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如何实现有效教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如何实现有效教学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标准背景下,小学语文的教育教学呈现了丰富多彩的转变和优化。
然而,随着新课程改革标准不断趋向于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模式已经不再适应当今的教育方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开始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让学生在学习理论的同时得到全面的发展,从而也帮助教师在教学能力上得到突破。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语文;有效教学
一、有效教学的含义
所谓有效教学,是指教师在某种科学合理的教学理念的指导下,经过长时间对学生的教育和教学,使学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取得进步且获得发展。
需要强调的是,每个阶段不同学科的教学有效性都有其特定的概念和特征。
在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中,有效教学需要教師与学生之间相互配合,共同组成一种高效的教学活动。
一方面,教师要主动将教学步骤和教学模式有目的、有计划地做好规划,科学系统地掌握教材所需的科学文化知识和教育教学水平。
另一方面,学生要通过一系列的引导和启发,在智力、体力和品德各方面得到全面发展和提升。
二、小学语文有效教学的特点
(一)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发展和进步
为了促进小学生自身独立和完整的人格发展,教师需要在学生的政治方面、身体方面、心理方面以及文化素质方面进行综合培养。
首先,要确立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教学活动。
在实践过程中,很多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具有较大的随意性,教师对学生的要求以及管理也不严格,导致小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缺乏求知精神。
因此,教师需要关注每一位学生,并将其作为语文课堂教学的主体,从而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育活动的意识。
其次,教师要遵循学生发展过程中的个性化和差异化,培养学生的个性特点。
研究表明,人的个性具有相对稳定的发展特点。
因此,小学语文教师有必要在实践过程中抓住人的发展特点,将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活动中的表现、态度和状况做好记录并进行预判,从而实现新课程标准中因材施教的培养原则。
需要注意的是,在人的成长过程中,个性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变化与社会因素以及集体活动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因此,教师要合理创设教学活动,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提供良好的平台,从而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二)教师要注重观测教学质量和效率
在实际教学中,语文教师要有针对性地对课堂教学的过程与结果进行分析,从学生的学业成绩和自身的教学水平和表现,对教学质量和效率实行动态的观测和记录。
例如,教师在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时,要对语感训练的质量进行观测,就要在考查学生语文知识的同时,尽可能将实际语境结合起来进行。
倘若教师要观测学生是否全盘掌握教材内容,就要避免通过考试或提问的方式进行,而要通过观察单位时间内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投入的比例来判断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
总之,要观测教学质量和效率,教师必须注重学生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能力。
三、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有效教学的现状
(一)教师缺乏对新课改理念的正确理解
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教师一改往日传统的教学模式,转而采用新型教学理念和模式,促进学习内容的多元化和教学形式的现代化。
但是,由于部分教师对新型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的运用缺乏足够的经验,导致在语文课堂上难免会出现教学内容的复杂化、教学环节的琐碎化以及训练方式的随意化等现象。
新课程改革标准要求教师要在教学中以主导地位传授相关知识,但大多数教师对该要求的理解不够深入,导致在课堂教学中时常会对学生进行漫无目的的组织,甚至对事先预定的教学环节,无法进行适当的转变。
由于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缺乏正确的领悟和运用,导致部分小学语文教学呈现无效性的特点。
(二)教学过程脱离三维目标
在课堂教学中,三维目标的创设是为了帮助教师构建有效的课堂教学过程。
但大多数教师对教学目标的设立容易出现偏差或失误。
例如,将教学目标与课堂目标、课时目标或学期目标等混淆,或者对这些目标无法进行层层递进和有效衔接。
此外,大多数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中,善于在课堂开始时将三维目标通过PPT的形式直接呈现给学生,认为只要将其罗列出来,学生便能够达成相关目标,却忽视了将三维目标渗透在每个教学环节中的重要性。
另一种普遍现象是,大多数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中容易忽略学生的实际情况,无法创设符合学生学情的三维目标,通常以照搬教材和教案等方式将教学目标誊写到教案中,以走马观花的形式应付学校检查。
四、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实现有效教学的策略
(一)结合实际生活,提高识字教学有效性
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需要先从识字教学开始,需要教师对汉字的音、义、形的进行有效教学。
由于汉字在中华文化中具有几千年历史的演变和传承,其笔画和结构都有着复杂化、细微化,甚至个别汉字具有难以辨认的特点。
因此,教师需要在进行识字教学的过程中联系现实生活,让学生将汉字化难为易,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思维能力以及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例如,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猜灯谜的方式,联系生活中的物品给学生提供谜底,通过猜谜语的形式巩固已经学过的汉字,并充分调动学生对课堂内容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学生通过谜语的形式能够活跃思维,并在猜谜语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对汉字的字形和字义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和掌握。
此外,小学阶段的识字教学,不仅需要教师在课堂内提升教学效率,也需要结合校内外的各种有利资源,增强学生对语文学科的认知。
如在校内,丰富的校园文化资源能够有效提升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教师可以倡导学生通过教室黑板的学习园地,校园内的告示牌或橱窗展览里的标语等进行识字训练。
总而言之,
