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高三地理二轮专题复习: 大气运动 (1)——大气受热过程及大气运动的产生(含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轮复习大气运动(1)——大气受热过程及大气运动的产生
城市热岛强度指由于城市热岛效应等因素引起的城乡之间气温的差异,用UHI表示。

我国北方的大部分城市热岛强度的季节变化和日变化表现出相似的特点。

如图示意天津市2009~2017年春、夏、秋、冬四季平均UHI的日变化。

据此完成1-2题。

1.从四季平均UHII日变化的总体上看,由强热岛向弱热岛转变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 天气变化
B. 空气湿度
C. 植被覆盖
D. 太阳辐射
2.推测图中春、夏、秋、冬季的曲线分别是
A. ②、①、③、④
B. ③、①、②、④
C. ③、④、②、①
D. ②、④、③、①
导光通风系统由自然通风系统与光导照明系统两部分组成。

自然通风系统利用室内外空气流动产生的不同空气压力,将自然风吸入室内,排出室内空气,达到通风效果。

光导照明系统通过采光罩聚集室外自然光线,经光导管传输到室内,由漫射器完成天然光照明。

左图为导光通风系统示意图,下图为我国华北地区某地导光通风系统景观图。

据此完成3-5题。

3.景观图中通风效果最好的季节是
A. 春季
B. 夏季
C. 秋季
D. 冬季
4.漫射器照明效果最好的时段为地方时
A. 5-8点
B. 8-11点
C. 11-13点
D. 13-15点
5.下列场所最适宜推广导光通风系统的是
A. 高层写字楼
B. 地下车库
C. 电梯公寓
D. 独栋别墅
相对湿度是大气的实际水汽压与同温度下的饱和水汽压之比,用百分数表示。

相对湿度能直接
湿状态易引发农作物病虫害。

下图为某地温室大棚内相对湿度日变化曲线图,其中,a、b、c三条曲线表示不同天气状况下的相对湿度变化。

据此回答6-8题。

6.该地温室大棚内一天中 14:00左右相对湿度
最低,说明当时
A. 实际水汽压大
B. 饱和水汽压小
C. 实际水汽压小
D. 饱和水汽压大
7.判断该地温室大棚内a曲线表示的天气状况
最可能为
A. 阴天
B. 多云
C. 晴天
D. 雷雨
8.若冬季降低大棚内的相对湿度,应采取的通
风办法是
A. 早晨放顶风
B. 中午放顶风
C. 早晨放底风
D. 中午放底风
广西乐业县白洞天坑坑口长和宽分别达
220米和160米,最深达312米。

冒气洞与白洞天坑相距不到500米,是天坑形成的早期形态,冒气洞口直径仅7~8米。

冒气洞与白洞天坑地下相互连通,白洞天坑内的空气与外界连通,温度变化大,冒气洞气温常年保持在18℃左右,因洞口时常冒出较浓“白烟”而得名。

图为白洞天坑与冒气洞的示意图。

据此完成9-10题。

9.冒气洞冒“白烟”最显著时段是
A. 夏季正午后
B. 冬季日出时
C. 夏季日出时
D. 冬季正午后
10.形成天坑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A. 地壳抬升,岩石坍塌
B. 地壳陷落,流水溶蚀
C. 地壳抬升,流水溶蚀
D. 地壳陷落,流水堆积
地闪指云内荷电中心与大地和地物之
间的放电过程,如果是云中的正电荷对地
放电称为正地闪,如果是云中的负电荷对
地放电,称为负地闪。

下图为上海地闪活动日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11-13题。

11.上海地闪最高值出现在13~16时,主要原因是此时
A. 大气层结稳定
B. 下垫面加热强烈
①城市污染②海陆环境③热岛效应④基础设施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13.水体附近的闪电活动明显较陆地强,主要原因是水体附近
A. 比热容大
B. 夜晚冷却快
C. 白天升温快
D. 水汽供应较少
街谷由街道两侧建筑群和路面构成,研究街谷的空气运动和热力性质对缓解热岛效应和城市污染物扩散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某研究团队在北京选择一街谷开展研究,该街谷为东西向街道,宽26m,南北两侧为长、宽、高40m×14m×20m的均质、长方体建筑,建筑物和街道都是正向排列。

