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化学农药对环境的污染及其防控对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析化学农药对环境的污染及其防控对策
化学农药的使用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能有效防治病虫害,提高作物产量;另一方面带来了环境污染,会影响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首先指出化学农药使用时存在的问题,然后分析了对环境造成的污染,最后阐述了几点防控对策,以供参考。

标签:化学农药;使用问题;环境污染;防控对策
在农作物的生长管理中,化学农药是一个不可或缺的成分。

调查数据显示,农药的合理使用,平均每年挽回农作物的经济价值超过300亿元。

但是,盲目使用农药,则会产生严重的环境问题,且农药本身的毒性,会危害人类的生命健康。

以下结合实践,探讨了化学农药对环境产生的污染及防治措施。

1.目前化学农药使用时存在的问题
1.1 监督管理不力
我国早在1997年,就颁布了《农药管理条例》[1],农药的生产经营,实施登记制度、生产许可制度、质量检验制度、经营许可制度,实现了农药管理的法制化。

但是,目前农药管理重视生产和经营,轻视使用和安全监管。

该管理条例中,存在的问题包括:①管理部门的分工和职责不明确;②监管主体不明确;③缺少完善的保护制度和措施。

由于监督管理不力,农药使用存在不规范现象,直接影响管理工作的开展,成为环境污染的重要原因。

1.2 污染监测滞后
我国农业部门建立了环境监测报告制度、污染事故报告制度,但在农药污染监测中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

分析其原因,一是农药环境监测能力低,设备、人员配备不足,难以及时有效开展监测工作;二是缺乏农药环境质量标准,我国常用的农药活性成分有200多种,但现有标准中只对几种农药的污染值做出规定,难以满足检测需求。

1.3 盲目使用农药
我国农业生产具有分散性、规模小的特点,农民缺少科学用药知识,在农药的选择、使用上比较盲目,出现不按规定配置药液、擅自增加药量等情况。

一项调查显示,农民选择农药种类时,90%的农民考虑的是病虫害防治效果,70%的农民不了解农药对人体的危害。

此外,农民只承担农药购买成本,不承担用药后的环境成本,也是盲目使用农药的原因之一。

1.4 废弃物处理不当
农药废弃物,主要包括过期农药、假劣农药、残余药液、冲洗液、外包装等,我国每年农药废弃物重量达到10万吨。

对于这些废弃物,多数农民使用后随意丢弃,从而造成环境污染。

在《农药管理条例》中,虽然指出了农药废弃物的危害,但缺少具体处理细则,成为农药管理的一个盲点。

2.化学农药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分析
2.1 大气污染
种植业对农药的使用最广泛,因此是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分析污染途径主要如下:①喷洒农药时,多余的药剂颗粒悬浮在空中;②农药残留在土壤和水体中,经挥发进入空气;③生产企业排放的废气中,含有部分农药成分;④防治农产品蛀虫时,采用熏蒸处理法。

农药进入大气后,主要以气体、气溶胶的形式悬浮在空中,随着气体流动而扩大污染范围。

分析农药挥发特点,一是蒸汽压力越高,挥发能力越强;二是粉剂、水剂的挥发性最高,乳油次之,粒剂挥发性最低;三是气温和风速越高,挥发量越大。

2.2 土壤污染
使用农药造成的土壤污染,主要途径如下:①直接在土壤中使用农药;②喷雾时,部分农药滴落到土壤中;③经水体灌溉、大气降水进入土壤中。

土壤中的农药,有机质吸附形式占比70%以上,是导致土壤酸化、有机质减少的主要原因[2]。

农药进入土壤后,影响降解的因素包括温度、湿度、光照、微生物、酸碱度等,此外还和农药化学结构密切相关。

以滴滴涕为例,农药成分可在土壤中残留多年时间;而敌敌畏的半衰期只有几天。

2.3 水体污染
化学农药的使用,会对地表水、地下水造成污染,分析污染途径如下:①大气中含有的农药成分随降水进入水体;②土壤中残留的农药成分,经排水或径流进入地表或地下;③在水体中清洗农药用具;④生产厂商向水体中排放含有农药的废水。

