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高速公路的平面线形设计(2013)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V2 R 127(i超 )
V2 R 127i超
V2 R 127( i )
二、圆曲线——圆曲线最小半径
V2 R 127( i )
不设超高的最小半径:指曲线半径较大、离心力较小时, 汽车沿双向路拱(不设超高)外侧行驶的路面摩擦力足以 保证汽车行驶安全稳定所采用的最小半径。 我国《标准》对高速公路平面圆曲线的三个最小半径作出 了规定:
我国《标准》规定高速公路缓和曲线最小长度
设计速度/(km/h) 120 100 80
缓和曲线最小长度/m
100
85
70
三、缓和曲线——缓和曲线的省略
省略:当内移值与已包括 在车道中的富裕宽度相比 为很小时,则可将中间的 缓和曲线省略。(P66表)
三、缓和曲线——缓和曲线的省略
在直线和圆曲线之间设置缓和曲线后,圆曲线产生了内移 值,在一定的情况下,与圆曲线半径成反比,当大到一定 程度时,值甚微,即使直线与圆曲线径相连接,汽车也能 完成缓和曲线的行驶,因为在路面的富余宽度中已经包含 了这个内移值。所以《规范》规定,在下列情况下可不设 缓和曲线: (1)在直线与圆曲线间,当圆曲线半径大于或等于“不 设超高的最小半径”时; (2)半径不同的同向圆曲线间,当小圆半径大于或等于 “不设超高的最小半径”时,直线与圆曲线间和大圆与小 圆间均不设缓和曲线;
第四章 高速公路的 平面线形设计
§4-1
平面线形要素
高速公路平面线形是由直线、圆曲线 和缓和曲线构成的,称之为平面线形 三要素,平面线形设计就是从线形的 角度去研究三个要素的选用和相互间 的组合等问题。 为保证汽车在弯道上行驶的横向稳定 性,还需要设置超高和加宽
一、直
线
高速公路设计原则:满足技术标准;安全;美观。 直线优缺点: 优点: 直线距离短、方向明确、视野宽广、节省行车时间、 降低道路造价 缺点: 宜引起驾驶员疲劳麻痹,或容易超速;目测出现误 差;增加夜间眩光危险;景色单调,线形呆板,灵活 性差。 对于高速公路的线形:
我国《标准》推荐的缓和曲线是回旋线
回旋线的特点是曲率半径随曲线长度的增长而减小,即半 径与长度成反比。基本公式为: 式中: ——回旋线上任意点的曲率半径(m); l ——回旋线上某点到原点的曲线长(m); A ——回旋线参数,表示回旋线曲率变化的缓急程度。 为长度量纲。
r
rl A 2
圆曲线半径确定P63
确定方法: 根据汽车行驶横向稳定性(滑移、倾覆)而定,并以滑移 稳定控制。 (1) Wp=Fp
(2) Wp<Fp (3) Wp>Fp 应考虑横向力系数u
横向力系数μ
计算公式:图4-1
平曲线半径计算公式:
横向力系数μ P51
取决于行驶稳定性、乘客舒适程度以及运营经济。
一、直
线——直线的最大长度
各国规定:
德国规定不超过计算行车速度(km/h)的20倍, 前苏联规定为8km, 美国为3mile(4.83km)。 我国《规范》也指出:“直线的最大长度应有所 限制;当采用长的直线线形时,为弥补景观单调 之缺陷,应结合沿线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技术措 施。
二、圆曲线
在高速公路平面定线中,大半径的圆曲线是首选要素。 圆曲线优缺点: 优点: 柔和的几何线形、较好地适应地形、匀顺圆滑的线形、 灵活变换方向、自然地诱导视线、景色多样有趣。 缺点: 会增长距离、受力比较复杂,会增加轮胎的磨损和路面 的破坏。 应尽量选用较大的半径,以改善车辆在曲线上的行驶条件。
三、缓和曲线——缓和曲线的作用
缓和曲线的作用(?): 1) 曲率的逐渐变化,便于驾驶与路线顺杨,以构成最 佳的线形; 2) 离心加速度的逐渐变化,使汽车不致产生侧向滑移; 3) 作为行车道横坡变化的过渡,减少行车振荡。段, 以减少行车震荡。
三、缓和曲线——缓和曲线的形式
缓和曲线的形式有回旋线、三次抛物线、双纽线、正弦形 曲线等。
当汽车在双向路拱的外侧(不设超高)时:
思考: 请大家推导一下该公式?
