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的伦理性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传统文化的伦理性
中华民族自古就有自己的伦理学,只是它的表述方式有自己的特色。
有关这类问题的思考和讨论,早在先秦时代就有了明白的表达,即“人伦之理”。
汉代开设的“大学”“小学”教育,虽然是按适学年龄划分教育阶段,但就其教育内容和宗旨来说,它不仅是祖传的伦理道德礼仪教育之学,而且作为“治国理政和育人之道”就是学习并践行伦理、道德、礼仪的伦理学或品德学。
朱熹在作《经筵讲义》时,确切说明:“古之为教者,有小子之学,有大人之学。
”所谓“大人之学”,主要是“穷理、正心、修己、治人之道”;所谓“小子之学”,就是“洒扫、应对、进退之节,礼乐、射御、书数之文”。
前者是学道,即穷理治世,后者是学文字和应对礼节。
虽然所学内容和学问层次颇为悬殊,但都在伦理、道德和礼仪的范围之内。
古代设立学校以教天下之人,小学是大学的基础,大学则要培养如荀子所说的“成人”——“生乎由是、死乎由是,夫是之谓德操。
德操然后能定,能定然后能应,能定能应夫是之谓成人”。
“成人”就是有觉悟能担当的成熟的人。
教育的主要目的,是除去偏于个人物欲之蔽的脾性,复其善性而尽其人伦之理的理性。
不难理解,所谓“大学之道”,其主旨就是使人从小到大,逐步通晓并践行“人伦之理和为人之道”。
这“人伦之理和为人之道”,就是中国几千年传承下来的伦理学或道德哲学
(宋明时期的伦理道德之学已成熟为独特的中国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