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原理与实用技术
实用计算机网络教程
➢ 网格计算、云计算,网络提供接近秘书式的信息服务。 ➢ 互联网作为最大的图灵机将彻底颠覆人现有的秩序。
2024/11/18
14
知识点5:协议与分层
计算机网络
协议
为计算机网络中进行数据交换而建立的规则、标 准或约定的集合就称为协议。
➢协议有如下三个要素:
• 语法,即数据及控制信息的格式; • 语义,即控制信息的含义; • 同步,即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
2024/11/18
13
知识点4: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
计算机网络
1.融合化
➢ 有线电视网络、电信网络将逐步融入计算机网络,形成 “三网融合”。
2.移动化
➢ 信息社会需要网络提供无界限的4A(Anytime、 Anywhere、Anyone和Anything)服务。
➢ 自组织网络、物联网、3G、WiMAX、Wi-Fi、LTE等。
16
知识点5:协议与分层
计算机网络
2024/11/18
17
知识点5:协议与分层
计算机网络
分层的主要优点
➢ 各层是独立的。降低了整个网络的复杂度。 ➢ 灵活性好。当某一层发生变化时,其它层不受影响。 ➢ 结构上可分割。各层都采用最合适的技术来实现。 ➢ 易于实现和维护。 ➢ 能促进标准化工作。对每一层的功能和所提供的服务都
2
知识点1:计算机网络的定义
计算机网络
所连接的对象是功能独立的计算机
➢多终端联机系统、多机系统不是计算机网络
功能是进行信息传递和资源共享
➢逻辑上可以分为通信子网和资源子网两部分
还需要功能完善的软件
➢软件大致可分为网络操作系统软件、网络协议软 件、网络应用软件三大类
计算机网络实用技术2
2.8 思考题
6.在计算机网络中,数据交换的方式有哪几 种?各有什么优缺点? 7.有哪几种常用的传输介质?各有什么特性? 8.条件:
① CRC校验中的生成多项式为发送数据的比特序列为 110101; ② 生成多项式为G(x)=x5+x4+x2+1; ③ 数据的比特序列为100010010111。 试计算求出其CRC校验码的比特序列。
l 了解模拟传输与数字传输的基本原理 l 熟悉异步与同步通信的接口标准
l掌握常用数据编码及多路复用技术 l掌握常用的传输介质及使用
l 掌握信息交换技术
第2章 数据通信基础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2.8 思考题
1.什么是比特率?什么是波特率?请举例说明 两者的联系和区别? 2.什么是信号?在数据通信系统中有几种信号 形式? 3.什么是基带传输?什么是频带传输?在基带 传输中采用哪几种编码方法? 4.何谓单工、半双工、全双工通信?请举例说 明它们的应用场合? 5.什么是多路复用?有几种常用的多路复用技 术? 第2章 数据通信基础
第2章 数据通信基础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2章 数据通信基础
本章学习目标
2.1 数据通信的基本概念 2.5 数据传输介质
2.2 数据编码技术
2.3 多路复用技术
2பைடு நூலகம்6 差错控制与校验
2.7 信息交换技术
2.4 数据通信方式
2.8 思考题
第2章 数据通信基础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本章学习目标
本章主要介绍了数据通信的基本原理。 通过本章的学习,读者应能够:
计算机网络实用技术32
第3章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3.2.3 物理层接口标准
2.EIA RS-449接口标准
由于EIA-232-E标准信号电平过高、采用 非平衡发送和接收方式,所以存在传输速率 低、传输距离短、串扰信号较大等缺点。 1977年底,EIA颁布了一个新标准RS-449, 这些标准在保持与EIA-232-E兼容的前提下重 新定义了信号电平,并改进了电路方式,以 达到较高的传输速率和较大的传输距离。
1.EIA-232-E/V.24接口标准
EIA-232-E是美国电子工业协会制定的 著名的DTE和DCE之间的物理层接口标准, 它的前身是1969年EIA制定的RS-232-C标准 接口。1987年1月,RS-232-C经修改后,正 式 改 名 为 EIA-232-D , 1991 又 修 订 为 EIA232-E。EIA-232-E接口标准的数据传输速率 最高为20kbps,连接电缆的最大长度不超过 15m。
需要注意的是,物理层并不是指连接计 算机的具体物理设备或传输介质,如双绞线、 同轴电缆、光纤等。
第3章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3.2.2 DTE和DCE
DTE(Data Terminal Equipment,数据 终端设备),是具有一定数据处理能力及发 送和接收数据能力的设备。DTE可以是一台 计算机或终端,也可以是各种I/O设备。
信号线与控制线 DTE 数据终端 设备 用户环境 用户设施
DCE 数据电路 端接设备
串行比特传输
DCE 数据电路 端接设备
04741《计算机网络原理》大纲
