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性学习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究性学习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探究性学习,在新课程标准中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类似科学研究,以自身活动或身边社会生活中的已有知识确定课题,以小组或个人收集材料信息,主动地进行研究性学习的一种学习方式。

这种学习方式的提出,是课程改革的需要,也是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必然要求,它有利于跳出传统“灌输--训练--考试”应试教育的僵化模式的羁绊,实现以人为本,以学生主体发展为本的素质教育的转变,因此,在素质教育普遍实施的今天,必须转变陈旧的教学观念,更新教学方法,在思想品德教学中引入探究性学习方式,让学生在思想品德学习中始终保持敏锐的探究问题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创造欲望,锻炼他们的实践能力,培养他们的创造精神,让学生融入生活,了解社会,探索真理,获取知识,形成能力。

在语文实施探究性学习上还存在不少问题。

这些问题概括起来有下列几个方面:
1、在探究的交流方式上,多数局限于师生的一问一答的单向交流,缺少学生的小组合作探究和全班集体深入探究,课堂气氛显得沉闷。

2、在学生探究活动上,教师讲授多,学生思考探讨研究活动少;强求一致多,发展个性少;死记硬背多,鼓励创新少。

其学习方式的结构是单一的,即仅仅是以“接收式学
习方式”为主的一个纬度,而这种线性的学习方式结构模式,将会阻碍个体终身学习能力的发展。

3、在写作上,拟题和指导构思没有给学生的自由写作、自由表达、自由探究提供必要的条件和广阔的空间,写作题目单一,构思内容雷同;没有很好去鼓励学生进行富有创意的表达,发表独到的见解,忽视学生在修改环节的个性化表达和探究创造。

4、在阅读上,学生读书,缺乏自己的感悟和探究,读出来的是教师分析过的话,学生在笔记本上所记的也是教师讲授的话,没有学生自己的感受和看法,学生在阅读文章时丧失了自己的话语权。

5、所有问题均是老师提出,学生没有质疑,没有发现,学生被动地学习,缺乏主动探究思考,思维停滞、萎缩
解决对策:1、转变观念,提高认识
探究性学习的过程就是质疑、释疑的过程。

学习就应该有敢于反驳的气概,才能积极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特别是创造思维能力。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更新观念,明确提问不仅是教师的权利,更应该是学生的权利。

教师应引导学生大胆质疑,积极探索。

但由于受应试教育的传统影响,学生不敢质疑问难,或提不出有价值的问题。

针对这种情况,我就以鼓励为主,消除学生的恐惧心理,让他们想到什么就说什么,想问什么就问什么,鼓励他们大胆提出问题。

这样,久而久之,学生就能提出有价值的、新的问题。

可是新的问题出现了,那就是在开放式的课堂教学中学生思想活跃,问题增多,创新意识增强,有些问题教师课前也意想不到。

如教学时,学生质疑的问题确实很难回答,我先肯定这个问题提得很好,然后告诉学生:“这些问题老师也不太清楚,课后我们一起去查阅一下资料,好不好?”当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不能回答时,教师不能随意否定学生的提问,更不能随意指责学生,而要面对现实,鼓励学生大胆提问,保护学生的创新热情。

要真诚地告诉学生老师对这个问题不了解,再引导他们把课内的思考延伸到课外,把探索的兴趣延伸到课外,让学生在实践中开阔视野,丰富知识。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打破传统教学模式中的预先设置的教学目标,要设计一环扣一环的问题的模式,把学生置于提问的主体,让学生在充分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提出各自关注的问题,以“问”定教学目标,以“问”来组织教学,重视教学过程中生成性目标的达成。

2、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强调学生主动地学习,亲自探索并发现事物,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和真理。

因此,教师要多给学生创设探索的情境、探索的机会,要充分相信学生有能
力自己学习,相信学生有创新意识,学生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鼓励学生敢于探索、敢于发现。

对于学生出现的思维障碍,教师要适时进行点拨引导,激活学生思维。

3、鼓励学生探索发现,关注学生探究过程,应讲究策略。

探究性学习是学生通过类似科学研究的思维方式和探究方法的学习运用,从中感受探究的乐趣,摸索探究的规律,体验情感,丰富经验,升华认识,培养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

因此探究性学习重点应关注学生的探究过程,而不是关注学生的探究结果。

(1)激发探究的情趣。

初中学生都具有好奇、好问、好动的天性,这正是乐于探究的动力。

教学中,教师要创设有利于探究性学习的情境和途径,激活学生探究的潜质,帮助他们在探究过程中去体验成功的喜悦,进而养成主动探究的习惯。

(2)活用探究的形式。

探究学习重过程而非结果,故探究学习中无“好生”、“差生”之分。

实践表明,每一个智力正常的学生都可能具有探究和创造的潜能。

教学时要依据教材的特点,灵活运用探究学习的形式,把个体探究与合作探究有机地结合起来。

有的学习内容宜个体探究,就让学生自主地探究,勿强求一致。

如教学《认识自己<悦纳自己>》时,我在学生自学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自主选择“科学认识、评价自己的方法”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来客观全、面地认识自己,去帮助学生找到自身的闪光点,让他们自信、从容地面对自我和同学。

(3)讲究探究的方法。

达尔文曾说过:“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

”笛棵卡尔也说:“没有正确的方法,即使有眼睛的博学者也会象瞎子一样盲目摸索”;法国生理学家贝尔纳说得更深刻,“良好的方法能使我们更好地发挥运用天赋的才能,而拙劣的方法,则可能阻碍才能的发挥。

因此,科学中难能可贵的创造性才华,由于方法拙劣,可能被削弱,甚至被扼杀;而良好的方法,则会增长这种才华。

”方法问题如此重要,我们教师怎能置之不理呢。

因此,引导学生探究过程中,教师应该就方法问题进行斟酌。

针对不同的课题应引导学生采用不同的的探究方法,如:偏向于感性的课题可以采用体验法、观察法、实践法、类比法;偏向于理性的课题可采用分析法、综合法、演绎法、归纳法,并根据具体情景采用相关的方法组合。

(4)拓宽探究的范围:探究学习重在知识技能的应用,问题的解决。

关注探究学习过程要沟通课内外,融合学科间,让探究学习深入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化有限的教材资源为无限的教学资源。

鼓励学生到课外探究,允许学生把课外生活中的问题带入课堂,教师给予恰当的指导,为其提供解决的策略,促使他们深入探究。

(5)重视探究的体验:提高学生的创造性能力是探究性学习的最终目的。

创造能力的形成离不开直接经验的参与,即与学生的个人体验密切相关。

关注探究学习过程要重视学生的感性认识(即探究学习的体验)。

引导学生在学习的体验中保持对未知事物的好奇心,形成实事求是,坚持真理的科学态度,学会交流合作中对他人的尊重、理解、宽容,培养大胆怀疑、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精神,造就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一代新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