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人版高中语文必修四复习学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鲁人版高中语文必修四复习学案
时间:制作人:班级:姓名:
一、课内基础知识清单:
《六国论》
一、给下列加点划线字注音(11分)
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抱薪救火()与嬴而不助五国也()革灭殆尽()洎.()牧以谗.()诛暴.()秦之欲无厌草芥.()或未易量.()胜负之数.()
二、找出下列各句中的古今异义词并解释(5分)
1、其实百倍它的实际情况
2、思厥先祖父祖辈和父辈
3、至于颠覆到……
4、可谓智力孤危智慧力量
5、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旧事,前例
6、刺客不行不去行刺
三、找出词类活用词并解释(5分)
1、理固宜然名词作状语从道理上说
2、义不赂秦名词作动词坚持正义
3、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名词作动词以礼相待
4、日削月割名词作状语一天天地一月月地
5、李牧连却之使动使退却
6、始速祸焉形容词作动词招致
四、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语(28分)
1、六国互丧,率赂秦耶交错,一律、一概
2、不能独完完好
3、思厥先祖父他们的
4、举以予人拿
5、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既然这样那么
6、暴秦之欲无厌满足
7、奉之弥繁,侵之愈急奉送更加
8、强弱胜负已判矣辨别
9、理固宜然从道理上说应该这样
10、以地事秦侍奉、对待
11、始有远略开始、起初谋划、打算
12、始速祸焉才招致
13、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两次使退却
14、洎牧以谗诛及、到
15、革灭殆尽之际将要
16、向使三国各爱其地假使
17、胜负之数天数
五、解释一词多义
1、得①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获得)
②此言得之(适宜)③诚不得已(能够)
2、势①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优势) ②其势弱于秦 (势力)
3、以①不赂者以赂者丧因为②秦以攻取之外凭借
③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才④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来
⑤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用⑥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用
⑦洎牧以谗诛因为⑧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用
⑨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凭借
六、分析下列句式特点并翻译
1、洎牧以谗诛被动句
2、为秦人积威之所劫被动句
3、赵尝五战于秦状语后置
4、其势弱于秦状语后置
5、举以予人省略句(省略代词“之”,应为“举以之予人”)
6、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判断句
7、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判断句
8、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被动句
七、翻译下列句子(15分)
1、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六国灭亡,并不是武器不锋利,仗打得不好,弊病在于贿赂秦国。
贿赂秦国因而亏损了自己的力量,这就是灭亡的原因.
2、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
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既然这样,那么诸侯的土地有限,强暴的秦国的贪心永远没有满足,诸侯送给秦国的土地越多,秦国对诸侯的侵略也越厉害。
所以不用战争,谁强谁弱,谁胜谁负就已经分得清清楚楚了。
一直发展到灭亡,按道理讲本来也应该是这样的。
3、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假使韩、魏、楚三国都爱惜他们的国土,齐国不依附秦国。
燕国的刺客不去行刺秦王,赵国的良将李牧还活着,那么胜败的命运,存亡的道理,假若与秦国相比较,或许还不容易估量呢。
4、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
唉!(如果六国诸侯)用贿赂秦国的土地来封赏天下的谋臣,用侍奉秦国的心来礼遇天下的奇才,齐心合力地向西(对付秦国),那么,我恐怕秦国人吃饭都咽不下的。
5、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真可悲叹啊!有这样的有利形势,却被秦国积蓄的威势所胁迫,一天天地被削弱,一月月地被分割,以至于走向灭亡。
治理国家的人不要被积蓄的威势胁迫啊!
《阿房宫赋》
1、蜀山兀.,阿房出(山秃)
2、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趋向)
3、各抱.地势,钩心斗角(随着,适合)
4、盘盘焉,囷囷
..焉(萦绕曲折的样子)
5、复道行空,不霁.何虹(雨或雪停止,此处是雨停止)
6、杳.不知其所之也(见不到踪影)
7、一.肌一.容,尽态极妍(每,即全部)
8、缦立远视,而望幸.焉(宠幸)
9、摽.掠其人(通“剽”,piāo,掠夺、夺取)
9、奈何取之尽锱铢
..(古代计量单位,言极其细小)
10、使.六国各爱其人(假使,表假设的连词)
三、文言现象
[古今异义词]:
1、钩心斗角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古:指宫室结构的参差错落,精巧工致;今:比喻用尽心机,明争暗斗。
2气候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古义:文中是指情绪气氛之意今义:是指一个地区的气象概况
3、经营燕赵之收藏
..
