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污染源调查与工程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大气环境质量现状(背景)调查 水环境质量现状(背景)调查 土壤及农作物现状调查 环境噪声现状调查 放射性调查
其他社会、经济活动污染、破坏现状调查
1.4环境本底值、背景值与基线值
本底值是指未受到人类活动影响的自然环境物
质的组成量(即基本化学组成和含量)
则该污染物在整个评价范围内的等标污染负荷等于 其境内所有污染源对该污染物等标污染负荷之和
Pi Pij
j
整个评价范围内的所有污染源的所有污染物的等标
污染负荷之和,称为该评价范围内的总等标污染负 荷
P Pi Pj Pij
i j i j
污染负荷比
在一个污染源内,其所排放的某种污染物的等标污染负荷占该污
物料衡算法计算例题(无化学变化)
某除尘系统,如图所示
净化气体 Q1 C1 G1
。已知每小时进入除尘系 含尘气体 统的烟气量Q0为12000标 Q0 C0 G0 m3,含尘浓度 C0=2200mg/标m3,每小 时收下的粉尘量G2为 22kg,若不考虑除尘系 统漏气影响,试求净化后 的废气含尘浓度。
C D 标准
180 50 2.5
2 8 2
980 170 10
120 100 50
480 7200
3 工程分析应遵循的技术原则和方法
工程分析是通过工程全部组成、一般特征、污染特
征以及可能导致生态破坏的因素作全面分析,从宏 观上掌握开发行为或建设项目与区域乃至国家环境 保护的全局关系,同时从微观上为环境影响预测、 评价和提出削减负面影响的措施提供基础数据。 以污染影响为主的污染型建设项目的工程分析 以生态破坏为主的生态影响型建设项目的工程分析 3.1 工程分析的作用 3.2 工程分析应遵循的技术原则 3.3 工程分析的方法
一个无因次量 Cij是该污染源中第 i 种污染物的排放浓度 C0i为第i 种污染物的排放标准
等标污染负荷
1.污染物的等标污染负荷Pij 2.污染源的等标污染负荷 3。评价范围内的等标污染负荷
1.污染物的等标污染负荷
Pij Cij C 0i Qij
Qij 是第 j 个污染源的介质排放流量(m3/s)
一种污染物的等标污染负荷之和占该评价范 围总等标污染负荷之百分比,称为该污染物 对于这个评价范围的污染负荷比,记作Ki
Pi Ki P
主要污染物和主要污染源的确立
污染负荷比确定污染源和各种污染物的排序
污染负荷比Kij中的最大值对应于最主要的污
染物 在整个评价范围内,污染负荷比Kj中的最大 值对应于最主要的污染源 在整个评价范围内,污染负荷比Ki中的最大 值对应于评价范围内最主要的污染物
2.4.2 污染源评价的方法
污染源评价要确定的三个特征数
等标污染指数 等标污染负荷 污染负荷比 确定主要污染源和主要污染物
等标污染指数
确定一个污染源的主要污染物
等标污染指数是指所排放污染物的浓度超过
排放标准的倍数,简称超标倍数。
N ij Cij C 0i
Nij 是第 j 个污染源的第 i 种污染物的等标污染指数,
(2)按环境要素
水环境污染物 大气污染物 土壤污染物
2.2污染源调查的内容
2.2.1工业污染源调查内容
(1)企业和项目概况 (2)工艺调查 (3)能源、水源、原辅材料情况 (4)生产布局调查 (5)管理调查 (6)污染治理调查 (7)污染物排放情况调查 (8)污染危害情况调查 (9)发展规划调查
排放系数法 Q = kW
k——单位产品经验排放系数,kg/t W——单位产品的单位时间产量,t/h
实测法
污染物的排放浓度
流量
Q = CL
C——实测的污染物算术平均浓度; L——烟气或废水的流量。
2.4 污染源评价
2.4.1 污染源评价的目的
污染源评价是指对污染源潜在污染能力的鉴别和比
较。 潜在污染能力是指污染源可能对环境产生的最 大污染效应。 目的:把标准各异、量纲不同的污染源和污染物的 排放量,通过一定的数学方法变成一个统一的可比 较值,使各种不同的污染物和污染源能够互相比较, 以确定其对环境影响大小的顺序,从而得出某一区 域的主要污染物和主要污染源。
2.4 污染源评价
2.2污染源调查的内容
2.2.2 生活污染源调查内容
生活污染源主要是指居宅、学校、医院、商业及其
他公共设施
城市居民人口调查
城市居民用水和排水调查
民用燃料调查
城市垃圾及处置方法调查
2.2污染源调查的内容
2.2.3 农业污染源调查内容
(1) 农药使用情况调查
(2) 化肥使用情况调查
A B C
污水排放标准
