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南市济阳育人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语文模拟试卷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东省济南市济阳育人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语文模拟试卷含解析
一、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
1. (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3题。
董师傅游湖
宗璞
①董师傅在一所大学里做木匠已经二十几年了,做起活儿来得心应手,若让那些教师们来说,已经超乎技而近乎道了。
他在校园里各处修理门窗,无论是教学楼、办公楼、教师住宅或学生宿舍。
都有他的业绩。
在一座新造的仿古建筑上,还有他做的几扇雕花窗户,雕刻十分精致,那是他的杰作。
②董师傅精通木匠活儿,也对校园里的山水草木很是熟悉。
若是有人了解他的知识,可能聘他为业余园林鉴赏家,其实他自己也不了解。
一年年花开花落,人去人来;教师住宅里老的一个个走了,学生宿舍里小的一拨拨来了。
董师傅见得多了,也没有什么特别感慨的。
家里妻儿都很平安,挣的钱足够用了,日子过得很平静。
③校园里有一个不大的湖,绿柳垂岸,柳丝牵引着湖水,湖水清澈,游鱼可见。
董师傅每晚收拾好木工工具,便来湖边大石上闲坐,点上一支烟,心静如水,十分自在。
④不知为什么,学校里的人越来越多,校园渐向公园靠拢。
每逢节日,湖上亭榭挂满彩灯,游人如织。
一个“五一”节,董师傅有一天假。
他傍晚便来到湖边,看远处楼后夕阳西下,天渐渐暗下来,周围建筑物上的彩灯突然一下子都亮起来,照得湖水通明。
他最喜欢那座塔,一层层灯光勾勒出塔身的线条;他常看月亮从塔边树丛间升起。
这时月亮却看不见。
也许日子不对,也许灯太亮了。
他并不多想,也不期望。
他无所谓。
⑤有人轻声叫他,是前日做活儿那家的女工,是他的大同乡,名唤小翠。
她怯怯地说:“奶奶说我可以出来走走,现在我走不回去了。
”董师傅忙灭了烟,站起身说:“我送你回去。
”想一想,又说:“你看过了吗?”小翠仍怯怯地说:“什么也没看见,只顾看路了。
”董师傅一笑,领看小翠在熙攘的人群中沿着湖边走,走到一座小桥上,指点说:“从这里看塔的倒影最好。
”通体发光的塔,在水里也发着光。
小翠惊呼道:“还有一条大鱼呢!”那是一条石鱼,随着水波荡漾,似乎在光辉中跳动。
又走过一座亭子,那是一座亭桥,从亭中可以环顾四周美景。
远岸丁香、连翘在灯光下更加似雪如金,近岸海棠正在盛期,粉嘟嘟的花朵挤满枝头,好不热闹。
亭中有几幅楹联,他们并不研究。
董师傅又介绍了几个景点,转过山坡,走到那座仿古建筑前,特别介绍了自己的创作——雕花窗户。
小翠一路赞叹不已,对雕花窗户没有评论。
董师傅也不在意,只说:“不用多久,你就惯了,就是这地方的熟人了。
大家都是这样的。
”他顿了一顿,又说:“可惜的是,有些人整天对着这湖、这树,倒不觉得好看了。
”
⑥俩人走到校门口,董师傅在一个小摊上买了两根冰棍。
俩人举着冰棍,慢慢走。
一个卖花的女孩跑过来,向他们看了看,转身去找别人了。
不多时,小翠说她认得路了。
董师傅叮嘱小翠,冰棍的木棒不要随地扔,自己转身慢慢向住处走去。
他很快乐。
20.概括小说中董师傅这一人物形象。
(4分)
21.小说第三段的描写有什么作用?(4分)
22.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对文中画线句子的景物描写进行赏析。
(4分)
23.小说中将“校园渐向公园靠拢”作为人物活动的背景,请结合这一背景,探究小说的主旨。
(6分)
参考答案:
20. 董师傅是一位普通木工。
(1分)他技艺精湛,(1分)质朴善良,乐于助人,(1分)有平常心,有生活情趣。
(1分)(解析本题只要求概括,不要求结合原文分析。
难度较低。
只是对“有平常心,有生活情趣”的概括,学生难以准确表述。
)
21. 反映董师傅淡定平和的情感世界。
(2分)为情节发展作了铺垫(或“为情节发展埋下伏笔”)。
