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课 苹果的滋味(节选)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人物:
P3-1
(1)黃春明筆下的鄉土小人物,因為對鄉土及倫常親 情具有責任感,因此他們的人生意義就在企圖履行這 些責任與承諾。當面對源於宿命而貧窮的困境(白梅、 江阿發夫婦、阿蒼祖孫、坤樹),或是外在現實環境 的改變或阻撓(青番公、阿盛伯、甘庚伯、憨欽仔), 而他們仍執意於實現這些責任時,自然散發出人性的 尊嚴,因此在讀者心中,贏得尊敬。江阿發以車禍鋸 掉雙腿的代價,換取一家人生活的保障,一雙腿換來 的是家庭經濟陰霾的一掃而空,如此的小人物形象, 乃在於為了求得一家生活溫飽,克盡對家庭倫常的義 務,犧牲小我也在所不惜。
小人物為題材。代表作:兒子的大玩偶、鑼……等。 b.王禎和──寫花蓮市街小人物的悲喜以及都會中小
人物之辛酸。代表作:嫁妝一牛車、小林來臺北…… 等。 (B)散文:阿盛──火車與稻田、行過急水溪。 (C)現代詩:吳晟──蕃藷地圖。
臺灣著名的鄉土小說家: 3-3 10
(2)黃春明於八十七年獲頒「國家文化藝術基 金會文藝獎」的文學類獎項,這是象徵國家 最高榮譽的藝文獎項,評審委員會的共識為 :「一、作品風格獨特,深具創意。二、作 品關懷社會,對當代文壇深具影響。三、作 品具累積性成就。」呂正惠教授曾言:「黃 春明之所以成為最純粹的小說家,是因為他 擁有鄉土說書人的特質:他植根於鄉土,長 期在鄉土長大,了解鄉土人物的辛酸與命運 。」(呂正惠黃春明的困境──鄉下人到城 市以後要怎麼辦)
回目錄
黃春明生平介紹
四、功於斯
1993年黃春明回到家鄉宜蘭,創立吉祥巷 工作室,搶救日漸流失的本土文化,從 事鄉土語言教材編寫、田野採訪記錄、 編導創新歌仔戲…等工作,其堅信雙腳 所踩踏的土地就是心目中最美的『桃花 源』。
回目錄
黃春明生平介紹
五、文學肯定 1. 1980 獲吳三連文藝獎 2. 1998 獲第二屆「國家文化藝術基 金會文藝獎」文學類獎 3. 小說《鑼》於1999年入選「臺灣 文學經典三十」小說類,並曾獲 吳三連文藝獎、國家文藝獎、中 國時報文學獎。
回目錄
文學風格與特色:總論
文章多描寫蘭陽平原的農村小鎮, 除具有地方特色的語言外,亦擅長 刻劃出小人物面對生活上的磨難, 仍保存著人性尊嚴的形象,反映出 蛻變中的臺灣社會風情。小說中隱 藏著對自己生長的土地豐沛的情感 與關懷。
文章風格與特色:參考p3-2 7.
黃春明的作品,從一九五六年首篇小說創 作清道伕的孩子算起,到一九九九年六月 發表的售票口,計有四十一篇小說創作。 他將自己的小說創作分成三期,其言:
小人物:
P3-1
另外如江阿發的大女兒阿珠,一聽到爸爸出車禍,就 做好去當養女的心理準備。這種犧牲小我,實現倫理 價值的人物特質,充斥在黃春明的鄉土小說中,作為 其所稱頌的鄉土社會中重要的精神與價值指標。黃春 明賦予這類人物超凡的意志與他們的命運相抗衡,這 種意志在鄉土人物身上又幾近一種天賦的本能,黃春 明以人物為中心,仔細描摹、鋪陳人物意志與命運兩 造的拉扯,並進行一場又一場對情義世界的追尋。當 此情義世界幻滅之際,也是小人物的自尊瓦解之際, 其夸父追日的行徑,也就搏取了讀者的無限同情。
一、以小說的敘述觀點來說,本文是以 第幾人稱來敘寫?
答:第三人稱全知觀點。
二、本文以何事件作為故事的線索?
答:一場車禍。
起: 車禍 電話
三、「車禍」一段中,作者如何對比兩方經濟上的不 平等?
答:以雙方所使用的交通工具;一方開的是「一輛墨
綠的賓字號轎車」;另一方騎的是「一部破舊的腳踏
車」。
譬喻及對比手法 :臺美雙方政治與經
第三課 蘋果的滋味(節選) 黃春明
黃春明生平介紹
一、生於斯 黃春明(1935年-),生於臺灣 宜蘭縣羅東鎮「浮崙仔」,為臺 灣戰後重要的鄉土文學作家。其 創作多元,以小說為主,其它還 有散文、詩、兒童文學、戲劇、 撕畫、油畫等創作,其作品曾被 翻譯為日、韓、英、法、德語等 多國語言。
回目錄
黃春明生平介紹
第一期:開始時,我寫了不少關於自 己的東西,包括自己覺得全世界都跟他敵 對起來的那種感覺,其中最典型的一篇, 即是我拿來在我的集子前面作序,嘲笑它 是蒼白的男人與小刀。
文章風格與特色:六、七○年代 參考p3-2 7.