让学生通过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把识字当成生活中的乐趣之一,才能使学生在识字教学中实现有效性的提升。
(二)通过合作学习模式,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合作学习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学生或群体为完成某一项任务而展开的配
合性学习活动,在课程教学中非常常见。
小学语文阅读中的合作学习,指的是将合作学习的模式运用在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活动中。
具体而言,就是要求教师将班级内的学生进行合理分组,并优化其教学组织与教学结构,从而有效为学生创设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并培养学生阅读能力以及合作学习的能力。
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发挥其在课堂中的引导作用,组织并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到阅读课堂的活动中,激发学生对阅读的探索兴趣,从而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并有效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
一般而言,根据阅读材料和内容的不同,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可以分为以下几类:第一是讨论型合作模式,小组内成员需要以讨论交流的方式共同解决问题;第二是实验探究型合作模式,小组内成员需要共同展开实验探究活动,通过合作学习验证某一理论;第三是竞赛型学习模式,需要各小组之间进行公平竞争;第四是互补型学习模式,即组内成员需要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从而有效实现共同进步的目标。
不论是哪种合作学习模式,教师都要注重以下两方面的结合。
1. 合理进行小组分配
对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之前所学到的语文阅读材料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其内容都比较浅显易懂,所以学生之间理解能力的差异化不是特别明显。
同时,小学语文的教材相对其他科目而言具有更强的实践性和广泛性,这就对学生的阅读思维能力以及合作学习能力有更高一层的要求,例如部分学生对抽象的书本知识能够有清晰完整的理解和掌握,也有一部分学生因缺乏合作学习能力导致对阅读材料产生了消极的情绪。
为了使每位学生都能得到更加全面的语文综合素养的发展。
教师需要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践中合理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根据学生的个性化和差异化进
行合理的分组,将班级的学生分成几个不同的小组,尽量做到以4~6人为一组,且组员之间能够互相取长补短。
需要注意的是,教师有必要综合学生的成绩、性格特征以及学习习惯等各方面,秉承“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更加合理地进行小组分配,使组内学生更好地进行合作并得到优势互补,从而实现班级成员共同进步。
2. 合作探究
在小学语文阅读的教学实践中,教师需要创设开放型、思考型、逻辑型的阅读任务,使组员彼此能够顺利开展合作交流。
同时,要明确小组成员应该完成的学习任务并为学生的探索沟通提供充足的时间和空间。
通过这样的教学模式,可以使小组内成员的活动以探究为主,在讨论、思考以及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启发思维,提高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通过小组合作模式的探讨及交流,学生能够将自己的思维与组内成员的想法进行交流,从而增强彼此间的合作能力和默契程度。
(三)注重素材积累,提升语文写作教学的有效性
1. 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充分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以及不同年级学生的发展规律,根据新课程改革标准的具体要求进行合理的教学设置,低年级以看图说话的方式进行写作练习,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中年级进行写作片段训练,使学生能够言之有序即可;高年级的学生可以针对练习篇章结构来加强对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贯彻从低到高的顺序,由浅入深,由易到难,使学生随着年龄和年级的增长逐步提高自身的写作水平。
同时,教师要不断创建生活化的教学情境促进学生将写作和生活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并提高写作兴趣。
以“春天的景物”写作教学为例。
为了使学生全情投入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乐趣并消除学生对作文的畏难情绪,教师可以先准备一些PPT图片,引导学生对图片元素进行提炼,随之充分发挥想象描述春天的景象。
鼓励学生在叙事的过
程中将内容交代清楚,并根据教师与同学的点评对自己的写作内容加以润色和修改。
2. 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
小学阶段的学生社会阅历并不丰富。
在现实生活中所积累的素材也有一定的局限性。
因此,教师应尽量引导学生创新生活体验的渠道,促进学生主动接触自然风光,感悟自然景色,让学生能够从自然中收集写作素材。
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安排学生观察生活,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描绘生活并欣赏生活。
例如,学生大部分时间都在校园中,教师可以抓住学生的在校时间,尽量利用学校的一切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留心观察校园生活,记录并交流在校的所见所闻,将校园的变化与自己的感悟和心情写进日记中来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此外,课外阅读也有助于学生写作素材的积累。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尽可能地增加与课外阅读有关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在课外阅读活动中增长见闻获得知识储备,并且要鼓励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收录优美词句和素材片段,将其运用到写作实践中。
3. 为学生提供有效的写作指导
由于小学语文写作课堂的教学时间有限,导致大部分学生无法进行连贯整体的写作训练。
因此,教师需要为学生提供有效的写作指导,让学生在一定的课堂时间限制中锻炼自身的写作水平,完成课堂的写作任务,从而提高自身的写作效率。
此外,小学阶段的学生大脑发育并不是特别完善,在写作过程中很少能够主动构思写作内容,也不能准确定位段落层次和写作内容的先后顺序以及逻辑结构。
这就需要教师从学生的整体角度入手,培养学生构建完整的写作框架和写作流程,为今后的习作奠定扎实的基础。
在新课程改革标准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需要广大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
教师要充分立足于课本开展日常教育教学活动,将学生的识字教学、阅读教学、写作教学以及日常语言口语交际教学等各方面综合开展,从而在真正意义上提升学生的语文水平和语文综合素养。
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要采用科学
合理的语文学习方法,通过课堂学习和户外观察相结合的方式将理论与生活实际相联系,从而提升语文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