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四下《短诗三首》教学设计含反思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四下《短诗三首》教学设计含反思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漫”、“涛”2个生字,会读“繁星”、“漫灭”2个词语。

2.通过反复诵读,读准字音,体会诗歌韵味。

3.引导学生朗读诗歌,合编诗集,摘录诗歌,形成属于自己的小诗集。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反复朗读课文,体会诗歌韵味。

2.初步了解现代诗的特点,体会诗歌的情感。

按照母爱主题进行诗歌创作。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诗人的情感和诗歌的韵味,感受平凡事物中蕴涵着的浓浓母爱。

激发学生进行诗歌创作的兴趣。

教学重点:
1.识记生字新词,掌握合编,摘录诗歌的方法,体会诗歌韵味。

为综合性学习做准备。

2.初步了解现代诗的特点,体会情感。

教学难点:
1.通过诵读,体会诗歌传达的情感,进行补白生活中遭遇的困难。

2.按照主题进行诗歌创作。

3.合作编写,摘录小诗集。

教学准备: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搜集现代诗的特点。

学生:熟读诗歌,初步体会其情感,搜集作者资料及写作背景。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图片激趣,随心写诗
师:同学们,上课。

生:起立,老师好!
师:同学们好,请坐!
师:大千世界,美无处不在。

把你看见的美,用笔写下来便是诗,诗其实就这么简单。

不信孩子们,我们共同来看一看,这是?(出示一朵花的图片)
生:你说(随机指一个),一朵花。

师:这是?你说。

(出示蓝天图片)
生:一片蓝天,蓝蓝的天空。

师:再看这张图片,他们在干什么?(出示孩子们在学校操场玩耍的图片)。

师:孩子们。

一朵花,一片天,一群孩子在笑声中长大。

这就是诗,诗就是如此简单,把你看到的想到的用真挚的情感写出来就是诗。

师:孩子们再看(出示一张桌子),指名说这是?
生:一张桌子。

师:世界上从不缺少美,美就在我们身边,这是?你来说。

生:一把椅子。

师:这个孩子在干什么?这位小朋友来说一说。

生:在做题。

师:孩子们,“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一个孩子在奋斗”。

这也是诗。

诗就是用手中的笔把心中的事写出来,孩子们诗简单吧?
生:简单。

二、释义诗题,了解作者
师:是的孩子们,世间万物都可以写到诗里。

今天,我们就走进那着看似平凡却温暖人心的诗篇。

孩子们,拿出手跟老师一起板书课题。

师:课件出示诗题(同学们跟老师一起读一遍题目——第九课短诗三首)。

同学们和老师一起板书课题,并顺势解释“短诗”,我们知道诗歌有长就有......短。

在现代诗当中,我们把不超过14行的诗歌称为“短诗”。

孩子们,和老师一起读课题——第九课《短诗三首》。

师:孩子们,瞧!这三首短诗均以“繁星”为题目。

同学们猜一猜题目后面的数字是什么意思?
生:作者写了很多次繁星,数字代表这是第几首;诗人第几次写繁星。

师:是的孩子,我想你一定是认真思考了。

《繁星》是作者的第一部诗集,是作者自1919年冬至1921年秋这段期间写得164首小诗,后面的数字的确是表示第几首,比如《繁星(七一)》就是繁星第七十一首的意思。

师:孩子们,这些温暖的小诗出自谁之手呢?同学来自由读一读作者资料,看看你都了解了哪些信息。

生:分享交流作者资料。

设计意图:初步感知短诗的一些基本特点,简介作者以及了解诗题序号的意思。

三、初读诗歌,扫清障碍
师:孩子们,可以这样说:“母爱亲情”、“对大自然的赞颂”、“对人生哲理的书写”是冰心奶奶一生写作缩影。

请同学自由读一读这首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课件出示)
师:课件出示繁星(一三一),谁来试着读一读?
生:读。

师:孩子读得很流利,但“啊”这个字在这里发生了音变,如何发生的音变,请看老师,这里是将大海的“海”的韵母“i”作为声母“y”,后面“啊”做韵母,因此音变成“呀”。

