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顺治皇帝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访顺治皇帝陵
清东陵孝陵是清朝统治者在关内修建的第一座陵寝,也是清东陵的第一座陵寝,坐落在河北省遵化市境内昌瑞山主峰南麓,居中而建。孝陵地宫里共葬3人,即顺治皇帝、孝康章皇后和孝献皇后。顺治皇帝与董鄂氏的爱情故事至今仍在流传,顺治皇帝的死因之谜也至今未解。
孝陵
清东陵葬有清代顺治、康熙、乾隆、咸丰和同治5位清朝皇帝,再加上孝庄、慈安、慈禧、妃嫔等的陵园。清东陵从顺治十八年(1661年)首建顺治皇帝的孝陵开始,到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最后建成慈禧皇太后的菩陀峪定东陵为止,营建活动延续了247年。这些陵寝包括皇帝陵5座、皇后陵4座、妃园寝5座、公主园寝1座,共葬有5位皇帝、15位皇后、136位妃嫔、2位公主、3位阿哥,共计161人。
清东陵
清东陵的陵寝是按照“居中为尊”、“长幼有序”、“尊卑有别”的传统观念设计排列的。据说,当年顺治皇帝到这一带行围打猎,被这一片灵山秀水所震撼,当即传旨“此山王气葱郁,可为朕寿宫!”。顺治皇帝随即从马鞍上摘下一件佩饰,顺势将佩环抛下山坡,说“佩落处定为穴。”手下大臣将佩环落处打桩为记,逐修筑了清东陵第一座陵寝——孝陵。从此昌瑞山便成了清帝“万年龙虎抱,每夜鬼神朝”的万年吉壤。
孝陵
爱新觉罗·福临(1638—1661年):崇德三年(1638年)正月三十日生于盛京(今沈阳)永福宫,满族。清太宗皇太极第九子,母永福宫庄妃博尔济吉特氏,即孝庄文皇后。只有6岁的福临,在叔父摄政睿亲王多尔衮辅佐下即帝位,改元顺治,并于顺治元年(1644年)九月由沈阳进京,在紫禁城举行了登极大典,成为清入关后的第一位皇帝,在位十八年。顺治十八年(1661年)正月初七日顺治皇帝病逝
于养心殿。顺治皇帝驾崩后,尸体被火化,葬于清东陵孝陵。
孝康章皇后(1640—1663年):佟佳氏,少保都统佟图赖之女,满洲镶黄旗人。初入宫册为妃。顺治十一年(1654)三月,生皇三子玄烨,即圣祖康熙帝。
孝陵
孝献皇后(1639—1660年):董鄂氏,世称董鄂妃。董鄂氏姿容绝代、才华出众,清丽脱俗,是顺治皇帝一生最钟爱的女子。董鄂氏美貌动人,气质高雅,是朝中内务府大臣鄂硕之女。董鄂氏风华绝代,赢得了顺治皇帝最钟爱的女子。顺治皇帝福临与红颜知己董鄂氏在紫禁城中演绎了一场帝王罕有的千古绝唱。
董鄂氏,顺治十三年(1656年)入宫。她最初嫁给了顺治皇帝的弟弟博穆博果尔亲王做福晋,是亲王的正室。博穆博果尔是皇太极的第11个儿子,顺治的同父异母弟弟。一次偶然的机会姿容绝代、才华出众的董鄂氏被顺治皇帝碰见,两人一见如故,产生感情。博穆博果尔亲王得知董鄂妃与自己的皇帝哥哥关系不正常,异常气愤,在家中狠狠地训斥了董鄂妃。顺治知道后,无缘无故打了博穆博果尔一记耳光。年仅16岁的王爷年轻气盛,没有多长时间,竟然因愤恨死去了。
孝陵
董鄂妃失去丈夫,被顺治皇帝名正言顺地接入宫中,顺治十三年(1656年)八月,立为贤妃。十二月,进为皇贵妃,入住承乾宫。当时顺治皇帝福临仅仅19岁,董鄂氏只有18岁。顺治十四年(1657年),董鄂妃生下皇四子,顺治欣喜若狂,颁诏天下”此乃朕第一子”为此祭告天地,接受群臣朝贺。然而这个孩子生下不过数月就夭折了。3年后,董鄂氏忧郁成疾,在承乾宫病逝,年仅22岁。顺治皇帝与董鄂妃4年情分,真心实意。董鄂妃故去,顺治理智丧失,先是要求放弃皇位,遁入佛门;后又产生虚幻,想结束自己的生命。孝庄皇太后命人日夜守护他,防止皇帝自尽。顺治是个任性脆弱,多情善感的皇帝,董鄂妃去世使他的精神支柱垮塌,百余日后这位痴情天子也驾崩于皇宫,享年24岁。
董鄂氏姿容绝代、才华出众,清丽脱俗,是顺治皇帝一生最钟爱
