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歌剧的发展历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中国歌剧演唱研究 杨曙光 金永哲: 1920年,黎锦晖创作了中国第一批歌剧— 12部儿童歌舞剧,其代表作品有《小小画 家》、《麻雀与小孩》、《葡萄仙子》等, 这些作品被看成是中国歌剧的早期萌芽, 在当时的中国曾产生巨大影响。
• 中国歌剧发展历程研究 刘菲贺敏张竹岩:20世 纪初,中国近代著名作曲家、音乐教育家黎锦晖, 作为中国歌剧的开拓人,于1920年创作了第一部 儿童歌舞剧《麻雀与小孩》,在之后的七八年间 先后创作了《月明之夜》《小小画家》《葡萄仙 子》等12部作品。这些歌舞剧有完整的故事情节, 有布景,用独唱、对唱等歌唱的形式来表现故事 情节和人物特征,虽然不能完整的让释歌剧的意 义,却己经具备了中国歌剧的雏形。
• 对中国歌剧的回顾与展望 赵小林 • 《白毛女》的音乐塑造克服了之前《秋 子》、《兄妹开荒》等作品的偏向性,既 不是倾向于纯粹的西方歌剧的模式,也不 是仅限于秧歌剧的表现形式,而是将民间 音乐的成份与西洋剧音乐形式共汇其中。
• 论20世纪中国歌剧创作的民族化进程 黄美 丽 • 一九四五年由延安鲁迅艺术学院集体创作, 贺敬之、丁毅执笔的《白毛女》是这个时 期歌剧创作的优秀代表作,为我国的民族 新歌剧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此外,歌剧 《白毛女》还被授予中国新歌剧的称号, 并认为中国新歌剧的产生是以歌剧《白毛 女》为开始。
• 2、“话剧式”歌剧也是中国歌剧萌芽时期 具有代表性的。 • 20世纪中国歌剧发展谈概 詹桥玲:中国歌 剧真正萌芽的标志,应该是1935年田汉与 聂耳合作的《扬子江暴风雨》,这部作品 与其说是在话剧中拼人歌曲,倒不如说是 用众多的歌曲深化作品的主题,用对白帮 助发展剧情。
• 中国歌剧演唱研究 杨曙光 金永哲:与此同 时,聂耳和田汉1934年6月创作的《扬子江 暴风雨》,冼星海和李伯钊1938年创作的 《农村曲》、《军民进行曲》等,是“话 剧加唱”式的歌剧。它是建立在救亡歌曲 的基础上的,那时的救亡歌曲曾风行全国, 有广大的群众基础,因此,“话剧加唱” 式的歌剧又成为另外一种较为普遍的歌剧 结构形式。
• 4、“音乐剧”式的歌剧。 • 中国歌剧的形成之路 吉颖颖:1935年,陈大悲编 剧、陈歌辛作曲,创作出音乐剧《西施》,并在 上海卡尔登大戏院首演,这是国人创作的第一部 音乐剧。此剧为五幕古装音乐剧,有话剧、舞蹈、 歌唱等部分,演员服装华丽,道具、舞美也很讲 究。 • 阿隆· 阿甫夏洛穆夫创作了六幕十景的音乐剧— 《孟姜女》,旨在“建立纯粹的中国歌剧与舞剧 之前,从事改良京剧和上演音乐剧—音乐、歌唱、 对白、舞蹈并重的戏—可以作为过渡的桥梁。
• 6、秧歌剧 • 对中国歌剧的回顾与展望 赵小林:1942年毛泽东 发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之后,给广 大中国文艺工作者提出了一个最为正确的方向— 为工农兵服务。中国音乐家们就在民间歌舞“秧 歌”的基础上给以革命的内容和各种艺术加工。 这样,在很短的时间内,一种新的歌剧形式一秧 歌剧就得到了蓬勃发展,并且真正深入民间,流 传全国各地,成为深受人们 • 喜爱的秧歌剧。当时深受人民喜爱的秧歌剧很多, 比如:《兄妹开荒》、《夫妻识字》等。
• 浅览中国歌剧发展 陈颖薇:同类行的还有 《红梅阁》这是对川剧音乐进行改革的最 初尝试。
• 中国歌剧的形成之路 吉颖颖:1930年9月3 日,由张曙创作的五幕歌剧《王昭君》在 上海的新东方剧场首演。1939年,欧阳予 倩改编上演了歌剧化京剧《木兰从军》, 这部作品在保留戏曲风格的同时,融入了 一些歌剧艺术手法。1945年,沙梅尝试将 川剧音乐进行改革,试图通过以西洋歌剧 的艺术手段如乐队伴奏、舞美等来改造中 国的传统戏曲,创作了歌舞剧《红梅阁》, 由凯歌剧社在重庆抗建堂首演。
• “文革”前中国歌剧的发展历程 吕海霞: 秧 歌剧对中国歌剧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 表现革命斗争与现实生活相结合方面为中 国歌剧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也 为歌剧《白毛女》的创作提供了直接的经 验。
