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家的名人故事(精选)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学家的名人故事(精选)
数学是人类对事物的抽象结构与模式进行严格描述的一种通用手段,
可以应用于现实世界的任何问题,所有的数学对象本质上都是人为定义的。

下面是收集的数学家的名人故事(精选20篇),欢迎鉴赏。

老数学家苏步青的养生经
蜚声国际数坛的老辈数学家苏步青教授,在百岁时还精神矍铄,思维
清晰。

苏老九十岁高龄时,还着书立说,带研究生、每天工作约十小时左右,精力何等充沛!那么,当有人问他健康长寿之道,他总笑呵呵地回答说:“我不懂什么养生之道,只是平素生活有规律,并注意体育锻炼而已……”
苏老的生活习惯,大致是这样的:
清晨五点起床,晚上十一点睡觉,每晚睡眠六小时,白天午睡一小时。

早晨起身后,先在门前院子里,做一遍健身操,—练功十八法,约一刻钟;然后学习一小时,就进早膳。

下午工作完毕,坚持步行二至三公里,—雨
天以上下楼梯替代。

数十年如一日,天天如此。

苏步青是浙江平阳人,出身农家,由于家境清寒,从小少吃缺穿,少
年时代的苏步青,又瘦又小,身体并不怎么健康。

小学毕业后,读了二年
中学,十七岁东渡日本,进帝国大学专攻数学。

在异国他乡,苏步青一住
十二年。

在这期间,他逐渐爱上了体育,兴趣广泛,划船、溜冰、网球、
骑自行车、开摩托车,样样都能漂亮地玩上几手。

当时,苏步青还是帝国
大学网球队和划船队的主力队员之一
数十年来,由于坚持体育锻炼,苏步青身体素质极好。

就是到了耄耋
之年,上五、六层楼梯,依然不甚气喘,嘴里的牙齿,也与壮年时相仿。

九十岁那年的夏秋之际,他还蛮轻松地登上安徽黄山,游览休养。

一路足
力之健,令人羡慕与钦佩。

人,总希望自己能健康长寿的。

但是,如何才能达到此目的呢?苏老
认为,除上述体育锻炼外,精神保健也是至关重要的。

苏老性格开朗,说
话幽默,不管是与人谈话还是作报告,常常可以听到他的笑声,他经常讲:“少积忧虑的人,才能健康长寿。

”他还讲:为人在世,应该豁达大度,
胸怀坦荡,凡事想得开,放得下。

再者,人要多动,特别是上了年纪的人,要多找事情做。

如果饱食终日,无所事事,或者一味贪***安逸、享受,
对健康也绝无好处。

一九八五年,苏步青退居二线,相对而言,时间比以
前多了些。

他马上觉察到,人闲着很容易懒散,精神空虚对身体健康不利,于是,便主动找事情做,—连续办了三届中学教师(数学)培训班。

至于饮食,苏老的见解是,自己喜欢吃的,尽量少吃点,不喜欢吃的
则要多吃点,荤素皆然。

酒可以饮点,但绝不能过量。

苏老的夫人米子松本,是日本仙台市人,出身书香,精于茶道。

所以,苏老有饮茶的习惯,他特别好饮上等绿茶。

苏老讲:茶是我国人民最常用
的饮料,对老年人来讲,饮茶利多弊少,既能生津止渴,利尿消食;还能
去除油腻,使口内感到清新舒适。

同时,茶还具有抗痢疾杆菌的功能。

苏老古稀之年以后,激烈运动是不做了,但上述的练功十八法,工作
完毕后的漫步行走,九十五岁前依然坚持。

每晚睡觉前半小时,或听听音乐、或读读唐诗、轻松之后,很快进入梦境。

笛卡儿是法国数学家,哲学家,物理学家,生理学家。

1596年3月
31日生于***伦省拉埃(今称拉埃―笛卡儿);1650年2月11日卒于瑞
典斯德哥尔摩。

1612年从法国最好的学校之一,拉费里舍的耶稣会学校毕业,同年
去普瓦捷大学攻读法学,1616年获该校博士学位。

取得学位之后,他就
暗下决心:今后不再仅限于书本里求知识,更要向“世界这本大书”求教,以“获得经验”,而且要靠理性的探索来区别真理和谬误。

主要贡献
毕业后,他背离家庭的传统职业,开始探索人生之路。

自1618年起,先在***队里当过几年兵,离开***队之后便到德国,丹麦,荷兰,瑞士,
意大利等国游历,所见所闻丰富了他的见识,更重要的是对当时科学的最
新成果增强了了解。

