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一轮复习鉴赏诗歌的语言与表达技巧 教案精品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鉴赏诗歌的语言与表达技巧
【高考攻略】
一、表达技巧
表达技巧是指作者在塑造形象、创造意境、表达思想感情时所采取的特殊的表现手法。

它的含义非常广泛,既可以包括各种修辞手法、表达方式的使用,也包括各类表现手法和艺术构思上的巧妙使用。

①对表达技巧的鉴赏,不仅仅要知道表达技巧“是什么”,更重要的是要知道“为什么”(这种表达技巧本身的表达效果)和“怎么样”(这种表达技巧对表达诗歌思想感情的作用)。

在高考中,对表达技巧的鉴赏,重点考查的不是“是什么”,而是“为什么”和“怎么样”。

在回答此类问题时,应注意在辨识表达技巧的基础上,熟练掌握“是什么”(叙)——“为什么”(析)——“怎么样”(评)这一答题思路。

②把握表达效果。

表达技巧是为主旨服务的。

因此,在分析表达技巧时,必须密切联系诗歌的主要内容和其中渗透的诗人的思想感情。

应当结合各种表达技巧的特点和诗词表达的思想内容,重点评析其作用、效果。

答题思路:(1)指出什么地方用了什么技巧或手法。

如果手法对应范围是全诗,就直接指出全诗用了什么手法。

如对应的是句子,就指出哪个句子用了什么手法。

如“官仓老鼠大如斗,见人开仓亦不走”这两句诗运用了比喻、夸张的手法。

(2)分析怎样用的。

如上例,诗人把贪官污吏比作大老鼠,刻画了贪官污吏胆大贪婪的无耻形象。

(3)点出用这个手法有什么好处。

要扣住塑造形象和表达主旨两方面来说。

如上例这个比喻形象传神地塑造了贪官的形象,表达了人民对其的憎恶之情,批判了统治者的无耻。

答题模式:诗歌(诗句)用了(什么技巧),写了什么景物或图景,突出了(事物)什么特点,表达(抒发)了作者的什么思想感情。

二、语言鉴赏
诗歌语言从内容的角度可分为意象语言、情感语言、象征语言、特定称谓语言。

意象语言是指诗歌中所描绘的被人们赋予了特定内涵和承载了作者特定情感的物象,诗人常常借助它们来表达一定的思想感情,如“松”象征顽强不屈,“菊”则象征不畏霜冻的坚强,而“莲”则代表洁身自好。

情感语言指能直接表露诗人情感倾向的词语,如“悲”“冷”“忧”等明显带有喜怒哀乐的情感色彩。

象征语言指诗中含有象征意义的词语或句子,如“落日”常常用来指事物即将结束、消亡,而“朝阳”则象征着新生的事物或力量。

特定称谓语言指那些具有特殊称呼的词语,如“秋水”指眼睛,“鸿雁”指书信,“盗泉”喻不义之财等。

弄清楚这些语言类型,一则有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诗歌内容,二则有利于我们准确地把握鉴赏的侧重点,以便更好地确定答题的方向。