请解答下列问题: (1)计算三个排污口COD的年排放量 (2)计算各排污口每种污染物的等标污染负荷和污染负荷比 (3)分析判别该水域的主要污染源和主要污染物
例:已知某造纸厂污水排放量和污染物监测结果见下表,试
利用等标污染负荷法确定该造纸厂的主要污染物。
项目 造纸厂排水 排放标准
构成危害的建设项目时,可以直接作出否定的结论。 ② 在水源紧缺的地区布置大量耗水型项目,若无妥善解决供 水的措施,可以直接作出改变产品结构和限制生产规模,或 否定建设项目的结论。 ③ 对于在自净能力差或环境容量接近饱和的地区安排建设项 目,通过工程分析发现该项目的污染物排放量可增大现状负 荷,而且又无法从区域进行调整控制的,原则上作出否定的 结论。 ④ 通过工程分析发现改、扩建项目与技术改造项目实施后, 污染状况比现状有明显改善时,一般可作出肯定的结论。
第二章
污染源调查与工程分析
1.区域环境现状调查 2.污染源与污染物的调查
3.工程分析应遵循的技术原则和方法
环境影响识别和工程分析的工作内容 5.工程分析专题报告
4
1.区域环境现状调查
1.1 环境现状调查的一般原则
1.2 环境现状调查的方法
1.3 环境现状调查的内容
1.4 环境本底值、背景值与基线值
思考题:已知某地区建有造纸厂,酿造厂和食品厂。
其污水排放量和污染物监测结果如表,试确定该地区 的主要污染物和主要污染源
例:某水域有三个排污口,其污水排放量和污染物质浓度如下: 排污口 排放量 (m3/d) 500 1200 3500 污染物浓度(mg/L) COD 150 120 20 100 酚 0.7 0.8 0.1 0.5 油类 15 18 0.5 10 S21.3 1.5 0.1 10 Hg2+ 0.07 0.08 0.01 0.05
染源的等标污染负荷之百分比,称为这种污染物对于该污染源的 污染负荷比,记作Kij
K ij
Pij Pj
在整个评价范围内,一个污染源所排放所有污染物的等标污染负
荷之和占该评价范围总等标污染负荷之百分比,称为该污染源对 于这个评价范围的污染负荷比,记作Kj
Kj
Pj P
污染负荷比
在整个评价范围内,所有污染源所排放的同
2.3 污染源调查程序与方法
2.3.3 污染物排放量的估算
物料衡算法
总量法公式
定额法公式
排放系数法 实测法
物料衡算法
在生产过程中投入的物料量应等于产品所含
这种物料量与这种物料流失量的总和
G
投入

G
产品
G
流失
排入环境中的量=污染物总量-(进入产品量+
进入副产品量+分解转化量+净化处理量)
Cij是该污染源中第 i 种污染物的排放浓度
C0i为第 i 种污染物的排放标准
2.污染源的等标污染负荷
一个污染源 (序号为 j ) 的等标污染 负荷,等于其所排各种污染物等标污 染负荷之和
Pj Pij
i
3 评价范围内的等标污染负荷
整个评价范围内的多个污染源都含有第 i 种污染物,
1.1 环境现状调查的一般原则
确定各环境要素现状调查的范围
原则上调查范围应大于评价区域 重要的污染源或环境敏感区
1.2 环境现状调查的方法
收集资料法
现场调查法 遥感法
1.3 环境现状调查的内容
1.3.1 自然环境调查
(1)拟建项目的地理位置
(2)评价区的地形、地貌、地质概况 (3)评价区内的水文及水文地质情况 (4)气候与气象 (5)土壤及农作物
2.污染源与污染物的调查
2.1 污染源与污染物 2.2 污染源调查的内容 2.3 污染源调查程序与方法
2.4 污染源评价
2.1 污染源与污染物
污染源:对环境产生污染影响的污染物的来
源,也就是向环境排放污染物或对环境产生 有害影响的场所、设备或装置的总称。 污染物:在开发建设和生产过程中,凡以不 适当的浓度、数量、速率、形态进入环境系 统而产生污染或降低环境质量的物质和能量。
境状况 (7)矿藏资源情况
1.3 环境现状调查的内容
1(2)现有工矿企业的分布及评价区内交通运输
(3)文化教育
(4)人群健康及地方病情况
(5)自然保护、风景游览区、名胜古迹、温泉、
疗养区以及重要的政治文化设施
1.3 环境现状调查的内容
2.1污染源与污染物
2.1.1污染源的分类
(1)根据污染物产生的主要来源
(2)按对环境要素的影响
(3)按污染源的几何形状
(4)按污染物的运动特性
(5)按照污染物排放的时间
(6)按污染物排放的空间
2.1污染源与污染物
2.1.2污染物的分类
(1)按物理、化学、生物特性

物理污染物 化学污染物 生物污染物 综合污染物
2.3 污染源调查程序与方法
2.3.1 污染源调查程序
准备阶段
调查阶段
总结阶段
2.3 污染源调查程序与方法
2.3.2 污染源调查的方法
(1) 社会调查法
