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新模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25
科技资讯 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
学 术 论 坛
DOI:10.16661/ki.1672-3791.2020.08.225
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新模式
①
张高煜
(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 上海 201209)
摘 要:人才是推动国家发展的资源是强国之本,创新是推动国家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实现国家进步的根本动力。
提高整体自主创新能力,成为具有创新性创造性的国家,是国家经济发展战略的核心部分,是提高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内容。
对创新意识的树立,对创新精神的培养是这一战略的关键。
基于此,重视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为大学生成长和发展服务的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思想支持,促进大学生成功就业,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把创新精神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体系,是加强和改进新时期课程思政工作的必然要求,切实提升思政教育适应社会发展和新时代的需求,为大学生创新教育形成良好的氛围。
关键词:创新能力 培养 思政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20)03(b)-0225-03
1 创新能力培养和思政教育
1.1 创新能力培养的必要性市场经济日益发展,世界经济一体化,市场压力危机意识逐渐增大,不仅企业面临压力,个人危机增大,全世界、全社会都意识到已经不能适应市场变化,在大环境下,旧的经营模式已行不通。
企业需要新的市场、需要新的经营模式出现来带动发展,个人需要有创新的思维、创新的能力才能适应变化。
创新是指人们为了达到一定的目标和遵循事物发展规律而进行的更新和发展活动。
它是人类政治、经济、精神和思想等各个领域和层次的新发展和创新。
它具有高风险、高回报和再创造的特点。
企业是在人才应用中经过人的创新得到收益,所以,企业的创新就需要创新人才,创新人才的培养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另外,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可以根本性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
现在社会竞争压力很大,创新型人才是企业大量需求的,可以自己拓展生存发展的空间,这也是创业的需要。
所以,高校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创新人才,在需要创新人才的大环境下作用也就更大。
1.2 创新能力培养下的思政教育
基于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思政教育需要教育思想创新、教育思维创新,思政教育要与时俱进。
一方面,思政教育,是要让学生学会对事情、对事物进行理解,对问题进行分析;不是要求学生“听话”,教会学生“听话”,学生自己能做出分析得出结论,引导自己在解决问题中做出正确的决定决策,促进问题解决和产生实践效益。
另一方面,时代变化加快,认知在变化,认知在的实践自然也发生变化,老一套的理论在教育中失去作用。
因此,要能有效开展思政教育活动,教育思想的创新和发展、教育思维的创新和改进是思政教育的必要内容。
2 创新能力培养与大学思政教育的关系
创新能力培养与大学生思政教育在要求上内容上虽然
①课题来源:本论文受到2018年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课程思政教改项目《科学研究方法与创新》、2019年上海立信会
计金融学院研究生课程建设项目《人工智能大数据审计》资助。
作者简介:张高煜(1972,6—),男,汉族,湖北房县人,工学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社会计算、创新创业教育。
各有侧重点,但两者有一定的共性,体现在教育对象的基础上,都需要认真分析准确掌握教育对象的基础,选择适当的教育教学方法,提高针对性和实效性,达到教育的目的。
2.1 教育目标一致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强调加强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就要重视高校大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培养以及实践能力提高。
思政教育要培养大学生爱国主义、基本道德规范、理想信念和全面发展。
创新教育关注在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激发创造精神、增加专业技术、健康社交和管理技能等。
