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_2020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第七单元第14课篇目(二)荷塘月色课件新人教版必修上册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岁月在莲上写诗 林清玄
那天路过台南县白河镇,就像暑天里突 然饮了一盅冰凉的蜜水,又凉又甜。
在小巷里走,在田野上闲逛,都会在转 折处看到一田田又大又美的莲花。那些经过 细心栽培的莲花竟好似是天然生成,在大地 的好风好景里毫无愧色,夏日里格外有一种欣悦的气息。
我去的时候正好是莲子收成的季节,种莲的人家都忙碌起 来了。
我站在莲田上,看日光照射着莲田,想起“留得残荷听雨声” 恐怕是莲民难以享受的境界,因为荷残的时候,他们又要下种了。 田中的莲叶坐着结成一片,站着也叠成一片,在田里交缠不清。 我们用一些空虚清灵的诗歌来歌颂莲叶何田田的美,永远也不及 种莲的人用他们的岁月和血汗在莲叶上写诗吧!
一、字正腔圆读字音
1.单音字
倒影,也令人陶醉其中、流连忘返。
二者都是形容词,都有“色彩多”之意。“斑驳”着重 辨 指颜色花纹相杂,一般指一种颜色中杂有别种颜色,花 一 花搭搭的,如树影、布满渍痕的墙壁等。“斑斓”是色 辨 彩错杂灿烂,多指鲜艳颜色的花衣服、艳丽的羽毛兽皮
等。前者侧重色彩纷杂,而后者强调灿烂多彩。
(3)风致 VS 风韵
处于一片黑暗之中。在此之前,朱自清作为“大时代中一名小 卒”,一直在呐喊和斗争。但是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之后, 新文化运动的统一战线发生分化,仍然坚持文化批评阵地的知识 分子感到一种从未有过的寂寞和凄凉,于是纷纷从斗争的“十字 街头”钻进古典文学的“象牙之塔”。
作为一个爱国的民族主义者,朱自清做不到投笔从戎,拿起 枪来革命,但他始终平息不了对当时社会现实的不满与憎恶,内 心始终是抑郁的。课文中流露出的想寻求安宁但又不可得、幻想 超脱现实但又无法超脱的复杂心情,正是那个时代的他苦闷心境 的折射。
2.成语积累(了解成语的意义,判断其运用的正误)
(1)蓊蓊郁郁 释义: 形容草木茂盛的样子。
运用:小车在通往村头的水泥路上疾驶,两旁新开垦的耕地平坦
而宽阔,地里的油菜苗已经蓊.蓊.郁.郁.,预示着来年的油菜花的烂 漫和丰收。( × 用错对象,油菜苗不会是“茂盛的样子”)。 (2)没精打采 释义:形容不高兴,不振作。
解析:A 项,“突出月下荷塘景物的朦胧之美”错,“田 田”“亭亭”“层层”不表示“朦胧”,表示“茂盛”。 答案:A
3.第4自然段是从哪些方面来写月色下荷塘美景的?营造了一种 怎样的氛围? 答:
①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 而叶子却更见风致 了。 填 ②走进张家界,溪流连着我那些似有若无的绮丽的梦想 一 ,远处的天子山显得更见风致 了。穿行在层峰幽谷之间 填 ,领略那脉脉浮动的幽香和疏影横斜的风韵 ,就好像步 入人间仙境一般! 二者都可形容“姿态美好”。“风致”指美的姿态,还 辨 可指风味、风趣,除此之外,还有风度、品格和情趣等 一 语义。“风韵”除了指风度神韵(多用于女子)外,还可指 辨 诗文书画的风格、韵味。
第 14 课 篇目(二) *荷塘月色
(一)作家作品 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原
作 籍浙江绍兴。上大学时,开始创作新诗,后又转向散文创 者 作。1920 年秋,创办《诗刊》。1925 年任清华大学教授。 生 抗日战争时期,任西南联合大学教授。抗战胜利后,仍在 平 清华大学任教,并积极支持反对国民党独裁统治的学生运
2.多音字 (1)脉脉血.脉. mmò à脉i 含情
(3)颤颤颤..czhhàànn
动 栗
(2)荷负荷.荷. héh è花
(4)处独妙处处..cchhùǔ
当,句中应用“朦朦胧胧”) 。
四、彰显功底练修辞——通感 [名师点拨] 通感也叫移觉,就是在人们的审美活动中使各种审 美感官(如人的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互相沟通,互相转化, 把适用于甲类感官上的词语巧妙地移植到乙类感官上,使各种感 官彼此沟通的一种修辞手法。例如:“你的歌声真甜啊!”中的 “甜”字,本来是味觉用词,在这里却应用到听觉上,这个“甜” 字细腻、生动地表现了歌声的柔美、动人,比“亮”“脆”更有 味道。
