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色彩 精品课程教案 (全套)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设计色彩教案
高波
第一讲设计色彩概述
教学目的:对写生色彩、装饰色彩、设计色彩进行比较,明确三者的异同,掌握设计色彩的特征,为下一步的学习打下基础。

教学重点:对写生色彩、装饰色彩、设计色彩的分析比较
教学难点:对装饰色彩与设计色彩的异同的理解是其难点
课外作业:简述写生色彩、装饰色彩、设计色彩的异同。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与主要内容
一、设计色彩与绘画色彩就总体而言,都是对色彩的研究与探讨,是相辅相成的,互为作用的。

设计色彩与绘画色彩的原理是一致的,但在应用上却各自有着不同的特点。

绘画色彩是设计色彩的前奏、引路石、是研究的基础;设计色彩是绘画写实色彩的发展与延伸,是在写实基础上的更新与理性的一种飞跃,是学习其他相关艺术学科的必经之路。

设计色彩与写实色彩的区别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观察方法不同
绘画色彩要求科学地、客观地去观察自然物象并分析自然景物的光源色、物体固有色、环境色的基础上进行提炼、分析、概括、运用点、线、来源自然而高于自然,是对自然的色彩的一种新的诠释。

设计色彩往往将纷繁复杂的自然色彩加以提炼概括,色彩关系简洁明快,具有单纯化、理想化和装饰化的特点,适合于生产与实用。

(2)表现方法不同
绘画写实色彩要求绘者对自然景物必须忠实地用色彩描绘所见之物,要求写实逼真地表现物象的结构、形状、色彩、空间、质感等。

而设计色彩要求在自然
色彩的基础上主观观色、对形、色等进行大胆主动主观概括、取舍、不必描摹自然的真实,较为理性地进行新的创造主主观想像。

大多以平面化的形式表现。

(3)艺术风格不同
写实绘画色彩具有逼真的感觉,给人以一种真实的感受,色彩变化微妙、细腻。

设计色彩由于工艺制作的制约,形成了较为明显的装饰风格,其色彩具有夸张、浪漫、含蓄等特征。

如果说写实绘画色彩具有直观的感情,那么设计色彩则重于感受知基点上的理性表现。

(4)使用功能不同
绘画色彩注重绘画者自身的感受,是画家内心的独白,它是一种欣赏的艺术品,不必考虑其太多使用功能。

设计色彩受材料、工艺等条件的制约,一般以“实用、经济、美观为设计前提。

总之,无论是写实绘画色彩还是设计色彩,都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由于不同的需要和观念的更新。

经过长期发展演变而来的一种色彩观。

它们以各自的不同观点,不同角度发挥自身的价值与作用,在应用上各有所长又各有局限,概相互区别又互为联系,是密不可分的。

对于色彩学认识的多少直接关系到其他艺术学科的探研与学习。

绘画性色彩设计色彩
微妙强烈
立体平面
客观主观
沉着鲜明
光影装饰
空间构成
写实写意
二、色彩和分类
(一)从科学的比较研究讲,色彩可分为三大类,即写生色彩、装饰色彩(构成色彩)。

(1)写生色彩
写生色彩在色彩表现中最为丰富、生动和直接的,它追求对自然物象的直观感受,并用色彩准确、生动、逼真地加以再现,它研究的是物体的光源色与固有色、环境色的变化规律及其相互之间关系,以及物象的明暗关系,客观地、写实地去描绘物象的形体、色彩、质感、空间等。

目的在于强调物象的真实存在性,是我们认识色彩,表现色彩的源泉和基础。

写生色彩
(2)装饰色彩
装饰色彩在观察方法和表现手法上有别于写生色彩,它不依赖于对自然物象色彩的写实,而是在自然物象色彩的基础上强调对自然色彩的主观概括、归纳、提炼,进行主观装饰。

这种色彩具有浪漫、夸张、简洁、单纯之美。

是在感性基础上对于理性思维的提炼进行的一种创造性风格。

装饰色彩
(3)设计色彩
设计色彩是指对各种产品运用的色彩和各种应用设计表现的色彩,主要针对应用性领域的实际需要,如工业产品设计、建筑景观设计、环境艺术设计、服装设计、视觉传达设计、交通工餐设计等。