..,韩魏之经营
古:指金玉珠宝等物;今:指筹划管理或组织(企业、活动)。
4、精英
古:指金玉珠宝等物;今:指优秀人才。
5、可怜可怜焦土
古:可惜;今:怜悯,同情。
[词类活用]:
(一)名词用作状语
1、骊山北
...构而西.折,直走咸阳(从骊山;向北,向西)
2、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像绸带一样)
3、蜂房水涡
....,矗不知乎几千万落(像蜂房,像水涡)
4、辞楼下殿,辇.来于秦(乘辇车)
5、朝.歌夜.弦(在早上,在晚上)
(二)名词作动词
1、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出现龙,出现虹)
2、朝歌.夜弦.,为秦宫人(唱歌,弹琴)
3、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化为焦土)
4、鼎.铛玉.石,金.块珠.砾(把鼎当做,把玉当做,把金当做,把珠当做)
5、族.秦者秦也 (灭族,杀死一族的人)
(三)数词用作动词:六王毕,四海一.(统一)
(四)动词作名词:燕赵之收藏
..(指金玉珠宝之物)
..,韩魏之经营
(五)动词意动用法: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以……为鉴)
文言虚词:
1.焉
(1)盘盘焉.,囷囷焉.(形容词词尾,相当于“然”)
(2)缦立远视,而望幸焉.(句末语气词,无实义)
2.之
(1)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动词,往,去)
(2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结构助词,的)
(3)奈何取之.尽锱铢(代词,代财物 / 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代词,代秦人) [特殊文言句式]
(一)判断句
1、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
2、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3、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
雷霆乍掠,宫车过也。
(五个判断句)
(二)省略句
1、五步(有)一楼,十步(有)一阁 (省谓语“有”)
2、长桥卧(于)波,未云何龙 (省介词“于”)
3、几世几年,摞掠(于)其人 (省介词“于”)
4、谁得而族灭(秦国)也 (省宾语“秦国”)
(三)倒装句
秦人不暇自哀(哀自,宾语前置句)
(四)被动句:戍卒叫,函谷举.。
《滕王阁序》
(一)字音
瓯(ōu)越翼轸(zhěn)睇眄(miǎn)捧袂(mèi)台隍(huáng)舸(gě)舰遄(chuán)飞
潦(láo)水簪(zān)笏桑梓(zǐ)帝阍(hūn)懿(yì)范彭蠡(lǐ)虢(guó)州
(二).通假字
俨骖騑于上路(“俨”通“严”,整治)
云销雨霁(“销”通“消”,消失)
所赖君子见机(“机”通“几”,预兆)
俊采星驰(“采”通“寀”,官吏。
)
(三) 、一词多义
1、属:
①时维九月,序属三秋(动词,是,属于)
②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名词,类)
③在骨髓,司命之所属(动词,在,掌管)
2、即:
①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动词,依附)
②胡天八月即飞雪(副词,就)
③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连词,则,就)
3、穷:
①穷岛屿之萦回(动词,穷尽)
②穷且益坚(名词,困厄,处境困难)
③日暮途穷(动词,阻塞不通)
④不忍穷竟其事(动词,穷究,追究到底)
4、且:
①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连词,可是)
②北愚公者,年且九十(副词,将近)
③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副词,姑且,暂且)
④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哉(连词,尚且)
⑤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副词,将要)
(四).词类活用
(1)使动用法
徐孺下陈蕃之榻。
(下:使……放下)