1628年定居荷兰,在那里生活了20年,写出了哲学,数学和自然科学一系列著作。

他先后出版了《形而上学的沉思》和《哲学
原理》两本名著,前者是关于物理学的主要基础,后者主要是阐述他在物
理学和生物学方面的研究成果。

他的哲学思想受到很多人的推崇,黑格尔(Hegel)称他是“现代哲
学之父”。

他是将哲学思想从传统的经院哲学束缚中***出来的第一个人,是唯理论的创始人。

笛卡儿对数学的最大贡献是创立了解几何学。

他认为数学比其他科学
更符合理性的要求。

他是以下列身份的结合来研究数学的,作为哲学家、
作为自然界的探索者、作为一个关心科学用途的人。

他的基本思想事要建
立起一种普通的数学,使算术,代数和几何统一起来。

他曾说:“我决心
放弃那些仅仅是抽象的几何,这就是说,不再去考虑那些仅仅是用来练习
思维的问题。

我这样做,是为了研究另一种几何,即目的在于解释自然现
象的几何。

”为此他写了《几何学》。

笛卡儿在《几何学》所阐发的思想,被弥尔(Mill)称作“精密科学进步中最伟大的一步”。

笛卡儿的理论以两个观念为基础:坐标观念和利用坐标方法把带有两
个未知数的任意代数方程看成平面上的一条曲线。

他的《几何学》共分三
个部分:第一部分包括对一些代数式作几何的原则解释,在这一部分中,
笛卡儿把几何算术化了;第二部分讨论了曲线的分类法以及作曲线的切线
的方法;第三部分涉及高于二次方程的解法,指出了,方程可能有和它的
次数一样多的根,还提出了著名的笛卡儿符号法则。

指出了多项式方程:
的正根的最多数目等于系数变化的次数,而负根的最多数目等于两个正号
和两个负号连续出现的次数,但他没有给出证明。

在他的《几何学》中第一次出现变量与函数的思想。

笛卡儿所谓的变量,是指具有变化长度而不变方向的线段,还指连续经过坐标轴上所有点
的数字变量,正是变量的这两种形式使笛卡儿试***创造一种几何与代数
互相渗透的科学。

