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的困惑与对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程的困惑与对策
实施新课程以来我们遇到不少问题与困惑,我觉得主要要在教学方法上多下工夫,吃透教材,紧扣课标,转变观念,大家共同探究研讨,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能够驾驭课堂,指导学生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三维知识目标。
现将我自己的一点见解罗列如下,以供共商:
第一:新课程涉及内容多,模块教学跨度大,专题教学对学生要求高,难度大,课时紧张。
学生开始时较盲目,课时紧张不能完成教学任务。
基础知识欠缺难以理解抽象的政治文明史。
第二:学生缺乏学习主动性,科目多,分配的任务不能按时完成。
知识能力较差的同学跟不上,容易产生厌学情绪。
第三:学生普遍不重视历史,认为是不重要的科目。
学习历史的目的也不明确。
一直以来的被动式的学习习惯很难改变,不能勤于思考,讨论和探究,学习效果不明显。
第四:学生难于查找资料,知识储备太少,学习方法不当,仍停留在初中的死记硬背的方法上。
对知识不能有效的联系整合,知识一盘散沙,缺乏体系。
对于以上问题我总结出以下对策,如下:
第一:教师应尽快转变观念,把“教本”变为“学本”,教不仅仅是为了考而是为了学生个性发展奠定基础。
教师多在教学设计上多费功夫,变“学会”为“会学”。
第二:版本多,难度大,内容多,教师应理解研究大纲、
课标、本地区的考试说明。
教材中涉及的内容不必面面俱到,事无巨细。
多补充相关知识,重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三:学校应加大课程资源的投入。
例如:图书、设备、影视资料、网络资源、或者实地考察的机会。
教师学生应利用现有的资源吸收知识培养能力。
第四:教师应改变在课程中过于注重知识传播的倾向,强调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习惯。
注重知识的均衡性、综合性、选择性。
第五:改变“难、偏、旧、繁”和过分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
加强课程内容与学习生活现状及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的联系。
关注学生学习兴趣、经验。
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
第六:抓主干、抓线索、注重知识之间的有效联系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
第七:据跳跃性、大跨度的特点,可灵活地避免教学习惯,发展时序的绝对性,呈现方式的相对性。
中外历史的影响,教材体系应服务于教学体系。
有效的对学科之间、模块之间、单元之间进行整合。
在适当的时间与政治、经济、思想部分相连接。
最后,教师应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与参与的习惯。
培养搜集处理信息、获取新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与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师应善于引导学生,平等的对待
学生,尊重学生,多给予鼓励和表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