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1《古诗词三首——宿新市徐公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1《古诗词三首——宿新市徐公店》
说课稿
一、说教材
《宿新市徐公店》小学语文四年下册需要学习的一则古诗。
这首诗画面明丽,情感欢悦,语形象,韵畅达。
依据教材的特点及四年级学生的学习基础,本课教学一定要引导学生朗读呤诵,将学生领入诗的意境,体验诗人的感情,以达到培养读悟能力,丰富语言积累的目的。
根据上述分析,《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古诗的内容,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展开想象,初步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2.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诗句,培养自学能力。
3.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能背诵、默写。
教学重点:理解重点词句,细细体味诗人所描绘的景色。
教学难点:体会诗的意境。
二、说教法
为了较好地完成本课的教学任务,有效地突出重点,达成预定教学目标,我采用“激情引入——自读释义——绘画会意——品味诵读”这四大主要步骤进行教学。
力求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
明确指出“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
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
”
《新课标》指出了教给学生学习方法的重要性,也说明学习方法远远比学得的知识重要。
因此,我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地读书,充分地交流,充分地参与,充分地合作。
主要学习步骤为:自读、交流、质疑、绘画、品读。
三、说程序
操作程序分如下四个环节进行:
(一)创设情境,诱发创新激情
小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大多取决于兴趣。
教学伊始,我先出示一幅《小池》诗意图(出示图)由此而问:“同学们,看到这幅画,你想到了哪一首诗?”由图中的荷花和蜻蜓,学生很自然想到了诗《小池》,让学生背诵后,我接着说:“这幅画是我们班xx同学学习古诗《小池》后为它配的一幅图,今天我们再来学一首诗——《宿新市徐公店》,学完后,让你们也为它配上一幅精美的图画。
”这样导入就很自然地把学习带到新知识的学习环节,学生都觉得挺新鲜,跃跃欲试,表现出了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读画结合,训练创新思维。
这一环节,主要分2个步骤进行教学:
1.自读释义
“释义”包含“知诗人,解诗题,抓字眼,明诗意”这些内容。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现素质教育的目的,就必须在课堂的教学中实现主体自主学习。
因此我首先出自学要求:①把诗句读准确,读通顺。
②读了这首诗,你知道了什么?③标出不明白的地方,然后让
学生借助手中的工具书或课后注释或插图等,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来了解古诗的作者,诗句的意思;再让学生把自学的成果在小组交流、讨论,有不明白的地方可解记下来;接着全班同学交流,汇报自学情况,相互补充、纠错等,最后学生质疑进行合作学习。
课堂上通过师与生,生与生之间的立体交流,使基础能力不同的学生在交流中相互传播信息。
帮助学生自学、自悟、理解古诗。
2、体验意境
领会诗歌的意境,是学生理解诗词大意后的升华。