笛卡儿的功绩是把数学中两个研究对象“形”与“数”
统一起来,并在数学中引入“变量”,完成了数学史上一项划时代的变革。

对此恩格斯给予了极高的评价:“数学中转折点是笛卡儿的变数,有了变数,运动进入了数学,有了变数,辩证法进入了数学,有了变数,微分和
积分也就立刻成为必要的了。


应该指出,笛卡儿的坐标系是不完备的,他未曾引入第二条坐标轴,
即y轴。

另外笛卡儿也没有考虑横坐标的负值。

笛卡儿对韦达所采用的符号作了改进,他用字母表中开头几个字母等
表示已知数,而用末尾几个字母等表示未知数,这种表示法一直沿用至今。

他还考虑过高次抛物线,并且给出了作摆线切线的相当精巧的方法。

笛卡儿认为科学的本质是数学。

他说“我尤其对数学推理的确实性与
明了性感到高兴。

“他强调科学的目的在于“造福人类”,使人成为自然
界的“主人和统治者”。

笛卡儿死于肺炎。

在教会控制下的学术界,对笛卡儿的逝世十分冷淡,只有几个友人为他送葬。

随着笛卡儿的数学和哲学思想影响的扩大,法国
***府在笛卡儿去世后18年,才将其骨灰运回安葬在巴黎名人公墓。

在评
论笛卡儿的骨灰回归他的故土法国时,德国数学家雅克比幽默地说:“占
有伟人的骨灰,通常比他们活着的时候占有他们本人更方便。

”1799年
又将其骨灰置于历史博物馆,1819年移入圣日耳曼圣心堂中,其墓碑上
刻着:笛卡儿,欧洲文艺复兴以来,第一个为争取并保证理性权利的人。

尼尔斯·亨利克·阿贝尔(1802年8月5日-1829年4月6日),挪威
数学家,在很多数学领域做出了开创性的工作。

他最著名的一个结果是首
次完整给出了高于四次的一般代数方程没有一般形式的代数解的证明。


个问题是他那时最著名的未解决问题之一,悬疑达250多年。

他也是椭圆
函数领域的开拓者,阿贝尔函数的发现者。

尽管阿贝尔成就极高,却在生
前没有得到认可,他的生活非常贫困,死时只有27岁。

阿贝尔是十九世纪挪威出现的最伟大数学家。

他的父亲是挪威克里斯
蒂安桑主教区芬杜小村庄的牧师,全家生活在穷困之中。

在1815年,当
他进入了奥斯陆的一所天主教学校读书,他的数学才华便显露出来。

经他
的老师霍尔姆伯的引导下,他学习了不少当时的名数学家的著作,包括:
牛顿、欧拉、拉格朗日及高斯等。

1820年,阿贝尔的父亲去世,照顾全家七口的重担突然交到他的肩上。

虽然如此,1821年阿贝尔透过霍姆彪的补助,仍可进入奥斯陆的克
里斯蒂安尼亚大学,即奥斯陆大学就读,於1822年获大学预颁学位,并
由霍姆彪的资助下继续学业。

在学校里,他几乎全是自学,同时花大量时间作研究。

1823年当阿
贝尔的第一篇论文发表后,他的朋友便力请挪威***府资助他到德国及法
国进修。

这篇《一元五次方程没有代数一般解》论文,正确解决了这个几百年
来的难题:即五次方程不存在代数解。

后来数学上把这个结果称为阿贝尔
-鲁芬尼定理。

阿贝尔认为这结果很重要,便自掏腰包在当地的印刷馆印
刷他的论文。

因为贫穷,为了减少印刷费,他把结果紧缩成只有六页的小
册子。

阿贝尔满怀信心地把这小册子寄给外国的数学家,包括德国被称为数
学王子的家高斯,希望能得到一些反应。

可惜文章太简洁了,没有人能看懂。

高斯收到这小册子时觉得不可能用这么短的篇幅证明这个世界著名的
问题----连他还没法子解决的问题,于是连拿起刀来裁开书页来看内容也
懒得做,就把它扔在书堆里了。

高斯错过了这篇论文,不知道这个著名的
代数难题已被解破。

1826年夏天,他在巴黎造访了当时最顶尖的数学家,并且完成了一
份有关超越函数的研究报告。

这些工作展示出一个代数函数理论,现称为
阿贝尔定理,而这定理也是後期阿贝尔积分及阿贝尔函数的理论基础。


在巴黎被冷落对待,他曾经把他的研究报告寄去科学学院,望可得到好评,但他的努力也是徒然。

他在离开巴黎前染顽疾,最初只以为只是感冒,后
来才知道是肺结核病。

在1828年冬天,阿贝尔的病逐渐严重起来。

在他圣诞节去芬罗兰探
他的未婚妻克莱利·肯姆普期间,病情便更恶化。

到1829年1月时,他
已知自己寿命不长,出血的症状已无法否认。

直至1829年4月6日凌晨,阿贝尔去世了。

