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性学习:西方学生的梦魇,抑或中国学生的圣境
融合教育期末考试题目及答案
融合教育期末考试题目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融合教育的核心理念是什么?A. 竞争与合作B. 特殊教育C. 包容与平等D. 学术卓越2. 以下哪项不是融合教育的基本原则?A. 尊重个体差异B. 促进社会公正C. 强化等级制度D. 支持多元发展3. 融合教育中,教师应如何对待不同需求的学生?A. 一视同仁B. 区别对待C. 忽视差异D. 强化竞争4. 融合教育的实施需要哪些方面的支持?A. 政策支持B. 社会理解C. 家庭配合D. 所有以上5. 融合教育对于提高学生的哪些能力有积极作用?A. 学术能力B. 社交能力C. 自我管理能力D. 所有以上...(此处省略其他选择题,共10题)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融合教育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中的作用。
答案:融合教育通过提供包容的学习环境,鼓励所有学生,无论其背景、能力或需求如何,都能获得平等的教育机会。
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社交能力、自我管理能力以及学术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 描述融合教育中教师的角色和责任。
答案:在融合教育中,教师的角色是引导者、支持者和促进者。
教师需要了解每个学生的独特需求,制定个性化的教学计划,提供必要的支持和资源。
同时,教师还应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尊重,营造一个积极的学习氛围。
3. 阐述融合教育对于社会多元化和包容性的促进作用。
答案:融合教育通过接纳不同背景的学生,鼓励多样性和包容性,有助于打破社会偏见和歧视。
它促进了不同群体之间的理解和尊重,为构建一个更加和谐、多元和包容的社会打下基础。
三、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1. 论述融合教育在当前教育体系中的重要性及其面临的挑战。
答案:融合教育在当前教育体系中的重要性体现在它能够为所有学生提供平等的教育机会,促进教育公平。
同时,它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多元文化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然而,融合教育在实施过程中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如资源分配不均、教师专业培训不足、社会观念的转变等。
名词解释融合课程
名词解释融合课程
融合指的是一种让大多数残障儿童进入普通班,并增进在普通班学习的一种方式。
完
全融合指的是特殊儿童不分类别及轻重皆可全时融入普通班。
融合希望能合并普通及特教
系统,建立一统整独一的系统以管理教育资源,并希望将不同种类班级的学生融合在一起。
融合教育是以经过特别设计的环境和教学方法来适应不同特质小孩的学习,让大多数
残障儿童进入普通班,并增进在普通班学习的一种教育方式。
融合教育针对孩子相同的特质预设每个孩子相同的自学目标,以合作自学、合作小组
及同辈间的自学、合作以达至全然涵盖的策略和目的,最终目的就是将特定孩子涵盖在教育、物理环境及社会生活的主流内。
不管普通孩子还是特定小孩都因其相同特质存有相同
的自学目标,分数不是唯一的指针,而是适才软硬的欢乐自学。
拓展资料:
从融合的教育哲学观来看,例如所有学生存有权利在最少管制的环境中拒绝接受教育,特定孩子也就是班上的一员,学生较好的自学应当以单一教育系统替代普通、特定二分的
教育系统,以及家长、教师、学生可视化影响的力量可以使得融合模式比拆分模式更极易
顺利。
如果秉承这种理念则融合模式的确就是未来教育发展过程中应该深耕的方向。
融合式学习活动的特点及教学策略
融合式学习活动的特点及教学策略2023年,融合式学习活动已经成为全球教育行业的主流之一。
与传统的纯面授或纯线上学习相比,融合式学习活动具有很多独特的特点,并需要特定的教学策略来实现最佳效果。
一、融合式学习活动的特点1. 融合式学习活动注重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度。
学生不再只是被动接受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而是通过与其他学生和教师互动、合作来建立知识和技能的真正理解。
2. 融合式学习活动强调跨学科和综合性学习。
通过将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技能结合起来,学生可以获得更全面、更实际的教育体验,同时也可以更好地应对未来职场的挑战。
3. 融合式学习活动鼓励学生积极探索和创新。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尝试不同的方法和工具,以创新的方式解决问题,培养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
4. 融合式学习活动注重学生的自主性和个性化学习。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能力和时间安排自己的学习计划和进度,更好地满足不同层次和需求的学生的教育需求。
二、融合式学习活动的教学策略1. 引导式学习策略引导式学习策略注重教师的指导和引导,使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和兴趣来学习,并不断探索和解决问题。
通过教师的引导和模范,使学生在实际应用中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技能。
2. 合作学习策略合作学习策略强调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互动,通过分享知识、经验和思想,让学生主动探索和解决问题。
在强调团队合作、共同思考和相互支持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精神。
3. 监控学习策略监控学习策略通过学习者自我监测、教师个性化指导和反馈机制,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学习进度和效果。
通过及时的反馈和调整,减少学习过程中出现的误区和困惑,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4. 游戏化学习策略游戏化学习策略采用游戏化元素,增加学习活动的趣味性和吸引力。
通过游戏化的学习场景、挑战和竞争,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和积极性,同时增强学习者的学习效果和学习体验。
综上所述,融合式学习活动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具有很多独特的特点和教学策略,可以更好地提高学习者的学习效果和学习体验。
混合式教育训练感悟分享