把学生引入意境,就是想方法让诗中的画面和诗人的感情在学生的头脑中活起来,从而使学生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形,深入理解诗意,体会诗人的感情,最终受到思想教育。
怎样引导学生进入诗的意境,我是这样做的,在学生通过自学基本了解诗意时,我适时提出:“你觉得诗中应该有哪些景物?”同时鼓励学生想到了什么就说什么,学生在自由表达的过程中,拓展了创新思维的空间,学生的回答除了诗中描写的景物“篱落、一径、树头、儿童、黄蝶和菜花”之外,也有的说:“我觉得还应该有天、白云”。
还有的说:“我觉得应该有一只小鸟和一只小猫,就更真实了。
”等等。
显然学生对诗中的景物已了如指掌,胸有成竹。
为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空间进一步拓展,我对学生说:“同学们,你们所说的简直就是一幅美丽的画,现在,请你们把这富有情趣的儿时生活画下来吧!”于是,学生在欢快的音乐陪伴下,开始了绘画,画完后要求学生为这幅画配上一段文字,便不知不觉地进入诗人创设的情境中。
(三)品味诵读
俗话说:“熟读诗歌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有感情地诵读,不仅可激发学生的想象,还可更好的使学生领会诗的意境,学生对绘画评价之后,我接着说:“诗人也被这幅画深深地吸引住了。
此刻,他会怎么想呢?”这时,学生不言而喻地会想到这首诗,之后请学生站起来,加上动作和表情一起朗诵这首诗。
(四)总结拓展
课末,我整理板书并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习《宿新市徐公店》这首诗,看到了一幅春意盎然的村童扑蝶图,感受到了诗人对春天和乡村生活的爱。
多么富有诗情画意呀!”最后布置课下作业。
①默写古诗②把古诗改写成一篇写人记事的记叙文。
总之,本节课的设计,我紧紧围绕教学大纲,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让学生在动口、动脑、动手活动中,实现由“学会”到“会学”的飞跃,使知识教育与素质教育得到了有机的结合。
一、阅读理解
1.课外阅读轩。
父亲留下的书香
我家虽说不是“书香书第”,却有缕缕书香弥漫,这可从我全家人喜欢读书看出来。
说起我家的书香,还是我父母传留下来的哩。
我父亲别无嗜好,就喜欢看书,《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以及《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古今中外名著,曾使他每每陶醉于其中。
可是后来父母的手中却换成了本本“苦书”,
——这说来就话长了。
我母亲生我二弟后一病不起,常年躺在床上,生活不能自理,父亲独自挑起了持家的重担。
起先请医生为母亲治病,后来家境日趋贫困,再也没钱请医生了。
我们为此忧心忡忡。
这时我发现父亲床头的《三国演义》、《水浒传》等书不见了,有的是一本本中医和中草药书,——这些就是“苦书”吧。
持家劳累之余,父亲就研读这些书,可谓是“苦”不释手。
父亲还钻研一本《中国针灸大纲》,边看边实践:替我母亲望诊搭脉,开方煎药,又作针灸治疗。
后来连我们兄弟姐妹也知道在足三里穴位针灸能起到有病治病,无病防病的良好效果。
奇迹终于降临了,卧床数年的母亲竟然下床了!
母亲慷慨地叮咛我们要秉承父亲的精神。
为了给母亲作针灸治疗,父亲常常在晚上先在自己身上的穴位进行试针,感觉针刺麻醉的程度和针尖刺透的深度,然后再替我母亲针灸治疗……母亲的病治好了,她享受到古稀之年,而操劳一生、挚爱妻子儿女的父亲却在65岁离开了我们!
父亲留给我们的很多很多,其中就有不绝如缕的书香。
(1)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嗜好:________
忧心忡忡:________
(2)“母亲感慨地叮咛我们要秉承父亲的精神。
”一句话中“秉承”指________;“父亲的精神”指________
(3)读“持家劳累之余,父亲就研读这些书,可谓是‘苦'不释手”。
为什么“苦”字加引号?这个词意思是什么?
(4)想一想,父亲还留给了我们什么?
