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地理交通运输线路及站点的区位因素试题答案及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二地理交通运输线路及站点的区位因素试题答案及解析
1.读图,简述西伯利亚大铁路沿俄罗斯南部地区修建的原因(10分)
【答案】铁路主要修建在南部的原因:南部气候温暖,地形平坦,资源、人口、城镇、工业区主
要集中在南部。
【解析】
读图,俄罗斯西伯利亚大铁路主要修建在南部的原因,因为南部纬度较低,气候温暖,地形平坦,资源丰富、人口、城镇、工业区主要集中在南部。
铁路修建在南部,便于促进沿线地区经济发展。
【考点】影响铁路修建的因素。
2.2012年7月1日,横贯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的沪汉蓉高速铁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武)汉宜(昌)铁路正式开通运营。
读下图完成下列小题。
【1】汉宜铁路没有选择沿江修建,主要是因为该河段()
A.河道弯曲,线路太长
B.地形复杂,路基不牢
C.人口稠密,搬迁人口多
D.多小城镇,对经济带动不明显
【答案】A
【解析】宜昌到武汉是长江中游的一部分,此段河道弯曲,线路太长,所以A正确。
【2】关于修建沪汉蓉铁路最主要的意义是()
A.缓解我国东西方向的货运压力,完善交通运输网
B.加强地区之间的联系,促进经济和文化的交流
C.加快少数民族地区脱贫步伐,增进民族团结
D.促进沿线农矿产品的销售,带动沿线经济的发展
【答案】B
【解析】沪汉蓉铁路有利于东中西部资本、技术、人力资源跨区域快速流动,加强东中西地区之
间资源优势互补,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所以A正确。
【考点】该题考查铁路的区位因素及影响。
3.“货物生成密度”是指一个区域货物发送量与其国民生产总值的比值(单位:吨/万元)。
一般而言,经济愈发达,以工业成品运输为主,货物运输量愈少;经济愈落后,以原材料运输为主,货物运
输量愈大。
下图是我国某年货物生成密度类型区(a、b、c、d四类型区)示意图。
回答下列小题。
【1】据图分析,“货物生成密度”低,经济发达的是()
A.①B.②C.③D.④
【答案】D
【解析】据图分析可知,④地区货物生成密度低,人均GDP高,经济发达。
【2】以原材料运输为主,货物运输量大,人均GDP较高的类型是()
A.a B.b C.c D.d
【答案】B
【解析】根据图分析可知,b区域人均GDP高,在黑龙江和新疆两省区货物运输中,原料运输量较大。
【考点】该题考查中国地理概况。
4.读我国某区域图(左图),判断回答下列各题。
图2
【1】左图中MN一线东西两侧的城市密度差异显著,最主要区位因素是
A.地形B.气候C.历史D.交通
【答案】A
【解析】读图,MN一线东西两侧,东侧是河流支流的下游,与干流交汇处,地形较平坦,农业基础较好,人口密度大,城市密度大。
西侧是河流支流的上游,位于山区,地势起伏大,不利于农业活动,人口密度小,城市密度小。
所以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地形,A对。
气候、历史、交通等不是主要区位因素,B、C、D错。
【2】右图中两图是四种运输方式(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特点对比图,符合左图省区西部地区最主要运输方式特点的组合是
A.甲①B.乙④C.丙②D.丁③
【答案】C
【解析】读右图,速度最快的甲是空运,最慢的丁是水运,运距最短的丙是公路运输,乙是铁路运输。
①运费最高是空运,④运费最低是水运,②短途运输运费低是公路运输,③中等距离运费较低,是铁路运输。
所以,西部地区最主要运输方式特点的组合是丙、②,C对。
【考点】聚落分布的影响因素,交通运输方式及影响因素。
5.图中昆明以西地区的铁路密度很小,其主要的自然原因是该地区 ( )
A.保护旅游资源,防止生态破坏
B.森林茂密,施工困难
C.地形、地质复杂,多高山、峡谷
D.资源贫乏,人口稀少
【答案】C
【解析】昆明以西为横断山区和青藏高原地区,地形、地质复杂,修建铁路困难。
【考点】中国地形。
6.图中三条以运输煤炭为主的铁路干线,由北向南依次是
A.大秦线、神黄线、胶济线
B.大秦线、神黄线、焦(作)日(照)线
C.神黄线、焦(作)日(照)线,胶济线
D.神黄线、大秦线、焦(作)日(照)线
【答案】B