混合式教育训练感悟分享混合式教育是一种结合传统面授教育和在线教育的教育模式。
通过使用技术手段和互联网平台,学生可以在课堂和在线研究之间灵活切换,获得更加丰富和个性化的研究体验。
在我参与混合式教育训练的过程中,我体会到了以下几点感悟:1. 弹性研究时间:混合式教育允许我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自主研究。
我可以选择在适合自己的时间上课,通过在线研究平台完成研究任务。
这种弹性的研究时间使我更加高效地管理时间,提高研究效果。
2. 个性化研究路径:混合式教育通过在线研究平台提供了个性化的研究路径,根据我的研究兴趣和能力进行定制化的研究。
我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程和研究内容,按照自己的节奏进行研究。
这种个性化的研究路径使我更加主动积极地参与研究,提高研究动力和兴趣。
3. 多样化的研究资源:混合式教育结合了传统面授教育和在线教育的优势,为学生提供了多样化的研究资源。
我不仅可以参加传统的课堂教学,还可以通过在线研究平台获得丰富的研究资料、视频讲座和在线讨论等资源。
这种多样化的研究资源使我在研究过程中能够获取到更广泛和深入的知识。
4. 合作研究与交流:混合式教育鼓励学生之间的合作研究和交流。
通过在线研究平台和课堂讨论,我可以与同学们分享研究心得、解决问题,并进行互相研究和启发。
这种合作研究和交流的机会有助于拓宽我的视野,培养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总的来说,我认为混合式教育给予了我更多自主研究的机会,提供了丰富而个性化的研究体验。
通过混合式教育,我可以更好地掌握知识,培养研究能力和自主思考能力,为未来的研究和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以上为800字,未超过字数要求)感谢您阅读我的混合式教育训练感悟分享!。
简述融合教育的五大基本理念
简述融合教育的五大基本理念融合教育是一种教育模式,旨在将不同程度、不同能力的学生纳入同一教室的学习环境中,为每个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支持和机会。
它的目标是为所有学生提供平等的教育,并促进他们的学习、社交和情感发展。
融合教育有五大基本理念,分别是包容性、个性化、平等、合作性和社区参与。
首先,包容性是融合教育的核心理念之一。
包容性教育的目标是为所有学生创造一个接纳和尊重他们的学习环境。
这意味着不仅要接纳学习能力较高的学生,还要接纳那些有学习困难、身体或智力残疾的学生。
包容性教育鼓励学生互相欣赏、尊重和支持彼此,以建立一个团结友爱的学习社区。
其次,个性化是融合教育的另一个重要理念。
个性化教育认为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学习方式和需求。
因此,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来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支持和资源。
个性化教育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自己的学习,培养他们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技能。
第三,平等是融合教育的基本原则之一。
平等教育认为每个学生都应该有平等的机会接受高质量的教育。
融合教育不仅关注学生的学术表现,还关注他们的社交和情感需求。
在融合教育中,每个学生都被视为有价值的个体,有权利获得平等的教育机会和资源。
第四,合作性是融合教育的重要理念之一。
合作性教育强调学生之间和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互助。
在融合教育中,学生通过参与小组活动和项目合作,培养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积极互动和合作,能够促进学习成效和社交发展。
最后,社区参与是融合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社区参与教育认为学校不仅是学生学习的场所,也是社会的一部分。
学校和家庭、学校和社区之间的紧密合作,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多资源和支持。
家长、社区组织和志愿者的积极参与能够促进融合教育的实施和发展。
综上所述,融合教育的五大基本理念包括包容性、个性化、平等、合作性和社区参与。
这些理念都致力于为每个学生提供平等的教育机会和支持,促进他们的学习、社交和情感发展。
融合教育的概念
融合教育的概念1融合教育的概念融合教育(inclusive education),原是一种用来描述障碍学生融入正常学生的班级、学校、社区环境,参加学习和社会活动的专业术语,其基本含义是不要把障碍儿童孤立于隔离的、封闭的教室、学校、交通设施和居住环境之内。
融合教育主张那些有特殊需要的儿童能真正地和正常发展的同伴一起参加学前教育、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最大限度地发挥有特殊需要儿童的潜能。
最初,融合教育只是一种对特殊儿童进行教育安置和教学策略的建议,但是,近十几年来,融合教育不只是单纯地指某种特教安置形式和策略,而是一种渗透着人文主义精神,促进正常儿童和有特殊需要儿童共同发展的教育思想。
这种教育思想的形成与人权意识、教育的机会平等、教育以人为本等思想是一脉相承的。
近半个世纪以来,融合教员思想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三个不同的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上世纪六十年代末到八十年代末,在美国首先发起,后来在英国和其他欧洲国家得到积极响应的回归主流运动(mainstreaming movement),揭开了融合教育的序幕。
这些国家的一部分特殊教育工作者,特殊儿童的家长对“隔离式”的特殊教育提出了严厉的批评,他们认为应该让特殊儿童在最少受限制的环境中接受教育,这样将会有助于残疾儿童日后回归主流社会和主流文化。
当时,强调的问题是残疾儿童教育安置形式的非隔离性和最少限制性。
第二阶段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之间,有关融合教育的讨论进一步涉及到对特殊儿童的认识和鉴定、评估等问题,认为对各种有身心障碍的儿童贴上不同的标签会对这些儿童一生的发展带来许多负面的影响,还认为传统的盲、聋、弱智的纯医学分类对教育来讲,没有太多的指导意义,应从社会心理的角度更多地关注儿童的教育需要。
因此,融合教育思想的倡导者建议用“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儿童”(children with special educational needs)来代替残疾儿童(handicapped children)的称呼。
《融合教育》测试题及答案(比较全)