【答案】(1)特殊的爱好;形容心事重重,非常忧愁。
(2)承受父亲的优良品格;父亲的精神是指热爱读书对家庭负责吃苦耐劳的精神。
(3)因为这苦是父亲用辛苦所换来的成功喜悦。
“‘苦’不释手”的意思是苦也舍不得放下。
(4)父亲的用他的品格与行动给我们留下了数不尽的精神财富。
【解析】【分析】(1)词语理解的考查。
要结合语境,正确理解词义。
(2)第一空考查的是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意思,解答时要联系文章上下文及主旨来思考。
第二空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短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3)考查的是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意思,解答时要联系文章上下文及主旨来思考。
(4)结合上下文,紧扣文章主题中心进行理解概括。
意思表述合理即可。
故答案为:(1)嗜好:特殊的爱好。
忧心忡忡:形容心事重重,非常忧愁。
(2)承受父亲的优良品格;父亲的精神是指热爱读书对家庭负责吃苦耐劳的精神。
(3)因为这苦是父亲用辛苦所换来的成功喜悦。
“‘苦’不释手”的意思是苦也舍不得放下。
(4)父亲的用他的品格与行动给我们留下了数不尽的精神财富。
【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可结合语境或查词典理解词义。
(2)第一空这种词语的意思是语境临时赋予的,具有特殊的表情达意的作用。
注意,做这样的题必须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来解释。
第二空此题考查在理解短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3)第一空这种词语的意思是语境临时赋予的,具有特殊的表情达意的作用。
注意,做这样的题必须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来解释。
(4)解答此题要结合语境理解句意,有利于对文章中心主题的把握。
2.阅读探秘。
橘子与毛衣
我八岁时,父亲病逝了。
母亲在一家小商店里当职工,工资微薄,拉扯着我和姐姐过日子。
我生病住院。
母亲总是下班后,匆匆赶来医院陪伴我,一边做着布鞋。
一个黄昏,我走到医院的门口,等候着母亲的到来。
那正是金橘上市的季节。
恰巧,橘子是我特别喜爱的水果。
但是,像我这样的家庭,生活拮据,橘子当然是可望不可及的奢侈品。
寡母收入菲薄,供我读书,住院看病又花费了不少钱。
购买日常品也愈来愈困难,更别提橘子之类的水果了。
突然,一块橘皮不知从哪里落下来,我茫然地盯住这片橘皮,想像着这水果到底是什么样的滋味。
我再也抵挡不住那种诱惑,趁人不注意时,拾起那块橘皮,放在鼻子下面吮吸着那令人心醉的芬芳。
在梦中,我好像在吃一只又一只橘子。
我被一阵呜咽声惊醒了。
朦胧的灯光里,母亲正坐在我的床上,背对着我,她的手里紧紧地攥着那块橘皮。
当时,我还不明白她为什么啜泣,我把自己的小脸紧紧地贴在她的背脊上。
她一下子惊起来,急忙擦干了双眼,转过身来,有力地搂住我。
我抬起头来,看见她微笑着,两只眼睛依然红肿着,这是种虚弱的,苍白的笑容,不知为什么,我再也忍不住自己的眼泪,号啕大哭起来。
母亲弯下了腰来,脸贴着我的头,温柔地说:“不要哭,孩子,妈妈要给你买橘子。
”说完,她就走了。
过了好长一段时间,母亲回来了,她真的提着满满的一篮子橘子。
母亲靠在床上。
当我动手把那些鲜艳的金橘整齐地码在枕头边时,她静静地观察着,我抚摸那些金子般的橘子,忘记了所有的一切甚至没有察觉到母亲是什么时候离去的。
隔壁的病床的大娘正斜眼看着我,轻声地对她的儿子说:“她的母亲用她的毛线衣才换了一篮子的金橘。
为了孩子,当母亲的什么都可以舍去……”
橘子?毛衣?我的母亲的毛线衣?刹那间,我仿佛看到了母亲那苦涩的微笑和虚弱的身
体。
(1)第④段“我被一阵呜咽声……攥着那块橘皮”,当“我把自己的小脸贴在她的背脊上……擦干了双眼”,什么原因使母亲流泪?为什么不让“我”看见?
(2)为什么“我再也忍不住自己的眼泪,号啕大哭起来”?
(3)集中体现母爱的是哪句话?
(4)结尾三个问句表现了“我”怎样的心情?
(5)母亲的微笑为什么苦涩的?
【答案】(1)母亲为无力使病中的儿子吃上橘子,只能嗅橘皮而内疚,难过。
母亲不愿意让“我”看到她哭泣的样子,在儿子面前,母亲永远是一个坚强的人。
(2)我在病中吃不到橘子本已有些委屈,又听到母亲的哭声,看到母亲红肿的眼睛,也为母亲担心,心中十分难过、害怕。
(3)“为了孩子,当母亲的什么都可以舍去。
”
(4)表现“我”知道了橘子是母亲用她的毛线衣换来的这件事后的惊讶和激动。
(5)生活的艰难使母亲不知道笑了,但为了孩子的心情,她不得不强装笑脸,怎怎么能不是苦涩的呢?