可以看出,在目标要求上,两者有一致性。
同时,两者在培养创新能力方面也具有一致性,在大学生中开展创新能力培养和创新教育实践活动,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实现可以起到推动作用,皆可以实现教育目标。
2.2 教育内容互补
大学生在实践中热情高涨、行动迟缓、缺乏务实精神,在就业过程中遇到困难容易放弃,把握不准方向等问题,这是缺乏正确的思想引导造成的。
而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主要是为了帮助大学生解决在就业过程中面临的实际问题,简单地说就是技术问题、专业问题。
那么,在创新教育中有效地开展思政教育,促使学生建立起完整的思想体系,增强坚信自己的毅力,结合学生实际生活,解决实际问题。
创新教育与思政教育相融合,让抽象的思想政治理论融入到具体实践中,使大学生在实践中形成道德规范,增强社会责任感。
同时在就业中、在创业实践中让思政教育的内容得以具体得以丰富,才能引领大学生形成正确的理想信念和坚持的奋斗精神。
所以说,从两者的教育内容上来看,创新教育与大学思政教育有着明显的互补关系。
2.3 教育形式相通
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中指出的怎样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为哪里培养人这些问题关系到高校思想政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治工作的根本。
这是问题也是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必须坚持的原则,贯穿思政教育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面教育要求的中心环节。
创新教育是根据社会发展需要,要求大学生从实际出发,在传统讲授课方法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化的教学方式,将新的理论知识与创新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由此可见,两者在教育形式上是相通的。
在创新教育过程中,通过学习案例,在情景模拟、角色扮演等过程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将正确的社会主义价值观融会到需要的情境里,让大学生在实际行动中、实践体验过程中领悟主流思想,让思想教育理论指导实际联系实践,提高道德素质,形成社会责任感,提高思政教育的可用性。
3 创新教育融入思政教育的必要性
3.1 顺应时代发展和高等教育的改革趋势
随着世界经济发展趋势和我国经济高速的增长,新的经济形势推动着发展的正常需要引导着发展的趋势。
在这样的背景下,为了能适应国家经济的增长、社会变化的发展,高等教育发展的方向,改革创新教育成为必然趋势。
3.2 推动思政理论课的重要突破口
创新教育必须顺应市场需求和大学生的要求,所以要求创新教育与思政教育教学相互动,是新时期思政教育的主要要求。
以前的思政教育,比较古板单一,形式化严重,文字死板,教条主义,教学效果差强人意。
通过创新教育课程的教学实践,开展主题创新实践活动,力求将课堂实践、学生的实习与实践结合,形成实践教学,让思政教育有新的作用新的高度。
3.3 体现社会需求和契合大学生的内在需要
创新教育融入思政教育,是大学生教育的发展趋势,也是当代大学生素质教育的体现,创新精神源于探索精神。
高校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创新精神,会随着创新教育的推进,让思政教育和创新教育相结合,使得大学生树立理想信念和爱国主义,形成法制观念,具有道德素质和专业技能,来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才能。
4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思政教育策略分析
4.1 文化陶冶策略
精神上的重视和实际中的行动是创新能力的培养主要体现的两个方面。
在思政教育中对学生首先树立爱国、诚信等优良品质,再引导其在实际中展现出感恩、博爱等行为。
在校期间的学生,正处于一个特殊的阶段,已经成年,但却不是很成熟,处理问题的思想还不完整,行为还需要多学习、多磨练,而且学生这一群体展现出很大的差异化,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心理差异也是巨大的。
有效的思政教育,从文化熏陶入手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如果说大学生很关心社会上一系列的各类事件,那么他就不会不关心身边的人。
相反的,大学生如果沉迷于游戏、聊天等活动中,那么就不会对周边的、社会上的事情感兴趣,脱离身边事物脱离社会实际,就会变得孤僻、高傲,在进入社会后也很难有正确的认识和自己的思想。
进行爱国教育,挖掘传统文化的精华,体会我国优良的传统,从而产生爱国的热情;建设校园文化,让学生感受到亲人之爱、师生之爱、社会之爱,使学生在活动参与中学会感恩、学会付出;将一些时政问题导入课堂,与学生讨论,使学生更理性地看清事件背后的实质、纷扰、利益,让学生结合时政分析世界局势,从而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总之,在文化的陶冶下,让学生的思想更加丰富、人格得到不断完善,进而思考问题的方式能更理智,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