总论部分测试题01特殊需要学生1、关于残疾学生特殊需要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选项1: 残疾会引发学习信息传递的特殊需要选项2: 残疾会引发学习目标调整的特殊需要选项3: 残疾会引发学习方式调整的特殊需要选项4: 残疾不引发学习环境调整的特殊需要2、下列个体差异不会引发特殊教育需要的选项是选项1: 眼睛失明选项2: 听力失聪选项3: 智力低下选项4: 长相漂亮3、关于特殊需要学生发展表述最恰当的一项是选项1: 特殊需要学生发展是一种非典型的发展选项2: 特殊需要学生发展是一种非正常的发展选项3: 特殊需要学生发展是一种非常态的发展选项4: 特殊需要学生发展是一种最典型的发展4、关于学生的特殊需要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选项1: 特殊需要是指学生的特殊教育需要选项2: 特殊需要是指对特殊教育条件支持的需要选项3: 特殊需要是指学生有特殊的愿望和理想选项4: 特殊需要是因学生个体差异引发的特殊教育需要5、关于代偿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选项1: 双手丧失,可以用嘴含笔写字选项2: 盲人可以“以耳代目”选项3: 聋人可以看话明意选项4: 智力低下可通过学习来提高智力6、特殊需要学生鉴定流程正确的一项是选项1: 筛查干预诊断选项2: 干预筛查诊断选项3: 筛查诊断干预选项4: 诊断筛查干预7、关于特殊需要学生分类正确表述的一项是选项1: 多动症学生不属于特殊需要学生选项2: 天才学生属于因文化背景差异而有特殊需要的学生选项3: 因语言差异有特殊需要的学生属于狭义的分类选项4: 中国把残疾的类型分为七类8、关于残疾分类表述正确的一项是选项1: 中国残疾分类的类别为比美国多选项2: 美国残疾分类为类为7种选项3: 我国台湾的残疾分类比美国少选项4: 智力残疾是精神残疾的一种9、关于残疾对学生发展影响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选项1: 残疾会影响学生许多领域的发展选项2: 视力残疾会影响学生的定向运动选项3: 听力残疾会影响学生的言语发展选项4: 智力残疾不影响学生的生活自理10、关于残疾学生鉴定原则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选项1: 公正性选项2: 科学性选项3: 全面性选项4: 灵活性02融合教育1、关于我国特殊教育安置形式表述正确的一项是:选项1: 只适合安置在特殊教育学校选项2: 只适合安置在普通学校特殊班选项3: 只适合安置在普通学校普通班选项4: 包括以上三种形式2、关于特殊教育理解正确的一项是:选项1: 特殊教育特殊在其安置形式上是隔离的选项2: 特殊教育特殊在需要建立一些专门的学校选项3: 特殊教育特殊在学生有不同的个体差异选项4: 特殊教育特殊在学生有特殊的教育需要3、关于特殊教育融合发展进程表述正确的一项是:选项1: 正常化——回归主流(一体化)——全纳选项2: 回归主流——正常化(一体化)——全纳选项3: 全纳——回归主流(一体化)——正常化选项4: 正常化——全纳——回归主流(一体化)4、关于随班就读专业合作支持表述最恰当的一项是:选项1: 需要特殊教育学校教师的合作选项2: 需要相关医学专业人员的合作选项3: 需要家长的协助与合作选项4: 需要包括以上各方面人士的合作支持5、关于随班就读教育的主要任务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选项1: 传授相应的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时,强调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选项2: 发展学生的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时,注重潜在能力的开发。
英语新课标中关于融合的理念
英语新课标中关于融合的理念
英语新课标中的融合理念是指通过将传统的英语教学与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相结合,整合多元化的学习资源和技术支持,打破以书本为中心的教育模式,采用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培养为导向的教学方式,注重知识与能力的互动,在课程、教学和评价等方面实现综合、协同和多元化。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跨学科融合:英语教学和学科融合,注重语言学习与实践、文化识别、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的交融。
2.融入生活:将教材和学习内容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和社交圈子,提高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积极性。
3.多元化教学: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都应该多元化,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和兴趣,达到差异化教育的效果。
4.技术融合:运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和多媒体资源,实现教学的互动性和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学效率。
5.能力培养: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注重语言学习和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教学融合学生实验,提高中学生的实践与创新能力
教学融合学生实验,提高中学生的实践与创新能力一、引言在现代社会中,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被广泛认可为一项重要任务。
而作为中学生,他们正处在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此时培养他们的实践与创新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因此,本文将重点探讨如何通过融合学生实验来提高中学生的实践与创新能力。
二、融合学生实验的定义和意义1.融合学生实验的定义融合学生实验是指在中学教育中,将实践活动与课堂教学相结合,通过学生亲自操作和实践,达到巩固和加深知识的目的。
2.融合学生实验的意义融合学生实验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动力,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同时,通过实际操作,学生可以培养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增强他们的实际动手能力,并激发他们的创新精神。
三、如何融合学生实验1.设计实践性强的实验针对中学生的学科特点和兴趣,设计实践性强的实验,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掌握知识。