第二期:過後就寫熟悉的身邊人物,他們若不是鄰居, 就是羅東的小同鄉,像鑼裡面的憨欽仔,就真的有這 麼一個人。……那麼恰好他們是小人物,對他們和家 鄉都有一份說不出的感情,在這兩造之下,寫出小說 來時,碰巧形成擁抱小人物的熱烈場面來。
其他補充資料
黃春明撕畫作品
所謂『撕畫』~是指用色紙 或棉紙撕貼而成的作品。
臺灣著名的鄉土小說家: 3-3 10
(1)臺灣鄉土文學之代表作家: 日據時期:賴和──一桿稱仔、前進。 光復初期:鍾理和──笠山農場、做田。 七○年代:臺灣由農業社會轉變到工商業社會,變
化最劇烈的時期。 (A)小說 a.黃春明──以蘭陽平原的風土人情和在都會掙扎的
重要作品
小說類
《清道夫的孩子》、《兩個油漆匠》、《鑼》 《莎喲娜拉.再見》、《小寡婦》、《我愛瑪 琍》、《青番公的故事》 、《放生》、《看 海的日子》、《黃春明--銀鬚上的春天》、 《沒有時刻的月臺》、《龍眼的季節》
重要作品
散文類
《鄉土組曲》、《等待一朵花的名字》、 《九彎十八拐》、《大便老師》
十、作者何以以「迷魂陣」一詞詮釋此節文章? 答:以「迷魂陣」形容江阿發雜亂處所,意謂鄉下人
從質樸單純的鄉村進入繁華複雜的都市,無異掉入了 迷魂陣。
承:迷魂陣 一陣驟雨 坐轎車
十一、「一陣驟雨」象徵的是什麼? 答:象徵阿發家的艱難處境。
十二、黃春明如何運用雨來作經營情節起伏? 答:以「白宮」為分水嶺,之前的雨或大或小;到了

坐轎車:藉由阿桂一家人坐轎車的動作,嘲弄小人物

身處富貴環境的失措
白宮:呈現阿桂一家人如劉姥姥進大觀園般沒見過世 面的行徑 轉 信主的有福了:藉由「主」的象徵意涵,江阿發一家 人悲悽的情緒逐漸轉而為興奮、喜悅

蘋果的滋味:凸顯主題,藉蘋果的滋味,說明外表雖 鮮紅美麗,實質卻是酸澀、假假的感覺
起: 車禍 電話
二、啟蒙老師 黃春明在羅東初中期間,遇到了文學上的啟 蒙老師-王賢春,王老師教授國文,也是他的 級任導師,她除了鼓勵黃春明多為文練習, 亦介紹契訶夫短篇小說集與巴金、沈從文的 小說等書,給黃春明閱讀。
黃春明生平介紹
三、天生反骨
黃春明的求學路頗為曲折,他天生反 骨、個性衝動、好打報不平,中學時 期,先後被羅東中學、頭城中學退學, 而後曾到臺北當過1年的電器行學徒, 後來憑著自學考上臺北師範學校,又 被退學;轉學至臺南師範學校,再遭 退學;最後終於順利自屏東師範學校 畢業。當過小學老師、電器行學徒、 電臺記者、導演、演員,也做過廣告 企畫,賣過自助餐。雖生活異常艱苦, 但仍堅持寫作小說。
第三期:自從我看清楚自己的過去,認識了自己 與整個社會的關係,我的心靈才有一點成長,也開始 會多加思想,無形中,作品也慢慢地有了轉變,寫的 東西不再考慮文學通的掌聲,也不投好文學通的趣味, 於是從魚一變,就蘋果的滋味、莎喲娜啦.再見這類 作品了。(以上引自黃春明一個作者的卑鄙心靈一文) 所以有人亦將黃春明小說創作分為「用小說寫自己」、 「用小說寫家鄉」及「用小說寫社會」。
六、發生車禍後,美國人之所以願意積極處理,其原 因為何?
答:當時美國陷入長期越戰,「美國不想雙腳都陷入
泥淖裡」。
說明方的立場與想法,始終是
以美國人的利害為前提。 p30L2
承:迷魂陣 一陣驟雨 坐轎車
七、為何要安排「外事警官」是年輕的形象? p30L5 答:說明臺灣當時經濟的弱勢。
八、外事警官為何要說謊:「他們的新房子快蓋好 了,河邊那裡的公寓就是。等他們搬過去,這裡馬上 又要蓋大廈。」 p31 L5
重要作品
兒童文學/繪本類
《毛毛有話》、《我是貓也》、《短鼻象》、 《小駝背》、《愛吃糖的皇帝》、《小麻 雀.稻草人》、《兒子的大玩偶》繪本
其他補充資料
兒童繪本、兒童戲劇
黃春明亦致力於兒童繪本、兒童戲劇的創 作: 1993年出版5本撕畫童話。 1994年創立黃大魚兒童劇團,巡迴全台各 地,演出多部寓教於樂的兒童劇。
小說要素
1.主題︰小說的主題,就是小說的中心思想,是作者 透過小說所要表達的意念。它反映出作者的思想、生 活、人生觀、社會觀等。
2.人物︰塑造鮮明的人物形象,是小說成功的要素, 透過人物的形象刻劃,動作、語言、心理的描寫,就 能塑造角色。
3.情節︰情節是故事的敘述,小說透過情節來表現人 物個性,呈現主題的要旨。一般的小說情節循著「開 端→發展→高潮→結尾」,層層遞進,然而在情節結 構的安排上卻可以變化多端:結局、開端倒置,則有 順序、倒敘的變化;情節線索可單線、多線發展;可 時空正常敘述,也可時空交錯。
濟之差距。
★以「十字鎬」揭露主角身份。
四、「電話」一段中何以不表明話者的身份?
