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豪斯.doc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1包豪斯理想的萌芽
背景:战后德国“十一月革命”,新思想鼓舞。

包豪斯(Bauhauas)创立于1919年4月七日,沃尔特·格罗佩斯(Walter Gropius),在德国魏玛成立的一所完全以发展设计教育为核心的设计学院,全称“国立包豪斯学院(Das Staatliches Bauhuas),由魏玛“市立美术学”和“市立艺术工艺学校”合并而成,前身是亨利·凡德·威尔德设立的魏玛工艺美术学校。

包豪斯是由德语中建筑的动词“Bauen”和名词“Haus”合并而成,格罗佩斯相信在建筑的载体上设计会成为艺术和技术的结晶。

而“Bauhauas”这个词从根本上就是对这种信仰的一个比喻。

在欧洲近半个世纪的现代主义探索中,包豪斯集中了各国对现代主义设计的探索与实验成果,特别是荷兰的“风格派”运动,苏联的“构成主义”运动和德国的现代主义,从而成为欧洲现代主义设计运动的中心。

意义:
1,包豪斯奠定了现代设计教育的结构基础。

首创了“基础课”,把对平面、立体构成研究、材料研究、色彩研究三方面独立起来,使视觉教育第一次奠定在科学基础上。

2,奠定了现代主义的工业产品设计的基本面貌。

采用现代材料、以批量生产为目的,成为具有现代主义特征的工业设计教育。

3,对平面设计功能化的探索成为现代平面设计的一个重要的起源。

4,广泛采用工作室体制,让学生参与制作,完全改变了只绘画不制作的陈旧方式,提倡集体主义精神。

5,开始建立学院与企业界的联系,使学生体验设计与工业生产的关系,开创了现代设计与工业生产密切联系的新纪元。

思想历程:
一战前,迷恋机械,具有柯布西耶的机械美学立场。

战后成为一个具有强烈民主色彩、社会主义立场的建筑家。

提倡传统手工业生产的兄弟行业精神和中世纪的行会工作方式。

他的设计采用大量的现代材料,并且采用简单的,没有装饰的设计,充分考虑造价低廉的问题,希望能够为社会提供大众化的建筑产品。

“设计应该为广大人民服务,设计应该为全社会服务。

”这个思想其实就是现代主义设计意识形态的核心内容。

因此,简单的版面编排风格,无装饰性字体的平面设计风格,也就自然的成为了这一时期包豪斯平面设计的风格。

5.1.2 包豪斯宣言
1919年3月,格罗佩斯起草的《包豪斯宣言》与费宁格所做的象征“包豪斯以现代主义为精神”的木刻画《大教堂》共同发表,正式宣告包豪斯教育的崇高理想和远大目标
5.2包豪斯的发展历程
5.2.1 魏玛时期的包豪斯(1919——1925)
魏玛时期的包豪斯经历了两大发展阶段:
1,包豪斯的神秘主义阶段
这个阶段有着非常明显的社会主义乌托邦思想和手工艺倾向。

格罗佩斯认为:艺术和手工艺不是对立的,而是一个活动的两个不同方面而已。

他希望通过教育改革,使工艺、技术与艺术达到和谐统一。

为了这个理想,他力图对教育系统进行改革,以传统手工艺的训练方法为基础,通过艺术的训练,使学生对于视觉的敏感性达到一个理性的水平,强调技术性,逻辑性的工作方法和艺术性的创造。

这一阶段以1923年伊顿的辞职而告终。

2,理性主义阶段
格罗佩斯提出应该从工业化的立场来建立教学体系。

要求教员以接近科学的方式从事艺术与设计教育。

1,包豪斯的第一批教员
画家约翰尼斯·伊顿(Johannes Itten)、里昂·费宁格(Lyonel Feininger),雕塑家根哈特·马克斯(Grehard Marchks)
约翰尼斯·伊顿(Johannes Itten)
青年时期曾担任过小学教师。