在实验设计过程中,可以通过选取更加接地气的实验内容,如研究手机电池的使用寿命、比较不同品牌手机的电池续航能力等,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2.强调实验过程的探究性和创新性在实验过程中,强调学生的探究性和创新性,鼓励他们提出问题、探索规律、独立思考。
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来完成实验,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同时,可以鼓励学生自主调整实验方案,设计更有挑战性和实践性的实验。
3.结合实践经验进行讨论与总结在实验结束后,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与总结,促进他们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和理解。
可以引导学生分析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和现象,并探讨其中的原因和解决方法。
同时,可以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和见解,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融合学生实验的实施策略1.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在教学计划中,将实践环节融入课堂教学,合理安排实验时间和内容,确保学生有足够的实践机会。
2.提供必要的实验仪器和设备为了让学生能够进行实验,学校应提供必要的实验仪器和设备,保证学生能够顺利完成实验。
融合式教学及其实践策略
融合式教学及其实践策略融合式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同时运用多种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育资源,以提高学生的综合学习成果。
融合式教学的核心理念是“混合学习”。
通过结合不同的学习方式和学习环境,融合式教学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多样化学习需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融合式教学的实践策略是多种多样的,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实践策略。
多元智能教学策略。
根据霍华德·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学生的智能类型多种多样,每个学生都有自己擅长的领域。
通过采用多元智能教学策略,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智能类型提供不同形式的学习任务和评价方式,激发学生不同智能的发展。
问题解决教学策略。
问题解决教学策略是指通过提出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教师在教学中可以设置开放性问题,鼓励学生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协作学习策略。
协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中进行合作学习,通过相互合作和交流,共同解决问题、完成任务。
在融合式教学中,采用协作学习策略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团队意识、沟通能力等。
学生通过交流和合作,可以从不同角度获得信息和思维方法,提高学习效果。
信息技术整合策略。
信息技术在融合式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网上资源、电子白板等信息技术工具,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提供个性化学习的机会。
通过信息技术整合策略,教师可以打破传统教学的时间和空间限制,开展线上线下结合的教学活动。
项目驱动教学策略。
项目驱动教学是指以项目为载体,组织学生进行综合性学习活动。
通过项目驱动教学,学生可以在真实情境中进行学习和应用知识,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项目驱动教学也有助于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和探究兴趣,提高学习的自主性。
融合式教学旨在通过结合多种教学方法和教育资源,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融合式教学的实践策略应根据学生的需求和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以实现教学目标。
以上所介绍的实践策略只是其中的几种,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情况和学生的需求,灵活运用不同的策略,提供多样化的学习体验。
谈谈对融合教育的认识与理解
谈谈对融合教育的认识与理解融合教育,听起来就很温暖包容的一个概念呢。
一、什么是融合教育融合教育简单说啊,就是让有特殊需求的孩子和普通孩子一起在常规的教育环境里学习和生活。
比如说,一个有轻微自闭症的孩子,他能跟正常孩子坐在同一个教室里上课。
这可不是随便凑在一起,而是为了让每个孩子都能得到平等的教育机会。
在融合教育里,不管是身体有残疾的孩子,还是那些可能在学习能力上有点特殊的孩子,都能感受到正常的校园氛围。
这就像是把不同的花朵种在同一个花园里,虽然它们各有不同,但都能享受阳光雨露。
二、融合教育的好处1. 对于特殊孩子来说他们能接触到更多的社交场景。
在普通学校里,周围都是普通孩子,他们能学习怎么跟不同的人相处,这对提高他们的社交能力超级有帮助。
而且在普通的教学资源下学习,能让他们获得更全面的知识体系。
像我之前见过一个有听力障碍的孩子,在融合教育环境里,他学会了看口型、用助听器辅助听课,还交了好多正常的朋友,整个人都变得开朗多了。
2. 对于普通孩子而言他们能从小就学会包容和理解差异。
知道这个世界上有各种各样的人,不是每个人都跟自己一样。
这样的孩子长大后会更有同理心,更懂得尊重他人。
我记得我小时候班上有个智力发育稍微慢一点的同学,一开始大家有点好奇,后来慢慢地大家都开始主动帮助他,我们都从这个过程中学会了很多关于爱和包容的事情。
3. 对整个社会来讲融合教育是一种进步的标志。
它体现了社会对每一个个体的尊重,无论你是什么样的情况,都有权利接受教育。
这有助于构建一个更加包容、和谐的社会环境,减少对特殊人群的歧视。
三、融合教育面临的挑战1. 师资方面老师需要具备特殊教育的知识和技能。
因为在一个班级里既有普通孩子又有特殊孩子,老师要能根据不同孩子的情况调整教学方法。
可是很多老师在师范院校的时候并没有专门学习过特殊教育相关的知识,这就导致在实际教学中可能会有些力不从心。
比如说,对于一个有多动症的孩子,老师如果不懂怎么引导他集中注意力,就可能会影响这个孩子的学习效果,也可能会干扰到其他孩子。
学生融合教育需求与实践的研究分析
学生融合教育需求与实践的研究分析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教育也在不断革新与改进。
而学生融合教育正是这个发展与改进的重要方向之一。