第1章计算机网络概述1.1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1.2 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1.3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1.4 计算机网络的标准化第2章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2.1 网络的分层体系结构2.2 OSI/RM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2.3 TCP/IP参考模型2.4 OSI/RM与TCP/IP参考模型的比较第3章物理层3.1 物理层接口与协议3.2 传输介质3.3 数据通信技术3.4 数据编码3.5 数据交换路层第4章数据链路层4.1 数据链路层的功能4.2 差错控制4.3 基本数据链路协议4.4 链路控制规程4.5 因特网的数据链路层协议第5章网络层5.1 通信子网的操作方式和网络层提供的服务5.2 路由选择5.3 拥塞控制5.4 服务质量5.5 网络互连5.6 因特网的互连层协议第6章传输层6.1 传输层基本概念6.2 传输控制协议6.3 用户数据报传输协议第7章应用层7.1 域名系统7.2 电子邮件7.3 万维网7.4 其它服务第8章局域网技术8.1 介质访问控制子层8.2 IEEE802标准与局域网8.3 高速局域网8.4 无线局域网技术8.5 移动Ad Hoc网络8.6 局域网操作系统第9章实用网络技术9.1 分组交换技术9.2 异步传输模式9.3 第三层交换技术9.4 虚拟局域网技术9.5 虚拟专用网VPN9.6 计算机网络管理与安全计算机网络原理自学考试大纲出版前言一、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二、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第1章计算机网络概述第2章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第3章物理层第4章数据链路层第5章网络层第6章传输层第7章应用层第8章局域网技术第9章实用网络技术三、关于大纲的说明与考核实施要求附录题型举例后记。
计算机网络原理
6.局域网互联
局域网的距离有限 局域网支持的联网计算机有限 通信量有限 组织配置不同类型的局域网 子公司需求
(1)中继器
中继器是最简单的局域网延伸设备,运 行于物理层,不同类型的局域网采用不 同的中继器。
中继器的功能是放大或再生信号 采用同轴电缆连接的总线结构以太网,
网关作用于3至7层的协议,而路由器对 4层以上的协议是透明的。
三、局域网的软件系统
3、计算机网络的种类
按网络所连接地区的大小和距离进 行它分为局域网、 城域网(MAN)和广域网三种。还有些文献 把INTERNET和INTRANET、EXTRANET也独 立出来。
(1)局域网络(LAN)
局域网络又称局部网络,是一种小范围的 计算机网络。
和一个站点,因此控制介质访问的方法简单。
缺点: 电缆长度长,安装麻烦 扩展困难,增加新站点会增加中央结点的连接 依赖于中央结点,如果中央结点故障则全网不
能工作
3.环形结构
信息沿一个方向在闭合环路电缆中传输, 工作站之间传递信息时要先将信息通过中 继器送到环上,再由途中工作站传送。
优点: 电缆长度短,比星型拓扑要短得多。 适用于光纤,单向传输,可采用多种传输
(4)NetBEUI协议
NetBEUI是一种效率高、速度快的通讯协 议,是为IBM开发的非路由协议,用于连 接Windows NT、Windows for Workgroups 或LAN或Manager服务器。在微软的主流产 品如Windows NT中NetBEUI为默认协议。
NetBEUI只适合于小型局域网,桥接 NETBEUI网络很少超过100台主机。
由于问题的复杂性,因此一般采用分层或 层次结构的协议集合,否则任何一点改变 将影响整个软件。
计算机网络实用技术111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11.1.3 强制用户配置文件
强制用户配置文件也属于漫游用户配置文 件之一,只不过用户无法更改此用户配置文 件。因此,若要固定用户的环境设置时,就 可以使用强制用户配置文件。 被设置使用存储在域控制器上的强制用户 配置文件的用户,在登录后仍然可以更改当 前的工作环境。而注销时,这些更改并不会 被回存到域控制器上的强制用户配置文件内, 因此用户再次登录时,仍旧使用域控制器上 原来的强制用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2.复制、指定漫游用户配置文件
(1)利用administrator在域控制器上登录。
(2)依次选择“开始”→“设置”→“控制 面板”→“系统”→“用户配置文件”选项, 出现如图11-1所示的对话框。选定一个用户 配置文件,然后单击“复制到”按钮。
(3)出现如图11-3所示的对话框,其设置如 下: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11.1.2 漫游用户配置文件
若用户希望在网络上的任何一台计算机 上登录时,都能够使用相同的用户配置文件, 也就是希望其工作环境都相同,则可以采用 存储在域控制器上的“漫游用户配置文件”。 由于“漫游用户配置文件”是存储在域 控制器内,因此,用户无论是从网络上的哪 台计算机登录,都可以读取该用户配置文件。 当用户注销时,其环境的更改会自动回存到 域控制器上该漫游用户配置文件内。
第11章 用户工作环境的管理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1.设置漫游用户配置文件
(4)选择jkx组织单 位内的用户ljj,单击 鼠标右键,在弹出的 快捷菜单中选择“属 性”命令。 (5)在“属性”对 话框中选择“配置文 件”选项卡。
第11章 用户工作环境的管理
计算机网络技术实用教程(第四版)习题答案