那时正是教育家福禄拜尔和帕斯塔罗西提倡的“从做中学”教学方式。

(learning from doing),他研究艺术、数学与自然科学。

1915年,在维也纳创办了一所私立艺术学校。

伊顿一方面具有非常敏感的形式认识,利益方面又是高度宗教化的,对于基础的形式教育具有自己的独到见解。

因此他的教学往往是将宗教和科学视觉教育混为一体。

伊顿对包豪斯的贡献:
1,他为包豪斯创立了“基础课程”。

他设计了一系列新的以训练平面视觉敏感为中心的课程,称为“基础课”。

将色彩、平面和立体形式、肌理、对传统绘画的理性分析混为一体,因此具有强烈的达达主义和德国表现主义绘画创作的特点。

方法的中心仍然是理性的分析,并不是艺术家的任意的、自由的个人表现。

2,伊顿为包豪斯开设了现代色彩学课程。

伊顿曾在斯图加特美术学院学习,老师阿道夫菏泽市一位色彩专家,受到德国最重要的色彩理论专家约翰歌德的色彩理论影响很深。

伊顿主张从科学的角度研究色彩。

他认为色彩与简单的几何图形应该具有必然的内在关系,强调色彩训练和集合形态训练应该合二为一。

伊顿对包豪斯的消极影响
1,伊顿的基础课几乎占用了学生所有的时间,导致了学生没有充足时间从事真正意义是设计学习与探索。

2,伊顿的宗教信仰干预教学
根哈特·马克斯(Grehard Marchks)
他努力复兴古典哥特式风格木刻特色,德国工业同盟成员,教员中唯一有设计实践经验的。

里昂·费宁格(Lyonel Feininger)
德裔美国画家,绘画风格受到野兽派马蒂斯及立体派大师罗伯特·德洛涅影响。

2,包豪斯的第二批教员(1920——1922)
德国重要的表现主义大师俄国人瓦西里·康定斯基(Vasilly Kandinsky)、德国人保尔·克利(Paul Klee)、奥斯卡·施莱莫(Schlemmer)和乔治·蒙克(Georg Muche)
保尔·克利(Paul Klee)
他是从表现主义进入到纯粹抽象艺术的大师,尽力把艺术发展与政治背景、意识形态背景结合起来。

克利认为“所有复杂的有机形态都是从简单的基本形态演变出来的,如果要掌握复杂的自然形态,关键在于了解自然形态形成的过程,”自然应该在绘画中获得新生“。

绘画的结构规律与自然的发展规律是一致的,这样才能反映真实。

克利的一个重要成果就是把理论课、基础课、创作课联系起来教授。

瓦西里·康定斯基(Vasilly Kandinsky)
他是设计上第一个真正完全抽象的画家。

德国表现主义的重要成员,1921年受格罗佩斯邀请来到包豪斯教学。

康定斯基深信,未来的艺术一定是多种媒介的综合,并且会超越所有的单一种类的艺术手
段,产生壮丽的综合成果。

他认为所有的技术都应该为设计这个中心服务。

康定斯基建立了包豪斯最具系统性的基础课程,严格地把设计基础课程建立在科学、理性化的基础上。

贡献:
1,分析绘画
2,对色彩与形体理论的研究
他的教学是以完全抽象的色彩与形态作为理论基础,然后逐步把这些抽象的内容与具体的设计联系起来,集中研究形态和色彩在设计项目上的具体运用,从而使学生既能掌握理论知识,又能在设计上运用自如。

1922年,格罗佩斯开始对包豪斯进行改革,开始放弃乌托邦思想和手工艺倾向,明确提出应该从工业化的立场来建立教学体系。

聘用拉兹罗·莫霍里·纳吉(Laszlo Moholy Nagy)和约瑟夫·阿尔柏斯(Josef Albern)。

拉兹罗·莫霍里·纳吉(Laszlo Moholy Nagy),匈牙利人,受俄国构成主义影响,1921年,来到柏林工作,从事字体设计。

纳吉是一个完全抽象的艺术家,有着非常明确的社会主义立场,并对设计与艺术的社会功能性高度重视。

意识形态上受到俄国十月革命和构成主义影响,认为:艺术家无非是一个普通的工人而已,并没有什么与众不同之处,最优秀的艺术家应该与工程师一样,认识艺术后面的力量比艺术本身制作过程和艺术风格更重要。

