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3试题:专题六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 专题检测6 Word版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检测(六)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罗素评价人文精神的发展历程是“从古代的朦胧稚嫩发展到明确成熟”。
其中“朦胧稚嫩”时期为
( ) A.古希腊智者学派对人的价值的阐述
B.14~17世纪文艺复兴时期
C.17、18世纪欧洲启蒙运动时期
D.所处的历史阶段不同
答案 A
解析材料中的“朦胧稚嫩”时期是指人文精神的萌芽、起源时期,故应选A项。
2.古希腊智者学派代表安提丰对待法律的方式是:“众目睽睽下,应尊重法律;无人在场时,随本性驱动行事。
”
这主要表明智者学派
( ) A.没有法制观念B.反对法律对人的约束
C.忽视道德建设D.处事灵活且实事求是
答案 C
解析安提丰主张对待法律的方式以“他人”是否“在场”为标准,实质是智者学派追求功利、忽视道德的反映,故C项符合题意。
3.与智者学派相比,苏格拉底对“人”的研究进一步深化,这主要体现在
( ) A.人是认识客观事物的主体
B.美德即知识,道德和知识合二为一
C.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来自感觉
D.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标准判断是非
答案 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比较能力。
苏格拉底对智者学派追求的“人是万物的尺度”造成的消极影响不满,提出“美德即知识”的思想,强调道德和知识互为存在的前提和条件。
4.伊索克拉底(前436~前338年)说:“雅典的学生已成为他人的老师;雅典已使‘希腊人’一词不再表示一个种族,而表示一种精神面貌。
”下列能代表当时雅典人“精神面貌”的是
( )
①民主思想与实践的摇篮②拥有后世影响最广泛的古代法律③拥有千形万态的海湾④古代西方人
文精神之源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 D
解析古代雅典以发达的民主政治著称于世,并且是古代人文精神发源之地,故①④正确。
“拥有后世影响最广泛的古代法律”的地区是古代罗马,故②不符合题意。
“拥有千形万态的海湾”不属于精神风貌,
故可排除③。
5.14世纪到16世纪,欧洲兴起了人文主义法学。
即“崇尚人的价值,尊重人的本性的法学观点或法学思想体系”。
据此推断,当时的人文主义法学者的研究倾向是
( ) A.复兴古罗马法律体系B.笃信基督教神学思想
C.崇尚英国君主立宪制D.反对法国的共和政体
答案 A
解析“14世纪到16世纪”是文艺复兴时期,而此时人文主义者以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为名,开展文艺复兴运动,结合“法学观点或法学思想体系”,可知A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相信神学的思想,故B项错误;此时英国没有建立君主立宪制,法国没有建立共和政体,故C、D两项错误。
6.梁启超说:“欧洲之所以有今日,皆由十四五世纪时,古学复兴,脱教会之樊篱,一洗思想界之奴性,其进步乃沛乎莫能御。
”对梁启超的话理解准确的是
( ) A.自然哲学使人们具有了自主意识
B.智者学派树立了人的尊严
C.文艺复兴打破了中世纪的神学桎梏
D.宗教改革挑战了教皇的权威
答案 C
解析抓住时间“十四五世纪”,抓住关键词“古学复兴,脱教会之樊篱”,根据这两个信息结合所学可知指文艺复兴,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自然哲学,故A项错误;智者学派是古希腊的人文主义源头,根据时间可知B项错误;宗教改革兴起于16世纪,故D项错误。
7.布克哈特在《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中说道:“通过它(文艺复兴),欧洲第一次被鲜明地分成有教养的阶级和没有教养的阶级。
”说明文艺复兴的不足之处在于
( ) A.造成阶级分化B.阻碍文化发展
C.缺乏群众基础D.造成文化断层
答案 C
解析题目中的阶级不是革命史观中的阶级分化,故A项错误;文艺复兴不会阻碍文化的发展,故B项错误;文艺复兴没有把群众都调动起来,缺乏群众基础,故C项正确;文艺复兴是资产阶级思想的兴起,不会造成文化断层,故D项错误。
8.1521年有教皇代表与马丁·路德辩论说:信仰无法安稳地奠基于《圣经》,因为“《圣经》就像软蜡一样,可以让每一个人随兴所至地扭或拉”。
他们的主要分歧在于
( ) A.教会是否腐败
B.信仰是否必要
C.信徒能否仅仅依靠信仰得救
D.《圣经》能否作为信仰的基础
答案 C
解析解答本题要注意双方分歧的本质点在于所代表的利益群体不同。
从材料看,教皇代表认为“信仰无法安稳地奠基于《圣经》”,也就是“因行称义”,这与路德的“因信称义”的主张是冲突的。
教皇代表为维护其既得利益,坚持教徒通过教会所规定的宗教仪式才能得到救赎,而路德从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出发,反对教会剥削和压迫,坚持信仰耶稣即可得救。
所以选C项。
路德并不反对《圣经》作为信仰的基础,本题易错选D项。
9.下列关于“人文精神的发展历程”的叙述和其所对应的历史时期,不正确的是
( )
答案 C
解析宗教改革没有取消宗教仪式,只是简化宗教仪式,强调信仰得救,不再以天主教会为中介,突出人文主义色彩。
10.“人文精神”即关心人,尤其是关心人的精神生活;尊重人,尤其是尊重人作为精神存在的价值。
启蒙运动时期人文精神的内涵是
( ) A.“人是万物的尺度”
B.“思维者的悟性成了衡量一切的唯一尺度”
C.“灵魂得救在于心中信仰”
D.“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
答案 B
解析“人是万物的尺度”是西方人文精神起源时期的人文精神的体现,故A项错误;“思维者的悟性成了衡量一切的唯一尺度”强调的是理性,符合启蒙运动时期人文精神内涵,故B项正确;“灵魂得救在于心中信仰”是宗教改革时期人文精神的体现,故C项错误;“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出自莎士比亚《哈姆雷特》,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精神的体现,故D项错误。