研究人员根据测量结果绘制了该街谷在夏至日13:00沿南北方向垂直剖面上的位温分布(如图),其中位温表示同一标准气压时的温度,图示范围内位温数值大,则示意温度越高。

据此完成14-15题。

14.只考虑热力条件,关于图中③⑤两处相对方位及气流运动方向判断正确的是()
A. ③处偏南,气流下降
B. ③处偏北,气流上升
C. ⑤处偏北,气流下降
D. ⑤处偏南,气流上升
15.图示时刻,街谷中①②③④四地温度从大到小的是()
A. ②①④③
B. ③②①④
C. ③①②④
D. ②④③①
2020年11月,我国自主研发的一种新型的可拆装式方舱营房,亮相海拔4000多米的某高原部队驻地,该营房主要由屋顶太阳能面板、玻璃房和起居室三部分组成(下图),读图,回答16-18题。

16.图中方舱营房的太阳能面板、玻璃房的主要功能是
A. 防雨雪
B. 防辐射
C. 防缺氧
D. 防低温
17.屋顶的太阳能面板会
18.营房的铁制支撑结构置于方舱外部,主要是为了
A. 营房更加稳固
B. 减少室内散热
C. 方便拆卸安装
D. 吸收大气热量
地表净辐射是单位面积地面在单位时间内吸收的太阳辐射、大气逆辐射与地面辐射之间的差额。

图为我国部分省区地表净辐射年内变化图。

完成19-20题。

19.与地表净辐射季节变化关系最密切的是
A. 天气状况
B. 气温日较差
C. 太阳辐射
D. 植被的变化
20.根据图中数据推断三地气温特点正确的是
A. 春季黑龙江气温回升最快
B. 夏季三地最高气温在6月
C. 秋季温度变化均比春季小
D. 冬季三地气温差逐渐减少
亚洲某学校的地理兴趣小组做了两组实验(如表所示)。

学生测得实验1结果:甲箱温度比乙箱温度高约3℃;学生利用实验2可以测定O2的浓度变化,研究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

随着日出,植物开始一天的光合作用,正午前后光照过强,植物出现“午休现象”,光合作用强度反而减弱。

据此完成21题。

仪器、材料实验步骤
实验1 两个相同的玻璃箱(甲、乙)若干土、温
度计
(1)甲箱内放入土层,乙箱内不放任何东
西
(2)中进将两个箱子放在日光下照射15
分钟,并测量两个箱内气温
实验2 玻璃箱丙、一盆植物、O2传感器(1)将植物放入丙箱内(图1)
(2)利用O2传感器测量当天O2变化并绘制光合作用强度示意图(图2)
21.实验结果证明了
A. 实验1--大气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B. 实验1--地面辐射是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
C. 实验2--O2吸收长波辐射具有明显增温效应
“夏雨隔牛背,鸟湿半边翅。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这些诗句常常形容盛夏季节出现的分布不均、历时短暂的强降雨。

这面的山坡大雨倾盆,那面的山坡却风和日丽,说得夸张一些,就是“牛背雨”。

它由夏季降雨云团分布不均、地面受热不均造成小范围内空气对流此强彼弱引起。

高大复杂的地形或地物容易使其生成,现在一些城市的“牛背雨”日趋显著。

据此完成22-23题。

22.“牛背雨”出现概率最大的时间段是
A. 午夜到日出
B. 日出到正午
C. 午后到傍晚
D. 日落到午夜
23.城市更容易生成“牛背雨”的主要原因是
A. 气流受高楼大厦阻挡形成小气旋
B. 气流受热膨胀上升形成小型反气旋
C. 城市绿地面积增加加剧蒸腾作用
D. 城市湿地增加使空气中的水汽增加
暖湿空气经过较冷下垫面时,近地面地大气中的水汽凝结形成平流雾。

