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保障学》赵曼 第07章 社会救助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对救助对象的甑别和确定工作还需强化
如对申请救助群众的家庭收入核实问题一直缺乏有效措施, 直接影响到救助对象的甑别。家庭收入低、支出多是确定 贫困家庭依据,也是落实各项救助政策的基础。由于当前 家庭收入的多样性、隐秘性,以及有关法律法规还不完善, 部分申请救助家庭的经济收入难以核实。又如对于少数归 正人员及无业居民采用纠缠、吵闹,甚至威胁等手段,强 硬要求社会救助,缺少有力的应对措施,使少数不符合救 助条件的人员变成救助对象,导致救助目的偏差,公正公 平性受到影响。
第七章 社会救助
本章主要内容:
社会救助的历史演进 社会救助的甄别机制 非营利组织在社会救助中的效率问题 不同救助方式的效率问题 中国目前的社会救助体系
学习重点:
理解社会救助的主体 掌握贫困的定义及贫困程度的衡量指标 理解社会救助中的甄别机制
理解社会救助中的公平与效率问题,非营利组织在社 会救助领域的优势
(二)非营利组织的效率分析
究竟谁成为责任主体更有效率:政府?还是 非营利组织?新自由主义者的代表弗里德曼认为, “最理想的途径是私人慈善事业”,私人慈善事 业完全可以借助市场的力量实现高效率。
社会救助除了政府救助之外,还有民间非营 利组织的慈善救助,后者是一种市场行为且效率 更高。
(三)中国非营利组织的发展
一、社会救助的历史演进
(一)社会救助理念的历史演进
春秋战国 工业社会之前
二战后 现代
“民本” “仁政” “大同” 惩戒性:贫困由懒惰造成 社会援助取代贫民救济 强调生存权和权利立法
5
(二)社会救助的主体
政府
企业
个人
社会组织
非营利组织
我国社会救助主体单一,主要为政府,而发达国家的社会救助领域,非营 利组织发挥巨大作用。
(三)社会救助的对象
先天性原因失去劳动能力的公民 临时性救助对象 长期救助对象 短期救助对象
1、思考题?? 什么是有效社会救助制度?
第一,满足穷人未被满足的救助需求;——(非营利组织 参与)
第二,避免富人冒充穷人接受救助,将穷人挤出救助市场 ——(建立信号甄别机制)
第三,区分穷人的真实需求与非真实需求。——(对救助 者分类管理( 按贫困成因分类) 和实现救助的协同)
2006-2011年农村绝对贫困线
更多信息:
年份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贫困线(元/人) 693 785 1196 1196 1274 2300
联合国划分贫富标准
恩格尔系数(%) 生活水平
30以下 最富裕
30~40 富裕
40~50
50~60
60以上
小康水平
勉强度日
绝对贫困
三、社会救助与非营利组织
(一)非营利组织产生的原因
n 政府失灵 政府提供社会救助的数量是由政治决策过程决 定——然而投票结果往往反映了中位选民的需求,而流下 了一部分需求未被满足的群体
n契约失灵 在社会救助领域,无论是生产者还是消费者都 不可能拥有完全的市场信息,这种情况下,营利组织构成 的市场竞争可能是无效率的
掌握社会救助的方式,理解不同方式各自的利弊及其 适用范围
了解中国当前的社会救助体系
导读
社会救助属于转移支付类项目, 与前面的社会保险类项目有本质 的区别。社会保险类项目,其资 金运动是双向的,不缴纳保费便 没有资格享受;而转移支付类项 目的资金运动是单向的,管理也 更加困难。与社会保险、社会福 利等其他社会保障制度相比,社 会救助是一种是对生活陷入困境 的特定社会成员生存权的基本保 障。社会救助是整个社会保障体 系中的最后一道防线。