计算机网络技术实用教程(第四版)习题答案-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计算机网络技术实用教程(第四版)习题答案第一章答案一、名词解释1. 计算机网络答案:计算机网络是将分布在不同地理位置上的具有独立工作能力的计算机、终端及其附属设备用通信设备和通信线路连接起来,并配置网络软件,以实现计算机资源共享的系统。
2. 单播答案:单播是指发送的信息中包含明确的目的地址,所有结点都检查该地址。
如果与自己的地址相同,则处理该信息,如果不同,则忽略3. 组播组播是将信息传送给网络中部分结点。
4. 广播答案:广播是指在发送的信息中使用一个指定的代码标识目的地址,将信息发送给所有的目标结点。
当使用这个指定代码传输信息时,所有结点都接收并处理该信息。
5. 网络拓扑答案:网络拓扑是指计算机网络的物理连接方式叫做网络的拓扑结构。
6. 带宽答案:在通信线路上传输模拟信号时,将通信线路允许通过的信号频带范围称为线路的带宽。
二、填空题1.广域网、城域网、局域网、接入网。
2.广播网络、点对点网络3.单播、组播、广播4.资源子网、通信子网5.汇聚层、接入层6.传输的距离、传输技术、使用的线路、带宽7. 发送时延、传播时延、处理时延三、选择题1-5 BAAAB 6-9DCBB四、简答题1. 计算机网络组成的三要素是什么答案:一个计算机网络必须具备以下3个基本要素:(1)至少有两个具有独立操作系统的计算机,且它们之间有相互共享某种资源的需求。
(2)两个独立的计算机之间必须用某种通信手段将其连接。
(3)网络中的各个独立的计算机之间要能相互通信,必须制定相互可确认的规范标准或协议。
2. 计算机网络具有哪些功能?答案:计算机网络的功能有:(1)数据通信(2)计算机系统的资源共享(3)进行数据信息的集中和综合处理(4)能均衡负载,相互协作(5)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和可用性(6)进行分布式处理3.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可划分为几个阶段每个阶段各有何特点答案:(1)具有通信功能的单机系统特点:单机系统中,主计算机负担较重,既要进行数据处理,又要承担通信功能。
计算机网络实用技术15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1.5.2 网络拓扑结构的分类和特点
(3)树型拓扑的主要特点。树型拓扑 构型可以看成是星型拓扑的扩展。 在树型拓扑构型中,节点按层次进 行连接,信息交换主要在上、下节 点之间进行,相邻及同层节点之间 一般不进行数据交换或数据交换量 小。树型拓扑网络适用于汇集信息 页
下一页
返回
1.5.2 网络拓扑结构的分类和特点
(2)环型拓扑的主要特点。在环型拓扑构 型中,节点通过点到点通信线路连接成 闭合环路。环中数据将沿一个方向逐站 传送。环型拓扑结构简单,传输延时确 定,但是环中每个节点与连接节点之间 的通信线路都会成为网络可靠性的瓶颈。 环中任何一个节点出现线路故障,都可 能造成网络瘫痪。为保证环的正常工作, 需要较复杂的环维护处理。环节点的加 入和撤出过程都比较复杂。
第1章 计算机基础知识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1章 计算机基础知识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1.5.2 网络拓扑结构的分类和特点
网络拓扑可以根据通信子网中通信信道 类型分为两类:点到点线路通信子网的拓 扑和广播信道通信子网的拓扑。 在采用点到点线路的通信子网中,每条 物理线路连接一对节点。采用点到点线路 的通信子网的基本拓扑构型有四类:星型、 环型、总线型、树型和网状型,如图1-4所 示。
1.5 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
1.5.1 计算机网络拓扑结构的概念
1.5.2 网络拓扑结构的分类和特点
第1章 计算机基础知识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1.5.1 计算机网络拓扑的概念
拓扑学是几何学的一个分支,它是从图论 演变过来的。拓扑学首先把实体抽象成与其大 小、形状无关的点,将连接实体的线路抽象成 线,进而研究点、线、面之间的关系。计算机 网络拓扑通过网中节点与通信线路之间的几何 关系表示网络结构,反映出网络中各实体间的 结构关系。拓扑设计是建设计算机网络的首步, 也是实现各种网络协议的基础,它对网络性能、 系统可靠性与通信费用都有重大影响。计算机 网络拓扑主要是指通信子网的拓扑构型。
计算机网络实用技术完整版ppt全套教程(中职)
• 相关知识
第一单元 双机互联
➢ 1.双绞线的分类
• 第一种划分方法:按是否屏蔽分。 • 第二种划分方法:按线缆标准分。
第一单元 双机互联
• 相关知识 ➢ 2.以太网的线缆标准:线序、传输距离
(1)同轴电缆
(2)光纤 (3)双绞线
图1—19 同轴电缆的结构
• 相关知识
第一单元 双机互联
➢ 3.测试方法与测试工具
第一单元 双机互联
• 任务一 制作双绞线网线
➢ 任务分析 为了把这两台计算机连接在一起,我们首先要完成网线
的制作与测试。 ➢ 任务准备 1.认识双绞线
2.认识水晶头
图1—1 双绞线
图1—2 RJ-45水晶头图
3.认识制线工具 4.认识测线器
第一单元 双机互联
图1—3 压线钳 图1—4 简易测线器
➢ 任务分析
我们制作出一条合格的交叉双绞线网线后,就可以组 建成两台计算机互联的小型局域网,从而实现资源共享。
➢ 任务准备
图1—26 PCI网卡
➢ 任务准备 1.RJ-45接口
第一单元 双机互联
图1—27 RJ-45接口网卡
➢ 任务准备 2.FDDI接口
第一单元 双机互联
图1—28 FDDI接口网卡
(2)交叉线:一端线序为 “橙白、橙、绿白、蓝、蓝白、绿、棕白、棕”,
