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仪文化(汇总11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礼仪文化(汇总11篇)
礼仪文化第1篇
在中国古代,在饭、菜的食用上都有严格的规定,通过饮食礼仪体现等级区别。

礼产生于饮食,同时又严格约束饮食活动。

不仅讲求饮食规格,而且连菜肴的摆投也有规则,《礼记.曲礼》说:"凡进食之礼,左肴右被,食居人之左,羹居人之右。

脍炙处外,疏酱处内,葱片处右,酒浆处右。

以脯俗置者,左朐右末。

"就是说,凡是陈设便餐,带骨的菜肴放在左边,切的纯肉放在右边。

干的食品菜肴靠着人的左手方,羹汤放在靠右手方。

细切的和烧烤的肉类放远些,醋和酱类放在近处。

蒸葱等伴料放在旁边,酒浆等饮料和羹汤放在同一方向。

如果要分陈干肉、牛脯等物,则弯曲的在左,挺直的在右。

《礼记.少仪》中也有详细记载。

上菜时,要用右手握持,而托捧于左手上;上鱼肴时,如果是烧鱼,以鱼尾向着宾客;冬天鱼肚向着宾客的右方,夏大鱼脊向宾客的右方。

在用饭过程中,也有一套繁文缛礼。

《礼记.曲礼》载:"共食不饱,共饭不择手,毋搏饭,毋放饭,毋流歌,毋咤食,毋啮骨。

毋反鱼肉,毋投与狗骨。

毋固获,毋扬饭,饭黍毋以箸,毋捉羹,毋刺齿。

客絮羹,主人辞不能烹。

客歉醢,主人辞以篓。

濡肉齿决,于内不齿决。

毋嘬炙。

卒食,客自前跪,撤饭齐以授相者,主
兴辞于客,然后客坐。

"
就是说,大家共同吃饭时,不可只顾自己吃饱。

如果和别人一起吃饭,就要检查手的清洁。

不要用手搓饭团,把多余的饭放进锅中,喝得满嘴淋漓,不要吃得喷喷作声,啃骨头,也不要把咬过的鱼肉又放回盘碗里,把肉骨头扔给狗。

不要专据食物,也不要簸扬着热饭,吃黍蒸的饭用手而不用箸,不可以大口囫囵的喝汤,也不要当着主人的面调和菜汤。

不要当众剔牙齿,也不要喝瞻渍的肉酱。

如果有客人在调和菜汤,主人就要道歉,说是烹调得不好;如果客人喝到酱类的食品,主人也要道歉,说是备办的食物不够。

湿软的肉可以用牙齿咬断,于肉就得用手分食。

吃炙肉个要撮作一把来嚼。

吃饭完毕,客人应起身向前收拾桌上盛行瞻债物的碟子交给旁边伺侯的主人,主人跟着起身,请客人不要劳动,然后,客人再坐下。

礼仪文化第2篇
有些人很纳闷,为什么吃西餐时,很多时候只是听见刀叉的声音,在餐厅也很少见到客人总在呼叫服务员忙这儿忙那儿的。

的确,在大多数情况下是不需要多费口舌的,因为这些时候你作为客人,在桌子上进餐时的一举一动在告诉服务人员你的意图,受过训练的服务员会按照你的愿望去为你服务,去满足你的要求,也就是说有声的语言在这里已经是多余的了。

人们普遍使用的“刀叉语言”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在进餐当中,你如何在盘子上摆放刀叉就很明白地讲出了你的不同需求。

以下举例说明。

我尚未用完餐:盘子没空,如你还想继续用餐,把刀叉分开放,大约呈三角形,那么服务员就不会把你的盘收走。

而当你把餐具放成如图1的样子,即便你盘里还有东西,服务员也会明白你已经用完餐了,会在适当时候把盘子收走。

请再给我添加饭菜:盘子已空,但你还想用餐,把刀叉分开放,大约呈八字形,那么服务员会再给你添加饭菜。

注意:只有在准许添加饭菜的宴会上或在食用有可能添加的那道菜时才适用。

如果每道菜只有一盘的话,你没有必要把餐具放成这个样子。

我已用好餐:盘子已空,你也不再想用餐时,把刀叉平行斜着放好,那么服务员会在适当时候把你的盘子收走
礼仪文化第3篇
子曰:“不学礼,无以立”。

这就说明礼仪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根本准则。

如今,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提高全民族礼仪文化修养,越发的成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中国素有礼仪之邦之美誉,文化博大精深,历史源远流长,儒家把能够遵循礼仪,拥有道德修养的人称为“君子”。

