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文献学(二)ppt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 目录论
浙江义乌人朱一新等著名学者,从事目录学 研究。有关著作和群书目录大量刊行,若干 与目录学有关的版本学、校勘学和其它学科 也卓然兴起,使目录学研究呈现出空前的昌 盛景象。 但自宋迄清,可视为目录理论性的著作, 仅有宋代郑樵《通志· 校雠略》和清代章学诚 的《校雠通义》。从这两部理论著作也可以 看出,从宋代以来,不少学者认为目录
第二章 目录论
指之曰:‘此儿有目录之学。’”可知目录 作为专门学问,始于或早于北宋初年。宋代 是文献学史上极为繁荣的朝代,目录学工作 成绩十分显著,不仅出现著名官、私目录学 著作,而且还开展了目录学理论的研究,如 郑樵所撰的《通志· 校雠略》。元、明两代, 继续有所发展。而到了清代,目录学几乎成 为一时的“显学”,并涌现了如安徽歙县人、 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状元金榜,江苏嘉定 人王鸣盛,浙江山阴(今绍兴)人姚振宗,
第二章 目录论
刘向、班固之后,“目录”一词已为学术界 所接受。 目录学是研究目录的形成和发展的一般 规律的科学。任何科学的产生和发展,都是 由社会需要决定的,目录学也是如此。它是 对目录工作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也随着 目录工作的发展而不断发展。 我国目录学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中国 古典目录学最早是从刘向、刘歆父子整理天
第二章 目录论
敕丞相公孙弘,广开献书之路,百年之间书 积如山,’又曰:‘《尚书》有青丝编目 录。”班固《汉书· 叙传》中亦云:“秦人是 灭,汉修其缺,刘向司籍,九流以别。爰著 目录,略序鸿烈。述《艺文志》第十。”可 以知道,刘向《别录》、刘歆《七略》,开 目录研究之先河。《隋书· 经籍志》“经”部 载有“《三礼目录》一卷。郑玄撰。梁有陶 弘景注一卷。亡。”《新唐书· 艺文志》“史” 部下列“目录类十九家。二十二部,四百六 卷”。可知在
第二章 目录论
方能得其门而入。”又说:“凡读书最切要 者,目录之学。目录明,方可读书;不明, 终是乱读。”时任四川学政的张之洞也说: “读书不知要领,劳而无功;知某书宜读而 不得精校精注本,事倍功半。今为分别条流, 慎择约举,视其性之所近,各就其部求之。 又于其中详分子目,以便类求。”因此为那 些诸生好学者编了一部目录学专著《书目答 问》,根据亲身的读书体会,“慎择约 取”2200种图书书目,分门别类,按时代先 后
第二章 目录论
这里即记录之义。古代著文,或书写、或刻 镂。将一书的内容、作者事迹、书的评价或 校勘的经过,写成简明扼要的文字,称之为 书录或叙录。将二者结合起来称之为目录, 即书目。专载目录的书籍称之为目录书。 “目录”连称,较早见于西汉刘歆的《七 略》。《文选》卷三八任彦升《为范始兴作 求立太宰碑表》:“府之延阁,则青编落 简。”李善注:“刘歆《七略》曰:‘编撰《别录》和《七略》开始的。 这两部著作,为我国目录学的发展,奠定了 坚实的基础。当代刘纪泽在《目录学概论》 里说:“目录之学,启自西京。子政(刘向) 撰《别录》于前,子骏(刘歆)成《七略》于 后。”随着图书数量的增加和目录事业的发 展,目录学也得到发展并渐至成熟。目录学 专名的出现是在北宋仁宗时代,苏象先记载 其祖父宰相苏颂言行遗事的《苏魏公谭训》 卷四云:“祖父谒王原叔,因论政事。仲至 侍侧,原叔令检书史,
第二章 目录论
有篇卷参差,叙例同异,当考辨者,乃谓古 人别有目录之学,真属诧闻。”当代学者张 舜徽承郑、章诸说,变主张用校雠大名统目 录小名,而不采用目录学之名。他说:“不 要将‘目录’从校雠学范围里分割出来,别 成所谓‘目录学’。只有从校雠学的角度去 看‘目录’,才能体现出它在‘辨章学术, 考镜源流’方面所起的作用。”近代目录学 家余嘉锡就从正名的角度表示了异议,指出 了郑、章等人概念的内涵不够确切。余氏在 《目录学发微》中指
第二章 目录论
出:“据《风俗通》引刘向《别录》,释校 雠之义,言校其上下得谬误为校,则校雠正 是审订文字,演仲、实斋著书论目录之学, 而目为校雠,命名已误。”到20世纪30年代, 对于目录学的研究引起了学界的重视,加强 了对目录学的内容、性质、意义、作用,以 及与其它学科关系等一系列问题的研究,并 开始了对欧美目录学著作的介绍。抗日爱国 志士姚名达曾在《目录学》、《中国目录学 史》中对“目录学”加以界说,兹移录于此: “目录学者,将群书部次甲乙,条别异同,
第二章 目录论
推阐大义,疏通伦类,将以辨章学术,考镜源流, 欲人即类求书,因书究学之专门学术也.”汪国 恒《目录学研究》中也说:“目录者,综合 群籍,类居部次,取便稽考是也。目录学者, 则非仅类居部次,又在确能辨别源流,详究 义例,本学术条贯之旨,启后世著录之规。” 两书都提出了目录学的定义和研究范围。 目录学,受到历代学者的重视,把它视 为读治学的门径。清代目录学家王鸣盛说: “目录之学,学中第一紧要事,必从此问途,
第二章 目录论
第一节 目录概论
第二章 目录论
一 、目录和目录学 目录是“目”和“录”的合称。“目”的本义是人 的眼睛,这里是指一篇(或卷)、一部书的篇目。 书之有名类似人之有目,故曰篇目或卷目。《汉 书· 艺文志》云:“每一书已,向辄条其篇目,撮其 旨意,录而奏之。”“录”的本义是指刻木。《说 文》:“录,刻木录录也,象形。”徐锴系传: “录录,犹历历也,一一可数之貌皃。”《玉篇》 作“录,刻木也。”
第二章 目录论
只是记撰人、分篇帙、认书名、别版本而已, 不能单独成为一个学科,应并称“校雠学”, 而将目录包括在其中。章学诚在《章氏遗书》 外篇卷一《信摭(zhí )》说:“校雠之学, 自刘氏父子,渊源流别,最为推见古人大体。 而校订字句,则其小焉者也。绝学不传,千 载而后,郑樵始有窥见,特著《校雠》之略, 而未尽其奥,人亦无由知之。世之论校雠者, 惟争辨于行墨字句之间,不复知有渊源流别 矣。近人不得其说,而于古书
第二章 目录论
予以排列,方便后学得门而入,事半功倍。
二、图书的分类 中国目录学从刘向、刘歆父子编《别 录》、《七略》以来,素以“辨章学术,考 镜源流”为宗旨,形成了编写图书目录的优 良传统。随着图书数量的增加和目录事业的 发展,历代多有官、私目录编纂者,积有一 定的数量目录图书,这为后人研究历代藏书 及其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