二、圆曲线——圆曲线最小半径
从汽车行驶稳定性出发,圆曲线半径越大越好。 但有时因受地形、地质、地物等因素的限制,圆 曲线半径不可能设置得很大
我国《标准》规定了圆曲线最小半径有三类:极限最小半 径、一般最小半径和不设超高的最小半径。 极限最小半径:指圆曲线半径采用的最小极限值,是在特 殊困难条件下不得已才使用的,一般不轻易采用。如要运 用接近极限最小半径的值时,必须充分论证对行车安全的 影响。 —般最小半径:指在通常情况下汽车依设计车速能安全、 舒适行驶的最小半径。在实际的设计中,可以采用等于或 接近一般最小半径值。
一、直
线——直线的最小长度
(2)反向曲线间的直线最小长度 两相反曲线之间,考虑到为设置超高和加宽 缓和的需要以及驾驶人员转向操作的需要,其间 的直线最小长度应予限制。《规范》规定:当设 计速度大于或等于60km/h时,反向曲线间的直线 最小长度(以m计)以不小于设计速度(以km/h计 )的2倍为宜。当直线两端设有缓和曲线时,可直 接相连,构成S曲线,即两个反向圆曲线用缓和曲 线直接相连。
最小半径选择
极限最小半径:指圆曲线 半径采用的最小极限值。 一般最小半径:指在通常 情况下汽车依设计车速能 安全、舒适行驶的最小半 径。 不设超高的最小半径:指 道路曲线半径较大、离心 力较小时,汽车沿双向路 拱(不设超高)外侧行驶的路 面摩擦力足以保证汽车行 驶安全稳定所采用的最小 半径。
二、圆曲线——圆曲线半径的运用
平面设计时,应根据沿线地形、地物、地质等条件 ,合理选择圆曲线半径,在确定圆曲线半径时应注 意以下几点:
(1)一般情况下宜采用极限最小半径的4~8倍或超高为2~4%的圆曲线 半径。 (2)在预计交通量很大的区间,应尽量避免采用小半径曲线,避免产 生交通阻塞。 (3)应注意前后线形要素相协调,使之构成连续、均衡的曲线线形。 当前后线形都比较好时,必须避免在局部路段采用半径很小的曲线。应 注意线形指标的渐变,给驾驶员一个适应的过程。 (4)应同纵断面线形相配合,特别注意避免小半径与陡坡相重合的立 体线形组合。 (5)选用圆曲线半径时,在与地形等条件相适应的前提下,尽量取大 值,但最大不超过10000米。
三、缓和曲线——缓和曲线的参数A值
三、缓和曲线——缓和曲线的省略(P66)
(3)小圆半径大于表4-5中所列临界曲线半径,且符合下 列条件之一时,大圆与小圆间不设缓和曲线: 1)小圆曲线按规定设置相当于最小缓和曲线长的回 旋线时,其大圆与小圆的内移值之差不超过0.10m。 2)计算行车速度≧80时,大圆半径(R1)与小圆半径 (R2)之比小于1.5; 3)计算行车速度≦80 时,大回半径(R1)与小圆半径 (R2)之比小于2。 表4-5 高速公路临界曲线半径 设计速度/(km/h) 临界曲线半径/m 120 2100 100 1500 80 900
一、直
线——直线的最小长度
考虑到线形的连续和驾驶的方便,相邻两曲线之 间采用直线时应保持一定长度。《规范》规定: 两圆曲线间以直线径相连接时,直线的长度不宜 过短。 (1)同向曲线间的直线最小长度 定义:同向曲线是指两个转向相同的相邻曲线之 间连以直线而形成的平曲线. 规定:当设计速度大于或等于60km/h时,同向圆 曲线间最小直线长度(以m计)以不小于设计速度 (以km/h计)的6倍为宜。在受到条件限制时, 宜将同向曲线改成大半径曲线或将两曲线作成复 曲线、卵形曲线或C形曲线。
(1)控制离心加速度变化率
汽车在缓和曲线上行驶,其离心加速度随缓和曲线曲率变化 而变化,离心加速度的变化率应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 离心加速度的变化率
a v R v s t Ls v Ls R
我国高速公路上一般取
2
3
(m / s )3Lsv3 R s,
s 0.35 ~ 0.5(m / s )
宜尽量避免采用长直线,甚至倾向于全部设在曲线上
一、直
线
