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巧意深臻于妙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形巧意深臻于妙境

作者:陆艳清

来源:《艺术研究》2019年第03期

摘要:吳冠中的绘画作品《故宫》,以具有现代感的形式、饱含历史感的意蕴及洋溢着诗性的绘画语言,营造了情景交融的审美意境。其丰富的意蕴可通过题词引发的遐思、对“空”的三层解读和关于“点”的联想等方面进行审美观照。堪称其绘画创作追求“群众点头,专家鼓掌”的经典代表作。吴冠中追求“群众点头”即是尊重绘画中的民族性,此亦他艺术中要极力表现的“道”。在体“道”之同时,他又不倦地向高超的“艺”迈进。艺进乎道,最终艺、道浑然天

成。吴冠中以其绘画艺术中的现代性、民族性和诗性水乳交融,臻于妙境,把观者带入一个个意味无穷的审美世界。

关键词:《故宫》形式构成绘画语言现代性民族性

吴冠中(1919—2010年),男,江苏省宜兴人,当代著名画家、美术教育家。他从艺七十多年,一直探寻着中西合璧的艺术之路,在推动油画的民族化及国画的现代化上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他堪称中国当代绘画艺术领域里一座突起的高峰,以优秀的创作照耀着中国乃至世界的艺术殿堂,熠熠生辉,成为国际杰出的画坛大师。吴冠中的艺术创作丰富多彩,绘画风格摇曳多姿,但总体呈现出其独特的美学风貌。尤其是他晚年的作品,技法纯熟,艺道并存,形巧意深,实现了他所追求的绘画民族性与现代性的完美契合!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丁宁教授在2016年“第七届北京大学美术史博士生国际学术论坛”中指出:“美术史的第一要务是读解作品……当今美术史研究有很多宏大的评述,但缺乏对具体作品的解读,这是危险的。”从艺术审美的角度而言尤其如此,因为任何艺术作品都是在观者的审美观照时才真正完成的。现试以其绘画作品《故宫》为例,作一个粗浅的审美梳理。

一、具有现代感的形式

吴冠中的绘画作品《故宫》,创作于2006年。初赏其作,首先被其独特的“中空”造型所吸引——画面中央及下半部分,是一大块近似“凸”字型的灰白空间,其中点缀着细密不均的小色点。在“凸”字两肩不大的空间里,利用透视缩减法简逸涂抹出故宫的红墙金瓦,表现建筑实体。右侧空白处题字“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整个构图造型一别传统表现建筑的手法,画家采用俯瞰的视角,舍弃了写实具象的描绘,只是用粗放的笔触构筑出故宫的金顶红墙、偌大庭院等模糊的视觉印象,恍惚迷离,写意兼带抽象,用梯形、长方形、菱形、三角形等几何形块进行交接、重叠、组合、分离,突出一种形式构成,从构图造型到表现手法,都颇有现代主义的意味。

故宫作为明清两代的皇宫,经过不断的修建,规模庞大,气势恢宏。故宫的建筑,代表着中国古典建筑艺术的最高水准,凝聚了中国传统文化理想的美学典范。故宫作为政治王权的中心,见证了朝代的兴亡更替、至高权利的明争暗夺。作为皇族生活的中心,帝王、宫娥、宦官、使臣等等,上演了一出出爱恨情仇的宫廷正剧。以故宫为题进行绘画创作,可表现的对象与内容俯拾皆是。而吴冠中的《故宫》,选取的内容与视角无疑是新颖独到的。平常而言,绘画作品相对中心的位置会安排布局比较重要的角色或最能表现主题的对象。即使中央部位需要“留白”,画家也会利用笔下物象之“势”指向中心。此幅《故宫》,画面中央部分恰恰是大面积的“空”。换言之,画家无意于表现故宫建筑的庄严、宏伟与富丽,而是制造出一股排斥的张力,把建筑实体推远、缩小,他要把“空”当作主角。这“空”是建筑实体的空无,是庭院的虚空,亦是画家最想表达而又难以言传的无声心语。在画作里,这“空”又并非空无一物一片苍白,而是施以若有若无的淡墨水痕,巧妙地构建出灰白的庭院空间,点缀上错落有致的彩色星

点——这些是众多细若蚁蝼、飘若浮萍的游人的写意性表现,做到“空而不空”、“无中生有”、“虚实相生”。

吴冠中是位极其重视形式感的画家,他认为正是形式感的存在使绘画成为绘画,他总是努力让他的绘画形式在最完美状态上与绘画内容高度契合。正如油画家本·沙恩(Ben Shahn)所说的:“形式是关于内容的看得见的形状。”①此幅作品的构图,最上方中部及左上侧铺排几处黄色块,再以细小的红色线段及几笔红绿色斑破之。继之在左侧上半段用几处红色大色块由外而内、由长渐短依次铺叠,笔触稍斜,率性利索。至此,画面从顶端中部到左上方到左侧上半段,黄、红、绿重彩夺目,构造了画面之“实”境。因左上方之实,画家在右上方便反衬以“虚”:黄色用得少而小,若断若连,留出几处空白,再略施淡墨,形成虚空的“气眼”。右侧上半段,则再造“实”境,一大红色块顺势而下,略带弯折,与左侧的红色块对视呼应。再于左下角向右斜势抹出一个细长的红色三角形,完成构图上之合势。至此,画面布局“实”的构建已然完成,剩余大部分空白,画家利用淡淡的水墨横涂竖抹,渲染出一个“凸”型的灰白虚空。抛弃了建筑的墙柱窗格、雕梁画栋等元素,在形式上追求简洁的效果,表现出奇特的空间构造,凸显庭院的大和空。此“空”有时间上的流动感,空间上的深远感,心理上的寂寥感,在无声的形式震动中使画家与观者达到一种精神的视界融合。于是,这“空”便成了有意味的形式。

二、饱含历史感的意蕴

“所有伟大的艺术家们都在创造一个全新的宇宙,而在这个宇宙中,一切为人们所熟悉的事物,都具有一种人们从未见过的外表。这个新奇的外表,并没有歪曲或背叛事物的本质,而是以一种扣人心弦的新奇性和启示性,对古老的真理再次做出解释。”②吴冠中的《故宫》,亦是用一种扣人心弦的、新奇的、具有启示性的外表,蕴含着深刻的意旨,解释着古老的真理。

1.题词引发的遐思

“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这是唐代张祜的《宫词》。画家借用此诗上联题于画作之上,观者因诗循句,即可补足余下的两行。读诗品画,即可明了画家赋予作品的主题意蕴。此诗句句带数字,四句四词:三千里、二十年,一声、双泪,这些字眼形式醒目,音调铿锵,内涵丰富,合力铺垫出了全诗浓郁的悲情底蕴。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开门见山,情感强烈,悲怨之音,掷地有声,道出了地理上是何其的遥远,空间上是何其的深远,时间上是何其的久远!故国因其遥而倍显其孤,宫院因其深而尤见其寂,年岁因其久而愈增其怨,字里行间透露出一种彻骨的孤独感、沉痛的愤懑情,极具艺术感染力。此诗用了何满子之典故,据说唐代玄宗朝时,宫廷中有一歌妓名曰何满子,技艺超群。因不慎迕逆了圣上,要被推出去斩首。大概她满腹冤屈无以申辩,临死前愤愤不平,用尽生命的力量讴出绝唱,呜咽婉转,如泣如诉,悲愤惨怛,歌声果真传到皇帝耳中,皇帝因之动了恻隐之心,赦免了何满子的死罪。后人依托何满子事进行歌咏的为数不少,“何满子”一词亦逐渐衍化为悲歌戚音的曲牌名之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