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题材分类+导学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 容
送别诗涉及的范围极广,有君臣官场赠别,有市井朋友相别,有亲人情人离别
(1)寓情于景,以景衬情,情景交融。
(2)烘托:不直接写人的离情别绪,而是通过写眼中物有伤离之意来烘托人的伤离之深。
标 志
①标题中往往有“送”“别”“赠”“酬”。
②常见意象:“柳”“酒”“月”“水”四大意象。(“长亭”“短亭”“阳关”“舟”“灞桥”等意象也在送别怀人诗中出现)
2、常见情感
(1)依依惜别的不舍与伤感。——柳永《雨霖铃》、王维《渭城曲》
(2)情深意长的安慰与勉励。——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3)坦陈心志的告白。——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3、总结归纳
题材特征内容情感常用法内 涵古人常常因事不得不与家人、情人或亲朋好友离别,送别之际,人们往往设酒饯别,折柳相送,吟诗赠别,表达依依不舍之情
借怀古叹今叹个人命运的坎坷
(1)借景抒情(寓情于景)。
(2)对比手法,描写眼前衰败、荒凉的景象,与历史上的繁华兴盛形成鲜明的对比。
标 志
标题中有“咏史”、“怀古”、登某古迹有怀、古迹、古人名等字眼
情 感
①针对历史人物或事件,发表自己的观点或看法。
②缅怀前贤,表达敬仰或惋惜之情;类比古人,寄托伤感或哀思。
②望尽天涯怀人愁。感念亲情之深,表达对亲人的思念。
③羁旅他乡的幽怨之情。或表达人生感叹,流露年华易逝的苦闷;或抒发独居他乡、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孤独寂寞、幽怨愤慨之情
(3)侧面落笔(或叫“曲笔”)。诗人在表现怀远、思归之情时,不是直接抒发思念之情,而是从对方着笔,想象对方思念自己之深,借以烘托诗人的苦恨离情。
(2)写景的表现手法有:①白描与工笔;②观察角度高、低、俯、仰的变化与远近高低的顺序;
标 志
①山水田园诗分为山水诗与田园诗。山水诗指描写山水风景的诗。田园诗指主要以农村自然景物、田园生活为吟咏对象的诗。
②常见意象:溪水、山石、松林、野老、柴门、桑麻、南亩、五柳、明月、渔歌等
情 感
①寄情山水,赞美山河,热爱自然。
②借凄风苦雨,表达对自由的向往及厌倦官场的超脱之情。
③憎恶黑暗,寄托恬淡静雅的隐逸之乐。
④以恬淡之心抒写山水清幽,表达闲适淡泊、悠然自得之情。
⑤对现实不满和怀才不遇的苦闷
③光、影、色彩的渲染,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的运用;④虚实结合(眼前之景与想象之景);⑤动静结合(以动衬静、化动为静与化静为动)。
情 感
①保家卫国、建立功名的壮志豪情。
②奋勇杀敌、英勇无畏的英雄气概。
③雄奇瑰丽、奇异独特的边塞风光。
④征人思乡、闺妇盼归的两地情愁。
⑤凄苦哀怨的怨战情绪,凄厉沉痛的反战思考。
⑥对和平安宁的边疆生活、和睦友好的民族往来的向往
(3)意境的
营造方面:
常用景物
烘托、虚
实结合等
手法
题材七一枝一叶一世界,亦喜亦悲——即事(景)抒怀诗
表达技巧:或直抒胸臆,或借景抒情;或是虚实结合,或是对比衬托。
2、常见感情
(1)怀才不遇——陈子昂 《登幽州台歌》
(2)爱国情怀不得重用——陆游《书愤》
(3)时光流逝、沧海桑田的伤感——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4)贬官谪居的怨恨,仕途失意的苦闷——白居易《琵琶行》
(5)告慰平生的喜悦,追求豁达人生境界——杜甫《春夜喜雨》
(6)洁身自好,不与当权者合作——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7)伤春悲秋——宋代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题材特征
内容情感
常用技法
内 涵
即事(景)抒怀,指的是诗人因一事或因眼中所见引起了心中的某种感触,于是描写当时之事或景物来抒发自己的感慨
内 容
即事(景)抒怀诗的基本内容是随意出现在身边之事、身边可见之景。包括思亲、送友、怀乡、赠人、表达人生感悟、抒写闲情逸趣等
古人写诗,常因事而起,触景生情,抒发心中的感慨。例如怀亲,送友,思乡,赠人,人生感悟,闲情逸趣等等.这些诗选作高考鉴赏材料的可能性不小,尤其值得我们注意。
读懂这类诗,要结合生活,注意名物风俗,注意典故,切忌主观臆测,不得义蕴 。
1、鉴赏要点
意象特征:“风雨”、“阴晴”、“夕阳”、“落花”、“流水”、“闲居”、“衰鬓”等;