(2分)(本题是对情节发展中特定场景描写作用的理解,规则是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的作用解答。
)
22.运用比喻,描绘丁香、连翘在灯光下晶莹璀璨的艳丽之美。
(2分)运用比拟(或“拟
人”),形容海棠盛开时争奇斗艳的勃勃生机。
(2分)(本题是对作品局部描写技法的赏析。
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很明显,只是估计很多考生没有分条陈述。
)
23.示例一:在不断变化的现实生活中,做人要向董师傅那样,脚踏实地,厚道本分,心态平和,有立足于世的本领,有适合自己的人生定位。
示例二:校园渐向公园靠拢,说明环境总在不停地变化。
这启示我们:无论环境怎样改变,不变的应该是人的自然与本真;我们应在喧闹的环境中寻找一块心灵的绿洲,避免浮躁。
(应答出“变化”和“不变”两方面的意思。
)
略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大工程遗存反映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
考古学是显微镜,能够观察历史遗留的微痕;考古学也是望远镜,能够探测历史发展的长河。
通过考古学,我们可以认识到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
从殷墟甲骨的发现到商王世系的研究,从夏墟的探索调查到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夏文化的确认,夏商两代的历史终因中国考古学的成长而成为信史。
然而,考古发现显示,中华文明形成的实际年代极有可能比目前流行的五千年说还要久远,年代早于夏代的“龙山”和“仰韶”时期同样有着波澜壮阔的文明发展大潮,尽管缺少文献支撑,可那些被发掘出来的大工程遗存却放射出只有文明时代才能拥有的夺目光辉。
比如,在距今6000年左右的陕西高陵杨官寨遗址里,有着周长近2000米、宽10余米、深4米环壕拱卫的中心聚落;在距今5000年左右的浙江余杭良渚遗址群里,有着百米宽度的古城基址、莫角山大面积垫土、大型玉器墓葬、综合性水利工程系统。
类似的大工程遗存还有不少,它们设计标准高、建筑工艺精良,如果没有严密的组织体系、综合的管理制度和有效的运行机制是难以完成的。
这种强大的号召能力、动员能力和组织能力,反映的正是当时中华文明发展的高度。
古礼体系揭示中华文明的独特内涵。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礼制的出现、发展与成熟是中国古代文明的独特经历。
那些与大工程形影相随的高规格墓葬、神庙祭坛都不是普通民间行为的结果,而是古礼仪式的物质遗存。
礼制的凝聚力、感召力激励着早期先民艰苦奋斗,创造出令人瞩目的文明。
这些史实已经并不断被中国考古学所揭示。
古礼在距今6000年前后以成熟的状态出现在中国,有多个类型:杨官寨遗址反映的是“彩旗飘飘,仪礼草创”的庙底沟文化,牛河梁遗址讲述的是红山文化的“庙坛玉佩,祭祀神话”,良渚遗址展示的是“仪式道具,傩礼崇拜”的良渚文化。
那个时期,纯粹的自然神已经纳入古礼体系,人神杂糅、分别祭祀,与殷墟卜辞记述的情况大体相同。
国家起源和演进展示中华文明的发展历程。
黄帝大战蚩尤、商汤灭夏、武王伐纣,这些故事中国人都耳熟能详,其中交战双方正是中华古代文明中的联盟。
先秦文献关于早期中国盟誓制度的记载几乎可以信手拈来。
在考古发掘中,山西侯马与河南温县都曾发掘出盟誓遗存。
通过考古学的研究,我们可以发现从陕西高陵杨官寨到辽宁建平牛河梁再到浙江余杭良渚,是彩陶瑞玉交相辉映的古礼成熟时代,是文明进程发生革命性变化的时代。
此后,黄河、长江流域在距今5000年后进入酒礼时代,联盟集团的规模更加庞大,邦国社会已然成型。
再到后来的夏代,由于盟主世袭制颠覆了联合结盟的初衷,“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王国出现于历史舞台。
从古国、邦国到王国,中华文明的农耕经济不断发展、综合实力稳步提高、礼仪传统传承有序、精神观念逐步趋同。
(摘自卜工《从考古发现看中华文明自信》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通过考古学,我们既可以观察历史遗留的细微痕迹,也可以探测历史发展的长河,认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