4.2 机会教育策略
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多方面的,不仅仅是课堂上,要渗透到学生的生活、学习当中,方方面面进行思政教育。
在专业教学过程中融入思政教育,使学生在理论课的学习中领悟到知识应用的情感因素。
学生爱国、爱集体、爱社会,让学生对未来岗位充满热情,为自己将要从事的职业感到骄傲,进一步产生更为强烈的创新意识、创业信心,使自己的能力得到更好发挥。
在实训教学中,如果发现学生的不当行为,需要指出,应对大部分学生展开思政教育。
比如学生间相互推脱责任、或者因为个人原因拒绝与他人合作,在这种情况下团结精神、合作精神就应该是思政教育课的观点,分析不同行为可能带来的不同后果,将实践过程中的问题与理论结合起来,将学生身边发生的一些小事使其具体化,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
4.3 资源利用策略
在思政教育中,除了课堂之外,不受约束,有效地利用各种资源、各种机会,来提高大学生的个人修养、个人素质。
最多的是利用社团优势对大学生进行思政教育,可通过社团组织征文活动,要以引导、启发为主要手段,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爱国、爱社会、爱集体、爱生命等意识,传播正力量,打开多种渠道,让学生看到他们即将面对的社会,使其在现实中对自己的价值观、人生观、社会观进行深刻的思考,进而树立学生正确的、科学的“三观”思想,促进自己的实践能力。
比如,利用党建活动的开展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在教育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党组织活动组织行为的意义、精神内涵的表达、宣传影响的作用等,从而丰富学生的活动,完善学生的思想,在做人做事时更有认知,提高自己的素养,开发自己的潜能,为自己的就业做好全面的准备。
4.4 “以生为本”策略
“以生为本”,指的是基于创新教育的思政教育本身就是为学生以后的就业和创业服务的,就体现出了这一教育理念。
在具体的思政教育实践中,还需要将这一理念继续扩展,实现思政教育更多、更好地为学生服务的效果。
例如,建立沟通体系,设立实体平台和电子平台,用于师生交流,为学生提供各种咨询渠道,了解学生心理动向,从侧面来给学生提出建议、给出帮助,而不是让学生沉溺于若有若无的烦恼之中;师生之间可以通过沟通减轻学生的担忧和选择上的困难,学生能够正确地看待问题,规划自己的职业,有一个短期和长期的目标,有计划性、有目的性地走好每一步。
总而言之,通过思政教育,学生接受的不仅是爱国教育,还具有道德教育、法律教育、责任感教育等,一切有利于学生将来的内容都可以纳入思政教育的范畴,包括思想、心理。
通过思政教育不断地提高学生的品质、修养,使学生的职业素养和综合能力都有所提高,这样的学生在社会中才有更广阔的发展机遇。
5 创新教育融入思政教育的途径
创新教育之后的思政教育,要有一个更全面、更稳定的平台,并有一个将创新教育与思政教育相结合的更先进的教育模式,让学生在实践中不仅有学习的动力更有提高学习知识的效果,并且让学生不断发挥创新能动性,更能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各种学习平台和现代载体完善知识体系、促进更快、更全面发展的新途径。
让学生在新的环境下,结合社会需求,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实践要求,实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226科技资讯 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
学 术 论 坛
现创新和突破。
创新教育与思政教育相结合,在大学生的全面教育教学中,通过新的教育模式,对不同专业、不同年级开展不同的理论教育和素质教育,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5.1 坚持思政教育引导创新教育
创新教育可以提高大学生创新素质、创新能力,培养大学生的创造意识,使他们成为竞争力强、个性独立、具备创造力的个体。
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价值观,形成独立人格、诚信意识。
5.2 思政教育与创新教育相结合
高校思政教育和创新教育融合,作为教育改革的新思路,需要高校建立创新的环境,营造舆论氛围和校园文化氛围,建立相应的体系。
首先,针对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现状,思政教育可以摆正好高骛远的心理,抓住立足实际的要求,帮助学生构建全方位扎实的自我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创业机会发现,指导学生在“科研竞赛”和“科研活动”的基础上开展多种形式的能力锻炼,引导学生全面开展创新创业实践。
5.3 理想信念加强教育
具有理想信仰是思政教育的核心部分。
对学生引导和教育,可以有健康的理想和信念,可以形成凝聚力,能正确地树立社会主义价值观。
在毕业后,学生能够成为独立思考的个体、具体善于分析问题的思维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健康地生活和工作,这些都需要在就业过程中有思政的指导。
5.4 课堂内容创新
