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安全面临的威胁与挑战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安全面临的威胁与挑战教案
现在我国周边形式比较复杂,各种势力盘根错节,但总体来说还是以美国为首的敌视我国的集团(日本、韩国、印度等)是最大的威胁。
1、是大国战略威胁与遏制不断升级。
中国的战略性威胁主要来自美日。
美国为了保持全球领导地位,推出“亚太再平衡”战略,一方面巩固和强化在东亚的传统盟国关系,另一方面继续在亚洲地区尤其是东南亚地区寻求新的代理人,强化了遏制与防范力度。
解禁日本集体自卫权的新安保法已经正式生效,日本在国家“正常化”和军事大国化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日本紧随美国之后,更积极地在中国周边地区与中国展开竞争,以削弱和打击中国在周边地区的政治、经济与安全影响力。
中日在周边地区的竞争日趋激烈。
2、两海权益的争夺更加激烈。
两海是指东海和南海。
东海局势起伏不定,变数增加,日本又加大了涉足南海力度。
在南海问题上,越南、菲律宾是不太可能收敛挑衅态度的。
中美围绕南海问题乃至海洋规则与秩序的博弈具有长期性,南海军事化趋势将加大意外摩擦发生的可能性。
现在,除了印度外,中国与其它邻国都成功解决了陆上边界问题。
那么,目前还很难说。
从另外一个角度看,中国虽然与邻国的陆上边界基本都解决了,但随之而来的是领海争端。
中日围绕东海问题、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围绕南海问题,甚至中韩围绕黄海问题的争议都浮出水面。
很显然,领海争端无法套用陆上边界的解决模式,因为海上疆界无论是历史还是
现实都没有划定过,而且海上争端还牵涉到国际海洋法公约等不同的国际法规则。
随着海洋资源和海上通道安全重要性的日益上升,中国如何解决与周边国家的领海争端将成为摆在中国和周边国家面前的一项新的世纪性难题。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边界
周边外交在中国外交中的首要地位得到了进一步提升,尤其在2014年底中央外事工作会议上,把这一地位升得更加突出。
实际上从2009年和2010年开始,周边环境已经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从那个时间开始,亚太院安全外交研究室为主体,连续出一个关于中国安全形势的评估报告,对本年度重大的安全的热点问题、常规性的大国关系以及未来一年安全变化的一个趋势做一个整体性的评估和预测,希望对学术界或者对周边问题比较感兴趣的甚至一些爱好者,能够给他们提供完整或者系统的一个介绍。
实际上区别于纯学术研究的成果,它是类似于像半报告性质或者资料性的一个成果。
从今年来看,有几点和往年是一样的,首先我们对大国关系进行了一些评价,大国关系,中国和邻国之间的大国关系可以分为四组:中美关系、中日关系、中俄关系、中印关系,今年,每一个关系用一句话来概括:
中美关系,竞争性的一面是比较凸显的。
2013年进行庄园会晤,到2014年有瀛台会议,可以看出2014年年初,由于美国干涉,我们在南海问题上非常公开地指责中国,以及后面有一些网络安全的相互摩擦,整体一年来看,中美关系呈现竞争性或者紧张性的一个态势。
到2014年底才出现比较缓和的趋势。
中日关系,整体关系包括钓鱼岛在内的一系列历史问题或者其他问题,关系是持续走低的,在年底出现了一些回调的迹象。
我认为,结构性的矛盾在短期之内还是比较难以解决的。
中俄关系,虽然今年乌克兰问题对于全球政治和亚太政治上的格局影响还是非常大的。
俄罗斯在战略上对亚太包括对中国的需求是在大大提升的,中俄在战略上的协作和合作是明显在加强的,这是今年大国关系非常突出的一个特点。
中印关系,我们知道印度新一届政府上台以来提出了他们自己新的治国理念,从整体来看,印度呈现出一个平衡上的双轨战略,尤其在经济上要加强和中国合作,但在战略上对中国还是有一定平衡作用,这种双轨制政策是比较明显的。
中印关系实际上是继承过去几年的一个特征,相对比较稳定,但是很难会出现一个合作或者友好的大的突破。
从地区热点问题来看,今年有很多,我们主要抓了一个海上问题。
海上安全问题从2010年以来已经成为影响中国周边安全最显性和最热点的问题,像朝鲜半岛问题和其他的一些问题是长期存在,但是相对来说应该是比较稳定一些的。