君子礼仪三百,威仪三千,这样的人是优良社会风气的引领者,也是中华文明礼仪的化身。

那么,如何成为生活中人人敬爱的“君子”呢,这就需要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下面我就用中的原文和大家谈谈传统礼仪吧。

弟子规,圣人训。

首孝悌,次谨信。

泛爱众,而亲仁。

有余力,则学
文。

孔夫子教导我们,学习文明礼仪首先要做的孝道。

父母与我们关系最密切的人,孝敬父母,的确是天经地义的事。

那么,孝从何做起呢?我想,应该从听父母的话开始。

首先我们应当理解到,父母对我们的教导,无论对错与否,其出发点都是为我们着想。

天下没有父母希望子女不学好,都在望子成龙,望女成凤。

期待子女实现自己未能实现自己未能实现的梦想。

所以我们身为子女,应当负起这个责任,应该有担当。

其次,即使父母的教导错了,出现了原则上的错误,那我们就应该和颜悦色地与他们协商,达成统一的意见,千万不要当面顶撞父母,让他们伤心。

试想,朋友之间相处尚且需要相互体谅,互相关切,没有人会对自己的朋友恶语相向,何况是供养我们十多年的父母呢?
除了孝敬父母,我们在礼仪修养方面还应注意哪些内容?那就是诚信,仁爱和学习文化知识。

如今的社会,是一个市场经济迅速发展的社会,学生们从大学毕业,踏入社会以后,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求职,也即找工作。

在这样的一个商业社会中,最重要的就是诚信二字!人无信不立,丧失诚信的人,是会被全社会所厌弃的。

在这里大家可能会有疑问,本次演讲的主题是礼仪,为什么要谈到道德修养呢?因为诚信是一切礼仪之本,一个人只有在为人处世中充满诚意,才能表里如一,没有诚意的礼仪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所谓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这就比喻至诚的力量连金石都可以感化,何况
是人呢?如何培养诚信,这就需要自我反省,人,不可能不说谎,这并不可耻,可耻的是明知自己犯了错误,说了谎话,还不知道改正,一而再,再而三的圆谎,最终自欺欺人,惶惶不得终日,害人害己。

科学研究表明,经常说谎的人往往心理压力过大,容易导致神经衰弱等精神疾病,因此,我们应当常常反省,做到问心无愧,这就是修身之道。

在传统礼仪中,最重要的是言行两个方面。

易经上有句话:“言行,君子之枢机,枢机之发,荣辱之主也”就是告诉我们言行的重要性,人生在世之所以光荣或者是遭受耻辱,都是有本身的言行所引发的。

祸从口出,就是说明言语的重要性,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听到一些粗话脏话,有些同学可能会一时好奇,学了起来,渐渐就染上了说脏话的坏习惯,这个一定要改,因为恶语伤人是很可怕的,一时的出言不慎可能会激起别人的仇恨心理,说着无意,听者有心,这会给你招致很多不必要的矛盾。

还有一种就是挑拨离见,揭发别人的隐私的毛病,这样的人很容易失去朋友,因为别人一旦知道了你这个毛病,就一定会提防着你,不愿意与你谈论自己的事了,那么你就很容易被孤立,当然这种恶果也是自招的,怨不得人。

所以我们说话,尽量说一些有意义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如果言谈终日,言不及义,与他人聊一些闲言碎语,不但浪费时间,而且耽误学习。