1922年,纳吉和拜耶一起重新打造了一种图形设计的新理念。

在他们的领导下,包豪斯的图形设计更加强调几何形式,表现出一种棱角分明、机器时代的美感,其中基本图形有着更加
重要的地位。

纳吉最大限度的利用几何图形的全部潜质,包括空白的背景,略带图解的方法,充分融合的图形语言,包括现代的印刷版面、几何图形、规则的线条、有限的色块和积极的而非消极的空间。

他排斥传统排版的公式化模式,表现基于”构成“的角度对内部元素的重新组合。

强调几何结构的非对称性平衡,结构严谨,完全不采用任何细节,具有时代感,体现了他对俄国构成主义的明显追求。

在摄影领域中,纳吉是大量采用照片拼贴,抽象摄影技术的先锋之一。

利用细节放大,或者特殊角度选景等方法,从具体生活主题中抽象出完全没有具象的形象,具有强烈的时代感。

纳吉将从前伊顿的宗教色彩教学内容全部废除,他的教学的目的是要学生掌握设计表现技法、材料、平面与立体的形式关系和内容,以及色彩的基本科学原理,他的努力方向是要把学生从个人艺术表现的立场上转变到比较理性、科学的对于新技术和新媒介的了解和掌握上。

3,包豪斯魏玛时代的结束
5.2.2 迪索时期的包豪斯(1925——1932)
1,包豪斯的复校工作
1926年,包豪斯在学校名称后面加上了一个副标题——“包豪斯设计学院”。

格罗佩斯一面进行修订及扩充课程,一面建立较有弹性的教学方法。

(1)把魏玛时期教师的称呼“导师”改成正式的教育职称“教授”
(2)放弃魏玛时期“形式导师”与“工作室导师”的双轨体制,学院聘用各种工匠来协助教学,但他们不再与教授享有同等地位。

(3)放弃魏玛时期的自由主义,转而发展比较严谨的教学体系。

(4)增加了建筑系
(5)出版了自己的校刊《包豪斯》
(2)迪索时期青年教师对包豪斯的贡献
迪索包豪斯一共有12名教员,其中有6位是原来学校毕业的学生。

其中包括阿尔柏斯、赫伯特·拜耶、马谢·布鲁尔、辛涅克·谢柏、朱斯特·史密特、根塔·斯托兹。

赫伯特·拜耶(Herber Bayer)画家、图形艺术家、摄影家、设计师、印刷专家。

1925——1928年间,拜耶负责掌管包豪斯的印刷系。

在设计形式上取得秩序、平衡和明细的特殊视觉效果。

同时,设计内容采取简洁均衡的规律,做有系统的组织和表现;装饰部分较少到最基本的圆、方和水平或垂直等几何造型。

整个画面上的文字和插图的关系均必须经过数学正确性的计算。

拜耶致力于创造简单的版面和字体。

他认为字体的装饰线是多余的累赘,他也不喜欢大写字母,因而他创造了以小写字母为中心的无装饰线的字体系列,成为包豪斯字体的一个特征。

1925年,拜耶开创了“通用体”(universal)的无装饰线字体系列。

1933年,为德国的别豪铸造厂设计了简练的“拜耶体”(Bayertype)
20年代末,拜耶成为《时髦》(Vogue)杂志的艺术设计总编,杂志1930——1936年的风格被称为“新线”,创始人就是拜耶。

马谢·布鲁尔(Marcel Breuer)主持产品设计,特别是家居设计的课程和工作室。

首次采用镀铬的刚果并结合布料或皮革设计了当时最著名的“瓦西里椅子”。

包豪斯的平面设计基本是在荷兰“风格派”和俄国“构成主义”双方的影响下形成的,因此,具有高度理性化、功能化、简单化、减少主义化合几何形式的特点。

(3)迪索时期包豪斯的衰落
1928年,格罗佩斯辞去九年之久的校长职务,推选当时建筑系主任汉斯·迈耶(Hannes Meyer)
迈耶的改革:
首先,在课程方面采取了修正和扩充的行动。