案例分析
材料三:据北京电视台《特别关注》报道,2015年2月16 日上午10点,一名假装双腿残疾、衣着破旧的男子,在地 铁中乞讨时被民警查获,该男子专门在地铁五号线上乞讨 ,其乞讨路线固定,每次都是一直在车上要钱到惠新西街 南口站下车,再到对面站台坐开往刘家窑方向地铁,一天 中不停来回地转圈乞讨。民警表示,查获当天是春节前, 地铁中人少,该男子甚至都没有进入卫生间换装,直接在 站台的隐蔽处换上了破旧衣服,并坐在了地上,双腿盘在 身前,假装腿部残疾蹭进了地铁车厢。经过调查了解到, 该男子姓李,今年46岁,而让人惊讶的是,李某假装残疾 乞讨,其月收入比帮助他的王先生月收入高出3倍多,而 且靠扮演腿脚残疾这招,李某已经在北京买了两套房子。
4、社会救助的保障工作还需加强 一是基层社会救助工作力量需加强,普遍存在基层救助工作
人员少,工作量大的矛盾,救助工作人员兼职多,业务培 训少的问题,致使有些工作未能做细做实,难以保证效率 与质量的统一。 二是救助资金筹措渠道还比较单一。当前主要还是依靠政府 主导,全社会参与慈善救助的比例还不够高
救助的协同(救助主体协同、救助模式协同、城乡协同)
2、思考题?? 社会救助低效原因
“政府有所助,社会有所救”是中国社会救助事业发展新 格局。但我国政府救助与社会救助衔接机制的平台还没有 建立起来,建议社会组织对社会救助工作投入更多关注目 光,和政府一起构建一个真正托住底线,可持续发展的政 社合作的救助格局。
实物救助:本身是一种甄别机制,可甄别出真正需要的人 群
民政部:推动社会救助城乡标准补助水平一致 视频链接:
(二)输血型救助与造血型救助
输血型救助主要是分款到户,补贴到人,旨在从生活方面给 予贫困者以钱物救助使其维持基本生活水平。
造血型救助是在国家必要支持下,利用贫困地区的自然资源, 进行开发性生产建设,逐步形成贫困地区和贫因户的自我积 累和发展能力,主要依靠自身力量解决温饱、脱贫致富。
加快贫困地区的教育、卫生和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步 伐,提高贫困地区人口的综合素质
(五)我国社会救助新政策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649号《社会救助暂行办法》,自2014年5 月1日起施行。解读:
构建社会救助制度体系 统筹城乡社会救助发展 明确全面建立临时救助制度 提供经济制度核对机制的法定依据 提出救急难的方针性要求 明晰规范申请办理途径 提出社会力量参与的支持条件 扩展社会救助工作方式 为基础能力建设提供保障条件 健全违法违纪责任追究机制 h
相对贫困:在国民收入的总额中,有一组人口所占份额相 对处于最低水平、生活水平也处于最低层次的这部分人的 生活状况。
(二)社会救助标准的确定
贫困线的划定
绝对贫困线的划定:标准家庭开支预算法;基本需求法; 基数法
相对贫困线的划定:恩格尔系数法;人口及收入的五等份 测量法;最低百分机制
外部环境 经济、社 会和政治 权力体制
政策手段 直接政策
部门 政策 项目:医 疗、农业、 基础设施、 住 房 、教 育
穷人状况


再分配
土地 改革
公共 开支
非政府 组织项目
1. 提 高 生 产 率 一技术系统 一生产性投入
2. 创 造 资 产 基 础 一综合农村发展项目 一地区发展 一信贷
3、案例思考题??
材料一、二、三分别体现了社会救助的哪些方面? 怎么样减少材料三同性质事件? 我国目前采取的社会救助创新新方式有哪些? 基于目前的发展及我国社会救助制度,你认为我国还可以
采取什么方式提高社会救助效力?