行为,更是礼仪的重中之重,打架,偷窃等恶习向来是为人所不齿的。

如果严重的话,当事人还要负担刑事责任,接受国家机器的制裁。

在日常
生活当中,我们也应当检点自己的行为,比如坐姿要端正,不要弯腰驼背,也不要跷二郎腿。

走路不要莽撞,同时要抬头挺胸,使人感觉有朝气。

写字要工整,不要潦草。

写字不规范也反映了心态的不端正。

《弟子规》里说的:“字不敬,心先病”就是这个道理。

论语上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就要求我们设身处地地站在别人的立场考虑问题,比如当你想乱扔垃圾的时候,就应当想到清洁工工作的辛苦,如果自己是清洁工,看到同学们乱扔垃圾时心里会怎么想?再比如上课时有的同学在下面聊天,做小动作,自己作为老师,学生们在课堂上讲课时心里又会怎么想呢?学会换位思考也是我们成功人生的秘诀之一。

然后我们要谈的就是生活中待人接物的礼仪。

我们常常听父母对我们说到察言观色的问题,那么,如何才能做到察言观色呢?比如亲朋好友聚会时,看到长辈应当问好,如果不知道怎么称呼可以事先问父母,在吃饭时,不要只顾自己,长辈没有开动之前最好不要先开动,坐座位是也要听从长辈的安排。

在路上遇到师长要主动问好。

在和朋友谈话时,如果对方沉默不语,就不要追我下去了。

这些礼仪都很细,平时生活中应留心观察,不懂的地方可以向父母,老师请教。

谈了这么多,同学们是不是对中华传统礼仪有更深的理解了呢?今天的演讲在这里就要和大家说拜拜了,同学们要认真体会,并付诸行动哦,中华民族的明天等待你们创造!
礼仪文化第4篇
西餐的七大基本礼仪常识1、坐姿
要牢记你妈妈的话,坐立要直,不要将胳膊肘支在餐桌上。

如果手放在什么位置都不自在,放在大腿上。

西餐的七大基本礼仪常识2、刀叉
拿刀叉的方法:总的来说,右手拿刀,左手拿叉。

锯齿得刀用来切肉,普通的刀用来切蔬菜,最小的那种小刀,是用来抹果酱的。

叉子别一下子插大块物品,别一口吃不下去。

勺子是用来喝汤的。

吃意大利面时,用叉子跟汤匙结合一下,叉子卷起几根面条,放到勺子上,然后吃进去,不要狼吞虎咽的吃面,更不要发出“出溜出溜”的响声。

手握叉子时不要像握大提琴那样,或像握麦克佩斯夫人的匕首那样。

另外,不要手握刀叉在空中飞来舞去用以强调说话的某一点,也不要将刀叉的一头搭在盘子上,一头放在餐桌上。

刀叉一旦拿起使用,就不能再放回原处。

刀子放在盘子上时,刀刃朝里,头在盘子里,刀把放在盘子边缘上。

西餐的七大基本礼仪常识3、餐巾
不要拿餐巾去用力擦脸的下部,要轻轻地沾擦。

不要抖开餐巾再去折叠,不要在空中像挥动旗子那样挥动餐巾。

餐巾应放在大腿上,如果离开餐桌,要将餐巾放在椅子上,并把椅子推近餐桌。

注意动作要轻。

用餐结
束时不要折叠餐巾;否则,不了解情况的服务生可能会再给别的客人使用。

用餐结束时要将餐巾从中间拿起,轻轻地放在餐桌上盘子的左侧。

西餐的七大基本礼仪常识4、咀嚼
嚼东西时嘴要闭紧,无论你有什么惊人的'妙语,时机多么恰到好处,只要嘴里有食物,绝不能开口说话。

不能为了着急说话而马上将食物吞下,要保持细嚼慢咽的姿势,将食物咽下后会意地露出笑容,以转达你内心的活动:刚才完全可以有妙语出口,只是口中有食物。

西餐的七大基本礼仪常识5、速度
切忌速度过快,无论你是在RitzCarton还是在格尔蒂的GreasePit 酒店用餐,大口吞咽食物不仅有害健康,而且也不雅观,尤其是和他人共同进餐时,这么做会显得失礼。