建筑系被分成两部分,其一是建筑理论与实践,其二是室内设计,其中包括家具与器具的设计及制作,克利和康定斯基第一次获准,可以在课程中加入一些关于绘画的内容;聘用奥斯卡·施莱莫(schlemmer)为教授,讲授一门新课——“人”,包括人体写生,还有关于人类生理、哲学方面的讲座。

朱斯特·史密特接替迈耶成为平面设计负责人,他发展处利用翻个在工整的网络上进行设计的一套新的理性设计系统和方法,对于设计上的次序化和标准化起到重要作用。

1930年8月,迈耶被密斯·凡德罗取而代之。

路德维·密斯·凡德罗(Ludwig Mies vander Rohe),现代主义建筑设计大师之一。

提出“少就是多”(less is more)
密斯的改革:
将原来格罗佩斯和迈耶奠定的具有广泛社会含义的教学体系缩小,成为一个单纯的设计教育中心。

总的学习时间缩减为7个学期,所有政治活动基本禁止。

同时对教学体制进行改革,他认为,学校的中心环节应该是建筑训练,只有建筑设计能够使设计教育得到健康发展,因此他努力加强建筑教育,以建筑为核心来凝聚其他专业。

包豪斯在他手中完全变成一个单纯的建筑学院,实践被限制在很小的范围内.1931年,校外政治局势再一次威胁到包豪斯的生存,1932年10月,纳粹党还是在设计的抗议声中关闭了包豪斯。

5.2.3 柏林时期的包豪斯(1932——1933)
密斯·凡德罗在柏林重新建立学员,作为一个私立学员开业,学院又增加了
一个副标题,全称是“包豪斯·独立教育与研究学院)
1931年,纳粹上台,希特勒认为这个学院是”犹太人和马克思主义者的庇护所,必须铲除干净“。

包豪斯最终于1933年7月以经济困难为由正事宣告结束。

意义:
包豪斯在经历多了14年的探索、磨难、奋斗和起伏之后,最终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

它打破了将”纯粹艺术“与”实用艺术“截然分割的沉浮落伍的教育概念,完成了”艺术“与”工业“的两个相去甚远门类之间搭建桥梁的工作,接受了机械作为艺术家的创作工具,认清了”技术知识“可以传授,而“创作能力”只能启发的事实;发展了现代的设计风格,为现代设计指明正确方向。

5.3 包豪斯设计探索的延续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包豪斯的主要领导人和大批学生,为逃避战乱,移居美国。

格罗佩斯离开包豪斯后,曾在伦敦短暂逗留,后来接受哈佛大学授予的教授身份,作为哈佛建筑学教授,格罗佩斯在致力于教学的同时,也影响了美国新一代的建筑设计师。

纳吉,离开包豪斯后,于1928年在柏林建立了自己的平面设计工作室,进行展览设计和舞台设计。

1936年移居芝加哥,1937年在芝加哥创立“新包豪斯”,以后成为芝加哥艺术学院。

他既是一位设计教育家,又是抽象艺术、构成主义、功能性设计和建筑学的传播者。

拜耶于1938年到达美国,极大地深化了新包豪斯的图形设计原则。

作为现代艺术博物馆的设计者和馆长,在那里举办了具有很大影响作用的“包豪斯作品展”。

密斯移居美国芝加哥,成为装甲学院——伊利诺伊理工学院的教授,他依赖于包豪斯的几何图形和基本立方体为单位的设计理念,重新设计了校园,他对建筑手法进一步深入探索,为战后的德国建筑业作出贡献。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包豪斯众多教员和毕业生在教育和设计实践等方面的努力下,在美国大经济背景的支持下,终于把包豪斯的影响发展成为一种新的设计风格——国际主义风格,从而影响世界。

包豪斯的精神不仅继续存在,而且不断发扬光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