【解析】根据图示的分布位置判断,北线为山西大同到秦皇岛的大秦线;中线为陕西神府到黄骅港的神黄线;南线为焦作到日照的焦日线。
【考点】本题考查我国的铁路线。
点评:本题为简单题,学生只要能抓住图示铁路线的分布位置,并结合我国沿海的海港城市分布即可比较判断,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应在平时的学习中加强读图训练。
7.位于喜马拉雅山脉南麓的西藏墨脱县,是我国目前唯一不通公路的县,正在建设中的墨脱公路将于2012年建成通车。
结合所学知识,完成问题。
【1】墨脱公路建设难度大的主要原因是( )
A.终年多雨B.植被茂密C.地质条件复杂D.公路设计等级高
【答案】C
【解析】材料反映该公路建设于喜马拉雅山山麓地带,由于位于板块交界处,故地质条件复杂。
【2】该县境内雅鲁藏布江河段航运价值低,其主要原因是( )
A.封冻期长B.落差大C.流量小D.含沙量大
【答案】B
【解析】雅鲁藏布江奔腾于青藏高原流向南亚,地势落差大,故河流落差大,不利于航运。
【3】墨脱公路建成后有利于( )
A.发挥该县的交通优势
B.加强对外物资和文化的交流
C.改善生态环境
D.将经济优势转化为资源优势
【答案】B
【解析】公路建设的意义主要从改善交通,促进资源开发与外界的交流,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但可能对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破坏。
【考点】本题考查我国的区域交通线建设和影响。
点评:本题解题的关键是能结合我国的区域地理环境,判断对交通线建设的影响,并调用课本关于交通线建设的意义分析,属于常规考点,应加强学生的基础知识落实。
8.铁路运输供需缺口= 经济发展需要的铁路网长度(DL)- 已建成的铁路网长度(SL)。
据图回答问题。
【1】根据图示判断,铁路运输压力最大的阶段是
A.T
1B.T
2
C.T
3
D.T
4
【答案】C
【解析】铁路运输压力最大的阶段应该是铁路运输供需缺口最大的阶段,结合图示知T3阶段的缺口最大。
【2】 T
4
阶段,铁路运输供需缺口变化趋势表明
A.经济发展严重衰退B.区域间贸易往来减少
C.工业化程度提高D.多种交通运输方式的发展
【答案】D
【解析】T4阶段铁路运输供需缺口逐渐变小,说明交通网络不断完善,应是多种交通运输方式发展的结果。
9.我国计划修建京沪高速铁路,体现了世界交通运输发展的
A 大型化
B 高速化
C 专业化
D 综合化
【解析】“高速铁路”反映交通运输向高速化发展。
交通运输运量的不断扩大反映其大型化;集装
箱的出现反映其专业化;而不同交通运输方式形成的综合性交通运输网络反映其综合化。
【考点】本题考查交通运输线的发展。
点评:本题难度低,学生只要能抓住题干的基本信息,并结合现代交通运输发展的基本特征分析
即可。
10.青藏铁路北起青海西宁,南到西藏拉萨。
高原列车开通后,促进了西藏地
区旅游业的蓬勃发展。
读图13,回答下列问题。
(12分)
1.说出图示区域主要的能源。
(2分)
2.写出图示区域的世界文化遗产, 并说出该区四种特色旅游资源(自然、人文各两个)。
(5分)3.评价该区旅游资源开发的优势,并指出图示区域进行旅游规划时应优先考虑的问题。
(5分)【答案】1.太阳能、水能(地热能)。
(2分)
2.拉萨布达拉宫历史区;(1分)高原雪域,藏羚羊等野生动物;藏族文化风情;
布达拉宫等宗教建筑。
(合理即可,4分)
3.旅游资源有特色;具有历史文化、科学等价值;观光、文化旅游、科学考察等多种功能。
(合理即可,3分)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保护(生态)环境。
(2分)
【解析】本题考查我国青藏地区的旅游资源及旅游活动。
(1)青藏高原地势高,光照强,故太阳能资源丰富;位于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故多地
热能资源;多大江大河的源头,河流流量较大,且河流落差大,故水能资源丰富。
(2)自然旅游景观:雪域风光、珍惜野生动植物;雅鲁藏布江大峡谷等;人文景观:布达拉宫、少数民族风情等。
(3)旅游资源的评价主要从旅游资源的游览价值、集群效益等方面分析;区域旅游规划主要考
虑当地的生态环境保护和基础设施建设等。
11.山地的交通线主要建在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其主要原因是:
A 客货运量小;
B 地势相对和缓,工程造价低、难度小;
C 水源充足;
D 地势低,热量条件好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交通线路的选择。