3月19日,我国某省长江以北区域出现了一次较强的平流雾过程。

0时起,长江北岸开始起雾,雾区范围逐渐扩大,下图示意不同时刻的雾区北界。

据此完成24-26题。

24.此次平流雾发生前,图示区域经历过一次天气系统过境,该天气系统最可能是
A. 暖锋
B. 冷锋
C. 热低压
D. 热高压
25.平流雾活动期间,该省长江以北区域
A. 风向以偏北风为主
B. 农作物容易遭受低温冻害
C. 大气污染程度减轻
D. 部分高速公路需适时封闭
26.19日11时,该省长江以北区域平流雾大部分消散,推测原因可能为当地
①大气逆辐射增强②近地面风向改变
③地面温度上升④进行了人工影响天气作业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霜是近地面空气中的水汽达到饱和,并且地面温度低于0℃,在物体上直接凝华而成的白色冰晶。

每年秋季第一次出现的霜叫初霜,翌年春季最后一次出现的霜叫终霜,霜冻对农作物的影响较大。

下图为我国东部地区的平均初霜、终霜日期曲线图。

回答27-29题。

27.图中初霜、终霜出现时间差异很大,造成这种差异的根本因素是
A. 作物品种
B. 海陆位置
C. 纬度位置
D. 地形因素
28.利于霜冻发生的条件是
A. 昼夜温差小
B. 夜间多云
C. 弱风
D. 大气逆辐射弱
29.为了探究霜冻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研究人员在得到有霜冻的天气预报后,给农业试验田浇湿与喷水。

那么,与不浇湿喷水的农田相比,农业试验田
A. 霜冻发生机率增加
B. 没有影响
C. 霜冻发生机率减少
D. 花期滞后,产量下降
沙漠边缘地区出现的逆温(随高度上升气温上升)和逆湿(随高度上升相对湿度上升)现象影响热量交换和水汽输送。

如图为塔克拉玛干沙漠策勒流沙前缘近地面2米和0.5米高度处的温度差,湿度差年变化曲线图(注:图中曲线是2米高度处数值减去0.5米高度处数值所得)。

据此完成30题。

30.该地区冬季逆温现象主要在夜间出现,主要原因是
①沙漠和绿洲间存在热力性质差异②沙漠和绿洲间的水汽输送
③地面辐射强④大气逆辐射强
A.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3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一轮经典题)
城市热岛效应强度是指中心城区比郊区气温高出的数值大小,单位为℃。

兰州市区位于黄河河谷之中,周围群山环抱。

其城市建设速度和扩展速度迅猛,1978年城市化水平为45.6%,2010年时已经达到62.7%,热岛效应逐渐增强。

图是兰州某日热岛效应强度变化统计图。

(1)描述兰州该日热岛效应强度的变化规律。

(2)说明兰州该日正午前后热岛效应特点的成因。

(3)推测兰州热岛效应季节变化的规律,并说明理由。

(4)分析兰州城市化引起下垫面性质改变与热岛效应的关系
参考答案:
1. D
2. D
3. D
4. C
5. B
6. D
7. A
8. B 9. B 10. C 11. B 12. C 13. A 14. B
15. C 16. D 17. B 18. B 19. C 20. A 21. B
22. C 23. A 24. B 25. D 26. B 27. C 28. D
29. C 30. A
31.(1)夜间强,白昼弱;22时前后最强,正午前后最弱。

(2)正午前后,太阳辐射最强烈,城区中心地表和建筑物大量吸收太阳热量,大气对流、湍流作用增强,利于散热;城区与郊区热力环流加强,城区和郊区大气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的混合作用增强,城郊温差减小;城区盛行上升气流,利于散热;而郊区盛行下沉气流,利于增温,不利于散热。

(3)规律:冬季最强,夏季最弱,春秋居中。

理由:冬季该区域受冷气团控制,天气稳定,有利于城市热岛的形成与发展;受谷地地形影响,兰州上空冬季逆温层加厚,不利于城市散热;冬季正值供暖期,市区排放热量多;冬季取暖燃煤,污染物排放量大,使得市区大气逆辐射增强,保温作用强。

(4)兰州城市化的发展改变了下垫面的热力属性,人工建筑物吸热快而热容量小;城市地面和建筑物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较低,吸收率较高;城区密集的建筑群、纵横的道路桥梁构成较为粗糙的城市下垫面,因而对风的阻力增大,风速降低,热量不易散失;城市化发展使绿地和水体减少,地表含水量减少,热量更多地以显热形式进入空气中,导致空气升温,使城市热岛效应不断增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