融合教育是指不同能力、不同文化背景、不同学习风格的学生共同学习和成长的一种教育方式。
在这个多元化的时代,学生融合教育的需求与实践成为了关注的焦点。
首先我们来分析学生融合教育的需求。
学生融合教育的出发点在于尊重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认识到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并且每个学生都有无限的潜力发展。
融合教育强调不同学生之间的平等性,追求公正和包容。
这种平等和包容的需求源自社会多元化的发展。
在一个多元文化的社会中,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宗教的人们聚首一堂,融合教育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接纳和尊重其他人的差异。
此外,融合教育也满足了学生个体发展的需求。
每个学生都独一无二,他们需要的教育方式和内容也不尽相同。
融合教育为学生提供了更广泛的学习资源和教育机会,帮助他们以自己的方式发展和学习。
然而,学生融合教育的实践并不是一帆风顺。
尽管有着如此广泛的需求,但实施起来却面临着诸多挑战。
首先是师资力量的不足。
融合教育需要教师具备丰富的教育理论知识、深厚的学科专业知识和良好的教学实践经验。
然而,在现实中,很多学校的师资力量有限,许多教师缺乏专业性,无法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
其次是教学资源的不平衡。
学生融合教育需要提供丰富的教育资源,但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之间的教育资源分配并不均衡。
一些学校拥有丰富的资源,而另一些学校则面临着资源匮乏的问题,这使得学生融合教育的实践变得困难重重。
为了解决这些挑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加强学生融合教育的实践。
首先,政府应该加大对教育的投入,提高师资队伍的建设。
政府可以通过增加教育预算,提高教师待遇,加强教师培训等方式来提高师资力量。
其次,学校应该加强教育资源的共享与互动。
学校可以建立教育资源共享平台,借助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促进不同学校之间的资源互通互联。
此外,学校还应该加强家校合作,与家长一同关注学生的个体需求,并积极参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融合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探索
融合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探索
融合学习是一种通过将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技能融合在一起进行教学的方法。
它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内容,并培养他们的综合能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合学习的实践探索可以取得很好的效果。
融合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小学生的学习兴趣通常较高,并且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传统的语文教学往往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只是被动接受知识。
而融合学习注重学生的积极参与和实践探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主动性。
融合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语文学科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但单纯强调这些技能的训练容易使学生流于表面和机械,缺乏实际运用的能力。
融合学习可以将语文技能与其他学科的知识和技能相结合,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应对未来的挑战。
融合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传统的语文教学往往注重对规范语言的训练,但缺乏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思维的方式。
融合学习强调学生的自主思考和合作探究,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混合式教学提高学生思辨能力
混合式教学提高学生思辨能力混合式教学(Blended Learning)是指将传统教学与在线学习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主导教学,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而在在线学习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进度和兴趣进行学习。
混合式教学融合了这两种教学模式的优势,通过使用多媒体技术、教学软件等现代技术手段,提供了更加个性化、灵活和互动的学习环境。
这种教学模式不仅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首先,混合式教学提供了更加灵活的学习方式。
传统教学通常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需要按照教师的节奏进行学习。
而混合式教学中,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学习的时间和地点,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进度进行学习。
学生可以在家里、图书馆或任何有网络的地方进行学习,不再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这种灵活的学习方式可以让学生更好地适应自己的学习习惯和节奏,提高学习效果。
其次,混合式教学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合作学习。
在传统教学中,学生通常是被动接受知识,很少有机会进行互动和合作。
而混合式教学中,学生可以通过在线讨论、小组活动等方式与同学和教师进行互动。
学生可以在讨论中提出问题、分享观点,与他人进行交流和思辨。
这样的学习环境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同时,学生的参与和合作也可以增强学习的效果和乐趣。
另外,混合式教学提供了更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和方式。
传统教学通常依靠教科书和教师的讲解来传授知识,学生的学习资源相对有限。