【解析】【分析】(1)、(2)、(5)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短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3)解答时要带着问题快速浏览短文内容,锁定(相关信息)所填的范围,再按要求找到答案。
(4)把握思想感情,解答本题应根据对短文内容的整体感知与理解,结合着具体语句分析作答。
故答案为:(1)母亲为无力使病中的儿子吃上橘子,只能嗅橘皮而内疚,难过。
母亲不愿意让“我”看到她哭泣的样子,在儿子面前,母亲永远是一个坚强的人。
(2)我在病中吃不到橘子本已有些委屈,又听到母亲的哭声,看到母亲红肿的眼睛,也为母亲担心,心中十分难过、害怕。
(3)为了孩子,当母亲的什么都可以舍去。
”
(4)表现“我”知道了橘子是母亲用她的毛线衣换来的这件事后的惊讶和激动。
(5)生活的艰难使母亲不知道笑了,但为了孩子的心情,她不得不强装笑脸,怎么能不是苦涩的呢?
【点评】(1)、(2)、(3)此题考查在理解短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5)此题考查在理解短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4)本题考查鉴赏“我”思想感情的能力。
3.课外阅读
我的油布伞
飘飘洒洒的雨丝,(飘、织、网)成了一幅遮天盖地的珠帘。
放学了,从小巷深处(涌、撑、冒)出了许多花花绿绿的伞。
看见伞,我便想起了母亲,想起了令我难忘的一件往事。
小时候,我们村里没有学校,要跑到八里路以外的镇上去上学。
来回走读,最怕遇上雨天。
半路上冷不丁地下起大雨,便被浇成“落汤鸡”。
那时候,我多么盼望有一把伞哪!
有一回,放学的路上,我又淋了雨。
回到家就病倒了,浑身烧得滚烫滚烫的。
娘摸着我的额头,眼圈儿便红了。
那时候我还小,不懂事,竟不能体谅娘的难处,便说:“娘,要有把伞就好了,咱买一把吧!”娘好久没做声,最后才说:“买,咱买一把!”
那时,我们家依靠娘织些土布来贴补生活,还要给我交学费。
她哪有钱给我买伞呢?可是,我知道娘的脾气,对孩子,她从来都是说一句是一句的。
从那以后,她每天晚上总是一吃完晚饭就上了织布机,“哐哩哐当”,满屋子都是织布的声音。
我每天(伴、枕、听)着织布声入梦。
一觉醒来,织布机还在响着。
一天,我轻轻地走到娘跟前,颤抖地喊了声:“娘。
”娘用熬红了的眼睛看着我,笑了笑。
我的泪水夺眶而出,说:“娘,你别再熬夜了,俺不要伞了!”娘笑笑,说:“傻孩子,伞,咱还是要买的。
娘多熬几夜就有了。
”
终于有一天,娘割了布。
她从集市上卖布回来,喜滋滋地对我说:“拿去吧,你要的伞!”