• 6、新歌剧——中国歌剧史第一个高潮《白毛女》 • 中国歌剧发展历程研究 刘菲贺敏张竹岩: • 1915年,中国歌剧的第一个里程碑《自毛女》诞 生。《自毛女》的创作借鉴西洋歌剧的创作模式, 广泛的吸收中国多种戏曲的音乐素材,比如甩腔、 悲腔的运用,戏曲板腔体的运用,更细腻的刻画 了人物的心理,大大的丰富了音乐织体,促进矛 盾的激发,使音乐更具表现力。《自毛女》诞生 对中国歌剧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为中国歌剧的道 路开创了新局而,使中国民族歌剧进入了一个崭 新的阶段。
• 3、模仿西洋歌剧写作手法的早期中国歌剧。 • 论歌剧《江姐》的音乐与表演特征 李春伟:于 1925年在北京上演的歌剧《观音》就是完整的西 洋歌剧形式在中国的最早探索。该剧由阿隆· 阿甫 夏洛穆夫创作,他广泛地搜集了中国民间音乐素 材,并以流传于民间的观世音菩萨故事为歌剧内 容,创作了这部歌剧。歌剧的演出服装采取中国 传统戏装,但唱腔基本按照西洋歌剧的范式来写 的,此剧在北京上演以后,他又将其带到美国演 出,并获得了成功。
• 浅览中国歌剧发展 陈颖薇:第一部新秧歌 剧《兄妹开荒》可算是里程碑,其它的还 有《夫妻识字》等。后来这些秧歌剧在内 容和艺术形式都有新的发展,结构变得复 杂,音乐和表演形式的多样表现剧中任务 的感情与故事的情节。而且秧歌剧在探索 中与工农想结合,表现革命斗争与现实生 活相结合力一而提供了经验。
• 20世纪中国歌剧漫谈 查汪宏 徐承跃:另外还出现了陈歌辛的《西 施)))(1935)、陈田鹤的《桃花源))( 1939)、张吴的《上海之歌》 (1939)、钱仁康的《大地之歌))( 1940)、王洛宾的《沙漠之歌》 ( 1942)等许多作品这些歌剧都在借鉴西洋大歌剧创作经验的基础上, 试图解决音乐戏剧化的问题,探索中国风格的歌剧创作。如陈田鹤的 《荆柯))( 1937),音乐上基本仿照西洋歌剧的形式:如序曲、幕间音乐、 场而音乐以及欧关发声方法演唱的合唱、重唱、独唱等,并采用西洋 管弦乐队伴奏在这些作品中,成就较高、影响最大者,当推黄源洛的 《秋子》这部作品1942年公演于重庆,音乐是按照西洋歌剧的形式设 训一的,属于分曲结构的歌剧类型,全剧由咏叹调、宣叙调、重唱、 合唱以及序曲、幕间曲等组成,演员阵容达到一百多人,乐队32人。 这部歌剧在重庆等地共演出40余场《秋子》这部歌剧在开创精神和艺 术上的大胆探索,对当时中国歌剧的发展具有积极的影响,是值得肯 定的。
?江姐由阎肃编剧羊鸣姜春阳金砂作曲剧本取材于长篇小说红岩剧中以江姐为主线成功塑造了一个嫉恶如仇临危不惧大义凛然视死如归的英雄形象音乐采取了四川民歌为主要素材同时又广泛吸收了川剧四川清音粤剧京戏等戏曲音乐元素并与合唱重唱等有机结合使得音乐更加饱满同时交响乐队的有效运用也使整部歌剧气势更加宏大戏剧性更强
• 20世纪中国歌剧漫谈 查汪宏, 徐承跃 • 一种是继承戏曲传统,代表性剧口有《小二黑结婚))(马可等作曲)、 《红霞))(张锐作曲)、《红珊瑚))(王锡仁、胡土平作曲)、《窦娥 冤))(陈紫等作曲);一种是以民间歌舞剧、小调剧或黎氏儿童歌舞剧作 为参照系,创作新型歌舞剧,其代表作为《刘三姐));一种是以话剧加 唱作为自己的结构模式,其代表作为“文革”后出现的《星光啊星 光))(傅庚辰、雇邑作曲);一种以传统的西洋大歌剧为参照系,代表作 有《王贵与李香香))(梁寒光作曲)、《草原之歌》(罗宗贤作曲)、《望 夫云))(郑律成作曲)、《阿依古丽))(石夫、鸟斯满江作曲);最后一种是 以《白毛女》创作经验为参照可以兼取西洋歌剧手法、板腔手法或话 剧加唱手法,这种创作模式有两部歌剧杰作—《洪湖赤卫队))(张敬安、 欧阳谦叔作曲)、《江姐))(羊鸣、姜春阳、金砂作剧的发 展繁荣。
• 1、大量优秀作品出现。 • 中国歌剧演唱研究 杨曙光 金永哲: • 沿着《白毛女》的艺术经验,建国后,创 作了《土贵与李香香》、《刘胡兰》、 《小二黑结婚》等歌剧。它们注重了中国 语言的特点,并吸收了戏曲念白的长处, 写出了民族特色的宣叙调。这个时期的歌 剧创作特点和演唱主要致力于学习传统戏 曲来创作和演唱新歌剧。