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
(屈:使……委屈)
敢竭鄙怀。
(竭:使……完全表露出来)
(2)名词作状语
雄州雾列,俊采星驰。
(雾:像雾一样;星:像流星一样)
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
(上:向上;下:向下)
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
(萍水:就像水上的浮萍)
(3)名词作动词
目吴会于云间。
(目:用眼睛看)
青雀黄龙之舳。
(青雀黄龙:名词作动词,雕有青雀黄龙头形)
(4)意动用法
襟三江而带五湖。
(襟:以……为衣襟;带:以……为衣带)
(5)数量词作名词
千里逢迎。
(千里:远道而来的客人)
(6)形容词作名词
宾主尽东南之美。
(尽:形容词作动词,全都是;美:形容词作名词,俊杰)二句式
1、童子何知(宾语前置)
2、纤歌凝而白云遏(被动句)
3、怀帝阍而不见(被动句)
4、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介词结构后置)
5、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介宾结构后置)
《报任安书》
(一)通假字
(1)被楚受辱( 通“棰”。
木杖)
(2)其次剔毛发(“剔”通“剃”,剔光)
(3)见狱吏则头枪地(“枪”同“抢”,撞击)
(4)及罪至罔加(“罔”同“网”)
(5)古者富贵而名摩灭(“摩”通“磨”,消磨,磨掉)
(6)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底”通“抵”,大都)
(7)思垂空文以自见(“见”通“现”,现露)
(8)则仆偿前辱之责(“责”通“债”,此处指下狱受宫刑)
(9)其次诎体受辱(诎通屈,弯曲)
(二)古今异义
(1)意气勤勤恳恳 (意气:古,情义。
今指:意志和气概;志趣和性格;由于主观和偏激而产生的情绪。
勤勤恳恳:古,诚恳,恳切。
今指勤劳而踏实)
(2)素所自树立使然 (树立:古,立身处世。
今指建立)
(3) 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非常:古,不同寻常。
今用作程度副词,相当于“很”、“十分”)
(4)下流多谤议 (下流:古,身处下流,指地位卑微。
今指卑鄙龌龊,不文明)
(5)仆以口语遭遇此祸 (口语:古,说话。
今指谈话时使用的言语,与“书面语”相对)
(三)词类活用
(1)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再拜言(牛马:名词作状语,像牛马一样,这里是作者的谦称)
(2)倡优畜之(倡优:名词作状语。
像乐师优伶一样)
(3)太上不辱先(辱:动词的使动用法。
使……受辱)
(4)何足贵乎(贵:形容词作动词。
称道)
(5)且勇者不必死节(死:动词的为动用法,为……而死)
(6)韩非囚秦(囚:动词的被动用法,被……囚禁)
(7)若望仆不相师(师,效法)
(8)衣赫衣,关三木。
(名作动,穿)
(9)孙子膑脚(名作动,受膑刑)
(10)退而论书策(名作动,写成书)
(11)请略陈固陋(形作名,因塞鄙陋的想法)
(12)古者富贵而名摩灭(形作名,富贵的人)
(13)流俗之所轻也(形作动,轻,轻视)
(14)思垂空文以自见(使流传)
(15)且勇者不必死节(为动,为死)
(四)一词多义
以
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介词,用
以通其狂惑表目的,用来
及以至是已经
夫人不能早自裁绳墨之外,以稍陵迟因而
重为乡党所笑,以污辱先人连词表结果
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是以,因此
仆以口语遇此祸因为
古人所以重施刑于大夫者,殆为此也与所合用,表。
的原因
乃
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副词,却,转折连词)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竟,副词)
家祭无忘告乃翁( 你的,代词)
要之死日,然后是非乃定(才)
屈原放逐,乃教赋《离骚》(于是)
(五)文言句式
(1)省略句
阙然不报,幸勿过(之)
(2)被动句
①盖西伯拘而演《周易》(无被动标志的被动句)
②虽万被戮,岂有悔哉(以“被”表被动)
③下流多谤议(无被动标志的被动句)
(3)固定结构无乃与仆私心刺谬乎?(“无乃……乎”不是……吗?恐怕……吧?)