可以采用直线地段的规定 (1)地形、地物完全不受限制的平坦地区或山间 的宽阔河谷地带。 (2)公路通过市区或近郊按直线形规划的地区, 为节约用地和与周围人工景观协调,也宜采用 直线。 (3)在长大桥梁或长的高架构造物、隧道等地段, 从施工的方便与经济性考虑也宜用直线。
二、圆曲线——圆曲线半径的运用
山区高速公路在以下情况可以考虑采用大于或等 于极限最小半径而小于一般最小半径的半径值。
(1)地形陡峻、地质条件较差的路段,选用大半径会导致高边坡、 开挖极易发生坍塌或滑坡灾害,并且受到前后路线设计和工程设置的 影响不可能设置隧道工程,或者会使路线临河(沟谷)一侧设置大型 支挡工程及纵向桥梁时,经工程设置、地质灾害、环境保护等方面进 行综合论证比较后,可采用极限最小半径。 (2)视野开阔,驾驶员的视线无地形、地物等的阻断,能在有效的 视觉范围内清晰辨明前方路线的总体变化情况。 (3)设计路段内技术指标普遍较低。路段广泛采用了等于或略大于 最小半径的圆曲线,驾驶员的操作状态会随着公路几何线形的变化及 自然条件得到调整,并能对行驶速度进行有效的控制,在进入小半径 曲线前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只需对速度稍加调整就可平稳通过。
3
三、缓和曲线——缓和曲线的长度
(2)保证驾驶员操作反应时间
缓和曲线长度应使驾驶员在其上行驶时操作从容,不能过 于匆忙,一般情况下以3s行程控制,代入上式则有:
3V V Ls 3.6 1.2
(m)
R A ~ R 3
(3)满足视觉要求 R 根据视觉条件和实践研究可知: Ls ~ R 9 缓:圆:缓 = 1:1:1
设计速度/(km/h) 650 400 250 极限最小半径/m 1000 700 400 一般最小半径/m 路拱≤2% 5500 4000 2500 不设超高的最小半径/m 路拱>2% 7500 5250 3350
120
100
80
二、圆曲线——圆曲线最小半径
选用圆曲线半径时,在与地形、地物等条件相适应 的前提下,应尽量采用大半径,但半径大到一定程 度时,其几何性质与直线已无太大区别,容易给驾 驶人员造成判断上的错误反而带来不良后果,同时 也不便于测设及道路养护维修,所以《规范》规定 ,圆曲线最大半径不宜超过10000m为宜。同时要注 意前后线形要素间的协调和相互关系。
一、直
线——直线的最大长度
解决措施:(了解) (1)长直线上纵坡不宜过大,因长直线再加下陡坡行驶 更易导致高速度。 (2)长直线与大半径凹形竖曲线组合为宜,可以使生硬 呆板的直线得到一些缓和。 (3)两侧地形过于空旷时,宜采取种植不同树种或设置 一定建筑物、雕塑、广告牌等措施予以改善。 (4)长直线或长下坡尽头的平曲线,必须采取设置标志 、增加路面抗滑能力等安全保护措施,以确保行车安全。
三、缓和曲线——缓和曲线的长度
高速公路上的缓和曲线要有足够的长度,以使 驾驶操作从容,感觉舒适。
缓和曲线最小长度按下述三个条件确定(?): (1)依司机操作反应,取操作反应时间为3s (2)依离心加速变化率,取离心加速变化率 p=0.5(m/s3) (3)依道路曲线偏角对人的视觉而定
三、缓和曲线——缓和曲线的长度
第二节
圆曲线
四、视觉舒顺所要求的曲线半径(P65) 从道路路线线形视觉舒顺与美感考虑,前苏联研 究得出:设计车速、曲线半径与纵坡的关系:
0.2V R最小= 20 i
式中:V-计算行车速度(km/h);i-纵坡度(%)
三、缓和曲线
当汽车从直线段进入圆曲线时,司机应将前轮转 一个角度,使其逐渐适应相应半径的曲线。直线 上半径为无穷大,圆曲线段半径为R。 前轮的逐渐转向适应曲率半径不断变化的行驶轨 迹,这一变化路段即为缓和曲线。 定义(?):缓和曲线为直线与圆曲线或者半径 不同的圆曲线相互连接时,为适应汽车行驶轨迹 曲率变化所采用的半径逐渐变化的过度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