从地形因素分析,交通线主要建在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是地
势相对和缓,工程造价低、难度小。
选择B项。
12.“红三角”经济圈包括江西赣州、广东韶关、湖南郴州的8万平方千米土地。
三市都属于红色砂
砾岩山区,同时也是革命老区,故被称为“红三角”地区。
“红三角”地区以广州南沙为平台,牵线“珠三角”,共建华南经济圈规划,形成良好资源互补。
读图回答16~18题。
【1】图中①②两条铁路线与长江航道相交的港口分别是
A.南京、武汉B.枝城、武汉
C.武汉、九江D.九江、南京
【答案】C
【解析】结合①②两条铁路经过城市判断,①表示京广线,与长江交于武汉;②表示京九线,与
长江交于九江。
【2】“红三角”地区发展粮食生产的主要限制性因素是
A.热量、光照B.光照、水
C.水、地形D.地形、土壤
【解析】“红三角”地区位于南方低山丘陵,且受季风气候影响,降水集中,故山地丘陵为主,平原面积小,且红壤贫瘠、水土流失严重等地形和土壤条件为本区农业生产主要的限制性条件。
【3】“珠三角”可以为“红三角”地区经济的发展提供
A.大量廉价劳动力B.充足的农林产品
C.丰富的矿产资源D.资金和技术支持
【答案】D
【解析】相对红三角(经济还较落后)而言,珠三角发展的优势:资金、技术、人才优势,故D 项符合。
13.青藏地区修筑铁路,需要克服的主要困难有
A.缺氧和冻土问题
B.沼泽和草地问题
C.沙丘和戈壁问题
D.溶洞和暗河问题
【答案】A
【解析】青藏铁路的修建克服了三大技术难以:高寒缺氧;冻土广布;生态脆弱。
14.解决城市交通线路拥堵的根本措施是
A.合理安排交通时间B.合理规划城市道路
C.限制车辆数量D.增加道路设施
【答案】B
【解析】解决城市交通线路拥堵的根本措施是合理规划城市道路。
所以B项正确。
15.图11为郑(州)西(安)铁路客运专线示意图。
其中专线穿过的张茅隧道是目前世界上首座在湿陷性黄土上建设的、超大断面特长铁路隧道。
据此回答21~22题。
【1】下列关于郑西客运专线走向的解释,最合理的是
【答案】C
【解析】此段铁路经过平原地形,最为主要原因是人口密度大、沿线城市多。
【2】造成张茅隧道工程艰险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A.需穿越的山体主要为背斜构造,岩体承压能力较差
B.地处我国大的地层断裂带,地层构造不稳定
C.石质隧道,距离长,地质构造复杂多变
D.湿陷性黄土遇水成泥,开挖大断面隧道时非常容易变形塌方
【解析】根据文字信息可知此段铁路经过湿陷黄土区。
16.下列有关武广铁路沿线叙述正确的是()
A.武广高速铁路沿线地区夏季受干旱影响大
B.武广高速铁路经过省区都属于中部经济地带
C.沿线地形以平原和低山丘陵为主
D.武广高速铁路沿线常规能源资源丰富
【答案】C
【解析】武广高速铁路沿线地区主要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降水集中,易形成洪涝灾害,所以A错;武广高速铁路终点站是广州,属于东部经济地带,所以B错;武广高速铁路进入珠江三角洲地区,常规能源短缺所以D错。
只有C项正确。
17.武广高速铁路修建的积极影响表现在()
①节约土地、能源,污染小,保护沿线地区生态环境
②加强长江中游地区与珠三角地区、港澳地区的交流与合作
③使原有路网的货运能力不断下降
④极大推动“武广沿线都市圈”的繁荣,还直接联系和影响着整个华中、华南、西南及香港地区
⑤拉动相关产业发展,带动沿线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⑥有利于巩固国防,促进少数民族地区脱贫致富
A.②③④⑤B.①②③④⑤⑥C.②④⑤⑥D.①②④⑤
【答案】D
【解析】武广高速铁路修建使原有路网交通压力减轻,所以③错;巩固国防一般位于边疆地区,.武广高速铁路沿线少数民族少,所以⑥错。
只有D正确。
18.交通是经济发展的先行官,许多地区都十分重视发展和充分合理利用当地的交通。
该图是我国四地区的交通运输方式占全国的比重,读图回答24~25题。
【1】甲、乙、丙、丁依次代表的地区是
A.长江中下游地区、黄河中下游地区、西北地区、西南地区
B.黄河中下游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西南地区、西北地区
C.西南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黄河中下游地区、西北地区