诗歌语言的鉴赏有两个层级的能力要求,一是对诗句字面意义的解读,一是透过语言对诗歌思想内涵和感情态度的把握。

因此,鉴赏诗歌语言首先必须读懂诗句,意思都不懂,又何谈鉴赏呢?仅仅理解了词语的字面意义是粗浅的,重要的是理解其言外之意,意外之味。

其次要注意语言的组合,相同的词语,其组合方式的不同,表达的思想和情感是有千差万别的。

答题思路:(1)该字词(运用了什么手法,有就写,没有就不写;或者解释该字词在诗中的具体含义)具体形象地刻画了什么形象(景、物、人)特点。

(2)把该字词放入原诗句中简要描述景象,注意突出特点。

分值少的此点可省略。

(3)点出该字词收到了什么样的表达效果,表达了什么情感。

答题模式:这个字词的意思是什么(或者运用了什么手法),具体生动地刻画了什么形象或
景象,烘托了什么意境,表达了什么情感。

易错提示
1.南辕北辙,答非所问。

鉴赏诗歌的题干往往都有具体的要求,如果题干要求回答“怎样表现”,而考生却回答“表现什么”,这就是南辕北辙、答非所问。

“怎样表现”也就是作者使用了何种方法、技巧、手段去表现;而“表现什么”一般却是思想情感一类的问题。

2.缺乏分析,无的放矢。

不少考生在鉴赏表现技巧时,能准确指出诗词运用了哪种技巧,但是不能结合具体诗句来分析,或不能结合该技巧的特点来分析,结果得分不全。

如比喻的修辞手法,考生可能只是简单地答运用了比喻,但不能明确分析诗词中把什么比作什么,并进一步分析这样比喻写出了事物怎样的特点,收到了怎样的表达效果。

3.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比如语言的鉴赏需要分两步走,第一步是对词语内容的正确理解,第二步是对其“表现力”也即表达效果的赏析。

没有正确理解也就谈不上赏析评价;而正确的理解又来自对诗歌的整体阅读和把握。

也就是说,鉴赏词语时眼里不能只有词语,而应该兼顾全篇,胸有全局。

否则就很容易使分析离谱走调,造成只是分析了局部,而割裂了它和整体的联系,从而犯下“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错误。

在整体把握上出现偏差,就会造成观点的偏差或者要点的遗漏。

模拟演练
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

(6分)
北斋雨后
[宋] 文同
小庭幽圃绝清佳,爱此常教放吏衙。

雨后双禽来占竹,秋深一蝶下寻花。

唤人扫壁开吴画,留客临轩试越茶。

野兴渐多公事少,宛如当日在山家。

(1)颔联中的“占”能否改为“站”?为什么?(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人为什么会有“宛如当日在山家”之感?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答案】不能改。

“占”是占有之意,双禽占竹,写出了鸟雀在竹间跳跃争竹的活泼和欢喜得意。

如改“占”为“站”,只写鸟雀站在竹枝上,就缺少了动感和情趣,索然无味了。

(3分,明确观点1分,从正反两面写明理由2分。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的鉴赏,可结合上下诗句的意义,联系两个字的不同意蕴、不同作用来回答。

(2)【答案】诗中所写的清幽环境和与友人观画、品茗的生活,勾起了作者对过去山居生活的回忆。

“宛如”二字表达了对仕途生活的厌倦与对山居生活的向往。

(3分,结合诗歌分析1分,情感2分。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主旨的理解。

要结合北斋环境、雨后之景、闲适的乐趣、过去生活的回忆等内容来作答。

【诗歌赏析】
起联先总写北斋环境的幽静。

北斋是作者在府衙内读书休憩的地方。

庭院不大,园圃却极清幽,因为作者非常喜爱这个地方,所么常常免去属吏的例行参见,流连其中。

这两句总掣全篇,又引起下文,下面各联,即分别从景、事、情三个方面,作具体描绘。

颔联上承首句,扣住诗题,写北斋雨后之景。

鸟雀和蝴蝶最怕雨,雨后天睛,它们也最先出来活动,所以作者最先听到竹上的鸟雀声。

“占”是占有之意,写出鸟雀的欢喜得意神情,如改“占”为“站”,那就写成死鸟,索然无味了。

上面写室外,下面转到作者在室内的生话。

他们交谈时十分快乐欢畅。

观画品茗,都是极其高雅之事,而一为独处之乐,一为交友之乐,情趣不同,而心情之恬淡闲适则相同。

这清幽的景色和闲适的乐趣,勾起作者对过去山居生活的回忆,因而引出末联。

这句是倒装句,是说因为公事稀少,所以野兴渐渐多了起来,并不是说为了多些野兴而少办公事。

而公事之少,又与作者的治理有方有关,这里含着一些得意心情。

末句表达了对旧日山居生活的向往。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问题。

(8分)
鹧鸪天
陆游
家住苍烟落照间,丝毫尘事不相关。

斟残玉瀣①行穿竹,卷罢黄庭卧看山。

贪啸傲,任衰残,不妨随处一开颜。

元②知造物心肠别,老却英雄似等闲!
【注】①玉瀣:美酒。

②元:同“原”。

(1)这首词上片描写了哪些生活画面?表现了词人怎样的生活态度?(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诗歌赏析】
上阕开头二句把自己所居住的环境写的是如此的优美而又纯净。

