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本草】开心孔,补五脏,通九窍,明耳目,久服轻身、不忘不迷之“仙草”——石菖蒲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发现本草】开心孔,补五脏,通九窍,明耳目,久服轻身、不忘不迷之“仙草”——石菖蒲
发现本草第【30】期石菖蒲
返璞归真,回归自然,一起发现本草的奥秘
彼泽之陂,有蒲与荷。

有美一人,伤如之何?
寤寐无为,涕泗滂沱。

彼泽之陂,有蒲与蕳。

有美一人,硕大且卷。

寤寐无为,中心悁悁。

彼泽之陂,有蒲菡萏。

有美一人,硕大且俨。

寤寐无为,辗转伏枕。

——诗经.陈风.泽陂
石菖蒲乃天南星科菖蒲属植物,
生于海拔20-1600m的密林下湿地
或溪涧旁石上,
其形清雅,其气芳香,其药功甚伟,
自古便倍受人们喜爱。

古之《诗经》、《周礼》、《左传》、《吕氏春秋》、《列仙传》、《神仙传》等均有关于石菖蒲的记载。

作为药物,石菖蒲
位列《神农本草经》中上品草部第一味
菖蒲
陆游
雁山菖蒲昆山石,陈叟持来慰幽寂。

寸根蹙密九节瘦,一拳突兀千金直。

清泉碧缶相发挥,高僧野人动颜色。

盆山苍然日在眼,此物一来俱扫迹。

根蟠叶茂看愈好,向来恨不相从早。

所嗟我亦饱风霜,养气无功日衰槁。

据说陆游因石菖蒲治好其妻唐婉尿频之症而写就《菖蒲》一诗,
陆游不愧为大诗人,
石菖蒲之生境、形态、药用价值
均在诗中简明而传神地描绘了出来。

石菖蒲又名细叶菖蒲,是多年生草本,根茎横卧,根细长而弯曲,
密生环节,其上还生须根,
根茎上部分枝甚密,
因而植株成从生状,
分枝常被纤维状宿存叶基。

叶剑形,细长,常绿而光亮。

肉穗花序圆柱状
花白色
成熟果穗长7-8cm,黄绿色或黄白色。

花、果期2-6月
石菖蒲喜冷凉湿润气候,
阴湿环境,耐寒,忌干旱。

以选沼泽地或灌水方便的砂质壤土、富含腐质土壤栽培为宜。

石菖蒲因其形态清雅秀丽、
其气芳香清洌
亦常被作为观赏用盆景养植
明代王象晋在《二如亭群芳谱》中
这样描述它:
乃若石菖蒲之为物不假日色,
不资寸土,不计春秋,
愈久则愈密、愈瘠则愈细,
可以适情,可以养性,
书斋左右一有此君,
便觉清趣潇洒。

