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安徽省宣城市第六中学九年级下学期开学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2021学年安徽省宣城市第六中学九年级下学期开学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1. 默写。
①长风破浪会有时,________。
(李白《行路难》其一)
②不应有恨,________?(苏轼《水调歌头》)
③________,受中赏。
(《邹忌讽齐王纳谏》)
④________满眼风光北固楼。
(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⑤《醉翁亭记》中以清丽明快的语言,描绘春夏之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⑥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新生事物无比美好,总会替代旧的事物,正像刘禹锡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说的“________,________”。
⑦苏轼在《江城子・密州出猎》中借用典故,以西汉魏尚自许,希望朝廷能够重用他,给他机会去建功立业的词句是“________,________”。
2. 请运用所积累的知识,完成小题。
【甲】闷闷不已,回到客店中,思量:“王伦劝俺,也见得是。
只为洒家清白姓字,不肯将父母遗体来玷污了。
指望把一身本事,边庭上一枪一刀,博个封妻荫子,也与祖宗争口气,不想又吃这一闪!高太尉,你忒毒害,恁地刻薄!”心中烦恼了一回。
在客店里又住几日,盘缠都使尽了。
【甲】寻思道:“却是恁地好?只有祖上留下这口宝刀,从来跟着洒家,如今事急无措
....,只得拿去街上货卖得千百贯钱钞,好做盘缠,投往他处安身。
”(1)文段中【甲】指的是________,请写出一个与【甲】相关的故事情节_________
(2)“事急无措”中的“措”意思是:__________
(3)本段主要采用了______描写来凸显人物形象。
(4)结合原著回答:①【甲】“闷闷不已”的原因是什么?②请概括出【甲】的性格特点。
3. 九年级某班开展“二十四节气”综合性活动,请你参与。
(1)仿照下面的例句再写一个句子。
例句:人们都爱春天,爱她的绿洒田野,爱她的勃勃生机。
仿句:人们都爱春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中国的“二十四节气”已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这首广为流传的节气歌将二十四节气接照时间顺序串联了起来。
①二十四节气中,既是节气,又是节日的是“_______________”。
②在“节气和物候”活动小组交流时,大屏幕上有一道节气与物候的搭配题,请你将正确选项的序号填入表格。
(3)活动结束后,小明写了一段总结,请你帮助修改。
①刚才同学们围绕“二十四节气”这一活动主题展示了自己的活动成果,形式多样,内容丰富。
②由于同学们准备充分,而且内容非常精彩。
③尤其是范同学播放的“二十四节气”的影像,独具特色,赢得了同学们的阵阵掌声。
④通过本次综合性学习活动,使我们更加深了对“二十四节气”的了解。
A.第②句有语病,应将“___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_”。
B.第④句有语病,应将“_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_”删去。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小题。
花籽
①三年前我退役,背着袋子要北上的时候,爸爸取出一罐小瓶子,里面是他亲手培养出来的花籽。
他小心翼翼地交给我说:“你到台北后,如果有一个花园,就把它种了。
”我便带着这个小瓶子和一袋故乡的泥土上台北。
②我很想马上把它种了。
③可是上台北后,一直过着租赁的日子。
住在小小的公寓中,难得找到一撮土地,更不要说一个花园了。
那罐父亲的花籽便无依地躺在我的袋中,随着我东飘西荡。
每次搬家看见那些花籽,就想起每日清晨在花园中工作的父亲,什么时候才能找到一个花园呢?我总是想。
④最近,我找到一个有花园的房子,又因为工作忙碌,就把花籽摆在鞋柜子里。
有一天,我拉开鞋柜看到那一罐花籽和那一袋泥土,就把它们撒在家前的花园里。
⑤那时候已经是严冬了。
花籽又摆了三年、到底会不会活呢?我写信告诉爸爸,爸爸回信说:“只要有土地,花籽就可以活。
”他又附寄来一包肥料。
⑥我每天照料着那一片撒了花籽的土地,浇水、施肥,在凛冽的寒风中,我总是担心着,也许它就会埋在土地里断丧了生机吧!
⑦在冬天来临的第二个月,有一天我开窗的时候,突然发现了一群花籽吐了新芽。
那些芽在浓郁的花园里,嫩绿到叫我吃惊。
是什么力量,让那罐从南台湾带来的花籽,在北地的寒风中也能吐露亮丽的新芽呢?