D.西北地区、黄河中下游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西南地区
【答案】B
【2】丁地区三类交通方式所占的比例都不大,其原因可能是
①需要进行交流的物资少
②地形崎岖,修建铁路和公路的难度较大
③气候恶劣,沙漠广布修建铁路和公路的难度较大
④河流因干旱,水量小,通航河段少
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
【答案】C
19.纵贯我国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和珠江三角洲的铁路干线是
A.京广线B.京哈线C.京哈-京广线D.焦柳线
【答案】C
【解析】纵贯我国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和珠江三角洲的铁路干线是京哈-京广线。
20.关于京杭运河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京杭运河是世界开凿最早、最长的运河
B.由北而南流经京、冀、鲁、皖、苏、浙
C.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水系
D.目前,只有长江以南尚可通航
【答案】AC
【解析】本题考查京杭运河的概况。
京杭大运河,古名“邗沟”“运河”,是世界上里程最长、工程最大、最古老的运河,与长城并称为中国古代的两项伟大工程。
大运河南起杭州,北到北京,途经
今浙江、江苏、山东、河北四省及天津、北京两市,贯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
水系,全长约1794公里(春秋吴国开凿,隋朝大幅度扩修并贯通至都城洛阳,元朝翻修时弃洛
阳而取直至北京)。
开凿到现在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
其部分河段依旧具有通航功能。
B选项
京杭运河未经过安徽,所以B错误;D选项长江以北仍有很多河段可以通航。
所以本题选择AC
选项。
21.2009年12月15日,港珠澳大桥正式动工,建成后,将成为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
港珠澳大桥会采用桥隧结合方式,大桥主体工程长29.6公里,桥贯通后,由香港开车到珠海或澳门,只
需要15~20分钟,目前行船需1个小时。
读大桥设计图,回答12-13题。
【1】大桥采用桥隧结合方式的原因是
①减小对当地生态的破坏②节约建设成本,降低技术难度
③当地地质基础稳定,不利于桥梁的建设④保持珠江主航道的通航能力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答案】C
【2】港珠澳大桥的开通,将产生的影响有
A.珠海城区的重心将向桥头方向偏移B.有利于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的经济联系
C.削弱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D.大桥建设对珠江航运会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
【答案】A
22. 2009年12月26日,世界上一次性建成里程最长、标准最高、投资最大的高速铁路——武广高铁正式开通。
武广高铁全线共设15个车站,途经11个地级市,将广州到武汉的铁路运输时间从过去的10小时缩短至3小时。
完成47~48题。
【1】武广高铁桥梁和隧道占线路总长度的三分之二,主要原因包括
①沿线多高原、丘陵②高速铁路要求线路较平直
③少占用耕地④经过山区的主要旅游景点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答案】B
【2】武广高铁对沿线地区产生的影响,正确的是
①沿线地区大中小城市之间的地租差异进一步扩大
②大城市高速铁路的站点附近将形成卫星城市
③加速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产业转移和产业升级
④促进沿线地区经济发展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②④
【答案】D
23.京广高铁北京至郑州段于2012年12月26日正式开通运营,至此,世界上运营里程最长的
京广高铁全线贯通。
京广高铁是我国“四纵四横”高速铁路的重要“一纵”,线路北起北京,南至广州,全长2298公里。
读下图,回答以下问题。