(4)抒写自己悠闲舒适、不慕富贵的心境。
2、常见意象:如松、竹、梅、荷、芳草、精卫等。
3、鉴赏要点
咏物言志诗是通过对独特事物的描绘或赞赏,来表达自己的精神品质或理想追求。
①既然咏物,要实写其形态、色泽特征,或写其所处环境,求其“形似”。[曲尽其妙]
②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求其“神似”[不滞于物]
(4)因梦寄情,虚实结合
题材三煮酒把盏话桑麻——山水田园诗
1、意象特征:山水草木、鸟语花香、田园风光、农村景物农家,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
2、情感特征:或表达对现实的不满,或表达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或表达自己从容闲适的生活态度,以及热爱自然、向往自由、向往归隐的情怀。
3、技巧特征:融情于景,比喻,拟人,夸张,白描,渲染,动静结合,远近结合,视听结合。
③借论古之得失,
托古讽今,忧国忧民
(3)化用典故,借典故寄托自己的感伤或对国事的讽喻。
(4)衬托,诗人往往临古迹而抒怀,以悲景衬悲情
题材五绘尽天下万物态,寄寓世间感慨——咏物言志诗
1、常见感情
(1)表达不愿媚俗、不愿同流合污,坚持个性、保持清白的高尚情操;
(2)表达报国无门、怀才不遇的伤感;
(3)表现自己的某种人生感悟、生活哲理;
2、技法上:或借古讽今、或因古抒怀;有以景衬情的,有古今对比的,有侧面烘托的,有用典的。
3、鉴赏要点:
①弄清史实;
②要体会意图;
③领悟感情;
④分析写法。
4、总结归纳
题材特征
内容情感
常用技法
内 涵
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等为题材。借咏叹史实、描写古迹来抒发诗人的兴衰之感,以寄托哀思、借古讽今
内 容
4、语言特征:清丽洗练,清新自然、质朴。
山水诗源于南朝(宋)谢灵运,田园诗源于晋代陶渊明,以唐代王维、孟浩然为代表。
5、总结归纳
题材特征
内容情感
常用技法
内 涵
山水田园诗是以描写美丽清新的自然景色、歌咏闲适恬淡的田园生活为题材的诗歌
内 容
山水田园诗的基本内容是自然山川与田园风物
(1)比喻、拟人、夸张、对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知识梳理:
题材一欢聚离散皆是缘——送别怀人诗
1、内容
送别赠友诗一般按时间、地点来描写景物、表达离愁别绪,从而体现作者的思想感情。
(1)题目中往往有“送”“别”“赠”等字。
(2)诗歌的情感有的直接抒写离愁别恨,有的借以一吐胸中积愤或表明心志,有的重在劝勉、鼓励、安慰,有的兼而有之。
(3)艺术手法上大多是采用触景生情、情景交融的抒情方式,也借助于想象、联想塑造形象。
③托物讽世,或忧国忧民,或感时伤世,或愤世嫉俗,或针砭时弊,或冷嘲热讽
(2)从手法看,主要是比喻、比拟、象征和对比。
(3)从抒情方法看,主要是托物言志
题材六金戈铁马征战事,大漠秋风慷慨情——边塞征战诗
1、主要特点
(1)内容:边塞风光(奇丽壮阔)、统治者(穷兵黩武)、将士(生活艰苦)。
(2)情感:表达的是出征远戍的英勇豪迈,建功立业的渴望和保家卫国的豪情,或报国无门的愤懑和哀痛,或是长年征战的艰辛连年征战的惨烈和对家人思念、对帝王黩武开边和对边将恃宠贪功的讽刺。
(3)常用手法——比喻、夸张、用典、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对比衬托、动静结合、虚实相生。
(4)常用词语:金鼓旌旗、烽火羽书、戈矛剑戟 斧钺刀铩、胡、羌、羯、夷、夜郎、长云秋月、雪山、孤城、雁飞、鹰扬、箭飞马走。
2、鉴赏方法
第一,了解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如盛唐边塞诗风表现出来的是豪迈勇敢、一往无前;中晚唐国势微弱,边塞诗中于是夹杂了几许悲壮和凄怆,到了南宋,统治者在风雨飘摇中苟且偷安,边塞诗大多抒发悲愤,哀痛之情。边塞诗最能体现国运兴衰。
(1)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2)叙事写景的表现手法有:①虚实结合;②衬托(以动衬静、以乐衬哀);
标 志
①诗歌中包含叙事或写景内容,重点在作者由所叙之事或所写之景而生发的感慨之情。即事抒怀偏重于叙事,即景抒怀偏重于写景,其重点在“抒怀”。
②标题往往有“即事”“即景”“抒怀”等词
③从整体构思看,托物言志,常用比喻、象征、拟人、对比。
④从描写手法看,正面描写、侧面烘托的手法。
4、总结归纳
题材特征
内容情感
常用技法
内 涵