近年来,全国各大高校在大学生如“挑战杯”等各项课外科技竞赛中,在创新学分的建立和要求等方面做出改进,让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有了很多方面的改进。
同时,各大高校都积极参与各种竞赛,积极支持学生自主参加,鼓励和配合学校社团活动、协会组织的竞赛等,学生综合素质理论性能更完整、创新能力和实践性得到提升。
课堂内容上不断丰富,更是灵活多样,实质性更是加大比重。
5.5 建设校园创新文化
大学生创新教育,已经成为21世纪教育的新形式,形成了人才培养新模式即创新能力培养。
思政教育本身就是对大学生的自身素质培养,是课堂教育的深化和补充,尤其是在精神教育方面,对大学生的自我完善有引导作用,促进实现自身全方位的发展。
思政教育是大学生教育的基础,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大学生进行创新收到鼓舞和激励。
校园文化建设与创新教育的深度融合、文化与创新的一体化发展是进行创新教育的重要途径。
5.6 处理好思政教育课程与创新教育的关系
正确处理思政教育与创新教育之间的关系是要注意的问题,创新创业课程不是融合创新精神的思想政治课,也不能替代创新课程。
创新教育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创新精神的探索,敢于实践拼搏,善于团结合作,坚持执着的态度来面对困难和挫折,创造社会价值自我价值,可以承担本身和社会的责任等。
这与思政教育的目标高度一致。
于此同时,创新教育有着更鲜明的作用,培养和提高每个大学生的创新素质,强调实践,注重系统培养创新能力。
5.7 改革创新保障机制,全方位育人
创新教育中需要实践性,改革创新后的思政课程同样有实践活动,这都需要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支持,所以就要求学校有具体规定、专项资金的支持,用于创新教育与思政课程相融合的实践,确保创新教育新措施有效实施。
融入创新教育课程理念的思政教育课程,更应该关注学生的学习经历和实践结果,就只靠课堂上的教学是难以完成的,需要借助各种途径和力量,搭建多个平台来实现。
6 结语
习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会议中讲到,改革创新的根本动力是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同时也是发展中国教育的根本动力。
基本动力的理解得到加深,才能从根本上保证坚持党的领导,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因此,对于高校教育中,尤其是对学生的创新教育上,必须坚持根本教育任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实践、“立德树人”和“科教兴国”、贯彻执行社会主义办学方向。
创新与学生切实相关是学生关注的问题,思政课程为大学生创新带来启示,为更好地促进学生就业提供条件,找到以后社会生活的方向。
所以说,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精神的培养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参考文献
[1] 李丽萍.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路径的优化策略[J].学校
党建与思想教育,2016(16):84-86.
[2] 陈海燕.全球化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M].济
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15.
[3] 井月,彭云傲.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思政教育研究[J].
价值工程,2016,35(10):9-11.
[4] 田霞,赵翔.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插上“微”翅膀[J].人
民论坛,2018(10):126-127.
[5] 王石径.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创新的方法
论研究——基于“事”“时”“势”的维度[J].教学与研究,2018(2):107-112.
[6] 王晓红.基于公寓文化建设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M].
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15.
[7] 廖若宇.探究思政教育与就业指导教育的融合途径[J].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3,10(4):65.
[8] 芦峰,郝娟.研究性教学与高校创新型人才的培养[J].教
育科学,2011,27(5):50-53.
[9] 王玉,赵丹,冯志强.思政教育助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
路径探究[J].中国市场,2018(3):216-217.
[10] 王康.大学生思政教育与双创教育契合研究[J].教育观
察,2017,6(17):9-10.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227
科技资讯 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