跟老师一起读,“大海呀”。

老师读前面的大海,你们读后面。

生:大海......呀,大海......呀。

师: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把“啊”的字音读准确。

设计意图:通过反复诵读,在读得过程中纠正字音,为下面的理解诗歌韵味做好铺垫。

四、反复朗读,发现诗韵
师:同学们,著名作家朱光潜说过——“诗和音乐一样,生命全在节奏”。

我们在反复的朗读中,也有发现这些短诗读起来都非常朗朗上口,悦耳动听,节奏感十足。

这里面可是藏着秘密呢?
师:同学们认真听老师朗诵,并思考这首诗为什么读起来朗朗上口?这里面究竟藏着什么秘密?
师:通过聆听,哪位同学来试着说一说这首诗为何这首诗读起来如此朗朗上口,你发现了什么特点?
生:预设,押韵。

师:孩子我相信你一定是在认真思考。

这就是诗歌的“韵”(板书),还有吗?你来试着读出这份韵味来(指导朗读,读出韵味)。

生:句式相仿(排比——哪一,哪一,哪一)。

师:是的,排比的句式可以使诗歌的情感递进更有层次感。

你观察的真仔细。

你来试着读一读吧(指导朗读,读出情感递进)。

生:反问句式。

师:真好,孩子!反问句能够增强语气,渲染情感。

读得时候最后一个字要上扬。

谁来试一试读读这首诗。

生:读。

师:孩子你读的感情充沛,请你为全班女生起个头,女生读完男生立即接上读。

让我们一同去感悟大海的魅力。

师:孩子们,从你们的诵读中,大家仿佛看到了什么样的画面?
生:交流分享。

师:相机评价。

师:孩子们,请看这三幅图片,此时此刻想象自己就在海边,夜晚的点点繁星倒映在海面上,朵朵浪花拍打在海岸;那此起彼伏的波涛声如歌声一般传到我们的耳朵。

看到此情此景,作者的万千思绪如潮水般涌来。

师:孩子们,请缓缓睁开眼睛,让我们带着这份起伏的思潮——齐读(繁星一三一)。

生:读。

师:孩子们,诗言志。

那么这首诗表达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呢?
生:谈感受。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结合课前查找的资料,交流方法。

师:相机点评并板书这就是诗歌的“味”。

孩子们,就让我们带着作者对大海的这份赞颂,试着背一背这首诗。

设计意图:诗和音乐一样,生命全靠节奏。

通过探究学习,在多种方式的诵读中,理解词语的意思,体会诗歌的韵味和节奏。

并运用在读得过程中所激发的情思,趁热打铁进行配乐齐读,最大程度挖掘孩子们的情感,升华主题。

五、有情有思,读出情感
师:孩子们,你们的背诵朗朗上口,让我也感受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赞颂之情,这就是诗歌的“味(情感)”板书。