二、高考作文素材积累
作文素材积累之司马迁
※人物事略
司马迁(前145或前87?),西汉史学家,文学家。
字子长,太初元年(前I04),司马迁开始撰写《史记》后因替李陵辩护,获罪下狱,受腐刑。
出狱后任中书令,继续发愤著书,终于完成了《史记》的撰写,人称其书为《太史公书》。
※素材呈现
◎少年司马迁
生于史官世家,祖先自周代起就任王室太史,掌管文史星卜。
父亲司马谈在武帝即位后,任太史令达三十年之久。
司马迁10岁起诵读《古文》并接受其父的启蒙教育。
渊源久长的家学对他后来治学道路有深刻的影响。
后随父去长安,同当时著名经学大师孔安同、董仲舒学习《古文尚书》和《春秋》。
19岁为补博士子弟。
◎游历天下
20岁开始了他的游历生活。
他的足迹到达会稽,访问夏禹的遗迹:到过姑苏,眺望范蠡眨舟的五湖:到达淮阴,访求韩信的故事:到过丰沛,访问刘邦、萧何的故乡:到过大梁,访问夷门,并考察秦军引河水灌大梁的情形:到过楚,访问春申君的宫殿遗址:到过薛地,考察孟尝君的封邑:到过邹鲁,拜仰孔孟的家乡。
此外,他还北过涿鹿,登长城,南游沅湘,西至崆峒。
壮游使他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
◎临危父命
司马迁的父亲病危时,拉着儿子的手,流着眼泪对他说:“……我死了以后,你一定要接着做太史,千万不要忘记我一生希望写出一部通史的愿望。
你一定要继承我的事业,不要忘记啊!”这一番谆谆嘱托极大地震动了司马迁,他看到了父亲作为一名史学家难得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他也知道父亲将自己毕生未竟的事业寄托在白己的身上。
修著历法——太初元年(前104),司马迁以太史令身份和中大夫孙卿、壶遂及历官邓平、落下闳、天文学家唐都等二十余人,改革历法。
经这批专家通力合作,反复计算、选择,终于在这年五月制定出新历,这就是著名的《太初历》
◎仗义执言
天汉二年(前99),李陵出征匈奴时被围,在矢尽粮绝的情况下投降匈奴。
武帝大怒,文武百官也大骂李陵投降可耻。
司马迁辩言:"李陵转战千里,矢尽道穷,古代名将也不过如此。
他虽投降,尚属情有可原。
臣以为只要他不死,他还是会效忠汉朝的。
"盛怒中的汉武帝听了司马迁这番话,认为司马迁有意替李陵护短开脱,把他投人监狱,并处以腐刑。
◎忍辱负重
不幸的遭遇,尤其是腐刑,使司马迁精神受到极大刺激,曾一度想自杀。
但他想起了父亲的遗言,又以孔子、屈原、左丘明、孙子、韩非等在逆境中发愤有为鼓励自己,终于以惊人的意志忍辱负重地活了下来。
经过六年的囚禁生活,终于完成了"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巨著一一《史记》
※适用话题
厚积薄发读书万卷行万里路责任仗义执言忍辱负重
※素材运用示例一
独自踯蹰在冰冷的寒夜,你是否在为遭遇挫折而痛苦不堪:徘徊于夜色仍明的街头,你是否在为生活的不顺而将痛苦放大…¨其实人生中挫折与痛苦时常有之,但调整好心态,以正确的方法面对挫折与痛苦,才能快意人生。
身受腐刑的司马迁,生遭尽世人的白眼,死无颜面对己逝的宗族,他的挫折足可以放大内心痛苦郁郁而终,但平静的心境与坚强的意志使其由一介匍匐于地的殿臣站立成一个为民写史的华夏史官,《史记》永表后世。
(2004年黑龙江高考优秀作文《一蓑烟雨任平生》节选)
※素材运用示例二
有转折的风景是美丽的。
便如黄河般百丈九回的浩荡、密林的蜿蜿蜒蜒的神秘、山峰曲曲折折的奇伟,都是转折造就的。
更有那"山重水尽疑无路,柳岸花明又一村"带来的惊喜与顿悟,也都是转折的妙处。
如同奇风秀景,有转折的人生才是精彩的。
转折带给人的不仅仅是生活状态的改变,更有对意志、生命力和对真理认知的考验。
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就是由无数个转折谱写的。
中华五千年的多少英魂,就是由无数转折造就的。
司马迁握着那杆沉甸甸的铁笔走来。
他那依然矫健的身姿,依然从容的步履,丝毫没有带着对那次人生转折的沧桑与苦痛,他轻轻耳语:"是转折赐予了我勇气。
"有些惊讶,那种肉体的折磨和精神的屈辱竟没能在他身上留下一点痕迹?不,留下了,留下了灿烂辉煌的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我明白了,如若没有转折,司马迁恐怕还不知道自己修史的决心竟有如此之大,是转折赐予了他执著。