B.中华文明形成的年代可能比五千年更久远,虽然已有的文献资料不足以支撑,但从大工程遗存中可以找到文献佐证。
C.陕西高陵杨官寨遗址里的环壕拱卫中心聚落、浙江余杭良渚遗址群里的水利工程系统等放射出文明时代的夺目光辉。
D.古代高规格墓葬、神庙祭坛往往与大工程遗存相连在一起,它们是古礼仪式的物质遗存,而不是普通民间的行为结果。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那些设计标准高、建筑工艺精良的大工程遗存体现了当时社会严密的组织体系、综合的管理制度和有效的运行机制。
B.古礼在距今6000年前后就以成熟的状态出现在中国,此时纯粹的自然神已经被纳入古礼体系,人神杂糅、分别祭祀。
C.先秦文献记载了黄帝大战蚩尤、商汤灭夏、武王伐纣等早期中国联盟之间战争的故事,体现中华古代文明中的联盟制度。
D.距今5000年后,黄河、长江流域进入酒礼时代,出现了更大规模的联盟集团,邦国社会已经成型。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顶是
A.从殷墟甲骨的发现到商王世系的研究,从夏墟的探索调查到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夏文化的确认,标志着中国考古学已经成熟。
B.杨官寨遗址的庙底沟文化、牛河梁遗址的红山文化、良渚遗址的良渚文化体现出中国古礼体系具有多个类型。
C.通过考古学研究发现,从陕西高陵杨官寨到辽宁建平牛河梁再到浙江余杭良渚,这些遗址表明文明进程发生了革命性变化。
D.夏代盟主世袭制颠覆了联合结盟的初衷,邦国社会退出历史舞台,天下皆为“王土”“王臣”的王国出现在历史舞台上。
参考答案:
1.B 2.C 3.A
1.试题分析:本题解答时可仔细阅读选项,找到每个选项对应的区间,然后将选项与原文一一比对,找出答案。
B项“但从大工程遗存中可以找到文献佐证”不当,本选项对应信息在原文第一段中间部分,原文为“可那些被发掘出来的大工程遗存却放射出只有文明时代才能拥有的夺目光辉”,由此可知,“大工程遗存”中并没有找到可以佐证的文献。
2.试题分析:C项“先秦文献记载了黄帝大战蚩尤……之间战争的故事”不当,选项对应信息在原文第三段开头部分,原文说的是“黄帝大战蚩尤、商汤灭夏、武王伐纣,这些故事中国人都耳熟能详”,文中并没有提到这些故事是先秦文献记载的,只提到了“先秦文献”中有“早期中国盟誓制度的记载”。
点睛: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这一考点是论述文的必考考点。
这类题目解答时要找出文章中相对应的语句,注意将选项转述内容与原文内容逐一相对。
概念不能随意扩大或缩小,因果、前后关系不能颠倒。
同时还要注意选项肢之间的比较,如果选项中有内容矛盾的选项必有一错。
注意叙述角度和表达方式的转换。
分辨可能与必然、必然与或然、未然与已然、全称与特称。
推断不夸大不缩小,不无中生有。
本题A选项对应信息在原文第一段结尾部分,B选项对应信息在原文第二段中间部分,D选项对应信息在原文第三段中间部分,对过与原文对比,可知这三个选项正确。
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程开甲:此生情定核裂变
戴红
①著名物理学家、中国核试验科学技术的创建者和领路人程开甲,是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曾荣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2013年度国家最高科技奖。
是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研制的开拓者、我国核武器试验事业的创始人之一。
推动了核武器设计、改进和核试验技术的发展,创立了核爆炸及其效应理论,为我军的核武器应用奠定了基础。
②1931年,程开甲考入浙江嘉兴秀州中学,著名的科学家李政道就是这个学校毕业的。
程开甲在这里读了六年的初中和高中。
恰恰在这时,他碰上了一个优秀的数学老师姚广钧。
在其指导下,程开甲能将圆周率轻松自如地背诵到小数点后60位,能牢记学过的所有数学公式。