另一端线序为“绿白、绿、橙白、蓝、蓝白、橙、棕白、棕”
图1—8 交叉线
3.切线 4.插线
第一单元 双机互联
图1—9 切线
图1—10 插线
➢ 二、测试网线 1.静态测试
第一单元 双机互联
2.动态测试
图1—12 能手测试仪及测试时的连线
(1)能手测试仪。
计算机网络实用技术36
3.6.1 会话层
3.6.2 表示层 3.6.3 应用层
第3章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3.6.1 会话层
会话层的任务主要是在传输连接的基 础上提供增值服务,对端用户之间的对 话进行协调和管理。所谓一次会话,就 是两个用户进程之间为完成一次完整的 通信而建立会话连接。应用进程之间为 完成某项处理任务而需进行一系列内容 相关的信息交换,会话层就是为有序地、 方便地控制这种信息交换提供控制机制。
第3章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3章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3.6.3 应用层
应用层是OSI的最高层,也是用户访问网 络的接口层,是直接面向用户的。在OSI环境 下,为用户提供各种网络服务。例如电子邮 件、文件传输、虚拟终端、远程登录等。
应用层包含了若干独立的、用户通用的服 务模型,其主要目的是为用户提供一个窗口, 用户通过这个窗口互相交换信息。
第3章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3.6.1 会话层
会话层完成的主要功能有:
1.会话连接到传输连接的映射
2.数据传送
3.同步
4.活动管理
第3章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3.6.2 表示层
表示层向应用提供资料的表示,要 解决不同系统的数据表示问题,解释 所交换数据的意义,进行正文压缩及 各种变换,如代码转换、格式变换等, 以便用户使用,使采用不同表示方法 的各开放系统之间能相互通信。此外, 利用密码对正文进行加密、解密也是 该层的任务。
有啥好的计算机网络技术
有啥好的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是现代信息技术领域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涉及到数据的传输、处理和存储等多个方面。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计算机网络技术也在不断地进步和更新。
以下是一些当前被广泛认为具有前瞻性和实用性的计算机网络技术:1. 5G技术:5G是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它提供了比4G更快的数据传输速度、更低的延迟和更高的网络容量。
5G技术的应用将极大地推动物联网(IoT)、自动驾驶、远程医疗等领域的发展。
2. 软件定义网络(SDN):SDN是一种网络架构,它将网络设备的控制平面与数据平面分离,使得网络管理员能够更灵活地配置和管理网络。
SDN技术可以提高网络的可扩展性和灵活性。
3. 网络功能虚拟化(NFV):NFV通过虚拟化技术将传统的网络设备功能(如路由器、交换机、防火墙等)转化为软件,运行在通用硬件上。
这可以降低成本、提高资源利用率,并加快新服务的部署速度。
4. 边缘计算:边缘计算是一种分布式计算架构,它将数据处理和分析任务从中心服务器转移到网络的边缘,即靠近数据源的地方。
这样可以减少数据传输的延迟,提高响应速度,适用于需要实时处理的应用场景。
5. 区块链技术:区块链是一种分布式账本技术,它通过加密算法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不可篡改性。
在计算机网络中,区块链可以用于构建去中心化的网络服务,提高数据传输的安全性和透明度。
6. 云原生技术:云原生技术是指为云计算环境设计的应用程序和服务,它们利用了云平台的弹性、可扩展性和分布式特性。
云原生技术包括容器化、微服务架构和持续集成/持续部署(CI/CD)等。
7. 网络安全技术:随着网络攻击的日益复杂化,网络安全技术也在不断发展。
包括入侵检测系统(IDS)、防火墙、安全信息和事件管理(SIEM)、数据加密技术等,都是保障网络环境安全的重要手段。
8. 人工智能在网络中的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尤其是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正在被应用于网络流量分析、异常检测、智能路由选择等领域,以提高网络的智能化水平和效率。
计算机网络实用技术1
计算机网络的产生与发展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和组成
计算机网络的功能和应用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和拓扑结构
第1章 计算机基础知识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6 思考题
1.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可划分为几个阶段?每个 阶段各有何特点?
2.计算机网络可从哪几个方面进行分类? 3.局域网、城域网与广域网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4.通信子网与资源子网各有哪些功能? 5.常见的计算机网络拓扑有几种,各有什么特 点?
