胜景物,而是寄情于非典型的山、树、云、雨。这样写有什么用意?
讨论:
这首诗像一架照相机,抢拍下了一个个镜头:山峰、松树、瀑布、泉水、花朵、蜜蜂、彩蝶、太阳、风、雨……将这些镜头组合起来,构成了黄山的全貌。
《黄山印象》教学设计
课题内容
黄山印象
课时安排
1课时
授课班级
中职一年级
授课类型
阅读课
学情分析
《黄山印象》选自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新教材外研版《语文》基础模块(上册)第三教学板块。这一板块选取了用规范、优美的现代汉语写成或翻译的现代诗文精品,语言表达规范,思想情感和艺术魅力丰富,篇幅短小,能帮助学生拓宽对自然、社会、人生等问题的思考和认识。
6.第四节中蜜蜂在“憧憬”什么?果真是蜜蜂在憧憬吗?
7.“神奇的世界,童话里的梦想……”——这两句在整首诗里起什么作用?
指导朗读。
分组朗诵,讨论。
1-4节晴天:
彩蝶、蜜蜂、花;
5-7节雨天:
太阳失踪、雨追逐。
黄山多云,终日云海翻腾,翻腾的云海使得“山”和“峰”看起来像是动态的。
不能。松是伫立的,看起来像遐思;瀑是沸腾的,像是在狂想。
写出了黄山的壮阔美、神秘美和朦胧美,也抒发了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要求读出诗中那种朦胧、神奇的美的意境。
在独立思考、互相探讨的过程中解读文本。
帮助学生树立问题意识,教给学生提出有广度、有深度的问题的方法,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将诗歌中的意象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引领学生体会诗人的现实情感。
四、探究
(10分钟)
作者调动想象,赋予黄山人格化的特征。
作者没有一味追求黄山景物外貌的“形胜”,而是力求表现黄山景物内蕴的“精神”。诗人移情入境,把浓烈的感情注入黄山的景物之中,写出了对黄山神奇之美与梦幻之美的总体印象,表达了强烈的情感。
情感是诗歌的生命,帮助学生了解本诗的情感类型,学会体味诗歌情感的方法,以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
3.感受本诗所表达的壮阔美、神秘美和朦胧美;感受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炽热感情。
教学重点
品味拟人的修辞手法,把握诗人组合景物的方式。
教学难点
了解作者对景和情的处理方法,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
教学方法
启发提问、诵读法、讨论法
学习方法
诵读法、讨论法
教具准备
PowerPoint软件、MediaPlayer媒体播放器
教学过程
环节时长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简洁导入
(2分钟)
“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 黄山到底是什么样子,我们先一起来看看。(播放黄山风景视频。)
教材分析
《黄山印象》是一首赞美黄山的抒情诗,写出了黄山的壮阔美、神秘美和朦胧美,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本诗大量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既写实又写意,语言洗练流畅。本诗篇幅短小,可设置适当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
教学目标
1.在反复诵读中品味本诗洗炼、流畅的语言;品味诗中大量运用的拟人修辞手法,体会语言的精妙之处。
山、峰、松、瀑、泉、花、蜜蜂、彩蝶、风、雨、海、云;神奇的世界,童话里的梦想。
本是无生命的山在腾飞,松在遐思,瀑在狂想,风在寻觅太阳……这一切原是童话里的梦想,但在黄山都一一变为现实。
诗人为黄山的神奇所陶醉、倾倒,所以他调动一切想象,浓墨重彩地赞美黄山,从而抒发对黄山的热爱之情。
在诵读过程中体味诗歌语言之美,感受美的意境。
泉的和弦/花的意象;
不能调换。泉水流动,发出声音,像优美的和弦;而花是相对静止的,常作为诗歌中的意象。
海在诉说/云正远航;
不能调换。海是浩大的,承载着海上的云、帆远航。
风…寻觅:表现出急躁的脾气。
雨…追逐、冲撞:表现出雨莽撞的性格。
在花海中,蜜蜂不停地辛勤劳作,它在憧憬甜美的日子。诗人借蜜蜂表达自己的向往。
三、品读语言
(15分钟)
分组朗诵。
问题:
1.诗人在两种天气条件下观赏了黄山,请找出天气依据。
2.“山的腾飞/峰的飘荡”,“山”和“峰”都是静止的,诗人的感觉为什么是动态的?