的女子,死后追封为孝献皇后,与顺治皇帝的骨灰一起合葬于清东陵的孝陵。
小碑楼
石碑
建陵历史
孝陵始建于顺治十八年(1661年),康熙三年(1664年)竣工。孝陵的陵址是由顺治皇帝生前择定的,但由于定鼎之初,战事不断,国库空虚,加之顺治皇帝正当英年,并未急于兴建。直到顺治十八年(1661年),顺治皇帝崩逝后才开始兴工,到康熙三年(1664年)十一月十九日,主体工程告峻。孝陵内葬有顺治皇帝、孝康章皇后和孝献端静皇后3人,均为火化入葬,地宫里安放的是3人的骨灰罐。
孝陵
陵寝规制
孝陵位于瑞山主峰南麓,背后靠昌瑞山,前朝金星山,位居陵区主轴线上。后世四座帝陵依次分列左右,体现了“居中为尊”、“长幼有序”、“尊卑有别”的传统观念。孝陵是清朝统治者在关内修建的第一座陵寝,规模宏大,气势恢弘,体系完备,为清代皇陵之冠。自金星山下的石牌坊开始,向北有下马碑、大红门、具服殿、神功圣德碑亭、石像生、龙凤门、一孔桥、七孔桥、五孔桥、下马碑、三路三孔拱桥及东平桥、神道碑亭,神厨库、东西朝房、隆恩门、东西燎炉、东西配殿、隆恩殿、陵寝门(三座门)、二柱门、祭台五供、方城、明楼、宝城、宝顶和地宫。这大大小小的几十座建筑,用一条长约6公里的神路贯穿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序列。
孝陵
顺治皇帝是满清入关后的第一个皇帝,他生前特别喜欢佛教。他常常把和尚召进皇宫,和他们研讨佛门理论。顺治皇帝迷信佛教的灵魂升天说,生前多次指示他死后必须实行火葬。
顺治十八年,这位佛门天子病死,后代和大臣们不敢违背其遗旨,破例为他举行了火葬。陵墓建制均同于其他皇陵,所不同的是陵墓中不是一个完整的“龙体”,而是一个盛着帝皇遗体骨灰的骨灰罐。
探访路线
孝陵是清东陵的主体建筑。陵园前矗立着一座石牌坊,全部是由汉白玉制成的。石牌坊高12.48米,宽31.35米,五门、六柱,上面浮雕着“云龙戏珠”、“双狮滚球”和各种旋子大点金彩绘饰纹,雕工精湛,华美壮观,距今已有300多年。过了石牌坊向北不远便是大红门,有3个门洞,是一座庑殿顶建筑。大红门是孝陵也是整个清东陵的门户,红墙迤俪,肃穆典雅。门前东西两侧各立有一块用满、蒙、汉三种文字刻有“官员人等至此下马”的石碑,称下马碑。
石牌坊
穿过石牌坊,进入大红门,便是通往陵区的孝陵神道,这是清东陵的中轴线,全长6公里,将孝陵神功圣德牌亭(楼)、石像生、龙凤门、七孔拱桥、神道碑亭等数十座形制各异,大小不一的建筑串联起来,形成一条气势宏伟、层次丰富、极为壮观的陵区中轴线。穿过大红门,迎面是矗立在神道中央的“神功圣德碑亭”。碑亭中立有两通高大的“圣德神功碑”,石碑上分别用满文和汉文两种文字镌刻着顺治皇帝一生的功绩。碑亭黄琉璃瓦重檐歇山顶,四面各有一券门,基座为正方形,碑亭四角处分别矗立着四根华表。沿着神道,绕过影壁山,可见两根六棱形石望柱(擎天柱),周身雕满祥云,高7.17米。石望柱北有石像生十八对,由南往北依次是卧狮、立狮、卧狻猊、立狻猊、卧骆驼、立骆驼、卧象、立象、卧麒麟、立麒麟、卧马、立马各一对,另有武将、文臣各三对。再往北,为龙凤门。龙凤门,三门六柱三楼,彩色琉璃瓦盖,龙凤呈祥花纹装饰,每座门由两根四棱青白石方柱组成,上架额枋,中门额枋上雕火焰宝珠,石柱上饰云板,顶部有蹲龙。门之间用短垣相接,建在须弥座上,门间共有四座琉璃影壁,南面中心为正龙,北面为荷花鸳鸯。龙凤门是按照神话中的南天门修建的,皇帝之灵经过此门就可以进入天堂。过龙凤门向北有七孔桥一座。桥身全部用汉白玉石拱砌而成,选料奇特,如果顺栏板敲击,就会听到五种音阶金玉般的声响,人称“五音桥”。过了七孔桥,再过五孔桥和三孔桥便到了陵区前的小碑楼,也称神道碑亭,重檐歇山顶,亭内碑身阳面用满、蒙、汉三种文字镌刻着顺治皇帝的庙号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