第1章 计算机基础知识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1章 计算机网络概论
本章学习目标
1.1 计算机网络的产生与发展
1.2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和组成
1.3 计算机网络的功能和应用
1.4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1.5 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
1.6 思考题
第1章 计算机基础知识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本章学习目标
本章主要介绍了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知识。 通过本章的学习,读者应掌握以下内容:
计算机网络实用技术21
第2章 数据通信基础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2.1.2 数据通信系统的主要质量 指标
从研究信息的传输来说,通信的有效 性和可靠性是最重要的指标。有效性指的 是传输一定的信息量所消耗的信道资源 (带宽或时间),而可靠性指的是接收信 息的准确程度。这两项指标体现了对通信 系统最基本的要求。模拟通信和数据通信 对这两个指标要求的具体内容有较大差异。 1.模拟通信系统的质量指标 2.数字通信系统的质量指标
第2章 数据通信基础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2.1.2 数据通信系统的模型
数字通信的主要优点如下: (1)抗干扰能力强。 (2)便于加密,有利于实现保密通信。 (3)易于实现集成化,使通信设备的体积小, 功耗低。 (4)数字信号便于存储、处理、交换,也便 于和计算机连接以及用计算机进行管理。
第2章 数据通信基础
第2章 数据通信基础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1.模拟通信系统的质量指标
(1)有效性:模拟通信系统的有效性是用 有效传输带宽来度量。同样的信息采用 不同的调制方式,则需要不同的频带宽 度。频带宽度越窄,有效性越好。
(2)可靠性:模拟通信系统的可靠性是用 接收端最终的输出信噪比来度量。信噪 比越大,通信质量越高。不同调制方式 在同样信道条件下所得到的输出信噪比 是不同的。
下一页
返回
2.1.2 数据通信系统的模型
第2章 数据通信基础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2.1.2 数据通信系统的模型
图2-1中,信源是信息的发出者,它把各种 可能的信息转换成原始信号,为了使其能适合 在信道上传输,就要通过某种变换器将原始信 号转换成需要的信号。 在发送设备和接收设备之间用于传输信号 的介质称为信道。 图2-1中的噪声源是信道中的噪声以及分散 在通信系统其他各处噪声的集中表示。信号在 传输过程中受到的干扰称为噪声,干扰可能来 自外部,也可能由信号传输过程本身产生。
计算机网络实用技术34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1.面向连接服务
由于面向连接服务和线路交换的许多特性 相似,因此面向连接服务在网络层中又称为 虚电路服务。“虚”表示:在两个服务用户 的通信过程中虽然没有自始至终都占用一条 端到端的完整物理电路,但却好像占用了一 条这样的电路。面向连接服务比较适合于在 一定期间内要向同一目的地连续发送许多报 文的情况。若两个用户经常进行频繁通信, 则可建立永久虚电路,这样可免除每次通信 时连接建立和连接释放这两个过程。
第3章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3.4.2 虚电路服务与数据报服务
数据报服务则不同,由于数据报服务没有建立虚 电路的过程,而每一个发出的分组都携带了完整的目 的站的地址信息,因而每一个分组都可以独立地选择 路由。在此情况下,没有呼叫建立过程,对于网络用 户来说,整个网络好像有许多条不确定的数字管道, 所发送出去的每一个分组都可独立地选择一条管道来 传送。这样,先发送出去的分组不一定先到达目的站 主机。因此,数据报不能保证按发送顺序交付目的站。 由于通常的数据传送都要求按发送顺序交付给目的站 主机,所以在目的站必须采取一定的措施。例如,在 目的站节点开辟缓冲区,把收到的分组缓存一下,等 到可以按顺序交付主机时再进行交付。
1.面向连接服务
2.无连接服务
第3章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1.面向连接服务
连接是指两个对等实体之间为进行数据通信而进 行的一种结合。面向连接服务就是在数据交换之前, 必须先建立连接,当数据交换结束后,则应该终止 这个连接。通常面向连接服务是一种可靠的报文序 列服务,在建立连接之后,每个用户都可以发送可 变长度的报文,这些报文按顺序发送给远端的用户, 报文的接收也是按顺序的。有时用户可以发送一个 很短(1~2字节长)的报文,但希望这个报文可以 不按序号而优先发送,这就是“加速数据” ,它 常用来传送中断控制命令。
计算机网络
计算机网络实用技术第一部分 计算机网络原理一、填空题1、计算机网络是指把地理上分散的、多台独立工作的计算机,用( )连接起来,按照网络协议进行数据通信,以实现( )的大系统。
2、计算机网络按传输技术分有( )和点对点网。
3、局域网的数据链路层被分成( )和( )两个子层。
4、复用方式有频分复用( )、波分复用和码分复用。
5、网络层能提供两种服务是( )服务和( )服务。
6、TCP连接的建立过程被称为( )。
7、计算机网络定义中的五要素是指地理分散、多台独立、用设备和线路连接、( )和( )。
8、计算机网络按传输技术分有广播网和( )网。
9、衡量数据通信系统的可靠性指标称为误码率,其定义为( )。
10、数字信号以成组的方式在多个并行信道上传输称为( )。
11、RIP规定的最大跳数是( )。
12、网络在逻辑上被划分为两个子网:( )和( )。
13、IP路由可分为( )和( )两种。
14、数据链路层以( )层为基础,向( )层提供可靠的服务的。
15、数据通信系统的要保证一定的质量,其中模拟通信系统的质量指标为 和( ),数字通信系统的质量指标有( )和差错率。
16、常见的数据传输介质有( )、( )、( )、无线电短波通信、地面微波接力通信、红外线和激光及卫星通信。