共同进餐时大家的量应该一样,并保持同时开始同时结束的速度,别人都开始品味甜食了而你还在喝汤是不可取的。

西餐的七大基本礼仪常识6、剔牙
如果塞了牙,切忌在餐桌上剔牙,如果的确忍受不住,找个借口去洗手间,你可以在那里剔个够。

西餐的七大基本礼仪常识7、物品
女用手提包及男用手提箱这类东西不要放在餐桌上,钥匙、帽子、手套、眼镜、眼镜盒、香烟等物品都不要放在餐桌上。

总之,凡是和用餐无关的东西都不能放在餐桌上。

推荐阅读:西餐鱼扒的做法西餐宴会中的礼仪西餐南瓜浓汤的做法西
餐牛肉馅的制作方法西餐中面包奶油的食用方法简述正规西餐礼仪
礼仪文化第5篇
子曰:“不学礼,无以立”。

这就说明礼仪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根本准则。

如今,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提高全民族礼仪文化修养,越发的成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中国素有礼仪之邦之美誉,文化博大精深,历史源远流长,儒家把能够遵循礼仪,拥有道德修养的人称为“君子”。

君子礼仪三百,威仪三千,这样的人是优良社会风气的引领者,也是中华文明礼仪的化身。

那么,如何成为生活中人人敬爱的“君子”呢,这就需要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下面我就用《弟子规》中的原文和大家谈谈传统礼仪吧。

弟子规,圣人训。

首孝悌,次谨信。

泛爱众,而亲仁。

有余力,则学文。

孔夫子教导我们,学习文明礼仪首先要做的孝道。

父母与我们关系最密切的人,孝敬父母,的确是天经地义的事。

那么,孝从何做起呢?我想,应该从听父母的话开始。

首先我们应当理解到,父母对我们的教导,无论对错与否,其出发点都是为我们着想。

天下没有父母希望子女不学好,都在望子成龙,望女成凤。

期待子女实现自己未能实现自己未能实现的梦想。

所以我们身为子女,应当负起这个责任,应该有担当。

其次,即使父母的教导错了,出现了原则上的错误,那我们就应该和颜悦色地与他们协商,达成统一的意见,千万不要当面顶撞父母,让他们伤心。

试想,朋友之间
相处尚且需要相互体谅,互相关切,没有人会对自己的朋友恶语相向,何况是供养我们十多年的父母呢?
除了孝敬父母,我们在礼仪修养方面还应注意哪些内容?那就是诚信,仁爱和学习文化知识。

如今的社会,是一个市场经济迅速发展的社会,学生们从大学毕业,踏入社会以后,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求职,也即找工作。

在这样的一个商业社会中,最重要的就是诚信二字!人无信不立,丧失诚信的人,是会被全社会所厌弃的。

在这里大家可能会有疑问,本次演讲的主题是礼仪,为什么要谈到道德修养呢?因为诚信是一切礼仪之本,一个人只有在为人处世中充满诚意,才能表里如一,没有诚意的礼仪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所谓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这就比喻至诚的力量连金石都可以感化,何况是人呢?如何培养诚信,这就需要自我反省,人,不可能不说谎,这并不可耻,可耻的是明知自己犯了错误,说了谎话,还不知道改正,一而再,再而三的圆谎,最终自欺欺人,惶惶不得终日,害人害己。

科学研究表明,经常说谎的人往往心理压力过大,容易导致神经衰弱等精神疾病,因此,我们应当常常反省,做到问心无愧,这就是修身之道。

在传统礼仪中,最重要的是言行两个方面。

易经上有句话:“言行,君子之枢机,枢机之发,荣辱之主也”就是告诉我们言行的重要性,人生在世之所以光荣或者是遭受耻辱,都是有本身的言行所引发的。

祸从口出,就是说明言语的重要性,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听到一
些粗话脏话,有些同学可能会一时好奇,学了起来,渐渐就染上了说脏话的坏习惯,这个一定要改,因为恶语伤人是很可怕的,一时的出言不慎可能会激起别人的仇恨心理,说着无意,听者有心,这会给你招致很多不必要的矛盾。