南海问题,或者海上问题,每年会出现不同的热点,钓鱼岛今年来说,相对是比较稳定的,实现了中日在钓鱼岛海域的一个对峙。
在南海问题上,矛盾是比2013年更加激烈了。
包括菲律宾把南海仲裁案提交给国际法庭,我们可以看出无论在军事上还是直接在行政执法上、外交上,中国和周边这些南海相关国家的争端矛盾激烈度是在加强的。
另一方面,和往年相近的一些特点,刚刚也提到,包括美国在内,以美国牵头的美日同盟包括美菲、美澳在南海问题上的干预也是在加强的。
还需要考虑的是在11月还是12月份的时候,台湾政局发生了一些变化,我们的一个判断是未来会不会出现一些四海联动的新迹象,包括中韩之间、中日之间、中国和东南亚国家之间关于南海、黄海、东海以及台海问题,我觉得可能会出现一些新的特征变化,无疑对中国来说,挑战会大于机遇,这是一个大的判断。
其他还包括非传统安全,仍然在计划,尤其我们知道今年刚刚发布的恐怖主义问题,实际上不单是在欧洲,今年以来,根据一些报道,新疆地区有一些恐怖或者极端分子,伊斯兰教极端分子,他们跑到东南亚,然后再去伊斯兰国进行组织、进行培训。
包括中国在内,包括整个东南亚地区在内,恐怖主义重新升温的态势也是比较明显的。
非传统安全除了传统意义上的军事安全之外,在亚太地区比较明显的像非法捕鱼、人口走私、毒品、恐怖主义、水资源安全等,这些年来,一直都存在,但是每年的特征不同,整体上升的态势是比较明显的。
这实际上对我们来说,既是一个机遇也是一个挑战。
机遇在于,我们知道中国和周边国家地区在传统安全上合作是一个短板,缺乏政治互信,有些历史问题。
实际上在非传统安全领域,反而有很多合作的空间。
因为中国本身实力上升之后,提供公共产品的能力是在加强,好比MH370坠海之后,我们海上搜救能力会比较强。
在2013年海啸发生之后,中国给菲律宾提供海上救援或者给一些资助,中国在非传统安全领域上发挥的作用空间和自身的能力意愿非常的大。
大家有一种共识是通过非传统安全的合作,加强政治互信,在一定程度上是会推动传统安全的合作。
因为我们知道像军队,现在两种职能,一种是传统的安全,保家卫国的职能。
另一方面更多的时候会承担非传统安全的一些工作,好比打击海盗,去亚丁湾护航,非传统安全的色彩很浓。
包括美国东南亚地区和菲律宾和泰国一些军事演习当中也有一些非传统安全的项目,各国都可以在传统安全合作当中加上非传统安全的因素,或者通过非传统安全合作,加深了相互的理解,在军事行动上有了协调,有了合作,对未来传统安全和地区安全也会起到一个积极作用。
嘉宾张洁博士
今年必须提的是“一带一路”,作为中国一项对外大战略也浮出了水面。
更多人认为“一带一路”是经济战略,在报告中明确地指出,实际上是关于整个中国对外的一个大战略,涉及了政治、经济、安全、社会、文化,因为它是一个长期的战略,需要分步骤走,也要分领域走。
现在首先体现出来的是一个经济合作,另外是社会上的人文合作。
长期来看是全局性的大战略,必然包括安全的因素。
所以,我们也把它放在整个周边安全形势的评估当中。
可以看出来,在安全领域,比较凸显的是海上安全,解决海上冲突,或者有一些海上合作,今年很多。
包括我们参加西太论坛,海上意外相遇规则,包括中美年底两个备忘录,都是关于如何解决海上突发性事件之后的危机管控,这一系列都表明了中国在海上安全方面的战略,雏形是越来越明显的。
在经济领域,“一带一路”凸显经济因素的战略也很明显。
今年一个大的特点是,中国在周边的大战略是在逐渐形成的,至少在经济和安全方面,这两点是非常突出的。
这是我们整体的判断。
很大的原因在于什么呢?一个是客观需求,中国需要在自身的发展当中,把整个周边地区更好地塑造和经营,使它成为中国崛起的一个周边的依托带,这一点很重要。
另外一部分是主观上我们有这种意愿。
客观上,我们发展速度很快,和周边国家分享红利,解决一些非传统安全方面的问题,我们的能力也在加强,周边国家有这种需求。
我们提出“一带一路”,包括我们解决海上冲突或者提一些海上合作倡议的时候,它不是说我们单方面提出,周边国家也有一些战略上的对接和战略上的需求,所以我觉得从今年来看,中国战略性的规划要比往年来看更明显,也就是说,积极主动作为的倾向更明显。
如果在2012年以前更多是一种反应性的一个对策,出了问题,我去解决,但我不是特别主动地去构造或者主动地去谋划。
2013年到2014年积极主动的作为的态势是非常明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