17、IEEE802委员会针对每一类网络都会制定了一些通信标准,其中IEEE802为局域网LAN内的数字设备提供了一套连接的标准,后来又扩大到城域网MAN。
这些标准分别是:( ) 定义了CSMA/CD访问控制方法,( )定义了CSMA/CD总线的MAC子层和物理标准;IEEE802.4 定义了( );IEEE802.5定义了( );( )定义了无线局域网标准。
18、常见的计算机网络拓扑有( ),( ),( ),网状型拓扑和( )五种类型。
19、主机与主机之间的沟通需要通过三个桥梁分别是( )、( )和( )。
20、常用的局域网介质访问控制方式有三种,分别是( ),令牌环访问控制方式和( )。
计算机网络实用知识
七、网络传输介质和网络设备
1. 网络传输介质
传输介质是数据传输中连接各个数据终端设备的物理 介质。信息的传输是从一台计算机传输给另一台计算机, 或从一个节点传输到另一个节点,都是通过通信介质实现 的。 • 双绞线 双绞线是用两根绝缘铜线扭在一起的通信介质。双绞 线抗干扰能力较强,在电话系统中双绞线被普遍采用。双 绞线可以用于模拟或数字传输;传输信号时,双绞线可以 在几公里之内不用对信号进行放大。 双绞线分非屏蔽双绞线UTP(Unshielded Twisted Pair)和屏蔽双绞线STP(Shielded Twisted Pair)两种。
• 同轴电缆 同轴电缆由内导体铜制芯线、绝缘层、外导体屏蔽层及 塑料保护外套构成。同轴电缆具有较高的抗干扰能力,其抗 干扰能力优于双绞线。同轴电缆主要有50Ω同轴电缆和75Ω同 轴电缆两种。 ① 50Ω同轴电缆:又称基带同轴电缆(或称细缆)。它 主要用于数字传输的系统,广泛用于局域网。在传输中,其 最高数据速率可达10Mbps。 ② 75Ω同轴电缆:也称宽带同轴电缆。它主要用于模拟 传输系统,宽带同轴电缆是公用天线电视系统的标准传输电 缆。
四、计算机网络的主要功能
1. 资源共享
2. 数据信息的快速传输
3. 数据信息的集中和综合处理
4. 均衡负载,相互协作
5. 提高系统的可靠性
6. 分布式处理
五、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1. 按地域划分,计算机网络分为以下三类: ·广域网WAN(Wide Area Network) ·局域网LAN(Local Area Network) ·城域网MAN(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 2. 按传输介质划分,计算机网络分为以下两类: ·有线网:这是采用如同轴电缆、双绞线、光纤等 物理介质来传输数据的网络。 ·无线网:这是采用无线电波或者微波等形式来传 输数据的网络。
计算机网络实用技术42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1.IP地址
为了适合不同大小规模的网络需求, IP地址被分为A、B、C、D、E五大类, 其中A、B、C类是可供Internet网络上 的主机使用的IP地址,而D、E类是供特 殊用途使用的IP地址。可以根据具体的 网络规模来申请适合的Network ID类别。
IP分组头 首部长度 (发送IP分组的源主机IP地址) (目的主机IP地址) (根据需要可改变) (可变,通常用0填入,可使IP分组满足4字节长度的整数倍)
4.2.1 IP协议
在网际层中,数据以IP数据报的格式相互 进行传递。其中IP数据报格式中的前面部分 就是IP报头,紧接着的才是IP数据报数据的 有效负载。源计算机上的IP协议软件负责创 建IP报头(即打包),而目的地计算机的IP 软件则要查看IP头信息中的指令(即解包), 以确定应对数据报中的数据有效负载执行什 么操作。
A类 B类 C类
第4章 TCP/IP体系结构
D类
上一页
E类
下一页 返回
A类
A类的IP地址适合于超大型的网络, 其Network ID占用一个字节(W),但 W的可用范围是1~126。因此,总共有 126个A类的Network ID。Host ID共占 用X、Y、Z三个字节,它提供(224)-2=16 777 214个IP地址。减2是因为Host ID全 为0或1的地址被保留,有特殊用途。
第4章 TCP/IP体系结构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4.2.2 IP地址的使用
主机与主机之间的沟通需要通过以下 三个桥梁:IP地址、子网掩码和IP路由器。
1.IP地址 2.子网掩码
3.默认网关
4.IPv6的介绍
计算机网络实用技术51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5.1.1 局域网的定义和组成
在局域网概念中含有如下几个要点: lLAN不是纯计算机网络,从广义上讲,计算机 化的电话交换机也属于LAN。 lLAN支持多对多的通信,即连在LAN中任何一 个设备都能与网上的任何其他设备直接进行通信。 lLAN中的“设备”是广义的,它包括在传输介 质上的任何设备,如计算机、终端、各种数据通 信和信号转换设备等。 lLAN地域范围是适中的,通常在10km之内。 lLAN是通过物理信道通信的,常用介质有同轴 电缆、双绞线和光纤等。 lLAN的信道以适中的数据速率传输信息。
第5章 计算机局域网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5章 计算机局域网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5.1.4 局域网传输介质类型与特点
其中,3类线带宽为16MHz,适用于 语音及10Mbps以下的数据传输;4类线 带宽为20MHz,适用于语音及16Mbps 以下的数据传输;5类线带宽为100MHz, 适用于语音及100Mbps的高速数据传输, 甚至可以支持155Mbps的异步传输模式 ATM的数据传输。
第5章 计算机局域网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5.1.1 局域网的定义和组成
局域网最基本的目的是为连接在网上 的所有计算机或其他设备之间提供一条传 输速率较高、误码率较低、价格较低廉的 通信信道,从而实现相互通信及资源共享。 局域网由网络硬件和网络软件两部分 组成。网络硬件用于实现局域网的物理连 接,网络软件主要用于控制并具体实现信 息的传送和网络资源的分配与共享。
第5章 计算机局域网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5.1.2 局域网的特点