二、贫困及其测度
(一)贫困程度的衡量指标
贫困的定义:世界银行在《2000/2001年世界发展报告》
材料二:据山东广播电视台新闻中心《山东新闻联播》报道,山东
省政府办公厅日前下发通知,要求年底前,各市、县要结合本地实际 ,建立规范高效的“救急难”工作机制,各市要在年内建立完善救助 工作平台,开设“12349”社会救助热线,统一设立标识为“民政救 助”的申请受理窗口,实现窗口救助和热线救助相结合,以解决城乡 群众突发性、紧迫性基本生活困难为目标,救助对象、救助时效、救 助方式、救助标准及救助平台等方面也将更加规范。
缺少达到最低生活水准的能力,还包括风险和面临风险的 脆弱性,以及不能表达自身需求和缺乏影响力
衡量指标
贫困发生率 贫困深度 贫困密集度 贫困严重度
(二)社会救助标准的确定
最低生活水平的涵义
绝对贫困:在特定的社会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下,个人或 家庭依靠劳动所得或其他合法收入,不能满足最基本的生 存需要,生命的延续受到威胁。
近年来,我国非营利组织渐趋活跃,数量日益 增多,非营利组织之间的合作增多,组织实力不 断增强。但也有许多局限:
政府过“大” 政社不分 行政垄断
(四)国际经验及启示
政府向非营利组织购买公共服务:范围涵盖教育、公共卫生、 文化、社会服务;最典型的模式是公开竞标;服务购买与向 社区地方转移职能、增强地方治理能力的趋势相关。
政社分开:我国的改革有两种选择,一是在政府的福利事 业费中,划出一块专门用于资助民办机构的基金;二是政 府不再直接给下属福利机构拨经费,福利事业费全部改做 福利资助基金,政府办的福利机构与民办的福利机构一样, 都向基金申请资助。
四、社会救助方式
(一)现金救助与实物救助
现金救助:在信息完全时,货币救助明显是最有效率的, 然而,当信息不对称时,现金救助难以实现一种甄别机制, 使其发挥真正的作用
无”对象;城市新增贫困人口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城乡特殊社会救助制度:麻风病人;历史遗留问题
(三)财政扶贫资金的使用与管理
明确受益对象 各级财政扶贫资的分配要通过对贫困地区各项指标的比较分析,归纳
出经济发展要点和各因素指标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 突出重点,兼顾一般
(四)社会救助管理
自然灾害救助的管理:报灾及时,讲事实讲原则
贫困救助的管理:家庭生活调查,群众评议,基层审核
六、当前社会救助工作中存在的几个问题思考?
1、社会救助制度还有待进一步健全 一是社会救助政策数量很多,但主要是以文件形式作为救助依据,上升
至法律法规的很少,缺乏刚性,容易造成救助工作的随意性。 二是有的制度内容还不够全面,部分规定较原则,可操作性不强。 三是有的救助政策相互衔接还不是很好。如低保制度与教育、住房、医
理论和实践都已证明,造血型救助优于输血 型救助。
(三)贫困成因与救助方式
先天性因素:先天残疾,先天环境恶劣 后天性因素:就业机会匮乏、人力资本匮乏 经常性因素:残疾人、孤儿、孤寡老人 突发性因素:疾病、战争、家庭变故、饥荒
(四)消除贫困的根本途径——造血型救助
加大贫困地区基础设施的投入
建立和完善农业科技和农村服务体系,提高贫困地 区 的农业附加值
影响救助效率的原因主要包括: 缺乏有效的信号甄别机制, 政府对非营利组织和救助对象的挤出。 制度运行效率低下,导致救助资源配置不均,救助基金压
力倍增,制度运行成本居高不下
案例分析
材料一:郑州市为加强社会救助宣传工作,促进社会救助信息公开
,打造“阳光救助”,配合5月份即将开始的“社会救助工作宣传月 ”活动,市民政局4月13日开通了社会救助微信平台,旨在宣传社会 救助政策,提高社会救助政策知晓率,并对相关文件进行解读和释疑 ,内容涉及最低生活保障、城市低收入、农村五保、医疗救助、临时 救助等,使给广大群众和社会各界对社会救助工作有更进一步的了解 和认识。
医疗补助等;预防类项目包括规定最低工资标准,职业培 训 自然灾害致贫救助和非自然灾害救助
2012年中央财政综合扶贫投入情况
(二)中国社会救助体系框架
救灾 农村扶贫:三无老人 农村“五保”供养制度: “五保”指保吃、保穿、保住、
保医、保葬,此外,对孤儿还有保教育的内容 城市最低生活保障:保障对象:传统民政救济工作的“三
疗等多个专项救助相捆绑,使部分有劳动能力的人宁愿吃“低保”, 也不愿再就业。
2、社会救助的运行机制有待完善 当前主要面临救助主体多,救助力量分散,救助资源未能有效整合; 社会救助信息系统还不够健全,不同部门间的基础信息资源尚未及时有
效整合,救助工作方式需要陈旧、老化,部分做法已跟不上救助工作 发展的需要,一定程度上影响救助效率和质量。
3. 创 造 就 业 一工作计划 就业保障
4. 福 利 计 划 一(例如食品和营养 直接收入转移)
5. 投 资
6. 能 力 建 设 一机构发展 一社会授权 一培训
亚洲扶贫战略的政策手段
五、中国社会救助体系
(一)社会救助体系的分类
现金救助和实物救助 救助类项目和预防类项目:救助类项目包括公共住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