还有一种就是挑拨离见,揭发别人的隐私的毛病,这样的人很容易失去朋友,因为别人一旦知道了你这个毛病,就一定会提防着你,不愿意与你谈论自己的事了,那么你就很容易被孤立,当然这种恶果也是自招的,怨不得人。

所以我们说话,尽量说一些有意义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如果言谈终日,言不及义,与他人聊一些闲言碎语,不但浪费时间,而且耽误学习。

行为,更是礼仪的重中之重,打架,偷窃等恶习向来是为人所不齿的。

如果严重的话,当事人还要负担刑事责任,接受国家机器的制裁。

在日常生活当中,我们也应当检点自己的行为,比如坐姿要端正,不要弯腰驼背,也不要跷二郎腿。

走路不要莽撞,同时要抬头挺胸,使人感觉有朝气。

写字要工整,不要潦草。

写字不规范也反映了心态的不端正。

《弟子规》里说的:“字不敬,心先病”就是这个道理。

论语上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就要求我们设身处地地站在别人的立场考虑问题,比如当你想乱扔垃圾的时候,就应当想到清洁工工作的辛苦,如果自己是清洁工,看到同学们乱扔垃圾时心里会怎么想?再比如上课时有的同学在下面聊天,做小动作,自己作为老师,学生们在课堂上讲课时心里又会怎么想呢?学会换位思考也是我们成功人生的秘诀之
一。

然后我们要谈的就是生活中待人接物的礼仪。

我们常常听父母对我们说到察言观色的问题,那么,如何才能做到察言观色呢?比如亲朋好友聚会时,看到长辈应当问好,如果不知道怎么称呼可以事先问父母,在吃饭时,不要只顾自己,长辈没有开动之前最好不要先开动,坐座位是也要听从长辈的安排。

在路上遇到师长要主动问好。

在和朋友谈话时,如果对方沉默不语,就不要追我下去了。

这些礼仪都很细,平时生活中应留心观察,不懂的地方可以向父母,老师请教。

谈了这么多,同学们是不是对中华传统礼仪有更深的理解了呢?今天的演讲在这里就要和大家说拜拜了,同学们要认真体会,并付诸行动哦,中华民族的明天等待你们创造!
扩展资料:
关于中国传统礼仪文化的主旨介绍
中国传统礼仪文化里,礼的精神内核是人伦关系、伦理价值,礼是人与人间秩序的建立。

礼源于生活,首先表现为一种生活仪式,最后上升到伦理道德高度。

古代家礼包含许多日常生活中子女的衣、食、居、行、立、坐等各种生活行为和习惯,都有一套礼节规范,不能随意而行。

《周礼?师氏》中记载,当时的国学教国子以“三德”和“三行”。

“三德”,即至德、敏德、孝德。

“三行”,即“一曰孝行,以亲父母;二曰友行,以尊贤良;三日顺行,以事师长”。

乡学中则实行父子、兄弟、
夫妇、君臣、长幼、朋友、宾客等七项人伦之教。

孔子说:“不学礼,无以立。

”把守礼行礼作为个人立身之本。

“礼”主要是关于个人修身养性之道德, 强调内圣、内省和自律。

孔子曰:克己功夫是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制之于外,以安其内,克己复礼,久而诚矣。