石菖蒲的药用
人们熟知的石菖蒲药用部位常为它的根茎部,其实它的叶、花亦供药用。

下文中“石菖蒲”均专指其根茎,“菖蒲叶”专指石菖蒲的叶,“石菖蒲花”专指石菖蒲的花。

石菖蒲栽后3-4年收获,早春或冬末挖出根茎,剪去叶片和须根,洗净晒干,撞去毛须即成。

1
药性
石菖蒲:辛、苦,微温。

归心、肝、脾经。

1.《神农本草经》:“辛,温”
2.《药性论》:“味苦、辛,无毒。


3.《本草纲目》:“手少阴、足厥阴之药。


4.《雷公炮制药性解》:“入心、脾、膀胱三经。


5.《本草汇言》:“通透五脏六腑、十二经、十五络。


6.《本草经解》:“入足厥阴肝经、手太阴肺经。


7.《本草求原》:“辛香入肝,苦温入心包,辛胜于苦。


2
功用主治
石菖蒲:豁痰开窍,化湿和胃,宁心益志。

主治热病神昏,痰厥,健忘,失眠,耳鸣,耳聋,噤口痢,风湿痹痛。

1.《神农本草经》:“主风寒湿痹,咳逆上气,开心孔,补五脏,通九窍,明耳目,出音声。

久服轻身,不忘不迷惑,延年。


2.《别录》:“主耳聋,痈疮,温肠胃,止小便利,四肢湿痹不得屈伸,小儿温疟,身积热不解,可作浴汤。

聪耳目,益心智,高志不老。


3.《药性论》:“治风湿顽痹,耳鸣,头风,泪下,杀诸虫,治恶疮疥瘙。


4.《日华子》:“除风下气,除烦闷,止心腹痛,霍乱转筋。


客风疮疥,涩小便,杀腹藏虫。

耳痛,作末、炒,承热裹窨,甚验。


5.王好古:“治心积伏梁。


6.《滇南本草》:“治九种胃气,止疼痛。


7.《本草纲目》:“治中恶卒死,客忤癫痫,下血崩中,安胎漏,散痈肿。

捣汁服,解巴豆、大戟毒。


8.《本草备要》:“补肝益心,去湿逐风,除痰消积,开胃宽中。

疗噤口毒痢,风痹惊痫。


菖蒲叶:洗疥、大风疮。

(《本草纲目》)
石菖蒲花:调经行血。

(《岭南采药录》)
3
各家论述
1.明朝缪希雍在《神农本草经疏》中谓石菖蒲:“其味苦辛,其
气大温。

阳气开发,外充百骸;辛通四达,以散邪结,此通利心脾二经之要药也。

盖苦可燥湿,温能辟寒,辛可散结,风寒湿三者合而成痹,去此三邪,痹自愈矣。

阳气开发,芬芳轻扬,气重于味,辛兼横走,故能下气开心。

咳逆者气逆之候也,下气咳逆上气可去。

五脏之壅遏既彻,则气窍应之而通,故聪明耳目出音声、主耳聋。

辛以散之,故治痈疮。

气味辛温,气厚发热,故温肠胃。

膀胱虚寒则小便不禁,肠胃既温,则膀胱与焉,故止小便。

脾主四肢,脾湿既清则四肢湿痹不得屈伸自利。

山岚瘴气最能使小儿发疟,寒湿之甚莫过山岚,既散其邪,则病本已拔,病焉得而不已焉?”
2.《本草新编》:“石菖蒲,止可为佐使,而不可为君药。

开心窍必须佐以人参;通气必须君以苍术;遗尿欲止,非加参芪不能取效;胎动欲安,非多加白术不能成功;除烦闷,治善忘,非以人参为君,亦不能两有奇验也。


3.《本草正义》:“菖蒲芳香清洌,以气用事,故能振动清阳,而辟除四时不正之气。


4
复方选录
1.治中热暍不省:取生菖蒲不拘多少,捣绞取汁,微温一盏,灌之。

(《对济总录》)
2.治痰迷心窍:石菖蒲、生姜共捣汁灌下。

(《梅氏验方新编》)
3.治卒死尸瘚:捣干菖蒲。

以一枣核大,着其舌下。

(《肘后方》)
4.治水谷痢及冷气,腹肚虚鸣:菖蒲三两,干姜一两半(炮裂,锉)。

上药捣罗为末,用粳米饭和丸,如梧桐子大,每于食前以粥饮下三十丸。

(《圣惠方》菖蒲丸)
5.治耳聋:菖蒲根一寸,巴豆一粒(去皮心)。

二物合捣,筛,分作七丸,绵裹,卧即塞,夜易之。

(《肘后方》菖蒲丸)
6.治小便一日一夜数十行:菖蒲、黄连,二物等分。

治筛,酒服方寸匕。

(《范汪方》)
7.治痈肿发背:生菖蒲捣贴,若疮干,捣末,以水调涂之。

8.治阴汗湿痒:石菖蒲、蛇床子等分。

为末。

日搽二三次。

(《济急仙方》)
9.解大戟毒:菖蒲一两。

上一味,捣罗为散。

每服二钱匕,温汤调下。

(《圣济总录》)
10.治诸般赤眼,攀睛云翳:菖蒲自然汁,文武火熬作膏,日点之。

(《圣济总录》)
11.治凡手足不得伸屈,乃寒湿瘀滞所致:用九节菖蒲根,煎水熏洗,并作汤浴。

(《吉人集验方》)
12.治风虫牙痛:以菖蒲抵牙痛处咬定或塞牙缝亦可。

(《古今医统》)
5
宜忌
阴虚阳亢,汗多、精滑者慎服。

《本草经集注》:“恶地胆,麻黄。

”“秦艽、秦皮为之使。


《千金方》:“忌饴糖及羊肉。


《日华子》:“勿犯铁器,令人吐逆。


《医学入门》:“辛芳太甚,心孔昏塞,若心劳神耗者禁用。


《本草汇言》:“阴虚火炎,吐血咳嗽之人,切勿与也。


《医宗必读》:“菖蒲香燥而散,血少、汗多忌用。


沈文彬《药论》:”既害津枯,又妨赤目。


温馨提示:中药用药需辨证,本文仅供参考学习之用,具体用药请咨询当地专业中医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