主要特性是高数据速率、短距离和低误码率, 具体如下: (1)覆盖的地理范围较小。 (2)以微机为主要联网对象。 (3)通常属于某个单位或部门所有。 (4)传输速率高。 (5)管理方便。 (6)价格低廉。 (7)实用性强,使用广泛。
计算机网络实用技术55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5.基于策略划分的VLAN
基于策略的VLAN划分是一种比较有 效而且直接的方式。这主要取决于在 VLAN划分中所采用的策略。前边所述 的任何一种方法都可以算作是一种策略, 利用上述这些策略还可以组合为新的策 略。当一种策略被定义到交换机上时, 该策略就会应用到整个网络上。
第4章 计算机局域网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5.5.3 虚拟局域网的实现
1.虚拟局域网实现的基本原则
2.虚拟局域网的实现
第4章 计算机局域网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1.虚拟局域网实现的基本原则
(1)考虑到交换机软件的兼容性,在整个局域网中 应当尽量使用同一厂家的支持VLAN的交换机。 (2)为了实现网络的统一管理,在可以使用交换机 的场合尽量使用交换机,并且尽可能多地将计算机 接入交换机的端口,而不是集线器或路由器的端口。 (3)在整个网络中,应尽量使用第3层以上的交换 机来取代传统的路由器。这是由于实现路由功能, 既可以采用路由器,也可以采用第三层交换机(路 由交换机)。而只有采用路由交换机,才能综合交 换和路由这两种功能,这样才能既保证传统路由功 能的实现,也实现VLAN的技术。
第4章 计算机局域网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4.VLAN的适用场合
虚拟局域网的各子网之间的广播数据不会 相互扩散,因此可以保障网络上资源的私有性 和安全性。一般,在几十台以下计算机构成的 小型局域网中,除非需要彼此的数据隔绝,否 则没有必要划分虚拟局域网。在几百台乃至上 千台计算机构成的大中型局域网中,划分和建 立虚拟局域网,应当说是十分必要的。这是因 为大型局域网产生广播风暴的可能性大大增加, 而虚拟局域网技术能够有效地隔离广播风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
第1章 计算机网络概论
课程相关信息
参考教材: 计算机网络原理与实用技术(第2版),高阳,2005,电子 工业出版社
9
第1章 计算机网络概论
课程相关信息
课时安排: 课堂教学 实践教学 考试安排: 平时成绩 考试成绩 上机成绩 28学时 20学时 20% 50% 30%
10
第1章 计算机网络概论
教学内容
计算机网络原理与实用技术
陈涛 华中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2009年2月 年 月
1
第1章 计算机网络概论
Importance of this course
Survey in class: 比尔盖茨:互联网将改变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
Opinions
2
第1章 计算机网络概论
Some famous people
26
第1章 计算机网络概论
1.1.4 信息高速公路必将加速网络技术的发展
1993年9月,美国克林顿政府做出了一项重大决策,即放弃已 经花费300亿美元的星球大战计划,终止拟投入80~120亿美元 的超导对撞机计划,放慢航天计划步伐,推出一项举世瞩目的高 科技项目——国家信息基础设施,也被称为信息高速公路计划。 信息高速公路是“网络的网络”,是一个由许多客户机/服务器 和同等层与同等层组成的大规模网络,它能以每秒数兆位、数十 兆位、甚至数千兆位的速率在其主干网上传输数据。
第1章 计算机网络概论
《十五规划建议》 十五规划建议》
大思路
广度
高度
大力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 是覆盖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举措。 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挥后发优 势,实现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
7
第1章 计算机网络概论
课程相关信息
Instructor: CHEN TAO Office: 550, SCHOOL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E-mail: chentao15@ Web site: /20。
1984年9月
为《经济参考》题词
3
第1章 计算机网络概论
Some famous people
四个现代化,哪一化 也离不开 信息化。
1991年 1991年
4
第1章 计算机网络概论
Some famous people
2000年10月 2000年10月9日(关于制定 “十五” 计划建议的说明)
20
第1章 计算机网络概论
1.1.2 计算机网络的演变和发展
图1.2 以多计算机为中心的网络逻辑结构图
21
第1章 计算机网络概论
1.1.2 计算机网络的演变和发展
3. 标准化网络
20世纪70年代中期,计算机网络开始向体系结构标准化的 方向迈进,即正式步入网络标准化时代。 20世纪80年代,随着微机的广泛使用,局域网获得了迅速发 展。美国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为了适应微机、个 人计算机(PC)以及局域网发展的需要,于1980年2月在旧 金山成立了IEEE802局域网络标准委员会,并制定了一系列局 域网络标准。在此期间,各种 局域网大量涌现。 这一阶段典型的标准化网络结构如图1.3所示,通信子网的 交换设备主要是路由器和交换机。
13
第1章 计算机网络概论
1.1.1 计算机网络
计算机网络是现代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密切结合的产物, 是随社会对信息的共享和信息传递的要求而发展起来的。 所谓的计算机网络就是利用通信设备和线路将地理位置不 同的、功能独立的多个计算机系统互连起来,以功能完善的 网络软件,如网络通信协议、信息交换方式以及网络操作系 统等来实现网络中信息传递和资源共享的系统。这里所谓功 能独立的计算机系统,一般指有CPU的计算机。
17
第1章 计算机网络概论
1.1.2 计算机网络的演变和发展
图1.1 单计算机为中心的远程联机系统
18
