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海潮》《扬州慢》教案 高中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望海潮》《扬州慢》群词阅读

【教学目标】

1.反复诵读,品评古诗词之味,激发学生对古典诗歌的兴趣。

2.揣摩意象,体察意境,探究虚实结合等艺术手法的运用。

3.把握诗词蕴含的文化精神,明确城市兴衰折射历史的兴亡悲情和词人的家国情怀。

【教学重点】

赏析两首词在意象选取和意境营造上的异同,探究虚实结合等艺术手法的运用。

【教学难点】

研读赏析两首古诗词,品味咀嚼其中丰富的意蕴,明确城市兴衰折射历史的兴亡悲情和词人的家国情怀。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全班背诵《蜀相》。

2、教师导入:昨天我们跟着杜甫的脚步,瞻仰了诸葛祠堂,品读了杜甫沉郁顿挫的诗风。结合先前学过的《蜀道难》,唐诗两座高峰,我们都赏读过了。在文学史的时间轴上,今天我们将走进宋词,跟随宋代两位著名词人,领略宋词的风采。这里先给大家分享一个小故事。据罗大经《鹤林玉露》记载,公元1158年,金主完颜亮读到柳永的一首词后,对“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的江南美景十分倾慕,遂起“投鞭渡江”之意,于1161年大举进攻南宋,虽未成功,但柳永差点成了千古罪人。虽然这件事查无实据,但从另一个角度也说明柳永这首词影响非常大,这就是著名的《望海潮》。也是今天学习内容之一,另一篇是姜夔的《扬州慢》。一首写杭州风情,一首讲扬州兴衰。今天,我们一同来做一个比较阅读,深切感受两首词各自独特的艺术魅力。

二、对比阅读

(一)全班齐读,正字音。

《望海潮》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壶/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扬州慢》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二)任务一:自行阅读《望海潮》和《扬州慢》两首词,圈画关键词语,抓住词眼,整体把握诗词的感情基调。

预设:

【词眼】指词中最能表现情感意味、精神内涵的最精炼传神的字、词、句。

1.明确词眼:《望海潮》:钱塘自古繁华

《扬州慢》:黍离之悲

2.明确情感基调

《望海潮》:写了杭州的繁华热闹,读起来愉悦欢喜。

《扬州慢》:写了扬州的萧条冷落残破,读起来有今不如昔的沉重哀叹。

3.请男生朗读《望海潮》,女生朗读《扬州慢》,再次体会词中情感。

(三)任务二:《望海潮》(东南形胜)和《扬州慢》(淮左名都)两首词意象选取不同,组合方式不同,所呈现

篇目意象意境手法情感

望海潮

扬州慢

预设:

1、意象与意境的概念区分:

“意象”= 客观的“象” + 主观的“意”

“意境”= 思想感情(意) + 生活图景(境)

意象的组合叠加形成意境。意象是形象的、具体的单位,意境范围大而抽象。

2、意象的选取与意境的营造

(1)教师带领完成《望海潮》的相关内容。

(2)《扬州慢》由学生自主完成,教师点评补充。

3、铺叙手法的使用

铺叙又叫“铺排”,多见于古体诗中,它运用叠句的手法,使句式反复、对称而又富于变化,在诗歌中主要起渲染烘托气氛的作用。

找出《望海潮》中的铺陈句子,体会其作用。

预设: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作用:词选取最典型、最具表现力的景物,从最有特色的角度铺叙,一句一景,写景富有层次感,极力铺排,从不同的角度表现杭州的繁荣、美丽、富饶。

4、点染手法的讲解

点染国画用语,指绘画时有的地方点,有的地方染,从而描绘出一幅富有层次、和谐统一的图画。借到古

典诗词中来,“点”即抽象的评点或总说,“染”即具体描写或分说,二者紧密相连,表现作者的情志。

预设:《望海潮》上片中“东南”三句是点,接着从城市规模、自然景观、市井面貌三个方面分别进行详细描绘,是染。下片中“重湖叠巘清嘉”是点;“有三秋桂子……吟赏烟霞”是染,从山色之美、湖荷之胜、人文风貌之佳三个方面进行描绘。人是景中人,也是景中景。

5、虚实手法的探讨

研讨《望海潮》和《扬州慢》中的“虚”与“实”,以及虚实结合艺术手法的表达效果。

预设:

“实”: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象、实事、实境。

“虚”:是诗人主观意识中存在的,是通过诗人主观想象、联想得到的部分,是虚象、虚事、虚境。

“虚”的类型:

①幻想神话鬼怪世界和梦境

②设想的未来之境

③回忆已逝之境

④由此及彼(从对方落笔,“对写法”)

(1)《望海潮》上阕写杭州城内以及钱塘江的景色为实写,而下阕写西湖美景主要为虚写,如“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等。描绘了一派太平、富庶、安定、祥和的都市生活景象,抒发了作者对杭州风物的惊叹、赞美、艳羡之情。

(2)《扬州慢》中,昔日的扬州是虚写,“春风十里”、十里长街的繁荣景象;眼前的扬州是实写,“尽荠麦青青”、今日所见的凄凉情形。一虚一实,虚实相生。一边是繁华热闹,一边是萧条冷落,一边是虚,一边是实,两幅对比鲜明的图景寄寓着词人昔盛今衰的感慨和感时伤世的意绪。

(四)任务三:研讨《望海潮》和《扬州慢》的题材和写作缘由,从诗词中寻找答案。

预设:

《望海潮》: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干谒词”

他日你将杭州美景画出来,回朝后向人们夸耀。表达了对杭州的赞美,借以歌颂此地的地方长官治理有方,政绩卓著。曲折地表露自己的心迹,推销自己,请求对方为自己举荐。

《扬州慢》:感慨今昔“咏史怀古词”

表示怀旧之情、国家残破、山河破碎之痛。可见这首词的主题---对国家昔盛今衰的痛惜伤感之情。

(五)任务四:根据划分的节奏,带上情感,诵读两首词。

三、小结

学生小结,教师补充。

有人因“三秋桂子,十里荷花”而挥兵南下,有人念念不忘“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这都是诗词带给我们的美好向往。杭州、扬州,两个在诗词中出现次数繁多的城市,不管是“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春风十里扬州路”的繁华,亦或是“尽荠麦青青”“废池乔木”的衰败,都是词人对这方土地深情的倾诉,是生命感发的力量。值得大家细细品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