二者都含有僻静的意思。“幽僻”指昏暗而僻静。“偏僻” 一
指离城市或中心区远,交通不便。 辨
(2)斑驳 VS 斑斓
①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 填 的 斑驳 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 一 ②滨江路两岸也吸引了众多市民,各色景观灯流光溢彩 填 、五彩 斑斓 ,而信江桥上五光十色的霓虹灯 斑驳 的
二、方方正正写汉字 点zhuì 缀
1.拾duo 掇 chuò 辍 学
3.丰 zìz ī恣 姿意 zī 咨 询 没精打cǎi 采
5.cǎi 彩 带
yuàn 媛 女 2.huǎn 缓 慢
想起多年来我对莲花的无知,只喜欢在远远的高处看莲、想 莲;却从来没有走进真正的莲花世界,看莲田背后生活的悲欢, 不禁感到愧疚。
谁知道一朵莲蓬里的三十个莲子,是多少血汗的灌溉?谁知 道夏日里一碗冰冻的莲子汤是农民多久的辛劳?
我陪着一位种莲的人在他的莲田梭巡,在莲田边,他娓娓向 我诉说一朵莲要如何下种,如何灌溉,如何长大,如何采收。我 觉得人世里一件最平凡的事物也许是我们永远难以知悉的,即使 微小如莲子,也有一套生命的大学问。
运用:他的学习劲头越来越足,过去那种没.精.打.采.的样子再也看
不见了。
(√ )
(3)隐隐约约 释义: 指看起来或听起来模糊,不很清楚,感觉不很明显。
运用:月下的荷塘是宁静的、祥和的,荷花的粉红的面庞,在 隐.隐.约.约.的月光里舒展着迷人的微笑。( × “ 隐 隐 约 约 ” 侧 重 于人主观上的感觉不很明显,此处用在描述月光的客观特点不
抒情散文
发作者的情感,达到情景交融的境界。
类
型
就事论理或借助一定的意象,阐述道理,抒发 说理散文
感悟。
以描绘景物为主,同时抒发感情,或借景抒情, 写景散文
或寓情于景。
散文以抒情为主,也使用记叙、议论等方式,常常是将记叙、 技
议论、抒情综合起来运用,不拘一格。常用的表现手法有象 巧
征、联想、衬托、对比等。
上奏着的名曲。 解析:D 项与例句都是通感,A、B 两项是比喻,C 项是拟人。
答案:D
一、理清文脉架构 1.依据提示补充空缺内容。
二、理解课文深意 (一)局部信息理解 阅读课文第 4~6 自然段,思考并完成下面的问题。 2.下列对前两段内容与手法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田田的叶子”“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用叠词 法描绘景物,音韵和谐,突出月下荷塘景物的朦胧之美。
“夕阳斜,晚风飘,大家来唱采莲谣。红花艳,白花娇,扑 面香风暑气消。你打桨,我撑篙,欸乃一声过小桥。船行快,歌 声高,采得莲花乐陶陶。”我们童年唱过的《采莲谣》在白河好 像一个梦境,因为种莲人家采的不是观赏的莲花,而是用来维持 一家生活的莲子,莲田里也没有可以打桨撑篙的莲舫,而要一步 一步踩在莲田的烂泥里。
B.“脉脉的流水”中,“脉脉”原指用眼神或行动表情达意的样 子,这里既写流水无声,又用拟人的手法赋予流水人的情意。
C.“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 的那边去了”,用比喻的手法,侧面描写荷风的轻柔。
D.第 4 自然段重点写荷塘,第 5 自然段重点写月色,但又彼此渗 透:荷塘是月色下的荷塘,月色是荷塘上的月色。
yuán 援 助 xī 嬉 闹 4.笑xī xī 嘻 嘻 diàn 惦 记 6.diān 掂 量
三、文从语顺用词语 1.词语辨析 (1)幽僻 VS 偏僻
填 ①这是一条 幽僻 的路;白天也少人走,夜晚更加寂寞。 一 ②明清两代的冷宫往往会在宫内一个相对来说位置比较 填 偏__僻__的地方,比如年久失修的宫苑,环境幽僻 的小房间。 辨
(1)煤屑.( xiè ) (3)踱.着( duó) (5)弥.望( mí) (7)斑驳.( bó ) (9)羞涩.( sè ) (11)敛裾.( jū ) (13)宛.然( wǎn )
(2)幽僻.( pì) (4)蓊.蓊郁郁( wěng ) (6)袅娜.( nuó) (8)倩.影( qiàn ) (10)船棹.( zhào ) (12)乍.看( zhà ) (14)鹢.首( yì)
(三)文学常识
散文