它强调色彩的功能性、审美性和精神性,是一种创造性思维和对色彩的重新设计创造过程,是人为的色彩。

第二讲色彩的基础知识
教学目的:对色彩的基础知识作初步了解,为下一步的学习打下基础。

同时让学生认识到设计色彩的重要及与传统基础色彩的区别。

教学重点:通过色彩基础知识的学习,了解色彩的基本原理,基本规律,以及设计色彩和绘画色彩的使用功能,为专业学习奠定基础
教学难点:色彩的基本原理,基本规律以及色彩的属性的了解是其难点
课外作业:构思绘制黑白线条稿,并画出4幅不同色彩的练习,注意上色均匀,颜色鲜亮饱和,色彩准确(冷色系、暖色系、近似色、补色对比色训练)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与主要内容
一、设计色彩的概况
A设计的概念
B设计色彩的重要性及范围(色彩符号CIS设计等)设计色彩有效指导人们生活的方式和消费行为。

二、色彩原理
(一)光是色彩的本原
•光与色
光色并存,有光才有色。

色彩感觉离不开光。

(1 )光与可见光谱。

光在物理学上是一种电磁波。

从0.39 微米到0.77 微米波长之间的电磁波,才能引起人们的色彩视觉感觉受。

此范围称为可见光谱。

波长大于0.77 微米称红外线,波长小于0.39 称紫外线。

(2 )光的传播。

光是以波动的形式进行直线传播的,具有波长和振幅两个因素。

不同的波长长短产生色相差别。

不同的振幅强弱大小产生同一色相的明暗差别。

光在传播时有直射、反射、透射、漫射、折射等多种形式。

光直射时直接传入人眼,视觉感受到的是光源色。

当光源照射物体时,光从物体表面反射出来,人眼感受到的是物体表面色彩。

当光照射时,如遇玻璃之类的透明物体,人眼看到是透过物体的穿透色。

光在传播过程中,受到物体的干涉时,则产生漫射,对物体的表面色有一定影响。

如通过不同物体时产生方向变化,称为折射,反映至人眼的色光与物体色相同。

•体色的呈现
我们所见的各种物体,可以区分为发光体和不发光体两大类。

前者是能够自身发光,因而它的光色可以不受周围光线的影响;后者是自身不能发光,要靠反射外来光线的照射,它们才能反射出不同的颜色。

发光的物体,例如太阳,日光灯,钨丝灯,蜡烛等,它们自身有发射光波的能力,
是发光体。

与太阳的光谱相比,其他的发光体的光谱都不平衡,难于像日光那样形成白光,日光灯光偏绿,钨丝灯光偏橙黄色,蜡烛光偏黄红色。

不发光物体,如花草,树木,房屋,桌椅等,它们自身不发光。

由于不发光物体的物理结构不同,对不同波长的太阳光线有选择地吸收和反射,因而分解为不同的色光。

这样物体就能够呈现出千变万化的色彩,以太阳光照射下的红花为例,太阳光线中的黄,橙,绿,青,紫等波长的色光为红花吸收进去,而红色波长的色光则被反射出来。

这反射光为人的眼睛所接受,人们看到的花就是红颜色的。

所以在不同的光源下观察物体时,不发光物体会呈现不同的颜色。

例如,阳光下的红花,在绿色下看时,就会呈现黑灰色,就是因为绿光中不含有红光的原因;白光下的绿布,在红光下呈绿色,也是因为没有其他色光可供反射的缘故。