师:孩子们,诗是强烈情感的自然流露,它源于宁静中回忆起来的情感。

谁来读一读这首诗?
生:读。

师:孩子,你在学习第一首诗歌的基础上,对这首诗节奏的把握很到位。

但这首诗里也有一处音变——“母亲啊”应为“母亲呐”。

师:孩子们,和老师一起读。

母亲......呐,母亲......呐。

一起读。

孩子们,在读这首诗的过程中,大家都发现了这首诗歌的哪些特点?
生:我发现了押韵或有重复的字。

师:孩子,你发现哪里有重复请把他读出来。

生:读“了里”。

师:这也是诗歌的韵,叫同字押韵(板书)。

你来试着读一读。

师:还有吗?有两个风雨。

生:有两个风雨。

师:孩子们,这两个“风雨”,分别表达的意思一致吗?大家联系诗歌的上下句试着体会体会,我们应该怎么样理解呢?。

生:天上的风雨是自然界的风雨;心中的风雨是指生活中的挫折。

师:孩子,你在用心体会这首诗歌。

我们知道天上的风雨是自然界的风风雨雨。

心中的风雨可能是我们经历的困难,可能是......可能是......还可能是......。

生:畅所欲言。

师:是啊孩子们,我们的一生总会遇到或大或小的困难,我们一直都在翻越一座又一座山,越过一道又一道坎。

师:孩子们,我们的冰心奶奶何尝不是呢?你知道冰心奶奶在写繁星(一五九)时都遇到过哪些风雨呢?
生:结合作者资料,分享交流。

师:相机点评,并由此引读全诗。

师:孩子们,结合朗读感悟以及我们查阅的相关资料,这首诗作者想要表达什么呢?
生:作者对母亲浓浓的爱意,对母爱的赞美和歌颂。

(1)1900年出生的冰心,从小体弱多病,每次生病便会想起——母亲啊(生读)。

(2)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革命对于11岁的冰心来讲是可怕的,是枪林弹雨,是无家可归,是失去亲人,是提心吊胆……每每想到这些冰心也会害怕,她会说——母亲啊(生读)。

(3)1921年,经历人生风雨的冰心出版了她人生中的第一本诗集《繁星》,她把对母亲浓浓的爱写在了这首诗中——母亲啊(生读)。

师:孩子们,“风雨”是自然之景,也是人生之情啊!是我们出走半生,慕然回首时躲在母亲怀抱里的那份依恋和温暖。

师:此时此刻,就让我们带着这份对母亲的依恋和赞美。

读——繁星(一五九)。

生:齐读。

师:孩子们,诗给人类朝向理想的勇气。

我们知道在这首诗里“风雨”是自然之景,也是人生之情啊!更是我们出走半生,慕然回首时躲在母亲怀抱里的那份依恋和温暖。

(这也是诗歌的“味”(情感)顺势板书)。

师:孩子们,让我们和作者一样,带着对母亲的这份浓浓爱意,试着背一背这首诗歌吧。

生:尝试背诵。

师:孩子们,其实古往今来,赞美母亲的诗句有很多。

同学们自由读一读这两首小诗,用心感受感受吧。

生:自由读诗。

师:孩子们,这里的第二首诗是我们学校石榴诗社的一位小诗人写得,他和我们年龄差不多。

这是他心中对母爱的抒发,孩子们,母爱在你们心中又是什么样的呢?
生:分享交流。

师:关于诗,我们总有说不完的话,就像提及“妈妈”二字,我们总有写不完的情,读不完的爱。

就让我们以“母爱”为主题,用诗歌的方式来表达对母亲的爱吧!开始。

生:写。

师:巡视。

我发现孩子们真是笔下有情,心中有爱。

老师很想聆听一下你们对母亲的那份爱。

来吧!分享自己的作品吧。

生:分享作品。

师:你写的很有真情实感,老师感受到了你对妈妈的爱是如此温暖。

生:分享作品。

师:你这个词用的很贴切,将对母亲的爱书写的自然又令人感动。

生:分享作品。

师:读得真有感情,老师不仅用耳朵听到了你对母亲的爱,更用心灵感受到了。

请坐!
师:孩子们,你们分享的每一首诗都如此饱含真情,相信还有很多未分享的同学写得一样动人。

老师忍不住想把它收集起来,做成一本小诗集。

老师为大家准备了诗集封面。

孩子们不难发现,老师特意在封面留了些空白处,孩子们自己开动脑筋想一想,将其填写完整。

生:听。

师:孩子们,在平时的读书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一本书除了封面之外还有很多其他部分。

比如说——
生:目录,序言,后记。

师:是的孩子们,目录需要我们对诗歌以主题的形式,或时间的形式以及其他形式进行一个合理编排,序言的书写一般是一些有名气的人,这是一件意义十足的事情,谁愿意来担任本诗集的主编,这么多人呀,那就由你们共同合作,完成咱们四(五)班的首部诗集。

师:孩子们,诵读诗歌让我们感到诗歌的韵味;自创诗歌可以编诗集。

其实,摘录也可以形成诗集。

请同学们看摘录方法。

希望每一位孩子都能在课下积极阅读优秀诗人的诗歌,可以把打动你的作品进行摘抄积累。

为后面的综合性学习——举行诗歌朗诵会做准备。

师:孩子们,在我们正式下课之前,老师要把课前说得神秘小礼物送给大家。

其实老师也是一位诗人,并于2020年出版了自己人生中的首部诗集《寂静背后》。

现在就将这本诗集送给大家,希望大家可以相互传阅,里面若有你喜欢的句子,也可以进行摘录。

师总结:孩子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朗读诗歌,创编诗歌,摘录诗歌的三种方法,就让我们带着这三把钥匙,开启属于我们的诗歌大门吧!
师:同学们,下课!
生:老师,再见!
七、作业布置
A层:有感情的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B层:以母爱为话题,创作诗歌。