转折是如此神奇。
(2003年高考北京满分作文《转折》节选)
作文素材积累之苏武
※素材运用示例一:信念
在苏武出使匈奴时,因随行人员参与了匈奴人的叛乱而被扣留。
在危难之中,苏武处处维护民族的尊严和国家的利益,既表现了对匈奴的修好之愿,又抱定必死的决心,决不"屈节辱命"。
面对卫律始而威胁,既而利诱,最终又以断水绝粮相逼等手段的逼迫,他从容处之。
在受审时,他甚至以自刎来避免受辱。
后来的审讯中,卫律当场"剑斩虞常"以此胁迫汉使,副使张胜在此情况下投降了,而苏武面对卫律之剑,岿然不动。
卫律又以富贵劝诱,苏武则直言怒斥,更以两国安危责之。
在匈奴将他置于冻饿之境时,苏武仍然没有屈服,凭借顽强的意志和信念,他在极为艰苦的条件下还是"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念念不忘自己是汉朝的使者。
匈奴又派故人李陵来劝降,企图打消他对汉朝的眷恋之情,苏武不作正面的交锋,只是以君臣和国家的大义自剖心迹,反倒使李陵感到羞愧,无言以对。
(《信念》节选)
※素材运用示例二:选择
悠悠岁月,历尽多少冷暖:滚滚浪花,淘尽多少英雄,但伟人之风永存。
那是苏武牧羊的北海吧!苏武选择了中华民族的伟大气节,发扬了华夏文明的优良品德。
这样的选择崇高、无私!
浩浩天地,朗朗乾坤,多少仁人志士留芳百世,虽死犹荣。
他们或是崇高无私,或是明智无悔,或是崇高质朴。
正是他们所做出的无上光荣的选择,使得我们的民族摺焰生辉,使华夏文明万古流芳。
历史选择了苏武,苏武选择了崇高无私,选择了明智,选择了质朴。
那是一个响当当的名字,是历史的星空中最耀眼的星座,引领着后来者在暗夜里找寻生命的座标,勇往直前而不迷失。
(《无尚的选择》节选)
※素材运用示例三:坚持
当苏武牧羊于北海时,单于派降将李陵到北海劝说苏武投降。
李陵说:"单于诚心诚意等待您归顺,看来永远不会让您回大汉了。
白白地在这荒无人烟的地方受罪,有谁知道您对朝廷的忠义呢?"李陵历数苏武出使匈奴以后一家的悲惨遭遇(大哥和弟弟被迫自杀,母亲去世,妻子改嫁,儿女不知去向),妄图动摇苏武归汉的决心。
但是,苏武却坚定地说:"我平时就希望为朝廷抛头颅、洒热血,如今有了舍身报效的机会,就是挨刀斧、下汤锅,也是甘心乐意的。
"他始终不受诱惑,为后人所颂仰。
(《热爱祖国坚贞不屈的使者》节选)
三、高考优秀范文展示
瀚海青天夜夜心
问一问大漠,对苦难的忍耐能持续多久?问一问苍穹,对寂寞的坚守能持续多久?滚滚红尘,斗转星移,熙来攘往的人群中,谁能挺胸昂首、心不跳脸不红来一声斩钉截铁的回答?所以,两千年前,苏武用十九年大好时光演绎的那份坚守更显得凄婉动人!
士有舍生取义,杀身成仁,苏武慨然选择了从容赴死,可死却是那样的不遂人愿。
“见犯乃死,重负国”,“欲自杀”,张胜、常惠共同阻止了他;“单于使卫律召武受辞”时,苏武“引佩刀自刺”,重伤气绝,“半日复息”,不得死;面对卫律高高举起的利剑,张胜腿软请降,但苏武固自岿然不动!大丈夫,死有何惧?死则死耳,何必拖泥带水。
然而,抱定必死之心的苏武却拖泥带水地活了下来。
重伤的苏武,身陷大窖,没吃没喝。
天可怜见他苏武,下起了雪。
苏武就卧病啮雪吞毡,竟奇迹般地没有死掉!单于以为苏武有神灵护佑,不可忤逆天意,就把他放逐到迢遥的北海,就让时间来证明一切吧,就让北海的风雪尘沙去打磨这个硬气的大汉臣子的棱角吧。
感谢单于,他的这一决定为我们炎黄子孙留下了一道永恒而亮丽的风景:浩浩大漠,茫茫荒原,青青碧空,猎猎朔风,一位老人,须发尽白,沉默倔强,手杖汉节,羝羊为伴。
感谢苏武,他的这一选择为我们华夏儿女留下了一笔酸涩而丰厚的财富:荣华富贵,离合悲欢,苦难寂寞,长夜寒冬,该抛则抛,该忘则忘,该受则受,该忍则忍,心如铁石。
诚然,水往低处流,人该往高处走、阔处走,可不义之荣华富贵于你如浮云,早已被抛到九霄云外。
不错,无情未必真豪杰,你眼中没有望断天涯路的白发娘亲,没有手足兄弟,没有结发妻子,没有可爱的儿女,你似乎忘记了有情未必不丈夫。
你抛的抛了,忘的忘了,你驱赶自己走上一条看似有去无回的不归路,去做苦难寂寞的炼狱,去做瀚海青天日日夜夜千年不变的守望——只为自己是一介大汉的臣子!
