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书》解读(一)——中国谋略第一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素书》解读(一)——中国谋略第一书
原文:
原始章:夫道、德、仁、义、礼,五者一体也。
道者,人之所蹈,使万物不知其所由。
德者,人之所得,使万物各得其所欲。
仁者,人之所亲,有慈惠恻隐之心,以遂其生成。
义者,人之所宜,赏善罚恶,以立功立事。
礼者,人之所履,夙兴夜寐,以成人伦之序。
夫欲为人之本,不可无一焉。
贤人君子,明于盛衰之道,通乎成败之数,审乎治乱之势,达乎去就之理。
故潜居抱道,以待其时。
若时至而行,则能极人臣之位;得机而动,则能成绝代之功。
如其不遇,没身而已。
是以其道足高,而名重于后代。
图片发自简书App
夫道、德、仁、义、礼,五者一体也。
这是原始篇第一章,开宗明义,仅此一句就构建起了整部《素书》的纲领。
它所讲的无非道,德,仁,义,礼五点,而后的章节就是围绕着这五个主题进行逐一讲述。
所以《素书》整个的逻辑结构非常清楚,就像是盖房子,先是构筑起了整体的框架结构,然后在整个框架上添砖添瓦,令人一目了然。
《素书》是一本讲人心的书。
开篇首句其实与老子的《道德经·第三十八章》有着密切的联系,因为第三十八章,正好就是德经的开始。
道章讲天,德经讲人,事实上,素书以此开篇,讲的就是治理天下人心的办法。
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
——《道德经·上德不德》
从这里我们就可以看出来,这是以当时的历史为节点,从上古时期圣人治理天下所用倡导的治国理念。
但是这个治国理念不是亘古不变的,因为世间万物都在变,人也在变,不同的时代风气也不同,所以需要提出不同的理念来应对,这就是道德仁义礼五者的由来。
在韩非子的《解老》就对者五者之间的联系进行了精辟的总结:道有积而积有功;德者,道之功。
功有实而实有光;仁者,德之光。
光有泽而泽有事;义者,仁之事也。
事有礼而礼有文;礼者,义之文也。
德是道之功,功就是成效,德本质上就是道的成效而已。
所以道有积而积有功。
仁是德之光,光就是表现,仁爱只是这种德的一种表现,所以功有实而实有光。
义是仁之事也,事就是所为,表现必须有所为,这种所为就是义,所以光有泽而泽有事。
礼是义之文也。
文即是准则,具体事情出来才有了参考的标准。
我们看整个层次,其实就是从内到表的过程,当人们逐渐舍弃本质而去追寻外在的表现时,便离本质越来越远了。
开始的时候,天下无为而治,百姓各自按照着自己的方式生活,一切都按照着自然的轨迹在运行这就是以道治国。
后来当社会逐渐发展,人们想要找到原先的生活状态,却发现已经回不去了,只得效法天地,于是开始了以德治国。
后来人心不古,开始出现了一些小的不道德事件,这个时候圣人开始提倡仁爱,开始了以仁治国。
逐渐的社会问题越来越严重,甚至有人连自己应该做的事情都不做了,这个时候提出了以义治国。
直到最后,人们已经忘记了道德仁义,没办法圣人只得依据贤人的行为准则来教化百姓,最终成为了以礼治国。
合之为一,散之为五
所以我们看《素书》所讲述的五个治国理念,是不断的从起点走到了末梢,好比树干到树枝。
越变越繁琐,越变越多。
但是,这里素书突然说了一句,五者一体也。
什么意思呢?就是这五个东西,你不能单独的拿出来思考,要将
他们视为一个整体。
好比一个人,你从不同的角度看是不同的样子,但是,不能说你看到的不是同一个人。
所以素书所讲的道德仁义礼,以一理而贯之,合而为一,散之为五。
是一个道在不同的维度中的体现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