而在混合式教学中,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获取丰富的学习资源,例如在线课程、学习视频、电子书等。
这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学生可以通过自主学习和研究,探索更多的知识领域,培养自己的思辨能力。
总的来说,混合式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
它通过提供灵活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合作,以及丰富的学习资源和方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实施融合教育,让“折翼天使”绽放光彩
实施融合教育,让“折翼天使”绽放光彩作者:陈晓明庞丽燕来源:《科学大众·智慧教育》2024年第06期早在20世纪60年代,融合教育就提倡平等、接纳的教育思想,主张让残疾儿童与普通儿童在同一环境下共同学习,而不是封闭在自我的环境中。
如今,融合教育作为一种新兴的教育理念,为特殊儿童群体的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契机,给了他们更广阔的成长空间,同时也为普通学校特殊教育发展指明了方向。
一、融合教育的概念融合教育理论最早起源于“回归主流”教育理念,是对教育教学进行特别设计,形成能够充分适应不同种类儿童的教育方法。
它主要是指特殊儿童与普通儿童在同一个班级里共同学习,共同交流,不再将特殊儿童单独区分出来,而是让他们融入普通班级中,从而消除这些特殊学生的差异性。
在实施融合教育的班级里,除了正常的教学设置外,还要考虑这些学生的特殊性。
软件方面,入班前要对其进行测试,了解其知识掌握能力以及原有知识基础。
虽在同一个班级共同接受教学,但教师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对其量身定做教学目标。
同时,硬件方面也要根据其自身条件安排座位和助学同伴。
例如在笔者授课班级就存在一名特殊学生,由于先天性缺陷,导致无法正常走路和写字,但她有正常的思维和基本的语言能力,虽然讲话十分吃力,但基本可以正常交流。
当她进入一个普通班级的时候,我们就要根据融合教育的基本概念对其进行测试分析,了解相关水平,为其制定发展目标和成长档案。
另一方面,其座位也安排在能力较强、积极主动的班干部边上,让班干部作为其助学同伴,在对她进行必要的生活辅助以外,发挥其积极乐观的同伴影响力。
由此可见,融合教育作为一种较为特殊的教育方法,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首先,以融合教育理念作为指导,保证其符合本校的办学基本方针;其次,进行全面考虑,制定能够适应班级所有学生需求的班级计划;第三,教师需要经过一定的特殊学生心理方面的知识培训,以便充分发挥教育机制来处理突发问题;最后,考虑到融合教育的特殊性,必须保证其充足的教育资源,并适时地进行调整,从而能够为每一次的教育活动提供有力支撑。
浅谈在融合教育中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
浅谈在融合教育中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在当今社会,教育的目标已经不再局限于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
而在融合教育中,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更是一项重要而又挑战性的任务。
融合教育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注重个性发展、尊重差异、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
融合教育不仅仅是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品格和人格。
在融合教育中,学校和教师需要通过各种途径,对学生进行人格塑造的引导和培养,使他们能够在不同的环境中健康、自信地成长。
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需要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育不仅要传授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在知识的基础上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在融合教育中,老师可以通过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关怀教育,引导学生正确看待自己、看待世界,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也可以通过学校开展各种主题教育活动,引导学生积极正面地面对生活的挑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需要关注学生的情感健康。
在融合教育中,学校和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情感健康,关爱学生,帮助他们调节情绪,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
教师可以在日常教学中多关心学生的情感状态,给予他们及时的关心和鼓励。
学校可以引导学生参与各种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让他们在活动中得到情感上的满足和发展。
还可以通过心理辅导等方式,帮助学生处理情感问题,培养他们健康的情感态度。
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需要注重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融合教育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其中社会适应能力尤为重要。
学校和教师需要通过各种方式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使他们能够在社会不同的环境中自如地生存、交往和发展。
可以借助社会实践、社会实习等活动,让学生接触外部社会,增强社会适应能力。
学校也可以组织各种社交活动,培养学生的沟通和交往能力,使他们能够在社会中游刃有余地发挥自己的长处,实现自身的价值。
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需要关注学生的道德素养。
道德素养是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融合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
融合教育的发展与实践
融合教育的发展与实践1. 引言融合教育是一种教育理念和实践,旨在为学生提供更全面、具体和个性化的学习体验。
它强调通过整合不同学科、能力和背景的知识和技能来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