“问”、“看”、“查”、“测”、“算” 工业污染源调查情况登记表
(2) 详查
重点污染源
(3) 普查
所有的污染源进行全面调查
(3) 农业废弃物调查
(4) 养殖业调查
(5) 农业机械使用情况调查
2.2污染源调查的内容
2.2.4 交通运输污染源调查
交通噪声 尾气排放
2.2污染源调查的内容
2.2.5 噪声污染源调查
交通噪声 工业噪声 社会噪声
2.2污染源调查的内容
2.2.6 其他污染源调查
放射性污染源 电磁辐射污染源 光污染源 热污染源
3 工程分析应遵循的技术原则和方法 3.1 工程分析的作用
3.1.1 项目决策的主要依据之一 3.1.2 为环境影响评价提供基础资料 3.1.3 为生产工艺和环保设计提供优化 建设 3.1.4 为拟建项目的环境管理提供建议 指标和科学数据
3.1 工程分析的作用
3.1.1 项目决策的主要依据之一
(1) 作为拟建项目多方案优选的依据 (2) 作为项目环境可行性决策的依据 ① 在特定或敏感的环境保护区内,布置有污染影响并且足以
背景值是指以一个区域内的相对清洁区(指受人
类活动影响较小的地区)监测所得到的质量参数的统 计平均值
现状基线值是在对一个区域进行日常监测或以环
境评价为目的进行系统监测调查时所获取的数值 (现状实际值) 环境背景值可以作为环境受污染的起始值和衡量污 染程度的基准 环境基线值(现状值)反映了人类活动对环境要素造 成的影响状况
(6)森林、草原、水产、野生动植物等生态环
境状况 (7)矿藏资源情况
1.3 环境现状调查的内容
1.3.1 自然环境调查
(1)拟建项目的地理位置
(2)评价区的地形、地貌、地质概况 (3)评价区内的水文及水文地质情况 (4)气候与气象 (5)土壤及农作物
(6)森林、草原、水产、野生动植物等生态环
污水量(m3/s ) 挥发酚 CODCr SS
0.42
0.57 758 636 0.5 100 70
例:某地四个工厂的废气中SO2、NOx、TSP、 CO的监测浓度和标准值见下表,试确定各工 厂的主要污染物和该地区的主要污染物及主 要污染源。
污染源 A B SO2 35 80 NOx TSP 5 4 230 185 CO 烟气量(m3/h ) 100 4200 85 5600
G2
总量法
G
排放
G投入 G回收 G处理 G转化 G产品
定额法
A AD M AD BD (aD bD cD dD)
A——某污染物的排放总量; AD——单位产品某污染物的排放定额; M——产品总产量; BD——单位产品投入或生成的某污染物量; aD——单位产品中某污染物的含量; bD——单位产品所生成的副产物、回收品中某污染物的含量; cD——单位产品分解、转化掉的污染物量; dD——单位产品被净化处理掉的污染物量。
11环境现状调查的一般原则12环境现状调查的方法13环境现状调查的内容14环境本底值背景值与基线值11环境现状调查的一般原则确定各环境要素现状调查的范围原则上调查范围应大于评价区域重要的污染源或环境敏感区12环境现状调查的方法131自然环境调查1拟建项目的地理位置2评价区的地形地貌地质概况3评价区内的水文及水文地质情况4气候与气象5土壤及农作物6森林草原水产野生动植物等生态环境状况7矿藏资源情况131自然环境调查1拟建项目的地理位置2评价区的地形地貌地质概况3评价区内的水文及水文地质情况4气候与气象5土壤及农作物6森林草原水产野生动植物等生态环境状况7矿藏资源情况132社会环境调查1评价区内的人口状况2现有工矿企业的分布及评价区内交通运输3文化教育4人群健康及地方病情况5自然保护风景游览区名胜古迹温泉疗养区以及重要的政治文化设施133大气环境质量现状背景调查134水环境质量现状背景调查135土壤及农作物现状调查136环境噪声现状调查137放射性调查138其他社会经济活动污染破坏现状调查14环境本底值背景值与基线值本底值是指未受到人类活动影响的自然环境物质的组成量即基本化学组成和含量背景值是指以一个区域内的相对清洁区指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小的地区监测所得到的质量参数的统计平均值现状基线值是在对一个区域进行日常监测或以环境评价为目的进行系统监测调查时所获取的数值现状实际值环境背景值可以作为环境受污染的起始值和衡量污染程度的基准环境基线值现状值反映了人类活动对环境要素造成的影响状况21污染源与污染物22污染源调查的内容23污染源调查程序与方法24污染源评价21污染源与污染物污染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