直到阿贝尔去世前不久,人们才认识到他的价值。

1828年,四名法
国科学院院士上书给挪威国王,请他为阿贝尔提供合适的科学研究位置,
勒让德也在科学院会议上对阿贝尔大加称赞。

在阿贝尔死後两天,克列尔
写信说为阿贝尔成功争取於柏林大学当数学教授,可惜已经太迟,一代天
才数学家已经在收到这消息前去世了。

此后荣誉和褒奖接踵而来,1830年他和卡尔·雅可比共同获得法国
科学院大奖。

阿贝尔在数学方面的成就是多方面的。

除了五次方程之外,
他还研究了更广的一类代数方程,后人发现这是具有交换的伽罗瓦群的方程。

为了纪念他,后人称交换群为阿贝尔群。

阿贝尔还研究过无穷级数,
得到了一些判别准则以及关于幂级数求和的定理。

这些工作使他成为分析
学严格化的推动者。

阿贝尔和雅可比是公认的椭圆函数论的奠基者。

阿贝尔发现了椭圆函
数的加法定理、双周期性、并引进了椭圆积分的反演。

阿贝尔这一系列工
作为椭圆函数论的研究开拓了道路,并深刻地影响着其他数学分支。

埃尔
米特曾说:阿贝尔留下的思想可供数学家们工作150年。

科学院秘书傅立叶读了论文的引言,然后委托勒让得和柯西负责审查。

柯西把稿件带回家中,究竟放在什么地方,竟记不起来了。

直到两年以后
阿贝尔已经去世,失踪的论文原稿才重新找到,而论文的正式发表,则迁
延了12年之久。

这些迟来的荣誉对这位数学家已经没有任何意义了,这位数学天才在
他短暂的一生中为数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虽然生活拮据,虽然怀
才不遇,但是在困境中他依然坚持数学的研究。

这种精神和阿贝尔的数学
贡献同样珍贵。

德米特里.克里欧科夫是美国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的数学高级研究员,不久前的一天上午,他驾车行驶到一个路口时,恰逢红灯亮起。

正当他准
备刹车时,不料鼻子突然发痒,接着便响亮地打了个喷嚏。

他紧急刹车,
车险些越过停车线。

就在他为没有闯红灯而庆幸时,距他30米开外的一
名执勤交警还是飞快地跑到他跟前,不由分说就开了一张400美元的罚款单。

在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克里欧科夫可是以爱较真出了名的,对于从
天而降的400美元罚款,他无论如何不能接受。

于是亮出自己的撒手锏,
连夜洋洋洒洒撰写了长达4页的辩护状,几天后气宇轩昂地走上法庭进行
申诉,以证明自己的“清白”,要求法官无条件撤销对他的“错误罚款”。

法庭上,克里欧科夫“义正词严”地指出:“给我开罚单的那名交警,是在停车标志30米之外看走了眼而错判我闯了红灯。

而事实是,我根本
就没有闯红灯。

我认为,是3个巧合让那个警察误认为我闯了红灯。

1.观
察者目测的不是汽车沿道路行驶的直线速度,而是汽车行驶时相对警察所
在那一点的角速度。

这就像我们站在路边观察匀速前进的汽车一样,当车
离你很远时,它看上去速度很慢;当它离你很近时,人们却误以为它开得
飞快。

2.汽车减速,随后又加速。

3.短时间内,观察者的视线被外部对象
阻碍。

例如两辆汽车同时靠近停车线,其中一辆挡住了观察者的视线。


正是上述3个条件,才使那个交警因角度问题目测到的是角速度而非线速度,也就是说,站在垂直于汽车前行轨迹上一定距离的那个交警,才因此
产生了‘汽车并未停下’的错觉。

也正是那名警察对现实的感知能力没有
正确地反映现实,才导致了我被无辜地罚款,所以罚款必须予以无条件撤销。


同时,克里欧科夫还向法庭展示了大量的***形和方程式,作为自己
无罪的有力论据。

近3个小时的论证,主审法官被克里欧科夫滔滔不绝的长篇大论绕晕了,多次要求停下来,让他解释他那一大套理论,但克里欧科夫却坚持要
陈述完自己的观点。

最终,法官以克里欧科夫“有理有据的清晰陈述”为由,当庭撤销了对他的罚单。

在赢取上诉后,克里欧科夫又将那篇为辩护写的论文发表在一家科技
杂志上,不仅获得了强烈反响,而且还被该杂志评为特殊奖,奖金为400
美元,与当时的错误罚款打了个平手。