这些训练对他在日后科研中处理数据起了重要的作用。
③1937年,程开甲以优异成绩考取浙江大学物理系公费生。
在这所被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誉为“东方剑桥”的大学里,他接受了束星北、王淦昌和苏步青等大师严格的学习和科学精神训练。
他敢于挑战难题,大三时撰写的论文,得到陈建功和苏步青赏识,并推荐给英国数学家,之后文章被苏联数学刊物全文引用。
④1946年,经李约瑟推荐,程开甲来到英国爱丁堡大学,成为“物理学家中的物理学家”玻恩教授的学生。
他先后发表了5篇高水平超导论文,并于1948年提出超导“双带模型”。
同年,获博士学位,任英国皇家化学工业研究所研究员。
当听到解放军击败阻挠渡江战役的英国“紫石英”号军舰时,他婉谢导师和朋友好意,购买了建设祖国所需的书籍,整理好行装,于1950年8月回到浙江大学物理系。
⑤为了培养亟需的原子能研究人才,八年间他两次改变专业。
1960年夏,经钱三强亲自点将,程开甲调进了中国核武器研制队伍,自此,他在学术界销声匿迹二十多年。
⑥他夜以继日地工作,拟定试验总体方案,为第一颗原子弹的试验作准备。
核试验的准备,国内没有人懂,也没有仪器设备,又无可借鉴,程开甲就亲自研制爆炸所需仪器,并编写教材为科研人员讲课。
他带领青年科技人员有针对性地钻研理论和技术问题,交代工作时,总是条理分明、清楚准确,有时还写下书面材料,以便他人尽快开展工作。
同时为年轻人争取发挥更大作用的工作平台,实事求是地介绍、推荐吕敏、杨裕生、钱绍钧等加入研究队伍。
⑦短短两年中,程开甲到研究所、院校、部队召开了几百次任务会,提出具体科研要求。
经过辛勤努力和刻苦研究,逐步形成了一个有高度预见性、准确性和创造性、切实可行的试验方案;研制出1000多台测试仪器。
⑧第一颗原子弹在哪里爆炸?程开甲以自己渊博的学识,勇敢地否定了原先由苏联专家提出的“空爆”方案,并成功主持完成首次地下核爆炸。
地下核爆炸成功后,为了掌握第一手材料,他和朱光亚等人决定进入地下爆心考察。
谁也说不清洞里辐射会产生多大危险,但程开甲经过计算,认为采取多种防护措施后,可以进入。
他们顾不上自己身体吃了多少剂量,在刚开挖的直径只有80厘米的小管洞中匍匐爬行,最后进到爆炸形成的一个巨大空间。
洞里温度很高,科学家们忙得汗流浃背,仔细进行考察,取得了我国地下核试验的第一手资料。
⑨二十多年中,作为中国核试验技术的总负责人,程开甲成功参与主持决策了包括中国第一颗原子弹、氢弹爆炸及首次空投和首次竖井试验等在内的三十多次核试验。
他带领团队,建立发展了中国核爆炸理论,成为中国核试验总体设计、安全论证、测试诊断的重要依据。
以该理论为指导,创立了核爆炸效应的研究领域,支持了中国核武器设计改进。
⑩上世纪80年代,程开甲开创了抗辐射加固技术研究新领域,为国防科技建设发展做出新贡献。
近年来提出凝聚态的新的电子理论。
现在,他仍不倦地对材料科学的理论和应用展开创新性研究,并取得重要进展。
⑾对于这些崇高的荣誉,程开甲有他自己的诠释。
他说:“我只是代表,功劳是大家的。
功勋奖
章是对‘两弹一星’精神的肯定,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是对整个核武器事业和从事核武器事业团队的
肯定。
我们的核试验,是所有参加者,有名的、无名的英雄们在弯弯曲曲的道路上一步一个脚印去完成的。
”
(《光明网》2014年1月15日,有删改)
【相关链接】
①老师束星北教理论物理,常常不拿课本,但讲得生动透彻,让学生牢记不忘。
他和程开甲经常在教室里研讨问题,同学们戏称这种面对面的教学模式是“真心的相对论”。
若干年后,程开甲与高耀珊结婚,束星北还给他们当了证婚人。
(《解放日报》2014年1月17日)
②有一次,程开甲设计的测试方法遭到许多人的反对,包括当时基地的一位副司令员。
有人劝他:“人家是领导,你不要争了,出了问题他负责。
”他却严肃地说:“我不管他是不是领导,这些数据是我在实践中计算出来的,是科学的。
要保证安全,就得按数据要求办。
我要对核试验的安全负责。
”结果还是按程开甲的意见办了。
(《党史纵横》2005年第5期)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当听到解放军在渡江战役中传来捷报时,程开甲婉谢导师和朋友好意,在购买了建设祖国所需的资料后,整理行装,立即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B、为了成功完成地下核爆炸,掌握第一手材料,程开甲和其他科学家冒着生命危险,进入地下空间进行考察,取得了我国地下核试验的第一手资料。