【1】下列关于京广高铁的说法,正确的是()
A.节约能源和减少污染是重点
B.体现了交通运输向高速化、大型化、专业化和网络化发展
C.说明在现代铁路建设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科技、地形因素
D.京广高铁串起五大城市经济圈
【答案】D
【解析】京广高铁的修建体现了交通运输向高速化、网络化方向发展,没有体现大型化和专业化;科技在现代铁路建设中的决定性作用越来越明显,而地形因素对铁路建设的影响在减弱;京广高
铁穿起了北京、郑州、武汉、长沙、广州五大城市经济圈。
【2】有关京广高铁建成通车重要意义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促进沿线社会经济的发展
B.京广高铁的开通将加快沿线城市群一体化进程
C.老京广线将全部承担货运任务,大大增强南北货运能力
D.密切中部地区与珠三角地区的联系,构建贯穿南北的运输通道
【答案】C
【解析】京广高铁建成通车能促进沿线社会经济的发展、加快沿线城市群一体化的进程、密切中部地区与珠三角地区的联系,主要承担客运任务。
【考点】我国铁路建设
24.近年来我国已成为石油净进口国,将石油从波斯湾运至上海港,最近的航线要依次经过()A.霍尔木兹海峡、曼德海峡、马六甲海峡
B.曼德海峡、马六甲海峡、台湾海峡
C.马六甲海峡、霍尔木兹海峡、琼州海峡
D.霍尔木兹海峡、马六甲海峡、台湾海峡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轮船出波斯湾,必经过霍尔木兹海峡,从印度洋到太平洋要经过马六甲海峡,从南海向北到上海港,要经过台湾海峡,故选D项。
【考点】该题考查世界海峡。
25.下图是我国重要的四条交通干线分布示意图,对四条线路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①—②线路处于高原、丘陵,人口密度最小
B.③—④线路穿过高原、平原,聚落分布均匀
C.⑤—⑥线路穿越高原、山脉,少数民族种类最多
D.⑦—⑧线路穿过丘陵、平原,聚落密度较大
【答案】D
【解析】
①~②线位于西北内陆,穿越山脉、盆地;③~④线跨过内蒙古高原、华北平原,穿越高原、平原,聚落集中分布在东部;⑤~⑥线穿越高原、山脉,少数民族主要为藏族居民;⑦~⑧线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平原,穿越丘陵、平原,聚落密度较大。
【考点】中国区域地理。
26.结合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1】图中①②③④⑤铁路线的名称,按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京九线、京广线、京沪线、南昆线、湘黔线
B.京广线、京九线、京沪线、贵昆线、浙赣线
C.京广线、焦柳线、京沪线、贵昆线、湘黔线
D.京广线、焦柳线、京沪线、湘黔线、浙赣线
【答案】D
【解析】①②③④⑤铁路线的名称按顺序依次为京广线、焦柳线、京沪线、湘黔线、浙赣线,故D正确。
【2】有关图中⑥⑦⑧地理事物名称及其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⑥处是商品粮基地,盛产春小麦
B.⑦是淮河,是我国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分界线
C.⑧是旅游胜地黄山
D.⑥⑦⑧处都位于沪宁杭工业基地
【答案】B
【解析】⑥处是江苏省,以种植水稻和桑蚕养殖为主,故A错误;⑦是淮河,是我国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分界线,故B正确;⑧是江西省旅游胜地庐山,故CD错误;
【考点】区域中国地理。
27.下图为“某岛屿示意图”,该岛面积1.09万平方千米,且岩溶地貌广布,粮食依赖进口,近年来在中国帮助下扩大了水稻种植。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2分)
(1)说出该岛城市分布特征。
(4分)
(2)该岛水稻种植中发现缺水严重,请分析该岛地表水缺乏的原因。
(4分)
(3)M为世界著名港口,说出其形成的自然条件。
(4分)
【答案】(12分)
(1)沿海分布;沿交通线分布;沿河分布。
(每点2分,写出其中2点得满分)
(2)岛屿面积小,河流流量小;多山,地表径流停留时间短;岩溶地貌广布,地表水下渗。
(每点2分,写出其中2点得满分)
(3)海岸线曲折,有天然海湾(2分);位于盛行风向的背风地带(2分)。