总之,由于各种物体不同的内部结构形成对不同波长的光线选择性的吸收和反射,才出现了五颜六色的大千世界。

某些物体的物理结构不能分解光线,只能平均地吸收和发射,这些物体就会呈现白黑灰等色,反射的光线越多越白,反射的光线越少越黑,这都是非选择性吸收的结果。

这些物体称为“消色物体”。

发光物体的光色称为光源色;不发光物体在光源照射下呈现的颜色称为物体色。

物体色又分为表面色和透过色;由物体表面反射光线而形成的色彩是表面色;透明和半透明物体能透过光,所呈现的颜色是透明色,如透明彩色玻璃,薄薄的半透明的花瓣。

绿叶逆光时也能呈现绿莹莹的透过色。

这些物体由于观看的方向不同,因而可以区分分别看到表面色和透过色两种色彩。

(二)色彩的自然法则
1、牛顿1676剑桥大学实验室用三棱镜分离出太阳色彩光谱,红、橙、黄、绿、青、蓝、紫,证实色彩客观的存在。

2、颜料的三原色,红、黄、蓝是物理学家大卫鲁伯特在燃料中发现,调配所有的颜色必须加黑白。

3、1802汤姆斯扬,光的三原色:红、绿、蓝,而并非颜料三原色:红、黄、蓝
色光混合明度加强(加色混合),颜料(减色混合)
4、蒙塞尔色立体是一个三维的类似球体的空间模型
5、伊顿色相环表现了颜色的对比关系,即伊顿所称的补色关系
三.色彩的分类
原色颜料中的三原色曙红淡黄湖蓝
间色
复色(灰色调)
补色红与绿黄与紫黄与橙相配成黑灰色
四.色彩的三要素
色相色彩的相貌
明度色彩的明暗程度
纯度色彩的饱和度或鲜艳度
五、影响色彩的关系的要素
光源点光源的自身色彩
固有色物体自身固有的色彩
环境色条件色反射
空间色色彩透视造成
六、色彩的属性
1、暖色关系:黄红褐青等给人热烈欢快的温度、奔放
2、冷色系:绿蓝紫等清冷、宁静、凉爽等,具有相对性
3、补色对比:强对比色及调和
4、同类色:如各种黄色
5、近似色:同类或相近的不同颜色类别
不同类但明度相近的冷色暖色彩,如淡绿与湖蓝
6、协调色:所使用的色彩在形式内容表现手段上都相互衬托,相互制约,协同一致的搭配如原色和间色
7、色彩的生理基础(客观因素)
8、色彩的心理基础(主观因素)
相同的色彩可以唤起不同人的心里情绪,形成主观差异。

不同地区民族文化背景对色彩的感觉不同,甚至相同文化背景的人受个人成长背景的经历差异、习惯等对色彩的感觉好恶也不尽相同。

第三讲色彩的表现类别
教学目的:了解西方各绘画流派的用色特点,增加学生对绘画色彩史的了解和认识,拓展色彩表现的眼界。

教学重点:学生对一些绘画史了解较少,对一些绘画流派比较陌生,且书中图片较少,不易形成对绘画各种流派的了解。

教学难点:学生缺少对各绘画流派的作品的直接感知
课外作业:查阅相关各绘画流派资料
教学课时:4课时
教学过程及授课主要内容:
一、引言。

概述绘画的起源,及绘画由客观向主观以致向现代绘画流派的发展。

引起学生对现代绘画流派了解的欲望,从而引入新课。

二、讲授新课
(一)配合图片介绍了解各个绘画流派(师生互动,师提问,学生回答)
A、印象派
介绍印象派的得名由来,简介莫奈
克劳德•莫奈(Claude Monet,1840年11月
14日-1926年12月5日),法国画家,印象派
代表人物和创始人之一。