C、程开甲的测试方法虽然遭到很多人包括副司令员的反对,但他坚决主张按照自己的方法进行处理,体现了他对核试验研究事业敢于负责的精神。
D、在核试验中,程开甲不仅得到了很多物理学大师的帮助,自身得到了成长;同时他本人也在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
E、本文展现了一位成果丰硕的科学家形象,同时表现了科学家的崇高风范。
(2)程开甲的人生经历书写着动人的情感,这种情感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分析。
(6分)
(3)第一段文字在文中有什么作用?(6分)
(4)程开甲院士在核研究和其它科学领域取得了卓越成就,为中国科学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请结合材料,探究程开甲院士取得卓越成就的原因。
(8分)
参考答案:
(1)CE,选E得3分,C得2分,D得1分;选A、B不得分。
解析:A错在“立即”,无中生有。
B“为了成功完成地下核爆炸”错误。
D“程开甲不仅得到了很多物理学大师的帮助”时间错乱。
(2)①浓厚的师生情:束星北“真心的相对论”背后是根深蒂固的师生情谊。
在核试验研究工作中关心年轻人,介绍推荐青年骨干,提携后辈。
②赤诚的爱国情:婉谢导师和朋友好意,支援祖国建设。
八年间两次改变专业,投身核试验销声匿迹二十多年。
③真挚的科学情(或者事业情):读书时热爱知识,早有成就;核试验时全心付出、真挚投入、辛勤努力、刻苦研究,率先垂范;高龄时仍求索不已,创新不断。
(每点2分,共6分,意思对即可。
只罗列现象但未简要概括者最多得4分)(3)①第一段概括了程开甲院士的主要成就和获得的荣誉(2分),表达了作者对他的赞誉和敬佩之情(1分)。
②总领下文(引起下文)(1分),为后文具体描写程开甲在原子弹研制和核试验理论和应用等方面的贡献作铺垫(1分)。
③照应了文章的标题,重点突出他在核裂变研究方面的成就(1分)。
(4)①名师名校孕育的深厚知识功底:在名师名校的教育熏陶和推荐引导下,进入名校,师从名师,形成了日后成为科学大家必需的扎实功底和良好视野。
②对科研执着的热情、辛勤努力,刻苦研究的精神:夜以继日地工作、召开几百次任务会,冒着危险进入地下爆心考察等。
(或孜孜不倦的探索精神。
在核试验领域不断摸索、不断创新的经历就是实践了这种精神。
始终保持科研的热情,耄耋之年还活跃在科研一线。
)③实事求是、不畏权威、敢于负责,艺高胆大的科学态度:严肃地回绝副司令员的要求,只相信实践的态度。
承诺对核试验的安全负责。
④通力合作,集体攻坚的智慧等。
(能结合文本和材料,答出四个方面的原因。
每点2分,共8分。
意思对即可)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共3题)
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刘统勋,字延清,山东诸城人雍正二年进士乾隆元年,擢内阁学士命从大学士嵇
曾筠赴浙江学习海塘工程
擢左都御史,疏言:“大学士张廷玉历事三朝,遭逢极盛,然晚节当慎,责备恒多请自今三年内,非特旨擢用,概停升转”又言:“尚书公讷亲,综理吏、户两部,兼以出纳王言部中议覆事件,出一言而势在必行,殆非怀谦集益之道请加训示,俾知省改其所司事,或量行裁减,免旷废之虞”两疏入,上谕曰:“朕思张廷玉、讷亲若果擅作威福,刘统勋必不敢为此奏大臣任大责重,固不能免人指摘闻过则喜,古人所尚若有几微芥蒂于胸臆间,则非大臣之度矣今一经察议,人知谨饬,转于廷玉有益讷亲为尚书,固不当模棱推诿,但治事或有未协,朕时加教诲,诫令毋自满足至职掌太多,如有可减,候朕裁定”寻命以统勋疏宣示廷臣
命勘海塘时运河盛涨,统勋请浚聊城引河,分运河水注海俾水有所泄以江南坝决,命偕署尚书策楞往按合疏言河员亏帑①误工,诏夺河督高斌、协办河务巡抚张师载职,穷治侵帑诸吏上又命清察江南河工未结诸案,统勋疏言未结款一百一十一万有奇,请定限核报又以河道总督顾琮请于祥符、荥泽诸县建坝,并浚引河,命统勋往勘统勋议择地培堤坝,引河上无来源,中经沙地,易淤垫,当罢,上从之