啊,伞!我惊叫着,从娘手里接过来。
这是一把八角黄油布伞。
我撑开,合上,再撑开;又举起来,拧动伞柄,让它在空中旋转。
偶一回头,我望见了娘那带笑的黄油布似的脸,心里一酸,眼里涌出了泪水……
从此,那把黄油布伞一直伴随着我。
渐渐地,那把黄油布伞很落伍了,我却舍不得扔了它。
熟悉我的朋友说我艰苦朴素;不知内情的人,笑我寒酸小气,我都不去管它,只是笑笑。
殊不知,我带着这把伞,母亲仿佛就在我身边似的,使我忘不了母亲和母亲对我的爱。
(1)在括号中选出合适的词语。
(2)从文中找出两个比喻句摘抄在下面。
(3)用“‖”将短文分为三个部分并概括段意。
第一段:________
第二段:________
第三段:________
(4)本期学的课文开头方法和本文一样的是:()
A. 《钓鱼的启示》
B. 《我的长生果》
C. 《梅花魂》
D. 《小桥流水人家》
(5)各用一个双音节词语把句子里隐含的人物感情概括出来。
①我撑开,合上,再撑开;又举起来,拧动伞柄,让它在空中旋转。
________
②偶一回头,我望见了娘那带笑的黄油布似的脸,心里一酸,眼里涌出了泪水……________
③我带着这把伞,母亲仿佛就在我身边似的,使我忘不了母亲和母亲对我的爱。
________【答案】(1)织;涌;枕
(2)偶一回头,我望见了娘那带笑的黄油布似的脸,心里一酸,眼里涌出了泪水……
飘飘洒洒的雨丝,织成了一幅遮天盖地的珠帘。
(3)看见伞,想起母亲。
;回忆自己的油布伞的来历。
;我舍不得丢弃那把油布伞。
(4)C
(5)兴奋;心痛;怀念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词语的运用。
应在理解词语的基础上,结合语言环境,通过分析、比较,发现它们之间细微差别,认真选择恰当的词语,使句中表达更准确。
(2)此题意在明白比喻这一修辞手法以及其作用。
所谓“比喻”,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
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
本体、喻体有相似点,但不是同一类事物。
(3)分段就是划分文章的意义段,即在意义上可以构成一个完整单位的部分。
概括段意,可先看看这段有几句话并了解每句话的意思,接着找出每句话中的重点词或中心词语,然后把这些词语连起来,组成一句通顺的话。
此题主要考查概括段意的能力。
(4)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回顾作品有关内容,比较判断正误。
(5)体会语句,结合上下文,紧扣文章主题中心进行理解概括。
意思表述合理即可。
故答案为:(1)织;涌;枕
(2)飘飘洒洒的雨丝,织成了一幅遮天盖地的珠帘。
(3)看见伞,想起母亲。
;回忆自己的油布伞的来历。
;我舍不得丢弃那把油布伞。
(4)C
(5)兴奋、心痛、怀念
【点评】(1)此题考查依据语境选词填空的能力。
(2)考查学生对比喻修辞手法的掌握。
要注意本体和喻体特点的一致性。
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3)此题考查给选文分段及概括段意的能力。
(4)此题考查学生对短文内容的掌握的能力,平时一定要认真理解并加以识记。
(5)解答此题要结合语境理解句意,有利于对文章中心主题的把握。
4.阅读理解。
回忆中的家(节选)
当我还是个十岁孩子的时候,我非常想要一辆自行车。
我父亲说我们穷得捉襟见肘。
从
那时起我就不再提起此事……直到有那么一天,我从市场上跑回家,激动地告诉家里的人,摸彩的头奖是一辆自行车!而一张彩票只要二十芬尼!父亲笑了。
我请求道:“我们买两张彩票,或者甚至买三张彩票,行吗?”父亲回答说:“我们穷人没有那么好的运气。
”我央求着,父亲摇摇头。
我哭了起来,于是他让步了。
“好吧,“他说,“明天下午我们赶年集。
”我高兴极了。
第二天下午到了。
谢天谢地,车子还在原地放着。
我可以买一张彩票。
摇奖的轮盘嘎吱嘎吱地转着。
我没中彩。
不要紧,车还在,没有人把它赢走……头奖。
第二次开奖的时候,我从摇篮里拿了第二张彩票,心都要跳到嗓子眼了。
摇奖的轮子吱吱嘎嘎地响着。
喀哒一声停了下来。
中奖号正是27号——我赢了。
父亲死后不久,母亲才把当时的真相告诉我……父亲头一天去找房东借了150马克。
然后又找摸奖处的人,按商店价格买下这部自行车,并对他说:“明天我带着一个小男孩来,请您让他的第二张彩票中奖。