第1章 计算机网络概论
1.1.2 计算机网络的演变和发展
2. 计算机互联网络
20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出现了若干个计算机互连系统, 开创了计算机——计算机通信的时代。随后各大计算机公司 都陆续推出了自己的网络体系结构,以及实现这些网络体系 结构的软件硬件产品。 但这些网络也存在不少弊端,主要问题是各厂家提供的网 络产品实现互连十分困难。这种自成体系的系统称为“封闭” 系统。因此,人们迫切希望建立一系列的国际标准,渴望得 到一个“开放”系统,这正是推动计算机网络走向国际标准 化的一个重要因素。
周次
日期
第1章 计算机网络概论
1.1 计算机网络发展概述 1.2 计算机网络的组成与功能 1.3 计算机网络的类型 1.4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与协议 1.5 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趋势
12
第1章 计算机网络概论
1.1 计算机网络发展概述
1.1.1 计算机网络 1.1.2 计算机网络的演变和发展 1.1.3 信息社会对网络技术的挑战 1.1.4 信息高速公路必将加速网络技术的 进一步发展
19
第1章 计算机网络概论
1.1.2 计算机网络的演变和发展
第二阶段典型的计算机网络如图1.2所示。这一阶段计算机 网络的主要特点是:资源的多向共享、分散控制、分组交换、 采用专门的通信控制处理机、分层的网络协议,这些特点往 往被认为是现代计算机网络的典型特征。但这个时期的网络 产品彼此之间是相互独立的,没有统一标准。
34
第1章 计算机网络概论
1.2.1 计算机网络的组成
图1.7 层次型网络组成 35
第1章 计算机网络概论
1.2.2 计算机网络的功能
新的历史机遇,使我们可以把工业化与信息 新的历史机遇,使我们可以把工业化与信息 化结合起来,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挥后发优势 ,实现生产力跨越式发展。 我们讲抓住机遇,很重要的就是要抓住信息化 这个机遇 。
5
第1章 计算机网络概论
Some famous people
科学发现正在为技术创新和生 产力发展开辟更加广阔的道路,科技 成果产业化周期缩短,技术更新速度 越来越快,以信息科技 信息科技、生物科技为 信息科技 主要标志的高技术及其产业快速发展,不断创造出 新的科技制高点和经济增长点,成为科技创新和先 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强 大动力。 6 ----胡锦涛在两院院士大会上的讲话
章节 第1章 计算机网络概论 第2章 数据通信 第3章 局域网 第4章 网络互联与广域网 4 第5章 Internet 第6章 Intranet与Extranet 第7章 网络管理 第8章 网络安全 第9章 网络数据管理 第10章 网络操作系统 第11章 网络设计与案例分析 11
第1章 计算机网络概论
22
第1章 计算机网络概论
1.1.2 计算机网络的演变和发展
图1.3 标准化网络结构示意图 23
第1章 计算机网络概论
1.1.2 计算机网络的演变和发展
4. 网络互连与高速网络
进入20世纪90年代,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 特别是1993年美国宣布建立国家信息基础设施NII(NII, National Information Infrastructure)后,全世界许多国家纷 纷制定和建立本国的NII,从而极大的推动了计算机网络技术 的发展。使计算机网络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这就是计算机 网络互连与高速网络阶段。 目前,全球以Internet为核心的高速计算机互联网络已经 形成,Internet已经成为人类最重要的、最大的知识宝库。 网络互联和高速计算机网络就成为第四代计算机网络,如图 1.4所示。
第1章 计算机网络概论
1.2.1 计算机网络的组成
2.资源子网 .
资源子网主要包括实现网络资源共享的计算机与终端。资源 子网实现全网的面向应用的数据处理和网络资源共享,它由各 种硬件和软件组成。 主机Host。它是资源子网的主体,装有本地操作系统、 。它是资源子网的主体,装有本地操作系统、 主机 网络操作系统、数据库、用户应用系统等软件。 网络操作系统、数据库、用户应用系统等软件。 终端设备。它是用户与网络之间的接口, 终端设备。它是用户与网络之间的接口,用户通过网络 终端取得网络服务。 终端取得网络服务。 网络操作系统。 网络操作系统。它是建立在各主机操作系统之上的一个 操作系统,用于实现不同主机之间的用户通信。 操作系统,用于实现不同主机之间的用户通信。 网络数据库。 网络数据库。它是建立在网络操作系统之上的一种数据 库系统。 库系统。 应用系统。它是建立在上述部件基础的具体应用, 应用系统。它是建立在上述部件基础的具体应用,以实 现用户的需求。 现用户的需求。 32
第1章 计算机网络概论
1.2.1 计算机网络的组成
图1.6中表示了主机操作系统、网络操作系统和网络数据库 系统之间的关系。
图1.6
主机操作系统、网络操作系统、网络数据库系统之间的关系
33
第1章 计算机网络概论
1.2.1 计算机网络的组成
3. 现代网络结构的特点
在现代的广域网结构中,随着使用主机系统用户的减少, 资源子网的概念已经有了变化。目前,通信子网由交换设备 与通信线路组成,它负责完成网络中数据传输与转发任务。 交换设备主要是路由器与交换机。 另外,从组网的层次角度看网络的组成结构,也不一定再 是一种简单的平面结构,而可能变成一种分层的立体结构。 图1.7所示的是一个典型的三层网络结构。
24
第1章 计算机网络概论
1.1.2 计算机网络的演变和发展
图1.4 网络互连与高速网络的基本模型
25
第1章 计算机网络概论
1.1.3 信息社会对网络技术的挑战
在信息社会,人们的工作、生活、学习和娱乐在很大程度 上将不再受地理环境的限制,而大部分可在家庭进行,也即 人们的就业方式、生产方式、工作方式、学习方式以至生活 方式将发生深刻变化。光纤、数据通信、卫星通信和移动通 信等现代信息技术将使世界范围内的交流变得更加方便更加 容易,真正实现所谓天涯若比邻。 应该看到,信息社会对网络技术提出了新的挑战、新的要 求,特别是业务量的增长、网络站点数的扩大、以及多媒体 的应用,要求网络的规模更大、带宽更宽、速率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