莎翁说:“上帝说,因为我爱你,所以我要伤害你;因为我要成就你,所以我要惩罚你。
”我相信,老天之所以伤你甚深、罚你太重,就是因为太爱你,要借你创作不朽的经典,成就一个关于坚守的不朽传奇。
我常常想,人不是不可以忍受苦难,当那苦难能变成一笔财富的时候,人有的是耐性,完全有可能战胜苦难;人不是不可以坚守寂寞,当那寂寞能铸造一份辉煌的时候,人有的是坚定,人完全有可能超越寂寞。
可怕的是,当苦难只可能只是苦难,寂寞只可能只是寂寞,持久的忍耐与坚守只可能只是深夜里昙花一现的酸涩时,古往今来,普天之下,能有多少人会本真地忍受这份苦难、坚守这份寂寞?
所以,我把坚守的桂冠加冕给你——瀚海青天日里夜里做高贵坚守的汉臣苏武
历史从那一夜开始
已经是深夜了,司马迁通过天牢的小窗,望着那漆黑的夜。
幽蓝的天幕上,不见星也不见月,几处乌云低低地沉着,带着令人窒息的压力。
暮秋的风裹着寒气,钻进每个角落,包括司马迁那件破旧的长衫。
司马迁拖动着脚镣,走回几块砖堆成的床。
金属的撞击声在死一般静的夜里,带着几分鬼魁。
床上那盏昏黄的油灯跳动着火焰,拖下长长的抖动的影子,似乎加重了黑暗。
然而挂着的一纸官文仍然可见,金色的字,朱红的印,一切都那么清晰。
是的,这就是司马迁的命运。
日出之前,他必须做好选择。
是死,用一腔热血去控诉昏君的无道,用高贵的头颅去证明自己的清臼?还是活着——当然是有条件地活着,从此他将成为不完全的男子。
司马迁无法遏抑心中腾生的怨怒,昨日朝堂的场景历历在目。
当汉武帝在歇斯底里地咆哮时,当满朝文武双股战战时,当李陵一下子从英雄被定性为叛徒时,司马迁觉得胸中有什么东西压着。
也许是记录历史的职责让他知道,历史必须是真实的。
于是他,站了出来,后来的事情证明当时的冲动是致命的。
司马迁与李陵并无交好,为了不相识的人而触怒龙颜,这没有人能够理解。
他突然就想到了死,想到了屈原的投江;想到了孤竹君的儿子们在首阳山的遗骸:他想抛弃这个世界,这个昏暗、污浊的世界。
决不能屈辱地活着,做一个不完全的男子,便是死,他也应该是个大丈夫。
但突然,司马迁在愤怒与激动中沉静下来。
父亲临终时那双忧怨的眼睛,让他一下子静了。
他清楚地记得,父亲指着案上的书,哽咽着,然后看了他一眼。
他理解那一眼的重量与意味着的责任,是的,他永远都不会忘记——他们还没有自己的史书,属于大汉的书。
司马迁在床边坐了下来,闭上眼,沉默了好久好久,他的胸口在剧烈地起伏,他的手指在不停地颤抖……天明的时候,牢外传来一声吆喝:“司马迁,想好了没有?”
“想好了,我选择腐刑。
”两滴清泪滑落脸颊,司马迁无声地哭了。
几千年后,一位诗人说:“真正的勇敢不是为某件事壮烈地死去,而是为某件事卑贱地活着。
”于是一阵秋风呜咽着,吹起《史记》发黄的纸页。
四、精粹语段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