“苍烟”犹青烟,字面已包含着作者的感情色彩。

“落照”这个词里虽然没有表示颜色的字,但也有色彩暗含其中,引起读者的多种的联想。

词人以“苍烟落照”四字点缀自己居处的环境,意在与龌龊的仕途作鲜明的对比。

所以在第二句中就直接点明住在这里与尘事毫不相关,可以一尘不染,安心地过着隐居的生活。

这两句的大意是说:喝完了玉瀣就散步穿过了竹林;看完了《黄庭》就躺下来观赏山中美景。

一二句写居处环境的优美,三四句写自己生活的闲适,体现了作者惬意的生活。

这几句可以说是旷达到极点也消沉到了极点,可是末尾两句陡然一转:“元知造物心肠别,老却英雄似等闲。

”这两句可以说是对以上所写的自己的处境作出了解释。

词人说原先就已知道造物者无情(他的心肠与常人不同),它白白地让英雄衰老死去却等闲视之。

这难道不是在怨天吗?但同时也是在抱怨南宋统治者无心恢复中原,以致使自己英雄无用武之地。

3.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7分)
酬曹侍卿过象县见寄
柳宗元
破额山前碧玉流,骚人①遥驻木兰舟。

春风无限潇湘意,欲采蘋花不自由。

【注】①骚人:指友人曹侍卿。

(1)请赏析诗中“碧玉流”一词。

(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说说“潇湘意”的具体含义。

(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答案】诗人用“碧玉”作“流”的定语,十分新颖,(1分)不仅准确地表现出柳江的色调和质感,(1分)而且连那微波不兴、一平似镜的江面也展现在读者面前。

(1分)【解析】此题考查炼字的能力。

首先注意“碧玉流”运用的修辞手法,诗人把远看平静的江水比喻为一块“碧玉”,这不算新奇,新奇的是“玉”怎么能流动呢?而作者却偏在其后加了一个“流”字,如此修饰写出了江流怎样的特点呢?循此思路来思考,不难得出答案。

(2)【答案】主要表现了作者怀念友人曹侍卿之情,(2分)但也包含了友人寄诗句表达对作者的怀念之意。

(2分)
【解析】这是一首怀人诗,其情感不外乎离愁别绪。

值得思考的是,此诗是不是仅仅表达了作者的伤感呢?
【诗歌赏析】
诗一、二两句,切“曹侍御过象县见寄(经过象县的时候作诗寄给作者)”;三、四两句,切“酬(作诗酬答)”。

“碧玉流”指流经柳州和象县的柳江。

作者称曹侍御为“骚人”,并且用“碧玉流”、“木兰舟”这样美好的环境来烘托他。

环境如此优美,如此清幽,“骚人”本可以一面赶他的路,一面看山看水,悦性怡情;此时却“遥驻”木兰舟于“碧玉流”之上,怀念起“万死投荒”、贬谪柳州的友人来。

“遥驻”而不能过访,望“碧玉流”而兴叹,只有作诗代柬,表达他的无限深情。

“春风无限潇湘意”一句,的确会使读者感到“无限意”,但究竟是什么“意”,却迷离朦胧,说不具体。

但如果细玩全诗,其主要之点,还是可以说清的。

春风和暖,潇湘两岸,芳草丛生,蘋花盛开,朋友们能够于此时相见,应是极好,然而却办不到。

无限相思而不能相见,就想到采蘋花以赠故人。

然而,不要说相见没有自由,就是欲采蘋花相赠,也没有自由。

此句主要表现作者怀念“骚人”之情,但也包含“骚人”寄诗中所表达的怀念作者之意。

这首诗语言简练,写景如画。

从全篇看,特别是从结句看,其主要特点是比兴并用,虚实相生,能够唤起读者的许多联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