C层:主题不限,创作诗歌,并以单元的形式制作成小诗集。

八、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我相信每一段路都充满着意义,也许它不能立即成功,但一定是通向成功的必经之路。

这是我通过本次公开课所获得最大体会。

这是此岸与彼岸的过程,也是年轻教师成长的必由之路。

通过这次课堂实践,一次次的练习与磨课,探讨体悟到内化,在整个过程中各种体验,我将其概括为三个词汇——“整体”、“细节”、“聆听”。

我们常常讲“大语文课堂”,我想这个“大”在于老师自身的综合素养、学生的整体能力水平是其一。

还有便是“人文性与知识性”双线组合的整体性以及细化到课与课、课与语文园地、课与习作、课与快乐读书吧、单元与单元、低中高不同段有不同的语文素养和必要的语文能力,这里的知识能力的递进也是需要考虑的。

也就是要有整体的联系意识,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就应该优先考虑能否巧妙链接单元的语文知识(如:日积月累、词句段运用、交流平台、快乐读书吧、课后习题等)。

万万不可断章取义,这是本次公开课的收获之一,在教学
设计中一定要有单元以及年段的整体意识。

也唯有此,方能使思路更宽阔,设计更全面,巧妙。

达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顿悟。

细节决定成败已是老生常谈的一句话了。

通过8次磨课到最终的呈现。

个人作为亲历者,最想说这节课在读的方面还是“不透”,读得还是少,亦或说朗读指导的最终指向性不够精细,所要达到的效果老师心里还缺乏明确。

因此,读的时候会迷茫,效果显然不会达成。

其次,设计读的方式相对单一,没有压实读的环节。

诗歌没有一种沉浸式的读,怎能有所体悟,没有体悟何谈情感,激发不了情感又如何发自内心的书写呢?本节课还是太多的关注时间这个层面了,诚如评课老师所言,高效一定是在有效的基础上谈起。

这是我认为在读得方面细节处理的不足之处。

再者,是对于本节课的课堂生成的问题处理欠佳,一方面是经验不足,另一方面是对于学生的回答还是没有深度思考,导致回复的简单化,例如:学生在繁星(一五九)当中说两个风雨可以调换位置,这其实是一个很好的生成问题,我诚实的说自己讲不到也想不到李老师所说的“虚实结合”这个层面,当然这和备课时深挖教材有关系,这需要反思。

但在这里我想说:我若是认真思考这个问题,而不是为了推进度,我想我是可以想到引导孩子试着联系诗歌的上下句来理解理解的。

那么,讲到这里,我想这是个常识,学生能理解,这个问题也随之迎刃而解。

因此,在面积不大的三尺讲台,把握细节,像学生一样认真聆听是如此重要,我想我会记得这个瞬间。

用心倾听,真诚答复,学生才能打开心扉。

这节课,孩子们的情绪不高,抛开其他客观因素不谈,作为老师,我想还是先从自身找
原因。

首先,课前的小游戏没有调动起积极性。

其次,在授课时比较平稳,诵读高昂的时刻没有起来。

最后,对学生的回答聆听还不够认真,导致在评价时欠缺艺术性,幽默性以及激励学生的积极性。

也是本节课的不足之处。

这需要多读书,在平时就多去倾听孩子们的心声——耐心,恒心,用心,细心,对教育教学充满真心。

一节课总有结束,但这是时间意义上的。

一节课也从未有过终点,这是教育意义上的。

关于教育教学,唯有像那戈壁上的架架抽油机,不断躬耕于天地之间,低头时抱有一份感恩,抬头时怀有一份情怀。

不断的往来于此岸与彼岸,不管终点在何处,只要我们在不断划桨,就早已不再是第一次出发的样子。

这,令人温暖更令人幸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