克里欧科夫谦虚地对媒体说:“我之所以能赢得这场官司,应该归功
于那篇有理有据的论文。

虽然如此,我还是希望大家能从论文中找出论据
的不足,以便我能继续深入完善,使之成为公众今后维护自己正当权益的
一种新方式。


毕达哥拉斯(约公元前580年-500年),古希腊哲学家、数学家、
天文学家。

他在意大利南部的克罗托内建立了一个***治、宗教、数学合
一的秘密团体--毕达哥拉斯学派,他们很重视数学,企***用数学来解释
一切,毕达哥拉斯本人以发现勾股定理(西方称毕达哥拉斯定理)而著名,其实这一定理早已为巴比伦人和中国人所知,但最早的证明可归功于毕达
哥拉斯学派。

该学派还发现,若是奇数,则构成直角三角形的三边,其实我们所称
的勾股数。

该学派将自然数分为若干类:奇数、偶数、完全数(即等于它
的包括1而不包括它本身的所有因数之和的数)亲和数、三角数(1、3、6、10……)、平方数(1、4、9、16……)、五角数(1、5、12、22……)等,又发现从1起连续奇数的和必为平方数。

他们还发现了五种正多面体,在天文学和音乐理论上还有不少贡献,
他的思想和学说对希腊文化有巨大影响。

祖冲之祖籍河北,他的祖父和父亲都曾在南朝做官,因而他出生于南方。

晋朝末年,由于北方连年混战,中原地区的人口大量迁移到南方,促
使长江流域的农业生产和社会经济各方面都有迅速的发展,祖冲之正是诞
生在这样的时代环境里。

祖家历代对天文历法都很有研究。

在家庭的影响下,祖冲之从小便对天文学和数学发生了浓厚的兴趣。

在青年时代,他便对刘歆、张衡、王蕃、刘徽等人的工作进行了深入
细致的研究,驳正了他们的错误。

以后他继续钻研,在科学技术方面作出
极有价值的贡献。

精确到小数点后第六位数的圆周率,便是他其中最杰出
的成就之一、在天文历法方面,他曾将自古代到他生活年代为止所有可以
搜罗到的文献资料,全部整理了一遍,并且通过亲自观测和推算,做了深
切的验证。

他指出当时所流行的何承天(公元370—447年)编定的历法
有许多严重的错误。

因此他便开始编制另一种新的历法。

宋大明6年(公元462年),33岁的祖冲之编好了新的历法“大明历”。

这是一部最好的历法,但是却遭到了当时朝廷中最得势人物戴法兴
的反对。

许多官员惧怕戴法兴的势力,不敢对祖冲之新历作公正的评定。

祖冲之为了坚持真理,勇敢地与戴法兴展开了辩论,他写了一篇有名的
《驳议》,逐条驳斥了戴法兴的无理责难。

这场辩论,实际上反映了当时
科学发展过程中科学和反科学、进步和保守之间的尖锐斗争。

戴法兴等人
认为:历代流传下来的东西,都是古制,是不可革的,是“万世不易”的,
他们认为天文历法不是“凡人”可以修改的,他们说:“非冲之浅虑妄可穿凿”,甚至进一步责骂祖冲之是“诬天背经”。

祖冲之对他们提出了尖锐的反驳。

他认为日月五星的运行“非出神怪”,“是有形可检,有数可推”,只要进行细心的观测和推算。

孟子早先所说“千年之日至(夏至、冬至)可生而致”的话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祖冲之在《驳议》中写了两句非常有名的话“愿闻显据,以覆理实”,“浮词虚贬,窃非所惧”。

他希望双方都拿出真实的证据,辨明真正的是非,至于造谣和中伤,那是他丝毫不怕的。

由于种种阻碍,大明历一直到他死后十年,在梁朝才得以颁行(公元510年)。

祖冲之除天文历法和数学之外,对机械方面也有研究,他制造过“指南车”和“千里船”,此外,他对音律也很精通,对古代的许多书籍进行过注释,他还写过十卷小说,他真称得上是一个多才多艺的科学家。