答:藉由兩位不明人士的對話,不指明肇事者身分, 不交代受傷者的情況,充分達到小說的「懸宕」效果。
起: 車禍 電話
五、為何在對話中不明人士會說工人惹不起?p29L4
答:工人是共產黨中的「無產階級」,當時美國正與 越共作戰。
小人物:
P3-1
2(2)江阿發一家是小人物的代表,而黃春明筆下 的底層小人物正是肩負、承載臺灣歷史苦難的形 象者,藉由呈現小人物悲苦的命運象徵臺灣歷史 的苦難。正如張愛玲對其小說中人物所意識到的 是:「他們不是英雄,他們可是這時代廣大的負 荷者。因為他們雖然不徹底,但究竟是認真的。 他們沒有悲壯,只有蒼涼。悲壯是一種完成,而 蒼涼則是一種啟示。……而且我相信,他們雖然 不過是軟弱的凡人,不及英雄的有力,但正是這 些凡人比英雄更能代表這個時代的總量。」(張 愛玲自己的文章)這些話也可以拿來替黃春明撰 寫的小人物傳奇故事作註腳。
答:一方面顯示出不願在外國人面前「家醜外揚」的 微妙心理,另一方面也呈現出國人在外人面前的自卑 心態。
承:迷魂陣 一陣驟雨 坐轎車
九、作者安排啞巴女孩「咿咿呀呀」的情節,目的為 何?
答:製造懸疑。使讀者心生疑義:她的身份為何? ★p34L4再次出場,層層舖疊,在後文揭露身份後,
為陷入困境的阿發家更添不堪。(p34末行:洋人又 輕輕呼喊上帝)
寫作背景
〈蘋果的滋味〉是黃春明發表於1972年 12月28日《中國時報副刊》的作品。以 六○年代美蘇冷戰時期作為題材,運用 運用了許多對比與諷刺的手法,描繪六 ○年代台灣在美軍的協防及物質支助下, 諸多仰賴美國,刻劃當時台灣人在美援 下的矛盾與悲涼。
寫作手法
文章主要寫工人江阿發被美軍上校撞車後 的奇特遭遇,雖為節錄,依然具有完整的 情節,語言文字運用純熟而活潑,人物刻 劃亦極傳神,且多利用「視角」呈現人物 的心境,尤其善於運用「意象」來烘托主 題。
文章風格與特色:六、七○年代 參考p3-2 7.
綜觀黃春明的小說,可以發覺黃春明後期的筆鋒漸趨 含蓄。早期的黃春明以抒發個人情緒、壓力為主,所 發表的作品多為個人生活經驗;六○年代後期,則因 大量發表批判社會、關懷社會的作品,而被封為「鄉 土寫實派作家」,甚至被譽為「悲天憫人的作家」。 之後,他便以一連串筆鋒尖銳的作品來迎接七○年代, 如莎喲娜啦‧再見、兩個油漆匠等,讓人們重新了解 作家所具備的社會責任;另外,他也應電影界的邀請, 為他的小說進行電影編劇,深受肯定。
小說要素
4.環境︰環境是人物活動的舞臺,小說角色必有其生 活環境、時代背景和社會狀況等,透過環境描寫能夠 營造小說氛圍、呈現人物生活並且反映社會意義。
5.敘述觀點﹙viewpoint﹚︰敘述觀點是小說作者選 擇敘事角度,決定由什麼人物角度觀察事實、用怎樣 的口吻來敘述故事。
6.語言:語言的描摹讓小說人物、情節形象化,使讀 者閱讀時,如現目前。小說人物語言須自然、生活化, 文字行文應生動、簡鍊、傳神。
源自文库
車禍:以客觀敘述的方式冷冷的寫出事件的發生
起 電話:製造「懸宕」,跳開車禍現場,而以電話說明 肇事方的處理態度
迷魂陣:再次「懸宕」,不指明肇事者身分,而改以
遲緩拖沓的節奏由外事警察帶領美國人尋找車禍受害
人家庭
蘋 果 的

一陣驟雨:阿桂一家人出場,並藉由「驟雨」象徵意 涵與人物對話,說明江阿發一家人艱困處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