3.“松的遐思/瀑的狂想”,能改为“松的狂想/瀑的遐思”吗?
4.类似可以尝试调换、推敲的词语还在哪节出现了?
5.作者用一些动词赋予了黄山美景以独特的性格,使这些景致格外生动。诗中这样的词有哪些?有何妙处?
五、积累
(3分钟)
背诵本诗。
教学反思
板书设计
黄山印象
画面 特征 印象
山峰 腾飞、飘荡
松树 遐思
瀑布 狂想
泉水 和弦
花朵 意象
蜜蜂 憧憬 神奇的世界,童话里的梦想
彩蝶 翅膀
太阳 失踪
风 寻觅
雨 追逐
海 诉说
云 远航
今天我们来读一首赞美黄山的诗歌:晏明的《黄山印象》。
观看视频。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整体感悟
(15分钟)
指导学生疏通诗歌大意。
问题:
1.本诗具体描绘了黄山的哪些景物?作者是怎样赞美黄山的?
2.黄山的“神奇”表现在什么地方?为什么说是“童话里的梦想”?
3.全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自由诵读诗歌。
小组讨论:
1.黄山宏伟、雄奇,是大自然的杰作。黄山美景不可胜数,作者用什么方法把这些美景尽收眼底?
2.作者怎样使镜头里的景物动起来?
3.作者并没有点出黄山具体的名胜景物,而是寄情于非典型的山、树、云、雨。这样写有什么用意?
讨论:
这首诗像一架照相机,抢拍下了一个个镜头:山峰、松树、瀑布、泉水、花朵、蜜蜂、彩蝶、太阳、风、雨……将这些镜头组合起来,构成了黄山的全貌。
《黄山印象》教学设计
课题内容
黄山印象
课时安排
1课时
授课班级
中职一年级
授课类型
阅读课
学情分析
《黄山印象》选自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新教材外研版《语文》基础模块(上册)第三教学板块。这一板块选取了用规范、优美的现代汉语写成或翻译的现代诗文精品,语言表达规范,思想情感和艺术魅力丰富,篇幅短小,能帮助学生拓宽对自然、社会、人生等问题的思考和认识。
6.第四节中蜜蜂在“憧憬”什么?果真是蜜蜂在憧憬吗?
7.“神奇的世界,童话里的梦想……”——这两句在整首诗里起什么作用?
指导朗读。
分组朗诵,讨论。
1-4节晴天:
彩蝶、蜜蜂、花;
5-7节雨天:
太阳失踪、雨追逐。
黄山多云,终日云海翻腾,翻腾的云海使得“山”和“峰”看起来像是动态的。
不能。松是伫立的,看起来像遐思;瀑是沸腾的,像是在狂想。
写出了黄山的壮阔美、神秘美和朦胧美,也抒发了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要求读出诗中那种朦胧、神奇的美的意境。
在独立思考、互相探讨的过程中解读文本。
帮助学生树立问题意识,教给学生提出有广度、有深度的问题的方法,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将诗歌中的意象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引领学生体会诗人的现实情感。
四、探究
(10分钟)
作者调动想象,赋予黄山人格化的特征。
作者没有一味追求黄山景物外貌的“形胜”,而是力求表现黄山景物内蕴的“精神”。诗人移情入境,把浓烈的感情注入黄山的景物之中,写出了对黄山神奇之美与梦幻之美的总体印象,表达了强烈的情感。
情感是诗歌的生命,帮助学生了解本诗的情感类型,学会体味诗歌情感的方法,以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