三十八年十一月,卒是日夜漏尽,入朝,至东华门外,舆微侧,启帷则已瞑上闻,遣尚书福隆安赍药驰视,已无及赠太傅,祀贤良祠,谥文正上临其丧,见其俭素,为之恸回跸②至乾清门,流涕谓诸臣曰:“朕失一股肱!既而曰:“如统勋乃不愧真宰相”
(选自《清史稿》,有删改)
【注】①帑(tǎng):古代指钱财或收藏钱财的府库②跸(bì):泛指帝王出行的车驾
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请加训示,俾知省改俾:使,让
B.或量行裁减,免旷废之虞虞:忧虑
C.今一经察议,人知谨饬饬:谨慎
D.命偕尚书策楞往按按:按照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寻命以统勋疏宣示廷臣
②不赂者以赂者丧
B.①若有几微芥蒂于胸臆间
②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C.①则非大臣之度矣
②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D.①其所司事,或量行裁减
②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
11.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能说明刘统勋刚直、勤政的一组是
①从大学士嵇曾筠赴浙江学习海塘工程
②非特旨擢用,概停升转
③请加训示,俾知省改
④讷亲为尚书,固不当模棱推诿
⑤统勋请浚聊城引河,分运河水注海
⑥合疏言河员亏帑误工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②③⑤
D.①④⑥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刘统勋受命到浙江学习海塘工程,掌握了丰富的水利知识,为他后来出色地完成修治运河的重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B.刘统勋敢于上书直谏,大胆提醒皇上对张廷玉和讷亲进行训示、教诲、抑制,皇上当即应允,并向朝臣宣示处理意见
C.在河道总督顾琮请求建坝一事上,刘统勋亲自前往考察,审度地势水势,建议搁置顾琮的请求,得到了皇上的批准
13.将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和课本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大臣任大责重,原不能免人指摘闻过则喜,古人所尚
(2)上临其丧,见其俭素,为之恸
(3)荆轲逐秦王,秦王环柱走。
群臣皆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参考答案:
9.D。
10.D。
11.C。
12.B
9.D项按:考察
10.D项都是助词,用在动词前,构成名词性词组A项①介词,“把”;②介词,“因为”B 项①介词,“在”;②介词,“从”C项①连词,表承接,“就”;②连词,表转折,“却”)
11.C项①是刘统勋服从指派学习海塘工程,④是乾隆对讷亲的评价
12.B项“皇上当即应允,并向朝臣宣示处理意见”错误,皇上没有马上应允,而是过后不久把刘统勋的奏章公开,拿给朝廷重臣看
13、(1)大臣责任重大,原本就不能避免别人的指责听到别人指出缺点错误就高兴,这是古人崇尚的做法
(2)乾隆亲自参加他的丧礼,看到刘统勋家里俭省朴素的情况,替他悲伤
(3)荆轲追杀秦王,秦王绕着柱子逃跑,群臣都惊愕了,突然发起,出其不意,都失去了常态。
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1题。
楚昭越姬者,越王句践之女,楚昭王之姬也。
昭王燕游,蔡姬在左,越姬参右。
王亲乘驷以驰逐,遂登附社之台,以望云梦之囿。
观士大夫逐者既欢,乃顾谓二姬曰:“乐乎?”蔡姬对曰:“乐。
”王曰:“吾愿与子生若此,死又若此。
”蔡姬曰:“昔弊邑①寡君,固以其黎民之役,事君王之马足,故以婢子之身为苞苴②玩好,今乃比于妃嫔,固愿生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