• 从五部歌剧看中国歌剧丰收期音乐创作特 点 刘秋蓉 • 之后的10余年,即建国后到文革前的这段 时间,中国的歌剧创作进入了丰收期,一 时间出现了《王贵与李香香》、《草原之 歌》,《洪湖赤卫队》、《江姐》、《阿依 古丽》等许多优秀歌剧作品,歌剧音乐的 创作手法及表现力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 2、中国歌剧第二高潮——《洪湖赤卫队》、《江姐》 • 论歌剧《江姐》的音乐与表演特征 李春伟 • 《洪湖赤卫队》体现了中西合璧的创作观,展现了一 个时代的精神主题,是 • 歌剧史上的一部不朽之作。音乐素材充分吸收了民间音乐 和传统戏曲。 • 《江姐》由阎肃编剧,羊鸣、姜春阳、金砂作曲,剧 本取材于长篇小说《红岩》,剧中以江姐为主线,成功塑 造了一个嫉恶如仇、临危不惧、大义凛然、视死如归的英 雄形象,音乐采取了四川民歌为主要素材,同时又广泛吸 收了川剧、四川清音、粤剧、京戏等戏曲音乐元素,并与 合唱、重唱等有机结合,使得音乐更加饱满,同时交响乐 队的有效运用,也使整部歌剧气势更加宏大,戏剧性更强。
• 探索中国歌剧艺术的发展历程 杨俊平:歌剧《秋 子》的上演为歌剧在中国取得的轰动的效果。 《秋子》它的音乐是按照西洋人歌剧的形式设计 的,属于分曲结构的人歌剧类型,全剧无对话, 由咏叹调、宣叙调、重唱、合唱以及序曲、间奏 曲等器乐段落组成。演出阵容之整齐庞人,在抗 战期间前所未有。此间的评论认为“《秋子》接 受的是意人利歌剧的传统,虽说它尚未消化意人 利歌剧传统,但是我们的作曲家却至少制成立一 个像样的歌剧了”。这部歌剧的开创精神和艺术 上的人胆探索,对当时中国歌剧的发展具有积极 的影响,是值得肯定的。
• 中国歌剧的形成之路 吉颖颖:1938年7月7 日,延安鲁艺首演了由李伯钊编剧,向隅、 吕骥作曲的三幕歌剧《农村曲》。这是根 据地的第一部歌剧作品,以旋律发展为五 声宫调式为主,突出了口语化的特点,并 运用前奏曲、独唱、合唱、幕间曲等西洋 歌剧手法创作而成。同年上演的还有由魏 如晦编剧,陈田鹤和钱仁康作曲的歌剧 《桃花源》,也采用了“话剧加唱”的形 式宣传抗战。
• 20世纪中国歌剧漫谈 查汪宏,徐承跃: • 大型歌剧《白毛女》,深刻地反映了社会现实生活,标志 着中国歌剧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白毛女》在我国 歌剧史上是一座里程碑式的作品,它标志着中国歌剧终于 寻找到了自己独特的发展道路,形成了自身鲜明的关学品 格。使人看到了中国歌剧崭新的发展道路。歌剧《白毛女》 的作曲家们在民间音调基础上吸收西方歌剧音乐性格化和 戏剧化的创作经验,运用人物主调贯穿发展的手法使音乐 形象的塑造获得成功。在音乐体裁上运用了和声、复调等 多声部音乐手法,在乐队形式方而,以西洋乐器为主并加 入民族乐器。
• 中国歌剧的诞生 满新颖:1944年, • 许如辉自编剧本,创作了历史题材的四幕 七场音乐剧《木兰从军》(由黄锦培配 器)363。在重庆抗建堂公演。前后上演33 天,达50场之多,为抗战时期剧坛罕见。
• 5、对改良传统戏曲为主的歌剧探索 • “文革”前中国歌剧的发展历程 吕海霞:山东省 立剧院于1936年演出的歌剧《岳飞》就是在此方 面做出的最初尝试。院长王泊生亲自主持了这部 歌剧的创作与排练。歌剧音乐采用了中国古典音 乐和戏曲音乐,运用某些类似昆曲的舞蹈和唱腔, 其伴奏大胆地采用了中西混合乐队的形式,以民 族乐器为主体,并使用了小提琴、大提琴,管乐 器和钢琴等西洋乐器。
中国歌剧的发展历史以及中国 歌剧的民族化的文献综述
• 中国歌剧的发展历史 • 一、1920——1949年,以学习,模仿西方 歌剧为主要创作手段。萌芽阶段 • 1、歌剧的产生与发展。以儿童歌舞为起点。
• 大部分论文都把儿童歌舞作为歌剧的发生, 歌剧的雏形。
• 例:中国歌剧发展探微 詹棉棉:1920年, 黎锦晖创作了《葡萄仙子》、《麻雀与小 孩》、《小小画家》等儿童歌曲剧。这些 歌舞剧曲调优关、歌词通俗易懂,在社会 上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力。其中影响最大的 是《小小画家》,他通过多次的亲自排练 和编演,将儿童的天真、调皮刻画得淋漓 尽致,这已具备了歌剧的雏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