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研究
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研究
摘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思维模式的转变,如何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型,进而完成对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人才的培养”被提到万众瞩目的高度。而学前教育作为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亦随着这一转变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古语有云:“少年强则国强”,如何栽培出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本科应用型人才并让他们在孩子的成长道路上发挥出巨大的奠基作用则成为了我国幼教事业发展的迫切需求。然而,从当前情况上看,陈旧传统的学科教学为主的人才培养模式让我国的学前教育发展水平尚属薄弱,因此,建构适应整体形势的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突出实践能力培养,凸显人才培养特色对各高校而言意义重大,并成为了校内学前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然选择。因此,在本文中,将课程设置创新、课堂教学内容体系创新、人才培养规格创新与实践能力环环相扣,就学前教育这一核心命题展开讨论,为适应国家创新技能人才模式提出一些实战性是思路与建议。
关键词:学前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践
一、当前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困境
(一)实践能力培养的前瞻性不足
实践能力与专业实践能力涵盖了实践能力的所有要素。实践能力泛指对日常生活中所遇问题的应对性与执行性,包括表达能力、适应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而专业实践能力是指在专业领域中自由发挥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包括专业知识、专业经验、专业态度等。遵循着实践能力概念的脚步可知,实践能力并非是传统意义上的“动手能力”,其内涵已被拓展为个体在生活学习中充分处理问题的心理特征和行为品质。
而教育部于1988年出台的主文件《关于深化教学改革,培养适应21世纪需要的高质量人才的意见》中指出,人才培养模式是学校为学生构建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以及实现这种结构的方式。它从根本上是与实践能力的思想和观念相吻合的。
然而随着幼师专业近年来的炽热化,教师的摇篮(各省市学前教育本科院校、
高职院校和非师范类院校)应潮流之势纷纷扩大招生规模,导致大部分院校普遍缺乏对学前教育专业的精准定位和学科建设的立场和原则,相互之间照搬照抄人才培养模式的情况屡见不鲜,根本不注重对“实践能力”这种素质性教学体系的前瞻性分析与研讨。
(二)课程设置与实施和社会需求严重脱节
调查表明,当前很多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立足于为幼儿园和幼教机构培养具有一定教学和教学研究能力的专门人才。因此,在设置学生的能力培养方案上多为网络借鉴,或者委派指定人员去朋友院校参观学习,以期用“它山之石攻己山之玉”。但是这种寻求外力的方法往往存在一个弊端——就是对幼儿园园长和一线幼儿教师意见的忽视。
即有着丰富的学前儿童发展与教育的基本理论知识,又具有观察和分析学前儿童发展水平能力的幼儿园园长及教师,更应该成为反应学前教育师资性需要的中坚力量,所以学前教育专业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的过程中不应该只做“外功”,还得注重“内功”的修为。应从内而外的深入到幼儿园的实际教学中,也唯有如此,才能培养出适应幼教行业需要、兼具责任感、又能适应多变的学前教育就业需要的学生。
二、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要点
(一)实践教学体制系统的搭建
作为一种素质,实践能力不单是一种技能的学习,而是理念的深入。是由表及里的循环反复、逐步提升,最终将知识转化为能力而形成的。鉴于此,遵循教学规律和专业特点,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将以下基本原则作为基准点:以人的培养为目标;以实践教学理念为依据;以创新能力培养为导向。
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的基本思路是:通过系统规划、分层设计,将实践教学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并将其要素分解到各实践环节之中。
(二)实践教育理念的构成
“学中做”、“做中学”是多年实践教学理念凝练的成果。“学中做”,强调学生通过课堂教学、实践教学等相关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实际传授之后,掌握过硬的“基本理论与专业技能”;“做中学”,是指学生通过社会实践来验证理论知识,在实践中由衷的对理论产生反思与理解,它重点强调的是社会实践活
动在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中的重要作用。一言以概之,“学”与“做”辩证的诠释了实践能力的培养过程。
(三)实践课程体制的形成
现在很多的托幼机构对人才需求的定位除了擅长歌舞、有一定的组织能力外,更注重幼儿教师的内心情怀。用强烈的思想共鸣来认同学前教育于人一生发展的意义之所在,能够善良、坦荡、真诚的深入幼儿教育工作的方方面面。因此,为了引进有潜能、有后劲的未来师资力量,很多大中型幼儿园不惜重金的纷纷引进了如蒙氏、多元智能等新课程体系。然而事与愿违的是,经受传统教育打磨的我们的毕业生却无法适应这样的幼儿园,实践中的前沿理念无法与书本所学相融合。因此,我们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在课程设置的过程中,应该将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培养定位于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一切从实践教学的工作出发,充分将社会中的新元素考虑進来,通过特色课程的设置成功促使教育教学能力、教育信念与责任、教育研究能力这些幼教教员的基础能力与想象力、创造力等特色能力的有序并存,从而来完成未来教师人格的塑造和实践素质的提高、增强毕业生的竞争力。
(四)实践老师队伍的构成
教师这个人类灵魂的总工程师,在实践教学活动中亦起着关键的作用。采用三双方法(双向兼职、双重身份、双向保障)鼓励高校教师通过参与幼儿园项目等途径与幼儿园的科研、教学和管理紧密协作,让高校教师的理论优势与幼儿园教师的丰富经验相得益彰,让“专兼结合、结构合理、联合指导”的双师型教学团队来拉近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之间的关系。
三、着力推动实践教学改革的进一步举措
在“强实践、重过程、显能力”的实践教学改革思路指导下,实践教学改革的重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彰显学科特色
调研考察报告告诉我们社会对实用型的幼教老师人才的需求日益旺盛。幼儿教育人才的培养当前的定位及其课程设置无法适应迅速发展的社会需求。依据调查研究结论修改人才培养方案,而制定培养方案的前提是了解幼教人才类型的需求,明确幼教老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及其构成要素,明确人才培养单位课程设置的合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