视听言动是乃人之具体行为,使之约制于礼教之中,逐步内化,久而成性。

通过不断加强道德修养,行为处处符合礼,彬彬有礼,温文尔雅,才具有“君子”的风度。

礼仪的本质是指导个人通过不断的修身,反省、自律来实现内圣外王的道德理想人格。

中国礼仪文化的奠基人孔子认为“礼”之基础是“亲子之爱”,“仁”之核心是“爱人”。

将“礼”的自然情感基础与“仁”的精神内核作了沟通,使社会规范的外在性与道德主体的内在性相接轨,使礼制的强制性与道德的自觉性有了转化的可能。

“礼”是“仁”的外化,即“仁”的具体化和政治化。

礼要求节欲存理,控制本能欲望。

礼是具体的行为规范,表现为一整套制度仪式,有其独具的文化特色。

而统摄这一文化体系的核心则是“仁”之精神。

《左传. 昭公十二年》引仲尼曰:“古也有志,克己复礼,仁也。

”礼与仁都是讲人际的关系,礼用以建立人与人间的秩序,仁则寻求人与人间的和谐。

从自己做起,立己、克己,方能达到仁的层次。

此外,中国礼仪文化还强调礼乐互补。

所谓礼乐,并非仅指具体的礼仪典章,更指履行道德与对这一履行的爱好与情趣。

因为没有情感的参与,
道德的内化是难以完成的。

先秦时期学校教育就开设“六艺”(礼、乐、射、御、书、数)课程,以礼、乐为先,实行所谓“乐所以修内,礼所以修外”’的策略。

《韦氏词典》将礼貌定义为“表现于行为中的道德”。

正如《乐记》所言:礼是天地之序,乐是天地之和。

礼是人与人间秩序的建立,乐是象征人与人间来往的和谐。

《汉书.艺文志》言及:“孔子曰:安上治民,莫善于礼;移风易俗于乐,两者相与并行。

”把礼与乐联结起来,治理社会。

中国传统饮茶礼仪文化常识
我国历来就有“客来敬茶”的民俗。

早在3000多年前的周朝,茶已被奉为礼品与贡品。

到两晋、南北朝时,客来敬茶已经成为人际交往的社交礼仪。

颜真卿《春夜啜茶联句》中有“泛花邀坐客,代饮引清言”。

唐代刘贞亮赞美“茶有十德”,认为饮茶除了可健身外,还能“以茶表敬意”、“以茶可雅心”、“以茶可行道”。

当今社会,客来敬茶更成为人们日常社交和家庭生活中普遍的往来礼仪。

俗话说:酒满茶半。

奉茶时应注意:茶不要太满,以八分满为宜。

水温不宜太烫,以免客人不小心被烫伤。

有两位以上的访客时,用茶盘端出的茶色要均匀,并要左手捧着茶盘底部,右手扶着茶盘的边缘,如有茶点心,应放在客人的右前方,茶杯应摆在点心右边。

上茶时应以右手端茶,从客人的右方奉上,并面带微笑,眼睛注视对方。

以咖啡或红茶待客时,杯耳和茶匙的握柄要朝着客人的右边,此外要
替每位客人准备一包砂糖和奶精,将其放在杯子旁或小碟上,方便客人自行取用。

喝茶的环境应该静谧、幽雅、洁净、舒适,让人有随遇而安的感觉。

选茶也要因人而异,如北方人喜欢饮香味茶,江浙人喜欢饮清芬的绿茶,闽粤人则喜欢酽郁的乌龙茶、普洱茶等。

茶具可以用精美独特的,也可以用简单质朴的。

当然,喝茶的客人也要以礼还礼,双手接过,点头致谢。

品茶时,讲究小口品饮,一苦二甘三回味,其妙趣在于意会而不可言传。

另外,可适当称赞主人茶好。

壶中茶叶可反复浸泡3至4次,客人杯中茶饮尽,主人可为其续茶,客人散去后,方可收茶。

琛瓯洗尘。

沏茶是家庭礼仪中待客的一种日常礼节,也是社会交往的一项内容,不仅是对客人、朋友的尊重,也能体现自己的修养。

:
传说我国古代有一人名叫若琛瓯,乃景德镇人,以制茶具而闻名,他制的茶具美观、耐用。

可是一个恶毒的巫师知道后,念了一道毒咒,毁坏了茶具。

要解开这道咒语,需有一名年轻人投入烧茶具的炉火。

于是,琛瓯很勇敢地投入熊熊烈火中,咒语解开了,茶具恢复原样。

人们为了纪念他,便将第一次茶水称为“琛瓯洗尘”。

如今,“琛瓯洗尘”是“十八道功夫茶”中的一道,后人用得更多的是“洗尘”二字,以表达对客人的尊敬。

一、喝茶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