定 散文是一种自由、灵活地抒写见闻感受的文体,与诗歌、 义 小说、戏剧并列称为“四大文学样式”。
散文的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形散”是指其取材 特
自由广泛,形式灵活多样;“神不散”是指其立意明确 点
而集中。
叙事散文 以写人记事为中心,往往带有一定的抒情成分。
以一定的事物为描写对象,侧重于具体生动地抒
[即时训练]
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与例句相同的一句是
()
例: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A.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Baidu Nhomakorabea
B.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C.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
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
D.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
(四)名人轶事 “朱自清”名字的由来
朱自清之名是他 1917 年报考北京大学时改用的,典出《楚 辞·卜居》“宁廉洁正直以自清乎”,意思是廉洁正直使自己保持 清白。朱自清选“自清”作为自己的名字,其意是勉励自己在困 境中不丧志,不同流合污,保持清白。他同时还取字“佩弦”。 “佩弦”出自《韩非子·观行》“董安于之性缓,故佩弦以自急”, 意为弓弦常被绷紧,性缓者佩弦以自警。
采莲的时间是清晨太阳刚出来或者黄昏日头要落山的时分, 一个个采莲人背起了竹篓,带上了斗笠,涉入浅浅的泥巴里,把 已经成熟的莲蓬一朵朵摘下来,放在竹篓里。
采回来的莲蓬先挖出里面的莲子,莲子外面有一层粗壳,要 用小刀一粒一粒剥开,晶莹洁白的莲子就滚了一地。莲子剥好后, 还要用细针把莲子里的莲心挑出来,这些靠的全是灵巧的手工, 一粒也偷懒不得,所以全家老小都加入了工作。空的莲蓬可以卖 给中药铺,还可以挂起来装饰;洁白的莲子可以煮莲子汤,做许 多可口的菜肴;苦的莲心则能煮苦茶,既降火又提神。
宁死也不领美国的“救济粮” 朱自清晚年身患严重的胃病,他每月的薪水仅够买 3 袋面粉, 全家 12 口人吃都不够,更无钱治病。当时,国民党勾结美国,发 动内战,美国又执行扶助日本的政策。一天,吴晗请朱自清在“抗 议美国扶日政策并拒绝领美援面粉”的宣言书上签字,他毅然签 了名并说:“宁可贫病而死,也不接受这种侮辱性的施舍。”这 年(1948)8 月 12 日,朱自清贫病交加,在北京逝世。临终前,他 嘱咐夫人:“我是在拒绝美援面粉的文件上签过名的,我们家以后 不能买国民党配给的美国面粉。” 朱自清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也不领美国的“救济粮”,表现了 中国人的骨气。贫贱不能移的骨气在朱自清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不吃美国“救济粮”不仅是高贵人格的表现,更是高尚国格的表现。
动。1948 年因病在北平逝世。
主要 作品
诗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 《你我》《伦敦杂记》等,文艺论著《诗言志辨》 《论雅俗共赏》等。
人物 评价
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其散 文素朴缜密、清隽沉郁,以语言洗练、文笔清丽著称, 富有真情实感。
(二)写作背景 《荷塘月色》作于1927年7月,当时正值大革命失败,中国
我在白河镇看种莲人工作了一天,不知道为什么总是觉得种 莲的人就像莲子一样,表面上莲花是美的,可是他们工作的辛劳 和莲心一样,是苦的。采莲的季节在端午节到九月的夏秋之交, 等莲子采收完毕,接下来就要挖土里的莲藕了。
莲田其实是一片污泥,采莲的人要防备田里游来游去的吸血 水蛭,莲花的梗则长满了刺。我看到每一位采莲人的裤子都被这 些密刺划得千疮百孔,有时候还被刮出一条条血痕,可见得依靠 美丽的莲花生活也不是简单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