⑧花籽吐芽的那几日,我常兴奋得无法睡去,总惦念着那些脆弱的花芽。
那是什么样的花呢?我问爸爸,他说:“等它开了花,你就知道了。
”
⑨那个小小花圃中的芽长得出乎意料的快,我几乎可以体知它成长的速度。
每天清晨,我都发现它长大了,然后我便像每天面对一个谜题,猜想着那是什么花,猜想着父亲送我这些花是什么用意。
我急于知道那个谜题,就更加体贴那些花。
⑩慢慢地,花长大了,我才知道那是一些茼蒿菜。
茼蒿菜是一种贱菜,在乡下,它最容易生长,价钱最便宜,而父亲竟把它像礼物一样送给我,那样珍贵。
⑪我舍不得吃那一亩茼蒿,每天还是依时浇水看顾。
茼蒿长大了,我从来没有看过那么好看的茼蒿。
在市场上,茼蒿总是零乱的、萎缩的;在土地上,茼蒿则是那么美丽而充满生机。
⑫差不多一个月的时间,茼蒿就在寒冷的冬天里开了花。
那花,是鲜新的黄色,在绿色的枝梗上显得格外温暖。
我想,这么平凡的荷蒿花竟是从远地移种来的,几番波折,几番流转,但是它的生命深深地蕴藏着,一旦有了土地,它不但从瓶中醒转,还能在冷风中绽放美丽的花朵。
⑬茼蒿花谢了,在花间又结出许多细小的黑色的花籽,它看起来那么小,却又是那么坚韧。
我把种子收藏在父亲当年赠我的瓶中,并挖了一舀泥土——是家乡的泥土和客居地的泥土混成的泥土。
⑭或者有一天,我仍要带这花籽和这泥土到别地去流浪;或者有一天,这自故乡根种的花籽,然后在异乡土地结成的花籽,会长在另外的土地上
⑮人也是一个平凡的茼蒿的花籽,不管气候如何,不管哪里是落脚的地方,只要有生机沉埋心中,即使在陌生的土地上,它也会吐芽、开花,并且结出新的花籽。
(林清玄《灵性深处开莲花》,有改动)
4. 以“花籽”为线索,将文章的主要内容补充完整。
赠送花籽→①__________→结出花籽→②_________
5.按要求品析文中划线的句子。
(1)有一天我开窗的时候,突然
..发现了一群花籽吐了新芽。
那些芽在浓郁的花园里,嫩绿
到叫我吃惊
..。
(分析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2)这么平凡的茼蒿花竟是从远地移种来的,几番波折,几番流转,但是它的生命深深地蕴藏着,一旦有了土地,它不但从瓶中醒转,还能在冷风中绽放美丽的花朵。
(从修辞角度分析)
6.选文第⑤段画波浪线句子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7.结合全文,说说你对标题《花籽》的理解。
8.从花籽的经历中,你获得了怎样的人生启迪?
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题。
材料一:
一米线,又称伸缩隔离带、栏杆座、警戒线、移动护栏杆,主要用于大型排队秩序控制以及定向人流疏导所必需的队列设施和科学的摆放规划。
它被广地应用于人流集中的场所。
银行等涉及个人财产等行业会在距营业柜台或窗口一米处画线,并在一旁挂牌,以提醒顾客在线后排队等候。
心理学上也有这样一个有趣的原则,说是除了家人、恋人和挚友亲朋之外,人与人之间的心理安全距离恰好是一米,超过这个安全距离,人们就会觉得相对紧张,感觉个人安全和隐私受到了侵犯。
这也是国际上通用的“一米线”规定的由来。
(节选自百度百科词条《一米线》)材料二
①在许多公共服务场所,“一米线”为何形同虚设?一方面,一些老百姓的隐私、规则、秩序意识还在原地踏步,他们意识不到随意盯着他人输密码、打开钱包等是不尊重别人的行为,即便自己被别人近距离偷窥也觉得不妨碍事。
有些人不愿意遵守规则,不屑或不愿排队,随意插队成为习惯,“一米线”在这些人眼里就会形同虚设。
一旦失守了规则,在从众心理之下,人们对规则和公共秩序的破坏就更加肆无忌惮。
②另一方面,一些公共服务场所在“一米线”失守时,工作人员没有主动承担起相应的责任。
③比如海口汽车西站售票大厅曾安排人员敦促旅客排队,提醒旅客不要逾越“一米线”,但现在“提醒也没人遵守,所以也懒得提醒了”“尤其是周五和周日客流量较大,我们忙不过来”。
像这样“懒得提醒”或“忙不过来”的公共服务场所并不鲜见,有的甚至放任“一米线”被踩踏褪色或消失。
如此“不作为
...”,是对公共秩序的“破罐子破摔”,甚至可以说,是“一米线”失守背后的又一推手。
(节选自新华网,有删改)材料三
让“一米线”成为文明线
文明素养的形成需要个人自律和他律及社会治理共同发カ。
从发展的角度看,“一米线”是丈量文明的界线,也是衡量公共服务质量的标尺。
近年来,各地行政服务中心推行网络预约制度,改善了人群扎堆的现象;有的地方增加窗口服务供给,减少排队等候的时间。
总之,把服务的功能强起来,把规则的要求落下去,把管理的水准提上来,才能化解“一米线”的尴尬,让秩序和文明成为美丽的风景。
(节选自人民网)
9. 从以上材料看,下列理解和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心理学上认为,个体与他人之间的心理安全距离是一米。
B.在规则失守的情况下,人们的从众心理会使规则和公共秩序遭到更严重的破坏。
C.一些公共服务场所的“不作为”是导致“一米线”形同虚设的重要原因。
D.“一米线”既是一条文明线,又是衡量公共服务质量的标尺。
10.材料二中,加点词“不作为”具体指什么?
11.材料三中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12.结合上述三则材料,说说怎样做才能让“一米线”成为文明线。
【甲】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乙】
今夫弈之为,小数①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
弈秋②,通国之善弈者也。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
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③将至,思援弓缴④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节选自《孟子·告子上》杨伯峻注)【注】①数:技艺。
②弈秋:人名。
③鹄:天鹅。
④
缴(zhuó):这里指系着丝线的箭。
13.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寓逆旅
..
(2)媵人持汤.沃灌
(3)烨然
..若神人
(4)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5)使弈秋诲.二人弈
1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艳意。
(2)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15.【甲】【乙】两段文字在写作上都运用了________的手法。
【甲】文中的宋濂以
__________教导马生君则,亲切感人。
16.综合两文,要想学业有成,必须做到哪两点?
17. 道格拉斯有一段名言:“你若不能做大路,那么就做条小径;你若不能做太阳,那么就做一颗星星。
决定你成败的不在于你的尺寸大小,而在于做一个最好的你!”【提示与要求】(1)自拟题目,自选文体。
(2)文中不要透露你个人的身份信息。
(3)抄袭是不良行为,请不要照搬别人的文章。
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