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试题与评卷对地理教学的启示及教学建议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试题与评卷对地理教学的启示及教学建议
、高考试题与评卷对地理教学的启示及教学建议
1. 研究《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把握高考复习的方向
研究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研究高考命题指导思想、考试内容和考核要求,研究近几年高考地理试题(包括参考答案)的命题特点,是科学、有效指导高中地理教学与复习的基础与前提。

2. 落实主干知识,构建知识间内在联系
每年的高考都是以“意料之外的情景材料”,着重考查“情理之中的主干知识”。

地理主干知识主要包括地理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与规律、核心理论,以及区域地理中的区域基本特征等,它们是学科知识内容构成的“纲”和“目”。

教学与复习首先要立足基础和主干内容,引导和指导学生弄清、弄透基本原理、规律与理论,“以不变应万变”;进而将着眼点放在其迁移应用上,而不是对所学知识进行过多的加深拓展。

就知识掌握而言,追求深难而忽略基础是不符合新课程理念和新高考试题特点的。

面面俱到,没有重点;“多多益善”,宁多勿少是目前中学地理教学与复习中存在的一种误区。

教材是学科基础和主干知识的重要载体,是学生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的主要依据,因此教师应多研究教材,学生应落实课本知识。

对于学生而言,学好地理需注意两个方面,一是熟练掌握课本知识的整体构架与内在联系,以便解答问题时能及时提取相关知识内容;二是透彻理解书本上案例所反映的基本原理以及结论的推理过程,高考对“死记硬背”知识的考查会越来越少,而是越来越多地注重知识的灵活运用。

同样地,这要求我们一方面要利用教材,“以点带线,以线带面,由线成网”,形成知识的网络化,透彻理解地理问题;另一方面,要跳出教材,把握诸地理要素、地理原理和规律的内在实质以及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灵活分析地理问题。

3. 注重能力培养,学会分析地理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高考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明确要求的考点内容,可称之为高考考查的“明线”;而命题注重考查考生的学习能力和学科素养,则可称
为高考考查的“暗线”。

高考地理命题以“能力立意”为主导,提出四项考核目标与要求,即: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

实际上这四项能力考核目标与高中地理新课程“课程目标”也有很大程度上的一致性。

高考答题不是让考生背诵书本地理知识,而是要求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地理问题,考查的主要是“能力”——文字图像的判读和分析能力、基础知识的联系和迁移能力、思维品质的综合和发散能力、书面语言的组织和表达能力等。

这就需要在日常教学和复习备考中重视学生的能力培养,落实基础知识和同时,有意识地、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与训练。

例如,通过新材料、新情景的创设,提供更多的让学生分析、解决新问题的机会,以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高考考核能力的培养,不仅仅是通过做题来训练,更重要的是在平常课堂教学中的渗透以及对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引导。

只有逐步实现由“知识立意”型课堂向“能力立意”型课堂转变,才会使学生解答问题的思维方式由“记忆知识”型向“分析能力”型转变。

引导学生从记忆、理解到迁移、运用,其中一个重要环节就是引导和指导学生构建分析地理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从随教材案例和知识的学习中,思考和感悟案例所反映的原理和规律是什么、是通过怎样的思维过程得到的、它还可以解决哪些问题,提炼和建立分析和解决此类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才是最重要的。

高考答卷中暴露出“解题思路不清晰”的问题,实际上反映出平常地理学习中就未能梳理出分析该类或相关地理问题的思路和方法,自然也不可能达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的效果。

4. 强化文字、图表材料信息的获取,提高信息意识和能力
近几年高考地理试题以丰富多彩的文字、图表材料切入,使得“获取信息—整理信息—分析信息—解决问题”成为解答地理试题的思维主线,一些关键信息的获取与运用对解题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研究近几年高考地理试题的图表类型,可以看出世界与中国区域图、
剖面图、景观图、示意图、等值线图、统计图表(折线图、柱状图、表格)等图形语言形式多样、承载信息丰富。

学生应在教师的指导下,掌握各类地理图表信息呈现的特点,学会准确、全面地从中提取显性和隐性的、定性和定量的地理信息;并要注意将文字与图表材料有机地结合,以获得完整的、综合性的地理信息。

除加强读图析图、运用地图能力的培养外,加强作图能力的训练也很有必要的;对于一些地理原理与规律图,让学生养成绘图作图的习惯,进行图文转化、图图转化,例如地形剖面图,背斜成谷、向斜成山过程示意图,冷锋、暖锋与天气示意图,大气的运动示意图(包括热力环流、近地面大气中的风向、气压带风带分布图),世界洋流分布图、水循环过程环节示意图、山地垂直自然带谱分布图、人口增长模式示意图、城市土地利用与付租能力示意图,城市化进程示意图等等。

5. 规范答题习惯,训练语言表述能力
首先教师必须养成严谨的教学作风,平常教学与习题讲解时语言要严谨,措词要准确,不能模棱两可、似是而非;其次要引导学生多说、会说,多落实在纸面上,在回答问题和习题训练中特别强调表述的规范性。

就高考答题而言,不是仅要求考生“会”(知识),而是最终要求(答案)“对”!这需要让学生逐步养成“规范答题”的习惯——规范答题思路、规范答题步骤、规范呈现形式。

在规范规范步骤的训练中,重视对“审读题干要求,明确设问指向”、“分析所给图表,提取有效信息”、“揣摩命题意图,联系相关知识”、“思考答题方向,组织答案要点”等环节的指导。

在规范呈现形式的训练中,强调条理清楚、逻辑严密和文字准确的表述原则,强化规范表述的具体要求:(1)要点全面,不遗漏;(2)用
词准确(尽量使用地理专业术语),不随意;(3)简洁精炼,不啰嗦;(4)顺序合理,有主次;(5)富有逻辑,有因果;(6)书写端正,有美感。

总之,只有加强学习和研究,切实转变教学观念,及时反思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积极探索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才能不断提高日常教学质量与复习备考效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