莫奈是法国最重要的画家之一,印象派的理
论和实践大部份都有他的推广。

莫奈擅长光与影
的实验与表现技法。

他最重要的风格是改变了阴
影和轮廓线的画法,在莫奈的
克劳德•莫奈
画作中看不到非常明确的阴
影,也看不到突显或平涂式的
轮廓线。

除此之外,莫奈对于色彩的运用相当细腻,他用许多相同主题的画作来实验色彩与光完美的表达。

莫奈曾长期探索光色与空气的表现效果,常常在不同的时间和光线下,对同一对象作多幅的描绘,从自然的光色变幻中抒发瞬间的感
觉。

印象派运动可以看作是19世纪自然主义倾向的巅峰,也可以看作是现代艺术的起点。

克劳德•莫奈的名字与印象派的历史密切相连。

莫奈对这一艺术环境的形成和他描绘现实的新手法,比其他任何人贡献都多。

这一点是无庸置疑的,印象派的创始人虽说是马奈,但真正使其发扬光大的却是莫奈,因为他对光影之于风景的变化的描绘,已到走火入魔的境地。

B、波普艺术
出现年代原因及对后世的影响,简介波普艺术
波普艺术,又译为“通俗艺术”或“流行艺术”。

是20世纪后现代主义艺术(Post modemism)中势力最大、最为风行、传播最广、最有影响的确良种艺术形式。

所谓波普艺术,是指艺术家把任何额外负担观存在物作为创作载体,并赋予的价值和蕴意,以传导给观者最为大众化和最普及化的精神享用的艺术形式。

50年代中期以后的十年中,在美国和英国发展出一个新的艺术流派,称为"波普艺术"。

被冠以"波普艺术家"的这些人在这段时期的创作中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他们以流行的商业文化形象和都市生活中的日常之物为题材,采用的创作手法也往往反映出工业化和商业化的时代特征。

造成波普艺术的元素并非到处都有,战后英美的城市文化是其生长的特殊土壤。

只有与这种城市文化接触密切的艺术家才能抓住波普艺术特有的格调和表现手法。

人们认为狭义的波普艺术发源于英国,而不是美国。

1952年末,一群年轻的画家、雕塑家、建筑师和评论家在伦敦当代艺术学院召开会议。

这个自称为"独立派"的团体,着重围绕大众文化和它的含义加以讨论,如西方电影、空间小说、广告牌、机器之美等等,这些现象都是当时被认为是反美学的种种状况。

这个团体迷恋新型的城市通俗文化,特别为美国的表现形式所吸引。

一方面,当时的美国在英国人眼里,是一个从尼龙制品到新的摩托车什么都好的理想国。

另一方面,40年代的英国艺术界笼罩着严肃的浪漫主义努力奋斗的气氛,而英国波普艺术就是对它的反动。

1956年,"独立派"举办了题为"这就是明天"的展览。

展览上最有感染力、对艺术史最有影响的作品是汉密尔顿(Richard Hamilton)在入口部分放置的一幅
招贴画,名为‖到底是什么使今日的家庭如此非凡迷人?(图1)。

画中是一间现代公寓,里面有从画报上剪下的一个肌肉丰满的男子和一个傲慢的裸体女人。

公寓里有大量的文化产品:电视、带式录音机、放大的连环画书封面、一个福特徽章和一个真空吸尘器的广告。

透过画里的窗户可以看到一个电影屏幕,正在放映电影《爵士歌手》中艾尔•乔尔森的特写镜头。

男子手上还拿着一支其大无比的棒糖,糖上有三个很大的字母POP。

波普艺术(Pop Art)一词就由此而来,POP既是英文棒糖lollipop一词的词尾,又可以看作是"流行的、时髦的"一词(popular)的缩写。

C、立体主义
介绍毕加索的三个时期及立体派的诞生,代表人物是谁
巴勃罗•毕加索(Pablo Picasso,1881~1973)出生在西班牙马拉加(Malaga),是当代西方最有创造性和影响最深远的艺术家,他和他的画在世界艺术史上占据了不朽的地位。

毕加索也是位多产画家,据统计,他的作品总计近37000 件,包括:油画1885 幅,素描7089 幅,版画20000 幅,平版画6121幅。

毕加索的全名:帕布罗.迭
戈.荷瑟.山迪亚哥.弗朗西斯科.
德.保拉.居安.尼波莫切诺.克瑞
斯皮尼亚诺.德.罗斯.瑞米迪欧
斯.西波瑞亚诺.德.拉.山迪西玛.
特立尼达.玛利亚.帕里西奥.克
里托.瑞兹.布拉斯科.毕加索(令
人发囧的名字....)
毕加索是位多产画家,据统计,他的作品总计近37000件,包括:油画1885幅,素描7089幅,版画20000幅,平版画6121幅。