【解析】
(1)图示加勒比海上的海地岛,岛屿中部多山。
由图示可以看出:城市主要在沿海地带、沿交通线分布,岛屿内部的城市沿河流分布。
(2)岛屿面积小,河流短流量小;岛屿多山,地表径流停留时间短;岩溶地貌广布,多地下暗河,地表水下渗多,地表水缺乏。
(3)M港位于岛屿南部,位于盛行东北信风的背风地带;M港有天然海湾,海岸线曲折,避风浪。
【考点】主要考查世界区域地理环境特征。
28.以重庆和德国杜伊斯堡为起始点的“渝新欧”国际铁路大通道构成“新丝绸之路”。
图为“渝新欧”国际铁路线分布示意图。
读图完成以下问题。
【1】“新丝绸之路”的优势有()
①可长距离运输大宗货物②修建总成本低
③运输快捷,灵活方便④受气象灾害影响相对较小
A.①③B.②③
C.①④D.②④
【答案】C
【解析】“新丝绸之路”属于铁路运输,具有速度快、运量大、受气象灾害影响相对较小等优势,
同时也具有建设成本较高、短距离运输成本较高等劣势,因此①、④正确,②、③不正确。
【2】关于“渝新欧” 国际铁路大通道修建的意义,叙述错误的是()
A.促进沿线国家的经贸发展与合作
B.有利于欧洲污染工业向中国转移
C.有利于缩小亚欧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D.促进亚欧经济走廊的形成
【答案】B
【解析】B选项明显不正确;“渝新欧” 国际铁路大通道修建的意义包括促进沿线国家的经贸发展
与合作、有利于缩小亚欧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促进亚欧经济走廊的形成等。
【考点】交通运输建设
29.“渝新欧铁路”东起中国重庆,经新疆阿拉山口,西至德国杜伊斯堡,全长11179千米,2011年3月19日通车。
“渝新欧铁路”将会促进亚欧经济走廊的形成,是“新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
读下面两图回答。
(28分)
(1)渝新欧铁路东起中国重庆,经等国家,西至德国杜伊斯堡。
(按顺序回答)(4分)(2)过去,长江流域发往欧洲的货物,大多通过东部沿海港口;现在通过渝新欧铁路可大
大缩短时间。
铁路运输的优点是。
(4分)
(3)建设渝新欧铁路的意义是。
(4分)
(4)从重庆销往欧洲的笔记本电脑、机电和汽车配件等产品,大部分由重庆富士康生产,试分
析富士康落户重庆的重要原因。
(8分)
(5)试分析武汉发展成为我国内陆最大物流中心的区位优势。
(8分)
【答案】(1)哈萨克斯坦、俄罗斯、白俄罗斯、波兰(4分)(不按顺序不给分、答错或答漏其
中一个不给分)
(2)上海(2分)运量大、速度快(2分)
(3)促进沿线国家的经贸发展与合作,促进亚欧经济走廊的形成。
(4分)
(4)重庆位于渝新欧铁路起点,水陆交通便利(2分);政府支持,政策优越,信息快捷通畅
(或城市基础设施等工业集聚条件更为有利)(2分);城市规模较大,劳动力充足且素质较高
(2分);产业基础雄厚,产业优势明显(2分);土地租金较低。
(2分)(答对其中4点可得
8分)(其它答案合理可酌情给分)
(5)(8分)
地理位置优越:处于中国腹地,全国经济地带中心,长江与汉江交汇处。
(2分)
交通运输便利:京广铁路、京珠高速、长江航运、航空运输。
(2分)
产业基础雄厚:工业发达(钢铁、汽车、高科技工业等),江汉平原农业发达(全国性的粮食、
棉花基地)(2分)(其它答案合理可酌情给分)
地方政策优势:政策支持,政府投入。
(2分)
【解析】
(1)读图,渝新欧铁路东起中国重庆,经哈萨克斯坦、俄罗斯、白俄罗斯、波兰等国家,西至
德国杜伊斯堡。
(2)过去,长江流域发往欧洲的货物,大多通过东部沿海港口上海。
现在通过渝新欧铁路可大
大缩短时间。
铁路运输的优点是运量大、速度快。
(3)建设渝新欧铁路可以促进沿线国家的经贸发展与合作,促进亚欧经济走廊的形成。
(4)读图,重庆位于渝新欧铁路起点,水陆交通便利。
政府支持,政策优越,信息快捷通畅,
城市基础设施等工业集聚条件更为有利。
城市规模较大,劳动力充足且素质较高。
产业基础雄厚,产业优势明显。
土地租金较低,生产成本低。
所以富士康落户重庆。
(5)武汉处于中国腹地,全国经济地带中心,长江与汉江交汇处,地理位置优越。
有京广铁路、京珠高速、长江航运、航空运输方式,交通运输便利。
产业基础雄厚,钢铁、汽车、高科技工业等工业发达,江汉平原农业发达,是全国性的粮食、棉花基地。
有政策支持,政府投入。
所以武汉发展成为我国内陆最大物流中心。
【考点】读图能力,铁路运输的优点,建设渝新欧铁路的意义,区域发展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