本文将探讨融合教育的定义、发展历程以及在实践中的应用。
2. 融合教育的定义融合教育是指在教育过程中将不同特殊需求学生、普通学生以及其他群体进行混合,共同参与学习,并以互助互补的方式满足各自的需求。
这种教育模式致力于建立一个包容性和多元化的学习环境,尊重每个学生的差异,并提供适当的支持。
3. 融合教育的发展历程融合教育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在西方国家开始兴起。
它是对传统特殊教育模式进行改革和创新的结果。
随着社会进步和人权意识增加,对于差异性和包容性的重视也逐渐提高,融合教育得到了更广泛的认可和推广。
4. 融合教育的目标与原则融合教育的目标是实现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成功学习。
它强调以下几个原则:- 平等和公正:每个学生都有平等的权利接受教育,并在相同的学习环境中得到支持。
- 尊重和包容:尊重每个学生的差异,包容多样化的需求和背景。
-合作和互助:鼓励学生之间相互协助、合作,并培养团队精神。
5. 融合教育实践案例融合教育在全球范围内都取得了一些令人鼓舞的实践成果。
下面列举几个典型案例: - 混龄班制度:将不同年级的学生组成一个班级,通过交流和互动促进知识共享和协作学习。
- 倡导小组活动:设立由不同能力学生组成的倡导小组,通过共同负责一个项目来培养领导才能、团队意识和合作技能。
- 个别化学习计划:根据每个学生的需求和兴趣制定个别化的学习计划,提供有针对性的教育内容和策略。
6. 融合教育的挑战与解决方案融合教育面临一些挑战,包括资源不足、师资培养问题以及教学方法转变等。
为了克服这些挑战,可以采取以下解决方案: - 提供专业支持和培训:提供针对特殊需求学生和普通教师的专业培训,增强他们的教育能力。
- 增加资源投入:投入更多资源用于改善学校设施、教材和辅助工具,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融合式教学及其实践策略
融合式教学及其实践策略融合式教学是一种整合不同教学方法、策略和资源的教学模式,旨在提供多样化和个性化的学习体验。
融合式教学既体现了学生的多元智能和学习风格,又能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和目标。
本文将介绍融合式教学的特点和实践策略。
融合式教学的特点包括提供个性化学习、鼓励合作学习、注重实践应用和利用技术工具等。
个性化学习是指根据学生的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来设计和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鼓励合作学习是指让学生之间相互合作,共同解决问题和完成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注重实践应用是指将所学知识和技能应用到实际生活和工作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利用技术工具是指运用各种教学技术和工具,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网络等,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
融合式教学的实践策略包括多元教学手段、个性化评价和构建学习社区等。
多元教学手段是指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如讲授、讨论、实验、实践等,以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和学习风格。
个性化评价是指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学习目标,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如作业、考试、项目等,以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展和难点,并给予相应的反馈和支持。
构建学习社区是指创造一个积极的学习环境和氛围,鼓励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互助,促进学生的互动和交流。
融合式教学是一种灵活、创新和个性化的教学模式,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和目标。
融合式教学的实践策略包括多元教学手段、个性化评价和构建学习社区等,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
为了有效实施融合式教学,教师需要了解学生、设计课程、选择教学方法和评价学习成果等。
融合式教学及其实践策略
融合式教学及其实践策略融合式教学是指将传统的面对面教学与数字化教学相结合,以多种教学方式和资源为基础,进而提供更加个性化和有效的学习体验。
融合式教学的出现与发展,是对传统教学方式的一种革命性挑战,它不仅仅改变了教育的传统模式,更是为学生和教师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学习和教学方式。
融合式教学提倡学生在学习中充分利用数字化技术和多种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培养学生多元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融合式教学的实践需求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将对融合式教学的实践策略进行深入探讨。
融合式教学的实践策略需要教师在教学设计上注重灵活性和个性化,因为不同学生在学习能力、兴趣爱好以及学习方式上存在很大差异。
在教学设计上,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和能力,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和任务,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还可以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更加适合的数字化工具和资源,如PPT、视频、网络资源等,提高教学的多样性和趣味性,促进学生的深入学习和理解。
在融合式教学的实践中,教师需要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在学习过程中鼓励学生参与讨论、小组合作和项目研究,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参与度。
通过这种方式,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批判性思维。
教师在融合式教学的实践中,需要不断更新和提高自身的数字化教学技能和教学理念,积极参与教育技术的培训和学习,了解最新的数字化工具和资源,不断丰富和拓展自己的教学手段和方式,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