11.下列启蒙思想家中反对君主专制,认为君主和政府的权力于人民,其思想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理论基础的是
( ) A.霍布斯 B.洛克 C.卢梭 D.孟德斯鸠
答案 B
解析洛克的限制君权和分权的思想,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理论基础。
12.哥白尼的日心说曾遭到路德的恶毒咒骂,而著名的西班牙人文主义者塞尔维特,在正要发现血液循环的时候,虽然逃离了罗马天主教会的监狱,却最终惨死在加尔文教的火刑架上,这说明
( ) A.宗教改革发展了人文主义
B.教会对人文主义爱恨交加
C.宗教改革具有反理性特点
D.新教反对宗教信仰的自由
答案 C
解析依据材料“哥白尼的日心说曾遭到路德的恶毒咒骂……却最终惨死在加尔文教的火刑架上”可知路德教和加尔文教对科学的辱骂与破坏,体现反理性的特点,C正确。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40分)
1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苏格拉底终生从事教育工作,具有丰富的教育实践经验并有自己的教育理论。
关于教育的内容,他主张首先要培养人的美德,教人学会做人……人们只有获得概念的知识,才会有智慧、勇敢、节制和正义等美德。
教育目的是造就治国人才。
他认为治国人才必须受过良好的教育,主张通过教育来培养治国人才。
苏格拉底强调人们应该认识社会生活的普遍法则和“认识自己”。
——启蒙历史论坛材料二马丁·路德说:“我的良心,是出于上帝的命令,我不能也不愿意撤回任何意见。
”——启蒙历史论坛
材料三难道农民的儿子生来颈上带着项圈,而贵族的儿子生来在腿上带着踢马刺吗?……一切享有各种天然能力的人,显然是平等的。
……除了法律之外,不依赖任何别的东西,这就是自由的人。
——《伏尔泰语录》材料四政治上的自由是公共自由,要保障公共自由,就应该避免把权力单独托给一个人、几个人或少数人。
因为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
为此提出一条原则: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用权力来制约权力,形成一种能联合各种权力的政体,其各种权力既调节配合,又相互制约,即权力要分开掌握和使用。
——孟德斯鸠《罗马盛衰的原因》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苏格拉底的主要主张有哪些?这些主张体现了什么精神?(6分)
(2)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二中马丁·路德的“意见”是什么?这些“意见”产生了什么影响?(4分)
(3)概括材料三、四所体现的主要思想及其所产生的历史影响。
(8分)
(4)以上思想家提出的思想主张在人类历史进程中有什么共同影响?(2分)
答案(1)主张“美德即知识”、教育造就治国人才、人要认识自己。
体现了人文精神。
(2)意见:信仰即可得救。
影响:促使宗教改革运动在欧洲兴起。
(3)思想:材料三:自由平等是天赋人权。
材料四:三权分立。
影响:对反对封建专制制度起了促进作用;
为近代资本主义国家政治体制的建立奠定了理论基础。
(4)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促进人文精神的发展)。
14.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至于神,我既不知道他们是否存在,也不知道他们像什么东西。
有许多东西是我们认识不了的,问题是晦涩的,人生是短促的。
——普罗塔戈拉材料二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多么优美的仪表!多么文雅的
举动!在行为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
——莎士比亚《哈姆雷特》材料三信徒的获救一不靠教皇,二不靠圣礼,更不靠赎罪券。
只有靠终生“悔改”,才是基督的正道。
——《路德选集》材料四人生下来就是自由的,人可以说是自由的动物。
那么人民的自由虽说可用法律加以保障,但它原是天所赐予的,为任何人所必不可少。
如果有人不取这天所赐予的自由,那就是对天犯了大罪,对自己又是莫大的耻辱。
——卢梭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中普罗塔戈拉观点的积极意义。
(3分)
(2)材料二反映了当时欧洲社会意识形态领域中发生的哪一重大变革运动?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的核心思想与材料一的关系。
(6分)
(3)材料三中马丁·路德提出了什么学说,如何理解该学说的人文主义色彩?(5分)
(4)材料四是怎样发展人文主义思想的?根据以上材料分析西方人文主义思想内涵的发展变化。
(6分)
答案(1)强调了人的价值和决定作用,否定了神或者命运等超自然力量对社会和人的作用,体现了古希腊文化中的人文主义精神。
(2)文艺复兴运动。
关系:它是古希腊人文精神的“复兴”与发展(或继承与发展)。
(3)学说:“因信称义”。
理解:该学说否定教皇的权威,打破了教会的精神枷锁,使人们获得了精神上的自由和宗教信仰的自主权,树立了人文主义宗教观。
(4)发展:自由是天赋予人的权利,不可侵犯和抛弃,要以法律作为保障。
内涵变化:由人文精神发展到人文思想再到人权思想。
解析第(1)问,通过材料中的“人是万物的尺度……至于神,我既不知道他们是否存在”即可作答。
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莎士比亚是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巨匠即可回答;第二小问根据文艺复兴的性质可得结论。
第(3)问,第一小问,根据所学知识概括即可;第二小问,依据材料三分析宗教改革的历史意义。
第(4)问,第一小问,通过分析材料中的“人民的自由虽可用法律加以保障,但它原是天所赐予的”可以得出答案;第二小问,综合以上回答可总结出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