毕加索的一生辉煌之至,他是有史以来第一个活着亲眼看到自己的作品被收藏进卢浮宫的画家。

在1999年12月法国一家报纸进行的一次民意调查中,他以40%的高票当选为20世纪最伟大的十位画家之首。

对于作品,毕加索说:“我的每一幅画中都装有我的血,这就是我的画的含义。

”全世界前10名最高拍卖价的画作里面,毕加索的作品就占据4幅。

毕加索一生中画法和风格几经变化。

也许是对
人世无常的敏感与早熟,加上家境不佳,毕加索早
期的作品风格充满了早熟的忧郁,早期画近似表现
派的主题。

在求学期间,毕加索努力地研习学院派
的技巧和传统的主题,而产生了象《第一次圣餐式》
这样以宗教题材为描绘对象的作品。

德加的柔和的
色调,与罗特列克所追逐的上流社会的题材,也是
毕加索早年学习的对象。

在《嘉列特磨坊》、《喝
苦艾酒的女人》等画作中,总看到用罗特列克手法
经营着浮动的声光魅影,暧昧地流动着款款哀伤。


女孩与小船
加索十四岁那年与父母移居巴塞罗那,见识了当地的新艺术与思想。

然而正当他跃跃欲试之际,却碰上当时西班牙殖民地战争失利。

政治激烈的变动导致人民一幕幕悲惨的景象,身为重镇的巴塞罗那更是首当其冲。

也许是这种兴奋与绝望的双重刺激,使得毕加索潜意识里孕育着蓝色时期的忧郁动力。

迁至巴黎的毕加索,既落魄又贫穷,住进了一处怪异而破旧的住所“洗衣船”,这里当时是一些流浪艺术家的聚会所。

也正是在此时,芳华十七的奥丽薇在一个飘雨的日子,翩然走进了毕加索的生命中。

于是爱情的滋润与甜美软化了他这颗本已对生命固执颓丧的心灵,笔下沉沦痛苦的蓝色,也开始有了跳跃的情绪。

细细缓缓地燃烧掉旧有的悲伤,此时整个画风膨胀着幸福的温存与情感归属的喜悦。

玫瑰红时期的作品,人物表情虽依然冷漠,却已注重和谐的美感与细微人性的关注。

整体除了色彩的丰富性外,已由先前蓝色时期那种无望的深渊中抽离。

摒弃先前贫病交迫的悲哀、缺乏生命力的象征,取而代之的是对人生百态充满兴趣、关注及信心。

在《穿衬衣的女子》中,一袭若隐若现的薄纱衬衣,轻柔地勾勒着自黑暗中涌现的侗体,坚定的延伸,流露出年轻女子的傲慢与自信。

鬼魅般地流动着纤细隐约的美感。

整体气氛的传达幽柔细致,使得神秘的躯体在氤氲中垂怜着病态美;拼贴艺术形成的主因,源于毕加索急欲突破空间的限制,而神来一笔的产物。

实际上拼贴并非首创于毕加索,在19世纪的民俗工艺中就已经存在,但却是毕加索将之引至画面上,而脱离工艺的地位。

首张拼贴作品《藤椅上
的静物》与1913年的《吉他》,都是以拼贴手法实现立体主义的最佳诠释。

后期画注目于原始艺术,简化形象。

1915-1920年,画风一度转入写实。

1930年又明显的倾向于超现实主义。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毕加索作油画《格尔尼卡》抗议德、意法西斯对西班牙北部小镇格尔尼卡进行狂轰滥炸。

这幅画是毕加索最著名的一幅以立体主义、现实主义和超现实主义手法相结合的抽象画,剧烈变形、扭曲和夸张的笔触以及几何彩块堆积、造型抽象,表现了痛苦、受难和兽性,表达了毕加索多种复杂的情感。

晚期制作了大量的雕塑、版画和陶器等,亦有杰出的成就。

毕加索从十九世纪末从事艺术活动,一直持续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毕加索是整个二十世纪最具有影响力的现代派画家。