他应该比我更好地学会相信他的运气。
”摇彩轮的人手艺很熟练,他非常有把握,想让哪个号码中奖,哪个号码就能中奖。
就这样,我得到了那辆梦寐以求的自行车。
这笔钱是我父亲分很多期一点点还清的……而我却很高兴,只有孩子才会那么高兴。
因为我的车确确实实只花了40芬尼。
(选自《精致小品B》武汉出版社)(1)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相信一一________ 熟练一一________
(2)根据解释从文中找出相对应的四字词语。
①睡觉做梦时也在追求。
形容迫切期望。
________
②拉一下衣襟,胳膊肘就露了出来。
形容衣服破烂,生活穷困。
________
(3)文中两处破折号作用相同,它们的作用是( )
A. 表示插说。
B. 补充说明。
C. 表示解释说明。
D. 表示意思的转换,跳跃或转折。
(4)文中“第二次开奖的时候,我从摇篮里拿了第二张彩票,心都要跳到嗓子眼了”,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5)文章第三自然段写了作者的中奖原因,说说父亲为什么要这样做?
【答案】(1)怀疑;生疏
(2)梦寐以求;捉襟见肘
(3)C
(4)表达了作者紧张、兴奋、急切的心情。
(5)父亲要给孩子希望,给孩子自信,让孩子相信努力去做一件事,很有可能取得成功,点燃了孩子心中进取向上的火花。
【解析】【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对反义词的辨析能力。
反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反的词语,解答本题,要理解词语的意思,然后写出所给词语的反义词。
答案合理即可,不唯一。
(2)此题是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
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熟练掌握词语和意思。
单就根据意思写词语来说会有很多近义词,但结合短文内容来分析,词语就锁定在短文中了。
(3)本题主要考查对破折号的作用的理解及判断能力。
做题多读,细读句子,理解句子意思,进步去分析句子中破折号的作用。
(4)“心都要跳到嗓子眼了”表达了作者紧张、兴奋、急切的心情。
(5)体会语句,结合上下文,紧扣文章主题中心进行理解概括。
意思表述合理即可。
故答案为:(1)怀疑、生疏
(2)梦寐以求、捉襟见肘
(3)C
(4)表达了作者紧张、兴奋、急切的心情。
(5)父亲要给孩子希望,给孩子自信,让孩子相信努力去做一件事,很有可能取得成功,点燃了孩子心中进取向上的火花。
【点评】(1)主要测试学生对反义词的理解,理解了词义,写出反义词就容易了。
平时注意多积累,增加词汇量。
(2)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
可结合语境、课后注释或查字典理解词义。
(3)考查学生对破折号的作用的掌握。
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4)体会重要语句的意思,品味语言表达艺术。
(5)解答此题要结合语境理解句意,有利于对文章中心主题的把握。
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父亲的画面(节选)
刘墉
人生的旅途上,父亲只陪我度过最初的九年,但在我幼小的记忆中,却留下了非常深刻的画面,清晰到即使在三十二年后的今天,父亲的音容仍仿佛在眼前。
最早最早,甚至可能是两三岁的记忆中,父亲是我的溜滑梯。
每天下班才进门,父亲就伸直双腿,让我一遍又一遍地爬上膝头,再顺着他的腿溜到地下。
母亲常怨父亲宠坏了我,没有一条西装裤不被磨得起毛。
当然,父亲也是我枕边故事的述说者,只是我从来不曾听过完整的故事。
一方面因为我总是很快地入梦,一方面由于他的故事都是从随手看过的武侠小说里摘出的片段。
也正因此,在我的童年记忆中,“踏雪无痕”和“浪里白条”,比白雪公主的印象更深刻。
父亲不擅画,但是很会写字,他常说些“指实掌虚’’、“眼观鼻,鼻观心”之类的话,还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