关于他在数学方面的著作,最著名的要算是《缀术》,此外还有《九章算术译注》、《重差注》等等,但这些也都失传了。

祖冲之的儿子祖暅也是一位杰出的数学家,他继承了祖冲之在数学和天文历法方面的工作,并进一步发扬光大了他父亲的成就。

祖冲之的“大明历”就是经过祖暅三次建议之后才被梁朝采用的。

关于球体体积的计算也是作为祖暅的工作流传下来的。

祖暅终生好学不倦。

传说他小的时候,专心读书,连打雷也不觉得,走路时思考问题,曾经撞到别人身上。

祖冲之父子的名字,不仅在国内已是受到称道,在世界上也受到了应有的重视。

17世纪的一位法国数学家,提出了一个数学难题,使得后来的数学家一筹莫展,这个人就是费马(1601—1665)。

这道题是这样的:当n>2时,xn+yn=zn没有正整数解。

在数学上这
称为“费马大定理”。

为了获得它的一个肯定的或者否定的证明,历史上
几次悬赏征求答案,一代又一代最优秀的数学家都曾研究过,但是300多
年过去了,至今既未获得最终证明,也未被推翻。

即使用现代的电子计算
机也只能证明:当n小于等于4100万时,费马大定理是正确的。

由于当
时费马声称他已解决了这个问题,但是他没有公布结果,于是留下数学难
题中少有的千古之谜。

费马生于法国南部,在大学里学的是法律,以后以律师为职业,并被
推举为议员。

费马的业余时间全用来读书,哲学、文学、历史、法律样样
都读。

30岁时迷恋上数学,直到他64岁病逝,一生中有许多伟大的发现。

不过,他极少公开发表论文、著作,主要通过与友人通信透露他的思想。

在他死后,由儿子通过整理他的笔记和批注挖掘他的思想。

好在费马有个“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凡是他读过的书,都有他的圈圈点点,勾勾
画画,页边还有他的评论。

他利用公务之余钻研数学,并且成果累累。


世数学家从他的诸多猜想和大胆创造中受益非浅,赞誉他为“业余数学家
之王”。

费马对数学的贡献包括:与笛卡尔共同创立了解析几何;创造了作曲
线切线的方法,被微积分发明人之一牛顿奉为微积分的思想先驱;通过提
出有价值的猜想,指明了关于整数的理论,数论的发展方向。

他还研究了
掷骰子的输赢规律,从而成为古典概率论的奠基人之一
高斯(Gauss1777~1855)生于Brunswick,位于现在德国中北部。


的祖父是农民,父亲是泥水匠,母亲是一个石匠的女儿,有一个很聪明的
弟弟,高斯这位舅舅,对小高斯很照顾,偶而会给他一些指导,而父亲可
以说是一名「大老粗」,认为只有力气能挣钱,学问这种劳什子对穷人是
没有用的。

高斯很早就展现过人才华,三岁时就能指出父亲帐册上的错误。

七岁
时进了小学,在破旧的教室里上课,老师对学生并不好,常认为自己在穷
乡僻壤教书是怀才不遇。

高斯十岁时,老师考了那道著名的「从一加到一百」,终于发现了高斯的才华,他知道自己的能力不足以教高斯,就从汉
堡买了一本较深的数学书给高斯读。

同时,高斯和大他差不多十岁的助教Bartels变得很熟,而Bartels的能力也比老师高得多,后来成为大学教授,他教了高斯更多更深的数学。

老师和助教去拜访高斯的父亲,要他让高斯接受更高的教育,但高斯
的父亲认为儿子应该像他一样,作个泥水匠,而且也没有钱让高斯继续读书,最后的结论是--去找有钱有势的人当高斯的赞助人,虽然他们不知
道要到哪里找。

经过这次的访问,高斯免除了每天晚上织布的工作,每天
和Bartels讨论数学,但不久之后,Bartels也没有什么东西可以教高斯了。

1788年高斯不顾父亲的反对进了高等学校。

数学老师看了高斯的作
业后就要他不必再上数学课,而他的拉丁文不久也凌驾全班之上。

1791年高斯终于找到了资助人--布伦斯维克公爵费迪南(Braunschweig),答应尽一切可能帮助他,高斯的父亲再也没有反对的
理由。

隔年,高斯进入Braunschweig学院。

这年,高斯十五岁。

在那里,高斯开始对高等数学作研究。

并且***发现了二项式定理的一般形式、数
论上的「二次互逆定理」(LawofQuadraticReciprocity)、质数分布定
理(primenumertheorem)、及算术几何平均(arithmetic-geometricmea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