毕加索的作品对现代西方艺术流派有着很大的影响。

毕加索是个不断变化艺术手法的探求者,印象派、后期印象派、野兽的艺术手法都被他汲取改选为自己的风格。

他的才能在于,他的各种变异风格中,都保持自己粗犷刚劲的个性,而且在各种手法的使用中,都能达到内部的统一与和谐。

他有过登峰造极的境界,他的作品不论是陶瓷、版画、雕刻都如童稚般的游戏。

在他一生中,从来没有特定的老师,也没有特定的子弟,但凡是在二十世纪活跃的画家,没有一个人能将毕加索打开的前进道路完全迂回而进。

1973年,他静静地离去了,走完了九十二岁的漫长生涯,如愿以偿地度过了一生。

D、抽象主义
介绍:热抽象及冷抽象,何为抽象?
代表作家:康定斯基,蒙德里安
代表作品及其主张
(抽象主义不同于20世纪的其它流派,它不是一个有宣言和纲领的社团。

一般泛指的抽象艺术,包含两种类型:
1.从自然现象出发加以简约或抽取其富有表现特征的因素,形成简单的、极其概括的形象;
2.不以自然物象为基础的几何构成。

抽象主义的美学观念最早见于德国哲学家W.沃林格的著作《抽离与情移》。

他认为,在艺术创造中,除了情移的冲动以
外,还有一种与之相反的冲动支配着,这便是“抽离的趋势”。

产生抽离的原因是因为人与环境之间存在着冲突,人们感受到空间的广大与现象的紊乱,在心理上对空间怀有恐惧,并感到难以安身立命。

人们的心灵既然不能在变化无常的外界现象中求得宁静,祗有到艺术的形式里寻找慰藉。

人们既然不能从外界客观事物中得到美感享受,使希图将客观物象从其变化无常的偶然性中解放出来,用抽象的形式使其具有永久的价值。

沃林格的理论,影响了包括W.康定斯基在内的表现主义画家。

最早的抽象主义绘画便是由康定斯基于1910年前后画出来的。

沃林格是康定斯基的朋友,他积极支持表现主义运动,并为之扩大影响。

抽象主义的产生除了有逃避现实的因素外,还有受到工业、科学技术推动的原因。

现代化的建筑和环境,要求更为概括、精练和简化的艺术形式与之相适应;机器运转的速度、力量、效率这些对视觉来说比较抽象的因素,刺激艺术家去做抽象美创造的尝试,抽象主义艺术的产生是对写实艺术的补充。

不以描绘具体物象为目标的抽象艺术,通过线、色彩、块面、形体、构图来传达各种情绪,激发人们的想象,启迪人们的思维。

抽象主义艺术从原始艺术、中世纪的宗教艺术、非洲和大洋洲艺术、东方的文字、书法中吸收了养料,也从中国的老庄哲学、佛教禅宗中择取了适应20世纪西方哲学和人们心理状态的观念。

不少抽象主义作品表现出逃避现实、社会虚无主义的倾向,但也有作品反映了人们对美好未来的憧憬,具有积极、进取和乐观的思想感情。

多数抽象主义作品的着眼点在于艺术形式的独特创造。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的抽象主义艺术家最有代表性的是俄国人康定斯基和荷兰人P.蒙德里安以及由他创建的风格派。

前者主要是抒情抽象的艺术家,后者开拓了几何抽象主义的道路。

俄国以马列维奇为代表的至上主义以及与之有联系的构成主义,也是几何抽象主义的派系。

法国继立体主义之后产生的俄耳浦斯主义,实际上是注意光和色彩的抽象主义。

欧洲在30~40年代出现的塔希主义,是注意偶然涂抹和斑污、痕迹所形成的纹样和质地美的抽象流派。

40年代中期在美国出现的抽象表现主义,是糅合了超现实主义的自动手法的抽象艺术,代表人物为J.波洛克。

抽象表现主义之后在美国和欧洲出现的后绘画性抽象,实际上是几何抽象在当代的发展。

因为它是较为规则的、有明确造形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