借助吟咏自然或社会事物来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
内 容
单纯咏物、托物言志(寓意)、托物喻理、托物讽世
(1)从具体描写的方法看,主要是正面描写(绘形绘色)与侧面烘托。
标 志
第二 、注意区别各自的思想内容感情特点;
第三,分析边塞诗的不同艺术风格。在大量边塞征战诗中体现出来的艺术风格是很不相同的,有的豪放旷达,有的雄奇壮美,有的豪壮悲慨,有的委婉清丽,……只有细细体会,才有可能准确领会到边塞征战诗这个大主题下的不同艺术风格。
3、总结归纳
题材特征
内容情感
常用技法
内 涵
边塞征战诗是以边疆地区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的诗
内 容
边塞诗多表现从军出塞,保家卫国,民族交往,塞上风情;或抒报国壮志,或发反战呼声,或记现实战事
(1)修辞方
面:主要有
夸张、对比、
互文、用典等。
(2)人物形象的塑造方面:常用侧面烘托、动作肖像描写、细节描写等手法。
标 志
①标题往往有“行”“军”“征人”“塞”“戍”等与军旅有关的字。②常见意象:自然景物类(黄沙、秋月、大漠、孤城、雨雪、风沙等)、地理区域类(塞外、雁门关、玉门关、黄河、阴山、楼兰、蓟北等)、战事器具类(金鼓、旌旗、烽火、战马等)、乐曲类(《梅花落》《折杨柳》《关山月》《阳关三叠》《渭城曲》等)、人物类(戍卒、将帅、胡人、单于等)
题材二何人不起故园情——羁旅思乡诗
1、鉴赏要点
(1)分析人们思乡缘由:战乱频仍;山长水阔;久戍边关;宦游不归;漂泊在外; 贬官异地; 雁归故乡; 逢年过节。
(2)了解常见思想情感:漂泊沦落的羁旅愁思,独居他乡的孤独寂寞, 望尽天涯的思亲念友,有家难归的征人思乡。
(3)表达情感常见的艺术手法: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虚实结合,对写。
高三年级语文学科学习材料
学习内容
学习目标:
1、掌握诗歌鉴赏主要题材分类
2、分析题材情感,并灵活运用
回顾学习:
在考纲中对诗歌的思想感情的明确说明是:
(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一般来说,可以根据这些思想情感内容,将诗歌分成九大题材:送别怀人诗、羁旅行役诗、思妇闺怨诗、山水田园诗、咏史怀古诗、咏物言志诗、边塞征战诗、即事(景)抒怀诗、哲理诗。
①从对象上来看,咏物诗的对象是单纯的某个物。着重对所咏之物的特征、功能进行刻画,或者着重对所咏之物的某一内韵、精神进行吟咏。
②从题目上来看,或以所咏之物为诗名,或以咏某物、题某物、某物吟等为题目形式
情 感
①寄寓作者的理想抱负,或实现个人理想,或报效国家。
②寄寓高尚的节操,或表达怀才不遇与命途多舛的伤感,或抒发年华易逝与理想破灭的哀愁。
情 感
①依依惜别的不舍与伤感;②离别后的思念与牵挂;
③对友人的安慰与勉励;
④借送别友人表明自己的心志;
⑤抒发对人生的感慨。要注意,每首诗表达的情感往往不是单一的,而是多种情感交杂在一起的集合体,它丰富复杂却不杂乱无章
(3)以乐景衬哀情(也叫乐景写哀或反衬)。
(4)想象(也叫虚拟或虚实结合)。送别诗常借助想象表达自己对朋友的留恋和关切之情
(4)题目中多含“客”“行”“思”及节日名。
(5)意象多为月、雁、杜鹃、浮云等
2、总结归纳
题材特征
内容情感
常用技法
内 涵
诗人因长期客居在外,滞留他乡,或漂泊异地等,对所见所闻有所感,借此抒发对家乡、亲人的无尽思念和人生感叹、漂泊愁苦
内 容
借抒情主人公旅途中的所见所闻、所感所叹,表达思亲怀乡之情。主题有潦倒失意、漂泊哀伤、思念亲人等
(1)借景抒情(或叫“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2)乐景衬哀情(乐景写哀)。
标 志
①诗题中多含有“客舍”“登高”“望月”“忆”“寄”“行”“思”等词语以及元宵、中秋、重阳、除夕等节日名。
②常见意象:月亮、秋风、秋霜、杜鹃、猿啼、沙鸥、孤雁、浮云、梧桐叶落、西楼、高楼、危楼、危栏等
情 感
①天涯漂泊羁旅愁。叙写客居他乡的艰难,抒发漂泊无定的孤苦。
(3)常用的抒情方法:①借景抒情,融情入景;②乐景写哀情(反衬)
题材四古今多少兴亡事——怀古咏史诗
后代作家临古迹、思古人、叹古事,因现实的原因或借古讽今、或因古抒怀、或感慨今昔。
1、常见感情: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思考,史实和现实扭和在一起,感悟昔盛今衰,感慨个人遭遇,抨击统治者昏庸和社会时弊,只抓住历史的影子,故意借题发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