在我国,地表水中的农药残留特征是品种多、检出频率高,单一药物残留浓度低,直接危害整个水生态系统。

在地下水污染方面,以河北省某县为例,在100个地下水样品中,涕灭威、甲拌磷的检出率分别为12%、11%。

2.4 生物污染
其一是对农作物的污染,污染途径主要是:①直接在作物上使用农药,经表皮吸收至作物体内;②土壤中残留的农药,作物经根系吸收;③大气中的农药成分,作物经呼吸作用吸收;④农产品保存时保鲜喷药。

其二是对非靶标生物的污染,污染途径主要是:①农药使用时,经皮、经口暴露了非靶标生物;②用药后,非靶标生物的栖息地受到污染;③非靶标生物将粒剂农药当作食物而误食;④基于食物链的传递效应下,农药在生物体内逐层富集。

3.针对化学农药污染的防控对策
3.1 完善管理制度
一方面,明确农药管理职责。

以农业部门、工信部门、环保部门为核心,进一步明确农药管理职责,涉及生产、运输、经营、使用等环节,制定农药环境监管制度,充分发挥出监管职能。

以农药的使用为例,要确定监管主体和对象,制定环境安全监管细则,针对重点农药种类,实施登记跟踪、监测评估[3]。

另一方面,对农药废弃物进行回收处理。

可以借鉴其他国家的成功管理经验,制定废弃物管理细则,创新处理技术。

可以尝试回收补贴的形式,促使农民积极配合;同时加强降解技术研究,降低残余农药的危害性。

3.2 环境监测评估
在环境监测评估上,第一,制定环境质量标准,明确农药在不同环境介质中的阈值,为监测评估提供依據。

第二,提高监测人员的技术能力,对监测设备进行升级更新,能满足环境监测工作的需求。

第三,农业部门和环保部门加强合作,制定农药环境污染监测计划,针对不同的污染类型和危害程度,提出相应的治理方案,在部门监管下确保执行到位。

3.3 树立环保理念
农民是化学农药的主要使用群体,对于农民而言,应该树立环保理念,对农药进行科学使用。

其一,借鉴国外成功经验,并结合我国农业生产的特点,建立农药使用技术推广平台,大力宣传农药的科学使用方法,积极研发对环境污染小的新型农药品种。

其二,采用专家入户、技术示范的形式,帮助农民树立科学用药、环保用药意识。

可以发挥市场的杠杆作用,对农药残留进行检测监管,提高农药使用成本,促使农民被动接受低毒、低残留的农药。

3.4 污染修复治理
针对已经发生污染的环境区域,应该积极采用修复治理技术。

我国农药环境污染具有范围广、污染复杂、修复工程量大的特点,应该推广不会产生二次污染的修复技术,实现农业清洁生产的目标。

根据修复地点的不同,主要分为原位修复、离位修复两种,但受到温度、湿度、酸碱度等因素的影响,修复技术也具有局限性[4]。

这就要求技术人员分析场地环境,采用综合技术方案,提高污染治理的安全性、高效性,推动生物修复技术的健康发展。

结语:
化学农药的使用,有利于农作物生长,但也会带来环境污染,包括大气污染、土壤污染、水体污染、生物污染等。

分析可知,目前农药使用存在一些问题,例如盲目使用、监管不力、污染监测滞后、废弃物处理不当等。

对此,应该完善农药管理制度,加强环境监测评估,树立环保理念,并对污染进行修复治理,实现
环境保护目标。

参考文献:
[1]陈燕.化学农药对农业环境的污染与防治[J].农技服务,2017,(22):142.
[2]孔祥睿.化学农药对环境的污染及其防控对策建议[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17,(9):184.
[3]朱牧笛.化学农药引起的环境污染问题研究[J].大科技,2016,(35):287.
[4]陈玉荣.农药污染现状与环境保护措施探究[J].环境与发展,2018,(3):75,8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