同样,学校教育管理者应该提供更加宽松的教学环境和政策支持,鼓励教师开展融合式教学的实践,提供更多的数字化教学技术和资源,构建更加完善的数字化教学平台和环境,帮助教师更好地开展融合式教学实践。
融合式教学的实践策略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教师、学校管理者和教育决策者的共同努力,通过共同的努力,共同打造融合式教学的新型教育模式,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多彩的学习体验,并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未来的社会发展需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融合性学习:西方学生的梦魇,抑或中国学生的圣境
摘要:西方大学学习研究已经延续了半个世纪,众多研究反复验证发现,同时采用以深刻把握和理解为特征的深层学习法和以表面背记和复述为特征的浅层学习法的融合性学习者,往往是学习的失败者,他们也被称为“脱节学习者”或“异类学习者”。
“融合性学习导致学习失败”的西方困境在中国学生身上是否适切,有待于置于中国文化情境进行重新审视。
针对中国大学生开展的三个实证研究都一致性地证明,在西方会造成学业失败的融合性学习,在中国大学生群体身上却塑造出最佳的学习效果。
造成这种中西迥然不同学习境况的原因,不仅在于中国学生对学习观念有着独特的认知,如认为浅层学习附含努力的德行因素,是通达理解的重要途径,与深层学习是紧密融合而不是彼此分离的关系;而且在于中国特有考试模式和传统“和”文化的形塑和影响。
由此观之,只有深挖中国教育的独特规律,才能找到提升中国学生学习质量的有效路径,并为世界贡献独特的中国教育智慧。
关键词:融合性学习;深层学习;脱节型学生;文化差异;实证研究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195(2018)02-0045-09 doi10.3969/j.issn.1009-5195.2018.02.006
一、引言:从“脱节学习者”透视融合性学习的西方困境
如果从上个世纪60年代马顿(Marton)和萨尔乔(Saljo)对大学生学习方法的开创性研究算起,则西方大学学习研究已经延续了半个世纪。
奠基于这两位瑞典学者的工作,澳大利亚的比格斯(Biggs)和英国的恩特威斯特尔(Entwistle)随后分别开发出了极为精当的学习方法测量工具,这极大地推动了大学生学习研究得以在科学化的道路上阔步向前(吕林海等,2012)。
总体而言,大学生采用的学习方法分为深层学习方法(Deep Approach)和
浅层学习方法(Surface Approach)两种类型,前者指向于对知识的深层把握和理解,后者指向于对知识的表层背记和复述。
包括比格斯、恩特威斯特尔、拉姆斯登(Ramsden)等在内的一批重要学者的定量实证研究已在如下三个方面形成共识:(1)深层学习方法会导向更优质的学习结果,而浅层学习方法则往往导致学习的失败;(2)学生对于学习方法的采用,取决于学生对教学情境的感知,如优质教学、适当的教学负荷、清晰的目标、适切的评价等;(3)学生所具有的学习观和认知观,与其采用的学习方法有着紧密的联系,具体而言,持意义理解观的学生更倾向于采用深层学习方法,持知识累积观的学生则更倾向于采用浅层学习方法(Biggs,1999)。
中国的杨院、付亦宁等学者也沿着上述三个方面开展了大量研究,并获得与西方学者基本一致的研究结论(杨院,2014;付亦宁,2015)。
然而,在西方的众多研究中,澳大利亚学者普洛瑟(Prosser)于2000年發表在《欧洲教育心理学》上的一项研究成果(Prosser et al.,2000),却与众不同。
在这篇论文中,普洛瑟和其同事基于物理概念学习方法(利用学习过程问卷(Study Process Questionnaire,SPQ))对131名学生进行了聚类分析。
他们一共解析出4类学生。
第一类被称为“理解型学生”(共36人),他们在深层学习方法上得分高,在浅层学习方法上得分低,并且在学期结束时有关电磁知识测试、开放性问题以及概念图等方面的成绩都非常高,这是一批优秀的学生。
第二类被称为“复制型学生”(共20人),他们在深层学习方法上得分低,在浅层学习方法上得分高,在学期结束时的测试得分上比较差,这是一批学业成就不足的学生。
第三类被称为“游离型学生”(共55人),他们似乎在放弃着学业,不仅在深层学习方法和浅层学习方法上的得分都比较低,而且在学期结束时的测试得分也比较低。
第四类被称为“脱节型学生”(共20人),他们采用的是“融合性学习”法,即在深层学习方法和浅层学习方法上的得分都比较高,但却是四类学生中期末学习成绩最糟糕的群体(见表1)。
普洛瑟用“脱节”(Disintegrated)这个词来表明这批学生对学习情境的识别、对学习方法
的选择和其所达成的学习结果之间,呈现出一种矛盾、不连贯、不一致的困顿和脱节现象。
其实,普洛瑟的发现并非最早,南非学者梅耶(Meyer)和英国学者恩特威斯特尔早就在他们的研究中捕捉到这个奇异的“学习苗头”。
梅耶在他的论文中详细描述了普洛瑟所说的这类采用“融合性学习”方法的“脱节型学生”的特点,如无法对情境加以识别、对自己的学习缺乏必要控制等(Meyer et al.,1990),而恩特威斯特尔则干脆用“异乎寻常、难以解释的模式”之类的遁词来对这批“异类学生”加以草草描画(Entwistle et al.,1991)。
二、假设:中国学生融合性学习的可能别样图景
在西方学者眼中,这些“脱节型学生”是一批“异类学生”,也是一批“失败的学生”,这些学生对于融合性学习方式(即同时采用深层学习和浅层学习)的使用,不是出于一种适应、变通和灵活,而是源于他们的迷茫、困惑和凌乱。
普洛瑟认为,这些脱节的学生是一批“缺乏元认知能力的学生”,他们无法审视自己的学习情境,无法反思自身学习的成效,无法选择更有效的学习方法,他们“嗡嗡乱转、不得要领”(Entwistle et al.,1991)。
普洛瑟还引用比格斯对“元认知匮乏学习者”(Meyer et al.,1990)的描述来证明,“融合性学习所导致的学习失败,反映了同时使用多种学习方法的人所存在着的重要的学习缺陷。
”(Meyer et al.,1990)
“融合性学习”的悲剧命运,在中国学生身上会同样出现吗?笔者的假设是否定的。
笔者之所以提出这个假设,源于对两项重要研究的反思。
在由沃特金斯(Watkins)和比格斯于1996年主编的一本经典著作《中国学习者:文化、心理和情境的影响》中,大学生学习研究的奠基者、瑞典学者马顿和其合作者发表了一项有关“中国学生的记忆和理解”的质性研究发现。
他们通过深入的访谈揭示出,中国学生的浅层学习并不完全是简单的“记忆”,它包含两种类型:一是机械性记忆(Mechanical Memorization),二是理解性记忆(Memorization with Understanding)。
绝大多数中
国学生不会简单地采用机械性记忆来进行学习,而是会在记忆的同时去设法达到理解,即更多地采用理解性记忆。
对于很多中国学生而言,“记忆和理解是彼此联系并相互促进的”(Marton et al.,1996)。
中国学生持有的一个最普遍的学习特征是:“在记忆的过程中,记忆并不是简单的重复。
每次的记忆过程,也是更加新颖的理解的生成过程,换言之,每次记忆都会使理解变得更好。
每次重复和记忆,都会使文本的不同方面得到关注和深入。
”(Marton et al.,1996)。
由此可以看出,中国学生的背记是和理解相互交融的,融合性学习方法似乎是中国学生更适应、更常用的学习方法。
感谢您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